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34094U -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 Google Patents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34094U
CN202534094U CN2012201482366U CN201220148236U CN202534094U CN 202534094 U CN202534094 U CN 202534094U CN 2012201482366 U CN2012201482366 U CN 2012201482366U CN 201220148236 U CN201220148236 U CN 201220148236U CN 202534094 U CN202534094 U CN 202534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optical fiber
transmitting
face
optical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482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FABO TEC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FABO T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FABO TEC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FABO T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1482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34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34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340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包括发射、接收光缆与外管,所述外管两端分别套入发射、接收光纤套管,发射光纤套管内插入与发射内端面相平齐的发射光缆,接收光纤套管内插入与接收内端面相平齐的接收光缆,发射光缆一端与经光源调制器调制后的光源连接,接收光缆一端与信号检测处理器连接,发射、接收内端面在外管内相对、同轴设置,发射或接收上侧面上设置有与挡光片相连接的感温元件,挡光片的另一端延伸至发射、接收内端面之间,制造时先确定发射、接收内端面之间的距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再确定其余零部件的长度。本设计不仅定位性能较好、灵敏度较高,温度报警值可在35℃–85℃内任意设置,传输距离较长,而且结构简单、生产维护成本很低、安全性较高。

Description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具体适用于消除电子元器件的缺陷、降低成本、提高灵敏度、方便维护,温度报警值可在35℃–85℃内任意设置,传输光缆距离较长,具有极大的实用性。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用于火灾自动报警上的温度探测器主要有电子式点型定温火灾探测器、电缆式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电子式差温火灾探测器、电子式差定温火灾探测器、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它们的缺陷如下:
电子式点型定温火灾探测器存在的问题是:                                                因为有电信号,在易燃易爆、电磁辐射强度大的场所不适于安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电子元器件易老化,老化后易产生误报甚至失灵
Figure 193548DEST_PATH_IMAGE003
探测器造价高,后期维护成本高
Figure 244549DEST_PATH_IMAGE004
报警动作温度范围宽,导致灵敏度低。
电缆式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存在的问题是:
Figure 590080DEST_PATH_IMAGE001
因为有电信号,在易燃易爆、电磁辐射强度大的场所不适于安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Figure 819067DEST_PATH_IMAGE002
电子元器件易老化,老化后易产生误报甚至失灵
Figure 273051DEST_PATH_IMAGE003
探测器造价高,维护成本高
Figure 471951DEST_PATH_IMAGE004
火灾产生位置的定位性能差
Figure 671988DEST_PATH_IMAGE005
多为不可恢复型,不能重复使用。
电子式差温火灾探测器存在的问题是:
Figure 71877DEST_PATH_IMAGE001
因为有电信号,在易燃易爆、电磁辐射强度大场所不适于安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Figure 357364DEST_PATH_IMAGE002
电子元器件易老化,老化后易产生误报甚至失灵
Figure 281327DEST_PATH_IMAGE003
探测器造价高,维护成本高
Figure 211237DEST_PATH_IMAGE004
温度响应时间较长,灵敏度低。
电子式差定温火灾探测器存在的问题是:
Figure 641081DEST_PATH_IMAGE001
因为有电信号,在易燃易爆、电磁辐射强度大的场所不适于安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Figure 413865DEST_PATH_IMAGE002
