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52658U - 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52658U
CN202452658U CN2012200279637U CN201220027963U CN202452658U CN 202452658 U CN202452658 U CN 202452658U CN 2012200279637 U CN2012200279637 U CN 2012200279637U CN 201220027963 U CN201220027963 U CN 201220027963U CN 202452658 U CN202452658 U CN 202452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hamber
boil water
boil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279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200279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52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52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5265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座体、平衡水箱、水泵和电热膜板煮水腔,平衡水箱上设置有入口、出口和回流口,电热膜板煮水腔系由电热膜板构成具有煮水腔的加热体,电热膜板煮水腔上开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连通座体上的出水嘴,入水口与平衡水箱出口连接,平衡水箱入口接通水泵,水泵接通水源;这种煮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产品使用场所不受外部水压制约,而且,保证人们饮用的水满足设定温度要求,且体积小、质量轻、加热快的优点。

Description

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煮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系一种带即热式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它尤其适用于电热水壶、电热开水器、泡茶器具(含泡茶功能的茶几、以及茶盘)、泡茶机、工业用开水器和饮水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ZL201020138205.3,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即热式节能开水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授权公告日系:2010年11月10日,结构包括冷水箱和煮水箱,冷水箱和煮水箱通过补水管相通,进水管与冷水箱相通,进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煮水箱中设置有发热管,还包括开水箱,设置在煮水箱上的沸腾溢水口与开水箱相通,开水箱上设置有龙头。煮水箱上设置有排气管,该排气管的一端开口于煮水箱的顶部,排气管的另一端自上而下的穿过冷水箱后开口于空气中。排气管上设置有冷凝水排放口,该冷凝水排放口设置在冷水箱内且位于冷水箱内的液面上方。这种开水机,具有整机体积小、制作成本低、节能环保、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然而,上述结构的即热式节能开水机,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其冷水箱的进水管上安装电磁阀,也就是说,这种开水机系通过外部水压自动打开电磁阀,以满足开水机内部水位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品的使用场所;如:在水压较低的场所,这样的开水器就不能使用;(2)为保证煮水箱水位高度,在座体上需要设置同样高度的冷水箱,且底部相互连通,这造成开水器的整体体积过大、质量较重;(3)这种开水器,鉴于其煮水箱内长期存贮冷水,因此,在煮水箱加热时,在内部水压作用力下,其冷水容易连同开水一同被排
至开水箱,影响饮用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产品使用场所不受外部水压制约,而且,保证人们饮用的水满足设定温度要求,且体积小、质量轻、加热快的带即热式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座体、平衡水箱、水泵和电热膜板煮水腔,平衡水箱上设置有入口、出口和回流口,电热膜板煮水腔系由电热膜板构成具有煮水腔的加热体,电热膜板煮水腔上开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连通座体上的出水嘴,入水口与平衡水箱出口连接,平衡水箱入口接通水泵,水泵接通水源;此款煮水装置,通过使用平衡水箱和水泵、并结合这种电热膜板煮水腔的加热原理,利用水泵保证稳定的水量供给平衡水箱,以维持煮水腔内的水位高度平稳,不受外部水压影响,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再有,鉴于平衡水箱体积较小,比起现有技术大体积的冷水箱,其体积明显减少,质量明显降低;更有的是,鉴于平衡水箱和水泵的配合,可保证煮水腔内的水被加热至设定温度,因此,无需担心冷水和热水混合,而造成饮用水不卫生之不足;另,通过使用电热膜板作为电加热器,形成了最大限度的散热面,有利于提高其热效率,加热速度明显加快,再者,电热膜板采用普通的工业原料,工艺已经相对成熟,因此,成本相对传统的电加热器低。