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04061U - 电击捕鱼器 - Google Patents
电击捕鱼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04061U CN202504061U CN 201220145657 CN201220145657U CN202504061U CN 202504061 U CN202504061 U CN 202504061U CN 201220145657 CN201220145657 CN 201220145657 CN 201220145657 U CN201220145657 U CN 201220145657U CN 202504061 U CN202504061 U CN 2025040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connects
- triode
- drive circuit
- di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电击捕鱼器,属于科学研究用捕鱼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在科学研究中,采用硬件设备抓捕活鱼时,易使鱼的身体受到物理损伤的问题。它的中空手柄的一端的内壁套接固定在延长管一端的外壁上,延长管另一端的内壁套接在伸缩套管一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延长管的外壁上设置固定件用于固定延长管与伸缩套管的相对位置,伸缩套管另一端的内壁套接固定在金属钓杆的一端,金属钓杆的网圈上固定有鱼网,中空手柄的外侧壁上设置电击开关,延长管的侧壁上引出有电极,电连接线由中空手柄的另一端引出并与驱动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活鱼的抓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击捕鱼器,属于科学研究用捕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科学研究中,为了获得鱼的各种生命体征,需要捕捉活鱼,然后获取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参数。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使用硬件设备抓捕活鱼,采用这种方式对活鱼实施抓捕时,常常会使鱼的身体受到物理损伤,进而影响鱼的健康成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在科学研究中,采用硬件设备抓捕活鱼时,易使鱼的身体受到物理损伤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击捕鱼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击捕鱼器,它包括中空手柄、延长管、固定件、伸缩套管及鱼网,它还包括电连接线、电击开关、金属钓杆、电极和驱动电路,
中空手柄的一端的内壁套接固定在延长管一端的外壁上,延长管另一端的内壁套接在伸缩套管一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延长管的外壁上设置固定件用于固定延长管与伸缩套管的相对位置,伸缩套管另一端的内壁套接固定在金属钓杆的一端,金属钓杆的网圈上固定有鱼网,
中空手柄的外侧壁上设置电击开关,延长管的侧壁上引出有电极,电连接线由中空手柄的另一端引出并与驱动电路电连接;
驱动电路的正电源输出端通过电连接线连接电击开关的一端,驱动电路的启动控制端通过电连接线连接电击开关的另一端,驱动电路的第一高压输出端通过电连接线连接所述金属钓杆的一端,驱动电路的第二高压输出端通过电连接线连接电极位于延长管内的一端,电极位于延长管外的一端为金属裸端。
所述驱动电路由电源连接器、变压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三位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NPN双向二极管、第一电解电容、第二电解电容、可控硅和带磁芯的电感组成,
电源连接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12V电源,电源连接器的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连接模拟地,+12V电源连接变压器初级线圈的中间抽头,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变压器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模拟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模拟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
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模拟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模拟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之间串联第五电容,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模拟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串联第四电容,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之间串联第八电阻,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模拟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二高压输出端,
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顺次串联在一起,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之间,变压器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三位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之间顺次串联第十二电阻和第九电阻,变压器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和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之间,
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一高压输出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驱动电路的启动控制端之间串联可控硅,可控硅的控制端与三位开关的第二输入端之间串联NPN双向二极管,三位开关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一高压输出端,第十三电阻与第三电容相关联,可控硅与电感支路并联,该电感支路由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带磁芯的电感顺次连接组成,
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十二电阻和第九电阻之间,第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三位开关的第三输入端,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十二电阻和第九电阻之间,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三位开关的第四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由金属钓杆与电极的金属裸端在水中形成导电通路,这样,在抓捕鱼的同时,鱼会被电晕,使鱼处于短暂的昏迷状态,便于抓捕,这种抓捕鱼的方式避免了对鱼的身体造成物理损伤,并且对鱼的健康也没有任何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中空手柄2、延长管4、固定件5、伸缩套管6及鱼网8,它还包括电连接线1、电击开关3、金属钓杆7、电极9和驱动电路10,
中空手柄2的一端的内壁套接固定在延长管4一端的外壁上,延长管4另一端的内壁套接在伸缩套管6一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延长管4的外壁上设置固定件5用于固定延长管4与伸缩套管6的相对位置,伸缩套管6另一端的内壁套接固定在金属钓杆7的一端,金属钓杆7的网圈上固定有鱼网8,
中空手柄2的外侧壁上设置电击开关3,延长管4的侧壁上引出有电极9,电连接线1由中空手柄2的另一端引出并与驱动电路10电连接;
