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81355U - 氢氧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氢氧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81355U
CN202181355U CN2011202273024U CN201120227302U CN202181355U CN 202181355 U CN202181355 U CN 202181355U CN 2011202273024 U CN2011202273024 U CN 2011202273024U CN 201120227302 U CN201120227302 U CN 201120227302U CN 202181355 U CN202181355 U CN 202181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ydrogen
electrode
storage cylinder
gener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273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丽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2273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81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81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813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氢氧产生装置,包含:一储存筒,可盛装水(电解液);一冷却管,具有一进、出水管,以供储存筒的水(电解液)流入或流出,另具有进、出水口以与一散热水箱连接,将水(电解液)散热冷却;及一电解槽,两端各具有一进、出水口,分别与冷却管的出水管及储存筒连接,内部并具有若干正、负极的第一、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并设于第一电极内,其底端并具有一阀块,以引导水流;由此可达提高电解效率,进而提高氢氧产生效率的功效。

Description

氢氧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氢氧产生装置,尤指一种可提高电解效率,进而可提高氢氧产生效率的氢氧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习知氢氧产生装置,经查有中国台湾地区第310221号“可自动变换极性的氢氧机”与中国台湾地区第313627号“汽车氢氧产生装置结构改良”等二件实用新型专利前案。前者由一转换单元,以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及维持较佳的氢氧产生效率,后者则配备发电机与副电瓶,并限制于汽车使用。
但该等专利前案因并未对电解效率做特别的设计,以致皆具有电解效率较差;而电解效率差,氢氧产生效率自然也不佳,显然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1、提供一种可提高电解效率,进而可提高氢氧产生效率的氧氧产生装置;2、提供一种电解液可循环使用的氢氧产生装置。
一种氢氧产生装置,包含:
一储存筒,盛装水(电解液);
一冷却管,具有一进、出水管,以供储存筒的水(电解液)流入或流出,另具有进、出水口以与一散热水箱连接,将水(电解液)散热冷却;及
一电解槽,两端各具有一进、出水口,分别与冷却管的出水管及储存筒连接,内部并具有若干正、负极的第一、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并设于第一电极内,其底端并具有一阀块,引导水流。
其中,该储存筒内的水(电解液)含有添加剂。
其中,该冷却管内部具有一隔板,隔板两侧并各具有若干管径较小的内管。
其中,该第一电极为不锈钢材质,第二电极为碳棒。
其中,该阀块具有一呈螺旋状的导槽。
一种氢氧产生装置,包含:
一储存筒,盛装水;
一冷却管,设于储存筒内部,具有进、出水口,以与一散热水箱连接;
一过滤器,设于储存筒一侧;及
一电解槽,设于储存筒一侧,由过滤器进水,内部具有若干正、负极的第一、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并设于第一电极内,其底端复具有一滑块,引导水流。
其中,该储存筒内的水含有添加剂。
其中,该冷却管呈螺旋状。
其中,该冷却管上设有复数个接合板。
其中,该第一电极为不锈钢材质,第二电极为碳棒。
其中,该阀块具有一呈螺旋状的导槽。
本实用新型优点及功效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电解效率,进而可提高氢氧产生效率的氢氧产生装置;提供一种电解液可循环使用的氢氧产生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解槽的剖视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解槽的俯视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阀块的立体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方块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储存筒与冷却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冷却管的立体图。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流程方块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储存筒        2、2′冷却管   20散热水箱
