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77522U - 射频账费分离预付费热量表 - Google Patents
射频账费分离预付费热量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77522U CN202677522U CN 201220363305 CN201220363305U CN202677522U CN 202677522 U CN202677522 U CN 202677522U CN 201220363305 CN201220363305 CN 201220363305 CN 201220363305 U CN201220363305 U CN 201220363305U CN 202677522 U CN202677522 U CN 2026775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resistance
- capacitor
- pin
- ch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账费分离预付费热量表。现有的热量表一般都采用人工计费方式。本实用新型中的韦根信号采集模块采集管道中的流量信息,输出端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温度测量模块采集分别采集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输出端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按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液晶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存储模块、阀门控制模块、读写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分别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读写卡模块包括刷卡电源检测模块、分频模块、刷卡感应模块和信号放大模块。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热量表的充值方式,使预付费卡上费用更加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仪器仪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射频账费分离预付费热量表。
背景技术
21世纪初,国家建设部等八部委提出了新的热量计量方法,对供暖比较集中的城市使用单户热量计费的制度,但是直到今天,热量表并没有大面积普及开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热量计量的测量精确低,第二是热量表的核心—计算器电路功耗过大。热量表的使用寿命不长。现在国内热量表一般都采用美国MSP430CPU作计算器电路,而计算器电路是热量表的核心,它在静态时功耗需要10-20μA,一般工作状态时功耗要达到40-50μA。且CJ-128-2007标准规定,采用一节一次性锂电池寿命必须大于6年。很多热量表厂家的精度只能达到国家2-3级标准,部分厂家即使出厂时能达到2级标准精度,过了几年后,由于电池本身损耗和计算器功耗过高等原因,电子电路无法在欠压下正常工作。从而导致计量精度无法保证准确,另一方面现有的热量表普遍采用人工读表方式,智能化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了国际上首次公布最新的、处理功能最强、速度最快、功耗最低的挪威“小壁虎”MCU--EFM32微处理器芯片,发明了射频账费分离预付费热量表,适用于超声波和预付费热量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射频账费分离预付费热量表表包括电源模块、按键控制模块、存储模块、阀门控制模块、读写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MCU处理控制模块、韦根信号采集模块、温度测量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
韦根信号采集模块采集管道中的流量信息,韦根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温度测量模块采集分别采集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按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液晶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温度测量模块、存储模块、阀门控制模块、读写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分别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电源模块为按键控制模块、阀门控制模块、读写卡模块、MCU处理控制模块和韦根信号采集模块提供电源。
所述的MCU处理控制模块包括MCU芯片U1,MCU芯片U1的型号为EFM32TG840F32。
所述的读写卡模块包括刷卡电源检测模块、分频模块、刷卡感应模块和信号放大模块,刷卡电源检测模块为其它模块供电,分频模块提供基准频率信号给刷卡感应模块,刷卡感应模块接信号放大模块。
所述的刷卡电源检测模块包括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二十四电容C24和第六MOS管Q13,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一端均与MCU芯片U1的17脚连接,第二十四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和第六MOS管Q13的源极与3.0V电压连接。
所述的分频模块包括分频芯片U6、第五三极管Q10、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和晶振Y2。
分频芯片U6的4脚与分频芯片U6的12脚连接,分频芯片U6的5脚分别与第五三极管Q10的发射极、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10的基极与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与MCU芯片U1的14脚连接,第五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接地;分频芯片U6的10脚分别与晶振Y2的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连接,分频芯片U6的11脚分别与晶振Y2的另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连接,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分频芯片U6的16脚与刷卡电源检测模块中的第六MOS管Q13的漏极连接,分频芯片U6的其它脚悬空,所述的分频芯片U6的型号为74HC4060。
