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50219U - 一种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50219U
CN202550219U CN2012200896928U CN201220089692U CN202550219U CN 202550219 U CN202550219 U CN 202550219U CN 2012200896928 U CN2012200896928 U CN 2012200896928U CN 201220089692 U CN201220089692 U CN 201220089692U CN 202550219 U CN202550219 U CN 202550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mentary
conical surface
cylinder
housings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896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骏
何志强
周杰
杨灿军
陈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2200896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50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50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502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包括插座和插头,插座和插头独立封装,对接后无直接的电气连接,可实现电能与信号的非接触式传输。本实用新型把非接触式的水下电能和水下信号传输结合在一起。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能从基站到设备的单向传输;应用WIFI技术,实现基站和设备之间的WLAN信号双向传输。与传统的通过导体直接接触的湿插拔连接器相比,无需导体的直接接触和复杂的密封措施,较好地避免了漏水和漏电情况的发生,更好地保证了水下机电设备长期连续的稳定运行及其与水下基站之间正常的信息交互。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满足水下基站和水下机电设备之间的非接触式电能与信号传输需求的通用接口。
技术背景
海洋环境探测和海洋资源开发一直是热点问题,海底观测网的建设和水下机电设备的使用使得水下装置的设计开发蓬勃发展,水下机电设备为了长期的稳定运行,需要水下基站持续的电能供应,以及与水下基站之间的通信。然而由于水是电的导体,所以两设备接口处的电能与信号传输不宜采用裸露导体直接接触的方式,如湿插拔连接器,它价格昂贵、寿命短的特点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因此急需一种价格低廉、寿命长、使用方便的水下设备接口,来实现水下基站和水下机电设备之间的电能与信号传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以满足水下基站和水下机电设备之间的电能与信号传输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包括插座和插头;
插座包括:由初级壳体和初级端盖构成的密封腔,初级壳体的端面为中心内凹的锥面,密封腔内具有与初级壳体同轴线的圆筒和初级线圈,初级线圈具有锥形中心孔,套在初级壳体内凹的锥面上,初级线圈的锥面与初级壳体的锥面相贴,圆筒的一端与初级壳体内凹的锥面端部固定,圆筒的另一端装置初级天线支座,圆筒内设有初级WIFI天线,初级WIFI天线固定在初级天线支座上,初级端盖上固定有初级水密接插件,初级水密接插件伸入腔体的一端连接初级WIFI天线和初级线圈,初级水密接插件的另一端与初级水密电缆相连,在初级壳体内凹的锥面上安装有数个永磁铁,初级壳体和初级端盖的接触面上设有O型密封圈;
插头包括:由次级壳体和次级端盖构成的密封腔,次级壳体的端面为中心外凸的锥面,该外凸锥面与初级壳体的内凹锥面相吻合,密封腔内具有与次级壳体同轴线的圆筒和次级线圈,次级线圈呈锥形,套在圆筒上,次级线圈的锥面与次级壳体的锥面相贴,圆筒的一端与次级壳体外凸的锥面端部固定,圆筒的另一端装置次级天线支座,圆筒内设有次级WIFI天线,次级WIFI天线固定在次级天线支座上,次级端盖上固定有次级水密接插件,次级水密接插件伸入腔体的一端连接次级WIFI天线和次级线圈,次级水密接插件的另一端与次级水密电缆相连,在次级壳体外凸的锥面上安装有与插座中等数量的永磁铁,次级壳体和次级端盖的接触面上设有O型密封圈。
上述的初级壳体、初级端盖、次级壳体和次级端盖通常以玻璃钢为材料制作而成,可使磁场顺利穿过。
