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12593U - 易脱的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易脱的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12593U
CN202712593U CN 201220382163 CN201220382163U CN202712593U CN 202712593 U CN202712593 U CN 202712593U CN 201220382163 CN201220382163 CN 201220382163 CN 201220382163 U CN201220382163 U CN 201220382163U CN 202712593 U CN202712593 U CN 202712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connector
protuberance
those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821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培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8216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12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12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125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包含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含第一绝缘本体与多个第一端子;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端面及突出第一端面的连结凸部;连结凸部一侧形成与第一端面相接的至少一外导面,且外导面延伸离开第一端面同时朝连结凸部中心倾斜;第一端子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具有柱状并至少部分突出第一端面的第一接触部;第二连接器包含第二绝缘本体与多个第二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具有对应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以及自第二端面凹入第二连接器内的连结凹部;连结凹部对应连结凸部且具有开口,并形成对应外导面的内导面;内导面与第二端面相接,且延伸离开第二端面同时朝连结凹部中心倾斜;第二端子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且排列于连结凹部内。

Description

易脱的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连接器;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具有易脱结构的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习用的电连接器组合包含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等两连接器。两连接器可藉由端子及/或绝缘座体之间的摩擦力或是螺栓与螺帽、卡勾与卡槽等固定件,来保持连接的状态。一般的电子产品,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其设有电源插座,系与带线的电源适配器的电源插头电性连接而藉以供电(充电)。然而,若电源适配器的电源插头与笔记型计算机的电源插座于连接的状态下,不慎踢绊到电源适配器的电缆线的情况时,不经意的外力可能拉扯笔记型计算机掉落,造成损害。 
举例而言,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的绝缘座体可分别形成有凸凹结构,端子则搭配凸凹结构的互补与接合而连接;凸结构为长方体,凹结构形成对应的长方体空间。也就是说,凸结构的外壁与凹结构的内壁习知平行于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的插接方向。当凸结构离开凹结构移动时,除了外壁与内壁之间产生与该插接方向平行且反向的摩擦力外,长方体凸凹结构也会在结构上相干涉,而阻碍凸结构的脱离;此时,电缆线将因此无法顺利脱离笔记型计算机,却随之拉动或拉扯笔记型计算机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可轻易且快速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包含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含第一绝缘本体与多个第一端子;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端面及突出第一端面的连结凸部;连结凸部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外导面,该外导面与第一端面相接,且外导面延伸离开第一端面同时朝连结凸部的中心倾斜;该些第一端子则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分别具有柱状的第一接触部,且该些第一接触部至少部分突出于第一端面;第二连接器包含第二绝缘本体与多个第二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具有对应第一端面的第 二端面,以及自第二端面凹入第二连接器内的连结凹部;连结凹部对应连结凸部,具有开口,并形成对应外导面的内导面;内导面与第二端面相接,且延伸离开第二端面同时朝连结凹部的中心倾斜;该些第二端子则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且排列于连结凹部内,分别对应该些第一端子;第一连接器藉由连结凸部与连结凹部的配合导引可拆卸地插接于第二连接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端子包含第二焊接部以及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连接至第二焊接部,且具有二弹性臂从第二焊接部朝连结凹部的开口延伸且至少部分伸入连结凹部,并于远离第二焊接部的一端分别形成一突起,该二突起相对向并于其间形成插入口。当第一连接器插接于第二连接器时,插入口的该二突起摩擦接触于第一接触部。 