所述的刷卡感应模块包括第六三极管Q11、第七三极管Q12、电感L1、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二十六电阻R26和第二二极管D3;第六三极管Q11的基极、第七三极管Q12的基极均与分频模块中的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刷卡电源检测模块中的第六MOS管Q13的漏极连接,第六三极管Q11的发射极、第七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七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27的一端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电容C20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27的另一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信号放大模块包括信号放大芯片U7、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和第二十三电容C23,信号放大芯片U7的1脚与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一端连接,信号放大芯片U7的2脚分别与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第二十九电阻R29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信号放大芯片U7的3脚与刷卡感应模块中的第二十二电容C22的另一端连接,信号放大芯片U7的4脚、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信号放大芯片U7的5脚分别与第二十三电容C23的另一端、第三十电阻R30的一端连接,信号放大芯片U7的6脚分别与第三十电阻R30的另一端、第三十一电阻R31的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连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地;信号放大模块的7脚与2脚连接并作为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信号放大模块的8脚和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均与刷卡电源检测模块中的第六MOS管Q13的漏极连接,所述的信号放大芯片U7的型号为LM35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充值方式改变,本实用新型在热量表预付费卡上通过账费分离方式,使用户费用更加安全可靠,达到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源模块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阀门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韦根信号采集模块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测量模块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按键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存储模块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液晶显示模块电路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MCU处理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红外通信模块电路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读写卡模块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电源模块1、按键控制模块2、存储模块3、阀门控制模块4、读写卡模块5、红外通信模块6、MCU处理控制模块7、韦根信号采集模块8、温度测量模块9和液晶显示模块10。
韦根信号采集模块采集管道中的流量信息,韦根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温度测量模块采集分别采集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按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液晶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温度测量模块、存储模块、阀门控制模块、读写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分别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电源模块为按键控制模块、阀门控制模块、读写卡模块、MCU处理控制模块和韦根信号采集模块提供电源。
如图2所示,电源模块包括稳压模块和掉电检测模块,外部输入的电压经稳压模块后输出3.0V电压,当外部输入的电压低于2.0V时,掉电检测模块发送信号给MCU处理控制模块。
所述的稳压模块包括第一接插件J1、第一二极管D1、法拉电容E1、第一电解电容E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稳压芯片U2。
第一接插件J1的1脚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第一接插件J1的2脚接外部输入电压;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法拉电容E1的正极、稳压芯片U2的3脚连接,稳压芯片U2的2脚接第一电解电容E2的正极,该脚输出3.0V电压;法拉电容E1的负极、稳压芯片U2的1脚、第一电解电容E2的负极均接地。
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并联在第二稳压芯片U2的2脚和地之间;所述的稳压芯片U2型号为BL8064-3.0。
所述的掉电检测模块包括掉电检测芯片U3,掉电检测芯片U3的2脚接外部输入的电压,掉电检测芯片U3的3脚接地,掉电检测芯片U3的1脚接MCU芯片U1的13脚;所述的掉电检测芯片U3的型号为BL8506-2.0。
如图3所示,阀门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接插件J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第五MOS管Q5、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
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MCU芯片U1的19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第三MOS管Q3的栅极连接。
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MCU芯片U1的32脚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MOS管Q2的栅极、第四MOS管Q4的栅极连接。
第三MOS管Q3的源极、第四MOS管Q4的源极接地,第三MOS管Q3的漏极与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第四MOS管Q4的漏极与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一MOS管Q1的源极分别与第二MOS管Q2的源极、第五MOS管Q5的源极、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插件J2的3脚与MCU芯片U1的28脚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插件J2的2脚与MCU芯片U1的29脚连接。
第五MOS管Q5的栅极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五MOS管Q5的漏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均接3.0V电压,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均与MCU芯片U1的18脚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第八电容C8的一端与第三MOS管Q3的漏极、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与第四MOS管Q4的漏极、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三MOS管Q3的漏极、第一MOS管Q1的漏极通过第二接插件J2的5脚还与直流电机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四MOS管Q4的漏极、第二MOS管Q2的漏极通过第二接插件J2的4脚还与直流电机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接插件J2的1脚接地,所述的直流电机用于驱动阀门的开关,其型号为RF-300。
