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69599U - 折叠式家具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69599U
CN202269599U CN2011204027363U CN201120402736U CN202269599U CN 202269599 U CN202269599 U CN 202269599U CN 2011204027363 U CN2011204027363 U CN 2011204027363U CN 201120402736 U CN201120402736 U CN 201120402736U CN 202269599 U CN202269599 U CN 2022695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supporting leg
pedestal
leg assembly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027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君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ge Office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ge Offic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ge Office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ge Offic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027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695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695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695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s And Desk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al Sha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家具,涉及一种家具,解决了现有的折叠式家具打开或收折操作步骤繁琐、比较费力且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式家具,包括面板、并列设置于面板底面两侧的支撑腿组件、基座以及设置于面板、支撑腿组件与基座上的传动机构,面板与基座之间通过第一活动连接结构相连接,每一侧的支撑腿组件与基座之间均通过第二活动连接结构相连接,传动机构设计为:经由面板通过第一活动连接结构绕第一轴线的转动,可由传动机构带动支撑腿组件通过第二活动连接结构绕第二轴线转动,使不同侧的支撑腿组件转动至互相交错或者互相平行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用于减少桌子等折叠式家具的堆叠空间。

Description

折叠式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家具。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折叠功能的家具越来越多,折叠式桌子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家具之一。
图1可以示意性的体现出传统的折叠式桌子横向梁以及桌腿之间的位置关系,传统的折叠式桌子包括桌面板(图中未示出)、横向梁121以及两条桌腿2,其中:
图1中横向的粗实线表示折叠式桌子的横向梁121,纵向的粗实线为折叠式桌子的桌腿2或者桌腿2底部两个支撑于地面上的支点的连线;虚线为多个不同的折叠式桌子内横向梁121中点所在的直线;
横向梁121的长度方向与桌面板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横向梁121与桌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横向梁121的两端分别与位置相对的两条桌腿2固定连接;
每条桌腿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支撑于地面上的支点,支点与地面直接接触,在支点的作用下桌腿2以及桌面板被稳固的支撑起来;
位于同一条桌腿2上的支点位于同一条直线即与如图1所示纵向的粗实线相重合的直线上,两条桌腿2互相平行,即不同条的桌腿2上的支点所在直线彼此相平行,且均与桌面板的长度方向即横向梁12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桌面板与如图1所示桌腿2之间通过铰链等活动连接结构相连接,桌面板可通过活动连接结构从与水平面相平行的位置即使用位置转动至与水平面相垂直的位置即折叠位置,由于横向梁121与桌腿2固定连接,所以这种传统的折叠式桌子的桌腿2不能转动。
将折叠式桌子从使用状态调节至折叠状态时,需要将桌面板从使用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将桌面板转动至折叠位置时,可以将折叠式桌子靠拢交叉放置起来,这种折叠式桌子与其他折叠式桌子一起靠拢交叉存放时,无法如图2所示纵向平行堆叠,占用空间大,整体性差;
为此人们想到了另一种与其他折叠式桌子一起存放时更节省空间的折叠式桌子,如图2所示,现有的这种更节省空间的折叠式桌子与传统的折叠式桌子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桌腿2能够绕与水平面垂直的轴线转动,这样,将桌面板从使用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后,再手动分别转动不同条的桌腿2,从而将不同条的桌腿2转动至相交错的位置即将不同条的桌腿2上支点各自所在直线的位置转动至互相交错(直线之间存在交点)的位置时,此时,由于不同条的桌腿2形成了类似锥状的结构,所以可以将打开后的折叠式桌子如图2所示纵向平行堆叠,进而节省折叠式桌子所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如图2所示的折叠式桌子,无论是在收折过程中,还是在打开过程中,桌面板的转动与桌腿2的转动均无法同步完成,使得打开或收折操作步骤繁琐、比较费力且效率较低,以折叠式桌子的打开过程为例,完成将桌面板从与水平面相平行的位置转动至与水平面相垂直的位置的步骤后,接着还需要继续转动桌腿2才能使得不同的桌腿2处于互相交错的位置即不同的桌腿2上支点各自所在直线互相交错,这样就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导致堆叠操作工作量大,且堆叠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折叠式家具,解决了现有的折叠式家具打开或收折操作步骤繁琐、比较费力且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家具,包括面板、并列设置于所述面板底面两侧的支撑腿组件、设置于所述面板与所述支撑腿组件之间的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面板、所述支撑腿组件与所述基座上的传动机构,其中:
所述面板与所述基座之间通过第一活动连接结构相连接,且所述面板可通过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结构绕第一轴线从使用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或者反之,从折叠位置转动至使用位置;
每一侧的所述支撑腿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均通过第二活动连接结构相连接,且所述支撑腿组件可通过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结构绕第二轴线转动;
所述传动机构设计为:经由所述面板通过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结构绕所述第一轴线的转动,可由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支撑腿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结构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使不同侧的所述支撑腿组件转动至互相交错或者互相平行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支撑腿组件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的范围为0°~45°。
进一步: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互相垂直;和/或,所述第二轴线与处于使用位置的所述面板相垂直。
进一步: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面板底部的翻转梁、开设于所述翻转梁上的第一孔、开设于与所述基座上的第二孔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的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重合,所述面板绕所述第一轴转动至使用位置时,所述翻转梁或所述面板与所述基座的顶部相抵靠,所述面板绕所述第一轴转动至折叠位置时,所述翻转梁或所述面板与所述基座的侧部相抵靠;
和/或,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结构包括转动孔以及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轴线相重合,其中:
所述转动孔开设于所述基座的底部,所述第二轴的其中一端嵌于所述转动孔内,其中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腿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或者,所述转动孔开设于所述支撑腿组件的顶部,所述第二轴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另一端嵌于所述转动孔内。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锥齿轮传动机构、传动轴以及圆柱齿轮传动机构,其中:
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面板从使用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或者从折叠位置转动至使用位置时,可通过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带动所述传动轴绕其轴心线转动;
所述传动轴绕其轴心线转动时,可通过所述圆柱齿轮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支撑腿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结构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并将不同侧的所述支撑腿组件转动至互相交错的位置或互相平行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互相啮合的锥齿轮副以及从动锥齿轮,其中:
所述锥齿轮副与所述第一轴固定连接,且所述锥齿轮副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重合;
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且所述从动锥齿轮的轴心线与所述传动轴的轴心线相重合。
进一步:所述圆柱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互相啮合的圆柱齿轮副以及第二从动齿轮,其中:
所述圆柱齿轮副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且所述圆柱齿轮副的轴心线与所述传动轴的轴心线相重合;
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为扇形齿轮,其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心线相重合,或者,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为圆柱齿轮,其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心线相重合。
进一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轴承;和/或,所述第二轴与所述转动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轴承;
和/或,所述第一轴与所述锥齿轮副之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从动锥齿轮之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圆柱齿轮副之间或者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轴之间为键连接。
