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54453U - 一种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54453U
CN202654453U CN 201220126291 CN201220126291U CN202654453U CN 202654453 U CN202654453 U CN 202654453U CN 201220126291 CN201220126291 CN 201220126291 CN 201220126291 U CN201220126291 U CN 201220126291U CN 202654453 U CN202654453 U CN 202654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thoracic cavity
control unit
thoracic
intelligen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262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清泉
谭强
荣国光
林皓
黄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ST SECT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riginal Assignee
CHEST SECT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ST SECT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filed Critical CHEST SECT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Priority to CN 20122012629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54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54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5445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该装置由胸腔导管、压力传感器、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负压抽取泵和智能控制单元组成;压力传感器设于胸腔导管内部、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负压抽取泵和智能控制单元均置于胸腔导管外部;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由光源、电荷耦合元件阵列、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组成,光源与电荷耦合元件阵列分别固定在胸腔导管同一端的两侧,电荷耦合元件阵列、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与智能控制单元依次连接,智能控制单元还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和负压抽取泵。使用结果表明,本装置能检测微小压力变化、显著增强现有被动式单向阀性能,具有自适应性,适用于具有特殊要求的ZC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胸腔负压恢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该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能检测微小的压力变化、显著增强被动式单向阀的性能,具有自适应性,可针对性的用于紧急救助,减少人工干预,尤其适用于具有特殊要求(ZC)的环境。
背景技术
有统计显示,胸外伤是有特殊要求的ZC环境中最常见的急救伤,常见于弹头击中胸部的情况下,临床表现为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气胸、血胸和心包填塞等;当有关人员(JS)胸部受到伤害和冲击时,常伴随着临床上胸腔内负压被异常存在的空气和液体所干扰而导致肺扩张受限,严重时影响正常呼吸,通常需在ZC环境下实施紧急胸腔闭式引流,排出胸腔内的空气和液体以帮助重建正常的胸内压力,帮助肺部重新扩张以恢复正常呼吸动力。临床治疗实践中,胸腔引流大多基于被动式的呼吸引导胸腔内物质排出;上述方法在需要紧急排出大量胸腔内异常物质以迅速恢复正常胸腔负压的情况下并不适用。此外,由于ZC的环境特殊,而传统的水封瓶体积大、操作复杂,并不适用于ZC环境。
目前,战地胸腔闭式引流多采用基于Hemlich单向阀的干性引流系统;该系统为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便、固定牢固、采用单向阀设计,能防止气体和胸液逆流,可用于非紧急的战地救助。但该系统最大的缺陷在于其属于被动式的引流,缺乏外在动力抽取胸腔内异常物质,仅依靠患者自主呼吸运动被动排气排液,在处理大气道损伤大量气体快速泄漏时,无法满足快速有效恢复胸内负压的要求,因此特别需要负压吸引系统;而引入负压引流泵则是一个通常采用的解决方案,在具体操作中,因为人体胸腔压力有正常的范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所以在有外界动力进行主动式引流的情况下,对伤员胸腔压力的监测变得非常重要;其中的压力传感系统是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理想的压力传感系统应能够非常灵敏地感应液体或气体压力的微小变化,并快速启动负压吸引系统,以及根据流量调节负压大小,在胸腔达到生理负压正常范围(-4到-10cmH2O)后及时停止负压吸引系统;此外,临床实践中对胸腔内积聚气体和液体的负压引流有着不同的要求,如,在处理血胸时,应避免血液引流过快过多(>1000ml/24小时),则需要精确调节负压控制流速,到极限量后停止负压系统并封闭引流管,防止纵隔摆动,导致循环不稳定使病人休克死亡。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胸腔闭式引流技术包括:
