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20387U - 全自动的输液器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的输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20387U
CN202620387U CN2012202407748U CN201220240774U CN202620387U CN 202620387 U CN202620387 U CN 202620387U CN 2012202407748 U CN2012202407748 U CN 2012202407748U CN 201220240774 U CN201220240774 U CN 201220240774U CN 202620387 U CN202620387 U CN 202620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liquid
exhausting
infusion pipelin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2407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松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hinva Ande Healthcare Apparat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hinva Ande Healthcare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hinva Ande Healthcare Apparat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hinva Ande Healthcare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2407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20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20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203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脉输液用的全自动的输液器,包括顺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输液管路一、滴斗、输液管路二、药液过滤器、输液管路三、鲁尔接头和静脉输液针,输液管路三上安装流量调节器,滴斗内设有排气装置,排气装置包括排气座、排气管和盖帽,排气座的底部固定在滴斗底端的滴液口处并与滴液口紧密配合,排气座内设有与滴液口相通的中空的排气管,排气管与排气座之间设有进液间隙,排气管与排气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进液槽,排气座的顶部设置盖帽,盖帽与排气座相卡合,盖帽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排气槽。本输液器结构合理,使用时无需倒置或挤捏压滴斗就能实现自动排气、自动充液和自动止液,使用快捷方便且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全自动的输液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静脉输液用的全自动的输液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对临床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普遍采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这对防止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起到了有益的作用。然而,这种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即使用时需要挤捏或倒置滴斗,否则会极易形成气体与液体的混合物,该气液混合物会迅速进入滴斗下方的输液管路内,形成输液时的气泡现象,对患者造成危害,所以医护人员在输液时,必须将输液导管内的气泡完全排出后再输液;在药液输液完毕后,由于没有自动截流功能,空气会进入下导管,换瓶后处理很麻烦,而且空气进入输液导管会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严重时会引发医疗事故。另外,随着人们对输液过程中微粒的认知,对药液过滤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人体毛细血管直径一般成人为6~8μm,婴幼儿约3~4μm,因此,普通15μm以上的药液过滤器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临床越来越多的采用5μm以下的精密过滤输液器,有些药物明确指明采用0.2μm或1.2μm的输液器。在临床输液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输注多瓶药液,而一般输液器在第一瓶药液输注完毕后,由于没有自动止液截流功能,会因没有及时换瓶使得输液管路内药液流空,造成患者回血现象,而对进入输液管路内的空气后续处理很是繁琐,甚至需要重新更换输液器,既浪费药液同时还让患者再次经受静脉穿刺的皮肉之苦,增加护士工作量,还易引发医患纠纷。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倒置或挤捏滴斗且能够将自动排气、自动充液和自动止液相结合的全自动的输液器,使用快捷方便且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全自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输液管路一、滴斗、输液管路二、药液过滤器、输液管路三、鲁尔接头和静脉输液针,输液管路三上安装流量调节器,滴斗内设有排气装置,排气装置包括排气座、排气管和盖帽,排气座的底部固定在滴斗底端的滴液口处并与滴液口紧密配合,排气座内设有与滴液口相通的中空的排气管,排气管与排气座之间设有进液间隙,排气管与排气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进液槽,排气座的顶部设置盖帽,盖帽与排气座相卡合,盖帽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排气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排气座内设有中空的排气管,排气座和排气管之间有进液间隙,且排气管与排气座的侧壁上均设有进液槽,可使滴入滴斗内的液体顺利通过排气装置,进而流入滴斗下方的输液管路内,加之排气管上的进液槽可使同时滴入滴斗内的气液混合物顺利将气体排出,盖帽的设置可缓冲滴入滴斗的液体,防止滴斗内气泡的产生,使用安全,且使用时无需倒置或挤压滴斗,操作方便。
