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05485U - 一种超柔软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柔软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05485U
CN202205485U CN2011203508544U CN201120350854U CN202205485U CN 202205485 U CN202205485 U CN 202205485U CN 2011203508544 U CN2011203508544 U CN 2011203508544U CN 201120350854 U CN201120350854 U CN 201120350854U CN 202205485 U CN202205485 U CN 202205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 conductor
conductor
bundle
marginal
central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508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仕鸿
张兴飞
孔令蜜
刘焱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l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508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05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05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054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超柔软电缆,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包括电缆本体,该电缆本体由一个中心导体股和围绕中心导体股的圆周方向排列的结构与中心导体股相同的并且与中心导体股相绞合的六个边际导体股构成,中心导体股由一个中心导体束和围绕中心导体束的圆周方向排列的结构与中心导体束相同的并且与中心导体束相绞合的六个边际导体束构成,而中心导体束由一根中心导体和围绕该中心导体的圆周方向排列的结构与中心导体相同的并且与中心导体相绞合的六根边际导体构成。优点:由于采用的是多层次的复绞结构,因而不会在制作过程中受到束丝机以及绞线机的轴数的约束,并且能够达到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本体的直径的两倍的程度,有利于满足在施工时的柔软敷设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超柔软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柔软电缆,是对已有技术中的电缆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使电缆赋予柔软的特点有助于施工时的敷设,通常将最小弯曲半径达到电缆外径的六倍的电缆称为柔软电缆。而所谓的超柔软电缆是指最小弯曲半径得以达到电缆外径的两倍的电缆,对于该弯曲半径,小截面即横截面面积小于16mm2的电缆是能够实现的,而大于等于16mm2的电缆则难以甚至无法获得这种弯曲半径。
为了使电缆获得人们期望的弯曲半径,例如期望获得前述的达到电缆外径的两倍的最小弯曲半径,业界通常将设计思路倾注于对构成电缆的导体的铜丝的选择,也就是说尽可能选用超细铜丝。如业界所知之理,对于相同横截面面积的电缆,铜丝越细,则铜丝的数量愈多,而众多的细铜丝对于小截面的电缆或许勉强能够应付,但是对于诸如前述的横截面面积在16mm2以上的电缆而言,往往受到束丝机以及绞线机的轴数影响而无法生产。
如何使横截面面积大于16mm2的电缆既可摆脱成缆时受束丝机及绞线机的轴数影响又能获得最小弯曲半径达到电缆外径的两倍乃至更小的问题成了业界关注并且长期以来期望解决而始终未能解决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在已公开的中外专利及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相应的技术启示。
