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85347U - 一种用于膏状物的干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膏状物的干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85347U
CN202485347U CN2012200792774U CN201220079277U CN202485347U CN 202485347 U CN202485347 U CN 202485347U CN 2012200792774 U CN2012200792774 U CN 2012200792774U CN 201220079277 U CN201220079277 U CN 201220079277U CN 202485347 U CN202485347 U CN 202485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drying box
valve
drying equipmen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792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英崇
董宁渊
赵展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ANG FLAVOR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ANG FLAVOR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ANG FLAVOR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ANG FLAVOR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792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85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85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853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膏状物干燥设备。干燥设备包括干燥箱、第一真空泵、干燥盘、进气管路、第一阀门与排放管路。干燥盘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与支撑件,第一、第二板形成容置空间,干燥盘两侧分别具有第一、第二通孔与容置空间连通。进气管路穿设干燥箱与第一通孔密封对接以将水蒸气输入容置空间。第一阀门于干燥箱外进气管路上。排放管路穿设干燥箱与第二通孔密封对接,包括第一、第二支管、第二真空泵、第二、第三阀门及逆止阀。第二真空泵连接第一支管。第二阀门于干燥箱外与第二真空泵间的第一支管上,调节容置空间内气压。第一、第二支管连通。第三阀门于干燥箱与逆止阀间控制第二支管开关。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合高温下易发生反应变质的一些物料的干燥,能使物料在较低温度下干燥更快更均匀,可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膏状物的干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膏状物的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对于食品深加工来说,膏状物进行干燥以降低其含水量为一常规的程序。现有技术中,实现干燥的方法一种是采用热风干燥,实施的步骤往往是将膏状物放在一干燥箱中,再鼓送热空气进入干燥箱对膏状物进行干燥。采用此种方式对膏状物进行干燥时,虽然可以实现一定的干燥效果,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为热风长时间的吹拂,膏状物的表面的水份蒸发较快,所以会在表面形成硬壳,进而使内部水份的蒸发受阻。另一种实现干燥的方法是采用真空干燥,实施的步骤是将待干燥的膏状物放置于密闭的干燥箱内,通过真空泵将密闭的干燥箱抽成真空以降低干燥箱内的压力,从而降低水的沸点,使待干燥的膏状物内的水分在较低温度下蒸发而干燥。然而,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对膏状物进行干燥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真空干燥下的膏状物容易产生泡沫,并且由于真空下,稀薄气体的热传导不均匀,使待干燥的膏状物温度上升不连续,因此会出现受热不均匀的现象。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膏状物的干燥设备,以实现在较低温度下就可以达到干燥的效果,又不会造成受热不均匀的现象,是专业技术人员需要着手解决的一项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采用热风对膏状物进行干燥时,会在膏状物的表面形成硬壳,而阻止其内部的进一步干燥,以及采用真空干燥对膏状物进行干燥时,因稀薄气体热传导不佳而引起膏状物受热不均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膏状物的干燥设备。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膏状物的干燥设备,其中,包括:
干燥箱;
第一真空泵,连接所述干燥箱以对所述干燥箱进行减压;
干燥盘,所述干燥盘包括:
第一板,与待干燥膏状物接触的加热板;