电子元器件易老化,老化后易产生误报甚至失灵
Figure 344781DEST_PATH_IMAGE003
探测器结构很复杂、造价很高,维护成本很高。
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存在的问题是:探测器结构很复杂、成本非常高,维护成本也非常高,用户消费不起
Figure 261101DEST_PATH_IMAGE002
主光缆出现断裂或脱落后会导致所有探测器失效,风险性大,安全性较低
Figure 521181DEST_PATH_IMAGE003
火灾产生位置的定位性能较差
Figure 599996DEST_PATH_IMAGE004
温度响应时间较长,灵敏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结构复杂、生产维护成本很高、安全性较低、定位性能较差、灵敏度较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维护成本很低、安全性较高、定位性能较好、灵敏度较高、温度报警值可在35℃–85℃内任意设置,传输光缆距离较长的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包括发射光缆、接收光缆与外管,所述发射光缆的一端与经光源调制器调制后的光源相连接,所述接收光缆的一端与信号检测处理器相连接,发射光缆、接收光缆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外管内,且在外管内设置有感温元件;
所述外管两端的内部分别套入有发射光纤套管与接收光纤套管,所述发射光纤套管内的发射光纤腔中插入有与发射光纤套管的发射内端面相平齐的发射光缆,发射光纤套管的发射外端面延伸至外管的外部,所述接收光纤套管的接收内端面在外管内与发射内端面相对设置,接收光纤套管的接收外端面延伸至外管的外部,接收光纤套管内的接收光纤腔中插入有与接收内端面相平齐的接收光缆;
所述发射光纤套管上位于发射内端面、发射外端面之间的发射上侧面上或接收光纤套管上位于接收内端面、接收外端面之间的接收上侧面上设置有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的尾端与发射上侧面或接收上侧面相连接,感温元件的首端与挡光片相连接,挡光片的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接收内端面之间;
所述外管是感温型套管,所述感温元件是感温形变元件,所述发射光缆、接收光缆是同轴设置的同一种光缆。
所述感温元件设置于发射上侧面上,感温元件的尾端与发射上侧面相连接,首端与发射内端面相接触,发射内端面的上方设置有挡光片,挡光片的一端与首端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接收内端面之间。
所述发射上侧面上设置有与感温元件相对应的发射斜槽,发射斜槽的高端近发射外端面设置,发射斜槽的低端与发射内端面顶部开设的发射卡口相通,该发射卡口内卡有挡光片。
所述感温元件设置于接收上侧面上,感温元件的尾端与接收上侧面相连接,首端与接收内端面相接触,接收内端面的上方设置有挡光片,挡光片的一端与首端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接收内端面之间。
所述接收上侧面上设置有与感温元件相对应的接收斜槽,接收斜槽的高端近接收外端面设置,接收斜槽的低端与接收内端面顶部开设的接收卡口相通,该接收卡口内卡有挡光片。
所述发射外端面与发射限位管相连接,发射限位管的端面直径大于发射光纤套管的端面直径;所述接收外端面与接收限位管相连接,接收限位管的端面直径大于接收光纤套管的端面直径。
所述光源为激光光源或LED光源,所述发射光缆、接收光缆为石英光缆或塑料光缆。
所述光源为绿色LED光源,所述发射光缆、接收光缆为通信级塑料光缆。
所述外管的制造材料为金属,所述挡光片的制造材料为金属,其厚度小于等于0.1毫米;所述发射光纤套管、接收光纤套管的制造材料为塑料。
一种上述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确定发射内端面、接收内端面之间的距离
Figure 753766DEST_PATH_IMAGE006
Figure 56571DEST_PATH_IMAGE006
依据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413734DEST_PATH_IMAGE007
其中,
Figure 827398DEST_PATH_IMAGE008
为接收光缆接收的光强,
Figure 847393DEST_PATH_IMAGE009
为发射光缆发射的光强,
Figure 321099DEST_PATH_IMAGE006
为发射内端面、接收内端面之间的距离,为发射光缆、接收光缆内部光纤的半径,
Figure 586176DEST_PATH_IMAGE011
为光纤的最大孔径角;
再根据
Figure 589904DEST_PATH_IMAGE006
确定挡光片、发射光纤套管、接收光纤套管以及外管的长度;
第二步:先将发射光缆插进发射光纤套管内的发射光纤腔中,发射光缆的端面与发射内端面相平齐,再将接收光缆插进接收光纤套管内的接收光纤腔中,接收光缆的端面与接收内端面相平齐;
第三步:在发射上侧面或接收上侧面上设置感温元件;
当在发射上侧面上设置感温元件时,先将感温元件的尾端与发射上侧面相连接,同时,首端与发射内端面相接触,再在首端上粘贴挡光片,挡光片的一端与首端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接收内端面之间,且挡光片位于发射内端面的上方; 
当在接收上侧面上设置感温元件时,先将感温元件的尾端与接收上侧面相连接,同时,首端与接收内端面相接触,再在首端上粘贴挡光片,挡光片的一端与首端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接收内端面之间,且挡光片位于接收内端面的上方;