工作原理:接口工作时,插头和插座依靠安装于初级壳体内凹锥面和次级壳体外凸锥面上的永磁铁之间的吸力对接,两侧腔体锥面直接接触。水下基站提供直流电,经过初级处理电路逆变为高频交流电,经初级水密接插件送入插座内,初级线圈接受高频交流电,产生交变磁场,可穿透初级腔体到达插头内的次级线圈,在次级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通过次级水密接插件被传送至次级处理电路,经过次级处理电路整流后转变为稳定的直流电,供给水下机电设备使用。而基站发送的指令信号等电信号,经过初级处理电路的调制,再由插座侧的初级WIFI天线转变为电磁波信号发送出去,插头侧的次级WIFI天线接受到电磁波信号并转变为电信号,次级处理电路再将电信号解调并传送给机电设备;同时水下机电设备采集的数据,经过次级处理电路的调制,再由插头侧的次级WIFI天线转变为电磁波信号发送出去,插座侧的初级WIFI天线接受到电磁波信号并转变为电信号,初级处理电路再将电信号解调为数据并传送给水下基站。于是实现了从基站到设备的单向电能传输和基站与设备之间的WLAN信号双向传输。
上述WIFI信号的传输可以采用802.11N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作为水下机电设备和水下基站的接口,通过电磁感应方式和WIFI技术,插座和插头的独立封装,可以实现水下电能与信号同时的非接触式传输。与传统的通过导体直接接触的湿插拔连接器相比,无需导体的直接接触和复杂的密封措施,较好地避免了漏水和漏电情况的发生,更好地保证了水下机电设备长期连续的稳定运行及其与水下基站之间正常的信息交互。且初级壳体和次级壳体对接处采用锥面设计,在两侧永磁铁的吸力下,插头和插座易于对接,能够保证轴线对齐,提高电能传输质量。本实用新型为水下基站和水下机电设备提供了一种价格低廉、寿命长、使用方便的水下设备接口,满足了海底观测网建设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示意图。
图中:1-次级水密电缆,2-次级水密接插件,3-次级端盖,4-O型密封圈,5-次级壳体,6-次级天线支座,7-永磁铁,8-次级WIFI天线,9-次级线圈,10-永磁铁,11-初级壳体,12-初级线圈,13-初级WIFI天线,14-初级天线支座,15-O型密封圈,16-初级端盖,17-初级水密接插件,18-初级水密电缆。
图2是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应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包括插座和插头。
插座包括:由初级壳体11和初级端盖16构成的密封腔,初级壳体11的端面为中心内凹的锥面,密封腔内具有与初级壳体同轴线的圆筒和初级线圈12,初级线圈12具有锥形中心孔,套在初级壳体11内凹的锥面上,初级线圈12的锥面与初级壳体11的锥面相贴,圆筒的一端与初级壳体11内凹的锥面端部固定,圆筒的另一端装置初级天线支座14,圆筒内设有初级WIFI天线13,初级WIFI天线13固定在初级天线支座14上,初级端盖16上固定有初级水密接插件17,初级水密接插件17伸入腔体的一端连接初级WIFI天线13和初级线圈12,初级水密接插件17的另一端与初级水密电缆18相连,在初级壳体11内凹的锥面上安装有数个永磁铁10,初级壳体11和初级端盖16的接触面上设有O型密封圈15;
插头包括:由次级壳体5和次级端盖3构成的密封腔,次级壳体5的端面为中心外凸的锥面,该外凸锥面与初级壳体11的内凹锥面相吻合,密封腔内具有与次级壳体同轴线的圆筒和次级线圈9,次级线圈9呈锥形,套在圆筒上,次级线圈9的锥面与次级壳体5的锥面相贴,圆筒的一端与次级壳体5外凸的锥面端部固定,圆筒的另一端装置次级天线支座6,圆筒内设有次级WIFI天线8,次级WIFI天线8固定在次级天线支座6上,次级端盖3上固定有次级水密接插件2,次级水密接插件2伸入腔体的一端连接次级WIFI天线8和次级线圈9,次级水密接插件2的另一端与次级水密电缆1相连,在次级壳体5外凸的锥面上安装有与插座中等数量的永磁铁7,次级壳体5和次级端盖3的接触面上设有O型密封圈4。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由图中的插头和插座部分组成,电路模块实现电能与信号的处理和变换的功能,包括初级处理电路和次级处理电路两部分,电路模块通过DSP+ARM平台实现和控制电能与信号的非接触式传输。
初级处理电路主要包括全桥逆变器、全桥驱动器、DSP(TMS320F2812)、ARM(SC2401)和WLAN接口,次级处理电路主要包括整流器、稳压器、电压电流采样器、DSP(TMS320F2812)、ARM(SC2401)和WLAN接口。初级处理电路中,全桥逆变器将水下基站供给的直流电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再传送给插座,DSP控制全桥驱动器,而全桥驱动器驱动全桥逆变器工作。水下基站上的上位机发出的指令信号等电信号,经过ARM和WLAN接口,被调制并输入到插座中。而插座输出的电信号经过ARM和WLAN接口,被解调为数据信号送入上位机;次级处理电路中,整流器将次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转换为直流电,经过稳压器稳压,再供给水下机电设备的负载。水下机电设备上的以太网终端发出的数据信号,经过ARM和WLAN接口,被调制并输入到插头中。而插头输出的电信号经过ARM和WLAN接口,被解调为指令信号等电信号送入以太网终端。从而,电路模块辅助实现了从水下基站到水下机电设备的单向电能传输和水下基站与水下机电设备之间的WLAN信号双向传输。采样器采集次级线圈的电压和电流信息,经过DSP处理,然后通过信号传输电路传递给初级处理电路中DSP,以便于监视传输状态和实现闭环控制。

Claims (2)

1.一种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和插头;
