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52258U -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52258U
CN202352258U CN2011204583538U CN201120458353U CN202352258U CN 202352258 U CN202352258 U CN 202352258U CN 2011204583538 U CN2011204583538 U CN 2011204583538U CN 201120458353 U CN201120458353 U CN 201120458353U CN 202352258 U CN202352258 U CN 202352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plice
splice
main
body frame
display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583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仪正
萧宇均
黄冲
程加河
阙成文
李全
杨流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583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52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52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5225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其包括背光系统以及显示面板;背光系统包括光源、匀光机构以及背框;背框承载光源和匀光机构,所述匀光机构将来自光源的光线导入显示面板;背框包括主拼接件、辅拼接件以及用于固定电路板的支架,背框在主拼接件的拼接部设有加强结构,使得背框的整体强度达到要求;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悬垂部、第一衬托部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所述支架解决了电路板不易固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背框结构简单,能够降低背框模具的成本,并且节省背框的材料,以降低平板显示装置的成本。

Description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前框、面板以及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框、反射片、导光板以及灯组等。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显示面板尺寸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例如在电视领域中,液晶面板的尺寸包括31.5、42、46、48或55寸,需要根据不同尺寸的液晶面板进行设置不同的背框模具。
请参见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背框10均采用整体式的背框,通常通过金属冲压或者塑料注射方式生产整体式的背框10,整体式的背框10需要消耗过多的材料,材料成本高。此外大尺寸的背框10需要使用较大的冲压设备,背框10对应的模具尺寸很大,结构复杂,背框模具的成本高。因此现有技术的背框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和模具成本,并且能够保证背框的强度达到要求,也解决了电路板不易固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其包括背光系统以及显示面板;背光系统包括光源、匀光机构以及背框;背框承载光源和匀光机构,所述匀光机构将来自光源的光线导入显示面板;背框包括主拼接件、辅拼接件以及用于固定电路板的支架,主拼接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一端设有拼接部,辅拼接件与主拼接件拼接;至少两个主拼接件通过相应拼接部进行拼接,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拼接部设有加强结构;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悬垂部、第一衬托部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支架主体固定于主拼接件或辅拼接件上,或同时固定于主拼接件和辅拼接件上,第一悬垂部从支架主体向支架主体的侧向延伸,第一衬托部与支架主体间隔且从第一悬垂部向第一悬垂部的侧向延伸,第一弹性翻折部位于第一衬托部与支架主体之间且从第一悬垂部向第一悬垂部的侧向翻折,第一衬托部与第一弹性翻折部弹性夹持电路板的第一侧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每个主拼接件在拼接部的横截面为折线形状,以形成加强结构,折线形状包括至少两条相连线段,并且两个主拼接件的加强结构为凹凸叠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加强结构的折线形状是矩形、梯形、燕尾形、T形、倒T形、锥形、十字形、叉形或网格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每个主拼接件在拼接部的横截面为弧形,形成加强结构,并且两个主拼接件的加强结构呈凹凸叠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加强结构的弧形是一个或以上的单曲率、双曲率或多曲率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支架进一步包括第二悬垂部、第二衬托部以及第二弹性翻折部,第二悬垂部与第一悬垂部间隔设置,且从支架主体向支架主体的侧向延伸,第二衬托部与支架主体间隔且从第二悬垂部向第二悬垂部的侧向延伸,第二弹性翻折部位于第二衬托部与支架主体之间且从第二悬垂部向第二悬垂部的侧向翻折,第二衬托部与第二弹性翻折部弹性夹持电路板的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背框包括两个支架,两个支架间隔设置,以夹持电路板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的不同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支架主体呈阶梯形且桥接于两个拼接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至少两个主拼接件包括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第一主拼接件的一端表面设有沿第一主拼接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的至少两个拼接部,每个拼接部的结构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适配,第一主拼接件通过其一拼接部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拼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拼接部是第一主拼接件表面上设置的形状与