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54646U - 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54646U
CN202454646U CN2012200577157U CN201220057715U CN202454646U CN 202454646 U CN202454646 U CN 202454646U CN 2012200577157 U CN2012200577157 U CN 2012200577157U CN 201220057715 U CN201220057715 U CN 201220057715U CN 202454646 U CN202454646 U CN 202454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clamping plate
plate
anode ear
conductive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577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金平
史仲华
何治堂
黄建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UOFENG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UOFENG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UOFENG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UOFENG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577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54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54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5464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电池,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1)和叠层电芯(16),外壳(1)封装在叠层电芯(16)的外面。在所述负极(901)的负极耳(9-1-1)和负极耳夹板(27-1)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901-1)上设置涂覆有负极导电涂层(2001),所述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为导电银层;在所述正极(1001)的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1001-1)上设置涂覆有正极导电涂层(2002),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为导电银层或导电铝层。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接触电阻有效减小,使电池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性能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电池,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领域,主要用于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动力源的各种混合式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要结构有两种,第一种是将卷制好的电芯封装在圆形或方形外壳中的卷制式锂离子动力电池。第二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结构是将叠制好的叠层电芯封装在圆形或方形外壳中的叠层式锂离子动力电池。这种叠层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叠层电芯包括有负极片、正极片和绝缘隔膜,负极片和正极片依次相间排列,负极片和正极片之间由绝缘隔膜隔开,最外层负极片的外侧设置有绝缘隔膜,这些负极片、正极片和绝缘隔膜按照上述所述排列次序一个个扁放而层层叠置在一起。
如中国专利公布号101635370A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动力电池,它包括外壳和叠层电芯,外壳封装在叠层电芯的外面,叠层电芯包括有负极片、正极片和绝缘隔膜,负极极耳接头的下部的两侧设置有极耳夹板,负极片通过穿在极耳夹板上的固定件与负极极耳接头相连接,正极极耳接头下部的两侧也设置有极耳夹板,正极片通过穿在极耳夹板上的固定件与正极极耳接头相连接。
上述现有叠层电芯结构的叠层式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如下缺陷:参见图6至图8所示,由于所有的负极片的负极耳均通过穿在负极耳夹板上的第一固定连接件与负极极耳接头相固定连接,负极耳、负极耳夹板和负极极耳接头通过第一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压紧在一起形成负极;所有的正极片的正极耳均通过穿在正极耳夹板上的第二固定连接件与正极极耳接头相固定连接,正极耳、正极耳夹板和正极极耳接头通过第二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压紧在一起形成正极。这种连接结构型式是通过固定连接件的压紧使极片的极耳与极耳接头接触连接,固定连接件压紧情况差则接触电阻大,固定连接件压得越紧,即压紧情况越好,极片的极耳与极耳接头接触电阻越小,但却始终存在着接触电阻,当动力锂离子电池大电流放电时,这种接触电阻便会发热并影响电流的输出,如电动汽车在实际使用中全功率负载输出时,电池温度升高达到60~75°C,而且还会影响电芯内部的热量通过极耳接头向外导热散热。
