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28553U - 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728553U CN202728553U CN 201220388538 CN201220388538U CN202728553U CN 202728553 U CN202728553 U CN 202728553U CN 201220388538 CN201220388538 CN 201220388538 CN 201220388538 U CN201220388538 U CN 201220388538U CN 202728553 U CN202728553 U CN 2027285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lifeline
- people
- cotton rope
- drow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属于救生装置。它包括筒形外壳(1)和壳盖(2),还包括放置在外壳(1)内的线筒(3)和缠绕在线筒(3)上的线绳(4),线绳(4)两端分别固定到外壳(1)和壳盖(2)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轻巧,便于随身携带,使用灵活,使用范围广,能有效保障入水者的基本安全,可以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具体涉及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溺水事故,通常是一人落水,然后同伴或见义勇为者下水救人,最后造成救人者和/或落水者死亡,每年我国有数万人死于溺水事故。
入水救人是一项风险极高的行动,救人者溺亡的原因很多:
一是不会游泳,情急之下本能驱使救人者穿衣下水救人。
二是岸边无可以救人的用具,救人者不得不冒险入水救人,岸上人员又帮不上忙。
三是救人措施不当,被落水者由于本能抱住造成共同遇难。
四是对水流情况不明,无防范措施。
保证入水救人者的安全,才能提高落水者生还的可能性, 也是减少溺水死亡人数的根本。
为了减少溺水的发生,提高入水救人的成功率,目前已有很多救生工具,通常是采用救生圈,但是救生圈体积庞大,对于个人来说是不方便携带的,但是落水事故却时常发生;通常救生圈比较适合船舶、救生艇、抗洪抢险、游泳池中采用。
专利申请号: 201020200137.9,专利名称:一种大覆盖面远投式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气囊、高压气瓶、落水自动充气装置、救生绳,其特征是还设有延伸触手。该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救生圈落水点不准,救援成功率低的问题;结构简单、触发安全可靠,并且落水开启时间更短,只需两秒钟左右。但是该结构体积庞大,不便于携带,不利于自救。
专利号为01275668.7,专利名称:水上救生抛绳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水上救生抛绳,它包括抛绳漂头(1)、漂绳(2) 和拉带头(3),漂绳(2)一端连接抛绳漂头(1),另一端连接拉带头(3),抛绳漂头(1)是聚乙烯闭孔发泡块或EVA闭孔发泡块。该发明能够在落水者落水时,使落水者抓住抛绳漂头,将落水者救上岸,具有不容易进水并且在抓住时不容易脱落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其解决了如下问题:
1、该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2、该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体积小、重量轻,可随身携带,且使用灵活方便。可放置在汽车的扶手箱或摩托车的尾箱中,也可放置在随身携带的各种背包、手袋、书包或裤兜中。
3、第一时间发现落水事故时,救人者可不用入水便可救人,事半功倍。特别是冬季救人,减轻冻伤的危害。
4、携带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入水救人,救人者的安全得到保证。
5、有了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岸边人可以为救人者提供帮助,救人成功率大大提高。
6、正确使用该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能为游泳者提供安全保障。
7、发生其它意外事故时该用具可当作各种绑带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提供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灵活方便,便于携带,为落水救人提供方便,为游泳及救人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结构如下:
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包括筒形外壳和壳盖,还包括放置在外壳内的线筒和缠绕在线筒上的线绳,线绳两端分别固定到外壳和壳盖上。
所述线绳的一端穿过线筒上开设的穿绳孔,再穿过外壳底端的穿线孔A,最后线绳与填充物混合固定或胶粘在线头固定孔A中;所述穿线孔A与线头固定孔A相连通。穿绳孔可以开设在线筒上的任意位置,优选开在线筒的侧翼上。这样在使用过程中,线筒会挂在线绳上,不会丢失,保证救生绳的重复使用。
