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11473U - 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 - Google Patents

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73U
CN202211473U CN2011202960407U CN201120296040U CN202211473U CN 202211473 U CN202211473 U CN 202211473U CN 2011202960407 U CN2011202960407 U CN 2011202960407U CN 201120296040 U CN201120296040 U CN 201120296040U CN 202211473 U CN202211473 U CN 202211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capacitor
resistance
links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960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德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2960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11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11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114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涉及一种电热毯,特别是一种采用特低安全电压≤24V的,不会产生漏电现象的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包括表面层、底面层、电子降压器、电源导线、控制开关盒、电源导线接插件、插座和防叠燃发热元件,表面层和底面层复合在一起,所述的表面层采用针刺无纺布电热毯表面布料,底面层采用针刺无纺布电热毯底面布料;防叠燃发热元件安装在底面层的夹缝孔道内;电子降压器的输出端通过电源导线与控制开关盒的一端相连,控制开关盒的另一端通过电源导线及电源导线接插件与电热毯的插座相连接,插座里的插头尾部与防叠燃发热元件相连接;控制开关盒独立设置在电热毯外部,在控制开关盒上设置有时控开关。

Description

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涉及一种电热毯,特别是一种采用特低安全电压≤24V的,不会产生漏电现象的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传统的电热毯生产企业已有400多家,年产总量均达4000万床以上,但质量参差不齐,还有假冒伪劣的电热毯,在市场上这些假冒产品质量很差,特别是绝缘不彻底,又是单层单根发热丝,这种单根发热丝易断裂、易打火,因此很容易危害人的生命与财产,极不安全,这些电热毯根本就没有防叠燃的功能,故用户使用极不安全。
传统电热毯因有较强的危险电压,故存在着对人体容易产生有电危险伤害的事故隐患,导致人身及财产的不安全,目前还没有一家生产企业能生产有彻底防叠燃的时控电热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采用特低安全电压≤24V(目前在国内外电热毯行业领域中所采用的电压为250V、220V、110V、48V、36V和28V,其中48V以上电压称为危险电压,28V~36V称为安全电压,但不属于特低安全电压,而采用≤24V电压是国际标准所称的特低安全电压。国际IEC335-1998标准和国内GB17652的标准中规定:“在不超过24V电压下工作的部件,可视为非带电部件”。),杜绝了人们使用常规电热毯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发生。
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包括表面层、底面层、电子降压器、电源导线、控制开关盒、电源导线接插件、插座和防叠燃发热元件,表面层和底面层复合在一起,所述的表面层采用针刺无纺布电热毯表面布料,底面层采用针刺无纺布电热毯底面布料;防叠燃发热元件安装在底面层的夹缝孔道内;电子降压器的输出端通过电源导线与控制开关盒的一端相连,控制开关盒的另一端通过电源导线及电源导线接插件与电热毯的插座相连接,插座里的插头尾部与防叠燃发热元件相连接,供电热毯通电发热。控制开关盒独立设置在电热毯外部,用来控制电热毯的开关以及温度,在控制开关盒上设置有时控开关;电热毯的插座设置在电热毯的边角。
所述的电子降压器采用微型插头式电子降压器。 
所述的电源导线为三根平行或三根圆型护套的电源导线,其截面积为∮0.15裸铜丝X28根X3股,中间一根电源导线作为零线电压,两边的电源导线可作为交/直流的24V、20V、18V、15V、12V、10V或8V所需的输出电压。
所述的夹缝孔道为无纺设备针刺生产所预留的电热毯底面布料里的夹缝孔道。所述的针刺无纺布电热毯底面布料是采用涤纶化纤短纤维通过无纺针刺的机械设备设计生产电热毯的专用布料,此布料在无纺机械设备上通过设计定出需要预留的电热毯发热元件的夹缝孔道。在安装防叠燃发热元件时,用直径3~6毫米的铜棒将发热丝穿过布料里的均匀孔道进行来回穿丝安装生产,便于均匀装配布置发热线使发热温度均匀。