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干燥盘两侧分别具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以及
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
进气管路,穿设于所述干燥箱并与所述第一通孔密封对接以将水蒸气输入所述容置空间;
第一阀门,位于所述干燥箱外的所述进气管路上;以及
排放管路,穿设于所述干燥箱并与所述第二通孔密封对接,包括:
第一支管;
第二真空泵,连接所述第一支管;
第二阀门,位于所述干燥箱外与所述第二真空泵之间的第一支管上,用来调节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气压;
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一支管连通;
一逆止阀,位于所述第二支管上;以及
第三阀门,位于所述干燥箱与所述逆止阀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二支管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为平板且所述第二板为蜂窝板,所述支撑件为所述蜂窝板的上凸部分。
优选地,所述蜂窝板的上凸部分与所述第一板之间以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排水管路,所述排水管路连通所述干燥箱并将所述干燥箱内的水导出。
优选地,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
储水槽;
第四阀门,位于所述干燥箱外的所述排水管路与所述储水槽之间,用来控制所述排水管路的开关;以及
第五阀门,位于所述储水槽上,以控制所述储水槽与外界环境的连通与隔离。
优选地,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第六阀门,位于所述储水槽的排水端。
优选地,所述干燥箱的顶部形状呈中间高两边低。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多层干燥盘。
优选地,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多个连接支架,位于两相邻所述干燥盘之间的两侧以连通各层所述干燥盘。
优选地,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滑轮,位于最底层所述干燥盘的四个角落。
优选地,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滑轨,设置于所述干燥箱内的下表面与所述滑轮相配合。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可以通过控制通入的水蒸气的压力,来调节对膏状物加热所需要的温度,可用于一些在高温条件下易发生反应变质的膏状物的干燥,应用范围更广泛;2.由于水蒸气容纳于上下两层板形成的容置空间,可以将自身的温度传导给该上下两层板,还可以增加与膏状物的接触面积,因此增加了对膏状物加热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对其干燥的均匀性。3.利用水蒸气作为干燥热源,由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的热焓值大于饱和水的热焓值(如:在0.1MPa下,100℃的饱和水的热焓值为417.52KJ/KG,而100℃的饱和水蒸汽的热焓值为2675.14KJ/KG),因此可以提高加热效率,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膏状物的干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干燥设备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图1中干燥盘的局部剖面图。
图4示出利用图1中的干燥设备干燥膏状物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因此并不局限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前所述,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热风干燥的方法对膏状物进行干燥时,经过热风长时间的吹拂,会在膏状物的表面形成硬壳,进而阻止其内部的干燥。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对膏状物进行干燥时又会产生泡沫,并且稀薄气体热传导不均匀,使待干燥的膏状物的温度上升不连续,从而出现受热不均匀的现象。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一困扰,图1示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膏状物的干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干燥设备的局部剖面图。
参照图1与图2,膏状物的干燥设备1包括:干燥箱100、第一真空泵110、干燥盘(未标示)、进气管路130、第一阀门140以及排放管路150。其中,干燥箱100为密封设计,通过一旋转门101进行开闭。本实施例中,干燥箱100的顶部外表面为一平板,干燥箱100的顶部的内表面设计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此种设计可以使干燥箱100内的水蒸气遇到干燥箱100的壁而冷凝形成的液态水易于从干燥箱100的顶部向下滑落以排出干燥箱100。第一真空泵110可以通过抽气管路160与干燥箱100连接,真空泵110用来对干燥箱100进行抽真空以降低干燥箱100内的压力,并且在对干燥物进行干燥的过程中,不断地将膏状物经加热而蒸发的水蒸气抽出干燥箱100更利于膏状物的干燥。
