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44912U - 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44912U
CN202544912U CN2012201562977U CN201220156297U CN202544912U CN 202544912 U CN202544912 U CN 202544912U CN 2012201562977 U CN2012201562977 U CN 2012201562977U CN 201220156297 U CN201220156297 U CN 201220156297U CN 202544912 U CN202544912 U CN 2025449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neumatic
blower fan
gas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562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渠清团
李付生
吴连成
张国平
王冠鑫
张利民
邵翔宇
李玉平
王汉兴
王维京
李宁博
周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f China Pingmei Shenma Energy & Chemical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f China Pingmei Shenma Energy & Chemical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f China Pingmei Shenma Energy & Chemical Group filed Critic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f China Pingmei Shenma Energy & Chemical Group
Priority to CN2012201562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449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449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449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吸风口处设置空气净化装置、出风口处连接气流风道的第一气动风机,气流风道上设有降温装置,气流风道设有出口;所述第一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与气源系统连接,气源系统的气源为内设压缩气体的储罐和/或为矿井压风管路。实用新型是一种适应性强、安全可靠、无需电力驱动的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Description

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井安防及紧急避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降温除湿及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矿难或其它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矿用救生舱、避难硐室及安防设施等成为遇险人员的安全避险场所。
一般情况下,矿用救生舱、避难硐室及安防设施等安全避险场所,可提供人员生存必需的氧气、食物和饮用水,还可实现内部温湿度控制、去除人体呼出的有害气体,维持人体适宜的环境。
然而,在矿难等灾难发生后,矿用救生舱、避难硐室及安防设施等安全避险场所,极有可能面临失去任何外部供给的情况。因此,上述安全避险场所必须在断绝任何外部供给的条件下,满足人体生存需要,维持人体适宜的生存环境。
在上述背景下,目前现有的降温及空气净化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制冰、蓄冰,利用冰的相变吸热,通过储备的大容量电池驱动用来取冷及空气循环的电动风机,在相对密闭的安全避险场所内部,大容量电池增加了危险因素;另一类为储备液态二氧化碳,利用节流效应,使二氧化碳在降温、降压后,驱动用来空气循环的气动马达,但受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限制,该系统不能长期存放在高于30℃的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应性强、安全可靠、无需电力驱动的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吸风口处设置空气净化装置、出风口处连接气流风道的第一气动风机,气流风道上设有降温装置,气流风道设有出口;所述第一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与气源系统连接,气源系统的气源为内设压缩气体的储罐和/或为矿井压风管路。
当气源为内设压缩气体的储罐时,压缩气体为压缩氮气或者压缩空气。
气流风道的出口设有第二风机,第二风机为自由旋转的叶轮或者为手摇风机或者为气动风机。
所述第二风机为第二气动风机,第一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与第二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的气路连接为串联连接。
所述第二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排气口处通过消声器排气。
所述第二风机为第二气动风机,第一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与第二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的气路连接为并联连接,第一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与第二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分别与气源系统连接。
第一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与第二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的两排气口连接后通过消声器排气。
所述降温装置为蓄冷箱或者蓄冷箱、冷凝机与控制箱的组合。
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顶部设有气体进口、底部设有气体出口的箱体,箱体内从上至下间隔设有粉末过滤网,粉末过滤网上均设有空气净化剂。
所述气源系统还包括与气源连接的气源处理装置,气源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过滤器、减压器和分离器。 
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利用压缩气体或者矿井压风管路作为气源驱动气动风机,取代了电池驱动风机,并且该系统能长期存放在高于30℃的环境。本实用新型具有环保、运行安全可靠、适应性强、无需电力驱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由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吸风口处设置空气净化装置4、出风口处连接气流风道2的第一气动风机5,即气流风道2的进口与第一气动风机5的出风口连接,所述气流风道2上设有降温装置,气流风道2末端设有出口,气流风道2的出口设有用于增压的第二风机6,第二风机6为气流吹动下自由旋转的叶轮或者为带有手柄的手摇风机,第二风机6便于将冷气从气流风道2内吸出到安全避险场所内。第二风机6的排气口处设有百叶窗7,百叶窗7用于释放冷风并调节冷风角度。
空气净化装置4包括顶部设有气体进口、底部设有气体出口的柜体9,柜体9内从上至下间隔设有粉末过滤网10,粉末过滤网10上均设有空气净化剂,空气净化剂包括一氧化碳吸收剂、二氧化碳吸收剂以及脱硫剂等,不同种类的空气净化剂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粉末过滤网10上。
所述降温装置为蓄冷箱3,所述蓄冷箱3包括具有保温层的箱体以及箱体内设的蓄冷材料、用于蓄冷的蛇形盘管和用于与外界换热的风道。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拘泥于上述形式,降温装置还可为蓄冷箱3、冷凝机与控制箱的组合,均可起到对气流风道2内气体降温的作用,(蓄冷箱3、冷凝机与控制箱为现有技术,故不详细叙述)。
所述第一气动风机5的气动马达5a与气源系统1连接,所述第一气动风机5的气动马达5a排气口处通过消声器8排气。气源系统1包括气源和与气源连接的气源处理装置13,气源系统1的气源为内设压缩气体的储罐11和矿井压风管路15,压缩气体的储罐11和矿井压风管路15并联,所述储罐11和矿井压风管路15分别连接一气源处理装置13后接入一切换阀14,切换阀14与第一气动风机5的气动马达5a的进气口连接,储罐11与气源处理装置13之间、矿井压风管路15与气源处理装置13之间均设有截止阀12。储罐11内压缩气体为压缩氮气或者压缩空气,当上述压缩气体为氮气时,所述储罐11优选的是杜瓦罐(瓶),以便在相同容积下获得较高的充装率,作为选择,该储罐11也可是氮气罐(瓶),当上述压缩气体为压缩空气时,所述储罐11为空气罐(瓶)。气源处理装置13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过滤器、减压器和分离器,具有减压、过滤和油、水分离功能。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拘泥于上述形式,气源中内设压缩气体的储罐11和矿井压风管路15择一使用也可达到实用新型目的。
气源中的压缩气体或者矿井压风管路15的气体在经过气源处理装置13后被减压、过滤和油水分离,进入第一气动风机5的气动马达5a并驱动其旋转,第一气动风机5将安全避险场所内气体从顶部开口的有害气体处理床层及粉末过滤层吸入,经过有害气体处理床层的热空气被净化处理后,通过气流风道2进入降温装置的蓄冷箱3,热空气在蓄冷箱3内经过换热后转换为冷空气,在第二风机6的二次抽吸下,通过百叶窗7释放在安全避险设施内。切换阀14用于切换储罐11的压缩气体与矿井压风。     
实施例2:
由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前述气源充足的条件下,所述第二风机为第二气动风机6′,第一气动风机5的气动马达5a与第二气动风机6′的气动马达6a的气路连接为串联连接,所述第二气动风机6′的气动马达6a排气口处通过消声器8排气。
将第二风机6更换为第二气动风机6′后,气源中的压缩气体或者矿井压风管路15的气体进入第一气动风机5的气动马达5a并驱动其旋转后,排出的气体进入第二气动风机6′的气动马达6a,驱动第二气动风机6′以作增压使用,该方式可获得较高的风机转速,适用于高速低扭矩风机。
实施例3:
由图5和图6所示的一种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前述气源充足的条件下,所述第二风机为第二气动风机6′,储罐11和矿井压风管路15分别通过一气源处理装置13接入一切换阀14后,切换阀14再通过管路连接一三通阀18,三通阀18再通过管路分别连接第一、第二气动风机的两气动马达,即第一气动风机5的气动马达5a与第二气动风机6′的气动马达6a分别与气源连接,使第一气动风机5的气动马达5a与第二气动风机6′的气动马达6a的气路连接为并联连接,第一气动风机5的气动马达5a与第二气动风机6′的气动马达6a的两排气口连接后再通过消声器8排气。
    这样,使气源分成两路,一路气源的压缩气体第一气动风机5及其气动马达,另一路气源压缩气体驱动第二气动风机及其气动马达,该方式可获得较高的扭矩,适用于低速高扭矩风机。

