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96764U - 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和电视机 - Google Patents

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和电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96764U
CN202696764U CN 201220054631 CN201220054631U CN202696764U CN 202696764 U CN202696764 U CN 202696764U CN 201220054631 CN201220054631 CN 201220054631 CN 201220054631 U CN201220054631 U CN 201220054631U CN 202696764 U CN202696764 U CN 202696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resistance
audio signal
output port
au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5463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青
卢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05463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96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96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967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和电视机,其中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包括:阻抗匹配电路,连接在音频输出端口和音频信号源之间,与连接至所述兼容电路的音频输出设备串联,对所述音频信号的输出电压分压。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视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同一端口实现对耳机和其他的音频设备的兼容和复用,从而缩短电路板尺寸,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和电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输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和一种电视机。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要求对电视外观实现超薄化和功能多样化,但电视机上的端口却仍然占用着很多的空间,无法有效地节约端口资源,也导致了电路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现有电视的音频输出和耳机输出都是用两个端子来分别实现各自的功能,不仅占用PCB板面积,而且会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音频信号输出技术,可以通过同一端口实现对耳机和其他的音频设备的兼容和复用,从而缩短电路板尺寸,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音频信号输出技术,可以通过同一端口实现对耳机和其他的音频设备的兼容和复用,从而缩短电路板尺寸,降低成本。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包括:阻抗匹配电路,连接在音频输出端口和音频信号源之间,与连接至所述兼容电路的音频输出设备串联,对所述音频信号的输出电压分压。在该技术方案中,音频输出设备包括耳机、功放、扬声器等,与电视机本身的音频播放单元相区别。音频输出端口是指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用于上述各种音频输出设备复用的端口。音频信号源是指如电视机中的机芯、主板、功放等可以发出音频信号的装置或设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阻抗匹配电路的匹配阻抗与待连接至所述兼容电路的耳机的阻抗相等或存在预设数值范围的数值差。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耳机与其他音频输出设备所能够支持的音频信号的电压不同,比如对于耳机而言,需要的是有效值小于1V的信号,而其他音频设备,比如对于AVOUT的输出,则需要有效值为1V至2V的信号。
因此,通过设置一个阻抗值与耳机内阻相等或相类似的匹配阻抗,比如对于大部分耳机而言,内阻为32Ω,则可以使用32Ω或是33Ω(工程上通常只有33Ω的电阻)的电阻,可以在连接耳机时,对输出的1V至2V的信号进行分压,得到小于1V的信号。而其他音频设备的内阻则远大于匹配阻抗的阻值,比如一些设备可以达到10K的阻值,那么,匹配阻抗对这些设备而言,产生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从而实现了对音频输出端口的复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音频信号通过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分别连接至所述音频输出端口的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进行输出,所述阻抗匹配电路具体包括:第一阻抗匹配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路中,连接在所述音频信号源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之间;以及第二阻抗匹配单元,位于所述第二电路中,连接在所述音频信号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音频信号包括左右两个声道,因此需要两个电路分别进行音频信号的输出,也因而需要在两个电路上分别设置匹配阻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抗匹配单元包括第一电阻;以及所述第二阻抗匹配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耳机的内阻通常为32Ω,而工程上往往只有33Ω的电阻,但同样能够达到相似的效果,因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使用现有的33Ω的电阻,而不需要生产专门的32Ω的电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备插入检测电路,连接至所述音频输出端口,采样并生成检测信号;以及处理单元,连接至所述设备插入检测电路,获取所述检测信号,并在所述检测信号为高电平时,向所述音频信号源所处设备中的音频播放单元发送静音命令。