所述的防叠燃发热元件在安装时,双人床竖道安装20~24道,单人床竖道安装不少于10~12道。
所述的时控开关为单温单控或双温双控的调温开关,由电子电路进行时控并自动定时循环开与关。
所述的防叠燃发热元件是由低电阻PTC金属丝或锌铂铜丝材料,采用数根低电阻PTC丝或锌铂铜丝材料进行机械绞股成结构型发热元件或机械编织成结构型发热元件,也可以采用单根螺旋形的金属材料作为发热元件;或者在单根螺旋形发热元件外层再加感温螺旋线,用作全线路感温保护发热元件,然后在发热元件的外层进行注塑耐高温≥100℃的聚四氟乙稀、硅橡胶材料或PVC材料用以绝缘,安全而且绝缘性能好。
所述的电子降压器内的电路包括可恢复保护部分、电源指示部分、整流部分、降压部分、触发振荡电路部分和电容充放电电路部分,可恢复保护部分具有电阻R1;电源指示部分由发光二极管D1和电阻R2串联而成,发光二极管D1的一端与电阻R1相连;整流部分由二极管D2-1、D2-2、D2-3以及D2-4组成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二极管D2-1的输出端以及二极管D2-4的输入端与电阻R1相连,二极管D2-2的输出端以及二极管D2-3的输入端与地线相连;降压部分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容C1和电容C2,电阻R3与电阻R4串联后与电容C1并联,电阻R3和电容C1的共同端与二极管D2-1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4和电容C1的共同端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与地线相连;触发振荡电路部分具有二极管D3、双向触发管DB3、电阻R5、电感L1、磁环电感线圈B1-1、电感L2、磁环电感线圈B1-2、磁环电感线圈B1-3、三极管T1、三极管T2、电阻R8、二极管D5、二极管D7、电容C3、电阻R9、二极管D6、二极管D8和电容C4,电感L1和磁环电感线圈B1-1串联,二极管D3的输入端与电容C1相连,二极管D3的输出端与磁环电感线圈B1-1相连,电阻R8与二极管D5并联,电阻R8的一端以及电感L1的一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上并联有二极管D7和电容C3,电感L2与磁环电感线圈B1-2串联,电感L2与磁环电感线圈B1-2的连接处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双向触发管DB3相连,双向触发管DB3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磁环电感线圈B1-2的一端与地线相连,电感L2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8和电容C4并联后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和射极相连,电阻R9和二极管D6并联后与三极管T2的基极和射极相连,磁环电感线圈B1-3与二极管D3相连;电容充放电电路部分具有电容C5、二极管D9、电容C6和二极管D10,电容C5和二极管D9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电容C6和二极管D10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T2的射极相连,另一端与电容C5相连;磁环电感线圈B1-3的一端与高频变压器T3的初级相连,电容C6与高频变压器T3的另一初级相连。
所述的电容C1和电容C2采用C103J型电容。
所述的三极管T1、T2采用13005三极管。
所述的二极管D3采用RF107二极管。
所述的高频变压器T3采用铁氧体变压器,经过铁氧体的初级漆包线的绕组匝数为80与次级漆包线的绕组匝数为19时输出电压是24V,绕组匝数为16时输出电压是18V,匝数为0是对应输出电压是0V。
其中电阻R1保护后面的电子元件,当超高压或超功率后自动切断市电电源;整流部分将市电220V整流成直流300V电压;双向触发管DB3和电阻R5触发三极管T1、T2进行推挽工作,三极管T1、T2起到功率开关的推挽作用,两管轮换工作,进行一关一开。
电阻R8和二极管D5保护三极管T1,电阻R9和二极管D6保护三极管T2,当三极管T1、T2产生过流电压时,将发射极产生的过流电压传给基极。
电容充放电电路部分对高频变压器T3的初级线圈进行充放电,二极管D9、D10分别对电容C5和电容C6容量过高及高频变压器T3初级电压过高时起保护作用。 