本实用新型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包含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含第一绝缘本体与多个第一端子;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端面及突出第一端面的连结凸部;连结凸部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外导面,该外导面与第一端面相接,且外导面延伸离开第一端面同时朝连结凸部的中心倾斜;该些第一端子则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分别具有柱状的第一接触部,且该些第一接触部至少部分突出于第一端面;第二连接器包含第二绝缘本体与多个第二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具有对应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以及自第二端面凹入第二连接器内的连结凹部;连结凹部对应连结凸部,具有开口,并形成对应外导面的内导面;内导面与第二端面相接,且延伸离开第二端面同时朝连结凹部的中心倾斜;该些第二端子则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且排列于连结凹部内,分别对应该些第一端子;该第二端子包含:一第二焊接部;以及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连接至该第二焊接部且具有二弹性臂,从该第二焊接部朝该连结凹部的该开口延伸且部分伸入该连结凹部,并于远离该第二焊接部的一端分别形成一突起,该二突起相对向并于其间形成一插入口;第一连接器藉由连结凸部与连结凹部的配合导引可拆卸地插接于第二连接器,且该插入口的该二突起摩擦接触于该第一接触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连结凸部的形状与该连结凹部的形状实质上互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外导面与该端面相夹有第一角度,该内导面与该第二端面相夹有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为钝角,该第二角度介于180度与270 度之间,且与该第一角度之和小于等于36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连结凸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外导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连结凸部的垂直该第一端面的剖面为梯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二突起于相对向的一侧形成一引导面,该引导面依该第一端子插入该第二端子的方向,从该二弹性臂相背的一侧向相对的一侧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些第二端子分别形成薄片状,且具有分别相对的两表面与一侧缘,且该些第二端子以表面对表面的方式平行地排列于该第二连接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些第二端子分别形成薄片状,且具有分别相对的两表面与一侧缘,且形成复数列的第二端子列;相同列的该些第二端子以侧缘对侧缘的方式平行排列,相异列的该些第二端子列互相平行,相异列的该些第二端子列中的各该些第二端子彼此交错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接触部具有一端部,该端部远离该第一端面且对应于该插入口;该端部的宽幅略大于该二突起之一间距,当该第一连接器插接于该第二连接器时,该端部通过该二突起,该二突起摩擦接触于该第一接触部上该端部的后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端部形成子弹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接触部为实心销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接触部为空心销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连结凸部包含多个间隔相邻的凸部次单元,且该些第一端子的该些第一接触部与该些凸部次单元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藉由连结凸部及连结凹部的设计,导引第一连接器可拆卸地插接于第二连接器,且连结凸部的外导面与连结凹部的内导面有倾斜以及与插接/脱离方向不平行的设计。因此,在连结凸部进出连结凹部的过程中,两者之间不易在结构上相干涉且摩擦力也较小。因此,连结凸部更得以轻易进出连结凹部。 
【附图说明】
