CN202758284U - 手持装置底座 - Google Patents
手持装置底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758284U CN202758284U CN 201220435864 CN201220435864U CN202758284U CN 202758284 U CN202758284 U CN 202758284U CN 201220435864 CN201220435864 CN 201220435864 CN 201220435864 U CN201220435864 U CN 201220435864U CN 202758284 U CN202758284 U CN 2027582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
- block
- held device
- device base
- bracing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持装置底座,包含L形支撑架、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枢接于L形支撑架的一端。第二支撑块枢接于L形支撑架的另一端,其中第一支撑块的长轴正交于第二支撑块的长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底座,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手持装置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3C(Computer,Communications and Consumer)产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手持装置(handheld device)作为生活中的辅助工具。举例而言,常见的手持装置包含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智能手机(smart phone)等,这些手持装置的体积轻巧,携带方便,因此使用的人数越来越多,所需的功能亦越来越广。
由于手持装置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或是不同的操作模式下所适用的显示状态亦有所不同,举例来说,同样的手持装置在进行文书处理作业或是影音观看作业时,可能会分别以直立显示与水平显示的方式进行。单一功能的支撑座难满足不同手持装置甚至是同一手持装置在不同显示模式下的需求。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支持水平显示与直立显示的手持装置底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可以支持水平显示与直立显示的手持装置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手持装置底座,包含L形支撑架、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枢接于L形支撑架的一端。第二支撑块枢接于L形支撑架的另一端,其中第一支撑块的长轴正交于第二支撑块的长轴。手持装置底座还包含一凸缘,设置于L形支撑架、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的正面的外缘。其中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的枢转方向为向L形支撑架的背面枢转。第二支撑块的正面具有凹槽,第一支撑块的背面具有对应于凹槽的凹陷部,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借由凹槽与凹陷部嵌合。手持装置底座更包含连接端口,设置于L形支撑架的凸缘上。手持装置底座更包含至少一定位柱,设置于连接端口一侧。手持装置底座更包含扭力转轴,连接第一支撑块与L形支撑架,以及连接第二支撑块与L形支撑架。手持装置底座更包含扩充端口,设置于L形支撑架。手持装置底座更包含电源接口,设置于L形支撑架。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A与图1B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装置底座一实施例于不同视角的立体视图。
图2A与图2B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装置底座于一使用状态前后的立体视图。
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装置底座另一使用状态的立体视图。
图4与图5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装置底座于不同实施状态于背面视角的立体视图。
图6A与图6B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装置底座于不同收纳阶段的立体视图。
图7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装置底座另一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手持装置底座
110:L形支撑架
120:第一支撑块
130:第二支撑块
140:扭力转轴
150:凸缘
160:连接端口
162:定位柱
164:扩充端口
166:电源接口
170:凹槽
180:凹陷部
190:第一定位结构
192:第二定位结构
200:手持装置
202:连接端口
204: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实用新型所教导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
同时参照图1A与图1B,其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装置底座一实施例于不同视角的立体视图。其中图1A为正面视角,图1B为背面视角。手持装置底座100包含有L形支撑架110、第一支撑块120与第二支撑块130。手持装置底座100还包含两扭力转轴140,用以连接第一支撑块120与L形支撑架110,以及连接第二支撑块130与L形支撑架110,使得第一支撑块120与第二支撑块130分别枢接于L形支撑架110的两端。换言之,第一支撑块120的长轴正交于第二支撑块130的长轴,L形支撑架110、第一支撑块120与第二支撑块130再组成一个L形结构的手持装置底座100。