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适配的凹部,以收容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拼接部是第一主拼接件表面上设置的凹部,第二主拼接件的表面相应位置设有凸起,凸起嵌入凹部,以拼接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第一主拼接件的凹部底部设有第一贯穿孔,第二主拼接件的相应位置设有第二贯穿孔,背框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穿过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以将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拼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背框包括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皆为直条形,并且首尾拼接,以围绕形成背框的矩形主框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辅拼接件包括第一辅拼接件和第二辅拼接件,第一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中的至少两个拼接件拼接,第二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中的至少两个主拼接件拼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第一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设置的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拼接,第二辅拼接件的两端与相邻设置的第三主拼接件、第四主拼接件拼接;或第一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第一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拼接,第二辅拼接件的两端与相对设置的第一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拼接,第二主拼接件、第四主拼接件、第一辅拼接件以及第二辅拼接件之间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平板显示装置包括一触摸屏,触摸屏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透镜光栅、背光系统以及显示面板,所述液晶透镜光栅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背光系统包括光源、匀光机构以及背框;背框承载光源和匀光机构,匀光机构将来自光源的光线导入显示面板的入光面;背框包括主拼接件和用于固定电路板的支架,主拼接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一端设有拼接部;至少两个主拼接件通过相应拼接部进行拼接,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拼接部设有加强结构;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悬垂部、第一衬托部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支架主体固定于主拼接件或辅拼接件上,或同时固定于主拼接件和辅拼接件上,第一悬垂部从支架主体向支架主体的侧向延伸,第一衬托部与支架主体间隔且从第一悬垂部向第一悬垂部的侧向延伸,第一弹性翻折部位于第一衬托部与支架主体之间且从第一悬垂部向第一悬垂部的侧向翻折,第一衬托部与第一弹性翻折部弹性夹持电路板的第一侧边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以及背框,背框设置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背面;背框包括主拼接件和用于固定电路板的支架,主拼接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一端设有拼接部;至少两个主拼接件通过相应拼接部进行拼接,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拼接部设有加强结构;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悬垂部、第一衬托部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支架主体固定于主拼接件或辅拼接件上,或同时固定于主拼接件和辅拼接件上,第一悬垂部从支架主体向支架主体的侧向延伸,第一衬托部与支架主体间隔且从第一悬垂部向第一悬垂部的侧向延伸,第一弹性翻折部位于第一衬托部与支架主体之间且从第一悬垂部向第一悬垂部的侧向翻折,第一衬托部与第一弹性翻折部弹性夹持电路板的第一侧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背框通过设置至少两个主拼接件,其中第一主拼接件上设有至少两个拼接部,第一主拼接件通过其一拼接部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拼接,以使背框的模具结构简单,降低背框模具的成本,并且节省背框的材料,以降低平板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地,通过在主拼接件的拼接部设置加强结构,能够提高背框拼接处的强度,进而使背框整体的强度达到要求。此外,在背框设置用于固定电路板的支架,解决了电路板不易固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的两个主拼接件拼接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的第一辅拼接件对角设置在主框架上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的第一辅拼接件以及第二辅拼接件在主框架上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拼接部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拼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拼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拼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利用不同拼接部进行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一实施例沿A-A’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18是图16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二实施例沿A-A’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19是图16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三实施例沿A-A’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20是图16