第四步:当感温元件在发射上侧面或在接收上侧面上设置结束后,再将发射光纤套管、接收光纤套管从外管的两端插入,插入后,发射内端面、接收内端面位于外管的内部,发射外端面、接收外端面位于外管的外部,最后将外管的两端封闭,此时即可完成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制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中采取的火灾探测器为点型光纤火灾探测器,其中,光纤感温能够杜绝电信号、电子元器件感温的缺陷,提高装置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点型感温的定位性能非常好,能够很快的确定火灾的产生的具体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杜绝电信号、电子元器件感温的缺陷,而且安全性较高、定位性能较好。
2、本实用新型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中采取的火灾探测器利用了光纤对射的原理,即:发射光缆发射的光经一定距离后射入接收光缆,同时,外管将周围环境的温度传导给感温元件,当温度上升时,感温元件会逐渐产生形变而弯曲,同时带动挡光片下移以遮挡光,从而导致接收光缆接收到的光强变弱,进而导致送至信号检测处理器的光强变弱,最终由光强的变化来探测温度,不仅反应时间很短、灵敏度较高,可将报警温度误差控制在±1℃内,而且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与维护,成本较低,此外,外管在使用中为全封闭结构,不仅能够提高管内感温元件感温的灵敏性,而且能较好的保护管内零件,安全性较高,此外,采用对射式结构使得传输光缆距离更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灵敏度较高、结构简单,而且生产维护成本很低、安全性较高。
3、本实用新型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中的光源为激光光源或LED光源,发射光缆、接收光缆为石英光缆或塑料光缆,尤其当光源为绿色LED光源,发射光缆、接收光缆为通信级塑料光缆时效果最好,绿光LED与通信级塑料光缆搭配的优点如下:首先,在同等功率条件下,绿光LED在通信级塑料光缆中传输的距离最远,能达到单程300–350米;其次,绿光LED的价格很便宜,工作电压小,能够满足消防报警产品规定供电电压为24V、产品备用电源在外电断电后必须满足持续稳定供电8小时以上的要求,而且,LED是利用注入有源区的载流子自发辐射复合发光,没有阈值特性,不易受到电压波动以及温度波动影响,稳定性较强,可连续工作10万小时(约11.5年)以上,寿命很长;再次,通信级塑料光缆不仅衰减系数≤0.2dB/m,传输距离较长,而且其包裹的光纤的直径为1mm,有足够大的面积来让尽可能多的光耦合进纤芯进行传输,能够提高光强与传输距离,此外,通信级塑料光缆与常用的通信级石英光缆相比,价格只有十分之一;最后,1个绿光LED可以复用多个前端探测部,因而可进一步降低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成本很低、传输距离长,而且稳定性强,能够满足消防报警产品中对传输距离的需要。
4、本实用新型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中发射内端面、发射外端面之间的距离依照特定的公式设计,该公式能显示出接收光强与之间的关系,依此关系可设计出最佳的值范围以确保本实用新型获得最强的接收光强,接收光强越强,灵敏度自然越高,此时再通过挡光片对光强进行干扰,就能较快、较精确的获得周围环境的温度,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感温的灵敏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灵敏度较高。
 5、本实用新型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中火灾探测器主要包括外管、光纤套管、感温元件与挡光片,不仅零部件数量较少,布置清晰,而且制造材料均为常见材料,便宜易得,便于降低生产维护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生产维护成本很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发射光纤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接收光纤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
Figure 507864DEST_PATH_IMAGE008
Figure 323373DEST_PATH_IMAGE006
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
Figure 391692DEST_PATH_IMAGE008
Figure 950850DEST_PATH_IMAGE006
的关系图。
图6是实施例2中发射光纤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接收光纤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光源1、光源调制器2、信号检测处理器3、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外管6、感温元件7、尾端71、首端72、发射光纤套管8、发射内端面81、发射外端面82、发射光纤腔83、发射上侧面84、接收光纤套管9、接收内端面91、接收外端面92、接收光纤腔93、接收上侧面94、挡光片10、发射斜槽11、接收斜槽12、发射卡口13、接收卡口14、发射限位管15、接收限位管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7,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包括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与外管6,所述发射光缆4的一端与经光源调制器2调制后的光源1相连接,所述接收光缆5的一端与信号检测处理器3相连接,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外管6内,且在外管6内设置有感温元件7;