驱动电路10的正电源输出端通过电连接线1连接电击开关3的一端,驱动电路10的启动控制端通过电连接线1连接电击开关3的另一端,驱动电路10的第一高压输出端通过电连接线1连接所述金属钓杆7的一端,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通过电连接线1连接电极9位于延长管4内的一端,电极9位于延长管4外的一端为金属裸端。
所述电击捕鱼器在使用的时候,捕到鱼后,瞬间按下电击开关3,使驱动电路10输出强脉冲,由金属钓杆7和电极9的金属裸端之间在水中形成导电通路,即可使捕到的鱼被电晕,处于昏迷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对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电路10由电源连接器P1、变压器T1、第一MOS管Q2、第二MOS管Q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三极管Q4、第二三极管Q5、第三三极管Q6、第四三极管Q7、三位开关P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NPN双向二极管D5、第一电解电容E1、第二电解电容E2、可控硅Q1和带磁芯的电感L组成,
电源连接器P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12V电源,电源连接器P1的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连接模拟地,+12V电源连接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中间抽头,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Q2的漏极,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Q3的漏极,第一MOS管Q2的源极连接模拟地,第一MOS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二MOS管Q3的源极连接模拟地,第二MOS管Q3的栅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7的集电极,
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一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模拟地,第一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模拟地,第二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二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二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之间串联第五电容C5,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三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模拟地,第三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5的基极之间串联第四电容C4,第三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三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Q7的基极之间串联第八电阻R8,第四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模拟地,第四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
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顺次串联在一起,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之间,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三位开关P2的第一输入端之间顺次串联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九电阻R9,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电解电容E1的正极和第二电解电容E2的负极之间,
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一高压输出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驱动电路10的启动控制端之间串联可控硅Q1,可控硅Q1的控制端与三位开关P2的第二输入端之间串联NPN双向二极管D5,三位开关P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解电容E1的负极,第一电解电容E1的正极连接第二电解电容E2的负极,第二电解电容E2的正极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一高压输出端,第十三电阻R13与第三电容C3相关联,可控硅Q1与电感支路并联,该电感支路由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带磁芯的电感L顺次连接组成,
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在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九电阻R9之间,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三位开关P2的第三输入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在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九电阻R9之间,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三位开关P2的第四输入端。
Claims (2)
1.一种电击捕鱼器,它包括中空手柄(2)、延长管(4)、固定件(5)、伸缩套管(6)及鱼网(8),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电连接线(1)、电击开关(3)、金属钓杆(7)、电极(9)和驱动电路(10),
中空手柄(2)的一端的内壁套接固定在延长管(4)一端的外壁上,延长管(4)另一端的内壁套接在伸缩套管(6)一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延长管(4)的外壁上设置固定件(5)用于固定延长管(4)与伸缩套管(6)的相对位置,伸缩套管(6)另一端的内壁套接固定在金属钓杆(7)的一端,金属钓杆(7)的网圈上固定有鱼网(8),
中空手柄(2)的外侧壁上设置电击开关(3),延长管(4)的侧壁上引出有电极(9),电连接线(1)由中空手柄(2)的另一端引出并与驱动电路(10)电连接;
驱动电路(10)的正电源输出端通过电连接线(1)连接电击开关(3)的一端,驱动电路(10)的启动控制端通过电连接线(1)连接电击开关(3)的另一端,驱动电路(10)的第一高压输出端通过电连接线(1)连接所述金属钓杆(7)的一端,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通过电连接线(1)连接电极(9)位于延长管(4)内的一端,电极(9)位于延长管(4)外的一端为金属裸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击捕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10)由电源连接器(P1)、变压器(T1)、第一MOS管(Q2)、第二MOS管(Q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三极管(Q4)、第二三极管(Q5)、第三三极管(Q6)、第四三极管(Q7)、三位开关(P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NPN双向二极管(D5)、第一电解电容(E1)、第二电解电容(E2)、可控硅(Q1)和带磁芯的电感(L)组成,
电源连接器(P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12V电源,电源连接器(P1)的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连接模拟地,+12V电源连接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中间抽头,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Q2)的漏极,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Q3)的漏极,第一MOS管(Q2)的源极连接模拟地,第一MOS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二MOS管(Q3)的源极连接模拟地,第二MOS管(Q3)的栅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7)的集电极,