现有技术无法有效减小上述接触电阻,将严重影响正负极的充放电,严重影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使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了,使电池的安全可靠性大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减小正负极接触电阻,使电池使用寿命长且性能好的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外壳和叠层电芯,外壳封装在叠层电芯的外面,外壳上设置有缺口,缺口包括有安装口和注液口,负极极耳接头和正极极耳接头固定在外壳上,负极极耳接头上部为负极接线端子,正极极耳接头上部为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和正极接线端子通过缺口中的安装口伸出外壳外部,叠层电芯包括有负极片、正极片和绝缘隔膜,负极片和正极片依次相间排列,负极片和正极片之间由绝缘隔膜隔开,最外层极片的外侧也设置有绝缘隔膜,左右两端均以负极片做为最外层极片,负极极耳接头下部的两侧设置有负极耳夹板,所有的负极片的负极耳均通过穿在负极耳夹板上的第一固定连接件与负极极耳接头相固定连接,负极耳、负极耳夹板和负极极耳接头通过第一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形成负极,正极极耳接头下部的两侧设置有正极耳夹板,所有的正极片的正极耳均通过穿在正极耳夹板上的第二固定连接件与正极极耳接头相固定连接,正极耳、正极耳夹板和正极极耳接头通过第二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形成正极。在所述负极的负极耳和负极耳夹板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上设置涂覆有负极导电涂层,所述的负极导电涂层为导电银层;在所述正极的正极耳和正极耳夹板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上设置涂覆有正极导电涂层,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为导电银层或导电铝层。
进一步,在所述负极的负极耳和负极耳夹板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上也设置涂覆有负极导电涂层,所述的负极导电涂层为导电银层。
进一步,在所述正极的正极耳和正极耳夹板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上也设置涂覆有正极导电涂层,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为导电银层或导电铝层,且正极耳和正极耳夹板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与正极耳和正极耳夹板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相同。
进一步,所述负极上设置涂覆的负极导电涂层厚度为10~20 um。
进一步,所述正极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厚度为10~20um。
进一步,所述的负极片夹在负极耳夹板之间,正极片夹在正极耳夹板之间,负极耳夹板上开有让第一固定连接件穿过的通孔,正极耳夹板上开有让第二固定连接件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负极片由两片石墨材料制作的膜和一片铜箔组成,铜箔夹持在两片石墨材料制作的膜之间,铜箔上端作为负极耳,并在该负极耳上开有让第一固定连接件穿过的孔。
进一步,所述的正极片由两片磷酸铁锂材料制作的膜和一片铝箔组成,铝箔夹持在两片磷酸铁锂材料制作的膜之间,铝箔上端作为正极耳,并在该正极耳上开有让第二固定连接件穿过的孔。
进一步,所述的绝缘隔膜由两片PP材料制作的膜和一片PE材料制作的膜组成,PE材料制作的膜夹持在两片PP材料制作的膜之间。
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有箱体和盖板,缺口开在盖板上,缺口还包括有防爆口,防爆口上贴有安全防爆膜,盖板下面装有电子安装板,电子安装板上与缺口相对应的位置上开有下缺口,下缺口包括有定位安装口、注液通口和防爆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负极的负极耳和负极耳夹板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上设置涂覆有负极导电涂层,所述的负极导电涂层为导电银层;在所述正极的正极耳和正极耳夹板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上设置涂覆有正极导电涂层,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为导电银层或导电铝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负极处设置负极导电涂层,使负极耳、负极耳夹板和负极极耳接头三者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负极的接触电阻大大减小,负极的电流温升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正极处设置正极导电涂层,使正极耳、正极耳夹板和正极极耳接头三者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正极的接触电阻大大减小,正极的电流温升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提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动力输出明显增加,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电池的安全可靠性极高。
(2)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负极的负极耳和负极耳夹板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上也设置涂覆有负极导电涂层,所述的负极导电涂层为导电银层。这种结构进一步提高负极耳、负极耳夹板和负极极耳接头三者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整体性,进一步使负极的接触电阻大大减小,负极的电流温升大大降低,进一步提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动力输出增加更加明显,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电池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3)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正极的正极耳和正极耳夹板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上也设置涂覆有正极导电涂层,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为导电银层或导电铝层。