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35108U - 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35108U
CN202735108U CN 201220453769 CN201220453769U CN202735108U CN 202735108 U CN202735108 U CN 202735108U CN 201220453769 CN201220453769 CN 201220453769 CN 201220453769 U CN201220453769 U CN 201220453769U CN 202735108 U CN202735108 U CN 2027351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tower
model
collapse
tower model
harv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537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立威
罗必雄
彭雪平
汤东升
马兆荣
陆晓琴
徐荣彬
孙小兵
刘东华
李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4537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351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351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3510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包括有冷却塔模型、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多个支柱、台座及柱支撑装置,数据采集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连接,冷却塔模型底部一部分通过多个所述支柱支撑于所述台座上,冷却塔模型的另一部分通过柱支撑装置支撑,支撑装置的高度可调,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的前方或/和垂直于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所述冷却塔模型及所述支柱均采用砂浆及钢筋浇筑形成,砂浆的抗压强度与冷却塔的实际抗压强度一致。本实用新型利用与冷却塔实际工程性能相同的砂浆及钢筋建立的冷却塔的物理模型,结构力学与冷却塔实际工程吻合,通过试验获得所述冷却塔模型的倒塌后的形态,利于提高冷却塔的实际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试验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核电工程的二次循环冷却系统中,需要设置冷却塔,作为循环水与冷却介质发生热交换,带走热量并温度降低的场所。由于核电单机容量大,循环水量也相应较大,因此冷却塔的几何体量也是相当巨大。根据现有的行业认知,1000MW级别核电站的冷却塔,塔高一般需要达到200m以上,零米直径180m以上。核电冷却塔一般采用双曲线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超大型冷却塔结构主要分为基础、支柱、塔筒及塔内淋水构架4个结构组成部分。
核电工程关乎国计民生,因此核电站的安全级别很高。作为核电站内单体几何尺寸最大的建筑物之一,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安全性对整个核电站的核安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核电站超大型冷却塔倒塌不仅会对邻近建筑物产生直接的巨大物理冲击,造成邻近建筑倒塌,而且超大型冷却塔倒塌产生的地面振动尚会对核岛造成影响,危及核安全。因此,在超大型冷却塔结构设计中,不仅要求对冷却塔结构本身的强度、稳定性进行科学、详细的力学计算,尚需对超大型冷却塔在不可预知的外部偶然荷载作用下倒塌过程进行计算研究,作为评估核安全性的一则重要依据。
因为目前世界上已投运及在建的核电站主要是直流循环(一次循环),所以针对二次循环的核电站超大型冷却塔的分析技术相对匮乏,尤其是针对超大型冷却塔倒塌过程的研究。目前世界上尚无针对核电超大型冷却塔倒塌的物理模型实验成果,此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我国现行的规范体系,也尚无针对超大型冷却塔倒塌量化分析的技术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能够模拟冷却塔倒塌的过程,得出冷却塔的倒塌规律,作为冷却塔设计及核电站安全评估的重要依据,提高冷却塔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包括有冷却塔模型、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多个支柱、台座及柱支撑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所述冷却塔模型底部一部分通过多个所述支柱支撑于所述台座上,所述冷却塔模型的另一部分通过所述柱支撑装置支撑,所述支撑装置的高度可调,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的前方或/和垂直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其中,所述冷却塔模型及所述支柱均采用砂浆及钢筋浇筑形成,所述砂浆的抗压强度与冷却塔的实际抗压强度一致。
建立冷却塔模型,并将所述冷却塔底部一部分通过支柱支撑于所述台座上,而另一部分直接通过所述支撑装置支撑;在实验时,降低所述支撑装置的高度,所述支撑装置失去承载能力,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或倾覆;在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的过程中,所述数据采集装置根据需要采集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还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柱支撑装置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有地振动数据采集装置,所述地振动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有用于采集地面点处X、Y、Z三轴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及加速度数据采集装置,所述加速度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
通过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进行处理,可得到地面点处X、Y、Z三轴的加速度时程曲线,根据测量结果的得出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后对核岛产生的影响,并且能够应用于爆破拆除中地面振动监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位移数据采集装置,所述位移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多个位移计及位移数据采集装置,所述位移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多个所述位移计与所述位移数据采集装置连接,其中,多个所述位移计固定于所述台座上,其余所述位移计固定于所述冷却塔塔顶的同一水平面上。