所述线绳穿出穿绳孔到线头固定孔A的长度为15~25cm,在线筒放入外壳内部时,形成了线筒的弹性线绳垫片,这样在壳盖盖上的时候,线筒被固定在外壳内,不能转动,以防止缠绕在线筒上的线绳松动和散乱。
所述线绳的另一端穿过穿线孔B与填充物混合固定或胶粘在线头固定孔B中,线头固定孔B开设在壳盖顶端,穿线孔B与线头固定孔B相连通,线绳的另一端在距离壳盖2~5cm处打2~5个线结。线结直径略大于连线孔。
所述壳盖设有外螺纹或内螺纹,外壳口部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壳盖与外壳螺纹连接。
所述外壳外表面开设有放线槽及与放线槽连接的连线孔。它的作用是在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使用过程中,如果一根救生绳的长度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可以将两根救生绳连接起来。将第一根救生绳靠近壳盖一端的线绳由放线槽放入第二根救生绳的连接孔中,拉紧使线结卡入连线孔中,快速完成了连接,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脱落;加长连接方便、快速,为救人赢取了时间。
所述外壳长为10~15cm,线筒比外壳短3~5cm。同时要求满足壳盖扭紧时线筒被固定在外壳内的要求。
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由筒形外壳 1、壳盖2、线筒3、线绳4构成,连接加长方便,组装方便,能重复使用。
外壳、壳盖可以选取高强度材料制作,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同时要求入水不沉,且颜色鲜艳易于识别。
线绳也要有一定的强度,满足水中牵拉二人的力度要求;线绳要薄而柔软便于缠绕,要有一定的宽度,救人时不至勒伤落水者;颜色要鲜艳,便于落水者发现和抓获;长度可以根据需求而定。
上述的填充物与外壳材料一致,保证线绳与外壳和壳盖的连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小巧,便于随身携带,而使用灵活,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
2、本发明的使用范围广,对于救人者、游泳者、落水者均可以起到帮助作用,能保证入水者的基本安全,提高救人的成功率。
3、本发明可以重复使用,使用后把线绳晒干收好之后还可以使用。
4、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加长方便快速,组装方便,为营救争取了时间。
5、本发明还可以运用到其它意外事故中作为救急之用,绑带救生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半剖图;
图2是本发明未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线筒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外壳1,壳盖2,线筒3,线绳4,线头固定孔A 5,放线槽6,连线孔7, 穿绳孔B8,穿绳孔A 9,穿绳孔10,线结11,弹性线绳垫片12,线头固定孔B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1)本实用新型结构:
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未使用装图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筒形外壳1、壳盖2、放置在外壳内的线筒3和缠绕在线筒3上的线绳4,线绳4两端分别固定到外壳1和壳盖2上;壳盖2上设有外螺纹,外壳1口部内壁设有内螺纹,壳盖2与外壳1螺纹连接。
线绳4的一端穿过线筒3上开设的穿绳孔10,再穿过外壳1底端的穿线孔A9,最后线绳4与填充物混合胶粘在线头固定孔A5中,穿线孔A9与线头固定孔A5相连通,穿绳孔10开设在线筒3的侧翼上,如图4所示。线绳4穿出穿绳孔10到线头固定孔A5的长度为20cm;在线筒3放入外壳1内部时,形成了线筒3的弹性线绳垫片12。
线绳4的另一端穿过穿线孔B8,与填充物混合胶粘在线头固定孔B13上,线头固定孔B13开设在壳盖2顶端,穿线孔B8与线头固定孔B13相连通,线绳4在距离壳盖2为 2cm和3cm处各打1个线结。
外壳1外表面开设有放线槽6及连线孔7。放线槽6的宽度略大于线绳的厚度,线结11直径比连线孔7略大。外壳1长为14cm,线筒3长10cm。
(2)使用方法
图3为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使用状态图,在救人时,把壳盖2打开,把线绳4抽出来。根据长度需要,也可以把两根救生绳连接起来,将第一根救生绳靠近壳盖一端的线绳放入第二根救生绳的放线槽,拉紧使第一根救生绳线结卡入第二根救生绳的连接孔中,快速完成了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脱落,加长连接方便。
救人的几种方式:
一、救人者不入水救人
1、一人独立使用救生绳救人
(1)落水者距岸边很近时可直接将救生绳的一端抛给落水者并拉他到岸边。
(2)落水者距岸边较远时可在救生绳的一端绑上湿衣物等便于识别和抓获的物件,将物件从落水者的上方抛到落水者身后,在落水者抓获救生绳后将他拉到岸边。
2、二人使用二根救生绳共同救人
落水者距岸边较远,现场有二根救生绳,将二根救生绳的一端绑上鞋子或湿衣物等便于识别和抓获的物件后,二名救人者分别站在落水者相对位置的两边,然后将物件从落水者的上方抛到落水者身后,二人牵拉并调整救生绳,在落水者抓获救生绳后将他拉到岸边。
二、救人者入水救人
1、一人独立使用救生绳救人
