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86810U - 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86810U
CN202586810U CN2012200523640U CN201220052364U CN202586810U CN 202586810 U CN202586810 U CN 202586810U CN 2012200523640 U CN2012200523640 U CN 2012200523640U CN 201220052364 U CN201220052364 U CN 201220052364U CN 202586810 U CN202586810 U CN 202586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electric power
storage battery
inverter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523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茅建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enfa New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enfa New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enfa New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enfa New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523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86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86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868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其能满足用户对太阳能电力系统离网、并网的同时还具有对外部电网的峰值电力作储备、备份的多功能应用的要求,并能在满足用户使用的前提下对局部电网进行电力补充,大大提高太阳能电力系统的利用率以及系统硬件与软件资源的共享率,优化了系统硬件结构,降低了系统控制和运行成本。其包括控制系统、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蓄电池矩阵以及蓄电池充电控制器,蓄电池充电控制器连接所述蓄电池矩阵,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控制太阳能发电系统在离网或并网的任一模式下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一般可分为太阳能离网式发电系统与太阳能并网式发电系统,其中现有的太阳能离网式发电系统,其储电回路8与发电回路9成倒π的开环状结构(见图1),由太阳能电池板1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后通过直流的太阳能充电控制器6给蓄电池5充电,蓄电池5存储的电能通过逆变器6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供给用户使用,其缺点在于:其结构功能单一,只能对单一独立的用户进行单一模式供电,其太阳能电力及系统硬件资源利用率低,不能满足用户对太阳能电力系统的多功能运用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用户对应急后备能源的应急补充的需要,更难满足用户对局部电力网电力短缺的补充和在局部电网电力低谷时段能作补给性支持的需要;另外,传统的太阳能离网式发电系统采用价格昂贵的PLC系统7进行系统控制,其控制系统成本高;而现有的太阳能并网式发电系统,只是将太阳能电池板转化后产生的电能直接逆变输入电网,却不能为用户直接使用,更不具备系统在无阳光时的发电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其能满足用户对太阳能电力系统离网、并网的同时还具有对外部电网的峰值电力作储备、备份的多功能应用的要求,并能在满足用户使用的前提下对局部电网进行电力补充,大大提高太阳能电力系统的利用率以及系统硬件与软件资源的共享率,优化了系统硬件结构,降低了系统控制和运行成本。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其包括控制系统、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蓄电池矩阵以及蓄电池充电控制器,所述蓄电池充电控制器连接所述蓄电池矩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太阳能发电系统在离网或并网的任一模式下运行。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逻辑控制单元、系统工作模式控制管理器、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发电储能驱动器以及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所述系统工作模式控制器通过所述逻辑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发电储能驱动器、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电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蓄电池充电控制器、蓄电池矩阵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逻辑电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连接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输出端通过所述发电储能驱动器分别与所述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的输入端、所述蓄电池充电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力输出驱动器输出端口又分别以离网方式或并网方式与系统外部电网相连,所述蓄电池矩阵的放电输出端连接入所述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逆变器、发电储能驱动器、蓄电池充电控制器与蓄电池矩阵构成太阳能电力储能回路;所述蓄电池矩阵、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逆变器、发电储能驱动器、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构成太阳能电力的储能发电回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逆变器、发电储能驱动器与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连接构成太阳能电力发电回路;所述太阳能电力储能回路、太阳能电力的储能发电回路以及太阳能电力发电回路成交叉环形结构回路;