测量所述支柱的位移计和下环梁处的位移参数的位移计设置在所述台座上,并且多个位移计之间相互错开,并优选将其中一个所述位移计垫高保证其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差;而用于测量所述冷却塔顶端的多个位移计由于量程的问题,则优选可通过脚手架固定于与所述冷却塔模型塔顶的同一水平面上,且多个所述位移计位置错开,并具有一定的高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靠近所述柱支撑装置处的多个支柱上设置震动感应片,所述震动感应片与所述位移数据采集装置连接。
当所述柱支撑装置的支撑失效,所述支撑板下落,所述冷却塔模型会绕剩余的支撑面积(即所述支柱部分)转动,靠近所述冷却塔模型中心的支柱在试验开始后受压作用明显,压应力最大最容易破坏,而在靠近所述柱支撑装置处(即所述冷却塔模型的中心轴线上)的多个支柱上设置震动感应片,便于测量所述支柱上的应变时程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摄像采集装置,所述摄像采集装置包括有至少两台图像撷取装置、全站仪及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所述图像撷取装置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所述图像撷取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的前方和垂直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所述冷却塔模型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标志点,且多个所述标志点的坐标位置已知。
通过全站仪记录多个所述标志点的起始坐标位置,通过所述图像撷取装置撷取所述冷却塔模型在倒塌时的运动状态照片,通过软件对分析每帧照片中的标志点进行捕捉定位,最后计算出这些标志点在各个时刻的空间位置坐标,最终计算出冷却塔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如标志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采集装置还包括有工控机及同步控制器,所述冷却塔模型的倒塌方向和垂直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上分别设有至少两台所述图像撷取装置,两台所述图像撷取装置均与所述工控机及所述同步控制器连接。
通过所述同步控制器及所述工控机控制多台所述图像撷取装置能够同时动作,能够获取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时的图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采集装置还包括有棱镜。
当从一个测站很难无法测量出全部控制点坐标,例如,多个位于脚手架上的测点都被冷却塔模型遮挡而无法透视时,此时就需要变换测站,通过所述棱镜的作用,可使无论从哪个角度的入射光线都能够沿原路径返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采集装置还包括有至少两台视频撷取装置,其分别设于冷却塔模型的倒塌方向和垂直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上,所述视频撷取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柱支撑装置包括有上支架及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设有滑动支架,所述上支架及所述下支架的相对面分别设有滑道,所述滑动支架包括有两个第一滑杆及两个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固定于所述下支架上,在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杆连接处及所述第二滑杆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滑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支架两侧的滑道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限位装置,使所述柱支撑装置的高度等于所述台座与所述支柱的高度之和,或使所述柱支撑装置的高度低于所述台座与所述支柱的高度之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塔模型的一半面积采用所述支柱支撑,所述冷却塔模型的另一半面积通过所述柱支撑装置支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与冷却塔实际工程性能相同的砂浆及钢筋建立的冷却塔的物理模型,结构力学与冷却塔实际工程吻合,通过试验获得所述冷却塔模型的倒塌后的形态,利于提高冷却塔的实际安全系数。通过所述柱支撑机构实现冷却塔的瞬间倒塌状态,安全、方便可靠。采用平面结合空间,冷却塔模型结合地面的全方位多测点检测系统,在冷却塔塔身埋设位移计及监测点;地面埋设震动感应片接收地震振动数据;数据即时检测、即使传输入数据处理装置进行分析、计算。
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冷却塔在导弹打击、龙卷风等其他外部冲击荷载作用下倒塌过程的物理模型试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中冷却塔模型在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中冷却塔模型在倒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塔倒塌模式试验装置的柱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包括有冷却塔模型11、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多个支柱12、台座14、柱支撑装置13及支撑板15,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塔模型11倒塌方向的前方和垂直于所述冷却塔模型11的倒塌方向,在所述冷却塔模型11倒塌的过程中,所述数据采集装置采集所述冷却塔模型11的各种参数,并传输给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为冷却塔实际安全性的一重要依据。所述冷却塔模型11底部一部分通过多个所述支柱12支撑于所述台座14上,所述冷却塔模型11的另一部分通过所述柱支撑装置13及所述支撑板15支撑,所述支撑板15位于所述柱支撑装置13的上方。其中,所述支撑装置13的高度可调,在正常状态下,通过调整所述支撑装置13的高度,使所述冷却塔模型11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当进行冷却塔模型11倒塌实验时,所述柱支撑装置13的高度瞬间降低,实现所述冷却塔模型11的倒塌。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塔模型11的一半面积采用所述支柱12支撑,所述冷却塔模型11的另一半面积通过所述柱支撑装置13支撑,所述支柱12和所述柱支撑装置13分别支撑所述冷却塔的一半。
其中,所述冷却塔模型11、所述支柱12及所述支撑板15均采用砂浆及钢筋浇筑形成,所述砂浆的抗压强度与冷却塔的实际抗压强度一致。所冷却塔模型11为物理缩尺模型,缩尺比例1∶100,因此材料力学性能也对应的缩小,故而采用砂浆;另外,由于冷却塔模型塔筒与冷却塔实际均为弹性均一的材料制成,即无论采用何种均质材料,倒塌时所述冷却塔模型与冷却塔实际倒塌时的最大受力部位是相同的,因此,初始破坏面发生位置也相同,故可通过对砂浆的抗压强度于冷却塔实际的抗压强度一致来进行冷却塔模型倒塌实验。