这种结构进一步提高正极耳、正极耳夹板和正极极耳接头三者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整体性,进一步使正极的接触电阻大大减小,正极的电流温升大大降低,进一步提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动力输出增加更加明显,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电池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正极耳和正极耳夹板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与正极耳和正极耳夹板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相同,这是因为正极各端表面上采用相同的正极导电涂层材料使得涂覆更加方便快捷,且节约成本。
(4)本实用新型负极上设置涂覆的负极导电涂层厚度采用的是10~20 um,这种厚度既使得本实用新型达到降低负极接触电阻的最佳效果,又尽量降低了成本,性价比非常高。
(5)本实用新型正极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厚度采用的是10~20 um,这种厚度既使得本实用新型达到降低正极接触电阻的最佳效果,又尽量降低了成本,性价比非常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接触电阻有效减小,使电池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且使本实用新型的性能好,性价比非常高。且锂离子动力电池温升小,由现有技术的温度60~75°C下降到45°C左右。解决了现有技术一直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5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6为拆除件1外壳、件26电池壳绝缘套及件4电子安装板等的现有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件901负极上设置有件2001负极导电涂层的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图;
图10为件1001正极上设置有件2002正极导电涂层的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件9负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件10正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件7绝缘隔膜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1的J—J剖视图;
图15为图12的K—K剖视图;
图16为图13的L—L剖面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件21负极极耳接头和件22正极极耳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件27-1负极耳夹板和件27-2正极极耳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件26电池壳绝缘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件1外壳上面部分件3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件4电子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件1外壳下面部分件2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箱体, 3、盖板,4、电子安装板,4-1、凸台,5、胶带,7、绝缘隔膜, 7-1、PE材料制作的膜,7-2、PP材料制作的膜,9、负极片,9-1、铜箔,9-1-1、负极耳,9-2、石墨材料制作的膜,9-3、负极耳上开的孔, 10、正极片,10-1、铝箔,10-1-1、正极耳, 10-2、磷酸铁锂材料制作的膜,10-3、正极耳上开的孔,16、叠层电芯,17、缺口,17-1、安装口,17-2、注液口,17-3、防爆口,8、下缺口,18-1、定位安装口,18-2、注液通口,18-3、防爆通孔,19、安全防爆膜,20-1、第一固定连接件,20-2、第二固定连接件,21、负极极耳接头,21-1、负极接线端子,21-2、负极极耳接头上的连接孔,22、正极极耳接头, 22-1、正极接线端子,22-2、正极极耳接头上的连接孔,23、铆钉,24、绝缘垫圈,25、固定螺母,26、电池壳绝缘套,27-1、负极耳夹板,27-1-1、负极耳夹板上的通孔, 27-2、正极耳夹板,27-2-1、正极耳夹板上的通孔, 901、负极,901-1、负极耳和负极耳夹板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901-2、负极耳和负极耳夹板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1001、正极,1001-1、正极耳和正极耳夹板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1001-2、正极耳和正极耳夹板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2001、负极导电涂层,2002、正极导电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以及图9至图22所示,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外壳1、电子安装板4和叠层电芯16,还包括有铜材制作的负极极耳接头21和铝材制作的正极极耳接头22,还包括有长方形的负极耳夹板27-1和正极耳夹板27-2。外壳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这样散热和耐腐蚀效果更好,外壳1封装在电子安装板4和叠层电芯16的外面,外壳1包括有箱体2和盖板3,盖板3下面装有电子安装板4,电子安装板4由绝缘材料制作。外壳1上设置有缺口17,缺口17开在盖板3上,缺口17包括有两个安装口17-1和一个注液口17-2以及一个防爆口17-3,防爆口17-3上贴有铜膜制作的安全防爆膜19。电子安装板4上与缺口17相对应的位置上开有下缺口18,下缺口18包括有两个定位安装口18-1和一个注液通口18-2以及一个防爆通孔18-3。