如图4所示,韦根信号采集模块包括第三接插件J3、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一三极管Q6和第二三极管Q7。
第三接插件J3的1脚接地,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通过第三接插件J3的2脚与韦根传感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
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一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3.0V电压;第一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MCU芯片U1的38脚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7的基极、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7的发射极、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三极管Q7的集电极、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与MCU芯片U1的37脚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3.0V电压,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5所示,温度测量模块包括第四接插件J4、第五接插件J5、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和第二电解电容E3。
第四接插件J4的1脚和2脚分别与进水口处的铂电阻PT1000的输出端连接,第五接插件J5的1脚和2脚分别与回水口处的铂电阻PT1000的输出端连接;第四接插件J4的2脚还与MCU芯片U1的46脚连接,第五接插件J5的1脚还与MCU芯片U1的47脚连接,第四接插件J4的1脚还分别与第五接插件J5的2脚、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二电解电容E3的正极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接MCU芯片U1的22脚,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MCU芯片U1的36脚,第二电解电容E3的负极接地。
如图6所示,按键控制模块包括按键K1和第十四电阻R14,按键K1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与MCU芯片U1的21脚连接,按键K1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接3.0V电压。
如图7和图8所示,存储模块包括存储芯片U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三电容C13。
存储芯片U4的1脚、2脚、3脚和4脚接地,存储芯片U4的5脚、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与MCU芯片U1的34脚连接,存储芯片U4的6脚、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与MCU芯片U1的35脚连接,存储芯片U4的7脚、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接地,存储芯片U4的8脚、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均与MCU芯片U1的31脚连接;所述的存储芯片U4的型号为24C16。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选用4×23共92段的LCD。
如图9所示,MCU处理控制模块包括MCU芯片U1、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晶振Y1和JTAG接口J7。
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晶振Y1的一端与MCU芯片U1的15脚连接,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晶振Y1的另一端与MCU芯片U1的16脚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与MCU芯片U1的40脚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JTAG接口J7的1脚接3.0V电压,4脚接MCU芯片U1的48脚,6脚接MCU芯片U1的20脚,7脚接MCU芯片U1的49脚,9脚接MCU芯片U1的50脚,8脚和10脚接地,其它脚悬空;MCU芯片U1的型号为EFM32TG840F32,参见图8。
如图10所示,红外通信模块包括红外接收头U5、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十七电容C16、第三三极管Q8、第四三极管Q9和红外发送管D2,红外接收头U5的1脚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红外接收头U5的3脚、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和第十七电容C16的一端均与MCU芯片U1的33脚连接,第十七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红外接收头U5的2脚接地;所述的红外接收头U5的型号为HS-0038。
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均与MCU芯片U1的24脚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第三三极管Q8的发射极均与MCU芯片U1的33脚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
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均与MCU芯片U1的30脚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与MCU芯片U1的33脚连接,第四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与第三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红外发送管D2的阳极连接,红外发送管D2的阴极接地。
如图11所示,读写卡模块包括刷卡电源检测模块、分频模块、刷卡感应模块和信号放大模块,刷卡电源检测模块为其它模块供电,分频模块提供基准频率信号给刷卡感应模块,刷卡感应模块接信号放大模块。
所述的刷卡电源检测模块包括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二十四电容C24和第六MOS管Q13,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一端均与MCU芯片U1的17脚连接,第二十四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和第六MOS管Q13的源极与3.0V电压连接。
所述的分频模块包括分频芯片U6、第五三极管Q10、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和晶振Y2。