所述的时控开关的电压控制电路包括整流部分、降压及充放电部分、集成控制部分、指示灯部分和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整流部分具有电阻R10、电容C7、电感L3、二极管D11、电容C10、电容C8和电容C9,电阻R10和电容C7串联后与二极管D11并联,二极管D11的输出端与电感L3的一端相连,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容C9一端相连,电容C9的另一端与零线相连,电容C10和电容C8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感L3的输入端相连,电容C10和电容C8并联后的另一端与零线相连;降压及充放电部分具有电阻R11、二极管D13、二极管D12、电阻R13~R15和电容C11,电阻R11的一端与电感L3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3的输入端以及二极管D12的输出端相连,二极管D13和电阻R14串联,二极管D12、电阻R13和电阻R15串联,电容C11的正极与电阻R14相连,电容C11的负极与零线相连,电阻R11和二极管D13起到降压作用,二极管D12和电阻R13起到放电作用;集成控制部分采用555集成电路芯片IC1,集成电路芯片IC1的4脚和8脚与电感L3的输出端相连,7脚与二极管D12的输出端相连,2脚和6脚与电容C11的正极相连,1脚接地;指示灯部分由电阻R12和发光二极管D14串联后与集成电路芯片IC1的3脚相连,电阻R16和发光二极管D16串联,电阻R16的一端与集成电路芯片IC1的3脚相连,发光二极管D16的输出端接地;指示灯部分与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相连,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具有继电器K、二极管D15和开关S1,在继电器K上并有二极管D15,用于保护继电器K,继电器K的动作直接带动开关S1的开、合。
所述的电阻R14和电阻R15为可调电阻,用于调节控制电源开关时间的长短。
所述的时控开关为双温双控的调温开关时,还包括第二电压控制电路,第二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整流部分、第二降压及充放电部分、集成控制部分、第二指示灯部分和第二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第二整流部分具有电阻R17、电容C12、电感L4、二极管D17、电容C13、电容C14和电容C15,电阻R17和电容C12串联后与二极管D17并联,二极管D17的输出端与电感L4的一端相连,电感L4的另一端与电容C15一端相连,电容C15的另一端与零线相连,电容C13和电容C14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感L4的输入端相连,电容C13和电容C14并联后的另一端与零线相连;第二降压及充放电部分具有电阻R18、二极管D18、二极管D19、电阻R19~R21和电容C16,电阻R18的一端与电感L4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8的输入端以及二极管D19的输出端相连,二极管D18和电阻R20串联,二极管D19、电阻R19和电阻R21串联,电容C16的正极与电阻R20相连,电容C16的负极与零线相连,电阻R18和二极管D18起到降压作用,二极管D19和电阻R19起到放电作用;第二集成控制部分采用555集成电路芯片IC2,集成电路芯片IC2的4脚和8脚与电感L4的输出端相连,7脚与二极管D19的输出端相连,2脚和6脚与电容C16的正极相连,1脚接地;指示灯部分由电阻R22和发光二极管D20串联后与集成电路芯片IC2的3脚相连,电阻R23和发光二极管D21串联,电阻R23的一端与集成电路芯片IC2的3脚相连,发光二极管D21的输出端接地;第二指示灯部分与第二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相连,第二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具有继电器K2、二极管D22和开关S2,在继电器K2上并有二极管D22,用于保护继电器K2,继电器K2的动作直接带动开关S2的开、合。
所述的电阻R20和电阻R21为可调电阻,用于调节控制电源开关时间的长短。
工作原理:电子降压器输入220V或110V电压后,通过可恢复保护部分、电源指示部分、整流部分、降压部分、触发振荡电路部分和电容充放电电路部分,经充放电后一路与高频变压器T3初级的一端相连,另一路经触发振荡电路部分和高频变压器T3初级的另一端相连。将220V/110V电压转换降压至所需≤24V的交直流电压,输出功率20W~120W。
本实用新型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采用微型电子降压器,体积小,重量轻≤200g,功率大(20W~160W),传统电热毯是直接用危险电压220V/110V供给电热毯发热丝进行发热的,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特低安全电压≤24V输出供给时控开关,由时控开关供给耐高温的电热毯发热元件(发热丝)进行发热,比较安全可靠。时控开关采用单温单控或双温双控的调温开关,由电子电路进行时控并自动定时循环开与关。电热毯表层和底层的布料采用针刺无纺布电热毯布料,具有预留的发热丝布置的孔道,大量节约了生产工人的麻烦,又节约了工资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益。电子降压器的输出端通过电源导线与控制开关盒的一端相连,控制开关盒的另一端通过电源导线及电源导线接插件与电热毯的插座相连接,控制开关盒独立设置在电热毯外部,可进行接插或撤卸断开,便于电热毯布料用脏后可以洗涤。采用微型插头式电子降压器,不仅缩小了体积,也大大减少了成本,微型插头式电子降压器的成本≤15元/只,而目前市场的电子变压器一般使用在电视机、电脑和电动车的充电器及节能照明使用的电子变压器,体积大、成本高,一般价格均≥80元/只。