继续参照图1与图2,干燥盘位于干燥箱100内,包括:第一板121、第二板122及支撑件(未标示),待干燥的膏状物搁置于第一板121上以进行干燥。第二板122与第一板121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可以容纳水蒸气,水蒸气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板121,然后第一板121的热量再传导至待干燥的膏状物以对膏状物进行加热干燥。依此方式设计干燥盘以对膏状物进行加热,可以增大水蒸气与膏状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干燥效果。干燥盘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通孔10及第二通孔11与容置空间连通。支撑件位于第一板121与第二板122之间,以对第一板121起到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干燥设备1包括多层干燥盘,两相邻干燥盘之间在两侧分别连接有连接支架170,连接支架170上下两端分别具有第三通孔12和第四通孔13,连接支架170利用第三通孔12与第四通孔13连通两相邻干燥盘,并且通过卡套180与各层干燥盘连通连接。另外,在最底层干燥盘的四个角落还分别设置有滑轮190,在干燥箱100内的底部设置有滑轨200,滑轨200与干燥盘上的滑轮190相配合,可以让滑轮190沿着其滑动以将干燥盘滑入或滑出干燥箱100。
还是参照图1与图2,进气管路130穿设于接近干燥箱100顶部的位置,当然也可以穿设于干燥箱100的顶部,并且进气管路130通过卡套180与第一层的干燥盘的第一通孔10密封对接以与第一板121与第二板122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卡套180方便进气管路130与干燥盘之间的拆卸。由于进气管路130与干燥盘的容置空间相连通,而各层干燥盘之间通过连接支架170相互连通,因此,进气管路130、邻近进气管路130一侧的连接支架170及第一板121与第二板122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相互贯通。如此一来,进气管路130内的水蒸气可以通过邻近进气管路130一侧的连接支架170输入至各层干燥盘的该容置空间内,进入到各层干燥盘的该容置空间内的水蒸气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板121,然后再通过第一板121将热量传导至搁置于第一板121上的膏状物达到对膏状物进行加热干燥的目的。为了控制水蒸气接入进气管路130前的压力,在干燥箱100外的进气管路130上还设置有第一阀门140。通过调节第一阀门140,可以得到所需的蒸气压力。排放管路150穿设于接近干燥箱100底部的位置,当然也可以穿设于干燥箱100的底部,并且排放管路150与最底层干燥盘的第二通孔11密封对接,以与第一板121与第二板212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相连通,同时也与邻近排放管路150一例的连接支架170相连通。
结合前面所述,水蒸气可以由进气管路130进入与进气管路130相邻一侧的连接支架170,再输送至各层干燥盘的第一板121与第二板122之间的容置空间,将热量通过第一板121传导至第一板121上的膏状物,然后从各容置空间出来的水蒸气经过与排放管路150相邻一侧的连接支架170,最后汇入排放管路150。排放管路150包括:第一支管151、第二真空泵152、第二阀门153、第二支管154、逆止阀155以及第三阀门156。其中,第二真空泵152连接于第一支管151,用来对第一板121与第二板122之间的容置空间进行抽气。第二阀门153位于干燥箱100外与第二真空泵152之间的第一支管151上,用来调节第一板121与第二板122之间的容置空间内的气压,以调节该容置空间内水蒸气的温度,因此,当需要特定的温度对膏状物进行加热干燥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二阀门153来控制容置空间内的压力获得。第二支管154与第一支管151之间是相连通的,逆止阀155位于第二支管154上。在干燥箱100与逆止阀155之间有第三阀门156,用来控制第二支管154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施例中,干燥设备1更包括排水管路210与干燥箱100相连通,排水管路210通过出口211与干燥箱100相连通,出口211位于邻近干燥箱100底部的位置,当然也可以位于干燥箱100的底部。干燥箱100内的水蒸气冷凝形成的液态水排至排水管路210内。当然,干燥设备1还可以包括一储水槽220,储水槽220与排水管路210连通,以储存从排水管路210导出的液态水。储水槽220与排水管路210之间的连通通过第四阀门230控制,第四阀门230位于干燥箱100外的排水管路210与储水槽220之间。在储水槽220上还设置有第五阀门240,用来控制储水槽220与外界环境的连通状态。另外,在储水槽220的出水端还设置有第六阀门250,用来控制储水槽220的开启和关闭。其中,当打开第四阀门230时,从干燥箱100内经过排水管路210的液态水会流至储水槽220内。当储水槽220内的液态水达到一定量时,关闭第四阀门230,打开第五阀门240,此时,来自于外界环境的空气会进入储水槽220,使储水槽220内外的压力达到平衡,然后,打开第六阀门250将储水槽220内的液态水排出。
图3为图1中干燥盘的局部剖面图,
参照图3,第一板121为平板,而第二板122为蜂窝板,支撑件为所述蜂窝板122的上凸部分123。蜂窝板122的上凸部分123对第一隔板121起到支撑作用。并且,蜂窝板122的上凸部分123与第一板121之间还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