进一步:所述基座包括座体、第一外凸部以及第二外凸部,其中:
所述座体的顶部开设有呈内凹型的容纳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以及所述第二轴上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连接的部分均位于所述容纳部内;
所述第一外凸部位于所述座体顶部的边棱处,所述第二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外凸部上;
所述第二外凸部位于所述座体的侧部,与不同侧的所述支撑腿组件相连接的位置相对所述基座上的所述第二外凸部分别与横向梁的两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横向梁长度方向与所述面板的长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所述转动孔开设于每个所述基座的底部,每个所述第二轴与一个所述支撑腿组件固定连接,每一侧的所述支撑腿组件的底部位置相对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轮或支撑台。
进一步:所述折叠式家具为桌子,所述面板为桌面板;或者,所述折叠式家具为凳子,所述面板为凳子的座位板。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式家具(例如:折叠式桌子或类似桌子结构的无靠背凳子等)中,位于交错位置的不同侧的支撑腿底部支点各自所在直线在水平面上构成了类似锥状的结构,所以将多个折叠式家具收折,使其处于折叠状态后,便可以将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式桌子纵向平行堆叠,进而节省折叠式桌子所占用的空间;
同时,由于面板通过第一活动连接结构绕第一轴线转动时,将面板从使用位置(例如与水平面相平行的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例如与水平面相垂直的位置)或者将面板从折叠位置转动至使用位置时,面板均可以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支撑腿转动,并将支撑腿转动至相互交错或相互平行的位置即将支撑腿底部支点各自所在直线转动至互相交错的位置或互相平行的位置,所以操作人员打开或收折该折叠式家具时,仅需要转动面板,便可以完成对面板以及支撑脚、支撑腿底部支点的同时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转动完面板将其收折之后,再手动单独转动一次支撑腿,所以将多个折叠式家具纵向平行堆叠的整个过程中,省略了手动单独转动支撑腿的步骤,故而减少了堆叠操作的工作量,提高了堆叠操作的效率,另外,由于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支撑腿转动,并将不同侧的支撑腿转动至互相平行的位置即将支撑腿底部支点各自所在直线均转动至互相平行的位置,所以可以在打开面板的同时一并转动支撑腿,进而可以快速将纵向平行堆叠的折叠式家具再次打开为使用状态,打开操作不仅省力,而且效率也比较高,所以解决了现有的折叠式家具打开或收折操作步骤繁琐、比较费力且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多个传统的折叠式桌子堆叠后,其桌腿与横向梁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为多个现有的折叠式桌子堆叠后,其桌腿与横向梁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折叠式家具处于使用状态时的一张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折叠式家具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一张侧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式家具处于使用状态时的一张前视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折叠式家具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折叠式家具沿C-C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折叠式家具沿D-D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折叠式家具的仰视示意图;
图12为多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式家具平行堆叠后,各折叠式家具之间位置关系的侧视示意图;
图13为多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式家具平行堆叠后,各折叠式家具之间位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包括两组支撑腿的折叠式家具处于使用状态时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开、收折操作均更为简单、省力,且堆叠存放时占用空间小的折叠式家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式家具,包括如图3、图4和图5所示面板1、并列设置于面板1底面两侧如图6所示的支撑腿组件2、设置于面板1与支撑腿组件2之间的基座3以及设置于面板1、支撑腿组件2与基座3上的如图8所示传动机构4,其中:
每一侧的支撑腿组件2的底部优选为至少设置有两个支撑于地面上如图11所示的支点201,每一侧可以设置一个支撑腿组件2,也可以设置一组(例如如图14所示两个)支撑腿组件2。位于同一条或同一组支撑腿组件2底部支点201位于同一条直线9上,每条支撑腿组件2可以为多个构件组合而成,也可以为单独的一个构件;
如图3所示,面板1与基座3之间通过第一活动连接结构11相连接,且面板1可通过第一活动连接结构11绕第一轴线从使用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或者反之,从折叠位置转动至使用位置;面板1的折叠位置优选为与水平面相垂直,面板1的使用位置优选为与水平面相平行;
如图8所示,每一侧的支撑腿组件2与基座3之间均通过第二活动连接结构21相连接,且支撑腿组件2可通过第二活动连接结构21绕第二轴线转动;
传动机构4设计为:经由面板1通过第一活动连接结构11绕第一轴线转动时,例如:从与水平面相平行的位置转动至与水平面相垂直的位置或者面板1从与水平面相垂直的位置转动至与水平面相平行的位置时,可通过传动机构4带动支撑腿组件2转动,并将不同侧的如图13所示支撑腿组件2转动至互相交错或互相平行的位置。不同侧的支撑腿组件2被转动至互相交错或互相平行的位置时,不同侧的如图13所示支撑腿组件2底部如图11所示的支点201各自所在直线9均被转动至互相交错或互相平行的位置。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式家具(例如:折叠式桌子或类似桌子结构的无靠背凳子等)中,位于交错位置的不同侧的如图13所示支撑腿组件2底部如图11所示的支点各201自所在直线9在水平面上构成了类似锥状的结构,所以将多个折叠式家具收折,使其处于折叠状态后,便可以将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式桌子纵向平行堆叠,进而节省折叠式桌子所占用的空间;