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降压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时控开关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导线接插件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低压电源接线盒插座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叠燃发热元件的机械绞股的内部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叠燃发热元件的机械编织的内部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叠燃发热元件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8,本实用新型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包括表面层、底面层、电子降压器1、电源导线2、控制开关盒3、电源导线接插件4、插座5和防叠燃发热元件6,表面层和底面层复合在一起,所述的表面层采用针刺无纺布电热毯表面布料,底面层采用针刺无纺布电热毯底面布料;防叠燃发热元件6安装在底面层的夹缝孔道内;电子降压器1的输出端通过电源导线2与控制开关盒3的一端相连,控制开关盒3的另一端通过电源导线2及电源导线接插件4与电热毯的插座5相连接,插座5里的插头尾部与防叠燃发热元件6相连接,供电热毯通电发热。控制开关盒3独立设置在电热毯外部,用来控制电热毯的开关以及温度,在控制开关盒3上设置有时控开关7;电热毯的插座5设置在电热毯的边角。
所述的电子降压器1采用微型插头式电子降压器。 
所述的电源导线2为三根平行或三根圆型护套的电源导线,其截面积为∮0.15裸铜丝X28根X3股,中间一根电源导线作为零线电压,两边的电源导线可作为交/直流的24V、20V、18V、15V、12V、10V或8V所需的输出电压。
所述的夹缝孔道为无纺设备针刺生产所预留的电热毯底面布料17里的夹缝孔道。所述的针刺无纺布电热毯底面布料是采用涤纶化纤短纤维通过无纺针刺的机械设备设计生产电热毯的专用布料,此布料在无纺机械设备上通过设计定出需要预留的电热毯发热元件的夹缝孔道。在安装防叠燃发热元件6时,用直径3~6毫米的铜棒将发热丝穿过布料里的均匀孔道进行来回穿丝安装生产,便于均匀装配布置发热线使发热温度均匀。
所述的防叠燃发热元件6在安装时,双人床竖道安装20~24道,单人床竖道安装不少于10~12道。
所述的时控开关7为单温单控或双温双控的调温开关,由电子电路进行时控并自动定时循环开与关。
所述的防叠燃发热元件6是由低电阻PTC金属丝或锌铂铜丝材料,采用数根低电阻PTC丝或锌铂铜丝材料进行机械绞股成结构型发热元件或机械编织成结构型发热元件,也可以采用单根螺旋形的金属材料作为发热元件;或者在单根螺旋形发热元件外层再加感温螺旋线,用作全线路感温保护发热元件,然后在发热元件的外层进行注塑耐高温≥100℃的聚四氟乙稀、硅橡胶材料或PVC材料用以绝缘,安全而且绝缘性能好。
所述的电子降压器1内的电路包括可恢复保护部分、电源指示部分、整流部分、降压部分、触发振荡电路部分和电容充放电电路部分,可恢复保护部分具有电阻R1;电源指示部分由发光二极管D1和电阻R2串联而成,发光二极管D1的一端与电阻R1相连;整流部分由二极管D2-1、D2-2、D2-3以及D2-4组成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二极管D2-1的输出端以及二极管D2-4的输入端与电阻R1相连,二极管D2-2的输出端以及二极管D2-3的输入端与地线相连;降压部分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容C1和电容C2,电阻R3与电阻R4串联后与电容C1并联,电阻R3和电容C1的共同端与二极管D2-1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4和电容C1的共同端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与地线相连;触发振荡电路部分具有二极管D3、双向触发管DB3、电阻R5、电感L1、磁环电感线圈B1-1、电感L2、磁环电感线圈B1-2、磁环电感线圈B1-3、三极管T1、三极管T2、电阻R8、二极管D5、二极管D7、电容C3、电阻R9、二极管D6、二极管D8和电容C4,电感L1和磁环电感线圈B1-1串联,二极管D3的输入端与电容C1相连,二极管D3的输出端与磁环电感线圈B1-1相连,电阻R8与二极管D5并联,电阻R8的一端以及电感L1的一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上并联有二极管D7和电容C3,电感L2与磁环电感线圈B1-2串联,电感L2与磁环电感线圈B1-2的连接处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双向触发管DB3相连,双向触发管DB3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磁环电感线圈B1-2的一端与地线相连,电感L2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8和电容C4并联后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和射极相连,电阻R9和二极管D6并联后与三极管T2的基极和射极相连,磁环电感线圈B1-3与二极管D3相连;电容充放电电路部分具有电容C5、二极管D9、电容C6和二极管D10,电容C5和二极管D9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电容C6和二极管D10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T2的射极相连,另一端与电容C5相连;磁环电感线圈B1-3的一端与高频变压器T3的初级相连,电容C6与高频变压器T3的另一初级相连。
