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85618U - 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385618U CN202385618U CN2011204800120U CN201120480012U CN202385618U CN 202385618 U CN202385618 U CN 202385618U CN 2011204800120 U CN2011204800120 U CN 2011204800120U CN 201120480012 U CN201120480012 U CN 201120480012U CN 202385618 U CN202385618 U CN 2023856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tching
- water
- fry
- temperature
- wate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水池、水泵、管道部件、孵化桶、增氧机和控温型加热棒,水泵设置在孵化水池内,管道部件的进水端与水泵连接,出水端与孵化桶的底部连接,孵化桶的顶部设置有过滤装置,控温型加热棒设置在孵化水池内,增氧机通过聚乙烯增氧管给孵化水池内的池水增氧。如上所述的管道部件进水端的管侧设置有进水量控制口,进水量控制口上设置有进水量控制阀门。管道部件内设置有防止水从管道部件的出水端倒流到进水端的单向止水阀。本实用新型用水可循环,用水量少,可控温,孵化效率高,能减少鱼苗受伤率,适合中小型鱼苗生产和科研实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适用于中小型鱼苗生产和科研实验的鱼苗孵化。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鱼苗孵化一直沿用孵化池和孵化环道等设备。这种孵化设备通过冲水增加氧气,并将鱼卵往上翻滚,防止其沉底死亡,基本上能够满足规模化鱼苗孵化的要求。但是上述孵化设备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建造时需要靠近水源,并需要建造水塔,占用土地面积和投入资金较大,孵化过程中需大量换水,容易造成水质和水温不稳定,容易伤鱼苗,且出苗不便等。
现在的鱼苗孵化桶一般是用白铁皮制成的漏斗形装置,由底部进水,上端通过网罩溢水。这种孵化桶弥补了孵化池和孵化环道需要靠近水源,占用土地面积大、投入资金多、容易产生死角且容易伤鱼等缺陷,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易腐蚀、质量较重、水流量不易控制、不能控温、耗水量较大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水可循环,可控温,孵化效率高,鱼苗受伤机会小,适合中小型鱼苗生产和科研实验的鱼苗孵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包括水泵、增氧机、管道部件、孵化桶和控温型加热棒,水泵设置在孵化水池内,管道部件的进水端与水泵连接,出水端与孵化桶的底部连接,孵化桶的顶部设置有过滤装置,控温型加热棒设置在孵化水池内,增氧机通过聚乙烯管给孵化水池内的池水增氧。
如上所述的孵化桶包括孵化进水部件、孵化中间部件和孵化出水部件,孵化进水部件为漏斗状,孵化出水部件为台状且顶部和底部开口,孵化进水部件的漏斗尖一端与管道部件的出水端连通,孵化进水部件的另一端通过孵化中间部件与孵化出水部件的底部连通,过滤装置设置在孵化出水部件的顶部。
如上所述的孵化进水部件的下部套设有底座。
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还包括底部开口的碗状部件,碗状部件套设在孵化桶上。
如上所述的碗状部件上设置有出水管。
如上所述的管道部件进水端的管侧设置有进水量控制口,进水量控制口上设置有进水量控制阀门。
如上所述的管道部件内设置有防止水从管道部件的出水端倒流到进水端的单向止水阀。
如上所述的管道部件的出水端的管侧设置有出苗管,出苗管上设置有出苗管阀门。
如上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纱布过滤网支架和裹附在纱布过滤网支架上的纱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孵化密度大,本实用新型一次可孵化团头鲂鱼苗100万尾,草鱼鱼苗80万尾,比一般的孵化环道提高约100%;
2、用水量极少,本实用新型仅需要约1.5 立方米的水,适合中小型鱼苗孵化生产和科研试验;
3、孵化用水温度可控制,克服了低水温条件下鱼苗孵化率低的困难,并且可在孵化过程中,保持水温恒定,有利于提高孵化率;
4、安装了单向止水阀,可避免由于短暂停水造成受精卵或者鱼苗流失的风险;
5、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四大家鱼”等半浮性卵的孵化,和鲤、鲫、鲂等粘性卵的脱粘孵化,还可满足沉性卵的孵化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孵化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管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中的孵化桶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装置、2—出水管、3—孵化出水部件、4—孵化中间部件、5—孵化进水部件、6—孵化桶、7—底座、8—出苗管、9—出苗管阀门、10—水量控制阀门、11—进水处三通、12—单向止水阀、13—进水管三通、14—管道部件、15—水泵连接处、16—孵化桶进水口、17—水泵、18—控温型加热棒、19—增氧机、20—聚乙烯管、21—孵化水池、22—纱布过滤网支架、23—纱布、24—孵化桶支撑架脚、25—孵化桶支撑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包括水泵17、增氧机19、管道部件14、孵化桶6和控温型加热棒18,水泵17设置在孵化水池21内,管道部件14的进水端与水泵17连接,出水端与孵化桶6的底部连接,孵化桶6的顶部设置有过滤装置1,控温型加热棒18设置在孵化水池21内,增氧机19通过聚乙烯管20给孵化水池21内的池水增氧。
如图2所示,孵化桶6包括孵化进水部件5、孵化中间部件4和孵化出水部件3,孵化进水部件5为漏斗状,孵化出水部件3为台状且顶部和底部开口,孵化进水部件5的漏斗尖一端与管道部件14的出水端连通,孵化进水部件5的另一端通过孵化中间部件4与孵化出水部件3的底部连通,过滤装置设置在孵化出水部件3的顶部。孵化进水部件5的下部套设有底座7。该装置还包括底部开口的碗状部件,碗状部件套设在孵化桶6上。碗状部件上设置有出水管2。