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四实施例沿A-A’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21是图16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五实施例沿A-A’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22是图16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六实施例沿A-A’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23是图16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七实施例沿A-A’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24是图16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八实施例沿A-A’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25是图16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九实施例沿A-A’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26是图16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十实施例沿A-A’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27是图16所示背框的加强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局部示意图;
图29是图28所示的背框中的支架和电路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六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七实施例的一种制造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八实施例的一种具有触摸屏的平板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九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2-3,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20包括:背光系统21以及显示面板22,背光系统21设置于显示面板22的背面,并且为显示面板22提供光源。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系统21包括光源25、匀光机构24以及背框23。其中,背框23承载光源25和匀光机构24。在背光系统21为侧光式时,匀光机构24是导光板;在背光系统21为直下式时,匀光机构24是扩散板。背框23包括至少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至少第一、第二两个主拼接件形成背框23的主框架27。
一起参阅图3,背框23的第一实施例包括第一主拼接件261以及第二主拼接件262。第一主拼接件261的一端与第二主拼接件262的一端拼接,第一主拼接件261的另一端与第二主拼接件262的另一端拼接,以形成背框23的主框架27。第一主拼接件261和第二主拼接件262均为铝件或镀锌钢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拼接件261和第二主拼接件262为L形。
一起参阅图4,背框23的第三实施例包括第一主拼接件281、第二主拼接件282以及第三主拼接件283。三个主拼接件281、282以及283拼接形成背框23的主框架27。三个主拼接件281、282以及283均为铝件或镀锌钢件。第一主拼接件281的一端与第二主拼接件282的一端拼接,第二主拼接件282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拼接件283的一端拼接,第三主拼接件283的另一端与第一主拼接件281的另一端拼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拼接件281为L形,第二、三主拼接件282、283均为直条形。
此外,背框23还可以包括设置于主框架27内并与之拼接的辅拼接件。
以下以四个主拼接件和两个辅拼接件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平板显示装置20的背框23。
请参见图5,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背框23包括:第一主拼接件231、第二主拼接件232、第三主拼接件233、第四主拼接件234、第一辅拼接件235、第二辅拼接件236以及支架2371、2372、2373、2374、2375、2376及2377。第一主拼接件231、第二主拼接件232、第三主拼接件233以及第四主拼接件234通过首尾拼接形成背框23的主框架27。第一辅拼接件235和第二辅拼接件236作为辅拼接件,设置于主框架27内,并且与主框架27拼接。
具体而言,第一主拼接件231的一端与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一端拼接,第二主拼接件232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拼接件233的一端拼接,第三主拼接件233的另一端与第四主拼接件234的一端拼接,第四主拼接件234的另一端与第一主拼接件231的另一端拼接,以形成长方形的主框架27。其中,第一主拼接件231、第二主拼接件232、第三主拼接件233以及第四主拼接件234均为铝件或镀锌钢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拼接件231、第二主拼接件232、第三主拼接件233以及第四主拼接件234均为直条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将第一主拼接件231、第二主拼接件232、第三主拼接件233以及第四主拼接件234全部设置为L形,或部分设置为直条形,剩余的设置为L形。例如,在图3中,第一主拼接件261和第二主拼接件262全部设置为L形;在图4中,第一主拼接件281设置为L形,第二、三主拼接件282以及283设置为直条形。
请参见图6,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的两个主拼接件拼接处的截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平板显示装置20的背框23均采用拼接连接方式进行拼接固定。如图6所示,以第一主拼接件231的一端与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一端拼接连接方式为例,将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一端拼接在第一主拼接件231的一端上,比如,采用螺接、扣接或焊接等方式将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一端拼接在第一主拼接件231的一端上。