所述外管6两端的内部分别套入有发射光纤套管8与接收光纤套管9,所述发射光纤套管8内的发射光纤腔83中插入有与发射光纤套管8的发射内端面81相平齐的发射光缆4,发射光纤套管8的发射外端面82延伸至外管6的外部,所述接收光纤套管9的接收内端面91在外管6内与发射内端面81相对设置,接收光纤套管9的接收外端面92延伸至外管6的外部,接收光纤套管9内的接收光纤腔93中插入有与接收内端面91相平齐的接收光缆5;
所述发射光纤套管8上位于发射内端面81、发射外端面82之间的发射上侧面84上或接收光纤套管9上位于接收内端面91、接收外端面92之间的接收上侧面94上设置有感温元件7,所述感温元件7的尾端71与发射上侧面84或接收上侧面94相连接,感温元件7的首端72与挡光片10相连接,挡光片10的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
所述外管6是感温型套管,所述感温元件7是感温形变元件,所述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是同轴设置的同一种光缆。
所述感温元件7设置于发射上侧面84上,感温元件7的尾端71与发射上侧面84相连接,首端72与发射内端面81相接触,发射内端面81的上方设置有挡光片10,挡光片10的一端与首端72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
所述发射上侧面84上设置有与感温元件7相对应的发射斜槽11,发射斜槽11的高端近发射外端面82设置,发射斜槽11的低端与发射内端面81顶部开设的发射卡口13相通,该发射卡口13内卡有挡光片10。
所述感温元件7设置于接收上侧面94上,感温元件7的尾端71与接收上侧面94相连接,首端72与接收内端面91相接触,接收内端面91的上方设置有挡光片10,挡光片10的一端与首端72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
所述接收上侧面94上设置有与感温元件7相对应的接收斜槽12,接收斜槽12的高端近接收外端面92设置,接收斜槽12的低端与接收内端面91顶部开设的接收卡口14相通,该接收卡口14内卡有挡光片10。
所述发射外端面82与发射限位管15相连接,发射限位管15的端面直径大于发射光纤套管8的端面直径;所述接收外端面92与接收限位管16相连接,接收限位管16的端面直径大于接收光纤套管9的端面直径。
所述光源1为激光光源或LED光源,所述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为石英光缆或塑料光缆。
所述光源1为绿色LED光源,所述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为通信级塑料光缆。
所述外管6的制造材料为金属,所述挡光片10的制造材料为金属,其厚度小于等于0.1毫米;所述发射光纤套管8、接收光纤套管9的制造材料为塑料。
一种上述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确定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的距离
Figure 259788DEST_PATH_IMAGE006
依据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815404DEST_PATH_IMAGE007
其中,
Figure 319197DEST_PATH_IMAGE008
为接收光缆5接收的光强,
Figure 152024DEST_PATH_IMAGE009
为发射光缆4发射的光强,
Figure 168390DEST_PATH_IMAGE006
为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的距离,
Figure 86668DEST_PATH_IMAGE010
为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内部光纤的半径,
Figure 862994DEST_PATH_IMAGE011
为光纤的最大孔径角;
再根据
Figure 284748DEST_PATH_IMAGE006
确定挡光片10、发射光纤套管8、接收光纤套管9以及外管6的长度;
第二步:先将发射光缆4插进发射光纤套管8内的发射光纤腔83中,发射光缆4的端面与发射内端面81相平齐,再将接收光缆5插进接收光纤套管9内的接收光纤腔93中,接收光缆5的端面与接收内端面91相平齐;
第三步:在发射上侧面84或接收上侧面94上设置感温元件7;
当在发射上侧面84上设置感温元件7时,先将感温元件7的尾端71与发射上侧面84相连接,同时,首端72与发射内端面81相接触,再在首端72上粘贴挡光片10,挡光片10的一端与首端72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且挡光片10位于发射内端面81的上方; 
当在接收上侧面94上设置感温元件7时,先将感温元件7的尾端71与接收上侧面94相连接,同时,首端72与接收内端面91相接触,再在首端72上粘贴挡光片10,挡光片10的一端与首端72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且挡光片10位于接收内端面91的上方;
第四步:当感温元件7在发射上侧面84或在接收上侧面94上设置结束后,再将发射光纤套管8、接收光纤套管9从外管6的两端插入,插入后,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位于外管6的内部,发射外端面82、接收外端面92位于外管6的外部,最后将外管6的两端封闭,此时即可完成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一、的确定:
参见图4,由图可见,发射光缆4发出的光穿过距离
Figure 346431DEST_PATH_IMAGE006
(即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的距离)后射至接收光缆5,图中的
