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60183U - 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60183U CN202160183U CN2011202101102U CN201120210110U CN202160183U CN 202160183 U CN202160183 U CN 202160183U CN 2011202101102 U CN2011202101102 U CN 2011202101102U CN 201120210110 U CN201120210110 U CN 201120210110U CN 202160183 U CN202160183 U CN 2021601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interface
- module
- wired remote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包括有主控交换模件2、多功能转换模件3、有线远传模件4、壳体1和底座5,其中:壳体1呈无底矩形框体状,且从框内顶部由上至下依次分别呈叠层式嵌套有多功能转换模件3,有线远传模件4和主控交换模件2,一并设置于底座5之上,相结合构成一个整体。基于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提供以太网接口、光接口和有线远传接口等3种数据接口,支持以太网接口之间、以太网接口和光接口之间、以太网接口和有线远传接口之间的数据交换,同时满足近端、远端数据接入需求。具有设计合理、接入丰富、交换快捷、工作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心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工业控制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多种采用以太网的控制交换设备,分别具有不同的通信速率,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现场数据服务和通信联络。
然而,业已面世的多种控制交换设备,普遍存在着接口单一、功能简单,传输速率较低等不足。因此,如何利用成熟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技术,整合多种数据接口,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业务交换应用及高速数据通信的要求,这是业内人士急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就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接口丰富、工作可靠的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包括有主控交换模件2、多功能转换模件3、有线远传模件4、壳体1和底座5,其中:
所述壳体1呈无底矩形框体状,且从框内顶部由上至下依次分别嵌套有多功能转换模件3,有线远传模件4和主控交换模件2,一并设置于底座5之上,相结合构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基于自上而下的整体设计思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主控交换模件采用ARM嵌入式微处理器作为中心控制模块,将BCM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作为中心交换模块;使用有线远传模件作为有线远传接口的接入;使用多功能转换模件作为将光接口的接入,并将光接口和有线远传接口转换为以太网接口接入;结构采用壁挂式设计,各接口开关分布在壳体前方及左右两侧,从而实现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
具体设计分成如下三个方面完成:
第一方面,主控交换模件采用型号为RM9200的ARM嵌入式微处理器U1,不仅大大提升了数据处理能力,并使使用高级语言编写代码成为可能。主控交换模件还采用BCM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U2,支持多达10个千兆以太网接口。
第二方面,多功能转换模件采用型号为F1000的FTLF光转换模块U7,在光信号和总线数据信号之间进行转换,同时采用型号为X1600的FPGA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阵列(FPGA)U6,通过编程设计具备光接口和有线远传接口的自动切换功能,以及光接口、远传接口总线数据信号到以太网接口数据信号的转换,从而与主控交换模件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连接。
第三方面,有线远传模件采用型号为S-01的xDSL远传接入模块U11,将多功能传输模件送来的有线远传接口数据信号转换为总线数据信号,并返回给多功能传输模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基于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提供以太网接口、光接口和有线远传接口等3种数据接口,支持以太网接口之间、以太网接口和光接口之间、以太网接口和有线远传接口之间的数据交换,同时满足近端、远端数据接入需求。具有设计合理、接入丰富、交换快捷、工作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箭头L方向的左侧向视图,
图3为沿用图1中箭头I方向的壳体内模件叠层式布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原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是壳体,
2是主控交换模件,
3是多功能转换模件,
4是有线远传模件,
5是底座;
1.1是以太网接口,
1.2是光接口,
1.3是有线远传接口,
1.4是电源接口,
1.5是电源开关,
1.6是工作指示灯;
2.1是ARM嵌入式微处理器U1,
2.2是BCM千兆交换模块U2,
2.3是交换接口U3,
2.4是交换控制接口U4,
2.5是多功能转换接口U5;
3.1是FPGA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阵列U6,
3.2是FTLF光转换模块U7,
3.3是主控转换接口U8,
3.4是有线远传数据接口U9,
3.5是有线远传输入输出接口U10;
4.1是xDSL远传接入模块U11,
4.2是多功能远传接口U12;
5.1是安装耳。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4可以看出:
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控交换模件2、多功能转换模件3、有线远传模件4、壳体1和底座5,其中:
所述壳体1呈无底矩形框体状,且从框内顶部由上至下依次分别嵌套有多功能转换模件3,有线远传模件4和主控交换模件2,一并设置于底座5之上,相结合构成一个整体。
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
所述壳体1,其正前方设置由6个以太网接口1.1;左侧设置由2个光接口1.2,1个有线远传接口1.3和一个以太网接口1.1;右侧设置有1个电源开关1.5,1个电源接口1.4和一个以太网接口1.1;顶部设置有1个工作指示灯1.6。
结合图3和图4可以看出:
所述主控交换模件2为模块化结构,又包含有1个ARM嵌入式微处理器U1 2.1,1个BCM千兆交换模块U2 2.2,1个交换接口U3 2.3,1个交换控制接口U4 2.4,1个多功能转换接口U5 2.5,其中:
a. 所述ARM嵌入式微处理器U1 2.1的第1至10脚依次分别与交换控制接口U4 2.4的第41脚至50脚呈插拔式连接;其第11至14脚,第21至24脚和第31至34脚依次分别与BCM千兆交换模块U2 2.2的第13至16脚,第17至20脚及第3至6脚相对应连接;