分频芯片U6的4脚与分频芯片U6的12脚连接,分频芯片U6的5脚分别与第五三极管Q10的发射极、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10的基极与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与MCU芯片U1的14脚连接,第五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接地;分频芯片U6的10脚分别与晶振Y2的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连接,分频芯片U6的11脚分别与晶振Y2的另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连接,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分频芯片U6的16脚与刷卡电源检测模块中的第六MOS管Q13的漏极连接,分频芯片U6的其它脚悬空,所述的分频芯片U6的型号为74HC4060。
所述的刷卡感应模块包括第六三极管Q11、第七三极管Q12、电感L1、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二十六电阻R26和第二二极管D3;第六三极管Q11的基极、第七三极管Q12的基极均与分频模块中的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刷卡电源检测模块中的第六MOS管Q13的漏极连接,第六三极管Q11的发射极、第七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七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27的一端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电容C20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27的另一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连接,电感L1用来与预付费卡产生感应。
所述的信号放大模块包括信号放大芯片U7、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和第二十三电容C23,信号放大芯片U7的1脚与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一端连接,信号放大芯片U7的2脚分别与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第二十九电阻R29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信号放大芯片U7的3脚与刷卡感应模块中的第二十二电容C22的另一端连接,信号放大芯片U7的4脚、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信号放大芯片U7的5脚分别与第二十三电容C23的另一端、第三十电阻R30的一端连接,信号放大芯片U7的6脚分别与第三十电阻R30的另一端、第三十一电阻R31的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连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地;信号放大模块的7脚与2脚连接并作为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信号放大模块的8脚和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均与刷卡电源检测模块中的第六MOS管Q13的漏极连接,所述的信号放大芯片U7的型号为LM35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系统上电后先通过稳压模块后输出3.0V电压,当外部输入的电压低于2.0V时,掉电检测模块发送信号给MCU处理控制模块,MCU处理控制模块通过液晶显示模块发出低电压警告。在电压正常情况下,系统进行初始化,读取表内预付费信息,存储模块中的表具信息并进行显示。完成上述工作后,该表进入计量状态,通过韦根信号采集模块、温度测量模块分别读取流量信号和两个温度信号,根据上述三个信号计量热量如下:
其中Q表示系统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单位为J;q m 表示流经热能表的水的质量流量,单位为kg/h ;q v 表示流经热能表的水的体积流量,单位为m3/h;ρ 表示流经热能表的水的密度,单位为kg/m3 ;Δh表示在热交换系统进口和出口温度下水的焓值差,单位为J/kg;τ表示时间,单位为h。根据累积得到的热量,自动扣除账户上的费用,当账户上的费用为零时,通过阀门控制模块驱动直流电机关闭管道。
该表还设置按键控制模块,用来实现表功能的切换,主要有启动读写卡程序、红外通信程序,分别由读写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来实现。在平时这两个模块分别处于休眠状态,经权威机构检测,静态功耗达到3-4微安,一般工作状态下功耗10-12微安,比美国430芯片不论在静态或工作状态下功耗都低3/4。这样一节2.5Ah一次性锂电池正常工作寿命可大于十年以上,有效地保证了表具的低功耗。当按键控制模块检测到有按键信号时,启动相应的读写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读写卡模块感知外界的预付费卡,然后将预付费卡的信息读入,经MCU处理控制模块处理后,再将卡内信息的状态要写回卡里面,用户的预付费卡只存储用户的信息,不存储用户的交易金额,当用户需要充值时由热能公司通过Mbus方式直接充值, 通过这种账费分离方式,避免了当用户卡丢失时,热量表的余额不会丢失,只需要补办一张卡即可,达到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而红外通信模块主要是实现表具的遥控功能。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 射频账费分离预付费热量表,包括电源模块、按键控制模块、存储模块、阀门控制模块、读写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MCU处理控制模块、韦根信号采集模块、温度测量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韦根信号采集模块采集管道中的流量信息,韦根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温度测量模块采集分别采集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按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液晶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温度测量模块、存储模块、阀门控制模块、读写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分别与MCU处理控制模块的I/O口信号连接;电源模块为按键控制模块、阀门控制模块、读写卡模块、MCU处理控制模块和韦根信号采集模块提供电源;
所述的MCU处理控制模块包括MCU芯片U1,MCU芯片U1的型号为EFM32TG840F32;
所述的读写卡模块包括刷卡电源检测模块、分频模块、刷卡感应模块和信号放大模块,刷卡电源检测模块为其它模块供电,分频模块提供基准频率信号给刷卡感应模块,刷卡感应模块接信号放大模块;
所述的刷卡电源检测模块包括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二十四电容C24和第六MOS管Q13,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一端均与MCU芯片U1的17脚连接,第二十四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和第六MOS管Q13的源极与3.0V电压连接;
所述的分频模块包括分频芯片U6、第五三极管Q10、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和晶振Y2;