本申请人作为电线电缆的专业生产厂商,针对上述问题,长期以来进行了探索和反复的尝试,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不受成缆时的束丝机以及绞线机的轴数约束又能使获得横截面面积大于16mm2以上的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达到电缆外径的两部而藉以满足柔软敷设要求的超柔软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超柔软电缆,包括电缆本体,该电缆本体由一个中心导体股和围绕中心导体股的圆周方向排列的结构与中心导体股相同的并且与中心导体股相绞合的六个边际导体股构成,中心导体股由一个中心导体束和围绕中心导体束的圆周方向排列的结构与中心导体束相同的并且与中心导体束相绞合的六个边际导体束构成,而中心导体束由一根中心导体和围绕该中心导体的圆周方向排列的结构与中心导体相同的并且与中心导体相绞合的六根边际导体构成,其中:六根边际导体与一根中心导体的相绞合的绞合方向是和六个边际导体束与一个中心导体束相绞合的绞合方向相反的,而六个边际导体股与一个中心导体股相绞合的绞合方向是和六根边际导体与一根中心导体相绞合的绞合方向相同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中心导体由复数根直径为≤0.25mm的细铜丝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中心导体由复数根直径为≤0.127-0.18mm的细铜丝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六根边际导体与所述的一根中心导体相绞合的绞合方向为左绞时,则所述的六个边际导体束与一个中心导体束相绞合的绞合方向为右绞,而所述的六个边际导体股与一个中心导体股相绞合的绞合方向为左绞。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六根边际导体与所述的一根中心导体相绞合的绞合方向为右铰时,则所述的六个边际导体束与一个中心导体束相绞合的绞合方向为左绞,而所述的六个边际导体股与一个中心导体股相绞合的绞合方向为右绞。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电缆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依次为16mm2、25mm2、35mm2、50mm2、70mm2和95mm2时,所述的六根边际导体与一根中心导体相绞合的绞合节距分别为11mm、13mm、16mm、18mm、23mm和26mm;而所述的六个边际导体束与一个中心导体束相绞合的绞合节距分别为33mm、39mm、48mm、56mm、69mm和78mm;而所述的六个边际导体股与一个中心导体股相绞合的绞合节距分别为90mm、110mm、134mm、157mm、193mm和218mm。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电缆本体的横截面面积为16mm2、25mm2、35mm2和50mm2时,则构成中心导体的复数根细铜丝中的单根细铜丝的直径均为0.127mm;当电缆本体的横截面面积为70mm2和95mm2时,则构成中心导体的复数根细铜丝中的单根细铜丝的直径均为0.18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构成的电缆本体由于采用的是多层次的复绞结构,因而不会在制作过程中受到束丝机以及绞线机的轴数的约束,并且能够达到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本体的直径的两倍的程度,有利于满足在施工时的柔软敷设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本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图1结构的中心导体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图2结构的中心导体束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见图1,在图1中,示出了一个中心导体股11和围绕该中心导体股11的圆周方向排列的六个边际导体股12,该六个边际导体股12的结构完全与中心导体股11相同,并且与中心导体股11绞合。
请见图2,该图示意了中心导体股11的结构,该中心导体股11由一个中心导体束111和六个围绕中心导体束111的圆周方向排列的六个边际导体束112构成,该六个边际导体束112的结构与中心导体束111的结构完全相同,并且与中心导体束112绞合。
请见图3,该图示意了由图2所示的中心导体束111的结构,该中心导体束111由一根中心导体1111和围绕该根中心导体1111的圆周方向排列的六根边际导体1112构成,该六根边际导体1112的结构完全与中心导体1111的结构相同并与中心导体1111绞合。
前述的电缆本体1的横截面面积、构成中心导体1111的单根细铜丝的数量及直径、六根边际导体1112与一根中心导体1111相绞合的绞合方向及节距、六个边际导体束112与一个中心导体束111相绞合的绞合方向及节距以及六个边际导体股12与一个中心导体股11相绞合的绞合方向及节距均由下表所示。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超柔软电缆结构并不仅仅局限于表中所列的六种规格,还可以有其它相应的变化,例如可以对构成中心导体1111的细铜丝的直径在0.127-0.18mm范围内变化,相应的细铜丝的根数也随之变化,等等。因此不能以此对本实用新型方案构成限制。