手持装置底座100包含有一凸缘150,凸缘150设置于L形支撑架110、第一支撑块120以及第二支撑块130的正面的外缘。凸缘150的高度凸出于L形支撑架110、第一支撑块120以及第二支撑块130,以便于手持装置放置于其上。
手持装置底座100还包含有至少一连接端口160。连接端口160设置于位于L形支撑架110的该部分的凸缘150上。手持装置底座100还选择性地包含有至少一定位柱162,定位柱162为设置于连接端口160的一侧,以导引手持装置与连接端口160接合。手持装置底座100更包含有扩充端口164,扩充端口164可以设置于L形支撑架110的背面,以免影响外观。手持装置底座100更包含有一电源接口166,设置于L形支撑架110的背面。
由于连接端口160、扩充端口164以及电源接口166均设置于L形支撑架110上,因此,用以连接前述元件的电路板或是线路亦可以同样配置于L形支撑架110中,因此线路不需要被弯折,使元件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
手持装置底座100中,第一支撑块120以及与其同侧的L形支撑架110所加起来的长度略大于第二支撑块130以及与其同侧的L形支撑架110所加起来的长度。换言之,第一支撑块120位于手持装置底座100的长边上,而第二支撑块130位于手持装置底座100的短边上。第一支撑块120与第二支撑块130的枢转方向为向L形支撑架110的背面枢转。第二支撑块130的正面具有一凹槽170,第一支撑块120的背面具有一凹陷部180。
参照图2A与图2B,其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装置底座于一使用状态前后的立体视图。本实施例中,手持装置200是横向放置于手持装置底座100上,此时的手持装置200的显示模式为水平显示。位于手持装置底座100的短边的第二支撑块130朝向L形支撑架110的背面转动,当第二支撑块130接触如桌面等的支撑面之后,第二支撑块130便可以作为脚架使用。第二支撑块130与L形支撑架110之间夹角可以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借以改变手持装置200的倾斜角度。
本实施例中,手持装置200上的连接端口202是位于其长边上,手持装置底座100上与其对接的连接端口160亦位于L形支撑架110的长边上。当然,若是手持装置200上的连接端口202位于其短边上,则手持装置底座100上与其对接的连接端口160亦位于L形支撑架110的短边上。
手持装置200放置于手持装置底座100上,利用第一支撑块120与L形支撑架110上的凸缘150支撑。手持装置底座100上的连接端口160与手持装置200上的连接端口202对接,使得手持装置200与手持装置底座100电性连接。手持装置底座100上更具有如扩充端口164与电源接口166等(见图1B),使得手持装置200可以透过手持装置底座100充电或是与外界如音响、键盘等周边装置连接,以增加手持装置200的功能。
手持装置底座100的凸缘150上设置有定位柱162。手持装置200上亦可对应地设置有定位孔204。定位柱162的高度较佳地为大于连接端口160的高度,如此一来,当手持装置200与手持装置底座100连接时,会先透过定位柱162与定位孔204的卡合导引手持装置200,避免手持装置底座100上的连接端口160在对位时不慎撞击手持装置200的情形,可以有效保护手持装置底座100上的连接端口160与手持装置200的连接端口202。除此的外,借由定位柱162与定位孔204的卡合,可以更为稳固地将手持装置200固定于手持装置底座100上。
参照图3,其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装置底座另一使用状态的立体视图。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手持装置200为纵向放置于手持装置底座100上,此时手持装置200的显示模式为直立显示。位于手持装置底座100的长边的第一支撑块120朝向L形支撑架110的背面转动,当第一支撑块120接触如桌面等的支撑面之后,第一支撑块120便可以作为脚架使用。第一支撑块120与L形支撑架110之间夹角可以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借以改变手持装置200的倾斜角度。手持装置200借由第二支撑块130与L形支撑架110上的凸缘150支撑。
从前述实施例中可以得知,当手持装置200欲进行直立显示时,可以将手持装置底座100中的第一支撑块120向后翻折作为脚架,而当手持装置200欲进行水平显示时,可以将手持装置底座100中的第二支撑块130向后翻折作为脚架。手持装置底座100可以配合手持装置200直立显示或是水平显示使用。
参照图4与图5,其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装置底座于不同实施状态于背面视角的立体视图。图4为对应直立显示的状态,第一支撑块120向后翻折,位于L形支撑架110背面的扩充端口164或是电源接口166仍为外露以透过传输线与周边装置或是电源连接。图5为对应水平显示的状态,第二支撑块130向后翻折,位于L形支撑架110背面的扩充端口164或是电源接口166仍为外露以透过传输线与周边装置或是电源连接。不论是直立显示或是水平显示,手持装置底座100均可透过其背面的扩充端口164与电源接口166与周边装置或是电源连接。当然,扩充端口164与电源接口166亦可以设置于手持装置底座100的正面。
参照图6A与图6B,其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装置底座于不同收纳阶段的立体视图。首先,如图6A所示,将第二支撑块130向后翻折,另第二支撑块130平贴于L形支撑架110上,使得位于第二支撑块130正面的凹槽170朝上露出。接着,如图6B所示,再将第一支撑块120向后翻折,叠置于第二支撑块130上。由于第一支撑块120的背面具有对应于凹槽170的凹陷部180,因此,当第一支撑块120叠置于第二支撑块130上时,凹槽170与凹陷部180相互嵌合,而可以使得第一支撑块120叠置于第二支撑块130的表面近乎平整。
于其他的实施例中,凹槽170可以位于第一支撑块120的正面,凹陷部180可以位于第二支撑块130的背面而令第二支撑块130叠置于第一支撑块120上。
参照图7,其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装置底座另一实施例的立体视图。为了避免第一支撑块120与第二支撑块130在收纳完成后晃动或是松脱,第一支撑块120的凹陷部180的侧璧上可以具有第一定位结构190,第二支撑块130的凹槽170的侧壁上可以具有对应于第一定位结构190的第二定位结构192,借由第一定位结构190与第二定位结构192的卡合,可以将第一支撑块120与第二支撑块130固定于收纳状态。第一定位结构190可以为凸块,对应的第二定位结构192可以为凹陷,或者,第一定位结构190可以为凹陷,对应的第二定位结构192可以为凸块。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手持装置底座的第一支撑块或第二支撑块可以视需求翻转作为脚架使用,使得手持装置底座适用于手持装置进行直立显示或是水平显示。手持装置底座更具有折叠后体积轻巧便于收纳的优点。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手持装置底座,包含:
一L形支撑架;
一第一支撑块,枢接于该L形支撑架的一端;以及
一第二支撑块,枢接于该L形支撑架的另一端,其中该第一支撑块的长轴正交于该第二支撑块的长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凸缘,设置于该L形支撑架、该第一支撑块与该第二支撑块的正面的外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装置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块与该第二支撑块的枢转方向为向该L形支撑架的背面枢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装置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块的正面具有一凹槽,该第一支撑块的背面具有对应于该凹槽的一凹陷部,该第一支撑块与该第二支撑块借由该凹槽与该凹陷部嵌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装置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连接端口,设置于该L形支撑架的该凸缘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装置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定位柱,设置于该连接端口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扭力转轴,连接该第一支撑块与该L形支撑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扭力转轴,连接该第二支撑块与该L形支撑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扩充端口,设置于该L形支撑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电源接口,设置于该L形支撑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435864 CN202758284U (zh) | 2012-08-30 | 2012-08-30 | 手持装置底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435864 CN202758284U (zh) | 2012-08-30 | 2012-08-30 | 手持装置底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758284U true CN202758284U (zh) | 2013-02-27 |
Family
ID=47737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43586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8284U (zh) | 2012-08-30 | 2012-08-30 | 手持装置底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758284U (zh) |
-
2012
- 2012-08-30 CN CN 201220435864 patent/CN20275828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62422B (zh) | 扩充基座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 |
US8737064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stand | |
US9687735B2 (en) | Handheld game controller assembly adapted to combine with various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
CN102981565A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端口 | |
CN202694283U (zh) | 使用于触控装置的多功能触控笔 | |
CN203342350U (zh) | 一种多功能无线游戏手柄 | |
CN203287832U (zh) | 扩大移动终端显示屏幕的装置 | |
CN103425196A (zh) | 电子装置 | |
CN202758284U (zh) | 手持装置底座 | |
CN108462780A (zh) | 转换器和具有该转换器的手机外接键盘 | |
CN204948125U (zh) | 一种智能的触控扩展手机套 | |
CN102866738A (zh) | 一种便携式终端 | |
CN205334377U (zh) | 可切换蓝牙模式的有线键盘 | |
CN214846468U (zh) | 一种便携式显示及输入扩展设备控制电路及其智能设备 | |
CN205067959U (zh) | 投影设备、电子设备及组合设备 | |
CN104216670B (zh) | 外接显示的系统及其外接显示方法 | |
CN209962243U (zh) | 一种可收纳线的多用型拓展器 | |
CN203366199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03455774U (zh) | 一种便携式输入设备 | |
CN202372885U (zh) | 一种将智能手机扩展成平板电脑功能的扩展盒 | |
CN108594938B (zh) | 移动终端的扩展设备及移动组合设备 | |
CN203299722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US20080048985A1 (en) |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 |
CN204480132U (zh) | 一种便捷式电子设备 | |
CN204647774U (zh) | 电子装置支撑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