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16944U - 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16944U
CN202216944U CN2011202869121U CN201120286912U CN202216944U CN 202216944 U CN202216944 U CN 202216944U CN 2011202869121 U CN2011202869121 U CN 2011202869121U CN 201120286912 U CN201120286912 U CN 201120286912U CN 202216944 U CN202216944 U CN 202216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odel
model test
inlet pip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869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帮树
李术才
王育奎
蔚立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202869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16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16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169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它包括固定于基座上的模型架;模型架内装有模型试验相似材料,在模型试验相似材料上方覆有一层水体,水体通过水体进水管与自动加水系统相连,所述的自动加水系统包括水箱,水箱内设有与进水管相通的连杆,连杆一端封闭一端开口,连杆封闭的一端固定在水箱上,开口的一端设有控制进水管进水的浮球,水箱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水体进水管通过软管相连。本实用新型模型密封效果良好,符合原型的开挖情况,适应性及模拟效果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属于试验模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拥有近2×104km长的海岸线,岛屿、海湾星罗棋布,海南岛、台湾岛、香港、澳门、厦门、青岛、烟台和大连等区域都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目前,我国的跨海峡交通仍依靠轮船和飞机,但是,轮船和飞机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当台风、浓雾天气等则不能运行。随着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建成通车以及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的修建完成,海底隧道越来越彰显出其优越性,我国海底隧道的修建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海底隧道的建设中,上覆层有无限的海水,一旦发生突水事故,将对海底隧道的建设产生极大的危害,造成大量围岩失稳,隧道报废或人身伤亡事故。因此,加强海底隧道突水机理的研究,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隧道施工及隧道运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底隧道突涌水的分析首先是从定性研究开始的,最早的分析只是通过查明隧道围岩中的断裂构造带、裂隙密集带等可能的海水突涌水通道,判断是否会发生突水。
通过模型试验来研究海底隧道突水失稳的机理,目前国内还没有研究。目前的模型试验中,涉及到突水试验的主要为隧道岩溶突水试验及煤层开挖突水试验等,主要模拟围岩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声发射场等的变化演化规律等,但是该类试验采用的水体均为内置水体,不适用于海底隧道的开挖模拟。
研究海底隧道突水机理,进而实现对海底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应当研究海底隧道多场信息的变化,从多场信息的变化中分析各场的相关性,找到突水机理的主要变化规律。为了提高模型试验与原型的实际情况吻合程度,模型试验制作时要考虑维持模型顶端的恒定水头以及隧道口处的试验材料与模型架铁板之间的密封问题。如若不能维持恒定水头,则不能模拟海底隧道上覆的无限水体;如若密封不好,水流会顺着缝隙从隧道口处大量流出,影响模型试验中的上覆岩层水压的变化,导致与原型产生较大出入,不能得到正确的海底隧道突水机理。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海底隧道突水机理,应当考虑隧道开挖后,由于隧道内涌水使上覆水体的水量减少,需要维持上覆水体的恒定水头的功能,同时还得消除隧道口处试验材料与试验铁板间的密封问题,使模型与原型更加吻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考虑在不同的恒定水头高度情况下,消除隧道口处由于不密封产生的影响,监测隧道开挖过程中隧道内突水机理,准确模拟海底隧道的实际开挖情况。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包括固定于基座上的模型架;模型架内装有模型试验相似材料,在模型试验相似材料上方覆有一层水体,水体通过水体进水管与自动加水系统相连,所述的自动加水系统包括水箱,水箱内设有与进水管相通的连杆,连杆一端封闭一端开口,连杆封闭的一端固定在水箱上,开口的一端设有控制进水管进水的浮球,水箱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水体进水管通过软管相连。
所述的模型架两端在欲挖隧道口分别埋置有一个圆形的气囊,气囊略大于欲挖隧道口,气囊上设有充气和放气的阀门。
所述的模型试验相似材料内埋设有监测元件。
打开水箱的进水管水头开关,使水慢慢流入水箱,待水位达到浮球停止上覆的高度时,进水管通过连杆会被浮球自动堵死;当水位下降时,浮球下降,从而打开堵死的进水管,重新注水,达到设定的水头高度。通过该方法实现维持恒定水头的目的。维持恒定水头24h以上,以保证试验材料都被水渗透,实现模型与原型的吻合。
水体进水管和出水管用较长的软管连接,以方便改变水头的高度。改变水箱的高度,模拟不同的海水高度,测量隧道内的涌水量,并监测隧道围岩应力、渗压、温度场等的变化。