21进水管       22出水管       23隔板
24、25内管     26、26′、31进水口
27、27′、32出水口              28接合板
3电解槽       33底座            34顶板
35支柱        36、37电极        38螺杆
39阀块        391导槽
30脉冲调宽式电源调整系统        4过滤器
A氢氧气体                       水(电解液)1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一储存筒1,一冷却管2及一电解槽3等,其中,
储存筒1,可盛装水10(电解液),水中并可含有添加剂,例如柠檬酸、醋或其他药水等,以利加速电解,该储存筒1底部并可配设有一泵浦(未示于图),以将水10送出。
冷却管2,一端具有一进、出水管21、22,以供水10流入或流出,该进水管21与储存筒1连接,冷却管2内部中间并具有一隔板23,隔板23两侧各具有若干管径较小的内管24、25,以供储存筒的水10由内管24流入,再经内管25及出水管22流出而进入以下的电解槽3内,冷却管2上下端侧复具有一进、出水口26、27,并与一散热水箱20(可采用一般车用水箱,并配备有泵浦)连接,以供散热水箱20内的水由进水口26流入,再经由出水口27回流至散热水箱20内。
电解槽3,两端各具有一进、出水口31、32,分别与冷却管2的出水管22及储存筒1连接,以供冷却管2内的水流入,电解槽3上下端各具有一底座33与顶板34,中间外侧并各具有若干支柱35,该底座33、顶板34与支柱35皆以绝缘材质制成,例如塑钢,电解槽3内部并具有若干第一、第二电极36、37,第一电极36管径较大,可利用导电较佳的不锈钢材质制成,第二电极37直径较小,由一螺杆38锁固设于第一电极36内部,可为一导电较差的碳棒,该第二电极37底端复具有一阀块39,阀块39具有一呈螺旋状的导槽391,该电解槽3外并设有一连接电源的脉冲调宽式电源调整系统30,以分别与第一、第二电极36、37作电性连接,使各具正(+)、负(-)极。
依据上述构造组合,使用时大致如图2、4、6及7所示,储存筒1内预先储存适量的水10,水10中并可含有添加剂,水10先流入冷却管2内,经散热水箱20散热冷却后,再流入电解槽3内,并经阀块的导槽391的引导,以控制进水量的大小,并可使水流形成螺旋状进入第一电极36内(即第二电极37外),由第一、第二电极36、37的电极作用,正极产生助燃性的氧气,负极产生可燃性的氢气,使得水10转换成具高温的电解液(水),最后该电解液再由出水口32流入储存筒1内部,而可令水与蒸气分离,即水的高温蒸气将往上窜升,形成氢氧气体A而可被收集运用。然后再依上述流程循环运作,产生氢氧气体A。
在上述流程中,尚有下列若干要项需再补充说明:
1.储存筒内的水10与散热水箱20的水,可循环使用,因此储筒内的水10,一旦经电解后虽具高温,然经冷却管2冷却后,便可降温再进入电解槽3中予以电解成电解液。
2.冷却管2呈内外管设计,即冷却管2内部具有较小的内管24、25,以供水10(电解液)流入,而冷却管2内部且位于内管24、25的外围,则可供散热水箱20的水流窜,可将水10(电解液)冷却,然后进入电解槽3内。
3.水10(电解液)进入电解槽3后,先经阀块39,由阀块的导槽39分流,除可控制水的流量大小,使之均匀外,并可于第一电极36内部形成螺旋状水流,清洗附着于第二电极37外部的杂质。
4.第二电极37可为一碳棒,呈不规则的结晶颗粒,而有利于电解,并且因第二电极37设于第一电极36内部,形成内外管设计,可使水10(电解质)更为集中且均匀,而可提高电解效率。
5.储存筒内的水10(电解液)可含有添加剂,亦有利于加速电解。
6.脉冲调宽式电源调整系统30,可瞬间间歇地供电、停电,以避免第二电极37(碳棒)积附杂质,并可调整电流大小,以及较为省电。
故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可提高电解效率,进而可提高氢氧产生的效率,远比习知者更为进步。再请同时参阅图8-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包含:一储存筒1、一冷却管2′、一电解槽3及一过滤器4等,其中,
储存筒1与电解槽3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冷却管2′,设于储存筒1内部,呈螺旋状,两端各具有一进、出水口26′、27′,以与散热水箱20连接,可供储存筒1内部的水10(电解液)冷却降温,中间则具有复数个接合板28,以填补管与管间的缝隙,增加导热面积。过滤器4,设于储存筒1一侧,且位于储存筒1与电解槽3之间,使储存筒1的水10可流入过滤器4先行过滤杂质,然后再流入电解槽3内进行电极作用。
使用时大致如图11所示,水10由储存筒1底部由泵浦(未出示于图)抽出流入过滤器4内,先过滤杂质后再流入电解槽3内,经电极作用转换成具高温的电解液,然后再流入储存筒1内,而可令水分与蒸气分离,即一方面高温蒸气将往上窜升形成氢氧气体A而可被收集运用;另一方面水分(电解液)则可由冷却管2′的冷却降温,再流入过滤器4内,经过滤杂质后再流入电解槽3,以再次进行电极作用转换成具高温的电解液,然后再流入储存筒1,而可令水分与蒸气分离。如此上述流程循环运作,产生氢氧气体A。
在上述流程中,本实施例除了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功用外,尚具有下列诸项优点功效。
1.冷却管2′因呈螺旋状,故可增加(延长)水流时间,进而可增加(延长)冷却时间。
2.冷却管2′中间具有复数个接合板28,可增加导热面积,提升冷却效率。
3.储存筒1内部的水10(或电解液),先经过滤器4过滤杂质后再流入电解槽3内部,使电解槽3内部保持干净无杂质状态,以提高电解效率,进而可提高氢氧气体产生的效率。
故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施例确可达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Claims (11)