所述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控制所述逆变器输入电流来源取向,其包括相互串接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与蓄电池矩阵储能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所述两个取向驱动器分别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能向所述逆变器的输入和所述蓄电池矩阵储存的电能向逆变器的输入,所述两个取向驱动器之间的串接点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发电储能驱动器在所述逆变器有逆变电能输出时、控制所述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输出取向;所述发电储能驱动器由发电驱动器与储能驱动器串接组成,所述发电驱动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器输出端,所述储能驱动器的出端连接入所述蓄电池充电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串接的发电驱动器和储能驱动器其之间的串接点与所述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控制所述逆变器的逆变输出电能作离网或并网的输出取向,其包括并联连接的并网输出驱动器与离网输出驱动器;
其进一步特征还在于:在所述并网模式下,所述控制系统能够将外部电网电能向系统倒灌,向蓄电池矩阵作充电储能的电力资源储存、备份操作;所述并网输出驱动器、储能驱动器、蓄电池充电控制器与蓄电池矩阵连接构成外部电网对蓄电池储能的回路;
其更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为具有最大功率跟踪(MPPT)处理功能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设置有离网主动工作模式与并网从适应工作模式;在所述离网主动工作模式下,所述逆变器能够屏蔽端口数据检测,以预设定的电压、频率等参数进行逆变电能的输出;在所述并网从适应工作模式下,所述逆变器自动检测外部电网的端口电压数据特征,根据所述端口电压数据特征、所述逆变器作自动适应匹配运行的相位、频率及对孤岛效应作规避处置等的从适应逆变电能输出;
所述系统工作模式控制管理器包括箱(柜)面板模式给定控制器和手持模式选择控制管理器及远程双向通信控制端口;所述箱(柜)面板模式给定控制器和手持模式选择控制管理器和远程双向通信控制端口可分别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电控连接;所述箱(柜)面板模式给定控制器及所述手持模式选择控制管理器和远程双向通信控制端口与逻辑单元控制器均采用数字逻辑、微控制(MCU)芯片;
所述蓄电池充电控制器为交流输入的蓄电池充电控制器;所述蓄电池充电控制器的输出端设置有防止所述蓄电池电能倒流作用的隔离措施。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其控制系统能够按照用户实际需要进行离网工作模式与并网工作模式的切换选择使用,其不仅提高了外部电网的稳定性,而且提高了电网的使用效率,同时在满足用户使用的前提下、能将多余的太阳能电力并网输出、实现对局域电网的电力补充,从而提高太阳能电力系统的利用率,满足用户对于太阳能电力系统的多功能应用要求。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其有益效果还在于:首先,在系统设计方面构建了将蓄电池充电控制器置于逆变器输出端的结构上的新格局。新型的系统结构使得太阳能电力储能回路、太阳能电力的储能发电回路以及太阳能电力发电回路的电力资源走向在系统中成交叉环形结构状。这种使系统电力资源走向成交叉环形状的系统结构上的新格局,使得本实用新型效果获得诸多方面的优势:一、使得逆变器既处于太阳能电力的储能回路又存在与太阳能电力发电回路,从而在系统运行中将具有高效最大功率跟踪(MPPT)功能的逆变器硬件与软件资源获得多次共享。二、使得蓄电池充电控制器在处于太阳能电力的储能回路中的同时,又存在于外部电网电能对蓄电池矩阵作充电储能的回路中,使蓄电池充电控制器的硬件及软件资源也获得多次共享,既满足了将太阳能电力作蓄电池充电储能的需求,又满足了用户欲将外部电力倒灌给蓄电池矩阵充电的要求,实现对外部局域电网的电力峰值时段电能的储存与备份,以保障蓄电池矩阵能作为地区局域电力网的储备,来满足用户应急或对处于电力短缺低谷中的地区局域电网作补充与填谷之用;三、由于设计中将蓄电池充电控制器置于逆变器的输出端,当系统处于蓄电池矩阵缺省的状态下,如用户将蓄电池矩阵移出作为系统外应急电源使用时,此刻若太阳能电池板仍有足够电力输出时,系统依然能够进行太阳能电力的离网或并网发电,其有效提高了太阳能电力发电系统的应急控制能力,进一步满足用户对太阳能电力系统多功能应用的要求。
其次,本系统采用了结构模块化设计的方式,通过对系统中电力资源走向起枢纽作用的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发电储能驱动器及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的构建与灵活应用,完整获得了在用常规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几大基础部件的基础上,实现了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运行模式与系统多功能应用特色的目标需求。