Figure 51082DEST_PATH_IMAGE008
为接收光缆5接收的光强,为发射光缆4发射的光强,
Figure 967402DEST_PATH_IMAGE006
为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的距离,
Figure 63534DEST_PATH_IMAGE010
为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内部光纤的半径,
Figure 430930DEST_PATH_IMAGE011
为光纤的最大孔径角;则有
Figure 827277DEST_PATH_IMAGE007
由上述公式可见,
Figure 372659DEST_PATH_IMAGE008
越大,光强越大,探测器越灵敏。当本实用新型选定光源、发射光缆4与接收光缆5后,
Figure 956087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736961DEST_PATH_IMAGE010
Figure 909185DEST_PATH_IMAGE011
即为定值,此时要提高
Figure 218944DEST_PATH_IMAGE008
的值,就必须改变
Figure 696193DEST_PATH_IMAGE006
,两者之间的关系请参见图5,由图5可见,当
Figure 280758DEST_PATH_IMAGE006
值取定某一范围时,
Figure 120538DEST_PATH_IMAGE008
能达到最大,灵敏度最高。
二、挡光片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中挡光片10的一端与感温元件7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使用中,当感温元件7因温度上升而逐渐形变至弯曲时,感温元件7带动其一端粘贴的挡光片10下移,以遮挡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的光,从而减少接收光缆5接收到的光强,进而导致送至信号检测处理器3的光强变弱,此时便可由光强的变化来探测出温度,当温度到达设定阀值时就报警。具体应用时,感温元件7与挡光片10既可以一起设置于发射上侧面84上,也可以一起设置于接收上侧面94上。
为确保实现设计效果,挡光片10要求厚度不超过0.1mm,金属(如钢、铝、铜、银、锌、锰及其合金),有刚性,不易形变。同时,由上可知,
Figure 256990DEST_PATH_IMAGE006
值存在最佳工程使用范围,因而挡光片10在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的延伸长度应依据
Figure 80589DEST_PATH_IMAGE006
而定,否则会影响挡光片10对光的遮挡效果。
三、绿光LED与通信级塑料光缆:
1、绿光LED:
光信号的优势:绿光LED即为绿光发光二极管,它在通信级塑料光缆中传输的是光信号,即便通信级塑料光缆周围有高电压或者很强的地磁场也不会对光缆中的光信号产生影响,相对而言,电信号却很容易受到高电压或者地磁场干扰,导致信号失真而产生误报;此外,电信号在易燃易爆、电磁辐射强度大的场所不适于安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产生电信号的电子元器件还易老化,且在老化后易产生误报甚至失灵,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绿光LED对这些缺陷都能避免。
稳定性:绿光LED利用注入有源区的载流子自发辐射复合发光,没有阈值特性,光谱密度比激光光源高几个数量级,稳定性较强,而激光光源是受激辐射复合发光,存在光学谐振腔,很容易受到电压波动以及温度波动影响,导致激光光源光衰及温漂很严重。因此绿光LED的稳定性远高于激光光源。
价格优势: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绿光LED的功率一般20毫瓦,工作电压在3V左右,工作电流小于10毫安,1个绿光LED可以复用多个对射式光纤烟雾传感器,其市场售价为0.09元/个,而20毫瓦的激光光源,高压供电,工作电流大约150毫安,其市场售价是20毫瓦绿光LED市场售价1500倍以上,且体积很大。
消防报警产品要求:国家规定消防报警产品的供电电压为24V,不能提供高压,且强制性规定产品的备用电源在外电断电后必须满足持续稳定供电8小时以上,激光光源不仅需要高压供电,而且在考虑实用性与低成本的条件下,若探测器的光源1采用激光光源,则很难保证其备用电源在外电断电后能持续稳定供电8小时。
使用寿命:绿光LED寿命可连续工作10万小时(约11.5年)以上,激光光源最多可连续工作7500小时(约1个月)。
由上可见,相比较激光光源,本实用新型采取绿光LED作为光源1,不仅能够满足消防报警产品要求、稳定性较强,而且使用寿命较长,尤其是价格很便宜,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性价比。
2、通信级塑料光缆:
通信级塑料光缆的内部裹有通信级光纤,在实际应用中,除了接头等位置需要剥掉通信级塑料光缆表面一小段保护套便于接续外,其余部位均显示为通信级塑料光缆。用通信级塑料光缆代替现有产品中的电线电缆,低能耗、低污染,成本更低,符合国家“光进铜退与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
光纤直径比较:感烟火灾探测器利用光散射对烟雾探测,这就要求被散射光的强度要尽可能大,光强的大小与光纤的直径直接相关,光纤直径大才能够让尽可能多的光进入纤芯进行传输,通信级塑料光纤直径为1mm,通信级石英光纤直径则为0.125mm,相差8倍,在同样功率的光源下,通信级石英光纤因为直径太小,其内部传输光的强度太弱,根本不适宜用于探测烟雾,若一定要探测烟雾,就必须采用成束的石英光纤进行光信号传输,此时就会增加端面处理的难度与成本,石英光纤的直径只有0.125mm,又细又软,其端面处理不仅精度要求高、耗时长,而且端面处理的好坏需要专用设备才能检测出,处理成本很高,且采用了光纤束,这意味要处理大量的石英光纤,耗时更长,成本更高。相比较而言,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通信级塑料光缆由于直径有1mm,且有一定硬度,其端面处理用肉眼就能判断出好坏,而且只需处理一根,毕竟一根就能满足探测烟雾的要求。
