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46775U - 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46775U
CN202646775U CN 201220329321 CN201220329321U CN202646775U CN 202646775 U CN202646775 U CN 202646775U CN 201220329321 CN201220329321 CN 201220329321 CN 201220329321 U CN201220329321 U CN 201220329321U CN 202646775 U CN202646775 U CN 202646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water
valve
valve seat
qui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2932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32932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46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46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467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和连接在该龙头本体之上并向前延伸的分水体,在所述分水体上分别设置有可向上出水的上出水嘴以及可向下出水的下出水嘴,在所述分水体前端的端面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同时切换出水方向和调节出水量大小的换向调节阀。由于采用了在分水体前端端面方向上设置换向调节阀的技术手段,将调节流量的功能与混水的功能相分离,同时将调节流量的功能与切换出水方向的功能相结合,由此避免了在内部设置两条水道,进而简化了内部结构,降低了翻砂工艺难度,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在操作上也更加符合人们操作理解习惯,更不会给后续使用者造成不知那一个出水嘴先出水的困扰。

Description

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有上喷头的水龙头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同时切换出水方向和调节出水量的上下出水水龙头。
背景技术
生活中,人们所使用的水龙头通常都只有一个向下的出水口,而当需要洗脸时,就需要借助双手捧水来洗脸,但其中总有一部分水会流失掉,由此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若使用水盆来洗脸,则可能会有二次传染。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可以直接上喷水的水龙头,通过向上喷水直接冲洗面部,不仅卫生而且也省水,还具有漱口等多种用途,给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但是,传统的上下出水水龙头,由于内部采用了两条水道,加大了翻砂工艺难度,使得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传统的上下出水水龙头结构复杂,阀门数量多,功能单一,操作太过繁琐,并且阀门的操控方向也与人们操作理解的习惯不一致;此外,用于公共场合的上下出水水龙头还会给后续的使用者造成不知哪一个出水嘴先出水的困扰。
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可简化内部结构,降低翻砂工艺难度,节省生产成本,同时在操作上更符合人们操作理解习惯,也不会给后续使用者造成不知那一个出水嘴先出水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和连接在该龙头本体之上并向前延伸的分水体,在所述分水体上分别设置有可向上出水的上出水嘴以及可向下出水的下出水嘴,其中,在所述分水体前端的端面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同时切换出水方向和调节出水量大小的换向调节阀。
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所述分水体的内部设置有一条与所述龙头本体相通的主水道,所述分水体前端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上进水孔、中出水孔和下进水孔,所述中出水孔位于所述主水道的前端,所述分水体前端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上出水嘴和所述上进水孔的上分水室以及设置有连通所述下出水嘴和所述下进水孔的下分水室,所述上分水室位于所述主水道的上方,所述下分水室位于所述主水道的下方。