1.一种氢氧产生装置,包含:
一储存筒,盛装水;
一冷却管,具有一进、出水管,以供储存筒的水流入或流出,另具有进、出水口以与一散热水箱连接,将水散热冷却;及
一电解槽,两端各具有一进、出水口,分别与冷却管的出水管及储存筒连接,内部并具有若干正、负极的第一、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并设于第一电极内,其底端并具有一阀块,引导水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储存筒内的水含有添加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管内部具有一隔板,隔板两侧并各具有若干管径较小的内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为不锈钢材质,第二电极为碳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块具有一呈螺旋状的导槽。
6.一种氢氧产生装置,包含:
一储存筒,盛装水;
一冷却管,设于储存筒内部,具有进、出水口,以与
一散热水箱连接;
一过滤器,设于储存筒一侧;及
一电解槽,设于储存筒一侧,由过滤器进水,内部具有若干正、负极的第一、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并设于第一电极内,其底端复具有一滑块,引导水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氢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储存筒内的水含有添加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氢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管呈螺旋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氢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管上设有复数个接合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氢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为不锈钢材质,第二电极为碳棒。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氢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块具有一呈螺旋状的导槽。
CN2011202273024U 2011-06-30 2011-06-30 氢氧产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81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273024U CN202181355U (zh) 2011-06-30 2011-06-30 氢氧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273024U CN202181355U (zh) 2011-06-30 2011-06-30 氢氧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81355U true CN202181355U (zh) 2012-04-04

Family

ID=46174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2730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81355U (zh) 2011-06-30 2011-06-30 氢氧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813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9784A (zh) * 2013-11-28 2014-05-14 林信涌 模组化保健气体产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9784A (zh) * 2013-11-28 2014-05-14 林信涌 模组化保健气体产生器
CN103789784B (zh) * 2013-11-28 2017-03-01 林信涌 模组化保健气体产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3005B (zh) 连续式弱碱性高浓度富氢水电解装置
CN106532194B (zh) 金属空气电池系统以及车辆
CN105332000A (zh) 一种氢氧机及氢氧产生的方法
JP6721537B2 (ja) 水素電解製造用電解液タンク、水素電解製造用電解装置、および水素製造システム
CN204874762U (zh) 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
CN202181355U (zh) 氢氧产生装置
CN101792911B (zh) 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槽装置
CN203653705U (zh) 一种羟基负离子水生成装置
CN203530440U (zh) 电解装置
CN202898558U (zh) 一种水电解槽的降温装置
CN206768256U (zh) 一种镀镍装置
CN202246889U (zh) 新型高氯酸盐电解槽
CN102094214A (zh) 氢氧能源发生器
CN201901708U (zh) 氢氧能源发生器
CN211921710U (zh) 氢气燃烧系统
CN201545915U (zh) 气液自流循环式氢气电解装置
CN203904469U (zh) 一种制备高纯金属的电解槽
CN212451665U (zh) 一种自动补水型纯水氢氧呼吸机
CN202968215U (zh) 一种自加热式电解水槽
CN203546163U (zh) 一种工业用电解池组
CN203021655U (zh) 电解槽及包含其的水电解装置
CN207685356U (zh) 用于银电解的电解槽
CN201670883U (zh) 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槽
CN202576578U (zh) 一种电解水产生可燃性气体的装置
CN202729860U (zh) 一种在线式循环水制氯杀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Termination date: 201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