再则,在本系统的界面设计中,在引用了人机一体化界面的设计思路下,融进了系统化工程的总体设计概念,具体体现在系统设计中的功能系统化、结构部件化、界面人机系统一体化的模块设计和可分别在三个模式控制下作系统的独立运行操作的设计应用中。其一,系统可工作在传统的人工箱(柜)面板给定模式下;其二,系统可工作在当今流行的手持模式选择控制管理器的管理下进行;其三,系统也可通过远程双向通信控制端口使系统工作在网络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下。本实用新型设计与构建的电力资源走向为交叉环形系统结构和功能结构上的模块化设计、乃至管理层面上的网络信息系统化的模式,使系统不仅能满足了用户对太阳能电力系统多功能应用的要求,并能在满足用户使用的前提下对外部局部电网进行填谷补缺的电力补充,大大提高了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利用率及硬件、软件资源的共享率,优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系统控制及运行成本,使系统具有明显的高性价比优势,而使其更具有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离网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储能发电倒π型电力运行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控制方法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电控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交叉环型储能发电电力运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太阳能电力储能回路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储能电力并网发电回路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电力并网直接发电回路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用外部电网电力向蓄电池矩阵倒灌充电储能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2,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逆变器3、蓄电池矩阵5、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以及控制系统2,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连接蓄电池矩阵5,控制系统2能够控制太阳能发电系统在离网或并网的任一模式下运行。控制系统2包括逻辑控制单元2.1、系统工作模式控制管理器2.0、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发电储能驱动器2.12、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3,系统工作模式控制器2.0通过逻辑控制单元2.1与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发电储能驱动器2.12、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3及逆变器3、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蓄电池矩阵5与逻辑控制单元2.1作逻辑电控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通过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连接入逆变器3的输入端,逆变器3输出端通过发电储能驱动器2.12分别与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3的输入端、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的输入端连接,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3输出端口又分别以离网方式或并网方式与系统外部电网相连,蓄电池矩阵5的放电输出端连接入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
见图4,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控制逆变器3输入电能来源取向,其包括包括相互串接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1-a与蓄电池矩阵储能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1-b,两个取向驱动器2.11-a和2.11-b分别控制太阳能电池板1的电能向逆变器3的输入和蓄电池矩阵5储存的电能向逆变器3输入,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的a、b两个取向驱动器依逻辑控制单元设置控制;发电储能驱动器2.12在逆变器3有逆变电能输出时、控制逆变器3输出电能的输出取向,其包括串接的发电驱动器2.12-a和储能驱动器2.12-b,储能驱动器2.12-b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充电器4的输入端,储能驱动器2.12-b的充电输入端既串接的发电驱动器与储能驱动器之间的串接点,又连接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3的输入端;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3控制逆变器3的电能作离网或并网的输出取向,其包括并联连接的并网输出驱动器2.13-a和离网输出驱动器2.13-b;
太阳能电池板1、太阳能电池板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1-a、逆变器3、发电驱动器2.12-a、储能驱动器2.12-b、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与蓄电池矩阵5构成太阳能电力储能回路;蓄电池矩阵5、蓄电池矩阵储能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1-b、逆变器3、发电驱动器2.12-a及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3构成太阳能电力的储能发电回路;太阳能电池板1、太阳能电池板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1-a、逆变器3、发电驱动器2.12-a与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3连接构成太阳能电力直接发电回路;太阳能电力储能回路、太阳能电力的储能发电回路以及太阳能电力直接发电回路成交叉环形结构回路(见图5); 
在并网模式下,控制系统2能够将外部电网电能向系统倒灌,向蓄电池矩阵作充电储能的操作;控制系统2通过逻辑控制单元2.1与电力输出并网驱动器2.13-a及储能驱动器2.12-b、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作逻辑电控联接的连通,实现外部电网对蓄电池矩阵的充电储能操作;电力输出并网驱动器2.13-a、储能驱动器2.12-b及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与蓄电池矩阵5连接构成外部电网向系统倒灌电力的蓄电池储能回路(见图9);