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插入了耳机、功放等音频输出设备时,往往不再需要电视机本身的音频播放单元,比如扬声器等设备,进行音频输出,因此,需要对是否插入了其他的外接设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时,对音频播放单元进行静音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设备插入检测电路具体包括:第一分压电路,一端连接至所述处理单元,且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构成的可张开的复位结构连接至第二分压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分压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构成的复位结构可以在插入耳机、功放等音频设备的接口时,被物理地挤压而张开,从而使得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分离,而通过在这两个电路分离前后对电路的电压进行检测,则检测得到的高、低电平即可用于分清是否插入了音频输出设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串联连接在电源与地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分压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之间,且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六电阻的连接点接地。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未插入音频输出设备时,由第四电阻和第六电阻并联后,与第三电阻进行分压,从而得到低电平;而在插入音频输出设备时,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分离,由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进行分压,从而得到高电平。因此,可以对是否插入音频输出设备进行判断,并在判断插入时,对电视机中的音频播放单元进行静音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带通滤波电路,连接在所述设备插入检测电路和所述处理单元之间,对所述兼容电路进行滤波处理。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耳机、功放等音频输出的频率均为20HZ至20KHZ,因而使用带通滤波,有效滤除20KHZ以上、20HZ以下的干扰,防止音频信号中的电平高低影响了设备插入检测电路对电平的检测结果,避免误判断导致的对电视机中的音频播放单元产生错误的静音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视机,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的结构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视机的结构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的电路图;
图5A至图5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插入音频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100A,包括:阻抗匹配电路102,连接在音频输出端口和音频信号源104之间,与连接至兼容电路100A的音频输出设备106串联,对音频信号的输出电压分压。在该技术方案中,音频输出设备106包括耳机、功放、扬声器等,与电视机本身的音频播放单元相区别。音频输出端口是指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用于上述各种音频输出设备106复用的端口。音频信号源104是指如电视机中的机芯、主板、功放等可以发出音频信号的装置或设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阻抗匹配电路102的匹配阻抗与待连接至兼容电路100A的耳机的阻抗相等或存在预设数值范围的数值差。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耳机与其他音频输出设备所能够支持的音频信号的电压不同,比如对于耳机而言,需要的是有效值小于1V的信号,而其他音频设备,比如对于AVOUT端口的输出,则需要有效值为1V至2V的信号。
因此,通过设置一个阻抗值与耳机内阻相等或相类似的匹配阻抗,比如对于大部分耳机而言,内阻为32Ω,则可以使用32Ω或是33Ω(工程上通常只有33Ω的电阻)的电阻,可以在连接耳机时,对输出的1V至2V的信号进行分压,得到小于1V的信号。而其他音频设备的内阻则远大于匹配阻抗的阻值,比如一些设备可以达到10K的阻值,那么,匹配阻抗对这些设备而言,产生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从而实现了对音频输出端口的复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音频信号通过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分别连接至音频输出端口的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进行输出,阻抗匹配电路102具体包括: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022,位于第一电路中,连接在音频信号源104与第一输出端口之间;以及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024,位于第二电路中,连接在音频信号源104与第二输出端口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音频信号包括左右两个声道,因此需要两个电路分别进行音频信号的输出,也因而需要在两个电路上分别设置匹配阻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022包括第一电阻;以及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024包括第二电阻。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耳机的内阻通常为32Ω,而工程上往往只有33Ω的电阻,但同样能够达到相似的效果,因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使用现有的33Ω的电阻,而不需要生产专门的32Ω的电阻。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的结构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100B,包括:阻抗匹配电路102,连接在音频输出端口和音频信号源104之间,与连接至兼容电路100B的音频输出设备106串联,对音频信号的输出电压分压。在该技术方案中,音频输出设备106包括耳机、功放、扬声器等,与电视机本身的音频播放单元相区别。音频输出端口是指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用于上述各种音频输出设备106复用的端口。音频信号源104是指如电视机中的机芯、主板、功放等可以发出音频信号的装置或设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阻抗匹配电路102的匹配阻抗与待连接至兼容电路100B的耳机的阻抗相等或存在预设数值范围的数值差。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耳机与其他音频输出设备所能够支持的音频信号的电压不同,比如对于耳机而言,需要的是有效值小于1V的信号,而其他音频设备,比如对于AVOUT端口的输出,则需要有效值为1V至2V的信号。