(1)一次性胸腔引流瓶
早在1967年,Deknatel提出了第一台在三腔装置基础上构成的综合一次性胸腔引流瓶,其基本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采集腔:瓶体的右侧是采集腔,患者胸管直接连接瓶体的引流管,胸腔引流液流入此腔体;采集腔是标准的,水平面上刻度以方便测量并记录时间、日期和引流液剂量;
②水封腔:传统胸腔引流装置的中间腔体为水封腔;水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在呼气时让空气排出胸膜并防止吸气时空气进入胸膜腔或者纵膈;当水封腔注入无菌液体达到2cm刻度线时,2cm水封形成;为了维持有效的水封,始终保持水封瓶的直立是非常重要的,并监视水封的水位以检查蒸发。水封腔中的气泡表明有漏气现象;病人漏气测量表明了胸腔中漏气的大概程度;测量仪表由有刻度的标柱组成,刻度从1至7(从低到高),气泡产生中标柱越高,漏气程度就越严重;通过记录数字,临床医生可监视漏气增加或者减少。水封腔还设有一个标准的压力计来记录胸腔内的负压量,水封腔中小窗的水位上升由于胸膜内负压增大;如果没有漏气,水位应随着病人的呼吸上下浮动,显示胸腔中正常压力变化,在自发性呼吸中,水位应在吸气时上升,呼气时下降;如果病人接受强制压力通风时,摆动将会相反一吸气时下降,呼气时上升,上述摆动称为潮涌,表示其为一个通畅胸管;
③负压吸引控制:所述瓶体左侧的腔体为吸引控制腔;传统水封装置通过吸引控制腔中水柱高度来调节吸引量;通常建议为-20cmH2O的吸引压力,将无菌液体注入吸引控制腔体至理想水位,连接短吸引管至吸引源,调节吸引源使吸引控制腔中产生平缓的气泡。增加吸引源中的吸引量将增加装置中的气流,但对强加于胸腔内的吸引量会有些许影响。
(2)新一代的胸腔引流技术
①干吸式
当前临床上已经使用的干吸引控制腔提升了胸腔引流瓶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下述优点:可达到更高的吸引压力水平,建立吸引简便,无连续性气泡以提供安静的操作环境,且不会使液体蒸发,导致适用于病人的吸引量减少。干吸引控制腔取代了水柱调节吸引水平的方法,干吸腔会自动修正调节来达到控制目的;设置吸引控制的调节装置位于水封瓶的左上侧,调节方法为:旋转旋钮直到红色条纹出现在规定吸引水平的半圆形窗口内,听到咖嚓声表示旋转至正确位置;吸引可调节至-10,-15,-20,-30或者-40cm水位上,连接短吸引管或者吸引口至吸引源,吸引源必须能够达到每分钟传送16升气流的要求,增加吸引元直到吸引控制指示窗内出现橙色浮动物。
所述干吸引控制中,对患者负压(病人漏气)或吸引压力的变化(汹涌、吸引源减少)回应及时;吸引控制旋钮的设置大致确定了不考虑吸引源前提下施加的吸引量(只要橙色浮动物出现在指示窗内);患者要求提高吸引压力至-30或-40cmH2O的情况包括:肺表面漏出大量气体,脓胸或胸膜内粘滞性液体渗出,肺活量减少,或者预期肺部组织扩张至半胸有困难的。在大规模漏气的情况下,气流经过瓶体可能会通过增加吸引源而增加,而不是通过增加施加负压,不必改变瓶体上吸引的设置来适应高气流;吸引控制水平在任何时候都可按照标准通过简单的旋转标度盘达到新的吸引设置(只要确保在新的吸引设置后,橙色浮动物始终处于吸引控制指示窗内);若吸引设置从高位切换至低位,除非负压被释放,患者的负压应仍然保持在高位;使用手动高负压释放阀降低负压至理想水平。
②单向阀
单向阀取代了传统的水封瓶,不需用水来建立单向水封,只需将患者接插的导管连接至患者的胸管,患者的安全水封状态就自动建立,即使瓶体翻到,单向阀也能维持患者安全水封状态,能避免一般水封装置在瓶体翻倒时水封状态就消失的情况。
上述的主流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均无外接负压系统以形成负压吸引,因而无法增加引流量和速度,且由于胸腔压力和引流物质状态信息缺失,无法实现最有效的引流流程,因而不符合ZC所需要的快速有效的引流操作;且检测胸腔压力很少使用传感器,只是简单的使用一个单向阀门来控制气体或液体的排出,难以有针对性地、自适应地进行引流操作。
迄今为止,国内外临床使用的引流技术和装置大多是基于被动式的引流瓶或者单向阀,其较少考虑到适用于ZC紧急救助需要,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种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
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现有技术主要有:
1.Sujatha,L.and E.Bhattacharya,Sensitivity and stress effects of composite membraneswith micro/macro porous silicon for pressure sensor applications-art.no.68820H.Micromachining and Microfabrication Process Technology Xiii,2008.6882:p.H8820-H8820.