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所述换向调节阀包括阀座、静阀片、动阀片、控制杆和阀盖,所述阀座的底面与所述分水体的前端面相贴合,所述阀座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上进水孔的阀座上通孔、对应所述中出水孔的阀座中通孔、以及对应所述下进水孔的阀座下通孔,所述静阀片与所述阀座卡合连接,所述静阀片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阀座上通孔的静阀片上通孔、对应所述阀座中通孔的静阀片中通孔、以及对应阀座下通孔的静阀片下通孔,所述动阀片与所述控制杆卡合连接,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对应所述静阀片中通孔的动阀片中盲孔、以及所述动阀片转动的过程中可接通所述静阀片上通孔或所述静阀片下通孔的动阀片偏盲孔,所述动阀片偏盲孔与所述动阀片中盲孔相连通,所述阀盖扣合在所述阀座上,所述控制杆的头部从所述阀盖中伸出。
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所述换向调节阀上扣合有换向调节手柄盖,在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周边的端面上设置有一盲孔,所述盲孔内安装有一滚珠和用于支撑该滚珠凸出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端面的弹簧,所述分水体前端向前延伸出用于容纳所述换向调节阀的一圈侧壁,在该侧壁的端面上设置有四个适配定位所述滚珠的球形凹坑。
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所述换向调节阀包括阀座、静阀片、动阀片、控制杆和阀盖,所述阀座的底面与所述分水体的前端面相贴合,所述阀座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上进水孔的阀座上通孔、对应所述中出水孔的阀座中通孔、以及对应所述下进水孔的阀座下通孔,所述静阀片与所述阀座卡合连接,所述静阀片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阀座上通孔的静阀片上通孔、对应所述阀座中通孔的静阀片中通孔、以及对应阀座下通孔的静阀片下通孔,所述动阀片与所述控制杆卡合连接,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对应所述静阀片中通孔、并在所述动阀片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部分接通所述静阀片上通孔或所述静阀片下通孔的动阀片中盲孔,所述阀盖扣合在所述阀座上,所述控制杆的头部从所述阀盖中伸出。
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在所述分水体与所述阀座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第一橡胶垫圈,所述第一橡胶垫圈上包括对应所述阀座上通孔的上进水孔密封区、对应所述阀座中通孔的中出水孔密封区、以及对应所述阀座下通孔的下进水孔密封区。
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在所述静阀片与所述阀座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第二橡胶垫片,所述第二橡胶垫圈上包括对应所述静阀片上通孔的上通孔密封区、对应所述静阀片中通孔的中通孔密封区、以及对应所述静阀片下通孔的下通孔密封区。
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所述静阀片上通孔和静阀片下通孔呈扇形,所述静阀片中通孔呈圆形,所述动阀片中盲孔呈圆形。
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在所述上出水嘴上设置有用于在出水时形成水花的喷水莲蓬。
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在所述龙头本体的上还设置有用于混合冷水和热水的混水阀。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由于采用了在分水体前端端面方向上设置换向调节阀的技术手段,将调节流量的功能与混水的功能相分离,同时将调节流量的功能与切换出水方向的功能相结合,由此避免了在内部设置两条水道,进而简化了内部结构,降低了翻砂工艺难度,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在操作上也更加符合人们操作理解习惯,更不会给后续使用者造成不知那一个出水嘴先出水的困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一所用换向调节手柄盖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具有混水功能的水龙头为例,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该水龙头包括一体连接的龙头本体110和分水体120,所述分水体120设置在所述龙头本体110之上并向前延伸,所述龙头本体110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混合冷水和热水的混水阀300,所述混水阀300上扣合有混水阀手柄盖380,在所述分水体120上分别设置有上出水嘴121和下出水嘴122,所述上出水嘴121位于所述分水体120前端的顶部,用于向上出水,较好的是,在所述上出水嘴121上还可设置有用于在出水时形成水花的喷水莲蓬121a,所述下出水嘴122位于所述分水体120前端的底部,用于向下出水;本实用新型水龙头的改进点是:在所述分水体120前端的端面方向上设置有换向调节阀200,用于切换上下出水方向的同时调节出水量的大小,在所述换向调节阀200上扣合有换向调节手柄盖280。