同时,由于面板1通过第一活动连接结构11绕第一轴线(例如平行于水平面的轴线)转动时,可以通过传动机构4带动支撑腿组件2转动,并将支撑腿组件2底部如图11所示的支点201各自所在直线9转动至互相交错的位置,所以操作人员收折该折叠式家具时,仅需要转动面板1,便可以完成对面板1以及支撑脚底部支点201的同时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收折的过程中无需转动完面板1将其收折之后,再手动单独转动一次支撑腿组件2,所以将多个折叠式家具纵向平行堆叠的整个过程中,省略了手动单独转动支撑腿组件2的步骤,故而减少了堆叠操作的工作量,提高了堆叠操作的效率;
另外,由于如图5所示面板1通过第一活动连接结构11绕第一轴线(例如平行于水平面的轴线)转动时,还可以将不同侧的支撑腿组件2底部支点各自所在直线9均转动至互相平行的位置,所以可以在打开面板的同时一并转动支撑腿组件2,进而可以快速将纵向平行堆叠的折叠式家具再次打开为使用状态即未被折叠的状态,打开操作不仅省力,而且效率也比较高,所以解决了现有的折叠式家具打开或收折操作步骤繁琐、比较费力且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腿组件2绕第二轴线转动的范围优选为0°~45°。
上述结构中支撑腿组件2转动范围并不是太大,所以转动支撑腿组件2所需要的力度较小,比较省力。此时,若折叠式家具包括两条位置相对的支撑腿组件2或两组位置相对的支撑腿组件2,则位于互相交错的位置的支撑腿组件2底部如图11所示的支点201所在直线9与面板1的长度方向在水平面上(直线在水平面上是指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存在的夹角的角度值优选为45°~90°或90°~135°。本实施例中互相交错的如图3所示不同条或如图14所示不同组的支撑腿组件2底部如图11所示的支点201各自所在直线9优选为彼此以面板1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即面板1长边的中心线)轴对称。当然,不同条的支撑腿组件2底部支点201各自所在直线9中其中一条直线9可以与面板1的长度方向在水平面上存在的夹角为直角,其中另一条直线9与面板1的长度方向在水平面上存在的夹角为非直角。
位于互相平行的位置的支撑腿组件2底部如图11所示的支点201所在直线9与面板1的长度方向在水平面上互相垂直。本实施例中直线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关系也就是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
上述结构中支撑腿组件2底部位于交错位置如图11所示的支点201各自所在直线9形成了类似锥状的结构,且锥度较小,锥度较小时更容易对齐该折叠式家具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所以可以将多个折叠后的折叠式桌子纵向平行堆叠,进而节省折叠式桌子所占用的空间。
当然,本实施例中支撑腿组件2绕第二轴线转动的范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的更大。夹角角度值也可以为上述数值范围之外的其他角度值,只要不是90°即可实现将多个收折后的折叠式桌子纵向平行堆叠。
本实施例中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优选为互相垂直;和/或,第二轴线与处于使用位置如图11所示的面板1优选为相垂直。
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可以在同一平面上互相垂直,也可以是在不同平面上互相垂直。这种结构中折叠式家具更为规则,方便制造与使用。
如图5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活动连接结构11包括固设于面板1底部的翻转梁12、开设于翻转梁12上如图9所示的第一孔131、开设于基座3上的第二孔132以及贯穿第一孔131与第二孔132的第一轴14,第一轴14的轴心线与第一轴线相重合,第一轴14优选为轴向方向与水平面相平行,面板1绕第一轴14转动至使用位置(优选为与水平面相平行的位置)时,翻转梁12或面板1与基座3的顶部相抵靠(优选为翻转梁12与基座3的顶部相抵靠),面板1绕第一轴14转动至折叠位置(优选为与水平面相垂直的位置)时,翻转梁12或面板1与基座3的侧部相抵靠(优选为翻转梁12与基座3的侧部相抵靠)。
如图8所示,面板1绕第一轴14既可以转动至如图3所示使用位置,使得该折叠式家具处于使用状态即未被折叠的状态,也可以转动至如图4所示折叠位置,使得该折叠式家具处于折叠状态即堆叠存放时的状态。
翻转梁12与基座3的顶部或侧部相抵靠时,可以将翻转梁12以及面板1稳定在处于使用状态或折叠状态其中之一,由于翻转梁12与基座3直接抵靠,所以基座3不会冲击面板1,此时,翻转梁12对面板1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当然,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活动连接结构11也可以为以上连接结构之外的其他类似结构,例如铰链结构。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动连接结构21包括转动孔22以及第二轴23,第二轴23的轴心线与第二轴线相重合,优选为:第二轴23的轴向方向与水平方向相垂直,其中:
转动孔22优选为开设于基座3的底部,第二轴23的其中一端嵌于转动孔22内,其中另一端与支撑腿组件2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腿组件2的顶部优选为使用螺杆8与第二轴23固定连接。
上述结构中可以通过转动第二轴23的方式间接的转动支撑腿组件2。由于支撑腿组件2可绕第二轴23的轴心线转动,进而可以在转动支撑腿组件2的同时将不同支撑腿组件2底部如图11所示的支点201所在直线9转动至互相交错的位置或互相平行的位置。
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动连接结构21中转动孔22也可以开设于支撑腿组件2的顶部,第二轴23的其中一端与基座3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另一端嵌于转动孔22内。此时,传动机构4可以通过直接转动支撑腿组件2的方式,绕垂直于水平面的轴线转动支撑腿组件2以及支撑腿组件2底部如图11所示的支点201所在直线9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传动机构4包括如图9所示锥齿轮传动机构41、传动轴42以及如图10所示圆柱齿轮传动机构43,其中:
基座3上开设有安装孔44,传动轴42位于安装孔44内,且传动轴42的轴心线与水平面相垂直,传动轴42优选为台阶轴;
如图7和图8所示面板1从折叠位置转动至使用位置或者从使用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时,可通过如图9所示锥齿轮传动机构41带动传动轴42绕其轴心线转动;
传动轴42绕其轴心线转动时,可通过如图10所示圆柱齿轮传动机构43带动支撑腿组件2转动,并将不同侧的支撑腿组件2转动至互相交错的位置或互相平行的位置,即将不同侧的支撑腿组件2底部如图11所示的支点201各自所在直线9均转动至互相交错的位置或互相平行的位置。
如图9所示锥齿轮传动机构41可以将扭动轴线与水平面相平行的扭力转换为扭动轴线与水平方向相垂直的扭力,进而带动传动轴42绕其轴心线转动。圆柱齿轮传动机构43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以及寿命长的优点。
当然,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圆柱齿轮传动机构43乃至传动机构4也可以使用绳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等机械传动机构所取代。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锥齿轮传动机构41包括互相啮合的锥齿轮副411以及从动锥齿轮412,其中:
锥齿轮副411与第一轴14固定连接,且锥齿轮副411的轴心线与第一轴14的轴心线相重合;
从动锥齿轮412与传动轴42固定连接,且从动锥齿轮412的轴心线与传动轴42的轴心线相重合。
第一轴14带动锥齿轮副411转动的同时,转动的锥齿轮副411会将扭动轴线与水平面相平行的扭力传输至从动锥齿轮412,并带动从动锥齿轮412在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上转动,从动锥齿轮412转动的同时,会带动传动轴42绕其轴心线转动,进而实现将扭动轴线与水平面相平行的扭力转换为扭动轴线与水平方向相垂直的扭力。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圆柱齿轮传动机构43包括互相啮合的圆柱齿轮副431以及第二从动齿轮432,其中:
圆柱齿轮副431与传动轴42固定连接,且圆柱齿轮副431的轴心线与传动轴42的轴心线相重合;
第二从动齿轮432与第二轴23固定连接;
第二从动齿轮432为扇形齿轮,其转动轴线与第二轴23的轴心线相重合,或者,第二从动齿轮432为圆柱齿轮,其轴心线与第二轴23的轴心线相重合。
通过调节圆柱齿轮副431以及第二从动齿轮432的齿数比可以准确的调节第二轴23以及与第二轴23固定连接的支撑腿组件2转动的角度,进而可以实现将不同侧的支撑腿组件2底部如图11所示的支点201各自所在直线9均转动至互相交错的位置或互相平行的位置。
上述结构中扇形齿轮可以视为圆柱齿轮其中的一部分,其相对于圆柱齿轮更节省空间和材料,所以本实施例中第二从动齿轮432优选为扇形齿轮。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传动轴42与安装孔4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61;和/或,第二轴23与转动孔2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62。
上述轴承的可以大为降低传动轴42与安装孔44的内壁之间以及第二轴23与转动孔22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收折或打开操作更为省力。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轴14与锥齿轮副411之间、传动轴42与从动锥齿轮412之间、传动轴42与圆柱齿轮副431之间和/或第二从动齿轮432与第二轴23之间为键连接,优选为使用如图8、图9或图10所示平键5进行连接。
键连接尤其使用平键5进行连接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的优点。
当然,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使用螺纹连接(使用螺杆、螺钉或螺栓等设置有螺纹的紧固件)或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上述使用键连接的部件也可以制作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9和10所示,本实施例中基座3包括座体30、如图5所示第一外凸部31以及如图9所示第二外凸部32,其中:
面板1位于与水平面相平行的位置时,翻转梁12的底部与座体30的顶部相抵靠,面板1位于与水平面相垂直的位置时,翻转梁12与座体30的侧部相抵靠;
座体30的顶部开设有呈内凹型的如图10所示的容纳部311,第二从动齿轮432以及第二轴23上与第二从动齿轮432相连接的部分均位于容纳部311内;
如图9所示第一外凸部31位于座体30顶部的边棱处,第二孔132开设于第一外凸部31上;
第二外凸部32位于座体30的侧部,与不同侧的如图6所示支撑腿组件2相连接的位置相对基座3上如图9所示的第二外凸部32与横向梁121的两端固定连接,横向梁121长度方向与面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
如图10所示第二外凸部32上开设有内螺纹孔7,如图6所示横向梁121通过穿过如图10所示螺纹孔7的螺钉或螺栓与第二外凸部32固定连接。
容纳部311不仅可以对第二从动齿轮432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而且也可以使得基座3的结构上更为紧凑、美观。横向梁121可以增强位置相对的支撑腿组件2之间的稳固性。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转动孔22开设于每个基座3的底部,每个第二轴23与一条支撑腿组件2固定连接,每条如图12和图13所示支撑腿组件2的底部位置相对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轮20或支撑台,如图11所示的支点201位于支撑轮20或支撑台与地面的接触部位上。
支撑轮20或支撑台的设置使得面板1可以被支撑的更为稳定。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每条支撑腿组件2的底部位置相对的两侧中的每一侧优选为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轮20,支撑轮20优选为万向轮。
支撑轮20尤其万向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转动如图11所示的支点201时会更为省力。
