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48573U -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48573U
CN202248573U CN2011202933062U CN201120293306U CN202248573U CN 202248573 U CN202248573 U CN 202248573U CN 2011202933062 U CN2011202933062 U CN 2011202933062U CN 201120293306 U CN201120293306 U CN 201120293306U CN 202248573 U CN202248573 U CN 202248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solar
building
energy
sh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933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勾希杰
曹景富
徐景文
秦全胜
谢喜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2933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48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48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485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2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e.g. solar water pumping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可有效解决利用建筑屋顶、太阳能及雨水回收实现生态环境的光电、建筑及节能减排一体化的问题,结构是蓄水池上装有供水管和回水管,供水管与置于蓄水池内的水泵相连通,供水管上部弯曲呈水平状置于屋顶上部的花园基屋内,回水管上部弯曲的横向水平段与屋顶的排水层相连通,屋顶上经支架装有向阳倾斜的太阳能电池板,置于花园基层内的供水管上装有向上的喷淋管,喷淋管上面装有第一喷淋头,花园基屋由上面的种植层和下面的屋顶排水层构成,种植层上种植有植物,本实用新型新颖独特,利用太阳能和建筑屋顶于一体,易制造使用,集回收雨水、种植、节能、环保,生态环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Description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 
背景技术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重要意义。作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重要意义。为有效缓解光电产品国内应用不足的问题,在发展初期采取示范工程的方式,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加快光电在城乡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国家财政支持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注重发挥财政资金政策杠杆的引导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机制和模式,加快光电商业化发展。太阳能光电的建筑应用,减少煤炭消耗等化石能源的消耗,有利于减少CO2、SO2及粉尘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实现“太阳能屋顶计划”,面向生态环境的光电建筑一体化,是当今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可有效解决利用建筑屋顶、太阳能及雨水回收实现生态环境的光电、建筑及节能减排一体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蓄水池、供水管、回水管、太阳能电池板和屋顶,蓄水池上装有供水管和回水管,供水管与置于蓄水池内的水泵相连通,供水管上部弯曲呈水平状置于屋顶上部的花园基屋内,回水管上部弯曲的横向水平段与屋顶的排水层相连通,屋顶上经支架装有向阳倾斜的太阳能电池板,置于花园基层内的供水管上装有向上的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第一喷淋管伸出太阳有电池板上面装有第一喷淋头,第二喷淋管伸出植物上面装有第二喷淋头,花园基屋由上面的种植层和下面的屋顶排水层构成,种植层上种植有植物,植物可以是各种花卉或农作物,第一喷淋头用于清洗太阳能电池板,第二喷淋头用于喷淋灌溉植物。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利用太阳能和建筑屋顶于一体,易制造使用,集回收雨水、种植、节能、环保,生态环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示图(不含蓄水池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蓄水池、供水管、回水管、太阳能电池板和屋顶,蓄水池10上装有供水管9和回水管8,供水管9与置于蓄水池内的水泵11相连通,供水管上部弯曲呈水平状置于屋顶1上部的花园基屋7内,回水管8上部弯曲的横向水平段与屋顶的排水层相连通,屋顶上经支架3装有向阳倾斜的太阳能电池板2,置于花园基层7内的供水管9上装有向上的第一喷淋管12和第二喷淋管13,第一喷淋管12伸出太阳有电池板2上面装有第一喷淋头4,第二喷淋管13伸出植物6上面装有第二喷淋头5,花园基屋由上面的种植层和下面的屋顶排水层构成,种植层上种植有植物6,植物6可以是各种花卉或农作物,第一喷淋头用于清洗太阳能电池板,第二喷淋头用于喷淋灌溉植物。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是由多块太阳能光伏组件排列在一起,呈平直安装在支架上,每块太阳能光伏组件间隙≥5mm,太阳能光伏组件下部与支架间有≥8mm的风道;所述的第一喷淋管12和第二喷淋管13均置交错垂直向上装在供水管9上;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的倾斜角度为与水平方向呈5-45度角;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边缘距屋顶栏杆距离≥1m。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特别要注意到如下情况: 
(1)太阳能光伏组件应设置在周围无遮挡障碍物、无污染源(烟雾、粉尘)、无腐蚀性气体等的安全可靠的场所。 
(2)太阳能光伏组件平面应朝向正南方。 
(3)应具有一定的年平均日照时间。 
