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35687U - 一种水田轮以及一种微耕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田轮以及一种微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35687U
CN202535687U CN2012201036168U CN201220103616U CN202535687U CN 202535687 U CN202535687 U CN 202535687U CN 2012201036168 U CN2012201036168 U CN 2012201036168U CN 201220103616 U CN201220103616 U CN 201220103616U CN 202535687 U CN202535687 U CN 202535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farming
paddy field
rotating shaft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036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毅
毕选华
罗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WUGU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WUGU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WUGU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WUGU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1036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35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35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356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田轮,包括旋转轴、叶片和叶片钉,旋转轴能够转动,耕作叶片安装于旋转轴上,耕作叶片的外侧边缘开设有开土部破土槽口,叶片钉设置于叶片上,与开土部破土槽口的边缘相连接并形成一种无法堆积土壤的开式结构的开土部,开土部的开口方向与耕作叶片作业时的旋转方向相反。该结构设计能够使得水田轮不会由于堆积土壤而造成能量消耗的增加,从而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田轮在耕地作业中消耗较多能量问题的目的。耕作叶片与叶片钉为一体式结构的叶片,简化了水田轮的制造工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微耕机,包括耕作部,耕作部为上述水田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耕机能够有效减少由于叶片带土而造成能量的额外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水田轮以及一种微耕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田轮以及一种微耕机。
背景技术
水田是指在一定的种植区域内需要提供充足水源的耕种用地,在中国地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内。而真正的大片水田却集中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也是水稻的主要生产地区。
由于水田在种植期间需要长期浸泡于灌溉水中,水田土壤在淹水缺氧的情况下,有机质分解比较缓慢,使得土壤中腐殖质程度较高。南方土壤自身粘性较大,加之上述的种植条件使得对于水田耕种前期的土地处理(如翻土等)作业所使用农业机具提出了较高的使用要求。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微耕机用水田轮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现有技术中针对南方种植条件而使用的微耕机,包括进行耕地、翻土作业的水田轮。水田轮包括驱动转轴1′和叶片2′,微耕机为驱动转轴1′提供动力使得驱动转轴1′转动。叶片2′安装于驱动转轴1′上,并能够跟随驱动转轴1′进行转动,叶片2′在转动的过程中与土壤接触,从而实现土壤的翻土耕作。为了适应南方水田土壤粘性较大以及翻土作业中破土要求,叶片2′在靠近边缘的部分焊接有叶片钉3′(也叫做破土钉)。叶片钉3′具有尖角结构,虽然尖角结构能够较为容易地对粘性土壤进行破土作业,但是形成尖角的叶片钉3′与叶片2′会形成一个具有尖角的管状体结构。尤其是在进行耕作翻土作业过程中,土壤容易进入到上述的管状体结构中并逐渐堆积直至填满叶片钉3′。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将会使得叶片2′的重量增加,从而需要消耗较多地能量来驱动叶片2′的转动。
并且,为了使得叶片钉到达最有优的破土效果,破土钉需要与水田轮的中心轴线保持较高的垂直度。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叶片钉是以焊接的连接方式与叶片实现连接的。在焊接操作中,不仅操作难度较大引起水田轮的制造工艺复杂,而且还很难保证叶片与水田轮中心轴线的垂直度,降低了水田轮的破土效果。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上述水田轮在耕地作业中消耗较多能量并且制造工艺复杂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水田轮以及一种微耕机,该水田轮能够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田轮在耕地作业中消耗较多能量并且制造工艺复杂问题的目的,该微耕机由于采用该水田轮,能够降低其耕地能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田轮,应用于耕种机上,包括旋转轴,
所述旋转轴上安装有耕作叶片,所述耕作叶片的外侧边缘开设有破土槽口;
所述耕作叶片上设置有叶片钉,所述叶片钉与所述破土槽口的边缘相连接,并形成有槽状结构的开土部;
所述开土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耕作叶片作业时的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耕作叶片与所述叶片钉为一体式结构的叶片。
优选地,所述耕作叶片为折板型结构的耕作叶片,所述耕作叶片的弯折方向与所述耕作叶片作业时的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上安装有用于连接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耕作叶片的连接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撑部包括连接环和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所述支撑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环相连,所述耕作叶片安装于所述连接环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环不少于三个,并全部的所述连接环均匀罗列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耕作叶片卡接于相邻的两个连接环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接环为钢制连接环。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为六方管旋转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微耕机,包括对土壤进行破土作业的耕作部,所述耕作部为上述的水田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田轮,应用于耕种机上,尤其适用于南方水田的粘土土壤。包括旋转轴、叶片和叶片钉,旋转轴能够转动,耕作叶片安装于旋转轴上,并能够跟随旋转轴转动。耕作叶片的外侧边缘开设有破土槽口,叶片钉设置于叶片上,并与开土部破土槽口的边缘相连接。当叶片钉设置于叶片上时,能够与破土槽口形成槽状结构的开土部,并且开土部的开口方向与耕作叶片作业时的旋转方向相反。在上述结构中,开土部具有背棱结构,背棱能够较为容易地对耕地进行破土作业。