所述的进液槽在排气管和排气座上分别设有三条,相邻的排气座上的进液槽和排气管上的进液槽之间的水平夹角为60°。进液槽均匀分布,使滴入滴斗的液体均匀流入滴斗下方的输液管路内,且有利于对流经进液槽的液体进行排气。
所述的药液过滤器包括由上壳和下壳组成的壳体,上壳和下壳上分别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壳体中设置隔离上壳和下壳的过滤膜,上壳偏上部至少设置一个带有疏水透气膜的排气孔,下壳中设置一液流通道,液流通道的顶部开有药液流通口,底部与出液口连通。由于上壳设有排气孔,这样,当上游管路内的气泡流经药液过滤器时会通过排气孔自动排出,因此过滤器具有垂直自排气功能,无需人工倒置,操作方便,并能保证正常输液。具体过程如下:液体从上端进液口进入过滤器的上壳内腔,随着液面的上升,上壳内腔中的空气从排气孔中排出,随着上壳液体充满,过滤膜被液体浸润后,药液通过过滤膜进入下壳内腔中,当下壳液面上升到顶部时即进入下壳的液流通道中,从而从出液口流出。
所述的过滤膜是聚醚砜过滤膜。本过滤器的过滤膜浸润后能够阻隔空气通过,起到自动止液功能,从而不必担心液体走空。当输注多瓶药液时,即使第一瓶药液输注完毕后没有及时更换第二瓶,液体流到过滤器内时由于过滤膜能够分隔空气迫使液体停止流动,避免药液继续走空,从而避免了患者出现回血现象。而当换上新瓶之后由于过滤器上壳的排气孔的自排气功能,可将过滤器内及其上游管路下来的空气自动排出,从而能够使排气装置再次自动排气自动充液而无需人工操作,从而保证可以继续正常输液。
除上述外,所述的滴斗与药液过滤器之间的输液管路二的长度为5cm~50cm。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整个输液器结构合理,使用时无需倒置或挤捏压滴斗,流量调节器也无需关闭,排气装置可以自动排气、输注药液,当液体进入到药液过滤器时,不用倒置过滤器即可完成自排气并充满液体,护士只需观察静脉针滴出药液之后关闭调节器即可,使用十分方便快捷;输注多瓶药液时,药液过滤器中的过滤膜可以防止未及时更换药液产生的输液管路内液体走空现象,从而避免回血现象的产生,当换上新瓶之后,通过过滤器排气孔的自排气功能,可将过滤器内及其上游管路下来的空气自动排出,从而能够使排气装置再次自动排气自动充液而无需操作人员多余的动作,插上即可保证正常输液,使用十分方便并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排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排气座的立体图;
图5是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套;2、瓶塞穿刺器;3、输液管路一;4、滴斗;5、排气装置;6、输液管路二;7、药液过滤器;8、排气孔;9、输液管路三;10、流量调节器;11、鲁尔接头;12、静脉输液针;13、盖帽;14、排气座;15、排气管进液槽;16、进液间隙;17、排气管;18、排气座进液槽;19、排气槽;20、进液口;21、上壳;22、过滤膜;23、出液口;24、液流通道;25、下壳;26、药液流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全自动的输液器,包括顺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2、输液管路一3、滴斗4、输液管路二6、药液过滤器7、输液管路三9、鲁尔接头11和静脉输液针12,瓶塞穿刺器2上带有保护套1,输液管路三9上安装流量调节器10,滴斗4内设有排气装置5,排气装置5包括排气座14、排气管17和盖帽13,排气座14的底部固定在滴斗4底端的滴液口处并与滴液口紧密配合,排气座14内设有与滴液口相通的中空的排气管17,排气管17与排气座14之间设有进液间隙16,排气座14上设有三个排气座进液槽18,排气管17上设有三个排气管进液槽15,相邻的排气座进液槽18和排气管进液槽15之间的水平夹角为60°,排气座14的顶部设置盖帽13,盖帽13与排气座14相卡合,盖帽13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排气槽19。
其中:药液过滤器7的结构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由上壳21和下壳25组成的壳体,上壳21和下壳25上分别设置进液口20和出液口23,壳体中设置隔离上壳21和下壳25的过滤膜22,过滤膜22可采用聚醚砜过滤膜,上壳21偏上部设置一个带有疏水透气膜的排气孔8,下壳25中设置一液流通道24,液流通道24的顶部开有药液流通口26,底部与出液口23连通;滴斗4与药液过滤器7之间的输液管路二6的长度为5cm~50cm。
操作时,取下保护套1,将瓶塞穿刺器2插入输液药瓶,不需要倒置或挤压滴斗4,也不需要关闭流量调节器10,液体便会自动经输液管路一3流入滴斗4内,顺着排气座14的外侧壁流入滴斗4底部和排气座14之间,然后液体通过排气座进液槽18进入进液间隙16,由于液体和气体的表面张力和毛细作用,先排气体,当液面继续上升漫过排气管17时突破表面张力后液体经排气管进液槽15进入排气管17中空的内部,滴斗4内保持一定液面,液体通过滴斗4下方的输液管路二6流经药液过滤器7内部,液体在过滤器内部不断上升并自动排出空气充盈满过滤器的内腔,经过过滤膜22到达下壳25,最后通过药液过滤器7的出液口23至液流通道24流到输液管路三9,并继续流通到静脉输液针12,当静脉针尖滴出几滴液体后,关闭流量调节器10即可进行静脉穿刺输液。