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将所述换向调节阀200前置到所述分水体120前端的端面方向上,前所未有地解决了现有上下出水水龙头在分水体部分通常需要采用两条平行水道的问题,由此可以不再使用专门的上出水通道和专门的下出水通道,大大降低了所述分水体120部分翻砂加工工艺难度,综合节省了水龙头的制作成本。
具体的,在所述分水体120的内部设置有一条与所述龙头本体110相通的主水道123,在所述分水体120前端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三个通孔:上进水孔125、中出水孔124和下进水孔126,所述中出水孔124位于所述主水道123的前端,在所述分水体120前端对应所述上出水嘴121的角落处设置上分水室127,用于连通所述上进水孔125与所述上出水嘴121,在所述分水体120前端对应所述下出水嘴122的角落处设置下分水室128,用于连通所述下进水孔126与所述下出水嘴122,所述上分水室127位于所述主水道123的上方,所述下分水室128位于所述主水道123的下方。显然,前置的换向调节阀200使得在所述分水体120的内部仅设置一条主水道123即可实现上下出水的切换,由此大大简化了所述分水体120部分的内部结构,降低了所述分水体120部分翻砂加工工艺难度,克服了上下出水通常必须使用难以加工的平行水道结构的缺陷。
而且,将所述换向调节阀200前置到所述分水体120前端的端面方向上,不管是采用旋转类型还是采用摆动类型,所述换向调节阀200的开关方向始终可以做到与人们日常操作理解的习惯相一致,而且距离手部更近、更易于操作,反应速度也更快。
以旋转类型的换向调节阀为例,结合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换向调节手柄290装配在换向调节手柄盖280上,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280又装配在换向调节阀(被分水体120侧壁所包裹,未示出)上,通过旋转所述换向调节手柄290带动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290转动,进而控制所述分水体120内部的换向调节阀实现上下出水和调节流水量。
具体的,当操作所述换向调节手柄290向上旋转时,即选择切换所述上出水嘴的喷水莲蓬121a喷出水花,并通过继续转动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290即可调节所述喷水莲蓬121a喷出水花的出水量;当操作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290向下旋转时,即选择切换所述下出水嘴122出水,仍通过继续转动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290即可调节所述下出水嘴122的出水量。
较好的是,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290还可实现360°旋转,由此既满足了习惯右手操作,又满足了左撇子操作的需要。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上下出水水龙头,不仅换向阀和调节阀分离设置,而且换向阀和调节阀分别设置在分水体或龙头主体的侧面,显然其开关方向难以做到与人们日常操作理解的习惯相一致。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将水温的调节与水量的控制这两个功能剥离开来,而整合了水量的调节与出水方向的切换这两个功能,也有效地避免了在分水体120部分设置平行水道的问题,由此可以不再使用专门的冷水通道和专门的热水通道,水温的调节可完全依赖于设置在所述龙头本体110上的混水阀300,并通过操作混水阀手柄盖380实现,对于不需要混水功能的水龙头而言,如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水龙头与图2所示水龙头的区别是,在该龙头本体110`的顶端没有设置用于混合冷热水的混水阀,其他的地方与图2所示水龙头一样,包括分水体120、上出水嘴的喷水莲蓬121a以及下出水嘴122,还包括扣合在换向调节阀上的换向调节手柄盖280,该换向调节手柄盖280位于所述分水体120前端的端面方向上,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280的侧壁上连接有换向调节手柄290,图3所示的上下出水水龙头更适合于单冷入水时的情况下使用。
更为重要的是,现有技术中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在关闭了调节阀之后,其换向阀仍处于上出水或下出水的状态,由此使得接下来的使用者在使用时毫无思想准备,并不能够预先知道哪一个出水嘴会出水。然而,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在使用之前,换向调节阀始终处于中立的关闭状态,而在旋转换向调节手柄290时,操作者就已经选择了需要出水的出水嘴,并为此做好了思想准备。
就换向调节阀的内部具体结构而言,在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分解图,所述换向调节阀200包括阀座210、静阀片220、动阀片230、控制杆240和阀盖250。
所述阀座210的底面与图1中所述分水体120的前端面相贴合,在所述阀座210上分别设置有上通孔211、中通孔212和下通孔213,所述上通孔211与图1中所述分水体120前端面上的上进水孔125相通,所述中通孔212与该分水体120前端面上的中出水孔124相通,所述下通孔213与该分水体120前端面上的下出水孔126相通。