由于叶片钉与破土槽口的边缘相连接,因此形成的开土部为一种无法堆积土壤的开式结构(开式结构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叶片钉与叶片形成的管状体结构而言的)的开土部,由于破土钉能够实现土壤的破土作业,同时又不会造成土壤的堆积。该结构设计能够使得水田轮在耕地作业中,不会由于堆积土壤而造成能量消耗的增加,从而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田轮在耕地作业中消耗较多能量问题的目的。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田轮中,耕作叶片与叶片钉为一体式结构的叶片,如此设置省却了叶片钉的焊接操作,简化了水田轮的制造工艺。在采用一体式结构的叶片设计中,能够通过采用模具进行机械化操作,不仅使得水田轮成品规格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还能够避免由于叶片与叶片钉采用焊接而引起的叶片钉与水田轮中心轴线垂直程度地偏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微耕机,包括对土壤进行破土耕作的耕作部,耕作部为上述水田轮。由于上述水田轮的结构设计能够降低操作过程中耕地的能量消耗,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耕机能够有效减少由于叶片带土而造成能量的额外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微耕机用水田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水田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驱动转轴1′;
叶片2′;
叶片钉3′;
图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旋转轴1;
耕作叶片2;叶片钉21;破土槽口2a;
连接支撑部3;连接环31;支撑条3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水田轮以及一种微耕机,该水田轮通过其结构设计,采用一体式结构的叶片,能够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田轮在耕地作业中消耗较多能量并且制造工艺复杂问题的目的。该微耕机由于采用该水田轮,能够降低在耕地作业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水田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田轮,应用于耕种机上,尤其适用于南方水田的粘土土壤。包括旋转轴1、叶片和叶片钉21,旋转轴1能够转动,耕作叶片2安装于旋转轴1上,并能够跟随旋转轴1转动。耕作叶片2的外侧边缘开设有破土槽口2a,叶片钉21设置于叶片上,并与破土槽口2a的边缘相连接。当叶片钉21设置于耕作叶片2上时,能够与破土槽口2a形成槽状结构的开土部,并且开土部的开口方向与耕作叶片2作业时的旋转方向相反。在上述结构中,开土部具有背棱结构(与现有技术类似),背棱能够较为容易地对耕地进行破土作业。
由于叶片钉21与破土槽口2a的边缘相连接,因此形成的开土部为一种无法堆积土壤的开式结构的开土部,由于破土钉能够实现土壤的破土作业,同时又不会造成土壤的堆积。该结构设计能够使得水田轮在耕地作业中,不会由于堆积土壤而造成能量消耗的增加,从而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田轮在耕地作业中消耗较多能量问题的目的。
在此需要对开式结构的开土部进行说明,开式结构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叶片钉21与叶片形成的管状体结构而言的。现有技术中,叶片钉21与叶片构成的管状结构是一种一端为开口,而另一端封闭的结构。当对土壤进行作业时,土壤从开口端进入并进行堆积。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田轮,由于叶片上具有破土槽口2a,该结构设计能够使得叶片钉21与土壤接触后,无法堆积土壤,从而不会造成叶片在更土作业过程中的重量增加。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田轮中,耕作叶片2与叶片钉21为一体式结构的叶片,如此设置省却了叶片钉21的焊接操作,简化了水田轮的制造工艺。在采用一体式结构的叶片设计中,能够通过采用模具进行机械化操作,不仅使得水田轮成品规格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还能够避免由于叶片与叶片钉21采用焊接而引起的叶片钉21与水田轮中心轴线垂直程度地偏差。
为了提高耕作叶片2的翻土能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耕作叶片2为折板型结构的耕作叶片2,耕作叶片2的弯折方向与耕作叶片2作业时的旋转方向相反。采用折板型结构的耕作叶片2在进行翻土作业时,能够在一次翻土行程中翻出较多的土壤,从而达到提高耕作叶片2翻土能力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在使用耕种机对耕地进行翻土耕作时,翻土深度一般为10cm至25cm之间,而进行翻土作业的部件为耕作叶片2,所以为了节约水田轮的制造成本,一般会将耕作叶片2的的高度设计为翻土的最大深度。耕作叶片2的高度为耕作的叶片安装于旋转轴1上时,耕作叶片2上距离旋转轴1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差。然而,在多数情况下旋转轴1的安装高度较高,因此还需要提供用于连接旋转轴1与耕作叶片2连接的部件,以使得耕作叶片2既能够安装于旋转轴1上跟随旋转轴1转动,还能够使得耕作叶片2达到最大的利用率(在翻土达到最深时,耕作叶片2刚好没入到土壤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提供了连接支撑部3,连接支撑部3安装于旋转轴1上并与耕作叶片2相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支撑部3,不仅能够实现耕作叶片2与旋转轴1之间的连接,还能够使得耕作叶片2与旋转轴1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以实现耕作叶片2翻土作业的最优化。
具体地,连接支撑部3包括连接环31和支撑条32,支撑条32的一端与旋转轴1相连,支撑条32的另一端与连接环31相连,耕作叶片2安装于连接环31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提高连接支撑部3的结构强度,保证耕作时机械部件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支撑部3中,连接环31不少于三个,并全部的连接环均匀罗列设置于旋转轴1上,耕作叶片2卡接于相邻的两个连接环之间。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环31为三个,并且三个连接环等间距罗列于旋转轴1上,并通过支撑条32与旋转轴1相连接。这三个连接环中,相邻的两个连接环之间具有用于安装耕作叶片2的间隙,耕作叶片2通过卡接的方式与相邻的两个连接环连接。在上述结构设计中,由于连接环等间距分布,并通过两个连接环实现耕作叶片2的安装,能够降低采用单一连接环的耕作受力。如此设置,不仅能够保证耕作叶片2的牢靠连接,还能够提高连接支撑部3的结构强度,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田轮具有较高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连接环31为钢制连接环。