2.Seo,C.T.,et al.,A novel comb-type differential pressure sensor with silicon beamsembedded in a silicone rubber membrane.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Part 1-RegularPapers Short Notes & Review Papers,2004.43(4B):p.2046-2049.
3.Sujatha,L.and E.Bhattacharya,Sensitivity and stress in pressure sensors with compositesilicon/macroporous silicon membranes.Proceedings of the 2007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the 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Iwpsd-2007,2007:p.737-740.
4.Pramanik,C.and H.Saha,Piezoresistive pressure sensing by porous silicon membrane.Ieee Sensors Journal,2006.6(2):p.301-309.
5.Sujatha,L.,V.S.Kale,and E.Bhattacharya,Critical study of high-sensitivity pressuresensors with silicon/porous silicon composite membranes.Journal of Micro-NanolithographyMems and Moems,2009.8(3):p.-.
6.Sujatha,L.,R.Goswami,and E.Bhattacharya,Mitigating the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with pressure in silicon/porous silicon composite membranes.Reliability,Packaging,Testing,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ems/Moems and Nanodevices Ix,2010.7592:p.-311.。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胸腔负压恢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该恢复装置采用主动式、智能化、自适应性强的引流技术,适用于具有特殊要求的ZC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融合了胸腔压力传感器、胸腔物质类型和流量监测器、引流泵、智能微控制器的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单项阀的基础上,配以外接负压吸引系统(该负压吸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大量气体泄漏至胸膜腔时快速将其排出,在血胸时匀速排出积血,避免胸腔积血快速流失导致纵隔摆动而影响循环稳定),开放相关压力和流量感应器,采用微控制器高效使用相关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引流操作决策,实现快速恢复胸膜腔生理负压和精确控制液气排放量,在复杂的ZC情况下,以最少的人力、最简洁的方式快速稳定胸外伤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提高抢救成功率。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胸腔导管1、压力传感器2、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3、负压抽取泵7和智能控制单元8组成;所述的压力传感器2设于胸腔导管1内部、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3、负压抽取泵7和智能控制单元8均置于胸腔导管1外部;所述的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3由光源4、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组成,光源4与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分别固定在胸腔导管1同一端的两侧,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与智能控制单元8依次连接,该智能控制单元8还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2和负压抽取泵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胸腔导管1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导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压力传感器2采用高灵敏度的硅/多孔硅薄膜压力传感器,其放置于胸腔导管1内,实时指示胸腔压力,为负压抽取泵7提供反馈控制信号,控制负压抽取泵7的开关和抽取频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3由光源4、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组成;其采用可见-近红外光透射率测量法实时监测从胸腔中抽取出来的物质状态,区分其物质是气体还是液体(区分血液和脓液),并分别记录气体、液体抽取的时间,为智能控制单元8进行引流操作决策提供实时数据;
其中,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光源4采用LED光源,该光源4照射胸腔导管1;
所述的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Charge-coupled Device,CCD)设于胸腔导管1的一端、与光源4相对的一侧,所述CCD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将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该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接收光源4的光信号并检测透射光强,因经过胸腔导管1的物质有不同的吸光度,特别是气体与液体透射率差别很大,所以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能很容易的检测出气体与液体;该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将检测出的透射光强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至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