图4示出利用图1中的干燥设备干燥膏状物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参照图4,利用图1中所示干燥设备干燥膏状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待干燥的所述膏状物置于第一板121上。打开干燥箱100的旋转门101,将待干燥的膏状物置于干燥盘的第一隔板121上,并关闭干燥箱100的旋转门101。
步骤S2,开启第一真空泵110,对干燥箱100进行减压。启动第一真空泵110,将干燥箱100内具有水蒸气的空气抽出干燥箱100,降低干燥箱100内的气压,使待干燥的膏状物中的水更易于蒸发。
步骤S3,调节第一阀门140使水蒸气具有第一温度T1及大于等于1大气压以接入进气管路130。通过调节第一阀门140来控制接入进气管路130内的水蒸气的压力来获得所需要水蒸气的温度,然后接入进气管路130。例如,可以调节第一阀门140使水蒸气的压力为0.11MPa至0.47MPa,来获得第一温度T1为100℃至150℃的水蒸气。更具体的,调节水蒸气的压力为0.2MPa,第一温度T1为120℃。
步骤S4,当需要容置空间内的水蒸气温度为第一温度T1时,关闭第二真空泵152与第二阀门153,开启第三阀门156。当需要利用具有第一温度T1的水蒸气对待干燥的膏状物进行加热时,启用排放管路150的第二支管154,即关闭第二真空泵152与第二阀门153,开启第三阀门156,此时,水蒸气从第一板121与第二板122之间的容置空间经过至与排放管路150相邻一侧的连接支架170而进入第二支管154,然后会在第二支管154内冷凝形成液态水,当液态水累积到一定量时会透过逆止阀155而排出。
步骤S5,当需要容置空间内的水蒸气温度为第二温度T2时,开启第二真空泵152,关闭第三阀门156,开启并调节第二阀门153,其中,第二温度T2低于所述第一温度T1。当需要利用第二温度T2对待干燥的膏状物进行加热干燥时,启用排放管路150的第一支管151。即关闭第三阀门156,开启第二真空泵152对第一板121与第二板122之间的容置空间进行抽气,以通过降低该容置空间内水蒸气的压力,获得具有第二温度T 2的水蒸气,例如,可以将容置空间内的水蒸气的压力降低为0.012MPa至0.070MPa,而得到第二温度T2为50℃至90℃的水蒸气具体,更具体的,可以降低容置空间内水蒸气的压力至0.031MPa,以获得第二温度T2为70℃的水蒸气。
步骤S6,开启第四阀门230,干燥箱100内经冷凝形成的水排至储水槽220。利用第一板121与第二板122之间的容置空间内的水蒸气对待干燥的膏状物进行加热后,待干燥的膏状物经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大部分会随着第一真空泵110对干燥箱100进行抽气而排出干燥箱100外,但是,待干燥的膏状物经蒸发形成的水蒸气也有一部分会接触到干燥箱100的壁体,因为干燥箱100的壁体温度低于该蒸发的水蒸气的温度,所以会冷凝形成液态的水,该液态水从干燥箱100内经过排水管路210,打开第四阀门230进入储水槽220。
步骤S7,关闭第四阀门230,开启第五阀门240与第六阀门250,排出液态水。当进入储水槽220的液态水累积至一定量后,关闭第四阀门230,接着打开第五阀门250,使外界空气进入储水槽220内,直至储水槽220内的气压与外界平衡,最后打开第六阀门250让储存在储水槽220内的液态水排出。
以上步骤中,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换各步骤的顺序以实现干燥膏状物的目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可以通过控制通入的水蒸气的压力,来调节对膏状物加热所需要的温度,可用于一些在高温条件下易发生反应变质的膏状物的干燥,应用范围更广泛;2.由于水蒸气容纳于上下两层板形成的容置空间,可以将自身的温度传导给该上下两层板,还可以增加与膏状物的接触面积,因此增加了对膏状物加热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对其干燥的均匀性。3.利用水蒸气作为干燥热源,由于同温同压下水蒸气的热焓值大于水的热焓值(如:在0.1MPa下,100℃的饱和水的热焓值为417.52KJ/KG,而100℃的饱和水蒸汽的热焓值为2675.14KJ/KG),因此可以提高加热效率,节约能源。
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膏状物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燥箱;
第一真空泵,连接所述干燥箱以对所述干燥箱进行减压;
干燥盘,所述干燥盘包括:
第一板,与待干燥膏状物接触的加热板;
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干燥盘两侧分别具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以及
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
进气管路,穿设于所述干燥箱并与所述第一通孔密封对接以将水蒸气输入所述容置空间;
第一阀门,位于所述干燥箱外的所述进气管路上;以及
排放管路,穿设于所述干燥箱并与所述第二通孔密封对接,包括:
第一支管;
第二真空泵,连接所述第一支管;
第二阀门,位于所述干燥箱外与所述第二真空泵之间的第一支管上,用来调节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气压;
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一支管连通;
一逆止阀,位于所述第二支管上;以及