图1A-1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易脱的连接器组合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A所示为图1A的第一连接器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B所示为图1A的第二连接器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易脱的连接器组合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1B所示,本实施例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1a实施例包含第一连接器10以及第二连接器20,其中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可拆卸地连接,且可设置于能电性连接的电器设备(未绘示)中。举例而言,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之一设置于电子装置如笔记型计算机内,另一则设置于电缆线(未绘示)的一端或另一电子装置(未绘示)上;当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连接时即达成讯号或电源的供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可为电源连接器,用以传输直流电,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10包含第一绝缘本体100,其具有第一端面110以及突出第一端面110的连结凸部150;换言之,连结凸部150具有大致上垂直于第一端面110的延伸方向E。也就是说,第一端面110平行于方向Z,而延伸方向E与方向Z平行。第二连接器20较佳与第一连接器10成对提供,且包含第二绝缘本体200;第二绝缘本体200具有对应第一端面110的第二端面210,以及自第二端面210凹入第二连接器20内的连结凹部250。连结凹部250具有形成于第二端面210上的开口2500;再者,连结凹部250的空间轮廓与连结凸部150的形状相互对应而大致互补,且其空间大于等于连结凸部150的体积。 
当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尚未连接时,与第二连接器20分离的第一连接器10较佳在第一端面110与第二端面210相对的条件下,藉由连结凸部150与连结凹部250的配合导引而可拆卸地插接于该第二连接器20。同时,第一端面110与第二端面210亦相互靠近;换言之,第一连接器10沿延伸方向E可拆卸地插接于第二连接器20。另一方面,连结凸部150随之至少部分容纳于连结凹部250内。此外,当易脱的连接器组合1a设置于电器设备中时,以连结凸部150与连结凹部250 或第一端面110与第二端面210裸露的方式设置于电子装置或电缆在线。 
进一步而言,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1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00、多个第一端子30,并且更可包含金属壳体120。该些第一端子30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00,突出于第一端面110。另一方面,前述的连结凸部150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外导面151,与第一端面110相接。外导面151为一斜面,延伸离开第一端面110,同时朝连结凸部150的中心倾斜;其中,连结凸部150较佳为块状例如大致为圆锥、角锥、平顶圆锥或平顶角锥等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本体100较佳具有长边与短边之别,且第一端面110较佳位于第一绝缘本体100具有长边的一侧,突出第一端面110的连结凸部150则较佳沿第一绝缘本体100的长边的延伸方向延伸,而同样有长边与短边之别;再者,连结凸部150更可包含多个凸部次单元1500彼此间隔设置,该些凸部次单元1500且较佳沿连结凸部150的长边间隔设置。 
如图2A所示的实施例,连结凸部150整体而言为狭长的平顶四角锥,角锥的锥面与第一端面110相接,此外,长边上的相对两侧锥面较佳形成为朝连结凸部150的中心倾斜、同时与第一端面110相夹有钝角的外导面151。凸部次单元1500亦为四角锥形状,且于连结凸部150的长边上的锥面朝凸部次单元1500的中心倾斜。此外,连结凸部150或凸部次单元1500其它侧的锥面较佳亦形成外导面151,但也可不倾斜而垂直于第一端面110;锥体的顶亦可不为平顶,而可具有其它造型。 
第一绝缘本体100另于其第一端面110形成用以容置第一端子30的多个端子槽1105;其中该些端子槽1105开口于第一端面110,该些开口并与该些凸部次单元1500交错。第一端子30详细来说包含第一焊接部32以及从第一焊接部32伸出的柱状的第一接触部31,其中第一接触部31可形如实心销状或空心销状,且其端部310形成子弹头。较佳而言,第一端子30由一薄金属片冲压而成,且第一接触部31由薄金属片冲压成空心销状,因冲压而卷曲的金属片边缘于第一接触部31的表面上相对向,形成沿第一接触部31轴向延伸的狭缝311。由于空心销状及/或狭缝311的形成,第一接触部31可于径向上弹性变形。当第一端子30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00内时,如图1A-1B所示,第一焊接部32至少部分伸出第一绝缘本体100,用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电路板(未绘示)或是线缆(未绘示)等外部电路电性连接;第一接触部31 的端部310则伸出端子槽1105而突出第一端面110,并与该些凸部次单元1500交错设置。 
另外,金属壳体120依第一绝缘本体100的外形而形成。首先冲压金属片形成一长条片状,于此长条片状的金属片长方向二端形成保持部121,藉由保持部121将长条片状的金属片连结形成框体形状的金属壳体120。金属壳体120设有卡合部122,当第一绝缘本体100与金属壳体120结合时,藉由卡合部122卡合彼此。金属壳体120设有定位脚123伸出金属壳体120,用以固设于例如电路板。 
图2B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20。进一步而言,第二连接器2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200、多个第二端子40,并且更可包含金属壳体220。该些第二端子40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200,排列于前述的连结凹部250内,且分别对应该些第一端子30。另一方面,连结凹部250形成对应前述外导面151的内导面251。内导面251与第二端面210相接,且延伸离开第二端面210,同时朝连结凹部250的中心倾斜;换言之,内导面251与该第二端面210相夹有介于180度与270度间的第二角度A2。此外,内导面251可为连续的面,或者如图2B所示,为多个楔形结构252的斜面。其中该些楔形结构252彼此相互间隔,其斜面则分别与相互间隔的该些凸部次单元1500的外导面151对应。 
