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50054U -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50054U
CN202650054U CN 201220180064 CN201220180064U CN202650054U CN 202650054 U CN202650054 U CN 202650054U CN 201220180064 CN201220180064 CN 201220180064 CN 201220180064 U CN201220180064 U CN 201220180064U CN 202650054 U CN202650054 U CN 202650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 card
user identity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electrical connection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800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伟
董占明
姚沛延
郝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18006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50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50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5005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使得单张SIM卡实现双网双待和双卡双待的功能。其中,该SIM卡包括:SIM卡本体,SIM卡本体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器CPU和N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CPU分别与N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形成电气连接;SIM卡本体表面设置有N组金属触点,N组金属触点分别与N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一一对应,并形成电气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讯终端的功能也有了不断的飞跃,为了满足不同人士的要求,如今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支持双卡双待和/或双网双待功能的通讯终端。双卡双待是指仅支持单一网络的双SIM卡待机,而双网双待则属于另一种形式的双卡双待,可以支持两种不同网络制式的SIM卡同时待机,其中,SIM卡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的缩写,即客户识别模块,也称为智能卡、用户身份识别卡。
但是当前支持双卡双待和/或双网双待功能的通讯终端普遍都需要使用两张SIM卡,由于两张SIM卡需要配合两个对应的SIM卡卡槽来使用,因此也要求通讯终端(如手机)本身需要预留空间设置这样的两个SIM卡卡槽,使其外观显得更加笨重,满足不了通讯终端小型化的需求,不方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使得单张SIM卡实现双网双待和双卡双待的功能。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分别提供: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包括:
SIM卡本体,所述SIM卡本体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器CPU和N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CPU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形成电气连接;
所述SIM卡本体表面设置有N组金属触点,所述N组金属触点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一一对应,并形成电气连接。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卡座,用于安装上述的SIM卡,
所述SIM卡卡座为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的内壁表面设置有N组金属引脚,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N组金属引脚分别与安装于所述SIM卡卡座内的SIM卡的本体表面设置的N组金属触点一一对应,并形成电气连接。
一种通讯终端,包括:
机壳、主机电路板、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和SIM卡卡座,其中,所述SIM卡采用上述的SIM卡,所述SIM卡卡座采用上述的SIM卡卡座;
所述主机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SIM卡卡座设置于所述主机电路板上,所述SIM卡座内壁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与主机电路板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通讯终端,包括:
机壳、主机电路板和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其中,所述SIM卡采用上述的SIM卡;
所述主机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SIM卡设置于所述主机电路板上,所述SIM卡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与主机电路板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通讯终端,包括:
机壳、主机电路板和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卡座,其中,所述SIM卡卡座采用上述的SIM卡卡座;
所述主机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SIM卡卡座设置于所述主机电路板上,所述SIM卡座内壁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与主机电路板电气连接。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通过在单张SIM卡内设置多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分别存储数字移动电话客户的信息,从而利用单张SIM卡实现双网双待和双卡双待的功能,当该SIM卡使用在通讯终端时,由于其只占用了一个SIM卡空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两个SIM卡卡座实现双待的情况,减小了通讯终端内部电路的布局空间,可以方便在内部电路上增加其他功能模块;另外,在不增加其他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通讯终端内部电路的布局空间,满足小型化的需求,更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IM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IM卡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SIM卡本体安装于SIM卡卡座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使得单张SIM卡实现双网双待和双卡双待的功能。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通讯终端是指具有通讯功能的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数据卡、智能电视、掌上电脑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SIM卡,其可以用在通讯终端中作为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存储卡,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SIM卡结构示意图,其中,该SIM卡包括:
SIM卡本体1,SIM卡本体1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器CPU和N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CPU分别与每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形成电气连接;
SIM卡本体表面设置有N组金属触点,所述N组金属触点分别与N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一一对应,并形成电气连接。
优选地,以下以N为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SIM卡进行详细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当N为2时,即SIM卡本体内部设置有两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SIM卡本体1表面设置有两组金属触点,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设置的两组金属触点可以是,在该SIM卡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一组金属触点11,在SIM卡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一组金属触点12;其中,SIM卡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11与一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形成电气连接,SIM卡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12与另一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形成电气连接。
另外,现有的SIM卡尺寸一般是长为15mm,宽为11m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SIM卡本体的形状尺寸可以与现有的SIM卡相同,以不占用更大的印刷电路板布局空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电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和串行通信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SIM卡中,其内部除了包括两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还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其中,CPU也可以称为微处理器,因此,SIM卡可认为是一个装有微处理器的芯片卡。
