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00222U - 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00222U CN202600222U CN 201220169910 CN201220169910U CN202600222U CN 202600222 U CN202600222 U CN 202600222U CN 201220169910 CN201220169910 CN 201220169910 CN 201220169910 U CN201220169910 U CN 201220169910U CN 202600222 U CN202600222 U CN 2026002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holding tank
- loam cake
- optical fiber
- fi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该排纤装置包括底座、上盖、两个加热层和透明热熔薄膜,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底座容纳槽和电源接口;所述上盖具有容纳面,通过铰链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绕所述铰链结构转动而与所述底座扣合;所述两个加热层分别位于所述底座容纳槽和容纳面,并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电性连接;所述透明热熔薄膜由上盖和底座扣合而与所述两个加热层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排纤装置集成带状光纤时排列准确,快速高效,而且,在抢修等工程时,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领域的排纤设备,尤其涉及光纤通信施工中将单纤集成带状的排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常见的光纤通信工程和抢修工程中,光缆通常需要单纤进行熔接操作,特别是在单纤光纤和带状光纤熔接的时候,需要把带状光纤扯开来,变成单芯光纤之后再进行熔接,这样造成了光纤通信工程或抢修的效率低下。另外,扯开光纤会破坏光纤的涂覆层,从而,使得光纤的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单芯光纤在抢修或者工程过程中效率低,且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该排纤装置包括底座、上盖、两个加热层和透明热熔薄膜。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底座容纳槽和电源接口。所述上盖具有容纳面,通过铰链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绕所述铰链结构转动而与所述底座扣合。所述两个加热层分别位于所述底座容纳槽和容纳面,并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电性连接。所述透明热熔薄膜由上盖和底座扣合而与所述两个加热层接触。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底座容纳槽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十二个长条状的第一光纤容纳槽,所述容纳面上也设置有十二个长条状的第二光纤容纳槽,一个第一光纤容纳槽和一个第二光纤容纳槽扣合。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铰链结构包括设置于底座的相对二端的底座通孔、设置于所述上盖的相对二端设置上盖通孔和枢轴,该枢轴穿过底座通孔和上盖通孔。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底座容纳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线路通道,所述枢轴内部中空而具有第二线路通道,所述排纤装置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线路通道和第二线路通道而与所述两个加热层电性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底座容纳槽的侧壁设置有插接口,该插接口与所述电源接口电性连接,所述上盖设置有与位于上盖的加热层电性连接的插接头,所述插接头和插接口由上盖和底座扣合而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排纤装置包括两个加热层和透明热熔薄膜,在集成带状光纤时,先将单芯光纤按照色谱排序之后穿过热熔薄膜而置于所述底座容纳槽和容纳面的加热层之间,通过两个加热层对单芯光纤和热熔薄膜加热,从而,将单芯光纤集成为带状光纤,集成光纤时排列准确,快速高效,另外,由于这样的带状光纤通常是十二根,采用这样的带状光纤进行抢修工程等,由于已经将单芯光纤预先熔接为带状光纤,所以,效率至少比熔接单芯光纤高12倍,效率高,而且,由于有透明热熔薄膜保护单芯光纤,单芯光纤不易损坏。
2、由于设置有第一光纤容纳槽和第二光纤容纳槽,这样,光纤对位准确,方便集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包括底座1、上盖2、两个加热层3和透明热熔薄膜4。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底座容纳槽11和电源接口12。所述上盖2具有容纳面21,通过铰链结构与所述底座1连接,绕所述铰链结构转动而与所述底座1扣合,作为一种方式,所述铰链结构可以是所述底座1的相对二端设置底座通孔13,所述上盖2的相对二端设置上盖通孔22,枢轴穿过底座通孔13和上盖通孔22,从而,上盖2和底座1通过铰链结构连接。所述两个加热层3分别位于所述底座容纳槽11和容纳面21,并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12电性连接,这样,当电源接口12通电后,所述两个加热层3能够被电加热。所述透明热熔薄膜4用于与单芯光纤穿设,在使用时,12根单芯光纤按照色谱排序之后穿过透明热熔薄膜4,所述加热层3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12电性连接比如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所述底座容纳槽1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线路通道,所述枢轴内部中空而具有第二线路通道,所述排纤装置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线路通道和第二线路通道而与所述两个加热层3电性连接;第二种方式:所述底座容纳槽11的侧壁设置有插接口,该插接口与所述电源接口12电性连接,所述上盖2设置有与位于上盖2的加热层3电性连接的插接头,在使用时候,上盖2与底座1扣合而使得所述插接头与插接口接触,而由于插接口与所述电源接口电性连接,所以,能够使得加热层3与所述电源接口12电性连接而被加热。