Claims (10)

1. 一种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风口处设置空气净化装置、出风口处连接气流风道的第一气动风机,气流风道上设有降温装置,气流风道设有出口;所述第一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与气源系统连接,气源系统的气源为内设压缩气体的储罐和/或为矿井压风管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气源为内设压缩气体的储罐时,压缩气体为压缩氮气或者压缩空气。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气流风道的出口设有第二风机,第二风机为自由旋转的叶轮或者为手摇风机或者为气动风机。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为第二气动风机,第一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与第二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的气路连接为串联连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排气口处通过消声器排气。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为第二气动风机,第一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与第二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的气路连接为并联连接,第一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与第二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分别与气源系统连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与第二气动风机的气动马达的两排气口连接后通过消声器排气。
8.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装置为蓄冷箱或者蓄冷箱、冷凝机与控制箱的组合。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顶部设有气体进口、底部设有气体出口的箱体,箱体内从上至下间隔设有粉末过滤网,粉末过滤网上均设有空气净化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系统还包括与气源连接的气源处理装置,气源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过滤器、减压器和分离器。
CN2012201562977U 2012-04-14 2012-04-14 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449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562977U CN202544912U (zh) 2012-04-14 2012-04-14 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562977U CN202544912U (zh) 2012-04-14 2012-04-14 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4912U true CN202544912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65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56297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44912U (zh) 2012-04-14 2012-04-14 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449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5398A (zh) * 2012-04-14 2012-08-15 中平能化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5398A (zh) * 2012-04-14 2012-08-15 中平能化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CN102635398B (zh) * 2012-04-14 2016-03-30 中平能化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63380U (zh)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CN201997213U (zh) 空气循环净化装置
CN102635398B (zh) 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CN202544912U (zh) 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CN206814219U (zh) 一种电梯的节能通风降温装置
CN104633791A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生产的转轮除湿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103982215B (zh) 救生舱/避难硐室用无源压风制冷净化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3886381U (zh) 一种抽屉式活性炭吸附装置
CN206853334U (zh) 一种粉尘处理装置
CN102345470A (zh) 一种救生舱空气循环净化驱动方法及装置
CN102269011A (zh) 一体式煤矿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用空气净化、制冷装置
CN202500603U (zh) 一种矿下避险系统用手动、气动一体式空气净化装置
CN102562122A (zh) 一种可移动式无电力驱动液体冷却装置及液体冷却方法
CN202017520U (zh) 一种矿用救生舱的空气净化降温除湿一体化装置
CN102562120A (zh) 矿用降温除湿空气净化装置
CN202266294U (zh) 一种救生舱空气循环净化驱动装置
CN203271800U (zh) 一种多驱动方式的避难硐室用空气净化装置
CN202731987U (zh) 一种用于矿用救生舱净化制冷除湿的空气循环驱动装置
CN101270901B (zh) 改善空气质量装置
CN202673324U (zh) 一种双系统除湿、降温、净化co、co2装置
CN203715275U (zh) 一种矿用紧急避险系统自备式化学供氧净化装置
CN202157825U (zh) 一体式煤矿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用空气净化、制冷装置
CN202483619U (zh) 无源救生舱生命保障系统
CN202467905U (zh) 矿用降温除湿空气净化装置
CN201763379U (zh)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30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