注液口17-2开在盖板3的一侧,防爆口17-3开在盖板3中央,注液口17-2开在防爆口17-3两侧,注液口17-2与注液通口18-2位置正好相对应,外壳1内充好电解液后,将铆钉23铆入注液通口18-2上面的注液口17-2内密封。两个定位安装口18-1上面均具有凸台4-1,盖板3上的缺口17的两个安装口17-1套在凸台4-1外面。负极极耳接头21上部为负极接线端子21-1,正极极耳接头22上部为正极接线端子22-1,负极接线端子21-1和正极接线端子22-1上均具有外螺纹,负极极耳接头21下部开有连接负极耳9-1-1的连接孔21-2,正极极耳接头22下部开有连接正极耳10-1-1的连接孔22-2,负极接线端子21-1和正极接线端子22-1通过电子安装板4上的定位安装口18-1伸出外壳1的安装口17-1外部,在负极接线端子21-1和正极接线端子22-1上分别套上绝缘垫圈24,并旋上固定螺母25进行固定。负极极耳接头21和正极极耳接头22固定在外壳1的盖板3上。叠层电芯16包括有负极片9、正极片10和绝缘隔膜7,负极片9和正极片10依次相间排列,负极片9和正极片10之间由绝缘隔膜7隔开,最外层极片的外侧也设置有绝缘隔膜7,左右两端均以负极片9做为最外层极片,即按照绝缘隔膜7、负极片9、绝缘隔膜7、正极片10、绝缘隔膜7、负极片9、绝缘隔膜7、正极片10、绝缘隔膜7……绝缘隔膜7、负极片9、绝缘隔膜7排列,将绝缘隔膜7、负极片9和正极片10按上述顺序层层叠置好后,外面包上胶带5,胶带5也可用其它固定物代替,包时要露出负极片9上面的负极耳9-1-1和正极片10上面的正极耳10-1-1。负极极耳接头21下部的两侧设置有负极耳夹板27-1,负极耳夹板27-1上开有让第一固定连接件20-1穿过的通孔27-1-1,负极片9夹在负极耳夹板27-1之间,所有的负极片9的负极耳9-1-1均通过穿在负极耳夹板27-1上的第一固定连接件20-1与负极极耳接头21相固定连接,负极耳9-1-1、负极耳夹板27-1和负极极耳接头21通过第一固定连接件20-1固定连接形成负极901。正极极耳接头22下部的两侧设置有正极耳夹板27-2,正极耳夹板27-2上开有让第二固定连接件20-2穿过的通孔27-2-1,正极片10夹在正极耳夹板27-2之间,所有的正极片10的正极耳10-1-1均通过穿在正极耳夹板27-2上的第二固定连接件20-2与正极极耳接头22相固定连接,正极耳10-1-1、正极耳夹板27-2和正极极耳接头22通过第二固定连接件20-2固定连接形成正极1001。在所述负极901的负极耳9-1-1和负极耳夹板27-1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901-1上设置涂覆有负极导电涂层2001,在所述负极901的负极耳9-1-1和负极耳夹板27-1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901-2上也设置涂覆有负极导电涂层2001,所述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为导电银层。在所述正极1001的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1001-1上设置涂覆有正极导电涂层2002,在所述正极1001的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1001-2上也设置涂覆有正极导电涂层2002,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为导电银层。所述负极901上设置涂覆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厚度为10um,正极1001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厚度为10 um。
本实施例中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1001-2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与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1001-1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相同,使得正极各端表面上的正极导电涂层涂覆更加方便快捷,且节约成本。
负极901上设置涂覆负极导电涂层2001的方法不限于下述方法:将负极导电涂层2001的涂料涂覆在该实施例的负极901所述需要涂覆的端表面上,然后在烘箱60℃条件下烘干30分钟即可。
当负极涂设负极导电涂层2001后,负极的接触电阻明显减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负极电流温升大大降低,将从原有的温度60~75℃下降到45℃,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动力输出明显增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寿命延长。
正极1001上设置涂覆正极导电涂层2002的方法可以与负极上设置涂覆负极导电涂层2001的方法一样,将正极导电涂层2002的涂料涂覆在该实施例的正极1001所述需要涂覆的端表面上,然后在烘箱60℃条件下烘干30分钟即可。
当正极涂设正极导电涂层2002后,正极的接触电阻明显减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电流温升大大降低,将从原有的温度60~75℃下降到45℃,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动力输出明显增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寿命延长。
本实施例中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和正极导电涂层2002均采用上海匡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的TC-1000A银导电涂料做为导电银层。
本实施例中所有的负极片9形状相同,所有的正极片10形状相同,这样便于加工制作,节省极片制作成本。所述的第一固定连接件20-1和第二固定连接件20-2为固定螺栓螺母,当然所述的第一固定连接件20-1和第二固定连接件20-2也可为其它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件。
