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47363U - 灯条及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灯条及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47363U
CN202647363U CN2012202243095U CN201220224309U CN202647363U CN 202647363 U CN202647363 U CN 202647363U CN 2012202243095 U CN2012202243095 U CN 2012202243095U CN 201220224309 U CN201220224309 U CN 201220224309U CN 202647363 U CN202647363 U CN 202647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pin
lamp bar
branch road
negati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2243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勇
陈炳红
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2243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47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47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473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灯条的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且两个插座上均设有正、负极引脚。第一支路位于第一插座的正极引脚及第二插座的负极引脚之间,第二支路位于第二插座的正极引脚及第一插座的负极引脚之间。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接有LED光源,LED光源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电连接。在组装时,只要将一个灯条位于同一插座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分别与下一个灯条任一插座的负极引脚和正极引脚电连接,最后通过短接线将最后一个灯条的空置的插座上的正、负极引脚短接即可。由于灯条的两端均设有正、负极引脚,因此,采用上述灯条组装背光模组时,不区分灯条的正、负极,灯条可随意摆放,从而方便大批量的投产和人工操作。

Description

灯条及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制造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灯条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对于中、大尺寸电视液晶显示屏或大型广告灯箱,其内部根据发光器件位置和光学实现原理,可分为直下式和侧光式。采用直下式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组成的灯条时,需要将灯条均匀排布,并采用均匀多条灯条连接驱动的方式。 
图1为传统的LED背光模组灯条连接示意图。传统的灯条包含一个正极和负极,连接时,前一个灯条的负极与后一个灯条的正极电连接,为了保持连接线的有序和方便,一般需要分出灯条正负方向,然后正、负极交替规律摆放灯条。为了区分灯条正负,需要专门标注或设计灯条的正负。当灯条数目较少时,采用图1所示的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但当灯条数目较大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区分灯条正负,并将灯条按照正、负极交替的方式的摆放。 
由于传统的灯条在组装成LED背光模组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将其按照特定的顺序摆放,因此,传统的灯条不方便大批量的投产和工人操作。 
而且,当灯条组装成背光模组时,由于电源连接线的负极引脚线需要绕回,因此相应的电源连接线的正极引脚线与负极引脚线的长度不同,若统一输入插座时,会造成线材管理和拿用会产生绕线,很不方便生产和存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组装成背光模组时,可随意摆放的灯条。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该灯条的背光模组。 
一种灯条,包括: 
支架,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所述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均设有正、负极引脚; 
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座的正极引脚及所述第二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插座的正极引脚及所述第一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接有LED光源,且在第一支路中所述LED光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插座的正极引脚电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二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在第二支路中所述LED光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插座的正极引脚电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座及第二插座上均设有防错卡扣和防脱落卡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路上接有LED光源,所述LED光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插座的正极引脚电连接,其负极与所述第二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为空的铜皮走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路及所述第二支路上均接有LED光源,所述第一支路上的LED光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插座的正极引脚电连接,其负极与所述第二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上的LED光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插座的正极引脚电连接,其负极与所述第一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光源的电路形式为串联、并联和交织并联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中接有LED光源的支路两端并联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LED光源反向,或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LED光源反向。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多个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灯条; 
电源连接线,用于将第一个所述灯条位于同一插座上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与驱动电源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连接线包括正极引脚线和负极引脚线,且所述正极引脚线与负极引脚线的长度相同。 
多条灯条端接线,每一灯条端接线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灯条第一插座或第二插座,并使其中一个灯条的第一插座或第二插座的正极引脚及负极引脚分别与另一个灯条的第一插座或第二插座的负极引脚及正极引脚电连接;
短接线,用于将最后一个所述灯条空置的插座上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短接。 