衰减系数比较:感烟火灾探测器包括前端探测部11与后台处理部12,前端探测部11需要设置在易发生火灾的场合以进行检测,而后台处理部12需要间隔较长的距离以进行数据处理,两者之间通过光缆连接,这就要求光缆具有较低的衰减系数以支持光信号较远距离的传输。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通信级塑料光缆的衰减系数≤0.2dB/m,能满足火灾报警中对传输距离的要求。
价格比较:市场上,国产通信级塑料光缆价格为0.2–0.3元/m,国产通信级石英光缆价格为3元/m,价格相差10倍。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通信级塑料光缆直径大、衰减系数小,不仅能够提高光信号的强度,而且能进行远距离的光信号传输,价格还十分便宜,性价比很高。
3、绿光LED、通信级塑料光缆的搭配:
本实用新型绿光LED作为光源1、通信级塑料光缆作为传输光缆的原因除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外,还在于绿光LED、通信级塑料光缆的搭配优点:对于不同颜色的LED,同等功率下,绿光LED在通信级塑料光缆中的衰减最小,传输距离最远。
同时,绿光LED直径为5mm,通信级塑料光缆的直径为1mm,生产中只需让光纤10的端面直接对准绿光LED就行,不需要昂贵的光器件和光路进行调节,操作简单,便于量产,而石英光纤直径只有0.125mm,它必须借助聚焦透镜才能把光源1发出的光尽可能送入石英光纤里面传输,操作复杂,成本高,不适用于量产。 
若将激光光源与通信级塑料光缆搭配,其缺点为:主要是激光光源价格太高,市场竞争力太差,且激光光源体积大、耗电大、稳定性差。
若将其他颜色的LED与通信级塑料光缆搭配,其缺点为:相同功率条件下,只有绿光LED在通信级塑料光缆中传输距离最远,其他颜色的LED传输距离太短,不适用于实际。
若将绿光LED与别的光缆搭配,其缺点为:石英光纤中衰减最小的光波长是850nm、1310nm、1550nm,而绿光的波长是532nm,因而绿光在石英光纤中衰减很大,传输距离有限,不适用于实际。
四、外管、光纤套管、对射柱与感温元件:
外管:外管6为感温型套管,能将外部环境的温度传导进管内,以便于感温元件7探测。外管6的制造材料为金属,如钢、铁、铝等导热金属。
发射光纤套管:发射光纤套管8的发射外端面82与发射限位管15相连接,发射限位管15可控制发射光纤套管8进入外管6的长度。发射光纤套管8、发射限位管15的制造材料优选为塑料。
接收光纤套管:接收光纤套管9的接收外端面92与接收限位管16相连接,接收限位管16可控制接收光纤套管9进入外管6的长度。接收光纤套管9、接收限位管16的制造材料优选为塑料。
感温元件:感温元件7是感温形变元件,在周围温度上升的情况下,感温元件7会逐渐产生形变而弯曲,以带动挡光片10下移。
实施例1:
光源1为绿色LED光源,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为通信级塑料光缆,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中光纤的直径是1毫米;发射光缆4、发射光纤套管8、发射限位管15、接收光缆5、接收光纤套管9、接收限位管16、感温元件7、挡光片10与外管6构成一个独立结构,该独立结构与光源1、光源调制器2、信号检测处理器3相互独立,且一个光源1可同时复用多个所述的独立结构;
参见图1–图5,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包括发射光缆4、发射光纤套管8、发射限位管15、接收光缆5、接收光纤套管9、接收限位管16、感温元件7、挡光片10与外管6,所述发射光缆4的一端与经光源调制器2调制后的光源1相连接,所述接收光缆5的一端与信号检测处理器3相连接,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是同轴设置的同一种光缆,感温元件7是感温形变元件,外管6是感温型套管;
所述外管6两端的内部分别套入有发射光纤套管8与接收光纤套管9,所述发射光纤套管8内的发射光纤腔83中插入有与发射内端面81相平齐的发射光缆4,发射外端面82与位于外管6外部的发射限位管15相连接,发射限位管15的端面直径大于发射光纤套管8的端面直径,所述接收光纤套管9的接收内端面91在外管6内与发射内端面81同轴、相对设置,接收外端面92与位于外管6外部的接收限位管16相连接,接收限位管16的端面直径大于接收光纤套管9的端面直径,接收光纤套管9内的接收光纤腔93中插入有与接收内端面91相平齐的接收光缆5;
所述接收光纤套管9上位于接收内端面91、接收外端面92之间的接收上侧面94上设置有与感温元件7相对应的接收斜槽12,接收斜槽12的高端近接收外端面92设置,接收斜槽12的低端与接收内端面91顶部开设的接收卡口14相通,该接收卡口14内卡有挡光片10,所述感温元件7的尾端71与接收上侧面94相连接,感温元件7的首端72与挡光片10相连接,挡光片10的另一端经接收卡口14后延伸至接收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
一种上述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确定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的距离
Figure 38498DEST_PATH_IMAGE006
依据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221218DEST_PATH_IMAGE007
其中,
Figure 922326DEST_PATH_IMAGE008
为接收光缆5接收的光强,
Figure 317536DEST_PATH_IMAGE009
为发射光缆4发射的光强,
Figure 397487DEST_PATH_IMAGE006
为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的距离,
Figure 892053DEST_PATH_IMAGE010