将救生绳一端固定在岸边稳固的地方,救人者脱掉身上的长衣长裤,一手牵拉着救生绳入水,在距落水者约2米的地方将救生绳抛给落水者,待落水者抓获救生绳后,救人者在前面牵拉救生绳将两人一起拉到岸边。
2、二人配合使用救生绳救人
一人在岸边紧握救生绳,一人入水救人。救人者脱掉身上的长衣长裤,一手牵拉着救生绳入水,在距落水者约2米的地方将救生绳抛给落水者,待落水者抓获救生绳后,岸边人牵拉救生绳将两人一起拉到岸边。
3、落水者不能抓获救生绳时救人
如落水者已失去意识或不能自行抓获救生绳时,入水救人者先使落水者面部朝上,然后从身后将救生绳从落水者的腋下穿过,套在落水者的胸部,使落水者背朝岸边,岸边人牵拉救生绳将两人一起拉到岸边。
三、游泳发生意外时自救功能
在野外静水处游泳时,可将救生绳的一端固定在岸边,另一端丢到水中,游泳的人在救生绳附近游泳,发生体力不支或抽筋等意外时可就近拉住救生绳回岸边。
在野外动水处游泳时,可将救生绳的一端固定在岸边,另一端紧握在游泳者手中,发生体力不支或抽筋等意外时可拉住救生绳回岸边。
实施例2
(1)本实用新型结构:
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未使用装图如图2所示,包括筒形外壳1、壳盖2、放置在外壳内的线筒3和缠绕在线筒3上的线绳4,线绳4两端分别固定到外壳1和壳盖2上。
壳盖2上设有内螺纹,外壳1口部外壁设有外螺纹,壳盖2与外壳1螺纹连接,其使用状态图如图5所示。
线绳4的一端穿过线筒3上开设的穿绳孔10,再穿过外壳1底端的穿线孔A9,最后线绳4与填充物混合固定在线头固定孔A5中,穿线孔A9与线头固定孔A5相连通,穿绳孔10开设在线筒3的侧翼上,如图4所示。线绳4穿出穿绳孔10到线头固定孔A5的长度为25cm;在线筒3放入外壳1内部时,形成了线筒3的弹性线绳垫片12。
线绳4的另一端穿过穿线孔B8,与填充物混合固定在线头固定孔B13上,线头固定孔B13开设在壳盖2顶端,穿线孔B8与线头固定孔B13相连通,线绳4在距离壳盖2为3cm、 4cm和5cm处各打1个线结。
外壳1外表面开设有放线槽6及连线孔7。放线槽6的宽度略大于线绳的厚度,线结11直径比连线孔7略大。外壳1长为15cm,线筒长12cm。
(2)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1)本实用新型结构:
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未使用装图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筒形外壳1、壳盖2、放置在外壳内的线筒3和缠绕在线筒3上的线绳4,线绳4两端分别固定到外壳1和壳盖2上。
壳盖2上设有外螺纹,外壳1口部内壁设有内螺纹,壳盖2与外壳1螺纹连接。
线绳4的一端穿过线筒3上开设的穿绳孔10,再穿过外壳1底端的穿线孔A9,最后线绳4与填充物混合胶粘在线头固定孔A5中,穿线孔A9与线头固定孔A5相连通,穿绳孔10开设在线筒3的侧翼上,如图4所示。线绳4穿出穿绳孔10到线头固定孔A5的长度为15cm;在线筒3放入外壳1内部时,形成了线筒3的弹性线绳垫片12。
线绳4的另一端穿过穿线孔B8,与填充物混合胶粘在线头固定孔B13上,线头固定孔B13开设在壳盖2顶端,穿线孔B8与线头固定孔B13相连通,线绳4在距离壳盖2为3cm和4cm处各打1个线结。
外壳1外表面开设有放线槽6及连线孔7。放线槽6的宽度略大于线绳的厚度,线结11直径比连线孔7略大。外壳1长为10cm,线筒长7cm。
(2)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Claims (8)
1.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包括筒形外壳(1)和壳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置在外壳(1)内的线筒(3)和缠绕在线筒(3)上的线绳(4),线绳(4)两端分别固定到外壳(1)和壳盖(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绳(4)的一端穿过线筒(3)上开设的穿绳孔(10),再穿过外壳(1)底端的穿线孔A(9),最后线绳(4)与填充物混合固定或胶粘在线头固定孔A(5)中;所述穿线孔A(9)与线头固定孔A(5)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绳(4)穿出穿绳孔(10)到线头固定孔A(5)的长度为15~25cm;在线筒(3)放入外壳(1)内部时,形成了线筒(3)的弹性线绳垫片(1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绳(4)的另一端穿过穿线孔B(8)与填充物混合固定或胶粘在线头固定孔B(13)中,线头固定孔B(13)开设在壳盖(2)顶端,穿线孔B(8)与线头固定孔B(13)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绳(4)的另一端在距离壳盖(2)2~5cm处打2~5个线结(11)。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设有外螺纹或内螺纹,外壳(1)口部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壳盖(2)与外壳(1)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外表面开设有放线槽(6)及与放线槽(6)连接的连线孔(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长为10~15cm,线筒(3)比外壳(1)短3~5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88538 CN202728553U (zh) | 2012-08-07 | 2012-08-07 | 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88538 CN202728553U (zh) | 2012-08-07 | 2012-08-07 | 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728553U true CN202728553U (zh) | 2013-02-13 |