Claims (7)

1.一种超柔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本体(1),该电缆本体(1)由一个中心导体股(11)和围绕中心导体股(11)的圆周方向排列的结构与中心导体股(11)相同的并且与中心导体股相绞合的六个边际导体股(12)构成,中心导体股(11)由一个中心导体束(111)和围绕中心导体束(111)的圆周方向排列的结构与中心导体束(111)相同的并且与中心导体束(111)相绞合的六个边际导体束(112)构成,而中心导体束(111)由一根中心导体(1111)和围绕该中心导体(1111)的圆周方向排列的结构与中心导体(1111)相同的并且与中心导体(1111)相绞合的六根边际导体(1112)构成,其中:六根边际导体(1112)与一根中心导体(1111)的相绞合的绞合方向是和六个边际导体束(112)与一个中心导体束(111)相绞合的绞合方向相反的,而六个边际导体股(12)与一个中心导体股(11)相绞合的绞合方向是和六根边际导体(1112)与一根中心导体(1111)相绞合的绞合方向相同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柔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导体(1111)由复数根直径为≤0.25㎜的细铜丝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柔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导体(1111)由复数根直径为≤0.127-0.18㎜的细铜丝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柔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六根边际导体(1112)与所述的一根中心导体(1111)相绞合的绞合方向为左绞时,则所述的六个边际导体束(112)与一个中心导体束(111)相绞合的绞合方向为右绞,而所述的六个边际导体股(12)与一个中心导体股(11)相绞合的绞合方向为左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柔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六根边际导体(1112)与所述的一根中心导体(1111)相绞合的绞合方向为右铰时,则所述的六个边际导体束(112)与一个中心导体束(111)相绞合的绞合方向为左绞,而所述的六个边际导体股(12)与一个中心导体股(11)相绞合的绞合方向为右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柔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缆本体(1)的横截面形状依次为16mm 2 、25mm 2 、35 mm 2 、50 mm 2 、70 mm 2 和95 mm 2 时,所述的六根边际导体(1112)与一根中心导体(1111)相绞合的绞合节距分别为11㎜、13㎜、16㎜、18㎜、23㎜和26㎜;而所述的六个边际导体束(112)与一个中心导体束(111)相绞合的绞合节距分别为33㎜、39㎜、48㎜、56㎜、69㎜和78㎜;而所述的六个边际导体股(12)与一个中心导体股(11)相绞合的绞合节距分别为90㎜、110㎜、134㎜、157㎜、193㎜和218㎜。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超柔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缆本体(1)的横截面面积为16mm 2 、25mm 2 、35 mm 2 和50 mm 2 时,则构成中心导体(1111)的复数根细铜丝中的单根细铜丝的直径均为0.127㎜;当电缆本体(1)的横截面面积为70 mm 2 和95 mm 2 时,则构成中心导体(1111)的复数根细铜丝中的单根细铜丝的直径均为0.18㎜
CN2011203508544U 2011-09-19 2011-09-19 一种超柔软电缆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05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508544U CN202205485U (zh) 2011-09-19 2011-09-19 一种超柔软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508544U CN202205485U (zh) 2011-09-19 2011-09-19 一种超柔软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05485U true CN202205485U (zh) 2012-04-25

Family

ID=45969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50854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05485U (zh) 2011-09-19 2011-09-19 一种超柔软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054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0599A (zh) * 2011-09-19 2012-02-22 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柔软电缆
CN110246616A (zh) * 2019-07-10 2019-09-17 合肥达户电线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弯曲柔性电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0599A (zh) * 2011-09-19 2012-02-22 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柔软电缆
CN110246616A (zh) * 2019-07-10 2019-09-17 合肥达户电线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弯曲柔性电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31604A3 (de) Flexible elektrische Leitung
CN103559954A (zh) 二类圆形紧压导体结构及其绞制工艺
CN101783213B (zh) 小节距铝绞线的制造方法
CN202205485U (zh) 一种超柔软电缆
CN203038691U (zh) 一种改进型软电缆
CN102360599A (zh) 一种超柔软电缆
CN203165496U (zh) 高频电气用同心式复绞利兹线
EP1223589A3 (de) Elektische Leitung
CN203232706U (zh) 铜绞线结构
CN201278277Y (zh) 高速电梯移动电缆
JP2014056714A (ja) 電力ケーブル用素線絶縁分割導体
JP5675479B2 (ja) 撚り線導体及び撚り線導体の製造方法
CN106128571B (zh) 电梯用电缆
CN203733514U (zh) 二类圆形紧压导体结构
CN110277189B (zh) 柔性紧压导体
CN202205480U (zh) 圆铜线绞线
CN207082333U (zh) 一种全阻水电力电缆
CN206116064U (zh) 高强度、抗拉特高压铝合金导线
CN104616723A (zh) 一种铜包钢绞线结构
CN201532812U (zh) 集束光电缆
CN205230647U (zh) 一种对称集束电缆
CN103669056A (zh) 模拔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线
CN213583200U (zh) 极细镀银铜合金绞线
CN204537732U (zh) 智能机器人电缆
CN204257225U (zh) 一种极细复合绞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542 Jiangsu city in Suzhou Province, Southeast of Changshu Development Zone, No. 8 Chang kunl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ongli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15542 Jiangsu city in Suzhou Province, Southeast of Changshu Development Zone, No. 8 Chang kunlu

Patentee before: Zhongli Science &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