在制造所述冷却塔模型时,要进行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主要包括以下3个实验:
(1)砂浆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试验
采用与实际模型相同配比的材料预制70.7×70.7×70.7立方体试块3个。用于测量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抗压强度于力学实验室中,采用有侧限三轴实验仪器进行。试验应满足现行强度等级的要求,本实施例采用MU705砂浆。
(2)铁丝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试验中用到的主要铁丝规格有:20#和18#。预留同批铁丝每一规格各4个样本,每个样本长度为400mm。试验前用游标卡尺测定截面直径,用钢尺测铁丝实际长度,并用天平称每一根铁丝的重量。在拉伸试验机上对铁丝样本进行拉伸试验,测得拉伸力-位移曲线。
(3)冷却塔物理模型建模
为了保证试验的精确,需要建立精确的物理模型。本系统中采用泡沫模板升模方法施工。所述支柱12的模板采用3m×3m×0.3m的聚乙烯泡沫板作为模板,于泡沫板中打孔定位人支柱位置。
泡沫板打孔时遵循以下步骤:
①泡沫板中心点定位;
②根据半径放样,在泡沫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划出中心圆弧线;
③根据设计图纸放样支柱圆线,与上下表面画出支柱圆圈;
④根据上下圆圈打孔,贯通。
支柱模具完成之后,在孔内布置设计图纸中的受拉钢筋。
冷却塔模型塔筒的模板同样采用聚乙烯泡沫板,根据设计图纸放样每层模板的内圆及外部。
模板安置完毕之后,开始冷却塔模型浇筑;主要按照以下步骤:
放置支柱钢筋-→浇筑支柱砂浆-→安放下三节模板-→放置塔筒钢筋-→浇筑塔身混凝土-→增加3层面模板-→放置钢筋-→浇筑塔身混凝土-→循环至塔顶
如图4所示,所述柱支撑装置13包括有上支架131及下支架132,所述上支架131和所述下支架132之间设有滑动支架,所述上支架131及所述下支架132的相对面分别设有滑道,所述滑动支架包括有两个第一滑杆133及两个第二滑杆134,所述第一滑杆133与所述第二滑杆13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133固定于所述下支架132上,在所述第一滑杆133与所述第二滑杆134连接处及所述第二滑杆134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滑轮135、136。所述滑动支架的两侧的滑道上分别设有两个限位装置137、138,使所述柱支撑装置13的上平面与所述支柱12的上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或者使所述柱支撑装置13的上平面低于所述支柱12的上平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装置137、138均为限位块。
在实验前采用钢丝将所述第二滑杆134向所述柱支撑装置13的外侧拉动,使所述第一滑杆133及所述第二滑杆134受所述限位装置137限制不滑动,使所述柱支撑装置13的上平面与所述支柱12的上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试验开始之后,通过气焊切断钢丝,使所述第二滑杆134的滑轮136产生滑动,瞬间丧失承载能力,从而使冷却塔模型上部结构坍塌、倾倒(如图3所示)。
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有地振动数据采集装置,所述地振动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有用于采集地面点处X、Y、Z三轴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数据采集装置24,所述加速度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通过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可得到地面点处X、Y、Z三轴的加速度时程曲线,根据测量结果的得出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后对核岛产生的影响,并且能够应用于爆破拆除中地面振动监测。
在布置实验区时,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的两个相对方向上均设置有方格投影板19作为背景。
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位移数据采集装置,所述位移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多个位移计192及位移数据采集装置191,多个所述位移计192与所述位移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所述位移数据采集装置191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其中,多个所述位移计固定于所述台座14上,其余所述位移计固定于所述冷却塔塔顶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位移数据采集装置191位于所述方格投影板19旁紧靠所述位移计192处,这样,便于所述位移计192线路连接方便。本实施例工设置6个位移计,其中3个用于测量所述支柱12和所述冷却塔模型下环梁处位移参数的位移计布置在所述台座14上,且三个位移计位置相互错开,并将其中一个位移计位置垫高以保证一定的高差;另外3个位移计测量冷却塔模型顶端位移参数的三个位移计考虑到量程有限,通过脚手架和木板193将位移计192在距地面220cm处(所述冷却塔塔顶的同一水平面上)固定,并保证位置错开,通过垫高处理保证位移计间有一定的高差。最后通过线路将位移计192连接到试验操作区外的数据采集仪。
在靠近所述柱支撑装置处的多个支柱上设置震动感应片,所述震动感应片与所述位移数据采集装置191连接。当所述柱支撑装置13的支撑失效,所述支撑板15下落,所述冷却塔模型11失去一半的支撑,所述冷却塔模型11会绕剩余的支撑面积(即所述支柱12部分)转动,靠近所述冷却塔模型11中心的支柱12在试验开始后受压作用明显,压应力最大最容易破坏,而在靠近所述柱支撑装置处(即所述冷却塔模型的中心轴线上)的多个支柱上设置震动感应片,便于测量所述支柱上的应变时程关系。
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摄像采集装置,所述摄像采集装置包括有至少两台图像撷取装置16、全站仪17及图像采集装置25,所述图像撷取装置16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25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25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所述图像撷取装置16分别设置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的前方和垂直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形成两个摄像采集区,所述冷却塔模型11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标志点,且多个所述标志点的坐标位置已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撷取装置16为高速照相机。