第三阀门,位于所述干燥箱与所述逆止阀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二支管的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为平板且所述第二板为蜂窝板,所述支撑件为所述蜂窝板的上凸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板的上凸部分与所述第一板之间以焊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排水管路,所述排水管路连通所述干燥箱并将所述干燥箱内的水导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
储水槽;
第四阀门,位于所述干燥箱外的所述排水管路与所述储水槽之间,用来控制所述排水管路的开关;以及
第五阀门,位于所述储水槽上,以控制所述储水槽与外界环境的连通与隔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第六阀门,位于所述储水槽的排水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的顶部形状呈中间高两边低。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多层干燥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多个连接支架,位于两相邻所述干燥盘之间的两侧以连通各层所述干燥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滑轮,位于最底层所述干燥盘的四个角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更包括滑轨,设置于所述干燥箱内的下表面与所述滑轮相配合。
CN2012200792774U 2012-02-28 2012-02-28 一种用于膏状物的干燥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485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792774U CN202485347U (zh) 2012-02-28 2012-02-28 一种用于膏状物的干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792774U CN202485347U (zh) 2012-02-28 2012-02-28 一种用于膏状物的干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85347U true CN202485347U (zh) 2012-10-10

Family

ID=46959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79277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485347U (zh) 2012-02-28 2012-02-28 一种用于膏状物的干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853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8412A (zh) * 2012-02-28 2012-07-04 宏芳香料(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膏状物的干燥设备及其干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8412A (zh) * 2012-02-28 2012-07-04 宏芳香料(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膏状物的干燥设备及其干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93248U (zh) 一种红茶茶叶发酵机
CN104132526A (zh) 燃气直燃式卧式浸渍涂布干燥机
CN204634447U (zh) 一种多层分区隔热通风低温储粮仓
CN201903263U (zh) 高温热泵烘干装置
CN207527922U (zh) 空气能烘干房
CN104013072B (zh) 整体移动式节能烘干房
CN102180312A (zh) 调压式控温湿保鲜箱
CN102538412B (zh) 一种用于膏状物的干燥设备及其干燥方法
CN202485347U (zh) 一种用于膏状物的干燥设备
CN204027026U (zh) 带热量采集储存的太阳能、空气能及除湿的烤房系统
CN204027265U (zh) 带热量采集储存的太阳能及空气能的烤房系统
CN208082810U (zh) 一种木地板表面油漆烘干设备
CN203843961U (zh) 一种碳化炉
CN203908216U (zh) 一种节能型木材烘干室
CN203594258U (zh) 太阳能通风降温、气密保温钢板仓
CN207797533U (zh) 二次湿度调整型干燥机
CN105004144A (zh) 一种可变容积的迭加式真空干燥恒温箱
CN205156529U (zh) 一种循环均匀加热果蔬烘干设备
CN205536908U (zh) 一种太阳能烘干房
CN201126303Y (zh) 一种电热控温真空干燥箱
CN205002370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高效节能民用锅炉
CN204180896U (zh) 山野菜烘干装置
CN206873198U (zh) 具有热能利用效率的浸渍涂布生产线
CN203913297U (zh) 整体移动式节能烘干房
CN206817893U (zh) 一种烘制砖茶的烘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205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