请参见图7,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的第一辅拼接件对角设置在主框架上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拼接件235和第二辅拼接件236设置于背框23的主框架27内。第一辅拼接件235的一端与第一主拼接件231拼接,第一辅拼接件235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拼接件233拼接,第二辅拼接件236的一端与第一主拼接件231拼接,第二辅拼接件236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拼接件233拼接,并且第二主拼接件232、第四主拼接件234、第一辅拼接件235以及第二辅拼接件236之间平行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主框架27内设置至少一个辅拼接件,例如在主框架27内仅仅设置第一辅拼接件235。此外,第一辅拼接件235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231、第二主拼接件232、第三主拼接件233以及第四主拼接件234中的至少两个主拼接件拼接,例如第一辅拼接件235对角设置在主框架27内,如图7所示。同理可知,第二辅拼接件236的两端亦可以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231、第二主拼接件232、第三主拼接件233以及第四主拼接件234中的至少两个主拼接件拼接。
请参见图8,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的第一辅拼接件以及第二辅拼接件在主框架上的示意图。例如,第一辅拼接件23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设置的第一主拼接件231、第二主拼接件232拼接,第二辅拼接件23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设置的第三主拼接件233、第四主拼接件234拼接。
在本实施例中,背框23包括七个支架2371、2372、2373、2374、2375、2376及2377。其中,支架2371固定于第四主拼接件234上,支架2372、2373分别固定于第一辅拼接件235上,支架2374固定在第二辅拼接件236上,支架2375固定在第二主拼接件232上,支架2376、2377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辅拼接件235和第二辅拼接件236上。实际上,支架可以固定于第一主拼接件231、第二主拼接件232、第三主拼接件233、第四主拼接件234、第一辅拼接件235以及第二辅拼接件236之一或以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背框23上设置其他数量的支架,比如一个支架或以上。此外,支架可以拆卸固定于第一主拼接件231、第二主拼接件232、第三主拼接件233、第四主拼接件234、第一辅拼接件235以及第二辅拼接件236之一或以上。
在支架2371、2372、2373、2374、2375、2376及2377上均设有凸包(未标示),背框23可以通过该凸包固定电路板等器件。
以下进一步说明上述背框23相应的模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拼接件231和第三主拼接件233的尺寸相同,形状相同,使用相同的模具冲压制得。第二主拼接件232、第四主拼接件234、第一辅拼接件235以及第二辅拼接件236的尺寸相同,形状相同,使用相同的模具冲压制得,实现模具共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背框23可以通过使用两种小尺寸模具冲压制得,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背框10需要大尺寸模具,本实用新型的背框23的模具结构简单且小,进而降低背框23模具的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背框2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背框10的整体背框,能够大幅节省材料,以降低平板显示装置20的生产成本。
请参见图9,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拼接件的一端设有两个拼接部,拼接部的结构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部的一端适配,以使第一主拼接件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拼接。
具体而言,第一主拼接件231的一端表面至少设有拼接部2311、2312,拼接部2311、2312沿第一主拼接件23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拼接部2311、2312是在第一主拼接件231设置的形状与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一端适配的凹部,以收容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一端。
参见图10,图10是图9中拼接部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0所示,拼接部2311、2312为未贯穿第一主拼接件231的一端相对两侧面的凹部,凹部的形状为矩形,第二主拼接件232为一直条形。
在拼装较大尺寸背框23时,首先选择较邻近第一主拼接件231的端部的拼接部2311,并选择相应宽度的第二主拼接件232。随后将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一端设置在拼接部2311的凹部上。随后通过螺接、扣接或焊接等方式将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一端拼接固定在拼接部2311上。在拼装较小尺寸背框23时,首先选择较远离第一主拼接件231的端部的拼接部2312,并选择相应宽度的第二主拼接件232。随后将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一端设置在拼接部2312的凹部上。随后通过螺接、扣接或焊接等方式将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一端拼接固定在拼接部2312上。
请参见图11,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拼接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为方便另一方向上背框23尺寸的可选,例如在第二主拼接件232的表面相应位置设有凸起,其中第二主拼接件232的凸起嵌入第一主拼接件231相对应位置的凹部,以拼接第一主拼接件231和第二主拼接件232,如图11所示。此外,所述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一端表面可以设有至少两个沿第二主拼接件232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的凸起,比如两个、三个或四个等。
更进一步,如图12所示,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拼接方式的示意。第一主拼接件231的凹部为多阶梯结构的凹部,第二主拼接件232相对应位置设有与凹部适配的多阶梯结构的凸部。
此外,如图13所示,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拼接方式的示意图。以拼接部2311为例,第一主拼接件231的凹部底部设有第一贯穿孔2313,第二主拼接件232相应于拼接部2311的位置上设有第二贯穿孔2321,背框23进一步包括固定件240,固定件240穿过第一贯穿孔2313和第二贯穿孔2321,以将第一主拼接件231和第二主拼接件232拼接。