(4)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在环境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和使用。 
(5)太阳能光伏组件要有抵抗最大风力10级的加固措施。同时,要有避免微风导致的光伏组件共振对系统影响的措施。 
(6)屋顶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四周应采用围墙或栏杆等类型的保护。 光伏电源系统应有过电压保护装置(措施),必须安装避雷装置。 
(7)屋顶基座平面应高于屋面或隔热层200mm。 
(8)基座的高度偏差应不大于5mm,水平度偏差应不大于3mm/m。 
(9)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支撑结构应牢固、可靠,应有防锈、防腐措施(宜采用不锈钢或热镀锌方式处理)。组件安装前,机架所有连接螺栓应加放松垫片并拧紧。机架安装完毕后,对安装过程中受到损坏的漆膜应进行补涂。 
(10)太阳能光伏组件排列方式,应能便于安装、维护以及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组件间隔应不小于5mm。组件在机架上的安装应平直,机架上组件间的风道间隙应不小于8mm。 
(11)组件安装前应测试其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将工作参数接近的组件装在同一个子方阵内,并选择额定工作电流相等或相近的组件进行串联。 
光伏组件的安全措施:
(1)屋顶栏杆(或女儿墙)离太阳能光伏组件边缘距离不应小于1m。 
(2)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应单独设置联合接地系统,必要时,也可与其他设施或建筑物的防雷和接地系统的保护设施统一考虑。光伏组件至控制箱(柜)的电源输入馈线端应设置防雷电感应装置。 
(3)太阳能电池直流侧采用防雷电涌保护器,起到防雷击保护作用。 
要求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其中性线和保护地线(PE)在接地点后要严格分开。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4)整个系统通过多种保护如过/欠压,过流,过载,防雷等保护实现稳定运行。 
(5)并网光伏系统,必须配备必要的检测、并网、报警、自动控制及测量等一系列功能,特别是必须具备防止“孤岛效应”的功能,以确保光伏系统和电网的安全。 
(6)系统配备逆功率控制保护系统,可根据设定的电流方向与电流大小进行检测,并给出相输出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控制光伏发电系统回路投入与切断并网运行,当出现电流反向倒送电时,光伏发电系统回路切断并网运行,以达防止逆功率倒送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太阳能电池板可用作太阳能发电,与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并网,只需要在原有的线路基础上增加,不改变原有回路,因此将光伏系统的并网点选择在并网点的低压配电柜上。考虑到并网系统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及可靠性,在并网逆变器直流输入加装直流配电接线箱。并网逆变器采用与电网相同的三相四线制的输出方式. 
本实用新型采用屋顶花园与太阳能光伏发电一体化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光伏板的雨水回收喷淋系统对光伏板清洗、降温以增加发电效率,同时还对屋顶花园的植被进行喷淋回灌,在充分利用太阳能的情况下,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创造绿色的生态微循环。
(一)屋顶花园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屋顶花园不但提供了一个休憩的舒适场所,还是保护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提高绿化覆盖率、降低热岛效应的措施。此外弧顶花园还有保护建筑物,减少日光辐射,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与湿度,减缓屋顶风速等作用。
(二)雨水回用喷淋系统 
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启用雨水利用工程。本着雨污分流、分质处理的原则,主要利用人工湿地和膜生物处理技术,对水质较稳定的盥洗用水和洗浴废水进行处理。利用现有的蓄积雨水的方涵,收集的雨水经过简单处理,经由喷淋系统起到清洗光伏板、灌溉植被的作用。
(三)光电建筑一体化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光电建筑一体化是光电系统依赖或依附于建筑的一种新能源利用形式,其主体是建筑,客体是光电系统。本实用新型以不损害和影响建筑效果、结构安全、功能和使用寿命为基本原则,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发电系统设计和结构安全性与构造设计,实现光电系统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充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既美观又实用,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总之,本实用新型经测试和实际应用,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节能减排:经实际运行检测结果,按照电厂供电标准煤耗每千瓦时400克计算,按可用面积每万㎡计算,该安装方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发电量1 041 000kwh,则每年可替代常规416.4吨标准煤。相应减少CO2排放1028吨,减少SO2排放量8.3吨,减少粉尘排放量4.17吨。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能源紧张和环境压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环境影响:光伏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产生噪音污染。鉴于电站与建筑的完美结合,电站不设在地表,不损坏地表绿化和植被,不仅对地表生态环境没有影响,且可以美化屋顶环境。 

Claims (5)

