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33512U - 全向双极化天线 - Google Patents

全向双极化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33512U
CN202633512U CN 201220235905 CN201220235905U CN202633512U CN 202633512 U CN202633512 U CN 202633512U CN 201220235905 CN201220235905 CN 201220235905 CN 201220235905 U CN201220235905 U CN 201220235905U CN 202633512 U CN202633512 U CN 202633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ower
port
phase shifter
refl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3590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壁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roadradi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roadradi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roadradi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roadradi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3590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33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33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335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向双极化天线,将第一馈电装置、第二馈电装置和多个天线辐射单元合理地安装于反射板的两面,形成三个天线阵列,再将三个天线阵列以三棱柱的形状组合固定在一起,使本实用新型可进行360°全向信号覆盖,减小了基站所用天线数量,降低了设置过多基站天线造成的视觉污染,且具有一定美化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向双极化天线的结构紧凑,使得天线的尺寸可以进一步缩小,其成品直径比国内相同类型的天线都小的多,减小了基站天线的占地面积,具有更佳的美化效果;同时,还具有极化分集效果,改善了信号覆盖质量,提高了网络容量。

Description

全向双极化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向双极化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3G牌照的发放,TD-SCDMA、WCDMA、CDMA2000三种标准的移动通信网络都已开始建设和运营。WiMAX等宽带无线网络越来越多地投入应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更高新的技术投入商用。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多种通信应用标准并存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
基站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性直接影响各个无线网络的整体性能。随着网络覆盖和容量的不断增加,基站和基站天线的数量快速增长,其造成的视觉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移动通信天线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程度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天线的隐蔽化和美观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天线的隐蔽和美观处理需要在保证各项通信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力求实现天馈系统和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同时满足网络优化和环境美观的双重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具有美化效果的全向双极化天线。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向双极化天线,包括第一至第三天线阵列。
第一天线阵列包括第一反射板、第一馈电装置和多个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多个天线辐射单元位于第一反射板的顶面,所述第一馈电装置位于第一反射板的底面;
第二天线阵列包括第二反射板、第二馈电装置和多个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多个天线辐射单元位于第二反射板的顶面,所述第二馈电装置位于第二反射板的底面;
第三天线阵列包括第三反射板和多个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多个天线辐射单元位于第三反射板的顶面;
所述第一至第三反射板呈三棱柱状相互组合固定。
每个天线阵列中的天线辐射单元通过所述第一馈电装置和第二馈电装置进行功率分配实现并联馈电。
每个天线阵列中的天线辐射单元的数量相等。
每个天线辐射单元由1个+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和1个-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组成,且+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和-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垂直交叉组装。
还包括两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一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上的三角形凸台,第一至第三反射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支撑架上的三角形凸台上。
第一馈电装置包括第一功分器,第一功分器具有1个功率合成端口和若干个功率分配端口,第一功分器的功率分配端口的数量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的个数相等;第二馈电装置包括第二功分器,第二功分器具有1个功率合成端口和若干个功率分配端口,第二功分器的功率分配端口的数量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的个数相等。
第一功分器的功率合成端口与外部的信号输入电缆连接,第一功分器的各功率分配端口分别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电性连接;第二功分器的功率合成端口与外部的信号输入电缆连接,第二功分器的各功率分配端口分别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电性连接。
第一馈电装置包括第一移相器和第一调相控制装置,第一移相器具有1个功率合成端口和若干个功率分配端口,第一移相器的功率分配端口的数量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的个数相等,第一调相控制装置与第一移相器连接,用于调节第一移相器各功率分配端口的分配功率的相位大小;第二馈电装置包括第二移相器和第二调相控制装置,第二移相器具有1个功率合成端口和若干个功率分配端口,第二移相器的功率分配端口的数量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的个数相等,第二调相控制装置与第二移相器连接,用于调节第二移相器各功率分配端口的分配功率的相位大小。
第一移相器的功率合成端口与外部的信号输入电缆连接,第一移相器的各功率分配端口分别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电性连接;第二移相器的功率合成端口与外部的信号输入电缆连接,第二移相器的各功率分配端口分别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电性连接。