如图14,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第一主拼接件231的拼接部2311、2312的凹部形状为圆形。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将凹部的形状设置成三角形等其他多边形形状。
如图15,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利用不同拼接部进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拼接部2311、2312为贯穿第一主拼接件231的相对两侧的凹部,以使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一端在拼接部2311、2312上移动。比如在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一端穿出拼接部2312并拼接固定后,可裁切掉穿出部分,进而调节第二主拼接件232在作为背框主拼接件时的长度,从而得到不同尺寸的背框。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主拼接件231的另一端以及第三主拼接件233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拼接部,其结构与拼接部2311、2312的结构相同;而在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两端和第四主拼接件234的两端,对应于不同的情况,也相应进行设计或不设计,比如:
1)第一种情况,如图10所示,第二主拼接件232的两端和第四主拼接件234的两端可以不进行任何设计,即端部与其他部位的结构相同,这时候在选择第一主拼接件231一端的不同拼接部2311(2312)进行拼接时(另一端同样处理),若想背框23的宽度相应变化,则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232和第四主拼接件234的长度也作相应的选择。即,若选邻近第一主拼接件231一端的拼接部2311进行拼接,则不对第二主拼接件232和第四主拼接件234进行裁剪,或裁剪掉的部分较短;若选择较远离第一主拼接件231一端的拼接部2312进行拼接时,则对第二主拼接件232和第四主拼接件234均进行裁剪,按照拼接部距离第一主拼接件231一端的远近,裁剪掉的部分也较长或较短;
2)第二种情况,类似前述第一种情况,如图11所示,只不过第二主拼接件232和第四主拼接件234以不同的凸起来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231和第三主拼接件233配合,实现背框23的宽度变化;同样,若选择除离第一主拼接件231一端最近的第一拼接部2311之外的其他拼接部2312进行拼接时,在拼接后或拼接前,将多出的第二主拼接件232和第四主拼接件234部分进行裁剪。
以上情况也适用于仅用两个L形主拼接件进行拼接而得到背框23的主框架2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背框23的第一主拼接件上设有至少两个拼接部,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置拼接部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选取两个拼接部2311、2312进行描述。因此,在设置背框23的模具时,仅需设置两组模具,即第一主拼接件的模具以及第二主拼接件的模具,在第一主拼接件上设置多个拼接部以拼接得到各种尺寸的背框23。在拼装背框23时,可以根据背框23的尺寸,选择相应的拼接部,通过拼接部将第二主拼接件拼接在第一主拼接件的拼接部上,并将第一主拼接件中位于第二主拼接件的拼接位置外侧的其他拼接部裁切掉,以获取所需尺寸的背框2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根据不同尺寸的背框10设置不同背框模具,本实用新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23仅需设置第一主拼接件的模具和第二主拼接件28的模具,实现满足各种尺寸产品要求的模具共用,并且模具结构简单,能够降低背框模具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造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模具,该背框的模具设有用于形成背框的主拼接件的主图案,主图案设有上设有用于在主拼接件的一端形成至少两个拼接部的子图案。其中,主拼接件为上述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对应上述的主图案;拼接部为上述第一主拼接件的拼接部,对应上述的子图案,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16,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拼接件261包括拼接部2611,第二主拼接件262包括拼接部2621,第一主拼接件261与第二主拼接件262中的至少一个在其拼接部设有加强结构(图未示),即至少在拼接部2611或拼接部2621设有加强结构。
下面以拼接部2611与拼接部2621均设有加强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拼接部2611和拼接部2621沿A-A’方向的横截面为折线形状,以形成加强结构,折线形状包括至少两条相连线段,比如加强结构的折线形状是矩形(如图17所示,其中虚线图内为两加强结构的凹凸叠置结构)、梯形(如图18所示)、燕尾形(如图19所示)、倒T形(如图20所示)、锥形(如图21所示)、波纹形(如图22所示)或网格形(如图23所示),还可以是T形、十字形或叉形等。第一主拼接件261的拼接部2611的加强结构和第二主拼接件262的拼接部2621的加强结构之间凹凸叠置。
或者,拼接部2611和拼接部2621沿A-A’方向的横截面为弧形,以形成加强结构。横截面为弧形时,弧形是一个或以上的单曲率(如图24所示)、双曲率(如图25所示)或多曲率弧形(如图26所示)。第一主拼接件261的拼接部2611的加强结构和第二主拼接件262的拼接部2621的加强结构之间凹凸叠置。
当然形成加强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不仅限于此,只要能加强拼接部的强度即可。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图17-图27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所有实施例中,除图17示出拼接部2611的加强结构和拼接部2621的加强结构的形状以及两加强结构的凹凸叠置结构之外,其余均只示出拼接部2611或拼接部2611其中之一的加强结构的形状而并未示出其凹凸叠置的结构。
参阅图27,其是在拼接部2621设有加强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该加强结构是板层2623,该板层2623是对拼接部2621的加厚,并且拼接部2611和拼接部2621叠置。