第二绝缘本体200另形成用于容置第二端子40的多个端子槽2105。该些端子槽2105朝向连结凹部250的开口2500地开口于连结凹部250内,该些开口并与该些楔形结构252交错。第二端子40详细来说形成薄片状,而具有分别相对的两表面与一侧缘,此外,第二端子40包含第二焊接部43以及与第二焊接部43连接的第二接触部41。第二接触部41具有二弹性臂412,该二弹性臂412离开第二焊接部43同向伸出,并于远离第二焊接部43的一端分别形成突起4120;二突起4120相对向并且维持一预定间隙而作为插入口42,此预定间隙的间距略小于第二接触部41的端部310的宽幅(见图4 )。并且,二突起4120分别于相对向的一侧形成引导面4121,二引导面4121依第一端子30插入第二端子40的方向,从二弹性臂412相背的一侧向相对向的一侧倾斜,用以引导第一端子30顺利插入第二端子40。当第二端子40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200内时,第二焊接部43至少部分伸出第二绝缘本体200,用以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例如透过焊接等方式电性连接于电路板(未绘示)或是线缆(未绘示);第二接触部41包含突起4120与插入口42的前端则伸出端子槽2105。 
在本实用新型如图1A-1B与2B所示的第二连接器20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端子40以表面对表面的方式平行地排列而设置于第一连接器10,该些第二接触部41并 与连结凹部250内的该些楔形结构252交错设置。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些第二端子40以侧缘对侧缘的方式平行排列;此外,该些第二端子40更可分布于相异列,相异的该些第二端子列互相平行,相异列的该些第二端子列中的各该些第二端子彼此交错配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如上所述,连结凹部250的空间轮廓与连结凸部150的形状相互对应、大致互补且连结凹部250的空间可大于连结凸部150的体积,使得连结凹部250与连结凸部150之间有间隙存在,而更容易卸除。此外,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藉由连结凸部150与连结凹部250的配合导引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藉由外导面151与内导面251的搭配而达成;其中,外导面151与第一端面110相夹的钝角,即第一角度A1与第二角度A2的和小于等于360度。因此,连结凸部150的外导面151得以沿着内导面251,且相对内导面251大致平行移动,藉此连结凸部150顺利进入连结凹部250内。 
此外,连结凸部150的外导面151以外的其它侧面与其各自所对应的连结凹部250的他侧内壁较佳亦符合前述角度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外导面151与内导面251倾斜以及与插接/脱离方向(即延伸方向E)不平行的设计,使得连结凸部150与连结凹部250之间不易在结构上相干涉。因此,当连结凸部150离开连结凹部250时,外导面151与内导面251间经由使连结凸部150脱离连结凹部250的外力的分量而产生的摩擦力较小。此外,内导面251并在连结凸部150离开时对外导面151产生外推之力。因此,连结凸部150得以轻易离开连结凹部250。 
另外,在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连接20时,第一端子30与第二端子40相对移动使第一端子30自端部310插入第二端子40的二突起4120之间的插入口42,如图4所示。由于二突起4120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接触部31端部310的宽幅,因此,当端部310插入插入口42时,端部310摩擦接触于二突起4120,并且,使二弹性臂412向相背离的方向弹性变形,此时第一接触部31亦因狭缝311及/或空心销状的形成而于径向上压缩弹性变形。当端部310通过二突起4120之后,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即成为连接状态而无法继续向插入方向移动,二弹性臂412即弹性挟持于第一接触部31上,端部310后缘的位置。 
再者,如图1A-1B与2A-2B所示,第一连接器10更可包含至少一第一限位件50,第二连接器更包含至少一与该至少一第一限位件50对应设置的第二限位件60, 藉以在第一连接器10插接于第二连接器20时相互接合,以限制于垂直该延伸方向E上的位移,其中第一限位件50与第二限位件60之一为一插销,另一为对应插销的拘束件;另一方面,第一限位件50与第二限位件60的接合能够辅助保持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连接的状态。 
在图1A-1B与2A-2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0较佳为一体形成为实心短柱状的插销,依序具有略呈球面状的头部51、外径小于头部51的颈部52,以及外径大于颈部的杆部53。第一限位件50可设置于形成于第一绝缘本体100的插销槽130内;其中头部51与颈部52以及部分杆部53突出第一端面110或第一绝缘本体100具有第一端面110的一侧。另一方面,拘束件60包含套筒61与夹持部62,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200上例如拘束槽230内,并有开口部616突出第二端面210或与第二端面210朝向同方向;此外,套筒61上并形成二窗口615,夹持部62以弹性材料弯折成ㄇ字形状,套设于套筒61壁外侧,弹性材料弯折成ㄇ字形状的二直立部分通过二窗口615而相对向,并且,此二直立部分之间的间距略小于头部51的宽度。 
插销50及拘束件60数量相同,例如二个插销50沿第一绝缘本体100的长边的延伸方向分别靠近第一绝缘本体100的两侧设置,且连结凸部150位于该些插销50之间;二个拘束件60亦沿第二绝缘本体200的长边的延伸方向分别靠近第二绝缘本体200的两侧设置,并与该些插销50对应。 