因此,通过设置一个阻抗值与耳机内阻相等或相类似的匹配阻抗,比如对于大部分耳机而言,内阻为32Ω,则可以使用32Ω或是33Ω(工程上通常只有33Ω的电阻)的电阻,可以在连接耳机时,对输出的1V至2V的信号进行分压,得到小于1V的信号。而其他音频设备的内阻则远大于匹配阻抗的阻值,比如一些设备可以达到10K的阻值,那么,匹配阻抗对这些设备而言,产生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从而实现了对音频输出端口的复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音频信号通过第一电路106和第二电路108分别连接至音频输出端口的第一输出端口110和第二输出端口112进行输出,阻抗匹配电路102具体包括: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022,位于第一电路106中,连接在音频信号源104与第一输出端口110之间;以及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024,位于第二电路108中,连接在音频信号源104与第二输出端口112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音频信号包括左右两个声道,因此需要两个电路分别进行音频信号的输出,也因而需要在两个电路上分别设置匹配阻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022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阻值为33Ω;以及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024包括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阻值为33Ω。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耳机的内阻通常为32Ω,而工程上往往只有33Ω的电阻,但同样能够达到相似的效果,因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使用现有的33Ω的电阻,而不需要生产专门的32Ω的电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备插入检测电路114,连接至音频输出端口,采样并生成检测信号;以及处理单元118,连接至设备插入检测电路114,获取检测信号,并在检测信号为高电平时,向音频信号源104所处设备中的音频播放单元发送静音命令。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插入了耳机、功放等音频输出设备时,往往不再需要电视机本身的音频播放单元,比如扬声器等设备,进行音频输出,因此,需要对是否插入了其他的外接设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时,对音频播放单元进行静音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插入检测电路114具体包括:第一分压电路1142,一端连接至处理单元118,且另一端通过第一输出端口110和第二输出端口112构成的可张开的复位结构连接至第二分压电路1144;以及第二分压电路1144,连接至第一输出端口110和第二输出端口112。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输出端口110和第二输出端口112构成的复位结构可以在插入耳机、功放等音频设备的接口时,被物理地挤压而张开,从而使得第一分压电路1142和第二分压电路1144分离,而通过在这两个电路分离前后对电路的电压进行检测,则检测得到的高、低电平即可用于分清是否插入了音频输出设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分压电路1142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串联连接在电源与地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分压电路1144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串联连接在第一输出端口110和第二输出端口112之间,且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连接点接地。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未插入音频输出设备106时,由第四电阻和第六电阻并联后,与第三电阻进行分压,从而得到低电平;而在插入音频输出设备106时,第一分压电路1142和第二分压电路1144分离,由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进行分压,从而得到高电平。因此,可以对是否插入音频输出设备106进行判断,并在判断插入时,对电视机中的音频播放单元进行静音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带通滤波电路116,连接在设备插入检测电路114和处理单元118之间,对兼容电路100B进行滤波处理。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耳机、功放等音频输出的频率均为20HZ至20KHZ,因而使用带通滤波,有效滤除20KHZ以上、20HZ以下的干扰,防止音频信号中的电平高低影响了设备插入检测电路114对电平的检测结果,避免误判断导致的对电视机中的音频播放单元产生错误的静音处理。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视机的结构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视机200,包括如图2所示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100B,其中,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100B,包括:阻抗匹配电路102,连接在音频输出端口和音频信号源104之间,与连接至兼容电路100B的音频输出设备106串联,对音频信号的输出电压分压。在该技术方案中,音频输出设备106包括耳机、功放、扬声器等,与电视机本身的音频播放单元相区别。音频输出端口是指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用于上述各种音频输出设备106复用的端口。音频信号源104是指如电视机200中的机芯、主板、功放等可以发出音频信号的装置或设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阻抗匹配电路102的匹配阻抗与待连接至兼容电路100B的耳机的阻抗相等或存在预设数值范围的数值差。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耳机与其他音频输出设备所能够支持的音频信号的电压不同,比如对于耳机而言,需要的是有效值小于1V的信号,而其他音频设备,比如对于AVOUT端口的输出,则需要有效值为1V至2V的信号。
因此,通过设置一个阻抗值与耳机内阻相等或相类似的匹配阻抗,比如对于大部分耳机而言,内阻为32Ω,则可以使用32Ω或是33Ω(工程上通常只有33Ω的电阻)的电阻,可以在连接耳机时,对输出的1V至2V的信号进行分压,得到小于1V的信号。而其他音频设备的内阻则远大于匹配阻抗的阻值,比如一些设备可以达到10K的阻值,那么,匹配阻抗对这些设备而言,产生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从而实现了对音频输出端口的复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音频信号通过第一电路106和第二电路108分别连接至音频输出端口的第一输出端口110和第二输出端口112进行输出,阻抗匹配电路102具体包括: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022,位于第一电路106中,连接在音频信号源104与第一输出端口110之间;以及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024,位于第二电路108中,连接在音频信号源104与第二输出端口112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音频信号包括左右两个声道,因此需要两个电路分别进行音频信号的输出,也因而需要在两个电路上分别设置匹配阻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022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阻值为33Ω;以及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024包括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阻值为33Ω。