以上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拼接方式形成背框,使背框的结构简单,并且节省背框的材料,可降低背光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在主拼接件的拼接位置设置加强结构,能提高背框拼接处的强度,进而使背框整体的强度达到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加强结构的各个实施例也适用于下述各背框、背光系统或平板显示装置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上述各实施例的支架,其固定于拼接件上,可用于固定电路板。请参见图28-29,拼接件71、72和73为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拼接件,包括用于拼接形成背光主框架的主拼接件或者设置于主框架内且与主框架拼接的辅拼接件。支架60包括支架主体61、第一悬垂部62、第一衬托部63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64。支架主体61固定于拼接件71和72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架主体61呈阶梯形且桥接于两个拼接件71、72之间。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备选实施例中,支架主体61可为直条形或其他形状,且支架主体61可仅一端固定于拼接件上,另一端悬空设置,以简化安装过程。
第一悬垂部62从支架主体61向支架主体61的侧向延伸,第一衬托部63与支架主体61间隔且从第一悬垂部62向第一悬垂部62的侧向延伸,第一弹性翻折部64位于第一衬托部63与支架主体61之间且从第一悬垂部62向第一悬垂部62的侧向翻折,第一衬托部63与第一弹性翻折部64弹性夹持电路板80的第一侧边缘。
请继续参见图29,支架60进一步包括第二悬垂部62’、第二衬托部63’以及第二弹性翻折部64’。第二悬垂部62’与第一悬垂部62间隔设置,且从支架主体61向支架主体61的侧向延伸,第二衬托部63’与支架主体61间隔且从第二悬垂部62’向第二悬垂部62’的侧向延伸,第二弹性翻折部64’位于第二衬托部63’与支架主体61之间且从第二悬垂部62’向第二悬垂部62’的侧向翻折,第二衬托部63’与第二弹性翻折部64’弹性夹持电路板80的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悬垂部62、第一衬托部63及第一弹性翻折部64与第二悬垂部62’、第二衬托部63’及第二弹性翻折部64’相对于支架主体61的中心线成对称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备选实施例中,支架60的支架主体61上可以仅设置第一悬垂部62、第一衬托部63及第一弹性翻折部64,进而仅弹性夹持电路板80的第一侧边缘,并通过设置与支架60相同的另一支架来弹性夹持电路板80的第二侧边缘。
请继续参见图29,在电路板80装配完毕后,进一步在支架主体61设置上一个电磁屏蔽件100,电磁屏蔽件100与电路板80间隔设置,以对电路板80产生的电磁信号进行屏蔽。电磁屏蔽件100可以是法拉第网或金属片。
请继续参见图28,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与支架60结构相同的支架90,支架90与支架60间隔设置,以夹持电路板80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的不同位置。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背框以及背光系统通过拼接方式形成背框,使背框的结构简单,并且节省背框的材料,可降低背光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利用包括支架主体、第一悬垂部、第一衬托部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的支架来固定电路板,能够节省模具成本,解决电路板不易固定的问题。
如图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综合了背框拼接、拼接部加强结构以及方便固定电路板的所有特征的示意图,支架60包括支架主体61、第一悬垂部62、第一衬托部63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64。其中,主拼接件261和262的拼接部设有加强结构2611和2621。所述背框拼接、固定电路板的支架以及加强结构2611和2621可参见上述任一实施例。
如图3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造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制作至少第一、第二两个主拼接件,其中第一主拼接件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拼接部,每个拼接部的结构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一端适配;
步骤502:根据背框的尺寸选择至少两个拼接部的一拼接部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拼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主拼接件的拼接位置与第一主拼接件的相邻端部之间存在其他拼接部时,在根据背框的尺寸选择至少两个拼接部的一拼接部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拼接的步骤之前或之后,将第一主拼接件中位于第二主拼接件的拼接位置外侧的其他拼接部裁切掉。其中第一主拼接件为上述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为上述第二主拼接件,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显示装置20进一步包括一触摸屏29,触摸屏29设置在平板显示装置20的显示面板22的出光面上。其中,平板显示装置20包括:背光系统21以及上述的显示面板22,背光系统21设置于显示面板22的背面,并且为显示面板22提供光源。
背光系统21包括光源25、匀光机构24以及背框23。其中,背框23承载光源25和匀光机构24。在背光系统21为侧光式时,匀光机构24是导光板;在背光系统21为直下式时,匀光机构24是扩散板。背框23包括至少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至少第一、第二两个主拼接件形成背框23的主框架27。
当然,背光系统21还可以是前述任一背光系统实施例中的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平板显示装置20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或液晶电视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30,如图33所示,立体显示装置30包括液晶透镜光栅31、背光系统32以及显示面板33。其中,液晶透镜光栅31设置于显示面板33的出光面上。背光系统32为上述各实施例的背光系统,比如背光系统32包括光源(未标示)、匀光机构(未标示)以及背框23。背框23承载光源和匀光机构,匀光机构将来自光源的光线导入显示面板33的入光面。其中,背框23包括至少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至少第一、第二两个主拼接件形成背框的主框架。背光系统32还可以是前述任一背光系统实施例中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40,如图34所示,等离子显示装置40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41以及背框42,背框42设置在等离子显示面板41的背面。其中,背框42可以为前述任一实施例的背框,在此也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背框模具结构简单,降低背框模具的成本,并且节省背框的材料,以降低平板显示装置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系统以及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背光系统包括光源、匀光机构以及背框;