通过全站仪17记录多个所述标志点的起始坐标位置,通过所述图像撷取装置16撷取所述冷却塔模型11在倒塌时的运动状态照片并传输给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过软件对分析每帧照片中的标志点进行捕捉定位,最后计算出这些标志点在各个时刻的空间位置坐标,最终计算出冷却塔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如标志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其还包括有工控机及同步控制器,所述冷却塔模型的倒塌方向和垂直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上分别设有两台所述图像撷取装置16,两台所述图像撷取装置16均与所述工控机及所述同步控制器连接。通过所述同步控制器及所述工控机控制多台所述图像撷取装置能够同时动作,能够获取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时的图片。在实际应用中,还分别在每个方向上设置两个高速采集卡和两台新闻灯。通过工控机发射同步拍摄信号,两台高速CMOS相机在同步控制器的控制下同时开始拍摄影像。
该测量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首先在冷却塔模型的表面及试验现场的固定物体上贴特殊制作的标志点;接着使用全站仪17记录这些标志点的起始坐标位置;倒塌试验时,放在不同角度的4台高速照相机16将在所述冷却塔模型11的倒塌瞬间拍摄大量的记录冷却塔运动状态的高清晰度照片;然后使用专用软件对每帧照片中的标志点的进行捕捉定位;最后通过特殊的算法计算出这些标志点在各个时刻的空间位置坐标,最终计算出冷却塔模型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如标志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另外,在每个摄像采集区还配有2个照明光源20。这是因为试验是在室内进行,由于高速照相机在高速拍摄的过程中,曝光时间较短,所以需要较强的光照。实验室内自然光不能满足高速相机拍摄的需求,故需要提供额外的光源条件,照明设备布设原则如下:
a)四台新闻灯均匀分布在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的正前方和侧方,确保光照覆盖控制点,跟踪点和模型周围;
b)适当调整新闻灯距离模型的距离,使得照明后的建筑模型得到的影像饱和度和对比度适中,保证影像后续处理的可行性。
所述摄像采集装置还包括有棱镜21。在试验中为确定布设的控制点和追踪点的位置,需要用全站仪17测量控制点的坐标。但是本试验的特殊之处在于控制点位于多个平面,但从一个测站很难无法测量全部控制点坐标,例如很多位于脚手架上的控制点都被冷却塔模型遮挡而无法透视,所以需要变换测站。变换测站就要用到棱镜21,它的特点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的入射光线都能够沿原路径返回。
因为,其中一个摄像采集区就在在冷却塔的倒塌方向上,为防止冷却塔倒塌撞击地面后的碎片飞向摄像采集区造成安全隐患,在试验前首先在冷却塔倒塌方向上搭设防弹玻璃22作为保护。
所述摄像采集装置还包括有至少两台视频撷取装置18,其分别设于冷却塔模型11的倒塌方向和垂直于所述冷却塔模型11倒塌方向的两个方向上的两个摄像采集区内,所述视频撷取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采集装置主要包括3台高清摄像机。其中2台分别所述冷却塔倒塌方向的正面和侧面拍摄冷却塔倒塌过程,记录冷却塔的倒塌形态;另外1台主要用于记录在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过程中所述支柱的破坏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冷却塔模型、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多个支柱、台座及柱支撑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所述冷却塔模型底部一部分通过多个所述支柱支撑于所述台座上,所述冷却塔模型的另一部分通过所述柱支撑装置支撑,所述支撑装置的高度可调,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的前方或/和垂直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其中,所述冷却塔模型及所述支柱均采用砂浆及钢筋浇筑形成,所述砂浆的抗压强度与冷却塔的实际抗压强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柱支撑装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有地振动数据采集装置,所述地振动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有用于采集地面点处X、Y、Z三轴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数据采集装置,所述加速度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采集处理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位移数据采集装置,所述位移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多个位移计及位移数据采集装置,所述位移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多个所述位移计与所述位移数据采集装置连接,其中,多个所述位移计固定于所述台座上,其余所述位移计固定于所述冷却塔模型顶的同一水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柱支撑装置处的多个支柱上设置震动感应片,所述震动感应片与所述位移数据采集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摄像采集装置,所述摄像采集装置包括有至少两台图像撷取装置、全站仪及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所述图像撷取装置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所述图像撷取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的前方和垂直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所述冷却塔模型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标志点,且多个所述标志点的坐标位置已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 像采集装置还包括有工控机及同步控制器,所述冷却塔模型的倒塌方向和垂直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上分别设有至少两台所述图像撷取装置,两台所述图像撷取装置均与所述工控机及所述同步控制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采集装置还包括有棱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采集装置还包括有至少两台视频撷取装置,其分别设于冷却塔模型的倒塌方向和垂直于所述冷却塔模型倒塌方向上,所述视频撷取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支撑装置包括有上支架及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设有滑动支架,所述上支架及所述下支架的相对面分别设有滑道,所述滑动支架包括有两个第一滑杆及两个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固定于所述下支架上,在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杆连接处及所述第二滑杆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滑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架两侧的滑道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限位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模型的一半面积采用所述支柱支撑,所述冷却塔模型的另一半面积通过所述柱支撑装置支撑。 