逆变器3为具有最大功率跟踪(MPPT)处理功能的逆变器;逆变器3具有离网主动工作模式与并网从适应工作模式;在离网主动工作模式下,逆变器3能够屏蔽端口数据检测,以预设定的电压、频率等参数进行逆变电能的输出;在并网从适应工作模式下,逆变器自动检测外部电网的端口电压数据特征,根据端口电压数据特征、所述逆变器作自动适应匹配运行的相位、频率及对孤岛效应作规避处置等的从适应逆变电能输出;
见图3,系统工作模式控制管理器2.0包括箱(柜)面板模式给定控制器2.01和手持模式选择控制管理器2.02及远程双向通信控制端口2.03;箱(柜)面板模式给定控制器2.01和手持模式选择控制管理器2.02及远程双向通信控制端口2.03分别与逻辑控制单元2.1电控连接;所述系统工作模式控制器与逻辑控制单元均采用数字逻辑、微控制(MCU)芯片组成;其中箱(柜)面板模式给定控制器2.01和手持模式选择控制管理器2.02及远程双向通信控制端口2.03能够分别独立地对逻辑控制单元2.1进行系统工作模式的选择控制,也可以互为兼容地对逻辑控制单元2.1进行系统工作模式的选择控制管理;
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为交流输入的蓄电池充电控制器;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的输出端设置有防止蓄电池电能倒流作用的隔离措施。
下面具体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系统控制过程: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见图3),其由系统工作模式管理器2.0作出系统离网工作模式或并网工作模式的选择,并由逻辑控制单元2.1根据太阳能电池板1、逆变器3、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以及蓄电池矩阵5的电力载荷情况反馈控制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发电储能驱动器2.12以及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3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在离网工作模式或并网工作模式下进行太阳能电力的充电储能与发电输出、对外部电网的峰值电力作储备、备份的系统运行。
在系统离网工作模式下,太阳能电力在满足当前用户使用的前提下再对蓄电池矩阵进行太阳能电力的储能操作;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在离网工作模式下太阳能电力的充电储能与发电输出的循环运行包括以下控制流程(见图3、图4):当系统工作模式管理器选择系统离网工作模式后,逻辑控制单元2.1控制逆变器3进入离网主动工作模式、并使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a与逆变器3的连通,同时逻辑控制单元2.1控制发电驱动器2.12-a与电力输出离网驱动器2.13-b连通,当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电压满足系统充电储能与发电输出要求时(即在白天太阳光照充足、有足够太阳能电力输出时),逻辑控制单元2.1控制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的取向开关2.11-a与太阳能电池板电力输出端连接、发电储能驱动器2.12的发电驱动器2.12-a与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3的电力输出离网驱动器2.13-b连接,使得太阳能发电回路接通,从而实现太阳能电力的离网发电,当逻辑控制单元2.1监测到当前太阳能输出电力满足离网用户使用需求时(太阳能输出电力充足)、逻辑控制单元2.1控制发电储能驱动器2.12的储能驱动器2.12-b与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连通,使得太阳能电力储能回路接通,从而将多余的太阳能电力通过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充入蓄电池矩阵5、作太阳能多余电力的储能操作;当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电压不能满足系统充电储能与发电输出要求时(即夜晚无太阳能电力输出或白天连续阴雨天太阳能电力输出不足时),逻辑控制单元2.1控制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断开与太阳能电池板1的连接取向开关2.11-a、同时取向开关2.11-b闭合使其与蓄电池矩阵5放电输出端的连通,形成太阳能电力的储能电力储能离网发电回路的接通,实现将蓄电池矩阵电能逆变后的离网输出;
见图3、图4,在系统并网工作模式下,太阳能电力须在蓄电池矩阵5满载的情况下或蓄电池采样电流为零时(此时为蓄电池缺省的应急状态),太阳能电力才进行直接的并网发电运行;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在所述并网工作模式下,太阳能电力的充电储能与发电输出的循环运行包括以下控制流程:当系统工作模式管理器2.0选择系统并网工作模式后,逻辑控制单元2.1控制逆变器3进入并网从适应工作模式,逆变器3自动检测外部电网的端口电压数据特征,根据外部电网的端口电压数据特征、所述逆变器作自动适应匹配运行的相位、频率及对孤岛效应作规避处置等的从适应输出。在并网状态下,当太阳能电池板1输出电压满足系统充电储能与发电输出要求时(即在白天太阳光照充足、有足够太阳能电力输出时),逻辑控制单元2.1控制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的取向开关2.11-a与太阳能电池板1的连接、以及储能驱动器2.12-b与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的连接,同时断开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b与蓄电池矩阵5放电输出端的连接(即断开取向开关2.11-b),使得太阳能电力储能回路连通,实现太阳能电力的蓄电池矩阵的储能操作(见图6),当蓄电池矩阵5充电满载后,逻辑控制单元2.1控制发电储能驱动器2.12的储能驱动器2.12-b断开与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的连接、同时控制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3的电力输出并网驱动器2.13-a与并网端口连接,使得太阳电力发电回路连通(见图8),实现太阳能电力的直接并网发电;当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电压不能满足系统充电储能与发电输出要求时(即在白天太阳光照不充足