上述灯条包括支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均设有正、负极引脚。第一支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座的正极引脚及第二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第二支路的两端分别于第二插座的正极引脚及第一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接有LED光源,LED光源的正极与正极引脚电连接,负极与负极引脚电连接。在组装时,只要将一个灯条位于同一插座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分别与下一个灯条任一插座的负极引脚和正极引脚电连接,最后通过短接线将最后一个灯条的空置的插座上的正、负极引脚短接,使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导通,便可使电路中所有的LED光源被点亮。由于灯条的两端均设有正、负极引脚,因此,采用上述灯条组装背光模组时,不区分灯条的正、负极,灯条可随意摆放,从而方便大批量的投产和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LED背光模组灯条连接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灯条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灯条LED的一种电路形式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的灯条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及图3所示,实施例一中的灯条100包括支架110、第一支路120、第二支路130及二极管140。其中: 
支架110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座111和第二插座113,两个插座的规格相同, 且反向平行的分布于支架110两端。每个插座均具有一个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座111及第二插座113上均设有防错卡扣(图未示)及防脱落卡扣(图未示)。防错卡扣用于防止接错,保证只有正极与负极之间才能电连接,防脱落卡扣用于防止在电路连接好后,连接线脱落。 
第一支路1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座111的正极引脚及第二插座113的负极引脚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路120接有至少一个LED光源。第一支路120中的LED光源的正极与第一插座111的正极引脚电连接,其负极与第二插座113的负极引脚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路120中LED光源的电路形式为串联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LED光源的电路形式还可为并联或交织并联。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可防止当其中一个LED出现故障时影响整个电路。采用交织并联的连接方式即可达到并联方式能达到的效果,又能在单位面积内布置更多的LED光源。 
第二支路1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座111的负极引脚及第二插座的正极引脚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路130为空的铜皮走线,其上未连接LED光源,铜皮走线可用于将电流返回。 
二极管140并联在第一支路120及第二支路130中接有LED光源的支路两端。当第一支路120上接有LED光源时,二极管140并联在第一支路120的两端,且二极管140的方向与第一支路120中LED光源的方向相反。当第二支路130上接有LED光源时,二极管140并联在第二支路130的两端,且二极管140的方向与第二支路130中LED光源的方向相反。二极管140可吸收电路中的静电,从而防止静电对灯条100产生影响。需要指出的是,二极管140不是必须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二极管140可省略。 
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中的灯条200与实施例一中的灯条100的区别在于: 
第一支路220与第二支路230上均接有LED光源。 
第一支路220中的LED光源的正极与第一插座211的正极引脚电连接,其负极与第二插座213的负极引脚电连接。第二支路230上的LED光源的正极与第二插座213的正极引脚电连接,其负极与第一插座211的负极引脚电连接。使得第二支路220上的LED光源与第一支路210上的LED光源方向相反。 
在第二支路220上连接LED可方便灯条200排版。在第一支路210及第二支路220上均布置一部分需要接入电路的LED,可是灯条200的结构显得更紧凑,同时也不会浪费第二支路220的位置,在固定的空间内可布置更多的LED,或是在布置相同数量的LED时,可减小灯条200的体积。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背光模组10包括灯条100、电源连接线11、灯条端接线12及短接线13。 
灯条100有多个。由于灯条100数量太大时,电路实现和电磁兼容(EMC)测试的难度会加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灯条100可分为若干组,每组中灯条100的连接方式相同。 
电源连接线11用于将每组第一个灯条100位于同一插座上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与驱动电源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连接线11可与第一插座111的正、负极引脚连接,也可与第二插座113的正、负极引脚连接。电源连接线11包括正极引脚线和负极引脚线,分别用于将灯条100的正、负极引脚与电源正极和负极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正极引脚线与负极引脚线的长度相同。因此,在存储管理和生产拿用中可以避免绕线,方便生产和存储。可以理解,正极引脚线与负极引脚线的长度也可不同。 
灯条端接线12有多条。每一灯条端接线12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灯条100的第一插座111或第二插座113,并使其中一个灯条100的第一插座111或第二插座113的正极引脚及负极引脚分别与另一个灯条100的第一插座111或第二插座113的负极引脚及正极引脚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上一个灯条100第一插座111的正、负极引脚与下一个灯条100的第一插座113或第二插座113中任一个的正、负极引脚电连接。也可以是上一个灯条100第二插座113的正、负极引脚与下一个灯条100的第一插座113或第二插座113中任一个的正、负极引脚电连接。因此,在排列灯条100时,不需要区分灯条100的正、负极顺序。 
短接线13用于将最后一个灯条100处于空置状态的插座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短接。具体地,灯条端接线12将组中每个灯条100都连接起来后,最后一 个灯条100第一插座111或第二插座113上的正、负极引脚空置,未与其他灯条100电连接,整个电路没有形成完整的回路。短接线13将最后一个灯条100空置的正、负极引脚短接,从而使整个电路形成完整的回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组与组之间相邻分布,即同一个组中的灯条100相互靠近。连接时,电源连接线11将每组中第一个灯条100第一插座111上的正、负极引脚与驱动电源相连接;灯条端接线12则将第一个灯条100第二插座113上的正、负极引脚分别与第二个灯条100的第一插座111上的正、负极引脚,或第二插座113上的正、负极引脚电连接,然后灯条端接线12将第二个灯条100上空置的插座的正、负极引脚分别与第三个灯条100的第一插座111上的正、负极引脚,或第二插座113上的正、负极引脚电连接;灯条端接线12依次按照类似的方式连接余下的灯条100,直到最后一个灯条100第一插座111或第二插座113的正、负极引脚空置,未与其他引脚链接;短接线13将空置的插座的正、负极引脚短接。其他组采取相同的连接方式。采用上述连接方式时,若灯条100有m组,每组n个,则电源连接线11有m对,且每对电源连接线11之间间隔n-1个灯条。这使得每对电源连接线11区分清楚,能有效避免在外接电源时造成接线错误。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组与组之间还可交错分布,即每组中的灯条100间隔排列。例如,构成某背光模组10的灯条100具有m组,每组含n个。在排列时,将每组中序号相同的灯条100排列在一起,即第一个灯条100相互靠近地排列在一起,将每组第二个灯条100相互靠近地排列在一起,以此类推。使得每组相邻的两个灯条100之间间隔m-1个灯条。采用上述连接方式时,可将每组的电源连接线11集中在一起,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共有m对电源连接线11,每对电源连接线11分别与前m个灯条任一插座的正、负极引脚电连接。将每组的电源连接线11集中在一起,可方便与驱动电源连接,避免在背光模组10的出线口造成混乱。。 