如图4和图14所示,所述的负极片9由两片石墨材料制作的膜9-2和一片铜箔9-1组成,铜箔9-1夹持在两片石墨材料制作的膜9-2之间,铜箔9-1上端作为负极耳9-1-1,并在该负极耳9-1-1上开有让第一固定连接件20-1穿过的孔9-3。多个负极耳9-1-1叠在一起形成负极耳群,第一固定连接件20-1通过孔9-3和连接孔21-2及通孔27-1-1,将负极耳夹板27-1、负极耳群与负极极耳接头21固接在一起。负极片9上的热量和电流通过负极耳群、负极耳夹板27-1和第一固定连接件20-1直接传递给负极极耳接头21,热量通过负极耳夹板27-1和负极极耳接头21及时地散发出去。
如图5和图15所示,所述的正极片10由两片磷酸铁锂材料制作的膜10-2和一片铝箔10-1组成,铝箔10-1夹持在两片磷酸铁锂材料制作的膜10-2之间,铝箔10-1上端作为正极耳10-1-1,并在该正极耳10-1-1上开有让第二固定连接件20-2穿过的孔10-3。多个正极耳10-1-1叠在一起形成正极耳群,第二固定连接件20-2通过孔10-3和连接孔22-2及通孔27-2-1,将正极耳夹板27-2、正极耳群与正极极耳接头22固接在一起。正极片10上的热量和电流通过正极耳群、正极耳夹板27-2和第二固定连接件20-2直接传递给正极极耳接头22,热量通过正极耳夹板27-2和正极极耳接头22及时地散发出去。
如图16所示,所述的绝缘隔膜7由两片PP材料制作的膜7-2和一片PE材料制作的膜7-1组成,PE材料制作的膜7-1夹持在两片PP材料制作的膜7-2之间。
如图1、图2和图19所示,外壳1的上下两端卡装有电池壳绝缘套26,电池壳绝缘套26由绝缘材料制作。电池壳绝缘套26为可拆卸式。
本实施例中电子安装板4除具有绝缘作用以外,还对外壳1具有支撑作用,使外壳1更加牢固,抗震抗压,使固定在盖板3上的负极极耳接头21和正极极耳接头22更加稳固。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5以及图9至图22所示,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负极901设置涂覆负极导电涂层2001时,只在所述负极901的负极耳9-1-1和负极耳夹板27-1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901-1上设置涂覆有负极导电涂层2001,所述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为导电银层。正极1001设置涂覆正极导电涂层2002时,只在所述正极1001的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1001-1上设置涂覆有正极导电涂层2002,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为导电银层。所述负极901上设置涂覆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厚度为20um,正极1001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厚度为20 um。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5以及图9至图22所示,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负极901设置涂覆负极导电涂层2001时,只在所述负极901的负极耳9-1-1和负极耳夹板27-1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901-1上设置涂覆有负极导电涂层2001,所述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为导电银层。正极1001设置涂覆正极导电涂层2002的位置与实施例一相同,所述负极901上设置涂覆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厚度为15um,正极1001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厚度为15 um。
实施例四
如图1至图5以及图9至图22所示,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正极1001设置涂覆正极导电涂层2002时,只在所述正极1001的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1001-1上设置涂覆有正极导电涂层2002,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为导电银层。负极901设置涂覆负极导电涂层200的位置与实施例一相同,所述负极901上设置涂覆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厚度为12um,正极1001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厚度为12 um。
实施例五
如图1至图5以及图9至图22所示,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为导电铝层,而不是采用导电银层。本实施例中可采用铝导电涂料做为导电铝层。
本实施例中正极导电涂层2002采用的是导电铝层,而不是采用导电银层,这是因为正极1001上用导电铝层比用导电银层成本更低,可以大大降低制作成本,性价比更高。
实施例六
如图1至图5以及图9至图22所示,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为导电铝层,而不是采用导电银层。本实施例中可采用铝导电涂料做为导电铝层。
实施例七
如图1至图5以及图9至图22所示,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为导电铝层,而不是采用导电银层。本实施例中可采用铝导电涂料做为导电铝层。
实施例八
如图1至图5以及图9至图22所示,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为导电铝层,而不是采用导电银层。本实施例中可采用铝导电涂料做为导电铝层。
本实用新型上述各实施例中负极901上设置涂覆负极导电涂层2001的方法和正极1001上设置涂覆正极导电涂层2002的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当然也可以选用其它方法制作负极导电涂层2001和正极导电涂层2002。