可选的,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可以包括4个模块,分别为ROM、RAM、EEPROM、和串行通信单元,具体来说,ROM、RAM、EEPROM、串行通信单元和微处理器CPU,这5个模块的每一个模块分别对应一个功能:CPU是用来对SIM卡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SIM卡本体内部设置的两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都与CPU形成通信连接,即SIM卡的数据信息处理是由共同的CPU来完成;所述两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都可以进行用户信息的存储,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并对客户通话时的语音信息进行加密等等,其中,不同的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可以针对不同的网络进行用户身份鉴别,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系统、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系统、CDMA2000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或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WiMAX)系统等。ROM是用来存储SIM卡本身的一些信息,比如卡号代码等;RAM是用于存放运算过程中的中间数据;EEPROM是用于存放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发行单位的有关信息;串行通信单元是用来进行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通过在单张SIM卡内设置多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分别存储数字移动电话客户的信息,从而利用单张SIM卡实现双网双待和双卡双待的功能;当该SIM卡使用在通讯终端时,由于其只占用了一个SIM卡空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两个SIM卡卡座实现双待的情况,减小了通讯终端内部电路的布局空间,可以方便在内部电路上增加其他功能模块;另外,在不增加其他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通讯终端内部电路的布局空间,满足小型化的需求,更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卡座,其可以用在通讯终端中,用于安装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多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的SIM卡,该SIM卡卡座可以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SIM卡配套使用,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IM卡卡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SIM卡卡座2包括:
所述SIM卡卡座2为卡槽结构,卡槽结构的内壁表面分别设置有N组金属引脚,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N组金属引脚分别与安装于其内的SIM卡表面设置的N组金属触点一一对应,并形成电气连接。
优选地,当N为2时,即安装于所述SIM卡卡座2内的SIM卡,其内部设置有两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且该SIM卡本体1表面设置有两组金属触点,卡槽结构的内壁表面分别设置有两组金属引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SIM卡本体1表面设置的两组金属触点可以是,在该SIM卡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一组金属触点11,在SIM卡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一组金属触点12,在该实施方式下,在卡槽结构的内壁表面设置的两组金属引脚可以是,在所述卡槽结构的内壁上表面设置一组金属引脚21,在该卡槽结构的内壁下表面设置一组金属引脚22,其中,卡槽结构内壁的上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21与所述SIM卡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11形成电气连接,所述卡槽结构内壁的下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22与所述SIM卡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形成电气连接,如图3所示,图3为所述SIM卡本体1安装于所述SIM卡卡座上的示意图。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卡座,用在通讯终端中,可以安装内部设置多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的SIM卡,由于该SIM卡卡座的设置只占用了一个SIM卡空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两个SIM卡卡座实现双待的情况,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两个SIM卡卡座实现双待的情况,减小了通讯终端内部电路的布局空间,可以方便在内部电路上增加其他功能模块;另外,在不增加其他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通讯终端内部电路的布局空间,满足小型化的需求,更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讯终端,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通讯终端包括:
机壳40,主机电路板41、用户身份识别SIM卡1和SIM卡卡座2,其中,所述SIM卡1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SIM卡1,所述SIM卡卡座2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SIM卡卡座2;主机电路板41设置于机壳40内,SIM卡卡座2设置于主机电路板41上,SIM卡卡座2内壁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与主机电路板41电气连接,可以使SIM卡卡座2内壁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与主机电路板41上的通讯模块电气连接;
当SIM卡本体1内部设置有2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可以在SIM卡本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金属触点,可参考图1,其中,SIM卡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11与一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形成电气连接,SIM卡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12与另一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形成电气连接;
在该应用场景下,SIM卡卡座2的内壁上表面和下表面也分别设置金属引脚,可参考图2,其中,SIM卡卡座2内壁的上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21与SIM卡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11形成电气连接,SIM卡卡座2内壁的下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22与SIM卡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形成电气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的SIM卡1安装在SIM卡卡座2内,由所述的SIM卡卡座2实施例可知,其内壁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分别与安装于其内的SIM卡1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一一对应,并形成电气连接,而由所述的SIM卡1实施例可知,SIM卡1本体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分别与内部设置的用户身份识别电路一一对应,并形成电气连接,换言之,SIM卡卡座2内壁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与SIM卡1本体内部设置的用户身份识别电路一一对应,并形成电气连接。这样SIM卡1可以通过SIM卡卡座2安装在主机电路板41上,使用方便。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终端,包括了内部设置多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的SIM卡,主机电路板,且主机电路板上只设置了一个SIM卡卡座,所述SIM卡安装在所述SIM卡卡座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两个SIM卡卡座实现双待的情况,减小了通讯终端内部电路的布局空间,满足小型化的需求,更方便携带;同时,采用SIM卡卡座使安装和拆除SIM卡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讯终端,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通讯终端包括:
机壳40,主机电路板41和用户身份识别SIM卡1,其中,所述SIM卡1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SIM卡1;与上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终端不同的是,该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终端没有设置安装SIM卡1用的SIM卡卡座,而是将主机电路板41设置于机壳40内,SIM卡1设置于主机电路板41上,可以理解的是,SIM卡1可以是焊接在主机电路板41上,也可以是通过机壳40等形成的夹槽贴装在主机电路板41上,使得SIM卡1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与主机电路板41形成电气连接。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终端,包括了内部设置多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的SIM卡,主机电路板,且主机电路板上只设置了一个SIM安装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两个SIM卡卡座实现双待的情况,减小了通讯终端内部电路的布局空间,满足小型化的需求,更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讯终端,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通讯终端包括:
机壳40,主机电路板41和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卡座2,其中,所述SIM卡卡座2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SIM卡卡座2;主机电路板41设置于机壳40内,SIM卡卡座2设置于主机电路板41上,SIM卡卡座2内壁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与主机电路板41电气连接,可以使SIM卡卡座2内壁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与主机电路板41上的通讯模块电气连接;