插座包括:由初级壳体(11)和初级端盖(16)构成的密封腔,初级壳体(11)的端面为中心内凹的锥面,密封腔内具有与初级壳体同轴线的圆筒和初级线圈(12),初级线圈(12)具有锥形中心孔,套在初级壳体(11)内凹的锥面上,初级线圈(12)的锥面与初级壳体(11)的锥面相贴,圆筒的一端与初级壳体(11)内凹的锥面端部固定,圆筒的另一端装置初级天线支座(14),圆筒内设有初级WIFI天线(13),初级WIFI天线(13)固定在初级天线支座(14)上,初级端盖(16)上固定有初级水密接插件(17),初级水密接插件(17)伸入腔体的一端连接初级WIFI天线(13)和初级线圈(12),初级水密接插件(17)的另一端与初级水密电缆(18)相连,在初级壳体(11)内凹的锥面上安装有数个永磁铁(10),初级壳体(11)和初级端盖(16)的接触面上设有O型密封圈(15);
插头包括:由次级壳体(5)和次级端盖(3)构成的密封腔,次级壳体(5)的端面为中心外凸的锥面,该外凸锥面与初级壳体(11)的内凹锥面相吻合,密封腔内具有与次级壳体同轴线的圆筒和次级线圈(9),次级线圈(9)呈锥形,套在圆筒上,次级线圈(9)的锥面与次级壳体(5)的锥面相贴,圆筒的一端与次级壳体(5)外凸的锥面端部固定,圆筒的另一端装置次级天线支座(6),圆筒内设有次级WIFI天线(8),次级WIFI天线(8)固定在次级天线支座(6)上,次级端盖(3)上固定有次级水密接插件(2),次级水密接插件(2)伸入腔体的一端连接次级WIFI天线(8)和次级线圈(9),次级水密接插件(2)的另一端与次级水密电缆(1)相连,在次级壳体(5)外凸的锥面上安装有与插座中等数量的永磁铁(7),次级壳体(5)和次级端盖(3)的接触面上设有O型密封圈(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其特征是初级壳体(11)、初级端盖(16)、次级壳体(5)和次级端盖(3)由玻璃钢制作而成。
CN2012200896928U 2012-03-12 2012-03-12 一种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50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96928U CN202550219U (zh) 2012-03-12 2012-03-12 一种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96928U CN202550219U (zh) 2012-03-12 2012-03-12 一种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50219U true CN202550219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70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89692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50219U (zh) 2012-03-12 2012-03-12 一种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50219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0202A (zh) * 2012-03-12 2012-07-11 浙江大学 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
WO2014092583A1 (en) * 2012-12-14 2014-06-19 Blue Logic As Device for inductive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CN104029807A (zh) * 2014-06-05 2014-09-10 浙江大学 深海auv接驳平台的无线电能与信号传输系统
CN104241898A (zh) * 2014-09-29 2014-12-2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置印制板的电连接器
CN104319561A (zh) * 2014-10-10 2015-01-28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实现小型化的电连接器
CN105577514A (zh) * 2015-12-15 2016-05-11 浙江大学 基于水下高速无线通讯的深海auv接驳平台信息交互系统
CN115664053A (zh) * 2022-12-27 2023-01-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的井下电能与信号无线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0202A (zh) * 2012-03-12 2012-07-11 浙江大学 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
