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71941U - 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71941U
CN202371941U CN2011205318671U CN201120531867U CN202371941U CN 202371941 U CN202371941 U CN 202371941U CN 2011205318671 U CN2011205318671 U CN 2011205318671U CN 201120531867 U CN201120531867 U CN 201120531867U CN 202371941 U CN202371941 U CN 202371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tube
heating
air conditioner
pipe
half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5318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威
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5318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71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71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7194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可以解决空调在制热运行时没有分流管来调节分流的问题。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包括制热进口管和制热出口管,所述制热进口管为变径的进口管,包括至少两段不同外径的管段。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原有空调室内侧换热器制冷出口管优化为可变径的出口管,在空调制热运行时,空调的制冷出口管变为制热进口管,这样,通过管段变径调节,使得进入制热出口管的冷媒的温度趋于一致,改善了制热分流,提高空调器制热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与制冷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调系统室内侧换热器分流状态的调试只针对制冷运行,通过在各流程的进口处连接不同长度的分流管来调节,而各流程的出口处连接一根总出口管来完成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的循环。室内分流调试完成后,制冷能力可以逼近最佳点,但制热分流效果很有可能不好,会对制热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制热运行时,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内反方向流动,制冷的出口变成制热的进口。由于制冷各流程出口连接一根总管,即制热进口处并没有分流管来调节分流,以至于制热分流处于失控状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可以解决空调在制热运行时没有分流管来调节分流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包括制热进口管和制热出口管,所述制热进口管为变径的进口管,包括至少两段不同外径的管段。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原有空调室内侧换热器制冷出口管优化为可变径的出口管,空调制热运行和制冷运行的方向相反,在空调制热运行时,空调的制冷出口管变为制热进口管,由于是变径管,冷媒量在不同的管段内受到的阻力和流量就不同,较细的管段受到的阻力大,冷媒量相应减少,较粗的管段阻力小,冷媒量相应增多,这样,通过管段变径调节,使得进入制热进口管的冷媒量有所区别,从而调节出口管的冷媒的温度趋于一致,改善了制热分流,提高空调器制热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变径的制热进口管包括两段,分别为前半段管和后半段管,所述前半段管的外径为12.0mm,所述后半段管的外径为9.52mm或7.94mm。
空调器铜配管的规格是确定的,考虑到冷媒的状态和成本,通常选用外径为12.0mm的铜管,还可以选用外径为9.52mm或7.94mm的铜管,变径幅度越大时,对分流的影响越大。
进一步地,所述制热进口管分为四路,分别为第一路进口管、第二路进口管、第三路进口管和第四路进口管。相应的,制热出口管也分为四路。
再进一步地,所述后半段管的长度为从第一路进口管的进口到第三路进口管进口的距离。此时后半段管变径的长度最大,这种情况阻力最大,影响也越大。
再进一步地,所述后半段管的长度为从第一路进口管的进口到第二路进口管进口的距离。当空调蒸发器的流程设计确定,那么进出口的位置也是确定好的,即制冷出口管总长为确定值,那么调节分流时总长不会再改变。所以前半段管变长后,相应的,后半段管的长度就会变短。
再进一步地,所述前半段管和后半段管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通过将原有空调室内侧换热器制冷出口管优化为可变径的出口管,通过管段变径调节冷媒量,使得进入制热出口管的冷媒的温度趋于一致,改善了制热分流,提高空调器制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未改进的制热分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热分流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符号及其说明:
1、制热进口管;1-1、前半段管;1-2、后半段管;a、第一路进口管;b、第二路进口管;c、第三路进口管;d、第四路进口管;2、制热出口管; 3、分流器;4、蒸发器;
箭头方向代表制热时冷媒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针对空调系统室内侧换热器分流状态的调试只针对制冷运行,而制热分流效果得不到调节的问题,提出一种制热分流结构,通过将原有空调制冷出口管(即制热进口管)优化为可变径的出口管,使得制热分流得到调节。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包括制热进口管和制热出口管,制热进口管为变径的进口管,包括至少两段不同外径的管段。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包括制热进口管1和制热出口管2,制热进口管1为变径的进口管,包括两段不同外径的管段,分别为前半段管1-1和后半段管1-2,前半段管1-1的外径为12.0mm,后半段管1-2的外径为7.94mm。制热进口管1分为四路,分别为第一路进口管a、第二路进口管b、第三路进口管c和第四路进口管d。相应的,制热出口管2也分为四路。
后半段管1-2的长度为从第一路进口管a的进口到第三路进口管c的进口的距离。前半段管1-1和后半段管1-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针对机型KFR-50LW/VNF-N3,图1所示为调节制热分流前示意图,图2是调节制热分流后示意图,图1中的制热进口管1为原室内侧换热器制冷出口管,外径为12.0mm,蒸发器4在其原制冷进口管(即制热出口管2)处设有分流器3,图2为调节制热分流后,制热进口管前半段管外径为12.0mm,后半段管变为7.94mm,两段管焊接起来;制热冷媒流动如图中箭头所示,并在四路制热出口流程的出口点布热电偶测温度,得到使用制热分流前后温度点对比,T1-T4为制热分流调节前的四路制热出口点的温度,T1’- T4’ 为制热分流调节后的四路制热出口点的温度,具体对比如表1。