可在模型正前方及正后方打开摄像机、摄像头进行录像,使用摄像机拍摄开挖全过程以及每一步开挖后隧道内的场景。利用电脑采集预先埋设的监测元件应变砖、渗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的数据,每步开挖完成后,等监测元件数据稳定,再进行下一步开挖,分步开挖直至隧道开挖完成。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模型试验上覆水体的密封加水功能,使试验与原型的实际情况更加接近,试验结果较为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模型密封效果良好,不会在隧道口处发生较明显的渗流,即气囊处密封效果较好。
二、通过分析实验中的应力场、温度场和渗流场监测的数据,表明隧道开挖较符合原型的开挖情况,模拟效果良好。
三、提高水箱高度,即变化水头时,渗压传感器出现明显的变化,说明上覆水体的设置完全能够模拟不同水头高度的情况,有较好的适用性。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试验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加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座;2、模型架;3、水体;4、欲挖隧道;5、气囊;6、水体进水管;7、放气阀门;8、充气阀门;9、浮球;10、水箱;11、连杆;12、出水管;13、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包括固定于基座1上的模型架2;模型架2内装有模型试验相似材料,在模型试验相似材料上方覆有一层水体3,水体3通过水体进水管6与自动加水系统相连,所述的自动加水系统包括水箱10,水箱10内设有与进水管13相通的连杆11,连杆11一端封闭一端开口,连杆11封闭的一端固定在水箱10上,开口的一端设有控制进水管进水的浮球9,水箱10上设有出水管12,出水管12与水体进水管6通过软管相连。
所述的模型架两端的欲挖隧道4口分别埋置有一个圆形的气囊5,气囊5略大于欲挖隧道口,气囊上5设有充气和放气的阀门7、8。
所述的模型试验相似材料内埋设有监测元件。
进行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方法,步骤如下:
1)配料:配置模型试验相似材料:利用相似比要求配置试验用相似材料,相似材料应当满足几何、运动、动力、弹性模量、泊松比、强度等相似要求。
2)填料:将配置好的试验相似材料按照实际相对位置放置于模型架中,在欲挖隧道洞口及洞尾位置分别放置由天然橡胶制作的稍大于隧道口形状的圆形气囊,气囊充气口由模型架侧向铁板处引出,模型内的充气管由刚性较大的细铁管保护,防止充气管由于填料被挤死,模型架四周填筑一层薄的天然橡胶,消除试验材料与模型架铁板间摩擦力过大的影响。
3)埋设元件:在指定位置处埋设监测元件,将测线引出并与监测仪器相连,检查元件是否功能正常,对于不能正常工作的元件应重新埋设。
4)气囊充气:利用空气压缩机,分别对隧道洞口及洞尾处的气囊充气,充气压力为0.2MP。
5)注水:打开上层水箱的水头开关,使水慢慢流入水箱,待水位达到浮球停止上覆的高度时,进水管会被浮球自动堵死;当水位下降时,浮球下降,从而打开堵死的进水管,重新注水,达到设定的水头高度。通过该方法实现维持恒定水头的目的。维持恒定水头24h以上,以保证试验材料都被水渗透,实现模型与原型的吻合。
6)开挖及监测:在模型正前方及正后方打开摄像机、摄像头进行录像,使用摄像机拍摄开挖全过程以及每一步开挖后隧道内的场景。利用电脑采集预先埋设的监测元件应变砖、渗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的数据,每步开挖完成后,等监测元件数据稳定,再进行下一步开挖,分步开挖直至隧道开挖完成。
7)改变水箱的高度,模拟不同的海水高度,测量隧道内的涌水量,并监测隧道围岩应力、渗压、温度场等的变化。
8)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的信息,得出不同水头高度情况下,隧道开挖产生的隧道内的突水机理。

Claims (3)

1.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包括固定于基座上的模型架;模型架内装有模型试验相似材料,其特征是,在模型试验相似材料上方覆有一层水体,水体通过水体进水管与自动加水系统相连,所述的自动加水系统包括水箱,水箱内设有与进水管相通的连杆,连杆一端封闭一端开口,连杆封闭的一端固定在水箱上,开口的一端设有控制进水管进水的浮球,水箱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水体进水管通过软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模型架两端在欲挖隧道口分别埋置有一个圆形的气囊,气囊略大于欲挖隧道口,气囊上设有充气和放气的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模型试验相似材料内埋设有监测元件。
CN2011202869121U 2011-08-09 2011-08-09 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16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869121U CN202216944U (zh) 2011-08-09 2011-08-09 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869121U CN202216944U (zh) 2011-08-09 2011-08-09 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16944U true CN202216944U (zh) 2012-05-09

Family

ID=46016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8691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16944U (zh) 2011-08-09 2011-08-09 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16944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263A (zh) * 2012-02-23 2012-07-25 徐德金 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断裂突水研究试验方法
CN104179514A (zh) * 2014-08-18 2014-12-03 同济大学 水下隧道破碎围岩突水预测与渗流控制的方法