所述的电容C1和电容C2采用C103J型电容。
所述的三极管T1、T2采用13005三极管。
所述的二极管D3采用RF107二极管。
所述的高频变压器T3采用铁氧体变压器,经过铁氧体的初级漆包线的绕组匝数为80与次级漆包线的绕组匝数为19时输出电压是24V,绕组匝数为16时输出电压是18V,匝数为0是对应输出电压是0V。
其中电阻R1保护后面的电子元件,当超高压或超功率后自动切断市电电源;整流部分将市电220V整流成直流300V电压;双向触发管DB3和电阻R5触发三极管T1、T2进行推挽工作,三极管T1、T2起到功率开关的推挽作用,两管轮换工作,进行一关一开。
电阻R8和二极管D5保护三极管T1,电阻R9和二极管D6保护三极管T2,当三极管T1、T2产生过流电压时,将发射极产生的过流电压传给基极。
电容充放电电路部分对高频变压器T3的初级线圈进行充放电,二极管D9、D10分别对电容C5和电容C6容量过高及高频变压器T3初级电压过高时起保护作用。 
所述的时控开关7的电压控制电路包括整流部分、降压及充放电部分、集成控制部分、指示灯部分和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整流部分具有电阻R10、电容C7、电感L3、二极管D11、电容C10、电容C8和电容C9,电阻R10和电容C7串联后与二极管D11并联,二极管D11的输出端与电感L3的一端相连,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容C9一端相连,电容C9的另一端与零线相连,电容C10和电容C8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感L3的输入端相连,电容C10和电容C8并联后的另一端与零线相连;降压及充放电部分具有电阻R11、二极管D13、二极管D12、电阻R13~R15和电容C11,电阻R11的一端与电感L3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3的输入端以及二极管D12的输出端相连,二极管D13和电阻R14串联,二极管D12、电阻R13和电阻R15串联,电容C11的正极与电阻R14相连,电容C11的负极与零线相连,电阻R11和二极管D13起到降压作用,二极管D12和电阻R13起到放电作用;集成控制部分采用555集成电路芯片IC1,集成电路芯片IC1的4脚和8脚与电感L3的输出端相连,7脚与二极管D12的输出端相连,2脚和6脚与电容C11的正极相连,1脚接地;指示灯部分由电阻R12和发光二极管D14串联后与集成电路芯片IC1的3脚相连,电阻R16和发光二极管D16串联,电阻R16的一端与集成电路芯片IC1的3脚相连,发光二极管D16的输出端接地;指示灯部分与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相连,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具有继电器K、二极管D15和开关S1,在继电器K上并有二极管D15,用于保护继电器K,继电器K的动作直接带动开关S1的开、合。
所述的电阻R14和电阻R15为可调电阻,用于调节控制电源开关时间的长短。
所述的时控开关7为双温双控的调温开关时,还包括第二电压控制电路,第二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整流部分、第二降压及充放电部分、集成控制部分、第二指示灯部分和第二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第二整流部分具有电阻R17、电容C12、电感L4、二极管D17、电容C13、电容C14和电容C15,电阻R17和电容C12串联后与二极管D17并联,二极管D17的输出端与电感L4的一端相连,电感L4的另一端与电容C15一端相连,电容C15的另一端与零线相连,电容C13和电容C14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感L4的输入端相连,电容C13和电容C14并联后的另一端与零线相连;第二降压及充放电部分具有电阻R18、二极管D18、二极管D19、电阻R19~R21和电容C16,电阻R18的一端与电感L4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8的输入端以及二极管D19的输出端相连,二极管D18和电阻R20串联,二极管D19、电阻R19和电阻R21串联,电容C16的正极与电阻R20相连,电容C16的负极与零线相连,电阻R18和二极管D18起到降压作用,二极管D19和电阻R19起到放电作用;第二集成控制部分采用555集成电路芯片IC2,集成电路芯片IC2的4脚和8脚与电感L4的输出端相连,7脚与二极管D19的输出端相连,2脚和6脚与电容C16的正极相连,1脚接地;指示灯部分由电阻R22和发光二极管D20串联后与集成电路芯片IC2的3脚相连,电阻R23和发光二极管D21串联,电阻R23的一端与集成电路芯片IC2的3脚相连,发光二极管D21的输出端接地;第二指示灯部分与第二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相连,第二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具有继电器K2、二极管D22和开关S2,在继电器K2上并有二极管D22,用于保护继电器K2,继电器K2的动作直接带动开关S2的开、合。