未调节制热分流时,明显看出前两路温度比后两路温度高,分流效果不好,制热能力5167W,不满足国家标准。这是因为,前两路流程短,阻力较小,冷媒量相对较多,因此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温度降低幅度小,导致温度较高。
在调节制热分流后,对前两路的制热进口管缩小管径,由12.0mm减为7.94mm,增大前两路的阻力,减少第一、二路冷媒量,相应地第三、四路冷媒量增多,使温度趋于一致。制热分流后,可以看出四路温度点逐渐向中间靠拢,分流效果得到改善,其中第二、三路改善明显。
优化分流后第一、四路的温度差异依然较大,可以进一步加长7.94mm进口管的长度,减短12.0mm进口管的长度,继续优化分流。
本次试验制热分流优化后,制热能力值达到5230W,提升63W,得以满足企业标准要求。
因此,这种空调器制热分流方式能够改善制热分流,提高空调器制热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包括制热进口管和制热出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进口管为变径的进口管,包括至少两段不同外径的管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的制热进口管包括两段,分别为前半段管和后半段管,所述前半段管的外径为12.0mm,所述后半段管的外径为9.52mm或7.9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进口管分为四路,分别为第一路进口管、第二路进口管、第三路进口管和第四路进口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热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半段管的长度为从第一路进口管进口到第三路进口管进口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热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半段管的长度为从第一路进口管进口到第二路进口管进口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段管和后半段管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CN2011205318671U 2011-12-19 2011-12-19 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71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318671U CN202371941U (zh) 2011-12-19 2011-12-19 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318671U CN202371941U (zh) 2011-12-19 2011-12-19 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71941U true CN202371941U (zh) 2012-08-08

Family

ID=46595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3186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71941U (zh) 2011-12-19 2011-12-19 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719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7736A (zh) * 2016-09-09 2016-12-21 新疆广汇中化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除尘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7736A (zh) * 2016-09-09 2016-12-21 新疆广汇中化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除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57118U (zh) 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及室外机
CN103743266B (zh) 热交换器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室外机及室内机
CN202371941U (zh) 一种空调器制热分流结构
CN104879950A (zh) 空调一体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593893U (zh) 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及安装有该冷凝器的室外机
CN204329177U (zh) 自带过冷装置的室内机
CN2901188Y (zh) 空调器连机管
CN203731752U (zh) 空调过冷管组件和空调系统
CN110160249A (zh) 换热组件和空调机组
CN203657297U (zh) 一种适合超低温地区使用的家用空调节流装置
CN106871496A (zh) 室内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2635984A (zh) 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器
CN101738017B (zh) 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及安装有该冷凝器的室外机
CN202581953U (zh) 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器
CN205261992U (zh) 一种强效汇流冷凝器及安装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CN105180307B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冷凝器
CN104075495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翅片式换热器
CN205402976U (zh) 一种单排换热器、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
CN105091414B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4202253U (zh)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
CN206192000U (zh) 一种用于水冷谷冷机的可调式过冷装置
CN210892265U (zh) 换热构件、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3954072B (zh) 风冷热泵机组
CN203744810U (zh) 多回路v形表冷器分集水头机构及多回路v形表冷器
CN103836846B (zh) 一种两路分流冷凝器及采用该冷凝器的空调器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