为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内部光纤的半径,为光纤的最大孔径角;
再根据确定挡光片10、发射光纤套管8、接收光纤套管9以及外管6的长度;
第二步:先将发射光缆4插进发射光纤套管8内的发射光纤腔83中,发射光缆4的端面与发射内端面81相平齐,再将接收光缆5插进接收光纤套管9内的接收光纤腔93中,接收光缆5的端面与接收内端面91相平齐;
第三步:在发射上侧面84或接收上侧面94上设置感温元件7;
当在接收上侧面94上设置感温元件7时,先将感温元件7的尾端71与接收上侧面94相连接,同时,首端72与接收内端面91相接触,再在首端72上粘贴挡光片10,挡光片10的一端与首端72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且挡光片10位于接收内端面91的上方; 
第四步:当感温元件7在接收上侧面94上设置结束后,再将发射光纤套管8、接收光纤套管9从外管6的两端插入,插入后,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位于外管6的内部,发射外端面82、接收外端面92位于外管6的外部,最后将外管6的两端封闭,此时即可完成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制造。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图4、图5、图6与图7,所述发射光纤套管8上位于发射内端面81、发射外端面82之间的发射上侧面84上设置有与感温元件7相对应的发射斜槽11,发射斜槽11的高端近发射外端面82设置,发射斜槽11的低端与发射内端面81顶部开设的发射卡口13相通,该发射卡口13内卡有挡光片10,所述感温元件7的尾端71与发射上侧面84相连接,感温元件7的首端72与挡光片10相连接,挡光片10的另一端经发射卡口13后延伸至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 

Claims (9)

1.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包括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与外管(6),所述发射光缆(4)的一端与经光源调制器(2)调制后的光源(1)相连接,所述接收光缆(5)的一端与信号检测处理器(3)相连接,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外管(6)内,且在外管(6)内设置有感温元件(7),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6)两端的内部分别套入有发射光纤套管(8)与接收光纤套管(9),所述发射光纤套管(8)内的发射光纤腔(83)中插入有与发射光纤套管(8)的发射内端面(81)相平齐的发射光缆(4),发射光纤套管(8)的发射外端面(82)延伸至外管(6)的外部,所述接收光纤套管(9)的接收内端面(91)在外管(6)内与发射内端面(81)相对设置,接收光纤套管(9)的接收外端面(92)延伸至外管(6)的外部,接收光纤套管(9)内的接收光纤腔(93)中插入有与接收内端面(91)相平齐的接收光缆(5);
所述发射光纤套管(8)上位于发射内端面(81)、发射外端面(82)之间的发射上侧面(84)上或接收光纤套管(9)上位于接收内端面(91)、接收外端面(92)之间的接收上侧面(94)上设置有感温元件(7),所述感温元件(7)的尾端(71)与发射上侧面(84)或接收上侧面(94)相连接,感温元件(7)的首端(72)与挡光片(10)相连接,挡光片(10)的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
所述外管(6)是感温型套管,所述感温元件(7)是感温形变元件,所述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是同轴设置的同一种光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元件(7)设置于发射上侧面(84)上,感温元件(7)的尾端(71)与发射上侧面(84)相连接,首端(72)与发射内端面(81)相接触,发射内端面(81)的上方设置有挡光片(10),挡光片(10)的一端与首端(72)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上侧面(84)上设置有与感温元件(7)相对应的发射斜槽(11),发射斜槽(11)的高端近发射外端面(82)设置,发射斜槽(11)的低端与发射内端面(81)顶部开设的发射卡口(13)相通,该发射卡口(13)内卡有挡光片(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元件(7)设置于接收上侧面(94)上,感温元件(7)的尾端(71)与接收上侧面(94)相连接,首端(72)与接收内端面(91)相接触,接收内端面(91)的上方设置有挡光片(10),挡光片(10)的一端与首端(72)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射内端面(81)、接收内端面(9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上侧面(94)上设置有与感温元件(7)相对应的接收斜槽(12),接收斜槽(12)的高端近接收外端面(92)设置,接收斜槽(12)的低端与接收内端面(91)顶部开设的接收卡口(14)相通,该接收卡口(14)内卡有挡光片(10)。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外端面(82)与发射限位管(15)相连接,发射限位管(15)的端面直径大于发射光纤套管(8)的端面直径;所述接收外端面(92)与接收限位管(16)相连接,接收限位管(16)的端面直径大于接收光纤套管(9)的端面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为激光光源或LED光源,所述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为石英光缆或塑料光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为绿色LED光源,所述发射光缆(4)、接收光缆(5)为通信级塑料光缆。