所述的电阻R20和电阻R21为可调电阻,用于调节控制电源开关时间的长短。
参照附图4,电源导线接插件包括接插件上盖和接插件下盖8,在接插件下盖8中开有导线安装槽9,电源导线的端口焊接有接插件铜管10,电源导线安装在导线安装槽9中,电源导线另一端安装在固定接插件11中,接插件上盖和接插件下盖8卡接并用螺丝固定。
参照附图5,插座包括插座上盖和插座下盖12,插头13安装在插座下盖12中开有的插头安装槽14中,插座上盖和插座下盖12卡接并用螺丝固定,插头13的尾端与电热毯布料里的防叠燃发热元件焊接。
参照附图6,防叠燃发热元件6包裹在PVC塑料材质、聚四氟乙烯材料或硅橡胶材料注塑的绝缘层15中,所述的防叠燃发热元件6至少为两根,采用PTC金属材料或锌白铜材料的通过机械绞股在一起。
参照附图7,防叠燃发热元件6包裹在PVC塑料材质、聚四氟乙烯材料或硅橡胶材料注塑的绝缘层16中,所述的防叠燃发热元件6至少为两根,采用PTC金属材料或锌白铜材料的通过机械编织在一起。

Claims (9)

1.一种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层、底面层、电子降压器、电源导线、控制开关盒、电源导线接插件、插座和防叠燃发热元件,表面层和底面层复合在一起,所述的表面层采用针刺无纺布电热毯表面布料,底面层采用针刺无纺布电热毯底面布料;防叠燃发热元件安装在底面层的夹缝孔道内;电子降压器的输出端通过电源导线与控制开关盒的一端相连,控制开关盒的另一端通过电源导线及电源导线接插件与电热毯的插座相连接,插座里的插头尾部与防叠燃发热元件相连接;控制开关盒独立设置在电热毯外部,在控制开关盒上设置有时控开关;电热毯的插座设置在电热毯的边角;
所述的电子降压器内的电路包括可恢复保护部分、电源指示部分、整流部分、降压部分、触发振荡电路部分和电容充放电电路部分;
所述的时控开关的电压控制电路包括整流部分、降压及充放电部分、集成控制部分、指示灯部分和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其特征在于电子降压器内的可恢复保护部分具有电阻R1;电源指示部分由发光二极管D1和电阻R2串联而成,发光二极管D1的一端与电阻R1相连;整流部分由二极管D2-1、D2-2、D2-3以及D2-4组成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二极管D2-1的输出端以及二极管D2-4的输入端与电阻R1相连,二极管D2-2的输出端以及二极管D2-3的输入端与地线相连;降压部分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容C1和电容C2,电阻R3与电阻R4串联后与电容C1并联,电阻R3和电容C1的共同端与二极管D2-1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4和电容C1的共同端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与地线相连;触发振荡电路部分具有二极管D3、双向触发管DB3、电阻R5、电感L1、磁环电感线圈B1-1、电感L2、磁环电感线圈B1-2、磁环电感线圈B1-3、三极管T1、三极管T2、电阻R8、二极管D5、二极管D7、电容C3、电阻R9、二极管D6、二极管D8和电容C4,电感L1和磁环电感线圈B1-1串联,二极管D3的输入端与电容C1相连,二极管D3的输出端与磁环电感线圈B1-1相连,电阻R8与二极管D5并联,电阻R8的一端以及电感L1的一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上并联有二极管D7和电容C3,电感L2与磁环电感线圈B1-2串联,电感L2与磁环电感线圈B1-2的连接处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双向触发管DB3相连,双向触发管DB3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磁环电感线圈B1-2的一端与地线相连,电感L2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8和电容C4并联后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和射极相连,电阻R9和二极管D6并联后与三极管T2的基极和射极相连,磁环电感线圈B1-3与二极管D3相连;电容充放电电路部分具有电容C5、二极管D9、电容C6和二极管D10,电容C5和二极管D9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电容C6和二极管D10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T2的射极相连,另一端与电容C5相连;磁环电感线圈B1-3的一端与高频变压器T3的初级相连,电容C6与高频变压器T3的另一初