所述的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记录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传来各种气体、液体的引流时间,并发送到智能控制单元8,为智能控制单元8的处理器计算引流总量提供依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负压抽取泵7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负压抽取泵,用于在大量气体泄漏至胸膜腔时快速将其排出,在血胸时匀速排出积血,避免胸腔积血快速流失导致纵隔摆动而影响循环稳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智能控制单元8采用8051微控制器构成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对压力传感器2和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3的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提供给负压抽取泵7控制信号,同时,智能控制单元8依据负压抽取泵7转速得到引流物质在导管内流速(事先标定的流速数据存储在8051存储器内供调用),并依据引流时间计算出引流总量,为下一步引流操作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伤员的不同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胸腔负压恢复操作,具有自适应操作和智能免人工干预的能力,非常适用于ZC环境下的紧急救援需求;
所述智能控制单元8执行引流操作算法,产生驱动负压抽取泵的马达的电信号;其中,所述8051微控制器是工业界标准的智能控制模块,可实现功能强大的控制算法执行。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压力传感器2检测胸腔压力并将数据发送至智能控制单元8;所述光源4照射流经胸腔导管的物质,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接收上述光信号,再发送至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记录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传来各种气体、液体的引流时间,并发送到智能控制单元8,智能控制单元8发送控制信号给负压抽取泵7使其运行,同时,智能控制单元8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2、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及负压抽取泵7的反馈信号,按设定算法进行计算,并决策给出负压抽取泵的控制信号,快速、智能、自适应地对胸外伤伤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紧急救助。
使用结果表明,本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中,压力检测基于硅/多孔硅薄膜的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能获微小压力变化,反应时间短,能及时反馈至微处理器进行可控、可调地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且胸腔导管外部的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能掌握从伤员胸腔引流出的物质状态和总量,能给微控制器的引流操作决策和程式优化提供实时数据,使本装置对ZC环境的适应性大大提升,增加战地胸外伤的抢救存活率,且智能自动控制减少对护理人员的依赖,符合战地的特殊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压力传感器2采用硅/多孔硅复合薄膜结构制备,可克服传统硅薄膜传感器的压应力形变量受限、灵敏度不高等问题,利用硅薄膜与多孔硅薄膜杨氏模量差异大的特性,在压力作用下提取产生形变、结合压阻效应和桥式电路的信号,能将微小的压力变化转变为电信号,从而为灵敏、可靠地检测胸腔压力变化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具体而言,由于多孔硅薄膜的杨氏模量低于硅薄膜,压力差会带来两种薄膜形变的不同,从而产生多晶硅电阻的压阻效应(即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设计桥式电路,可将微小的压力变化检出并转换为电信号;
其中,采用硅基半导体工艺进行压力传感器加工的步骤如下:
(1)对双面抛光的P型硅片进行热氧化,在两面形成SiO2保护层;
(2)背面图形化SiO2,用KOH选择性腐蚀硅,形成梯形缺口,剩余15-20微米左右的硅薄膜;
(3)BHF(缓冲氢氟酸清洗液)去除正面的SiO2,在暴露的硅上积淀金属铝形成电极;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背面硅薄膜上形成多孔硅薄膜,厚度4-5微米;
(4)去掉正面的铝薄膜电极,热氧化多孔硅使其稳定;氧化过程同时在正面形成SiO2层;
(5)在正面SiO2层上积淀多晶硅层并进行图形化,形成压阻(即电阻值随多孔硅和硅薄膜的压力差而变化),可使用多个电阻形成桥式电路;
(6)在多晶硅上积淀铝电极形成接触,引出连线连接外部电路,制得高灵敏度的硅/多孔硅薄膜压力传感器。
上述加工步骤中,整个流程的最小特征尺寸在5微米,完全能使用简单的工艺技术进行加工。
本发明中,在引流物质状态监测方面,采用简单的光透射率方法监测胸腔导管中流过的物质信息,并记录各种物质通过导管的时间用来计算引流总量;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和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的数据输入智能控制单元,按一定的算法进行处理并决策给出负压抽取泵的控制信号,能快速、智能、自适应地对胸外伤伤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紧急救助。
本发明的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多孔硅与硅的杨氏模量的差异构筑高灵敏度硅/多孔硅薄膜压力传感器,能检测微小的压力变化,为引流操作实时地提供重要的伤员胸腔压力数据;
(2)采用外接负压引流泵主动式地抽取胸腔物质,显著增强了现有被动式单向阀的性能,适用于ZC环境下的紧急救助;
(3)采用微控制器处理在引流操作过程中采集的伤员胸压、引流物质状态和引流总量等数据,为下一时段的引流操作提供智能决策机制,具有自适应性,适用于对伤员有针对性的紧急救助,减少人工干预,适用于ZC环境特殊要求。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将通过具体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进行详细地描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依据本说明书的论述,本发明的许多变化、改变对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了。另外本发明引用的公开文献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它们的全文内容均纳入本文进行参考,就好像它们的全文已经在本文中重复叙述过一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中基于硅/多孔硅薄膜的压力传感器结构图。