分频芯片U6的4脚与分频芯片U6的12脚连接,分频芯片U6的5脚分别与第五三极管Q10的发射极、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10的基极与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与MCU芯片U1的14脚连接,第五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接地;分频芯片U6的10脚分别与晶振Y2的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连接,分频芯片U6的11脚分别与晶振Y2的另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连接,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分频芯片U6的16脚与刷卡电源检测模块中的第六MOS管Q13的漏极连接,分频芯片U6的其它脚悬空,所述的分频芯片U6的型号为74HC4060;
所述的刷卡感应模块包括第六三极管Q11、第七三极管Q12、电感L1、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二十六电阻R26和第二二极管D3;第六三极管Q11的基极、第七三极管Q12的基极均与分频模块中的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刷卡电源检测模块中的第六MOS管Q13的漏极连接,第六三极管Q11的发射极、第七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七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27的一端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电容C20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27的另一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信号放大模块包括信号放大芯片U7、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和第二十三电容C23,信号放大芯片U7的1脚与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一端连接,信号放大芯片U7的2脚分别与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第二十九电阻R29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信号放大芯片U7的3脚与刷卡感应模块中的第二十二电容C22的另一端连接,信号放大芯片U7的4脚、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信号放大芯片U7的5脚分别与第二十三电容C23的另一端、第三十电阻R30的一端连接,信号放大芯片U7的6脚分别与第三十电阻R30的另一端、第三十一电阻R31的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连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地;信号放大模块的7脚与2脚连接并作为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信号放大模块的8脚和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均与刷卡电源检测模块中的第六MOS管Q13的漏极连接,所述的信号放大芯片U7的型号为LM35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63305 CN202677522U (zh) | 2012-07-25 | 2012-07-25 | 射频账费分离预付费热量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63305 CN202677522U (zh) | 2012-07-25 | 2012-07-25 | 射频账费分离预付费热量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77522U true CN202677522U (zh) | 2013-01-16 |
Family
ID=47498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6330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77522U (zh) | 2012-07-25 | 2012-07-25 | 射频账费分离预付费热量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6775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04074A (zh) * | 2017-05-23 | 2017-09-26 |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燃气表启动方法及燃气表 |
-
2012
- 2012-07-25 CN CN 201220363305 patent/CN20267752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04074A (zh) * | 2017-05-23 | 2017-09-26 |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燃气表启动方法及燃气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75340B (zh) | 液体流量无磁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
CN206610423U (zh) | 二级组网无线远程抄表系统 | |
CN204788542U (zh) | 一种多供电模式切换的直读式物联网燃气表 | |
CN106781054B (zh) | 一种低功耗智能射频卡水表系统 | |
CN103258411B (zh) | 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智能水表抄表系统 | |
CN206283302U (zh) | 一种用于电动车电池交换续航及充电的控制装置 | |
CN202676326U (zh) | 低功耗热量表 | |
CN102810226B (zh) | 低功耗高精度热量表 | |
CN202677522U (zh) | 射频账费分离预付费热量表 | |
CN202710218U (zh) | 一种低功耗高精度热量表 | |
CN202710217U (zh) | 高精度热量表 | |
CN108362349A (zh) | 一种智能电子水表 | |
CN106895892A (zh) | 一种低功耗智能水表的显示方法 | |
CN203965871U (zh) | 一种水电双计量的农业机井灌溉控制箱 | |
CN201004266Y (zh) | 无线ic卡智能水表 | |
CN206709915U (zh) | 一种低功耗智能水表 | |
CN202120056U (zh) | 自备井用卡式智能水表控制器 | |
CN202870974U (zh) | 基于单片机的新型ic卡天然气表 | |
CN203882385U (zh) | 水资源智能水表 | |
CN206876243U (zh) | 一种水表及其计量电路 | |
CN214581864U (zh) | 一种单片机太阳能热水器测控仪电路系统 | |
CN110864753A (zh) | 一种智能水表 | |
CN216120435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 | |
CN204944576U (zh) | 一种多功能智能水表 | |
CN202854963U (zh) | 双电源水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