本实施例中折叠式家具优选为桌子,面板1为桌面板,当然,本实施例中折叠式家具也可以为凳子或其他结构类似桌子的家具,当折叠式家具为凳子时,面板1为凳子的座位板(或称顶板),即凳子上用于直接支撑臀部重量的板。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垂直、平行、水平等表示几何位置关系的词语的含义不仅仅包括其理论上的含义,例如垂直、平行、水平不仅包括理论上绝对的垂直、平行、水平,也包括存在一定误差的垂直、平行、水平以及近似的垂直、平行、水平。
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可以使用上述结构实现,也可以使用链条传动机构、绳带传动机构或者链条传动机构、绳带传动机构与齿轮传动机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结合来实现。
当然,传动机构也可以使用具有监视功能的电路来实现,例如可以设置具有面板位置监视功能的传感器,传感器检测到面板的位置变化(例如从使用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或者从折叠位置转动至使用位置转动)时,控制电机带动不同侧的支撑腿组件转动至互相交错或互相平行的位置。电机所耗费的电能可以为电池或太阳能发电板提供,也可以为面板转动时带动发电机而得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1)

1.一种折叠式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并列设置于所述面板底面两侧的支撑腿组件、设置于所述面板与所述支撑腿组件之间的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面板、所述支撑腿组件与所述基座上的传动机构,其中:
所述面板与所述基座之间通过第一活动连接结构相连接,且所述面板可通过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结构绕第一轴线从使用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或者反之,从折叠位置转动至使用位置;
每一侧的所述支撑腿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均通过第二活动连接结构相连接,且所述支撑腿组件可通过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结构绕第二轴线转动;
所述传动机构设计为:经由所述面板通过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结构绕所述第一轴线的转动,可由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支撑腿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结构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使不同侧的所述支撑腿组件转动至互相交错或者互相平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组件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的范围为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互相垂直;和/或,所述第二轴线与处于使用位置的所述面板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折叠式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面板底部的翻转梁、开设于所述翻转梁上的第一孔、开设于与所述基座上的第二孔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的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重合,所述面板绕所述第一轴转动至使用位置时,所述翻转梁或所述面板与所述基座的顶部相抵靠,所述面板绕所述第一轴转动至折叠位置时,所述翻转梁或所述面板与所述基座的侧部相抵靠;
和/或,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结构包括转动孔以及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轴线相重合,其中:
所述转动孔开设于所述基座的底部,所述第二轴的其中一端嵌于所述转动孔内,其中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腿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或者,所述转动孔开设于所述支撑腿组件的顶部,所述第二轴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另一端嵌于所述转动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锥齿轮传动机构、传动轴以及圆柱齿轮传动机构,其中:
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面板从使用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或者从折叠位置转动至使用位置时,可通过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带动所述传动轴绕其轴心线转动;
所述传动轴绕其轴心线转动时,可通过所述圆柱齿轮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支撑腿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结构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并将不同侧的所述支撑腿组件转动至互相交错的位置或互相平行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互相啮合的锥齿轮副以及从动锥齿轮,其中:
所述锥齿轮副与所述第一轴固定连接,且所述锥齿轮副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重合;
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且所述从动锥齿轮的轴心线与所述传动轴的轴心线相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互相啮合的圆柱齿轮副以及第二从动齿轮,其中:
所述圆柱齿轮副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且所述圆柱齿轮副的轴心线与所述传动轴的轴心线相重合;