另外,SIM卡卡座2用于安装SIM卡,换言之,SIM卡可以通过SIM卡卡座2安装在主机电路板41上,装卸方便;可以理解的是,SIM卡卡座2的卡槽开口离通讯终端边缘,需要预留SIM卡安装于SIM卡卡座2后外露的位置,如图6所示。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终端,包括了主机电路板,且主机电路板上只设置了一个SIM卡卡座,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两个SIM卡卡座实现双待的情况,减小了通讯终端内部电路的布局空间,满足小型化的需求,更方便携带;同时,采用SIM卡卡座使安装和拆除SIM卡时更加方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SIM卡本体,所述SIM卡本体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器CPU和N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CPU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形成电气连接;
所述SIM卡本体表面设置有N组金属触点,所述N组金属触点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一一对应,并形成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N为2时,所述SIM卡本体内部设置有2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在所述SIM卡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金属触点,其中,
所述SIM卡本体的上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与一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形成电气连接,所述SIM卡本体的下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与另一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形成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SIM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包括:
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电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和串行通信单元。
4.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卡座,用于安装所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SIM卡卡座为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的内壁表面设置有N组金属引脚,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N组金属引脚分别与安装于所述SIM卡卡座内的SIM卡的本体表面设置的N组金属触点一一对应,并形成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SIM卡卡座,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N为2时,则在所述卡槽结构的内壁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金属引脚,其中,
所述卡槽结构内壁的上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与所述SIM卡本体的上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形成电气连接,所述卡槽结构内壁的下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与所述SIM卡本体的下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形成电气连接。
6.一种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主机电路板、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和SIM卡卡座,其中,所述SIM卡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所述SIM卡卡座采用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SIM卡卡座;
所述主机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SIM卡卡座设置于所述主机电路板上,所述SIM卡座内壁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与主机电路板电气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N为2时,所述SIM卡本体内部设置有2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在所述SIM卡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金属触点,其中,
所述SIM卡本体的上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与一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形成电气连接,所述SIM卡本体的下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与另一个用户身份识别电路形成电气连接;
所述SIM卡卡座的内壁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金属引脚,其中,
所述SIM卡卡座内壁的上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与所述SIM卡本体的上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形成电气连接,所述SIM卡卡座内壁的下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与所述SIM卡本体的下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形成电气连接。
8.一种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主机电路板和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其中,所述SIM卡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SIM卡;
所述主机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SIM卡设置于所述主机电路板上,所述SIM卡表面设置的金属触点与主机电路板电气连接。
9.一种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主机电路板和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卡座,其中,所述SIM卡卡座采用上述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SIM卡卡座;
所述主机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SIM卡卡座设置于所述主机电路板上,所述SIM卡座内壁表面设置的金属引脚与主机电路板电气连接。
CN 201220180064 2012-04-25 2012-04-25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50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80064 CN202650054U (zh) 2012-04-25 2012-04-25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80064 CN202650054U (zh) 2012-04-25 2012-04-25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50054U true CN202650054U (zh) 2013-01-02

Family

ID=47419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80064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50054U (zh) 2012-04-25 2012-04-25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500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4541A (zh) * 2013-03-04 2016-01-20 Visa国际服务协会 用于附着到通信卡上的加密标签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4541A (zh) * 2013-03-04 2016-01-20 Visa国际服务协会 用于附着到通信卡上的加密标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8599B (zh) 无线终端及其多sim卡连接装置
CN104378729A (zh) 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实现方法和移动终端系统
CN111988848A (zh) 时隙格式指示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201904834U (zh) 一种四sim卡的移动终端
CN202058194U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sim卡的封装结构
CN201986166U (zh) 无线终端及其多sim卡连接装置
CN202650054U (zh)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sim卡、sim卡卡座及通讯终端
CN201657085U (zh)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
CN101365198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2932960A (zh) 电子名片交换系统及交换方法
CN206640815U (zh) 双卡合一的sim卡、sim卡座及移动终端
CN101801119B (zh) 双卡双待双存储卡手机的信息存储方法及其系统
CN204809541U (zh) 卡托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02870875U (zh) 一种多功能sim卡和一种手机
WO2016090780A1 (zh) 一种适用终端设备的卡连接器及终端
CN202940972U (zh) 双模双待终端
CN111654575A (zh) 多卡多待单通实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3481431U (zh) 卡座和移动终端
CN201682491U (zh) 双卡双待双存储卡手机
CN202222017U (zh) 通信系统
CN201118713Y (zh) 一种拨号上网和u盘功能分别使用和同时使用的数据卡装置
CN204948360U (zh) 一种基于tetra的通讯系统
CN204948136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4045794U (zh) 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设计
EP3641488B1 (en) Power sharing logic in a mobile terminal using a battery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1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6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