没有足够太阳能电力输出、或在夜晚时),逻辑控制单元2.1控制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a断开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连接并同时闭合输入取向驱动器开关2.11-b使蓄电池矩阵5电能输出端连接至逆变器的输入端,同时逻辑控制单元2.1控制发电储能驱动器2.12的储能驱动器2.12-b断开与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的连接、并控制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3的电力输出并网驱动器2.13-a与外部电网连接,形成太阳能电力的储能并网发电回路的接通(见图7),实现将蓄电池矩阵中太阳能储能电能逆变后的并网发电;当逻辑控制单元检测到对外部电网的峰值电能有储电备份需要时,逻辑控制单元2.1控制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2.13的电力输出并网驱动器2.13-a与外部电网连接、发电储能驱动器2.12的发电驱动器2.12-a与逆变器3的输入端断开、以及蓄电池矩阵5电能输出端与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b断开,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2.11-a也与逆变器输入端断开,同时控制发电储能驱动器2.12的储能驱动器2.12-b与蓄电池充电控制器4连接,使得蓄电池充电控制器5与用外部电网电力向蓄电池充电储能的回路连通,实现能用外部电网电能向发电系统倒灌的充电储能操作(见图9)。图6、图7、图8、图9中,10为驱动器的连通状态示意。

Claims (7)

1.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其包括控制系统、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蓄电池矩阵以及蓄电池充电控制器,所述蓄电池充电控制器连接所述蓄电池矩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太阳能发电系统在离网或并网的任一模式下运行,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逻辑控制单元、系统工作模式控制管理器、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发电储能驱动器以及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所述系统工作模式控制器通过所述逻辑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发电储能驱动器、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电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蓄电池充电控制器、蓄电池矩阵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逻辑电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连接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输出端通过所述发电储能驱动器分别与所述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的输入端、所述蓄电池充电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力输出驱动器输出端口又分别以离网方式或并网方式与系统外部电网相连,所述蓄电池矩阵的放电输出端连接入所述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逆变器、发电储能驱动器、蓄电池充电控制器与蓄电池矩阵构成太阳能电力储能回路;所述蓄电池矩阵、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逆变器、发电储能驱动器、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构成太阳能电力的储能发电回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逆变器、发电储能驱动器与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连接构成太阳能电力发电回路;所述太阳能电力储能回路、太阳能电力的储能发电回路以及太阳能电力发电回路成交叉环形结构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输入取向驱动器控制所述逆变器输入电流来源取向,其包括相互串接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与蓄电池矩阵储能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所述两个取向驱动器分别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能向所述逆变器的输入和所述蓄电池矩阵储存的电能向逆变器的输入,所述两个取向驱动器之间的串接点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发电储能驱动器在所述逆变器有逆变电能输出时、控制所述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输出取向;所述发电储能驱动器由发电驱动器与储能驱动器串接组成,所述发电驱动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器输出端,所述储能驱动器的出端连接入所述蓄电池充电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串接的发电驱动器和储能驱动器其之间的串接点与所述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力输出取向驱动器控制所述逆变器的电能作离网或并网的输出取向,其包括并联连接的并网输出驱动器与离网输出驱动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网模式下,所述控制系统能够将外部电网电能向系统倒灌,向蓄电池矩阵作充电储能的电力资源储存、备份操作;所述并网输出驱动器、储能驱动器、蓄电池充电控制器与蓄电池矩阵连接构成外部电网对蓄电池储能的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为具有最大功率跟踪处理功能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具有离网主动工作模式与并网从适应工作