所述背框承载光源和匀光机构,所述匀光机构将来自光源的光线导入显示面板;
所述背框包括主拼接件、辅拼接件以及用于固定电路板的支架,所述主拼接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一端设有拼接部,所述辅拼接件与主拼接件拼接;
所述至少两个主拼接件通过相应拼接部进行拼接,至少其中一个所述主拼接件的拼接部设有加强结构;
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悬垂部、第一衬托部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所述支架主体固定于主拼接件或辅拼接件上,或同时固定于主拼接件和辅拼接件上,所述第一悬垂部从所述支架主体向所述支架主体的侧向延伸,所述第一衬托部与所述支架主体间隔且从所述第一悬垂部向所述第一悬垂部的侧向延伸,所述第一弹性翻折部位于所述第一衬托部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且从所述第一悬垂部向所述第一悬垂部的侧向翻折,所述第一衬托部与所述第一弹性翻折部弹性夹持所述电路板的第一侧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主拼接件在拼接部的横截面为折线形状,以形成所述加强结构,所述折线形状包括至少两条相连线段,并且所述两个主拼接件的加强结构为凹凸叠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结构的折线形状是矩形、梯形、燕尾形、T形、倒T形、锥形、十字形、叉形或网格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主拼接件在拼接部的横截面为弧形,形成所述加强结构, 并且所述两个主拼接件的加强结构为凹凸叠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结构的弧形是一个或以上的单曲率、双曲率或多曲率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进一步包括第二悬垂部、第二衬托部以及第二弹性翻折部,所述第二悬垂部与所述第一悬垂部间隔设置,且从所述支架主体向所述支架主体的侧向延伸,所述第二衬托部与所述支架主体间隔且从所述第二悬垂部向所述第二悬垂部的侧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翻折部位于所述第二衬托部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且从所述第二悬垂部向所述第二悬垂部的侧向翻折,所述第二衬托部与所述第二弹性翻折部弹性夹持所述电路板的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包括两个所述支架,所述两个支架间隔设置,以夹持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的不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呈阶梯形且桥接于两个所述拼接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主拼接件包括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所述第一主拼接件的一端表面设有沿所述第一主拼接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的至少两个拼接部,每个拼接部的结构与相应的所述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适配,所述第一主拼接件通过其一拼接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拼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拼接部是第一主拼接件表面上设置的形状与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适配的凹部,以收容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拼接部是第一主拼接件表面上设置的凹部,所述第二主拼接件的表面相应位置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嵌入凹部,以拼接所述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拼接件的凹部底部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主拼接件的相应位置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背框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以将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拼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框包括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
所述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皆为直条形,并且首尾拼接,以围绕形成所述背框的矩形主框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拼接件包括第一辅拼接件和第二辅拼接件,所述第一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中的至少两个主拼接件拼接,所述第二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中的至少两个主拼接件拼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设置的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拼接,第二辅拼接件的两端与相邻设置的第三主拼接件、第四主拼接件拼接;或所述第一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第一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拼接,第二辅拼接件的两端与相对设置的第一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拼接,所述第二主拼接件、第四主拼接件、第一辅拼接件以及第二辅拼接件之间平行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显示装置包括一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