CN104215424A (zh) * 2014-08-22 2014-12-17 山东大学 模型试验中突水涌泥水力边界条件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04535728A (zh) * 2015-01-14 2015-04-22 中国矿业大学 深埋隧道突水灾害二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104634932A (zh) * 2015-01-12 2015-05-20 北京交通大学 分步可控卸载试验装置
CN106441430A (zh) * 2016-09-07 2017-02-22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矿井突水阻隔实验装置
CN107024564A (zh) * 2017-03-29 2017-08-08 山东大学 一种用于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承载供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702875A (zh) * 2017-11-10 2018-02-16 福州大学 水‑海床‑海底隧道动力反应试验方法及振动台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263A (zh) * 2012-02-23 2012-07-25 徐德金 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断裂突水研究试验方法
CN102608263B (zh) * 2012-02-23 2014-11-19 徐德金 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断裂突水研究试验方法
CN104179514A (zh) * 2014-08-18 2014-12-03 同济大学 水下隧道破碎围岩突水预测与渗流控制的方法
CN104179514B (zh) * 2014-08-18 2016-04-20 同济大学 水下隧道破碎围岩突水预测与渗流控制的方法
CN104215424A (zh) * 2014-08-22 2014-12-17 山东大学 模型试验中突水涌泥水力边界条件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04215424B (zh) * 2014-08-22 2016-08-31 山东大学 模型试验中突水涌泥水力边界条件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04634932A (zh) * 2015-01-12 2015-05-20 北京交通大学 分步可控卸载试验装置
CN104535728A (zh) * 2015-01-14 2015-04-22 中国矿业大学 深埋隧道突水灾害二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106441430A (zh) * 2016-09-07 2017-02-22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矿井突水阻隔实验装置
CN107024564A (zh) * 2017-03-29 2017-08-08 山东大学 一种用于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承载供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702875A (zh) * 2017-11-10 2018-02-16 福州大学 水‑海床‑海底隧道动力反应试验方法及振动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16944U (zh) 一种海底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的密封性加水装置
CN104535728B (zh) 深埋隧道突水灾害二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105974056B (zh) 隧道突水灾害前兆信息监测模型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3645297A (zh) 岩溶塌陷的模拟装置
CN108956946A (zh) 模拟降雨地震作用下隧道-边坡体系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4005363A (zh) 一种三维地下承压水流-地铁隧道结构相互作用模拟装置
CN103792104B (zh) 隧道模拟加载实验平台
CN205317774U (zh) 模拟盾构隧道纵断面内地层损失扩展的试验系统
CN104897872B (zh) 封闭采空区瓦斯三维渗流模拟装置及其模拟方法
CN102400714A (zh) 一种高水压、高应力和自动开采的矿井水害综合模拟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3967460B (zh) 一种考虑井网影响的油藏边水水侵可视化模拟装置
CN106706416A (zh) 模拟承压水作用下地下室底板受力的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8037267A (zh) 一种模拟管道漏水侵蚀冲刷诱发道路坍塌的试验装置
CN105527404A (zh) 模拟盾构隧道纵断面内地层损失扩展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5953837A (zh) 一种可维护的隧道衬砌水压及位移监测系统
CN105952452A (zh) 油囊式固体充填采煤三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CN206470116U (zh) 一种模拟承压水作用下地下室底板受力的试验装置
CN109709308A (zh) 一种采水型地裂缝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7238482A (zh) 华北煤田岩溶陷落柱演化过程试验装置系统
CN207036388U (zh) 华北煤田岩溶陷落柱演化过程试验装置系统
CN204359770U (zh) 深埋隧道突水灾害二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
CN109357829A (zh) 一种适用于模拟水下多点地震输入的波-流耦合试验装置
CN113125066A (zh) 一种单环管片上浮力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CN203908794U (zh) 一种模拟地震、波浪、海流联合作用的大型模拟试验系统
CN103345867B (zh) 承压井抽水动态实验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8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