图2为本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中胸腔引流装置示意图,
其中,1为胸腔导管、2为压力传感器、3为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4为光源、5为电荷耦合元件阵列、6为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7为负压抽取泵、8为智能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由胸腔导管1、压力传感器2、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3、负压抽取泵7和智能控制单元8组成;所述的压力传感器2设于胸腔导管1内部、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3、负压抽取泵7和智能控制单元8均置于胸腔导管1外部;所述的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3由光源4、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组成,光源4与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分别固定在胸腔导管1同一端的两侧,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与智能控制单元8依次连接,该智能控制单元8还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2和负压抽取泵7;
所述的胸腔导管1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导管;所述的压力传感器2采用高灵敏度的硅/多孔硅薄膜压力传感器,其放置于胸腔导管1内,实时指示胸腔压力,为负压抽取泵7提供反馈控制信号,控制负压抽取泵7的开关和抽取频率;
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3由光源4、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组成;其采用可见-近红外光透射率测量法实时监测从胸腔中抽取出来的物质状态,区分其物质是气体还是液体(区分血液和脓液),并分别记录气体、液体抽取的时间,为智能控制单元8进行引流操作决策提供实时数据;
其中,光源4采用LED光源,该光源4照射胸腔导管1;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Charge-coupled Device,CCD)设于胸腔导管1的一端、与光源4相对的一侧,所述CCD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半导体器件,能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该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接收光源4的光信号并检测透射光强,因经过胸腔导管1的物质有不同的吸光度,特别是气体与液体透射率差别很大,所以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能很容易的检测出气体与液体;该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将检测出的透射光强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至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记录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传来各种气体、液体的引流时间,并发送到智能控制单元8,为智能控制单元8的处理器计算引流总量提供依据。
负压抽取泵7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负压抽取泵,用于在大量气体泄漏至胸膜腔时快速将其排出,在血胸时匀速排出积血,避免胸腔积血快速流失导致纵隔摆动而影响循环稳定;
所述的智能控制单元8采用8051微控制器构成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对压力传感器2和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3的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提供给负压抽取泵7控制信号,同时,智能控制单元8依据负压抽取泵7转速得到引流物质在导管内流速(事先标定的流速数据存储在8051存储器内供调用),并依据引流时间计算出引流总量,为下一步引流操作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伤员的不同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胸腔负压恢复操作,具有自适应操作和智能免人工干预的能力,非常适用于ZC环境下的紧急救援需求;所述智能控制单元8执行引流操作算法,产生驱动负压抽取泵的马达的电信号;其中,所述8051微控制器是工业界标准的智能控制模块,可实现功能强大的控制算法执行。
使用时,本发明装置的压力传感器2检测胸腔压力并将数据发送至智能控制单元8;所述光源4照射流经胸腔导管的物质,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接收上述光信号,再发送至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记录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传来各种气体、液体的引流时间,并发送到智能控制单元8,智能控制单元8发送控制信号给负压抽取泵7使其运行,同时,智能控制单元8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2、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及负压抽取泵7的反馈信号,按设定算法进行计算,并决策给出负压抽取泵的控制信号,快速、智能、自适应地对胸外伤伤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紧急救助。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所述的压力传感器2采用高灵敏度的硅/多孔硅薄膜压力传感器,由于多孔硅薄膜的杨氏模量低于硅薄膜,压力差会带来两种薄膜形变的不同,从而产生多晶硅电阻的压阻效应(即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设计桥式电路,可将微小的压力变化检出并转换为电信号;其采用硅基半导体工艺进行压力传感器加工,具体步骤如下:
(1)对双面抛光的P型硅片进行热氧化,在两面形成SiO2保护层;
(2)背面图形化SiO2,用KOH选择性腐蚀硅,形成梯形缺口,剩余15-20微米左右的硅薄膜;
(3)BHF(缓冲氢氟酸清洗液)去除正面的SiO2,在暴露的硅上积淀金属铝形成电极;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背面硅薄膜上形成多孔硅薄膜,厚度4-5微米;