当第一连接器10进行插接于第二连接器20的动作时,插销50由头部51先行进入套筒61,再压抵夹持部62并对其施力使其变形,以继续深入套筒61内;直到颈部52到达夹持部62的位置,夹持部62即释放弹力变形恢复至未受头部51压抵施力时的态样,并挟持于颈部52,保持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的连接状态。由于夹持部62与颈部52大致于垂直延伸方向E上相互接触,因此限制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垂直延伸方向E的位移,并能够辅助保持第一与第二连接器10、20的连接状态。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件50与第二限位件60亦可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00b或第二绝缘本体200b的中央位置,并且将连结凸部150b或连结凹部250b分隔于两侧,且第一限位件50与第二限位件60亦可以有电连接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0与第二限位件60接合的力量可调整 地而不宜过大。且较佳来说,在第一连接器插接于第二连接器,同时第一限位件50与第二限位件60相互接合例如电缆线连接于笔记型计算机的情况下,当电缆线受到外力如人为拆卸或不经意拉扯时,该接合的力量较佳小于此时可令电缆线与笔电相互脱离的外力;换言之,第一限位件50与第二限位件60分离,且连结凸部与连结凹部也因其导面的作用而随之轻易分离,第一二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因此脱离。因此,即使不经意的外力大于使笔记型计算机移动的力量,亦会在使笔记型计算机移动之前,先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离,避免笔记型计算机的损伤。 
综上所述,藉由连结凸部及连结凹部的设计,其中连结凸部的外导面延伸离开第一端面同时朝连结凸部的中心倾斜,连结凹部的内导面延伸离开第二端面同时朝连结凹部的中心倾斜,第一连接器不但藉由连结凸部与连结凹部的配合导引沿该延伸方向可拆卸地插接于第二连接器,由于外导面与内导面倾斜以及与插接/脱离方向(即该延伸方向)不平行的设计,外导面与内导面间在连结凸部进出连结凹部的过程中产生较小的摩擦力,因此,连结凸部更得以轻易进出连结凹部。当第一与第二连接器藉由连结凸部及连结凹部接合,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亦接合,以辅助保持第一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a、1b易脱的连接器组合 
10、10b第一连接器 
100、100b第一绝缘本体 
110第一端面 
1105端子槽 
120金属壳体 
121保持部 
122卡合部 
123定位脚 
130插销槽 
150、150b连结凸部 
1500凸部次单元 
151外导面 
20、20’、20b第二连接器 
200、200b第二绝缘本体 
210第二端面 
2105端子槽 
220金属壳体 
221保持部 
222卡合部 
230拘束件槽 
250、250b连结凹部 
2500开口 
251内导面 
252楔形结构 
30第一端子 
31第一接触部 
310端部 
311狭缝 
32第一焊接部 
40第二端子 
401侧缘 
41第二接触部 
412弹性臂 
4120突起 
4121引导面 
42插入口 
43第二焊接部 
50第一限位件/插销 
51头部 
52颈部 
53杆部 
60第二限位件/拘束件 
61套筒 
615窗口 
616开口部 
62夹持部 
A1第一角度 
A2第二角度 
E延伸方向 
Z方向 

Claims (13)

1.一种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包含:
一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包含:
一第一绝缘本体,该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端面及突出该第一端面的一连结凸部,其中该连结凸部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外导面,该外导面与该第一端面相接并延伸离开该第一端面同时朝该连结凸部的中心倾斜;以及
多个第一端子,该些第一端子设置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且分别具有柱状的一第一接触部,该些第一接触部至少部分突出该第一端面;以及
与该第一连接器成对的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含:
一第二绝缘本体,该第二绝缘本体具有对应该第一端面的一第二端面及自该第二端面凹入该第二连接器内的一连结凹部,其中该连结凹部对应该连结凸部且具有一开口,并形成对应该外导面的一内导面,该内导面与该第二端面相接,且延伸离开该第二端面同时朝该连结凹部的中心倾斜;以及
多个第二端子,该些第二端子设置于该第二绝缘本体且排列于该连结凹部内,且分别对应该些第一端子,该第二端子包含:
一第二焊接部;以及
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连接至该第二焊接部且具有二弹性臂,从该第二焊接部朝该连结凹部的该开口延伸且部分伸入该连结凹部,并于远离该第二焊接部的一端分别形成一突起,该二突起相对向并于其间形成一插入口;
其中该第一连接器藉由该连结凸部与该连结凹部的配合导引而可拆卸地插接于该第二连接器,且该插入口的该二突起摩擦接触于该第一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连结凸部的形状与该连结凹部的形状实质上互补。
3.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外导面与该端面相夹有第一角度,该内导面与该第二端面相夹有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为钝角,该第二角度介于180度与270度之间,且与该第一角度之和小于等于360度。