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一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模拟地,第一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模拟地,第二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二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二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之间串联第五电容(C5),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三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模拟地,第三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5)的基极之间串联第四电容(C4),第三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第三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Q7)的基极之间串联第八电阻(R8),第四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模拟地,第四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二高压输出端,
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顺次串联在一起,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之间,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三位开关(P2)的第一输入端之间顺次串联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九电阻(R9),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电解电容(E1)的正极和第二电解电容(E2)的负极之间,
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一高压输出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驱动电路(10)的启动控制端之间串联可控硅(Q1),可控硅(Q1)的控制端与三位开关(P2)的第二输入端之间串联NPN双向二极管(D5),三位开关(P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解电容(E1)的负极,第一电解电容(E1)的正极连接第二电解电容(E2)的负极,第二电解电容(E2)的正极连接驱动电路(10)的第一高压输出端,第十三电阻(R13)与第三电容(C3)相关联,可控硅(Q1)与电感支路并联,该电感支路由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带磁芯的电感(L)顺次连接组成,
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在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九电阻(R9)之间,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三位开关(P2)的第三输入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在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九电阻(R9)之间,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三位开关(P2)的第四输入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45657 CN202504061U (zh) | 2012-03-31 | 2012-03-31 | 电击捕鱼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45657 CN202504061U (zh) | 2012-03-31 | 2012-03-31 | 电击捕鱼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04061U true CN202504061U (zh) | 2012-10-31 |
Family
ID=47056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14565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04061U (zh) | 2012-03-31 | 2012-03-31 | 电击捕鱼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50406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78095A (zh) * | 2013-08-30 | 2014-01-01 | 焦建生 | 一种昆虫捕获装置及方法 |
CN105831030A (zh) * | 2016-04-07 | 2016-08-10 | 徐存然 | 一种水面捕鱼中电杆 |
CN106452161A (zh) * | 2016-11-25 | 2017-02-22 | 深圳民盾安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人体电击防暴器 |
-
2012
- 2012-03-31 CN CN 201220145657 patent/CN2025040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78095A (zh) * | 2013-08-30 | 2014-01-01 | 焦建生 | 一种昆虫捕获装置及方法 |
CN103478095B (zh) * | 2013-08-30 | 2016-06-22 | 焦建生 | 一种昆虫捕获装置及方法 |
CN105831030A (zh) * | 2016-04-07 | 2016-08-10 | 徐存然 | 一种水面捕鱼中电杆 |
CN106452161A (zh) * | 2016-11-25 | 2017-02-22 | 深圳民盾安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人体电击防暴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04061U (zh) | 电击捕鱼器 | |
CN104026100A (zh) | 一种便于清洁的灭虫装置 | |
CN203690914U (zh) | 一种led显示屏控制系统中的电源反接保护装置 | |
CN206227427U (zh) | 一种高压灭虫灯 | |
CN203467482U (zh) | Led节能灭蚊器 | |
CN207428285U (zh) | 一种变压器配电柜的防虫装置 | |
CN203497857U (zh) | 接地线缠绕器 | |
CN212344986U (zh) | 一种简易捕鸽器 | |
CN101958704B (zh) | 四路遥控开关控制器 | |
CN206250957U (zh) | 一种高频高速场效应管驱动电路 | |
CN204859147U (zh) | 挂钥匙式零功耗节电开关 | |
CN203055144U (zh) | 多路遥控器件 | |
CN203289728U (zh) | 电子节能除鼠器 | |
CN205248551U (zh) | 一种磁控插排 | |
CN203194375U (zh) | 一种新型电蚊拍 | |
CN204481705U (zh) | 一种单火线取电器 | |
CN201830229U (zh) | 四路遥控开关控制器 | |
CN202890303U (zh) | 具有电网的杀虫灯 | |
CN107439519A (zh) | 一种防雨太阳能户外灭虫装置 | |
CN204425197U (zh) | 用于原边采样led控制系统的电磁干扰降噪装置 | |
CN202816505U (zh) | 输电线路支柱绝缘子 | |
CN207702203U (zh) | 一种具有驱蚊功能的台灯 | |
CN206324067U (zh) | 一种钓鱼竿 | |
CN210006615U (zh) | 一种无线传感器提醒装置 | |
CN203968007U (zh) | 一种便携式野外养蜂采蜜工场电源逆变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Termination date: 2013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