1.一种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包括蓄水池、供水管、回水管、太阳能电池板和屋顶,其特征在于,蓄水池(10)上装有供水管(9)和回水管(8),供水管(9)与置于蓄水池内的水泵(11)相连通,供水管上部弯曲呈水平状置于屋顶(1)上部的花园基屋(7)内,回水管(8)上部弯曲的横向水平段与屋顶的排水层相连通,屋顶上经支架(3)装有向阳倾斜的太阳能电池板(2),置于花园基层(7)内的供水管(9)上装有向上的第一喷淋管(12)和第二喷淋管(13),第一喷淋管(12)伸出太阳有电池板(2)上面装有第一喷淋头(4),第二喷淋管(13)伸出植物(6)上面装有第二喷淋头(5),花园基屋由上面的种植层和下面的屋顶排水层构成,种植层上种植有植物(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是由多块太阳能光伏组件排列在一起,呈平直安装在支架上,每块太阳能光伏组件间隙≥5mm,太阳能光伏组件下部与支架间有≥8mm的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喷淋管(12)和第二喷淋管(13)均置交错垂直向上装在供水管(9)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的倾斜角度为与水平方向呈5-45度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边缘距屋顶栏杆距离≥1m。
CN2011202933062U 2011-08-12 2011-08-12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48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933062U CN202248573U (zh) 2011-08-12 2011-08-12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933062U CN202248573U (zh) 2011-08-12 2011-08-12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48573U true CN202248573U (zh) 2012-05-30

Family

ID=46109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9330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48573U (zh) 2011-08-12 2011-08-12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48573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6243A (zh) * 2012-07-17 2012-10-17 上海龙人石业装饰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绿化外墙单元板块
CN104179301A (zh) * 2014-08-14 2014-12-03 同济大学 一种平板型太阳能电池与屋顶绿化结合组件
CN106376391A (zh) * 2016-08-31 2017-02-08 苏州快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农业集成生态系统
CN106917473A (zh) * 2017-03-22 2017-07-04 陈文杰 一种光伏绿化复合屋面的雨水回收方法
CN107217795A (zh) * 2017-05-23 2017-09-29 梁美欣 多功能屋面结构
CN110130483A (zh) * 2019-06-18 2019-08-16 嘉兴勤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生态建筑体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6243A (zh) * 2012-07-17 2012-10-17 上海龙人石业装饰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绿化外墙单元板块
CN104179301A (zh) * 2014-08-14 2014-12-03 同济大学 一种平板型太阳能电池与屋顶绿化结合组件
CN106376391A (zh) * 2016-08-31 2017-02-08 苏州快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农业集成生态系统
CN106917473A (zh) * 2017-03-22 2017-07-04 陈文杰 一种光伏绿化复合屋面的雨水回收方法
CN107217795A (zh) * 2017-05-23 2017-09-29 梁美欣 多功能屋面结构
CN110130483A (zh) * 2019-06-18 2019-08-16 嘉兴勤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生态建筑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4176B (zh) 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伏温室及发电装置
CN205134425U (zh) 一种生态光伏雨水收集及回用务农系统
CN202248573U (zh)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节能减排装置
CN204633672U (zh) 一种海上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CN106230373A (zh) 一种光伏发电设备
CN105821997A (zh) 一种建筑一体化提水储能综合利用系统
GB2513523A (en) 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utilizing wind and rainwater energy
CN201713952U (zh) 屋面绿化与架空光伏电池板组合的隔热系统
CN103477946A (zh) 风光互补供电提水泵从雨水收集池提水浇灌树木的装置
CN210341692U (zh) 一种清洁能源生态装配式声屏障
CN106049958A (zh) 太阳能发电通信塔
CN106613761A (zh) 一种“风光互补”的山丘区节水灌溉综合调控系统
CN206035054U (zh) 太阳能发电通信塔
CN101892725A (zh) 屋面绿化与架空光伏电池板组合的隔热系统
CN215530311U (zh) 一种光伏玻璃温室
CN102524023A (zh) 风光互补提水自压管道穴灌压砂瓜的方法与装置
CN205567081U (zh) 一种风光储存互补一体化移动抽水系统
CN205647348U (zh) 带风力发电的聚光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06302907U (zh) 一种风光互补提水调蓄灌溉木薯的系统
CN202873470U (zh) 一种风光互补自动园林喷淋系统
CN106613514A (zh) 一种基于风光互补技术的植物培养机
CN202012160U (zh) 卡接式光伏组件瓦
CN206302583U (zh) 通信用光电互补便携式基站
CN206432945U (zh) 一种家用光伏发电系统
CN207354204U (zh) 一种用于移动通讯基站铁塔的光伏电池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