所述静阀片220的一面与所述阀座210卡合连接,具体的,可在所述静阀片220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其两端面的静阀片卡槽224,而在与所述静阀片220相接触的阀座210端面上设置有适配卡合所述静阀片卡槽224的阀座卡台214。
在所述静阀片220上分别设置有静阀片上通孔221、静阀片中通孔222和静阀片下通孔223,所述静阀片上通孔221与所述阀座210上的上通孔211相通,所述静阀片中通孔222与该阀座210上的中通孔212相通,所述静阀片下通孔223与该阀座210上的下通孔213相通。
所述静阀片220的另一面与所述动阀片230相接触,所述动阀片230的另一面与所述控制杆240卡合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动阀片230随所述控制杆240一同转动,具体的,可在所述动阀片23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杆240一侧端面相连通的动阀片卡槽234,而在与所述动阀片230相接触的控制杆240端面上设置有适配卡合所述动阀片卡槽234的控制杆卡台244。
在所述动阀片230上分别设置有动阀片中盲孔232和动阀片偏盲孔231,所述动阀片中盲孔232在所述动阀片230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与所述静阀片220上的静阀片中通孔222相通,而所述动阀片偏盲孔231在所述动阀片230转动的过程中,可随转动角度的变化,或与该静阀片220上的静阀片上通孔221相通,或与该静阀片220上的静阀片下通孔223相通,或者既不与所述静阀片上通孔221相通、也不与所述静阀片下通孔223相通。
装配后的换向调节阀200如图5所示,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所述阀座210上的阀座卡台214分别卡合在所述静阀片220上相应的静阀片卡槽224中,所述控制杆240上的控制杆卡台244分别卡合在所述动阀片230上相应的动阀片卡槽234中,所述控制杆240上的头部伸出所述阀盖250,用于与图1中的换向调节手柄盖280扣合连接。
较好的是,在所述分水体与所述阀座210之间的接触面上可设置有第一橡胶垫片250,在所述第一橡胶垫圈250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阀座上通孔211的上进水孔密封区、对应所述阀座中通孔212的中出水孔密封区、以及对应所述阀座下通孔213的下进水孔密封区;在所述静阀片220与所述阀座210之间的接触面上可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第二橡胶垫片260,在所述第二橡胶垫片260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静阀片上通孔221的上通孔密封区、对应所述静阀片中通孔222的中通孔密封区、以及对应所述静阀片下通孔223的下通孔密封区,由此以提高所述换向调节阀的密封性能。
结合图6所示,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在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的转动下,带动所述控制杆转动,进而控制所述动阀片230相对所述静阀片220转动,使所述动阀片230上的动阀片偏盲孔231、或连通所述静阀片220上的静阀片上通孔221、或封堵在所述静阀片220的接触面上、或连通所述静阀片220上的静阀片下通孔223,由此交替开关和切换上出水嘴和下出水嘴出水。
具体的,所述静阀片上通孔221和静阀片下通孔223呈扇形,所述静阀片中通孔222呈圆形,所述动阀片中盲孔232呈圆形,所述动阀片偏盲孔231呈扇形,图6中状态U表示上出水嘴出水且处于出水量最大的状态,状态D表示下出水嘴出水且处于出水量最大的状态,状态S表示上出水嘴和下出水嘴均不出水的关闭状态。
因换向调节手柄盖在换向调节手柄的转动下可任意停留在360°范围内的任何角度位置上,故为了提高所述换向调节阀的调节定位感,较好的是,可在分别转动到上出水嘴出水量最大位置处、下出水嘴出水量最大位置处、以及两处关闭状态位置处设置定位装置,如图7所示,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一所用换向调节手柄盖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280扣合在所述控制杆240的头部,该定位装置包括在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280周边朝向所述分水体120的端面上设置有一个盲孔281,所述盲孔281内可安装有一个滚珠283和一个用于支撑该滚珠283凸出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280端面的弹簧282,所述分水体120前端面的周边向前延伸出一圈侧壁,用于容纳所述换向调节阀200,在该侧壁的端面上设置有四个适配定位所述滚珠283的球形凹坑129,分别与上述四个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一的变形之一,如图8所示,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与图2所示的水龙头不同之处在于,图8所示的水龙头采用了摆动类型的换向调节阀,该换向调节阀的控制杆240`伸出阀盖280`后直接与带球头的手柄290`相连接,通过操控带球头的手柄290`上下摆动实现上下出水方向的切换以及出水量大小的控制。