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电热膜板煮水腔主要由散热板以及固定在散热板表面上的电热膜构成,煮水腔设置在散热板内部;通过使用电热膜板作为电加热器,其加热原理是:电热膜通电发热,热量通过散热板向通过煮水腔内的水迅速传递,鉴于形成最大限度的散热面,水受热更均匀、加热速度更快。
作为其中一种最佳的实施方案,所述散热板系由两块相互对合、边缘相互连接的导热簿板构成,至少一块导热膜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凹部,以使两块导热簿板密合时构成煮水腔。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煮水腔盘曲成螺旋状,以增加(水)管路的路径,使流经的水得到更充分的热递传。
所述电热膜包括绝缘导热底层、中间发热层和绝缘外层,电热膜通过其绝缘导热底层固定在散热板底面,绝缘外层覆盖在中间发热层外表面,中间发热层设置有两端电极、并外露于绝缘外层;电流经电极导入中间发热层,由中间发热层转换为热能,并迅速通过绝缘导热底层经散热板将热量传递到煮水腔内的水,鉴于其采用面式散热,因此,其热效率相对较高,而且热传递更均匀。
为配合热传递更均匀,所述中间发热层系由导电发热材料制成的盘曲状发热电路,发热电路的两端构成所述电极;盘曲状的发热电路布设于绝缘导热底层,增加发热面积,有利于面状的散热板传递更均匀。
所述绝缘导热底层和绝缘外层之间还设置有接地电极,接地电极靠近所述中间发热层的两端电极位置,以便电热膜板具备接地安全保护。
所述电热膜板煮水腔外表面上设置有温控器,电热膜还串接有熔断器;温控器和熔断器,共同构成电热膜板的温控和过热保护。
所述煮水腔为竖直状,入水口在下、出水口在上;以构成底部入冷水,顶部出开水(热水)的合理设计。
为保持出水温度符合设定要求,所述平衡水箱的水平高度与电热膜板煮水腔出水口的水平高度相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此款煮水装置,通过使用平衡水箱和水泵、并结合这种电热膜板煮水腔的加热原理,利用水泵保证稳定的水量供给平衡水箱,以维持煮水腔内的水位高度平稳,不受外部水压影响,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
(2)再有,鉴于平衡水箱体积较小,比起现有技术大体积的冷水箱,其体积明显减少,质量明显降低。
(3)鉴于平衡水箱和水泵的配合,可保证煮水腔内的水被加热至设定温度,因此,无需担心冷水和热水混合,而造成饮用水不卫生之不足。
(4)通过使用电热膜板作为电加热器,形成了最大限度的散热面,有利于提高其热效率,加热速度明显加快,再者,电热膜板采用普通的工业原料,工艺已经相对成熟,因此,成本相对传统的电加热器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热膜板煮水腔示意图。
图3是煮水腔盘曲成螺旋状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包括座体1、平衡水箱2、水泵3和电热膜板煮水腔4,平衡水箱2上设置有入口21、出口22和回流口23,电热膜板煮水腔4系由电热膜板构成具有煮水腔43的加热体,电热膜板煮水腔4上开有入水口41和出水口42,出水口42连通座体1上的出水嘴6,入水口41与平衡水箱出口22连接,平衡水箱入口21接通水泵3,水泵3接通水源;在出水嘴6与电热膜板煮水腔4的出水口4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煮水副箱10,以便电热膜板煮水腔4煮沸的热水/开水,先储存在煮水副箱10内,以保证开启出水嘴6时,有一定量热水/开水,供人们饮用。
所述电热膜板煮水腔4主要由散热板411以及固定在散热板411表面上的电热膜412构成,煮水腔43设置在散热板411内部。
所述散热板411系由两块相互对合、边缘相互连接的导热簿板构成,至少一块导热膜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凹部,以使两块导热簿板密合时构成煮水腔43。     
为延长煮水管路路径,所述煮水腔43盘曲成螺旋状,见图3所示。
所述电热膜412包括绝缘导热底层412-1、中间发热层412-2和绝缘外层412-3,电热膜412通过其绝缘导热底层412-1固定在散热板411底面,绝缘外层412-3覆盖在中间发热层412-2外表面,中间发热层412-2设置有两端电极5、6、并外露于绝缘外层412-3。
所述中间发热层412-2系由导电发热材料制成的盘曲状发热电路,发热电路的两端构成所述电极5、6;所述绝缘导热底层412-1和绝缘外层412-3之间还设置有接地电极7,接地电极7靠近所述中间发热层的两端电极5、6位置。
所述电热膜板煮水腔4外表面上设置有温控器8,电热膜412还串接有熔断器9;所述煮水腔43为竖直状,入水口41在下、出水口42在上;所述平衡水箱2的水平高度与电热膜板煮水腔4出水口42的水平高度相近。
工作原理:开启出水嘴开关,水泵3通电把外部水源(可以系储水箱)的冷水抽入平衡水箱2,平衡水箱2的一部分冷水经过回流口23,回流出去,另一部分则流入电热膜板煮水腔4,并迅速加热至设定温度,再流入煮水副箱10内,最后由出水嘴6流出,以供人们饮用。