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耳机的内阻通常为32Ω,而工程上往往只有33Ω的电阻,但同样能够达到相似的效果,因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使用现有的33Ω的电阻,而不需要生产专门的32Ω的电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备插入检测电路114,连接至音频输出端口,采样并生成检测信号;以及处理单元118,连接至设备插入检测电路114,获取检测信号,并在检测信号为高电平时,向音频信号源104所处设备中的音频播放单元发送静音命令。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插入了耳机、功放等音频输出设备时,往往不再需要电视机200本身的音频播放单元,比如扬声器等设备,进行音频输出,因此,需要对是否插入了其他的外接设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时,对音频播放单元进行静音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插入检测电路114具体包括:第一分压电路1142,一端连接至处理单元118,且另一端通过第一输出端口110和第二输出端口112构成的可张开的复位结构连接至第二分压电路1144;以及第二分压电路1144,连接至第一输出端口110和第二输出端口112。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输出端口110和第二输出端口112构成的复位结构可以在插入耳机、功放等音频设备的接口时,被物理地挤压而张开,从而使得第一分压电路1142和第二分压电路1144分离,而通过在这两个电路分离前后对电路的电压进行检测,则检测得到的高、低电平即可用于分清是否插入了音频输出设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分压电路1142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串联连接在电源与地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分压电路1144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串联连接在第一输出端口110和第二输出端口112之间,且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连接点接地。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未插入音频输出设备106时,由第四电阻和第六电阻并联后,与第三电阻进行分压,从而得到低电平;而在插入音频输出设备106时,第一分压电路1142和第二分压电路1144分离,由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进行分压,从而得到高电平。因此,可以对是否插入音频输出设备106进行判断,并在判断插入时,对电视机200中的音频播放单元进行静音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带通滤波电路116,连接在设备插入检测电路114和处理单元118之间,对兼容电路100B进行滤波处理。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耳机、功放等音频输出的频率均为20HZ至20KHZ,因而使用带通滤波,有效滤除20KHZ以上、20HZ以下的干扰,防止音频信号中的电平高低影响了设备插入检测电路114对电平的检测结果,避免误判断导致的对电视机200中的音频播放单元产生错误的静音处理。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包括:阻抗匹配电路302,一端连接至音频信号源304,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输出端口307和第二输出端口308,并在将音频输出设备通过设备插入端口310插入时,将来自音频信号源304的音频信号传输至音频输出设备。
这里,由于音频信号需要分为左右两个声道,因而将来自音频信号源304的音频信号分别通过第一电路305连接至第一输出端口307,以及通过第二电路306连接至第二输出端口308。阻抗匹配电路302包括第一电阻3022和第二电阻3024,对于其阻值的选取,需要与耳机的内阻相同或尽可能相近,比如大多数耳机的内阻为32Ω,则最好能够采用32Ω的电阻,但对于实际应用而言,仅有33Ω的电阻,因此也可以加以利用。
采用上述阻抗匹配电路302的原因,是由于耳机需要的音频信号的有效值为小于1V,而其他的如功放等设备,通常通过电视机上的AVOUT等端口输出时,需要的音频信号的有效值为1V至2V,因此,为了同时满足耳机及其他设备的要求,通过阻抗匹配电路302与插入的音频输出设备串联后,可以对音频信号的电压进行分压,那么,当输出的音频信号的有效值为1V至2V时,由于功放等设备的内阻很大,而阻抗匹配电路302的阻抗值要远小于这些设备的内阻,因此对于这些设备得到的音频信号不会产生影响;而当插入耳机时,则由于耳机内阻和阻抗匹配电路302的阻值相当,使得耳机得到的音频信号的有效值会降为原来的一半,恰好为小于1V,因此,实现了多种音频输出设备对音频输出端口的复用。
在插入外部的音频输出设备后,往往需要将电视机本身的播放装置进行静音处理,因此,需要对是否插入了外部音频输出设备进行判断。这里通过设置了设备插入检测电路312及处理芯片316来解决这个问题。设备插入检测电路312包括:第三电阻3122、第四电阻3124、第五电阻3126和第六电阻3128,可以将第三电阻3122和第四电阻3124作为第一分压电路,将第五电阻3126和第六电阻3128分为第二分压电路,其中,第一分压电路通过第一输出端口307和第二输出端口308,与第二分压电路相连接。
当没有插入音频输出设备时,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相连接,第四电阻3124和第六电阻3128并联后,与第三电阻3122进行分压,通过合适的电阻值的选取,可以使得处理芯片316得到低电平信号;
当插入音频输出设备时,第一输出端口307和第二输出端口308为可张开的复位机构,将被插入的音频输出设备的插头挤压后,使得该复位机构张开,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断开。此时,由第三电阻3122和第四电阻3124进行分压,则处理芯片316得到高电平信号。因此,通过对检测得到的信号的电平高低进行判断,即可了解到是否已经插入了音频设备,并进而判断是否使电视机中的播放装置静音。
此外,由于音频信号主要频率为20HZ至20KHZ,因此,可以通过带通滤波电路314对音频信号进行滤波,消除频率在20HZ以下、20KHZ以上的噪声,避免这些噪声对设备插入检测电路312检测到的电压造成误判断。
这里的带通滤波电路314的具体形式,可以采用如图4中的第七电阻3142、第一电容3144和第二电容3146组成的结构,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显然凡是可以实现20HZ至20KHZ的信号的带通滤波,显然均是可以适用于此的。
下面结合图5A至图5B,针对是否插入音频设备的不同情况下,第一输出端口307和第二输出端口308的变化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A所示,在没有插入音频设备时,第一输出端口307与第一接口3072连接,第二输出端口308与第二接口3082连接,从而将上述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图中未示出)导通,使得图4中的处理芯片316获取了低电平的检测信号。