US9419373B2 (en) 2012-12-14 2016-08-16 Blue Logic As Device for inductive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WO2014092583A1 (en) * 2012-12-14 2014-06-19 Blue Logic As Device for inductive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NO335540B1 (no) * 2012-12-14 2014-12-29 Blue Logic As Anordning for induktiv overføring av elektrisk energi
RU2645870C2 (ru) * 2012-12-14 2018-03-01 Блю Лоджик Ас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ндуктивной передачи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ии
CN104029807A (zh) * 2014-06-05 2014-09-10 浙江大学 深海auv接驳平台的无线电能与信号传输系统
CN104029807B (zh) * 2014-06-05 2016-11-23 浙江大学 深海auv接驳平台的无线电能与信号传输系统
CN104241898A (zh) * 2014-09-29 2014-12-2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置印制板的电连接器
CN104319561A (zh) * 2014-10-10 2015-01-28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实现小型化的电连接器
CN105577514A (zh) * 2015-12-15 2016-05-11 浙江大学 基于水下高速无线通讯的深海auv接驳平台信息交互系统
CN105577514B (zh) * 2015-12-15 2018-05-22 浙江大学 基于水下高速无线通讯的深海auv接驳平台信息交互系统
CN115664053A (zh) * 2022-12-27 2023-01-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的井下电能与信号无线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664053B (zh) * 2022-12-27 2023-05-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的井下电能与信号无线传输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0202B (zh) 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
CN202550219U (zh) 一种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与wlan信号传输的水下设备接口
CN101667778A (zh) 水下电能传输非接触式连接装置
CN107508362A (zh) 一种用于水下无线充电的机器人系统
CN104065145B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CN104299385A (zh) 用于随钻测量仪器的旋转式无线电能、信号传输系统
CN104029807B (zh) 深海auv接驳平台的无线电能与信号传输系统
CN204464619U (zh) 一种深海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湿插拔接口
CN204967338U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
CN110311267B (zh) 一种海底非接触式输能通信混合湿插拔连接器
CN204539142U (zh) 一种用于相对运动的两物体之间的无线通信装置
CN204046605U (zh) 一种无线充电的光纤检测装置
CN201518450U (zh) 一种水下电能传输非接触式连接装置
CN209748555U (zh) 一种水密连接器
CN201259911Y (zh) 无触点充电设备
CN102651568A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03883516U (zh) 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系统
CN108199748A (zh) 一种用于海底观测装置的通用通信网络平台
TWI728652B (zh) 無線充電滑鼠及其充電方法
CN103378662B (zh) 一种用于导弹测试的无线供电装置
CN111446779A (zh) 一种水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及通信电缆接头
CN203396791U (zh) 一种综合型电缆识别装置外壳
CN215300281U (zh) 一种非接触式连接器
CN203050035U (zh) 无线输电地板
CN203119505U (zh) 电力系统防误钥匙的红外信息传输电路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1225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