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时控开关的电压控制电路中的整流部分具有电阻R10、电容C7、电感L3、二极管D11、电容C10、电容C8和电容C9,电阻R10和电容C7串联后与二极管D11并联,二极管D11的输出端与电感L3的一端相连,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容C9一端相连,电容C9的另一端与零线相连,电容C10和电容C8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感L3的输入端相连,电容C10和电容C8并联后的另一端与零线相连;降压及充放电部分具有电阻R11、二极管D13、二极管D12、电阻R13~R15和电容C11,电阻R11的一端与电感L3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3的输入端以及二极管D12的输出端相连,二极管D13和电阻R14串联,二极管D12、电阻R13和电阻R15串联,电容C11的正极与电阻R14相连,电容C11的负极与零线相连,电阻R11和二极管D13起到降压作用,二极管D12和电阻R13起到放电作用;集成控制部分采用555集成电路芯片IC1,集成电路芯片IC1的4脚和8脚与电感L3的输出端相连,7脚与二极管D12的输出端相连,2脚和6脚与电容C11的正极相连,1脚接地;指示灯部分由电阻R12和发光二极管D14串联后与集成电路芯片IC1的3脚相连,电阻R16和发光二极管D16串联,电阻R16的一端与集成电路芯片IC1的3脚相连,发光二极管D16的输出端接地;指示灯部分与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相连,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具有继电器K、二极管D15和开关S1,在继电器K上并有二极管D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降压器采用微型插头式电子降压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导线为三根平行或三根圆型护套的电源导线,其截面积为∮0.15裸铜丝X28根X3股,中间一根电源导线作为零线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缝孔道为无纺设备针刺生产所预留的电热毯底面布料里的夹缝孔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时控开关为单温单控或双温双控的调温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时控开关为双温双控的调温开关时,还包括第二电压控制电路,第二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整流部分、第二降压及充放电部分、集成控制部分、第二指示灯部分和第二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第二整流部分具有电阻R17、电容C12、电感L4、二极管D17、电容C13、电容C14和电容C15,电阻R17和电容C12串联后与二极管D17并联,二极管D17的输出端与电感L4的一端相连,电感L4的另一端与电容C15一端相连,电容C15的另一端与零线相连,电容C13和电容C14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感L4的输入端相连,电容C13和电容C14并联后的另一端与零线相连;第二降压及充放电部分具有电阻R18、二极管D18、二极管D19、电阻R19~R21和电容C16,电阻R18的一端与电感L4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8的输入端以及二极管D19的输出端相连,二极管D18和电阻R20串联,二极管D19、电阻R19和电阻R21串联,电容C16的正极与电阻R20相连,电容C16的负极与零线相连,电阻R18和二极管D18起到降压作用,二极管D19和电阻R19起到放电作用;第二集成控制部分采用555集成电路芯片IC2,集成电路芯片IC2的4脚和8脚与电感L4的输出端相连,7脚与二极管D19的输出端相连,2脚和6脚与电容C16的正极相连,1脚接地;指示灯部分由电阻R22和发光二极管D20串联后与集成电路芯片IC2的3脚相连,电阻R23和发光二极管D21串联,电阻R23的一端与集成电路芯片IC2的3脚相连,发光二极管D21的输出端接地;第二指示灯部分与第二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相连,第二继电器开关电路部分具有继电器K2、二极管D22和开关S2,在继电器K2上并有二极管D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叠燃发热元件是由低电阻PTC金属丝或锌铂铜丝材料,采用数根低电阻PTC丝或锌铂铜丝材料进行机械绞股成结构型发热元件或机械编织成结构型发热元件,或采用单根螺旋形的金属材料作为发热元件;或者在单根螺旋形发热元件外层再加感温螺旋线,在发热元件的外层进行注塑耐高温≥100℃的聚四氟乙稀、硅橡胶材料或PVC材料绝缘。