17.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透镜光栅、背光系统以及显示面板,所述液晶透镜光栅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
所述背光系统包括光源、匀光机构以及背框;
所述背框承载光源和匀光机构,所述匀光机构将来自光源的光线导 入显示面板的入光面;
所述背框包括主拼接件和用于固定电路板的支架,所述主拼接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一端设有拼接部;
所述至少两个主拼接件通过相应拼接部进行拼接,至少其中一个所述主拼接件的拼接部设有加强结构;
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悬垂部、第一衬托部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所述支架主体固定于主拼接件或辅拼接件上,或同时固定于主拼接件和辅拼接件上,所述第一悬垂部从所述支架主体向所述支架主体的侧向延伸,所述第一衬托部与所述支架主体间隔且从所述第一悬垂部向所述第一悬垂部的侧向延伸,所述第一弹性翻折部位于所述第一衬托部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且从所述第一悬垂部向所述第一悬垂部的侧向翻折,所述第一衬托部与所述第一弹性翻折部弹性夹持所述电路板的第一侧边缘。
18.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以及背框,所述背框设置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背面;所述背框包括主拼接件和用于固定电路板的支架,所述主拼接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一端设有拼接部;
所述至少两个主拼接件通过相应拼接部进行拼接,至少其中一个所述主拼接件的拼接部设有加强结构;
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悬垂部、第一衬托部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所述支架主体固定于主拼接件或辅拼接件上,或同时固定于主拼接件和辅拼接件上,所述第一悬垂部从所述支架主体向所述支架主体的侧向延伸,所述第一衬托部与所述支架主体间隔且从所述第一悬垂部向所述第一悬垂部的侧向延伸,所述第一弹性翻折部位于所述第一衬托部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且从所述第一悬垂部向所述第一悬垂部的侧向翻折,所述第一衬托部与所述第一弹性翻折部弹性夹持所述电路板的第一侧边缘。 
CN2011204583538U 2011-11-18 2011-11-18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52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583538U CN202352258U (zh) 2011-11-18 2011-11-18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583538U CN202352258U (zh) 2011-11-18 2011-11-18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52258U true CN202352258U (zh) 2012-07-25

Family

ID=46541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58353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52258U (zh) 2011-11-18 2011-11-18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522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2048A (zh) * 2011-11-18 2012-04-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2048A (zh) * 2011-11-18 2012-04-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2986B (zh) 背框以及背光系统
CN202349921U (zh) 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以及背光系统
CN202328040U (zh) 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以及背光系统
CN102401351A (zh) 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以及背光系统
CN102402053A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2402048A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202349904U (zh) 背框以及背光系统
CN202486467U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2392987B (zh) 背框以及背光系统
CN102385821A (zh) 平板显示装置的、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202351580U (zh) 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202352258U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202328039U (zh) 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以及背光系统
CN202349905U (zh) 背框以及背光系统
CN102434859A (zh) 背框以及背光系统
CN202349914U (zh) 背框以及背光系统
CN102376222B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202433647U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2402054B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202486469U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202332136U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202351579U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202349911U (zh) 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以及背光系统
CN102376213B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202332133U (zh) 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及立体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