9.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6)的制造材料为金属,所述挡光片(10)的制造材料为金属,其厚度小于等于0.1毫米;所述发射光纤套管(8)、接收光纤套管(9)的制造材料为塑料。
CN2012201482366U 2012-04-10 2012-04-10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34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482366U CN202534094U (zh) 2012-04-10 2012-04-10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482366U CN202534094U (zh) 2012-04-10 2012-04-10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34094U true CN202534094U (zh) 2012-11-14

Family

ID=47135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48236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34094U (zh) 2012-04-10 2012-04-10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340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336A (zh) * 2012-04-10 2012-08-15 武汉发博科技有限公司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336A (zh) * 2012-04-10 2012-08-15 武汉发博科技有限公司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37336B (zh) * 2012-04-10 2014-01-01 武汉发博科技有限公司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44707B2 (en) Dual telemetric coiled tubing system
CN102622848B (zh)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烟火灾探测器
CN203940942U (zh) 一种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CN102637336B (zh)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370835A1 (en) Optical detector of a value of an atmospheric physical quantity representative of a danger
CN108375555A (zh) 光纤甲烷传感模块、光纤多点光电式甲烷传感器及系统
US20150034807A1 (en) Arrangement for optical measurement of a process variable and measuring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 arrangement
US7356228B1 (en) Fiber optic cable systems and methods incorporating a luminescent compound-containing layer to identify cracks
CN104897577A (zh) 基于光加热的光纤氢气检测装置
CN102622847B (zh) 反射式点型光纤感烟火灾探测器
CN202534094U (zh)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CN202563635U (zh) 反射式点型光纤感烟火灾探测器
US8901479B2 (en) Sensor assembly for fluid detection and discrimination
CN202495128U (zh) 反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CN102637338B (zh) 反射式点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1602199U (zh) 一种用于粮仓温度监测的光纤传感器
CN106990072A (zh) 一种开放式气体浓度检测装置
CN201036088Y (zh) 一种带光纤的高压电缆
US8084731B2 (en) Sensor system for liquid detection with lens component having an apex
CN202563636U (zh) 对射式点型光纤感烟火灾探测器
CN209623901U (zh) 全光纤温度传感装置
CN207556708U (zh) 一种光纤型温度传感系统及温度传感光纤
CN101183480A (zh) 一种光纤式线型感温探测器
CN105301723A (zh) 电力电缆接头温度监测用复合光缆及其监测系统
CN208753019U (zh) 一种光电复合缆及连续油管测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1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101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