Family
ID=47654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8853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28553U (zh) | 2012-08-07 | 2012-08-07 | 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728553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80346A (zh) * | 2017-09-12 | 2017-11-24 | 无锡宝宏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 安装外用跳窗的船舶护栏 |
CN112193374A (zh) * | 2020-07-13 | 2021-01-08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皮划艇快速救生扣 |
US12024330B1 (en) | 2022-10-18 | 2024-07-02 | Rope Bag Solutions Ll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stuffing throw bags and life safety bags |
-
2012
- 2012-08-07 CN CN 201220388538 patent/CN20272855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80346A (zh) * | 2017-09-12 | 2017-11-24 | 无锡宝宏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 安装外用跳窗的船舶护栏 |
CN112193374A (zh) * | 2020-07-13 | 2021-01-08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皮划艇快速救生扣 |
CN112193374B (zh) * | 2020-07-13 | 2021-12-28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皮划艇快速救生扣 |
US12024330B1 (en) | 2022-10-18 | 2024-07-02 | Rope Bag Solutions Ll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stuffing throw bags and life safety bag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714135A (en) | Rappel rescue system | |
CN202728553U (zh) | 便携式防溺水救生绳 | |
CN202666223U (zh) | 一次性防烟面具 | |
CN204895816U (zh) | 一种水上救生手环 | |
CN208602671U (zh) | 一种救生圈 | |
CN207450195U (zh) | 一种多功能水上救援机器人 | |
CN207186929U (zh) | 一种高空逃生包 | |
CN206141796U (zh) | 一种便携式水中救生器 | |
CN203723618U (zh) | 一种包 | |
CN205598444U (zh) | 一种自救式防坠缓降器 | |
CN203767052U (zh) | 溺水救生包 | |
CN203024654U (zh) | 一种便携式小盾牌 | |
CN211186209U (zh) | 紧急落水学生自救背包 | |
CN203473225U (zh) | 水上自救携行具 | |
CN210258790U (zh) | 船用儿童救生衣 | |
RU100056U1 (ru) | Универсальное спаса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олкова | |
CN2622074Y (zh) | 气囊救生器 | |
CN202476670U (zh) | 一种多功能救生书包 | |
CN201678029U (zh) | 一种救生球 | |
KR20210019162A (ko) | 수상 인명 구조봉 | |
CN204895810U (zh) | 一种自然水域救生器材 | |
CN203139570U (zh) | 多功能救生双截棍 | |
CN208897292U (zh) | 一种溺水救生装置 | |
KR101359108B1 (ko) | 투척볼 인명 구조기 | |
CN206909910U (zh) | 一种卫星定位的智能登山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4080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