第一至第三反射板的底面朝向三棱柱中心,顶面背向三棱柱中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向双极化天线,将第一馈电装置、第二馈电装置和多个天线辐射单元合理地安装于反射板的两面,形成三个天线阵列,再将三个天线阵列以三棱柱的形状组合固定在一起,使本实用新型可进行360°全向信号覆盖,减小了基站所用天线数量,降低了设置过多基站天线造成的视觉污染,且具有一定美化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向双极化天线的结构紧凑,使得天线的尺寸可以进一步缩小,其成品直径比国内相同类型的天线都小的多,减小了基站天线的占地面积,具有更佳的美化效果;同时,还具有极化分集效果,改善了信号覆盖质量,提高了网络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天线阵列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二天线阵列结构主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三天线阵列结构主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第一天线阵列的俯视图。
图6为图2至图4所示的天线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第一天线阵列中的第一功分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所示的第二天线阵列中的第二功分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第一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第一天线阵列结构主视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第二天线阵列结构主视图。
图13为图10所示的第三天线阵列结构主视图。
图14为图10所示的第一天线阵列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1至图13所示的天线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1所示的第一天线阵列中的第一移相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2所示的第二天线阵列中的第二移相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1所示的第一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仅仅出于方便的原因,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了特定的方向术语,比如“上”、“下”、“左”、“右”等等,是以对应的附图为参照的,并不能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当图面的定义方向发生改变时,这些词语表示的方向应当解释为相应的不同方向。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向双极化天线包括第一天线阵列101、第二天线阵列102、第三天线阵列103、第一支撑架104和第二支撑架105,第一至第三天线阵列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二支撑架上,形成一三棱柱结构。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天线阵列101包括第一反射板205、6个天线辐射单元204和第一馈电装置,其中天线辐射单元204位于第一反射板205的顶面,第一馈电装置位于第一反射板205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装置为第一功分器201。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天线阵列102包括第二反射板206、6个天线辐射单元204和第二馈电装置,其中天线辐射单元204位于第二反射板206的顶面,第二馈电装置位于第二反射板206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馈电装置为第二功分器202。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天线阵列103包括第三反射板207和6个天线辐射单元204,其中,天线辐射单元204位于第三反射板207的顶面。
如图5所示为第一天线阵列的俯视图,其中,6个天线辐射单元204依次线性排列在第一反射板205的中部,各相邻天线辐射单元204之间的间距相同,为0.6λ至1.2λ。在本实施例中,相邻天线辐射单元204之间的间距取0.8λ,其中,λ表示天线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率在空气中对应的波长。第二天线阵列102和第三天线阵列103的俯视结构与第一天线阵列101相同。
请参阅图6,每个天线辐射单元204由1个+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09和1个-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08组成,且+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09和-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08垂直交叉组装。
请参阅图7和图8,第一功分器201具有1个功率合成端口301和6个功率分配端口302,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功分器201的功率分配端口302的数量与第一天线阵列101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09的个数相等;第二功分器202具有1个功率合成端口401和6个功率分配端口402,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功分器202的功率分配端口402的数量与第二天线阵列102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08的个数相等。第一功分器201的各功率分配端口302和第二功分器202的各功率分配端口402的分配功率幅度和初始相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功分器201和第二功分器202的具体结构相同。第一功分器201中各相邻功率分配端口的分配功率的相位差和第二功分器202中各相邻功率分配端口的分配功率的相位差相同,使天线的垂直方向图有一个上倾角或下倾角。上倾角的取值范围为0度到20度,下倾角的取值范围为0到20度。
请参阅图9,第一支撑架104包括位于下部的圆框体式底座503和位于上部的三角形凸台502,三角形凸台502的三条边沿具有定位作用,三角形凸台502的三条边沿长度分别与第一至第三反射板的宽度对应。第二支撑架105和第一支撑架104的具体结构相同。第一至第三反射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第二支撑架上的三角形凸台上,使整个全向双极化天线呈三棱柱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部件的整体连接关系如下:
首先,将第一功分器201固定在第一反射板205的底面,将第二功分器202固定在第二反射板206的底面。第一功分器201的功率合成端口301与外部的信号输入电缆连接,第一功分器201的6个功率分配端口302分别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6个+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09电性连接,实现并联馈电。第二功分器202的功率合成端口401与外部的信号输入电缆连接,第二功分器202的6个功率分配端口402分别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6个-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08电性连接,实现并联馈电。
然后将第一天线阵列101、第二天线阵列102、第三天线阵列10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04和第二支撑架105的三角形凸台的三条边沿上,形成一个三棱柱。其中,第一至第三反射板的底面朝向三棱柱中心,顶面背向三棱柱中心。