本实用新型经过大量实际检验,负极901上设置涂覆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厚度为10~20 um时为最佳;正极1001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厚度为10~20 um时为最佳。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的负极901上设置涂覆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厚度可以在10~20 um范围内任意选择做为优选厚度值,当然负极901上设置涂覆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的厚度也可以在10~20 um范围之外选择;正极1001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厚度可以在10~20 um范围内任意选择做为优选厚度值,当然正极1001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的厚度也可以在10~20 um范围之外选择。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负极耳9-1-1和负极耳夹板27-1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901-1是指负极耳9-1-1和负极耳夹板27-1二者厚度方向的上侧面所在的表面。所述负极耳9-1-1和负极耳夹板27-1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901-2是指负极耳9-1-1和负极耳夹板27-1二者厚度方向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在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1001-1是指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厚度方向的上侧面所在的表面。所述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1001-2是指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厚度方向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在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很多,无法穷举。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外壳(1)和叠层电芯(16),外壳(1)封装在叠层电芯(16)的外面,外壳(1)上设置有缺口(17),缺口(17)包括有安装口(17-1)和注液口(17-2),负极极耳接头(21)和正极极耳接头(22)固定在外壳(1)上,负极极耳接头(21)上部为负极接线端子(21-1),正极极耳接头(22)上部为正极接线端子(22-1),负极接线端子(21-1)和正极接线端子(22-1)通过缺口(17)中的安装口(17-1)伸出外壳(1)外部,叠层电芯(16)包括有负极片(9)、正极片(10)和绝缘隔膜(7),负极片(9)和正极片(10)依次相间排列,负极片(9)和正极片(10)之间由绝缘隔膜(7)隔开,最外层极片的外侧也设置有绝缘隔膜(7),左右两端均以负极片(9)做为最外层极片,负极极耳接头(21)下部的两侧设置有负极耳夹板(27-1),所有的负极片(9)的负极耳(9-1-1)均通过穿在负极耳夹板(27-1)上的第一固定连接件(20-1)与负极极耳接头(21)相固定连接,负极耳(9-1-1)、负极耳夹板(27-1)和负极极耳接头(21)通过第一固定连接件(20-1)固定连接形成负极(901),正极极耳接头(22)下部的两侧设置有正极耳夹板(27-2),所有的正极片(10)的正极耳(10-1-1)均通过穿在正极耳夹板(27-2)上的第二固定连接件(20-2)与正极极耳接头(22)相固定连接,正极耳(10-1-1)、正极耳夹板(27-2)和正极极耳接头(22)通过第二固定连接件(20-2)固定连接形成正极(100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极(901)的负极耳(9-1-1)和负极耳夹板(27-1)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901-1)上设置涂覆有负极导电涂层(2001),所述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为导电银层;在所述正极(1001)的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1001-1)上设置涂覆有正极导电涂层(2002),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为导电银层或导电铝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极(901)的负极耳(9-1-1)和负极耳夹板(27-1)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901-2)上也设置涂覆有负极导电涂层(2001),所述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为导电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极(1001)的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1001-2)上也设置涂覆有正极导电涂层(2002),所述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为导电银层或导电铝层,且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的左右两侧的端表面(1001-2)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与正极耳(10-1-1)和正极耳夹板(27-2)二者的上侧的端表面(1001-1)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901)上设置涂覆的负极导电涂层(2001)厚度为10~20 u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1001)上设置涂覆的正极导电涂层(2002)厚度为10~20 