为了节约水田轮的制造成本以及减小旋转轴1的转动惯性,本实用新型对旋转轴1做出了如下结构设计:旋转轴1为六方管旋转轴。作为一般性常识可知,采用管类部件,如果管壁具有一定厚度,其扭转强度与实心轴的扭转强度基本一致。然而管类部件不仅能够节约材料,还具有较小的转动惯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微耕机,包括对土壤进行破土耕作的耕作部,耕作部为上述水田轮。由于上述水田轮的结构设计能够降低操作过程中耕地的能量消耗,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耕机能够有效减少由于叶片带土而造成能量的额外消耗。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水田轮以及一种微耕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水田轮,应用于耕种机上,包括旋转轴(1),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1)上安装有耕作叶片(2),所述耕作叶片(2)的外侧边缘开设有破土槽口(2a);
所述耕作叶片(2)上设置有叶片钉(21),所述叶片钉(21)与所述破土槽口(2a)的边缘相连接,并形成有槽状结构的开土部;
所述开土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耕作叶片(2)作业时的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耕作叶片(2)与所述叶片钉(21)为一体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耕作叶片(2)为折板型结构的耕作叶片(2),所述耕作叶片(2)的弯折方向与所述耕作叶片(2)作业时的旋转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上安装有用于连接所述旋转轴(1)与所述耕作叶片(2)的连接支撑部(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部(3)包括连接环(31)和支撑条(32),所述支撑条(3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1)相连,所述支撑条(3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环(31)相连,所述耕作叶片(2)安装于所述连接环(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31)不少于三个,并全部的所述连接环(31)均匀罗列设置于所述旋转轴(1)上,所述耕作叶片(2)卡接于相邻的两个连接环(3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31)为钢制连接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为六方管旋转轴。
8.一种微耕机,包括对土壤进行破土作业的水田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田轮为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水田轮。
CN2012201036168U 2012-03-19 2012-03-19 一种水田轮以及一种微耕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35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036168U CN202535687U (zh) 2012-03-19 2012-03-19 一种水田轮以及一种微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036168U CN202535687U (zh) 2012-03-19 2012-03-19 一种水田轮以及一种微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35687U true CN202535687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56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0361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35687U (zh) 2012-03-19 2012-03-19 一种水田轮以及一种微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356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8554A (zh) * 2013-04-02 2013-06-26 王光敏 草皮收获机
CN103782678A (zh) * 2014-02-20 2014-05-14 湖南长沙果福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旋耕机的外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8554A (zh) * 2013-04-02 2013-06-26 王光敏 草皮收获机
CN103782678A (zh) * 2014-02-20 2014-05-14 湖南长沙果福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旋耕机的外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80483U (zh) 一种农业用的翻土机
CN108966795B (zh) 双行四铲振动式木薯挖掘机
CN202535687U (zh) 一种水田轮以及一种微耕机
CN209218557U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水稻直播机的旋耕开沟装置
CN204498596U (zh) 旋耕起垄开沟机
CN206759993U (zh) 叶片式锯齿钻头
CN105052308A (zh) 一种肥料深施机
CN109287350B (zh) 沙地稻田地下衬膜机
CN205105611U (zh) 一种有机肥葡萄施肥机
CN106508195A (zh) 一种交叉斜置式宽度可调开沟机
CN203968847U (zh) 一种挖土用铲斗
CN207665437U (zh) 一种果树施肥装置
CN206061446U (zh) 一种深松旋耕机
CN202697175U (zh) 悬挂式葡萄埋藤机
CN205667091U (zh) 一种用于蓝莓种植的开沟装置
CN204968415U (zh) 一种肥料深施机
CN202406491U (zh) 一种宽幅链刀式开沟机
CN201674760U (zh) 经济作物深松机
CN202435832U (zh) 振动式挖掘抖动筛
CN205793982U (zh) 一种旋耕装置
CN204859974U (zh) 山药双沟开沟机
CN208425156U (zh) 一种能够防止渗灌管断裂的多功能铺管机
CN202488968U (zh) 一种松土开沟一体机
CN105672297A (zh) 梯形插口y桩制造装置
CN205776453U (zh) 一种水稻田开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