如图5B所示,在插入了音频设备时,比如图中的耳机插头320,则由于第一输出端口307和第二输出端口308采用了可张开的复位结构,比如金属弹片等,则在截面直径较大的耳机插头320被插入后,使得第一输出端口307和第二输出端口308被挤压而张开,从而进一步造成了第一输出端口307与第一接口3072分离,第二输出端口308和第二接口3082分离,则图4中的处理芯片316获取高电平的检测信号。当耳机插头320被拔出后,第一输出端口307和第二输出端口308将复位,则第一输出端口307与第一接口3072连接,第二输出端口308与第二接口3082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抗匹配电路,连接在音频输出端口和音频信号源之间,与连接至所述兼容电路的音频输出设备串联,对所述音频信号的输出电压分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匹配电路的匹配阻抗与待连接至所述兼容电路的耳机的阻抗相等或存在预设数值范围的数值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信号通过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分别连接至所述音频输出端口的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进行输出,所述阻抗匹配电路具体包括:
第一阻抗匹配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路中,连接在所述音频信号源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之间;以及
第二阻抗匹配单元,位于所述第二电路中,连接在所述音频信号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抗匹配单元包括第一电阻;以及
所述第二阻抗匹配单元包括第二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备插入检测电路,连接至所述音频输出端口,采样并生成检测信号;以及
处理单元,连接至所述设备插入检测电路,获取所述检测信号,并在所述检测信号为高电平时,向所述音频信号源所处设备中的音频播放单元发送静音命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插入检测电路具体包括: 
第一分压电路,一端连接至所述处理单元,且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构成的可张开的复位结构连接至第二分压电路;以及
所述第二分压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
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串联连接在电源与地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压电路包括:
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之间,且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六电阻的连接点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带通滤波电路,连接在所述设备插入检测电路和所述处理单元之间,对所述兼容电路进行滤波处理。
10.一种电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 
CN 201220054631 2012-02-20 2012-02-20 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和电视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96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54631 CN202696764U (zh) 2012-02-20 2012-02-20 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和电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54631 CN202696764U (zh) 2012-02-20 2012-02-20 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和电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96764U true CN202696764U (zh) 2013-01-23

Family

ID=47552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54631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96764U (zh) 2012-02-20 2012-02-20 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和电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967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3262B (zh) 电子装置及切换其音频输入通道的方法
CN101783986B (zh) 耳机接口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204090123U (zh) 音频输出控制电路和音频播放设备
CN105848028B (zh) 用于为音频设备充电的耳机及为音频设备充电的方法
CN105554606A (zh) 数字耳机及电子设备
CN103686535A (zh) 自动识别耳机麦克风与卡拉ok设备的终端及识别方法
CN204350072U (zh) 数据线接口、耳机插头、移动终端及系统
CN101287202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耳机检测方法
CN102073470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44237B (zh) 通信终端音频产线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
CN107885480A (zh) 接口检测电路及音频设备
CN103379400A (zh) 耳机侦测电路及具有该耳机侦测电路的电子装置
KR101369944B1 (ko) 이어폰 풀링/플러깅 검출 회로
CN105142072B (zh) 一种外接播放器的音频装置及音频播放方法
CN105120390A (zh) 耳机插座、耳机插头及电子设备
CN204968070U (zh) 耳机插座、耳机插头及电子设备
CN105047212A (zh) 音频播放电路和播放器
CN103369430A (zh) 耳机接口电路及音频播放装置
CN107205191A (zh) 一种通过耳机麦克风插孔扩展的内录装置和方法
CN102340720A (zh) 接口电路及具有该接口电路的电子装置
CN202696764U (zh) 音频信号输出的兼容电路和电视机
CN107864422A (zh) 播放设备及基于播放设备的播放方法
CN104284274A (zh) 电子装置及应用该电子装置的音频组件
CN103037282A (zh) 一种无线音箱系统
CN203027365U (zh) 音频输出控制电路及电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after: Hisense Vide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ELECTRIC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