4.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连结凸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外导面。
5.如权利要求第4项所述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连结凸部的垂直该第一端面的剖面为梯形。
6.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二突起于相对向的一侧形成一引导面,该引导面依该第一端子插入该第二端子的方向,从该二弹性臂相背的一侧向相对的一侧倾斜。
7.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端子分别形成薄片状,且具有分别相对的两表面与一侧缘,且该些第二端子以表面对表面的方式平行地排列于该第二连接器。
8.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端子分别形成薄片状,且具有分别相对的两表面与一侧缘,且形成复数列的第二端子列;相同列的该些第二端子以侧缘对侧缘的方式平行排列,相异列的该些第二端子列互相平行,相异列的该些第二端子列中的各该些第二端子彼此交错配置。
9.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部具有一端部,该端部远离该第一端面且对应于该插入口;该端部的宽幅略大于该二突起之一间距,当该第一连接器插接于该第二连接器时,该端部通过该二突起,该二突起摩擦接触于该第一接触部上该端部的后缘。
10.如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端部形成子弹头。
11.如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部为实心销状。
12.如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部为空心销状。
13.如权利要求第12项所述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连结凸部包含多个间隔相邻的凸部次单元,且该些第一端子的该些第一接触部与该些凸部次单元交错设置。
CN 201220382163 2012-08-03 2012-08-03 易脱的连接器组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12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82163 CN202712593U (zh) 2012-08-03 2012-08-03 易脱的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82163 CN202712593U (zh) 2012-08-03 2012-08-03 易脱的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12593U true CN202712593U (zh) 2013-01-30

Family

ID=47592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8216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12593U (zh) 2012-08-03 2012-08-03 易脱的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125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99121A (zh) * 2024-06-24 2024-07-26 深圳市步步精科技有限公司 插头结构和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99121A (zh) * 2024-06-24 2024-07-26 深圳市步步精科技有限公司 插头结构和电连接器
CN118399121B (zh) * 2024-06-24 2024-08-20 深圳市步步精科技有限公司 插头结构和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12506U (zh) 多点接触低阻抗插拔式电连接器
CN201667411U (zh) 电连接器
CN102324656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5184605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
CN104143716A (zh) 多点接触低阻抗插拔式电连接器
CN101262100A (zh) 具有触点稳定器的电插座端子
CN102157825B (zh) 电源孔接触件及其接触片以及电连接器
CN202712593U (zh) 易脱的连接器组合
CN202749625U (zh) 音视频连接器改良结构
CN201682148U (zh) 电连接器
CN201797194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16648731U (zh) 一种带卡扣的连接器
CN101510639B (zh) 电源连接器的公端接触件和母端接触件
CN201540915U (zh) 电池防误插连接器
CN201838762U (zh) 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电子组件
CN201466279U (zh) 电源连接器的公端接触件和母端接触件
CN204497438U (zh) 连接器
CN105932483A (zh) 用于智能排插的接触弹片
CN207368273U (zh) 一种防松脱灯具连接器
CN206340719U (zh) 一种Mini USB连接器
CN204905510U (zh) 线端连接器
CN202712594U (zh) 易脱的连接器组合
CN217522328U (zh) 一种吊框接线式二次接插件
CN105047838B (zh) 电池舱组
CN107834255A (zh) 车用rf公连接器、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