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为扇形齿轮,其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心线相重合,或者,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为圆柱齿轮,其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心线相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轴承;和/或,所述第二轴与所述转动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轴承;
和/或,所述第一轴与所述锥齿轮副之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从动锥齿轮之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圆柱齿轮副之间或者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轴之间为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座体、第一外凸部以及第二外凸部,其中:
所述座体的顶部开设有呈内凹型的容纳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以及所述第二轴上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连接的部分均位于所述容纳部内;
所述第一外凸部位于所述座体顶部的边棱处,所述第二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外凸部上;
所述第二外凸部位于所述座体的侧部,与不同侧的所述支撑腿组件相连接的位置相对所述基座上的所述第二外凸部分别与横向梁的两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横向梁长度方向与所述面板的长度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孔开设于每个所述基座的底部,每个所述第二轴与一个所述支撑腿组件固定连接,每一侧的所述支撑腿组件的底部位置相对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轮或支撑台。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折叠式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家具为桌子,所述面板为桌面板;或者,所述折叠式家具为凳子,所述面板为凳子的座位板。
CN2011204027363U 2011-10-21 2011-10-21 折叠式家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695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027363U CN202269599U (zh) 2011-10-21 2011-10-21 折叠式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027363U CN202269599U (zh) 2011-10-21 2011-10-21 折叠式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69599U true CN202269599U (zh) 2012-06-13

Family

ID=46189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0273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69599U (zh) 2011-10-21 2011-10-21 折叠式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695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9103A (zh) * 2013-10-28 2016-08-24 诺尔公司 家具和将该家具排叠的方法
WO2024093691A1 (en) * 2022-11-04 2024-05-10 Garden Contract Limited Folding system, desk, table, and chair having the folding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9103A (zh) * 2013-10-28 2016-08-24 诺尔公司 家具和将该家具排叠的方法
WO2024093691A1 (en) * 2022-11-04 2024-05-10 Garden Contract Limited Folding system, desk, table, and chair having the folding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3132B (zh) 一种升降设备
CN203555323U (zh) 双联动多功能桌
CN202269599U (zh) 折叠式家具
CN202775011U (zh) 升降式课桌
CN201518891U (zh) 中间翻拉伸桌
CN202146059U (zh) 具有变形桌板的笔记本电脑桌
CN106724178B (zh) 一体式折叠拼接桌椅
CN212315464U (zh) 一种建筑支撑装置
CN210184879U (zh) 升降工作桌
CN207112270U (zh) 一种可旋转倾斜的显示屏支架
CN103899057A (zh) 与吊物孔盖板同步启闭的护栏装置
CN207339758U (zh) 一种太阳能板支撑装置
CN208259378U (zh) 一种多功能伸缩书架
CN208957118U (zh) 一种多功能桌
CN206770386U (zh) 助力折叠架
CN102599736B (zh) 一种多功能的魔术式组合家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07324226A (zh) 承载立柱与悬臂装置
CN2345061Y (zh) 改进结构的会议桌
CN212185634U (zh) 桌撑架及桌子
CN210919507U (zh) 一种手持式风扇
CN203860706U (zh) 可折叠多功能绘图桌
CN215649735U (zh) 一种超小体积快装的升降装置
CN216984022U (zh) 一种单电机驱动折叠升降桌
CN205916295U (zh) 一种具有双驱动交叉折叠分支的并联稳定接货平台
CN203430979U (zh) 一种铰链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