请继续参阅图1,上述的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12根单芯光纤按照色谱排序之后穿过透明热熔薄膜4,然后,将具有单芯光纤的透明热熔薄膜4放入所述底座1的加热层3上,接着,使得所述上盖2绕着铰链结构转动而与所述底座1扣合,这样,具有单芯光纤的透明热熔薄膜4与所述两个加热层3接触,最后,使得电源接口12接通电源,从而,加热层3因为电能而被加热,进而,单芯光纤迅速形成带状光纤。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与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底座容纳槽1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十二个长条状的第一光纤容纳槽111,所述容纳面21上也设置有十二个长条状的第二光纤容纳槽211,一个第一光纤容纳槽111和一个第二光纤容纳槽211扣合,比如,底座容纳槽11从上之下的第一个第一光纤容纳槽111和容纳面21从上自下的第一个第二光纤容纳槽211容纳一根光纤,这样,十二根第一光纤容纳槽111和第二光纤容纳槽112能够容纳12根光纤,这样设置后,光纤对位准确,方便集成,高效。
Claims (5)
1.一种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盖、两个加热层和透明热熔薄膜,其中: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底座容纳槽和电源接口;
所述上盖具有容纳面,通过铰链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绕所述铰链结构转动而与所述底座扣合;
所述两个加热层分别位于所述底座容纳槽和容纳面,并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电性连接;
所述透明热熔薄膜由上盖和底座扣合而与所述两个加热层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容纳槽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十二个长条状的第一光纤容纳槽,所述容纳面上也设置有十二个长条状的第二光纤容纳槽,一个第一光纤容纳槽和一个第二光纤容纳槽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结构包括设置于底座的相对二端的底座通孔、设置于所述上盖的相对二端设置上盖通孔和枢轴,该枢轴穿过底座通孔和上盖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容纳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线路通道,所述枢轴内部中空而具有第二线路通道,所述排纤装置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线路通道和第二线路通道而与所述两个加热层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容纳槽的侧壁设置有插接口,该插接口与所述电源接口电性连接,所述上盖设置有与位于上盖的加热层电性连接的插接头,所述插接头和插接口由上盖和底座扣合而电性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69910 CN202600222U (zh) | 2012-04-19 | 2012-04-19 | 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69910 CN202600222U (zh) | 2012-04-19 | 2012-04-19 | 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00222U true CN202600222U (zh) | 2012-12-12 |
Family
ID=47317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169910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0222U (zh) | 2012-04-19 | 2012-04-19 | 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6002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01650A (zh) * | 2017-06-05 | 2017-08-29 | 北京菲波森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环制作方法 |
-
2012
- 2012-04-19 CN CN 201220169910 patent/CN20260022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01650A (zh) * | 2017-06-05 | 2017-08-29 | 北京菲波森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环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143640B1 (ko) |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 |
CN203275701U (zh) | 光纤保护部件加热装置 | |
US8584918B2 (en) | Fracturing apparatus | |
CN103901553B (zh) | 一种智能光纤活动连接器 | |
CN206293450U (zh) | 一种光伏旁路二极管模块结构 | |
CN202600222U (zh) | 单芯光纤集成带状光纤的排纤装置 | |
ITTV20130193A1 (it) | "backsheet per pannelli fotovoltaici con elementi conduttivi non passanti a doppia faccia di contattazione e metodo di assemblaggio" | |
KR20180084454A (ko) | 태빙 장치 용 이동 가능한 솔더링 장치 및 방법 | |
US20100282486A1 (en) | Wire Heat-Shrink Tube for Concentration Photovoltaic Module | |
WO2009130535A3 (zh) | 一种光纤接续模块 | |
CN205017331U (zh) | 一种高温测试台 | |
CN204882806U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失效分析解剖装置 | |
TWI538228B (zh) | 太陽能電池模組 | |
CN106301169A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展示架 | |
CN205038237U (zh) | 一种工矿灯老化架 | |
KR20180084455A (ko) | 태빙 장치 용 솔더링 장치 및 방법 | |
CN202886647U (zh) | 一种光纤接续组件以及包含该光纤接续组件的光纤连接器 | |
CN105977419A (zh) | 一种锂电池免焊接组装模壳及组装方法 | |
CN204288838U (zh) | 复合电缆 | |
KR101306411B1 (ko) | 태양전지 모듈 | |
CN102436041B (zh) | 一种光纤固定接头保护组件及其施工装置 | |
CN202710785U (zh) | 光纤熔接点保护装置 | |
KR101484118B1 (ko) | 태양전지 리본 접합장치 및 방법 | |
CN202404280U (zh) | 一种光纤固定接头保护组件及其施工工装 | |
CN204679688U (zh) | 用于与光电收发阵列垂直耦合的光学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