需要指出的是,灯条100可用灯条200替代。 
灯条包括支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均设有正、负极引脚。第一支路的两端分别与 第一插座的正极引脚及第二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第二支路的两端分别于第二插座的正极引脚及第一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接有LED光源,LED光源的正极与正极引脚电连接,负极与负极引脚电连接。在组装时,只要将一个灯条位于同一插座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分别与下一个灯条任一插座的负极引脚和正极引脚电连接,最后通过短接线将最后一个灯条的空置的插座上的正、负极引脚短接,使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导通,便可使电路中所有的LED光源被点亮。由于灯条的两端均设有正、负极引脚,因此,采用上述灯条组装背光模组时,不区分灯条的正、负极,灯条可随意摆放,从而方便大批量的投产和人工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灯条,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所述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均设有正、负极引脚;
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座的正极引脚及所述第二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插座的正极引脚及所述第一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接有LED光源,且在第一支路中所述LED光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插座的正极引脚电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二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在第二支路中所述LED光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插座的正极引脚电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座及第二插座上均设有防错卡扣和防脱落卡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上接有LED光源,所述LED光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插座的正极引脚电连接,其负极与所述第二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为空的铜皮走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及所述第二支路上均接有LED光源,所述第一支路上的LED光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插座的正极引脚电连接,其负极与所述第二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上的LED光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插座的正极引脚电连接,其负极与所述第一插座的负极引脚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的电路形式为串联、并联和交织并联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中接有LED光源的支路两端并联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LED光源反向,或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LED光源反向。
7.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灯条; 
电源连接线,用于将第一个所述灯条位于同一插座上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与驱动电源连接;
多条灯条端接线,每一灯条端接线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灯条第一插座或第二插座,并使其中一个灯条的第一插座或第二插座的正极引脚及负极引脚分别与另一个灯条的第一插座或第二插座的负极引脚及正极引脚电连接;
短接线,用于将最后一个所述灯条空置的插座上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短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线包括正极引脚线和负极引脚线,且所述正极引脚线与负极引脚线的长度相同。 
CN2012202243095U 2012-05-17 2012-05-17 灯条及背光模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47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243095U CN202647363U (zh) 2012-05-17 2012-05-17 灯条及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243095U CN202647363U (zh) 2012-05-17 2012-05-17 灯条及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47363U true CN202647363U (zh) 2013-01-02

Family

ID=47416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24309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47363U (zh) 2012-05-17 2012-05-17 灯条及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47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9045A (zh) 采用恒流供电的led灯串及其制造方法
CN202014395U (zh) 多通道pwm驱动芯片led灯驱动分时复用结构
CN202432350U (zh) 直下式led背光模组及led背光显示装置
CN103090273A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4369461U (zh) 一种四线制串灯
US11060674B1 (en) Four-wire light string
CN201837695U (zh) 一种移动终端数据线检测电路及检测装置
CN202647363U (zh) 灯条及背光模组
CN103322534A (zh) 直下型背光模组灯条装配结构、组装方法及液晶显示器
CN202796007U (zh) 背光电路及安装有该背光电路的lcd模组
CN103152935A (zh) Led灯饰控制器、led灯饰和led灯饰的驱动方法
CN102325401A (zh) Led驱动装置、灯条和背光装置
CN204986560U (zh) 一种led光源结构
CN203535343U (zh) 一种直下式led液晶模组
CN102661581A (zh) 直下式灯条的连接线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CN205016215U (zh) 背光驱动电路、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3036392U (zh) 一种led背光液晶屏及其背光源
CN201811065U (zh) Led软性灯条
CN202352297U (zh) 应用于提升设备的参数显示板
CN202521265U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显示器
CN206097871U (zh) 一种lcd背光驱动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347327B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板、显示面板驱动板及显示装置
CN212208885U (zh) 一种led数码管电路
CN203880462U (zh) 一种分段式集成光源
CN108317419A (zh) 一种led灯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