基于以上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向双极化的主要指标可达到如下水准:
(1) 频段:2170-2700MHz 
(2) 天线尺寸:700mm (长度)×120mm(直径)
(3) 水平波束宽度:360o
(4) 水平波束不圆度:3dB 
(5) 增益:9dB
(6) 电调下倾角度:0o/3o/6o /9o
(7) 上旁瓣抑制:16dB
(8) 回波损耗:15dB
(9) 隔离:30dB。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向双极化天线包括第一天线阵列11、第二天线阵列12、第三天线阵列13、第一支撑架14和第二支撑架15,第一至第三天线阵列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二支撑架上,形成一三棱柱结构。
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天线阵列11包括第一反射板25、6个天线辐射单元24和第一馈电装置,其中天线辐射单元24位于第一反射板25的顶面,第一馈电装置位于第一反射板25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装置包括第一移相器21和第一调相控制装置23。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天线阵列12包括第二反射板26、6个天线辐射单元24和第二馈电装置,其中天线辐射单元24位于第二反射板26的顶面,第二馈电装置位于第二反射板26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馈电装置包括第二移相器22和第二调相控制装置20。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天线阵列13包括第三反射板27和6个天线辐射单元24,其中,天线辐射单元24位于第三反射板27的顶面。
如图14所示为第一天线阵列的俯视图,其中,6个天线辐射单元24依次线性排列在第一反射板25的中部,各相邻天线辐射单元24之间的间距相同,为0.6λ至1.2λ。在本实施例中,相邻天线辐射单元24之间的间距取0.8λ,其中,λ表示天线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率在空气中对应的波长。第二天线阵列12和第三天线阵列13的俯视结构与第一天线阵列11相同。
请参阅图15,每个天线辐射单元24由1个+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9和1个-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8组成,且+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9和-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8垂直交叉组装。
请参阅图16和图17,第一移相器21具有1个功率合成端口31和6个功率分配端口32,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移相器21的功率分配端口32的数量与第一天线阵列11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9的个数相等;第二移相器22具有1个功率合成端口41和6个功率分配端口42,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移相器22的功率分配端口42的数量与第二天线阵列12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8的个数相等。第一移相器21的各功率分配端口32和第二移相器22的各功率分配端口42的分配功率幅度和初始相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相器21和第二移相器22的具体结构相同。
请参阅图18,第一支撑架14包括位于下部的圆框体式底座53和位于上部的三角形凸台52,三角形凸台52的三条边沿具有定位作用,三角形凸台52的三条边沿长度分别与第一至第三反射板的宽度对应。第二支撑架15和第一支撑架14的具体结构相同。第一至第三反射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第二支撑架上的三角形凸台上,使整个全向双极化天线呈三棱柱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部件的整体连接关系如下:
首先,将第一移相器21固定在第一反射板25底面的左边,第一调相控制装置23固定在第一反射板25底面的右边,将第二移相器22固定在第二反射板26底面的左边,第二调相控制装置20固定在第二反射板26底面的右边。第一移相器21的功率合成端口31与外部的信号输入电缆连接,第一移相器21的6个功率分配端口32分别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6个+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9电性连接,实现并联馈电。第二移相器22的功率合成端口41与外部的信号输入电缆连接,第二移相器22的6个功率分配端口402分别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6个-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28电性连接,实现并联馈电。第一调相控制装置23与第一移相器21连接,第二调相控制装置20与第二移相器22连接,通过第一、二调相控制装置可同步调节第一移相器21和第二移相器22对应各功率分配端口的分配功率的相位大小,进而分别调节+45度和-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的垂直方向图的波束指向。
然后将第一天线阵列11、第二天线阵列12、第三天线阵列1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4和第二支撑架15的三角形凸台52的三条边沿上,形成一个三棱柱。其中,第一至第三反射板的底面朝向三棱柱中心,顶面背向三棱柱中心。
基于以上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向双极化的主要指标可达到如下水准:
(1) 频段:2170-2700MHz 
(2) 天线尺寸:700mm (长度)×120mm(直径)
(3) 水平波束宽度:360o
(4) 水平波束不圆度:3dB 
(5) 增益:9dB
(6) 电调下倾角度:0o-15o线性连续可调
(7) 上旁瓣抑制:16dB
(8) 回波损耗:15dB
(9) 隔离:30dB。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向双极化天线,将第一馈电装置、第二馈电装置和多个天线辐射单元合理地安装于反射板的两面,形成三个天线阵列,再将三个天线阵列以三棱柱的形状组合固定在一起,使本实用新型可进行360°全向信号覆盖,减小了基站所用天线数量,降低了设置过多基站天线造成的视觉污染,且具有一定美化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向双极化天线的结构紧凑,使得天线的尺寸可以进一步缩小,其成品直径比国内相同类型的天线都小的多,减小了基站天线的占地面积,具有更佳的美化效果;同时,还具有极化分集效果,改善了信号覆盖质量,提高了网络容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全向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三天线阵列,
第一天线阵列包括第一反射板、第一馈电装置和多个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多个天线辐射单元位于第一反射板的顶面,所述第一馈电装置位于第一反射板的底面;
第二天线阵列包括第二反射板、第二馈电装置和多个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多个天线辐射单元位于第二反射板的顶面,所述第二馈电装置位于第二反射板的底面;
第三天线阵列包括第三反射板和多个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多个天线辐射单元位于第三反射板的顶面;