如图3所示,管道部件14进水端的管侧设置有进水量控制口,进水量控制口上设置有进水量控制阀门10,根据所需用水量,打开进水量控制阀门10调节进水量大小。管道部件内设置有防止水从管道部件的出水端倒流到进水端的单向止水阀12,防止停水时受精卵或鱼苗倒流。管道部件的出水端的管侧设置有出苗管8,出苗管上设置有出苗管阀门9,出苗管阀门9仅在出苗放水时才打开。孵化用水经水泵17泵入管道部件14,并从管道部件14进入孵化桶6。
如图4所示,过滤装置1包括纱布过滤网支架22和裹附在纱布过滤网支架22上的纱布23。
如图5所示,孵化桶支撑架包括孵化桶支撑架脚24和孵化桶支撑架面25,孵化桶6通过底座7设置在孵化桶支撑架面25上,孵化桶支撑架设置在池水中。
孵化水池21大小为1.4m×1.4m×0.6m,可盛水约1.2立方米。水泵型号为浙江森森HQB-5500水泵,功率为200 W,最大扬程为5.5 m,放在池水中。控温型加热棒18为两支型号为日胜RS-808数显自动控温器,功率为300W,放置在池水中,根据受精卵孵化所需温度,如果池水温度过低,则开启控温型加热棒18。增氧机型号为浙江森森HG-250增氧机,功率为250-300 W,最大风量为48-57 立方米/小时,接乙炔氧气管及支管直接对池水充氧。池水由水泵17经进管道部件14进入孵化桶6,水不断泵入,使受精卵翻滚、孵化;当鱼苗要出膜时,调节进水量控制阀门10,适当减少进水量,防止水流过急冲伤鱼苗;当孵化结束时,打开出苗管阀门9,鱼苗随水流流出。
实施例2:
利用该实用新型孵化团头鲂受精卵。
团头鲂繁殖实验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进行,自来水水温约为19 ℃时。选择性腺发育良好、无伤病的雌性团头鲂进行人工催产,团头鲂催产采用两次注射法,第一针注射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 1 μg/Kg,第二针注射药剂是LRH-A2 4 μg/Kg+地欧酮5 m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 IU/Kg。在受精前一天,将自来水注入孵化水池21中,然后开启增氧机19对池水进行充分曝气,开启两支控温型加热棒18,并将控温型加热棒18的温度设定在26 ℃。
在团头鲂卵子成熟之前约半个小时,开启水泵17,池水开始循环。当卵子成熟时,选择成熟良好的团头鲂,人工轻压雌鱼腹部,采集成熟卵子混合于干净器皿中,然后再挤入雄鱼精子,摇匀,然后加入适量0.60%盐水受精,约1 min后将受精卵缓慢倒入黄泥巴浆中充分脱粘。洗净后放入孵化缸中孵化,此时水温23.5 ℃,符合团头鲂受精卵孵化要求,孵化的总卵粒数约100万。经过约38 h后,鱼苗陆续孵出,此时通过进水量控制阀门10将进水量适当调小,减轻对鱼苗的冲击。孵出约2 d后,鱼苗可以平游,此时关闭水泵17,打开出苗管阀门9,鱼苗顺利流出。期间,经多次测量,孵化过程中水温在23-24 ℃之间。据统计,该批团头鲂鱼苗的孵化率(孵化率=出苗数/总卵粒数)为96.25%,畸形率(畸形率=畸形鱼苗数/总卵粒数)为0.33%。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包括水泵(17)和增氧机(1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道部件(14)、孵化桶(6)和控温型加热棒(18),水泵(17)设置在孵化水池(21)内,管道部件(14)的进水端与水泵(17)连接,出水端与孵化桶(6)的底部连接,孵化桶(6)的顶部设置有过滤装置(1),控温型加热棒(18)设置在孵化水池(21)内,增氧机(19)通过聚乙烯管(20)给孵化水池(21)内的池水增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孵化桶(6)包括孵化进水部件(5)、孵化中间部件(4)和孵化出水部件(3),孵化进水部件(5)为漏斗状,孵化出水部件(3)为台状且顶部和底部开口,孵化进水部件(5)的漏斗尖一端与管道部件(14)的出水端连通,孵化进水部件(5)的另一端通过孵化中间部件(4)与孵化出水部件(3)的底部连通,过滤装置(1)设置在孵化出水部件(3)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孵化进水部件(5)的下部套设有底座(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底部开口的碗状部件,碗状部件套设在孵化桶(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碗状部件上设置有出水管(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部件(14)进水端的管侧设置有进水量控制口,进水量控制口上设置有进水量控制阀门(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部件内设置有防止水从管道部件的出水端倒流到进水端的单向止水阀(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部件的出水端的管侧设置有出苗管(8),出苗管上设置有出苗管阀门(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1)包括纱布过滤网支架(22)和裹附在纱布过滤网支架(22)上的纱布(2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800120U CN202385618U (zh) | 2011-11-25 | 2011-11-25 | 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800120U CN202385618U (zh) | 2011-11-25 | 2011-11-25 | 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385618U true CN202385618U (zh) | 2012-08-22 |
Family
ID=46660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48001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85618U (zh) | 2011-11-25 | 2011-11-25 | 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385618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09761A (zh) * | 2013-02-05 | 2013-05-22 |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 一种鱼苗批量孵化装置 |