使用时无需倒置或挤捏压滴斗4,流量调节器10也无需关闭,排气装置5可以自动排气、输注药液,使液体自动充盈到滴斗4的约1/2处,当液体进入到药液过滤器7时,由于药液过滤器7本身的结构设计,同样可以不用倒置过滤器即可以完成自排气并充满液体,护士只需观察静脉针滴出药液之后关闭调节器即可,使用十分方便。当输注多瓶药液时,由于过滤器中过滤膜22具有阻隔空气性能可以自动止液,因此当药液流到过滤器内腔时,上壳21内的液体流完后由于过滤膜22的作用迫使液体停止流动,因此,即使第一瓶药液输注完毕后没有及时更换第二瓶药液,液体流到过滤器后会自动止液,避免药液继续在下游输液管路内走空,从而避免了患者出现回血现象。而当换上新药液瓶之后由于滴斗4内的排气装置5又会使液体自动进入滴斗4内部并到达一定液面,通过排气管17内腔往下流动,当液体到达药液过滤器7时,由于过滤器排气孔8本身的自排气功能,又可将药液过滤器7内的及其上游下来的空气自动排出并使液体充盈过滤器内腔,可以继续正常输液;多瓶以上输液都是如此。

Claims (5)

1.一种全自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2)、输液管路一(3)、滴斗(4)、输液管路二(6)、药液过滤器(7)、输液管路三(9)、鲁尔接头(11)和静脉输液针(12),输液管路三(9)上安装流量调节器(10),滴斗(4)内设有排气装置(5),排气装置(5)包括排气座(14)、排气管(17)和盖帽(13),排气座(14)的底部固定在滴斗(4)底端的滴液口处并与滴液口紧密配合,排气座(14)内设有与滴液口相通的中空的排气管(17),排气管(17)与排气座(14)之间设有进液间隙(16),排气管(17)与排气座(14)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进液槽,排气座(14)的顶部设置盖帽(13),盖帽(13)与排气座(14)相卡合,盖帽(13)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排气槽(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槽在排气管和排气座上分别设有三条,相邻的排气座上的进液槽和排气管上的进液槽之间的水平夹角为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液过滤器包括由上壳(21)和下壳(23)组成的壳体,上壳(21)和下壳(23)上分别设置进液口(20)和出液口(23),壳体中设置隔离上壳(21)和下壳(23)的过滤膜(22),上壳(21)偏上部至少设置一个带有疏水透气膜的排气孔(8),下壳(23)中设置一液流通道(24),液流通道(24)的顶部开有药液流通口(26),底部与出液口(2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膜(22)是聚醚砜过滤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斗(4)与药液过滤器(7)之间的输液管路二(6)的长度为5cm~50cm。
CN2012202407748U 2012-05-25 2012-05-25 全自动的输液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20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407748U CN202620387U (zh) 2012-05-25 2012-05-25 全自动的输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407748U CN202620387U (zh) 2012-05-25 2012-05-25 全自动的输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20387U true CN202620387U (zh) 2012-12-26

Family

ID=47373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40774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20387U (zh) 2012-05-25 2012-05-25 全自动的输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203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2723B (zh) 自排气防气泡输液器
CN102671252A (zh) 全自动的输液器
CN104288857A (zh) 一种医用输液装置
CN201481894U (zh) 一种无气泡输液器
CN201082285Y (zh) 防气泡输液器
CN201871071U (zh) 精密过滤输液装置
CN103301524A (zh) 一次性自动止液自动排气输液器
CN201855483U (zh) 一种自动排气止液输液器
CN203898835U (zh) 自动排气输液器
CN104001243A (zh) 自排气防气泡自动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
CN203898838U (zh) 自排气防气泡自动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
CN201939783U (zh) 带精密过滤器的输液器
CN204261126U (zh) 一次性使用多功能输液器
CN203400364U (zh) 一次性自动止液自动排气输液器
CN203898833U (zh) 一种带自动排气精密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
CN202620387U (zh) 全自动的输液器
CN103341223B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自控输液装置
CN201239391Y (zh) 一种易排气泡输液器
CN203253006U (zh) 一种防气泡输液器
CN103599581B (zh) 一种防回流精密过滤输液器
CN102935257A (zh) 一种用于静脉输液自动保护的安全配件
CN106563188A (zh) 一种防滴空精密控速型输液器
CN201603177U (zh) 输液装置
CN202078597U (zh) 一种防回流输液器
CN200998466Y (zh) 软包装配药输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