(4)去掉正面的铝薄膜电极,热氧化多孔硅使其稳定;氧化过程同时在正面形成SiO2层;
(5)在正面SiO2层上积淀多晶硅层并进行图形化,形成压阻(即电阻值随多孔硅和硅薄膜的压力差而变化),可使用多个电阻形成桥式电路;
(6)在多晶硅上积淀铝电极形成接触,引出连线连接外部电路,制得高灵敏度的硅/多孔硅薄膜压力传感器。
上述加工步骤中,整个流程的最小特征尺寸在5微米,完全能使用简单的工艺技术进行加工。
上述实施例的结果表明,本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中,压力检测基于硅/多孔硅薄膜的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能获微小压力变化,反应时间短,能及时反馈至微处理器进行可控、可调地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且胸腔导管外部的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能掌握从伤员胸腔引流出的物质状态和总量,能给微控制器的引流操作决策和程式优化提供实时数据,使本装置对ZC环境的适应性大大提升,增加战地胸外伤的抢救存活率,且智能自动控制减少对护理人员的依赖,符合战地的特殊需求。

Claims (4)

1.一种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胸腔导管(1)、压力传感器(2)、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3)、负压抽取泵(7)和智能控制单元(8)组成;所述的压力传感器(2)设于胸腔导管(1)内部、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3)、负压抽取泵(7)和智能控制单元(8)均置于胸腔导管(1)外部;所述的胸腔物质状态监测器(3)由光源(4)、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组成,光源(4)与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分别固定在胸腔导管(1)同一端的两侧,电荷耦合元件阵列(5)、监测器信号处理外围电路(6)与智能控制单元(8)依次连接,该智能控制单元(8)还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2)和负压抽取泵(7)。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2)采用高灵敏度的硅/多孔硅薄膜压力传感器。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4)采用LED光源。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控制单元(8)采用8051微控制器构成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CN 201220126291 2012-03-29 2012-03-29 一种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54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26291 CN202654453U (zh) 2012-03-29 2012-03-29 一种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26291 CN202654453U (zh) 2012-03-29 2012-03-29 一种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54453U true CN202654453U (zh) 2013-01-09

Family

ID=47449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2629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54453U (zh) 2012-03-29 2012-03-29 一种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544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5392A (zh) * 2015-07-02 2015-12-09 青岛市市立医院 呼吸辅助胸腔球囊反搏引流器及方法
JP2019042088A (ja) * 2017-08-31 2019-03-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ドレーン排液の管理システ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5392A (zh) * 2015-07-02 2015-12-09 青岛市市立医院 呼吸辅助胸腔球囊反搏引流器及方法
JP2019042088A (ja) * 2017-08-31 2019-03-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ドレーン排液の管理システ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4170B (zh) 一种颅内压监测仪
JPH028742B2 (zh)
CN202654453U (zh) 一种主动式胸腔负压恢复装置
CN205251528U (zh) 压力监测管
CN204192604U (zh) 一种颅内压监测仪
CN206934377U (zh) 一种肠胃减压器
CN206252687U (zh)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CN207591024U (zh) 一种非接触式体积测量体液引流袋
TWM636608U (zh) 液位感測之引流瓶裝置
CN208756618U (zh) 一种负压吸引器用储液瓶
CN206007678U (zh) 一种婴儿胃肠减压装置
CN201701542U (zh) 一种带流量估算装置的精确计量引流袋
CN206491797U (zh) 用于中心静脉压测量的检测管
CN1826148B (zh) 胸部引流设备
CN208313925U (zh) 一种可燃气体探测器
WO2021056629A1 (zh) 一种利用应变片变形量检测清洗分离废液针堵针的装置
CN202104919U (zh) 一种水密封气体监测装置及应用其的胸腔引流器
CN206045052U (zh) 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CN204618974U (zh)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CN205095114U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洗胃机
CN205251526U (zh) 中心静脉压力监测管路
CN203107787U (zh) 一种计量吸痰器
CN208726385U (zh) 一种线性精密引流瓶
CN204293158U (zh) 一种新型胸外科用肺活量测量装置
CN209421947U (zh) 一种用于人体凝血功能体检的采血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