所述第一至第三反射板呈三棱柱状相互组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天线辐射单元通过所述第一馈电装置和第二馈电装置进行功率分配实现并联馈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天线辐射单元的数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全向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天线辐射单元由1个+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和1个-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组成,且+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和-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垂直交叉组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一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上的三角形凸台,第一至第三反射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支撑架上的三角形凸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向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馈电装置包括第一功分器,第一功分器具有1个功率合成端口和若干个功率分配端口,第一功分器的功率分配端口的数量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的个数相等;第二馈电装置包括第二功分器,第二功分器具有1个功率合成端口和若干个功率分配端口,第二功分器的功率分配端口的数量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的个数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向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功分器的功率合成端口与外部的信号输入电缆连接,第一功分器的各功率分配端口分别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电性连接;第二功分器的功率合成端口与外部的信号输入电缆连接,第二功分器的各功率分配端口分别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向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馈电装置包括第一移相器和第一调相控制装置,第一移相器具有1个功率合成端口和若干个功率分配端口,第一移相器的功率分配端口的数量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的个数相等,第一调相控制装置与第一移相器连接,用于调节第一移相器各功率分配端口的分配功率的相位大小;第二馈电装置包括第二移相器和第二调相控制装置,第二移相器具有1个功率合成端口和若干个功率分配端口,第二移相器的功率分配端口的数量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的个数相等,第二调相控制装置与第二移相器连接,用于调节第二移相器各功率分配端口的分配功率的相位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向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移相器的功率合成端口与外部的信号输入电缆连接,第一移相器的各功率分配端口分别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电性连接;第二移相器的功率合成端口与外部的信号输入电缆连接,第二移相器的各功率分配端口分别与每个天线阵列中的-45度极化方式的天线单元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至第三反射板的底面朝向三棱柱中心,顶面背向三棱柱中心。
CN 201220235905 2012-05-24 2012-05-24 全向双极化天线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33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35905 CN202633512U (zh) 2012-05-24 2012-05-24 全向双极化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35905 CN202633512U (zh) 2012-05-24 2012-05-24 全向双极化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33512U true CN202633512U (zh) 2012-12-26

Family

ID=47386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35905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33512U (zh) 2012-05-24 2012-05-24 全向双极化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3351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9060A (zh) * 2015-08-18 2015-12-02 广东曼克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双极化全向天线及其天线反射板
CN110556633A (zh) * 2019-07-26 2019-12-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单元数量可调的宽带垂直极化全向阵列天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9060A (zh) * 2015-08-18 2015-12-02 广东曼克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双极化全向天线及其天线反射板
CN110556633A (zh) * 2019-07-26 2019-12-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单元数量可调的宽带垂直极化全向阵列天线
CN110556633B (zh) * 2019-07-26 2020-10-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单元数量可调的宽带垂直极化全向阵列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74226U (zh)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单极化十六波束天线
CN202474227U (zh)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双极化三波束天线
CN103367932B (zh) 一种双波束天线
CN203910978U (zh) 多频双极化电调天线
CN206225561U (zh) 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
CN103247868B (zh) 一种多频段宽频双极化lte全向天线
CN102790284A (zh) 一种具有多重边界的天线装置及其反射板
CN202633512U (zh) 全向双极化天线
CN2916958Y (zh) 90°双极化板状基站天线
CN204088577U (zh) 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202633517U (zh) 三扇区一体化天线
CN108123230A (zh) 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
CN203218459U (zh) 一种多频段宽频双极化lte全向天线
CN102655275A (zh) 三扇区一体化天线
CN108092008B (zh) 一种两波束阵列天线及系统
CN211088520U (zh) 立体多波束天线和网络接入系统
CN102655274A (zh) 全向双极化天线
CN210957024U (zh) 矩形赋形阵列天线及室内基站
CN106229638A (zh) 天线阵列及天线
CN206180125U (zh) 宽频抗干扰天线
CN104051848A (zh) 一种垂直扫描智能天线
CN203942025U (zh) 一种垂直扫描智能天线
CN202564542U (zh) 双极化宽带天线
CN2691084Y (zh) 双频共用45°基站天线
CN205583154U (zh) 一种双频双极化室内定向天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