CN2011202960407U 2011-08-16 2011-08-16 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11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960407U CN202211473U (zh) 2011-08-16 2011-08-16 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960407U CN202211473U (zh) 2011-08-16 2011-08-16 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11473U true CN202211473U (zh) 2012-05-09

Family

ID=46010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96040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11473U (zh) 2011-08-16 2011-08-16 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1147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5749A (zh) * 2011-08-16 2012-04-18 洪德全 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
CN103689962A (zh) * 2013-12-21 2014-04-02 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压力传感局热电热毯
CN105029976A (zh) * 2015-08-21 2015-11-11 无锡伊佩克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电流检测的防漏电电热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5749A (zh) * 2011-08-16 2012-04-18 洪德全 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
CN102415749B (zh) * 2011-08-16 2013-12-04 洪德全 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
CN103689962A (zh) * 2013-12-21 2014-04-02 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压力传感局热电热毯
CN103689962B (zh) * 2013-12-21 2015-11-25 宁波大业产品造型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压力传感局热电热毯
CN105029976A (zh) * 2015-08-21 2015-11-11 无锡伊佩克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电流检测的防漏电电热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11473U (zh) 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
CN201097239Y (zh) 具双芯发热线发热控制装置
KR20110053870A (ko) 유연성 발열체에 의한 발열패드와 전력절감장치를 갖는 발열이불
CN102415749B (zh) 不带电时控防叠燃康疗电热毯
CN201707565U (zh) 家用电器安全节能控制器
CN202211472U (zh) 不带电加宽康疗电热毯
CN104068731B (zh) 一种双屏蔽恒温电热地毯
CN205464724U (zh) 一种双电压自动转换igbt逆变手弧焊机
CN201844542U (zh) 一种安全足浴器
CN109682076A (zh) 基于Buck原理的点火检火电路和燃气壁挂炉
CN205798654U (zh) 一种微处理器控制逆变多功能氩弧焊机
CN204091620U (zh) 双屏蔽恒温电热地毯
CN213216505U (zh) 一种电热杯用控制电路
CN103279043B (zh) 自动启闭电热控制器
CN1170358C (zh) 防触电防短路多功能无触点稳压器
CN208652619U (zh) 一种节能点火器
CN2822025Y (zh) 手动调温加热器的供电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电热毯
CN201624417U (zh) 不带电康疗防辐射电热毯
CN203275905U (zh) 自动启闭电热控制器
CN205921784U (zh) 一种单火电子开关
CN205092574U (zh) 一种具有停电自锁功能的电源插座电路
CN203244277U (zh) 一种饮水机加热控制与显示电路
CN205565202U (zh) 夜用补光电源插座
CN200973177Y (zh) 低电压安全磁疗电热毯
CN205754907U (zh) 一种电加热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1204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