Claims (10)

1.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座体(1)、平衡水箱(2)、水泵(3)和电热膜板煮水腔(4),平衡水箱(2)上设置有入口(21)、出口(22)和回流口(23),电热膜板煮水腔(4)系由电热膜板构成具有煮水腔(43)的加热体,电热膜板煮水腔(4)上开有入水口(41)和出水口(42),出水口(42)连通座体(1)上的出水嘴(6),入水口(41)与平衡水箱出口(22)连接,平衡水箱入口(21)接通水泵(3),水泵(3)接通水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热膜板煮水腔(4)主要由散热板(411)以及固定在散热板(411)表面上的电热膜(412)构成,煮水腔(43)设置在散热板(41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板(411)系由两块相互对合、边缘相互连接的导热簿板构成,至少一块导热膜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凹部,以使两块导热簿板密合时构成煮水腔(4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煮水腔(43)盘曲成螺旋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热膜(412)包括绝缘导热底层(412-1)、中间发热层(412-2)和绝缘外层(412-3),电热膜(412)通过其绝缘导热底层(412-1)固定在散热板(411)底面,绝缘外层(412-3)覆盖在中间发热层(412-2)外表面,中间发热层(412-2)设置有两端电极(5、6)、并外露于绝缘外层(41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发热层(412-2)系由导电发热材料制成的盘曲状发热电路,发热电路的两端构成所述电极(5、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导热底层(412-1)和绝缘外层(412-3)之间还设置有接地电极(7),接地电极(7)靠近所述中间发热层的两端电极(5、6)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热膜板煮水腔(4)外表面上设置有温控器(8),电热膜(412)还串接有熔断器(9)。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煮水腔(43)为竖直状,入水口(41)在下、出水口(42)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平衡水箱(2)的水平高度与电热膜板煮水腔(4)出水口(42)的水平高度相近。
CN2012200279637U 2012-01-21 2012-01-21 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52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279637U CN202452658U (zh) 2012-01-21 2012-01-21 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279637U CN202452658U (zh) 2012-01-21 2012-01-21 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52658U true CN202452658U (zh) 2012-09-26

Family

ID=46868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27963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52658U (zh) 2012-01-21 2012-01-21 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526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8172A (zh) * 2012-01-21 2012-07-04 冯海涛 一种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8172A (zh) * 2012-01-21 2012-07-04 冯海涛 一种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8172A (zh) 一种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CN202457862U (zh) 一种循环加热式电热水瓶
CN202452657U (zh) 带即热式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NZ761762A (en) Hot water tank
CN202452658U (zh) 带电热膜板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CN102563840A (zh) 一种带即热式煮水腔的煮水装置
CN202457863U (zh) 一种新型电热水瓶
CN203576303U (zh) 一种热水咖啡机一体机
CN202457890U (zh) 一种无胆直热纳米电热膜加热体饮水机
CN201672656U (zh) 一种电磁感应开水器
CN201879489U (zh) 一种双功率快速加热饮水机
CN201945007U (zh) 带有保温水箱的热水器
CN202589279U (zh) 兼有保温和开水功能的瓶体
CN204787184U (zh) 改进的即开式开水器
CN102670064A (zh) 一种兼有保温和开水功能的瓶体
CN201171606Y (zh) 新型电热咖啡壶
CN203244266U (zh) 一种保温电热水壶
CN204987429U (zh) 水加热装置
CN202452661U (zh) 方便储水箱加水的饮用水加热装置
CN202057047U (zh) 一种制热水装置
CN205425413U (zh) 一种热水器
CN104490267B (zh) 凉开水机
CN201847481U (zh) 一种快速加热型饮水机
CN104344545A (zh) 智能电开水器
CN202470379U (zh) 带集水箱的饮用水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