CN103535325A (zh) * | 2013-09-10 | 2014-01-29 | 中盐制盐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一种循环水孵化卤虫卵装置 |
CN103651222A (zh) * | 2013-12-31 | 2014-03-26 | 永靖县玉水舫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 多功能鱼苗孵化器 |
CN104621022A (zh) * | 2015-03-10 | 2015-05-20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一种节水型鱼卵孵化装置 |
CN106614156A (zh) * | 2016-11-14 | 2017-05-10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对虾产卵孵化设备 |
CN109042419A (zh) * | 2018-10-10 | 2018-12-21 | 常州市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一种青虾与水芹的生态养殖方法 |
CN110326559A (zh) * | 2019-08-08 | 2019-10-15 | 潘洪强 | 一种团头鲂鱼苗的繁育方法 |
-
2011
- 2011-11-25 CN CN2011204800120U patent/CN20238561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09761A (zh) * | 2013-02-05 | 2013-05-22 |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 一种鱼苗批量孵化装置 |
CN103535325A (zh) * | 2013-09-10 | 2014-01-29 | 中盐制盐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一种循环水孵化卤虫卵装置 |
CN103535325B (zh) * | 2013-09-10 | 2016-05-18 | 中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循环水孵化卤虫卵装置 |
CN103651222A (zh) * | 2013-12-31 | 2014-03-26 | 永靖县玉水舫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 多功能鱼苗孵化器 |
CN104621022A (zh) * | 2015-03-10 | 2015-05-20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一种节水型鱼卵孵化装置 |
CN106614156A (zh) * | 2016-11-14 | 2017-05-10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对虾产卵孵化设备 |
CN109042419A (zh) * | 2018-10-10 | 2018-12-21 | 常州市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一种青虾与水芹的生态养殖方法 |
CN110326559A (zh) * | 2019-08-08 | 2019-10-15 | 潘洪强 | 一种团头鲂鱼苗的繁育方法 |
CN110326559B (zh) * | 2019-08-08 | 2022-03-25 | 潘洪强 | 一种团头鲂鱼苗的繁育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385618U (zh) | 一种循环可控温的鱼苗孵化装置 | |
CN103609486B (zh) | 一种七彩神仙鱼的繁殖及仔稚鱼养殖方法 | |
CN105746419B (zh) | 一种瘦身鱼池塘养殖装置及其养殖方法 | |
CN105052782B (zh) | 西昌高原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 |
CN101999331A (zh) | 一种人工授精的乌鳢繁殖方法 | |
CN210352698U (zh) | 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 | |
CN107646763A (zh) | 一种黄斑篮子鱼人工繁殖方法 | |
CN101960996A (zh) | 一种多鳞铲颌鱼鱼苗的人工繁育方法 | |
CN104642212A (zh) | 白甲鱼人工繁育方法 | |
CN104872006A (zh) | 一种光唇鱼人工繁殖方法 | |
CN204540396U (zh) | 鳡鱼亲鱼产卵及受精卵自动收集多功能池 | |
CN101878741B (zh) | 唇*与花*的杂交繁殖方法 | |
CN101999332B (zh) | 一种人工授精的尼罗罗非鱼繁殖方法 | |
CN104872044A (zh) | 一种光唇鱼亲鱼池 | |
CN105393960A (zh) | 一种大口黑鲈的早繁方法 | |
CN203801508U (zh) | 一种光唇鱼亲鱼池 | |
CN103688880A (zh) | 以翘嘴鳜为父本与斑鳜为母本进行的杂交繁殖方法 | |
Malison et al. |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spawning | |
CN1283142C (zh) | 鲶鱼人工繁殖及受精卵环道孵化方法 | |
CN103081828B (zh) | 长春鳊人工繁殖的方法 | |
RU2514227C2 (ru) |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маточного стада судака в установках с замкнутным циклом водообеспечения | |
CN109526817A (zh) | 黄鳍鲷池塘咸淡水养殖技术 | |
CN104719213A (zh) | 一种瓣结鱼室内水泥池网箱孵化方法 | |
CN211430638U (zh) | 一种具有高原特色的加州鲈鱼苗种繁育系统装置 | |
CN110367157B (zh) | 杂色杜父鱼人工繁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Termination date: 2012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