CN 201220453769 2012-09-06 2012-09-06 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351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53769 CN202735108U (zh) 2012-09-06 2012-09-06 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53769 CN202735108U (zh) 2012-09-06 2012-09-06 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35108U true CN202735108U (zh) 2013-02-13

Family

ID=47660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53769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35108U (zh) 2012-09-06 2012-09-06 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3510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6028A (zh) * 2012-09-06 2013-01-09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CN106836806A (zh) * 2017-01-03 2017-06-13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用bim技术构筑异形混凝土结构及其过程中精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238852A (zh) * 2020-03-02 2020-06-05 中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试验的柱子构造及实现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6028A (zh) * 2012-09-06 2013-01-09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CN102866028B (zh) * 2012-09-06 2015-11-18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CN106836806A (zh) * 2017-01-03 2017-06-13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用bim技术构筑异形混凝土结构及其过程中精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238852A (zh) * 2020-03-02 2020-06-05 中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试验的柱子构造及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6028B (zh) 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CN110485737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网架定位安装施工方法
CN105756711B (zh)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施工初支侵限监测分析预警方法
CN102853989B (zh) 摆式气弹模型及气弹模型测震风洞试验方法
CN107066774A (zh) 倾斜摄影测量预测滚石运动轨迹模拟系统及其预测方法
CN106227977A (zh) 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网架液压提升时变有限元分析的方法
CN108120428A (zh) 滚石运动轨迹重构及监测预警模型试验系统与方法
CN102564335A (zh) 一种大型隧道变形测量方法
CN106557040A (zh)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7391793A (zh) 基于3d扫描技术与mr混合现实技术的建筑结构拆除方法
CN106643631A (zh) 一种高支模形变监测预警方法
CN203702258U (zh) 矿井巷道三维建模用数据采集系统
CN106599458A (zh) 一种基于天河超级计算机的城市爆炸毁伤效果评估方法
CN101240565B (zh) 空间结构球节点的定位方法及定位器
CN204330280U (zh) 列车风流场现场测试装置
CN106294969A (zh) 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网架液压提升精度控制的方法
CN103759713A (zh) 一种基于全景影像的危岩落石调查方法
CN202735108U (zh) 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CN104236455B (zh) 蜂巢板在线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4776952B (zh) 一种高速铁路风屏障风荷载现场测试机构及测试方法
CN202735062U (zh) 摆式气弹模型
CN105973622B (zh) 输电线路模拟验证系统及方法
Pan et al. Assessment method of slope excavation quality based on point cloud data
CN109948192A (zh) 一种吊装作业空间建模方法及系统
CN211010558U (zh) 建筑预制构建工厂流水线的移动式三维图像检查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Luogang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Science City Fung Road, No. 1, No.

Patentee after: Company limited of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510663 Luogang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Science City Fung Road, No. 1,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EEC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11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