具体的,结合图9所示,图9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与图5所示的换向调节阀200不同之处在于,在图9所示的换向调节阀200`中,面向所述静阀片220`的动阀片230`端面中心设置有一动阀片盲孔232`,背向所述静阀片220`的动阀片230`端面中心设置有一铰轴孔235`,所述控制杆240`的底部设置有一适配在所述铰轴孔235`内活动的铰轴245`,所述控制杆240`的中下部与所述阀盖280`之间设置有可上下转动的万向节结构,由此在操控所述控制杆240`时可以与所述阀盖280`的接触处为支点,使所述动阀片230`在所述静阀片220`表面上下滑动,进而切换上下出水和调节出水量大小。
具体的,结合图10所示,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所述控制杆在带球头的手柄的摆动下,带动所述动阀片230`相对所述静阀片220`上下移动,使所述动阀片盲孔232`或同时连通所述静阀片220`上的静阀片上通孔221`与静阀片中通孔222`、或同时连通所述静阀片220`上的静阀片下通孔223`与静阀片中通孔222`、或封堵在所述静阀片220`上的静阀片中通孔222`上,由此交替开关和切换上出水嘴和下出水嘴出水。
具体的,所述静阀片上通孔221`和静阀片下通孔223`呈扇形,所述静阀片中通孔222`呈圆形,所述动阀片中盲孔232`呈圆形,图10中状态U表示上出水嘴出水且处于出水量最大的状态,状态D表示下出水嘴出水且处于出水量最大的状态,状态S表示上出水嘴和下出水嘴均不出水的关闭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足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而所有这些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后的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和连接在该龙头本体之上并向前延伸的分水体,在所述分水体上分别设置有可向上出水的上出水嘴以及可向下出水的下出水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水体前端的端面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同时切换出水方向和调节出水量大小的换向调节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体的内部设置有一条与所述龙头本体相通的主水道,所述分水体前端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上进水孔、中出水孔和下进水孔,所述中出水孔位于所述主水道的前端,所述分水体前端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上出水嘴和所述上进水孔的上分水室以及设置有连通所述下出水嘴和所述下进水孔的下分水室,所述上分水室位于所述主水道的上方,所述下分水室位于所述主水道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调节阀包括阀座、静阀片、动阀片、控制杆和阀盖,所述阀座的底面与所述分水体的前端面相贴合,所述阀座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上进水孔的阀座上通孔、对应所述中出水孔的阀座中通孔、以及对应所述下进水孔的阀座下通孔,所述静阀片与所述阀座卡合连接,所述静阀片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阀座上通孔的静阀片上通孔、对应所述阀座中通孔的静阀片中通孔、以及对应阀座下通孔的静阀片下通孔,所述动阀片与所述控制杆卡合连接,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对应所述静阀片中通孔的动阀片中盲孔、以及所述动阀片转动的过程中可接通所述静阀片上通孔或所述静阀片下通孔的动阀片偏盲孔,所述动阀片偏盲孔与所述动阀片中盲孔相连通,所述阀盖扣合在所述阀座上,所述控制杆的头部从所述阀盖中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调节阀上扣合有换向调节手柄盖,在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周边的端面上设置有一盲孔,所述盲孔内安装有一滚珠和用于支撑该滚珠凸出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端面的弹簧,所述分水体前端向前延伸出用于容纳所述换向调节阀的一圈侧壁,在该侧壁的端面上设置有四个适配定位所述滚珠的球形凹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调节阀包括阀座、静阀片、动阀片、控制杆和阀盖,所述阀座的底面与所述分水体的前端面相贴合,所述阀座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上进水孔的阀座上通孔、对应所述中出水孔的阀座中通孔、以及对应所述下进水孔的阀座下通孔,所述静阀片与所述阀座卡合连接,所述静阀片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阀座上通孔的静阀片上通孔、对应所述阀座中通孔的静阀片中通孔、以及对应阀座下通孔的静阀片下通孔,所述动阀片与所述控制杆卡合连接,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对应所述静阀片中通孔、并在所述动阀片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部分接通所述静阀片上通孔或所述静阀片下通孔的动阀片中盲孔,所述阀盖扣合在所述阀座上,所述控制杆的头部从所述阀盖中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水体与所述阀座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第一橡胶垫圈,所述第一橡胶垫圈上包括对应所述阀座上通孔的上进水孔密封区、对应所述阀座中通孔的中出水孔密封区、以及对应所述阀座下通孔的下进水孔密封区。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阀片与所述阀座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第二橡胶垫片,所述第二橡胶垫圈上包括对应所述静阀片上通孔的上通孔密封区、对应所述静阀片中通孔的中通孔密封区、以及对应所述静阀片下通孔的下通孔密封区。