模式;在所述离网主动工作模式下,所述逆变器能够屏蔽端口数据检测,以预设定的电压、频率等参数进行逆变电能的输出;在所述并网从适应工作模式下,所述逆变器自动检测外部电网的端口电压数据特征,根据所述端口电压数据特征、所述逆变器作自动适应匹配运行的相位、频率及对孤岛效应作规避处置等的从适应逆变电能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工作模式控制管理器包括箱柜面板模式给定控制器和手持模式选择控制管理器及远程双向通信控制端口;所述箱柜面板模式给定控制器和手持模式选择控制管理器和远程双向通信控制端口可分别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电控连接;所述箱柜面板模式给定控制器及所述手持模式选择控制管理器和远程双向通信控制端口与逻辑单元控制器均采用数字逻辑、微控制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充电控制器为交流输入的蓄电池充电控制器;所述蓄电池充电控制器的输出端设置有防止所述蓄电池电能倒流作用的隔离措施。
CN2012200523640U 2012-02-17 2012-02-17 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86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523640U CN202586810U (zh) 2012-02-17 2012-02-17 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523640U CN202586810U (zh) 2012-02-17 2012-02-17 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86810U true CN202586810U (zh) 2012-12-05

Family

ID=47256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52364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86810U (zh) 2012-02-17 2012-02-17 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8681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711A (zh) * 2012-02-17 2012-07-04 江苏振发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04092438A (zh) * 2014-07-15 2014-10-08 安徽启光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储能系统
CN104393616A (zh) * 2014-10-20 2015-03-04 江国龙 一种并网离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711A (zh) * 2012-02-17 2012-07-04 江苏振发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02545711B (zh) * 2012-02-17 2015-06-24 振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04092438A (zh) * 2014-07-15 2014-10-08 安徽启光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储能系统
CN104393616A (zh) * 2014-10-20 2015-03-04 江国龙 一种并网离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5711B (zh) 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03199564B (zh) 一种智能电网分布自给式光伏供电系统
CN202586367U (zh) 光伏发电储能系统
CN108832646B (zh) 一种适用于可动态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05104913U (zh) 一种柔性储能充电系统
CN207368922U (zh) 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系统
CN106030450A (zh) 控制微电网
CN202586481U (zh) 微电网智能平衡充电供电系统
CN103107600A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充电供电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CN103997057A (zh) 基于微网技术的家庭光伏发电及能量管理系统
CN202424240U (zh) 一种多功能光伏ups系统
CN204424922U (zh) 一种新型风光储混合式离/并网发电装置
CN105305495A (zh) 一种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调度方法
CN203761319U (zh) 一种综合型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
CN203850910U (zh) 基于直流微电网的电动汽车供电装置
CN105811458A (zh) 微电网储能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CN104600744A (zh) 一种新型风光储混合式离/并网发电装置
CN106886201A (zh) 一种面向互联网的家用光伏发电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2586810U (zh) 一种新型的离网/并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
CN102842964A (zh) 一种储能接入系统
CN204205617U (zh) 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
CN111293777A (zh) 一种用于多站融合的电力运行不间断供电系统及方法
CN203632239U (zh) 一种营房车光伏电源设备
CN203596618U (zh) 一种柜式直流供电系统
CN104600811A (zh) 一种智能光伏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624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