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片(9)夹在负极耳夹板(27-1)之间,正极片(10)夹在正极耳夹板(27-2)之间,负极耳夹板(27-1)上开有让第一固定连接件(20-1)穿过的通孔(27-1-1),正极耳夹板(27-2)上开有让第二固定连接件(20-2)穿过的通孔(27-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片(9)由两片石墨材料制作的膜(9-2)和一片铜箔(9-1)组成,铜箔(9-1)夹持在两片石墨材料制作的膜(9-2)之间,铜箔(9-1)上端作为负极耳(9-1-1),并在该负极耳(9-1-1)上开有让第一固定连接件(20-1)穿过的孔(9-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片(10)由两片磷酸铁锂材料制作的膜(10-2)和一片铝箔(10-1)组成,铝箔(10-1)夹持在两片磷酸铁锂材料制作的膜(10-2)之间,铝箔(10-1)上端作为正极耳(10-1-1),并在该正极耳(10-1-1)上开有让第二固定连接件(20-2)穿过的孔(10-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隔膜(7)由两片PP材料制作的膜(7-2)和一片PE材料制作的膜(7-1)组成,PE材料制作的膜(7-1)夹持在两片PP材料制作的膜(7-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有箱体(2)和盖板(3),缺口(17)开在盖板(3)上,缺口(17)还包括有防爆口(17-3),防爆口(17-3)上贴有安全防爆膜(19),盖板(3)下面装有电子安装板(4),电子安装板(4)上与缺口(17)相对应的位置上开有下缺口(18),下缺口(18)包括有定位安装口(18-1)、注液通口(18-2)和防爆通孔(18-3)。
CN2012200577157U 2012-02-22 2012-02-22 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454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577157U CN202454646U (zh) 2012-02-22 2012-02-22 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577157U CN202454646U (zh) 2012-02-22 2012-02-22 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54646U true CN202454646U (zh) 2012-09-26

Family

ID=46870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57715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454646U (zh) 2012-02-22 2012-02-22 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546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0447A (zh) * 2018-11-14 2019-06-07 庐江力翔电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l型连接片双极柱锂电池盖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0447A (zh) * 2018-11-14 2019-06-07 庐江力翔电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l型连接片双极柱锂电池盖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69940A1 (en) Battery cells and arrangements
CN202285251U (zh) 异形锂电池模块
KR20110035566A (ko) 이차 전지
WO2021184521A1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1908643A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US20230113471A1 (en)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035020A (zh) 一种新型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CN117083748A (zh) 正极极片和电池
CN103296243B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3268928A (zh) 双极性电池和双极性储能装置
CN109888162A (zh) 具备内嵌式极耳的胶黏结构电芯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电池
CN202454646U (zh) 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1635370A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TW201407859A (zh) 單卷芯、具有單卷芯之鋰電池及單卷芯之連續卷繞方法
CN101771173A (zh)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101515672B1 (ko) 2 이상의 양극 및 음극을 포함하는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에 의한 전기 화학 소자
CN101635371A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6876628A (zh) 一种具有新型绝缘保护板结构的软包装锂电池组
CN201413847Y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US9209448B2 (en) Conductive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secondary batteries
CN202454679U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0697644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组
CN201877491U (zh) 一种新型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CN201450071U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JP2014532961A (ja) 二次電池用バッテリーセルのジェリーロ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30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