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阀片上通孔和静阀片下通孔呈扇形,所述静阀片中通孔呈圆形,所述动阀片中盲孔呈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出水嘴上设置有用于在出水时形成水花的喷水莲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龙头本体的上还设置有用于混合冷水和热水的混水阀。
CN 201220329321 2012-07-09 2012-07-09 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46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29321 CN202646775U (zh) 2012-07-09 2012-07-09 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29321 CN202646775U (zh) 2012-07-09 2012-07-09 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46775U true CN202646775U (zh) 2013-01-02

Family

ID=47415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2932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46775U (zh) 2012-07-09 2012-07-09 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467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5586A (zh) * 2019-01-30 2019-05-14 北京康源嘉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同时可控冲洗功能和可控调节吸引的外科吸引器
CN112503207A (zh) * 2020-12-17 2021-03-16 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多功能水龙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5586A (zh) * 2019-01-30 2019-05-14 北京康源嘉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同时可控冲洗功能和可控调节吸引的外科吸引器
CN112503207A (zh) * 2020-12-17 2021-03-16 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多功能水龙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22705A (zh) 一种拨钮循环切换止水花洒
CN204122270U (zh) 一种储水泼水花洒
CN107269888A (zh) 一种带切换功能的多功能淋浴花洒用陶瓷阀芯
CN109595360A (zh) 水路切换装置及出水装置
CN202646775U (zh) 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
CN107191626A (zh) 一种两功能淋浴花洒用陶瓷阀芯
CN202762581U (zh) 花洒摇杆切换结构
CN101879483B (zh) 折叠翻盖花洒
CN105170349A (zh) 一种出水装置及控制出水装置的方法
CN206881956U (zh) 一种新型花洒结构
CN101757993B (zh) 地球仪花洒
CN100444971C (zh) 多功能花洒的出水切换装置
CN205479496U (zh) 一种抽拉头水路切换结构
CN201596578U (zh) 一种折叠翻盖花洒
CN207076569U (zh) 一种手柄旋转切换花洒
CN102720844B (zh) 下控式节水水阀
CN202212285U (zh) 可调水花的花洒
CN201866326U (zh) 一种直通切换阀
CN210425261U (zh) 一种带有出水体的淋浴器控制装置及淋浴系统
CN211514898U (zh) 多功能花洒
CN207064719U (zh) 一种带切换功能的多功能淋浴花洒用陶瓷阀芯
CN203926908U (zh) 一种旋转出水龙头
CN209688169U (zh) 一种水路切换装置及出水装置
CN103291960A (zh) 双功能阀芯及其淋浴器
CN106861946A (zh) 一种背部拨钮切换的顶喷花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