b. 所述BCM千兆交换模块U2 2.2,其第21至28脚依次分别与多功能转换接口U5 2.5的第3至10脚相连接;其第31至62脚依次分别与交换接口U3 2.3的第8至39脚呈插拔式连接;其第63至94脚依次分别与交换控制接口U4 2.4的第8至39脚呈插拔式连接;
c. 所述多功能转换接口U5 2.5,其第3至10脚依次分别与多功能转换模件3上的主控转换接口U8 3.3的第3至10脚呈插拔式连接。
所述多功能转换模件3为模块化结构,又包含有1个FPGA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阵列U6 3.1,1个FTFL光转换模件U7 3.2,1个主控交换接口U8 3.3,1个有线远传数据接口U9 3.4,1个有线远传输入输出接口U10 3.5,其中:
a. 所述FPGA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阵列U6 3.1,其第31至38脚依次分别与FTFL光转换模块U7 3.2的第1至8脚相连接;其第11至18脚依次分别与主控交换接口U8 3.3的第3至10脚相连接;其第23至28脚依次分别与有线远传数据接口U9 3.4的第11至16脚相连接;
b. 所述有线远传数据接口U9 3.4,其第3、4脚依次分别与有线远传输入输出接口U10 3.5的第1、2脚相连接;其第5、6脚及第11至16脚依次分别与有线远传模件4上的多功能远传接口U12 4.2的第5、6脚及第11至16脚呈插拔式连接。
所述有线远传模件4为模块化结构,又包含有1个xDSL远传接入模块U11 4.1,1个多功能远传接口U12 4.2,其中:
所述xDSL远传接入模块U11 4.1,其第1至8脚依次分别与多功能远传接口U12 4.2的第5、6脚及第11至16脚相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和可实施性,其目的在于使该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其实质内容并具体实施。因此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的变换或修饰,均已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特依专利法提出申请。
Claims (5)
1.一种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包括有主控交换模件(2)、多功能转换模件(3)、有线远传模件(4)、壳体(1)和底座(5),其特征是:
所述壳体(1)呈无底矩形框体状,且从框内顶部由上至下依次分别嵌套有多功能转换模件(3),有线远传模件(4)和主控交换模件(2),一并设置于底座(5)之上,相结合构成一个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壳体(1),其正前方设置由6个以太网接口(1.1);左侧设置由2个光接口(1.2),1个有线远传接口(1.3)和一个以太网接口(1.1);右侧设置有1个电源开关(1.5),1个电源接口(1.4)和一个以太网接口(1.1);顶部设置有1个工作指示灯(1.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主控交换模件(2)为模块化结构,又包含有1个ARM嵌入式微处理器U1(2.1),1个BCM千兆交换模块U2(2.2),1个交换接口U3(2.3),1个交换控制接口U4(2.4),1个多功能转换接口U5(2.5),其中:
a. 所述ARM嵌入式微处理器U1(2.1)的第1至10脚依次分别与交换控制接口U4(2.4)的第41脚至50脚呈插拔式连接;其第11至14脚,第21至24脚和第31至34脚依次分别与BCM千兆交换模块U2(2.2)的第13至16脚,第17至20脚及第3至6脚相对应连接;
b. 所述BCM千兆交换模块U2(2.2),其第21至28脚依次分别与多功能转换接口U5(2.5)的第3至10脚相连接;其第31至62脚依次分别与交换接口U3(2.3)的第8至39脚呈插拔式连接;其第63至94脚依次分别与交换控制接口U4(2.4)的第8至39脚呈插拔式连接;
所述多功能转换接口U5(2.5),其第3至10脚依次分别与多功能转换模件(3)上的主控转换接口U8(3.3)的第3至10脚呈插拔式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多功能转换模件(3)为模块化结构,又包含有1个FPGA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阵列U6(3.1),1个FTFL光转换模件U7(3.2),1个主控交换接口U8(3.3),1个有线远传数据接口U9(3.4),1个有线远传输入输出接口U10(3.5),其中:
a. 所述FPGA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阵列U6(3.1),其第31至38脚依次分别与FTFL光转换模块U7(3.2)的第1至8脚相连接;其第11至18脚依次分别与主控交换接口U8(3.3)的第3至10脚相连接;其第23至28脚依次分别与有线远传数据接口U9(3.4)的第11至16脚相连接;
b. 所述有线远传数据接口U9(3.4),其第3、4脚依次分别与有线远传输入输出接口U10(3.5)的第1、2脚相连接;其第5、6脚及第11至16脚依次分别与有线远传模件(4)上的多功能远传接口U12(4.2)的第5、6脚及第11至16脚呈插拔式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有线远传模件(4)为模块化结构,又包含有1个xDSL远传接入模块U11(4.1),1个多功能远传接口U12(4.2),其中:
所述xDSL远传接入模块U11(4.1),其第1至8脚依次分别与多功能远传接口U12(4.2)的第5、6脚及第11至16脚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101102U CN202160183U (zh) | 2011-06-21 | 2011-06-21 | 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101102U CN202160183U (zh) | 2011-06-21 | 2011-06-21 | 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60183U true CN202160183U (zh) | 2012-03-07 |
Family
ID=45767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21011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60183U (zh) | 2011-06-21 | 2011-06-21 | 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6018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91221A (zh) * | 2012-06-13 | 2014-01-01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3部队 | 基于以太网支持数话同传实现控制管理终端设备 |
CN103491222A (zh) * | 2012-06-13 | 2014-01-01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3部队 | 基于以太网支持多种无线电台接口实现数话同传设备 |
-
2011
- 2011-06-21 CN CN2011202101102U patent/CN20216018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91221A (zh) * | 2012-06-13 | 2014-01-01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3部队 | 基于以太网支持数话同传实现控制管理终端设备 |
CN103491222A (zh) * | 2012-06-13 | 2014-01-01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3部队 | 基于以太网支持多种无线电台接口实现数话同传设备 |
CN103491222B (zh) * | 2012-06-13 | 2016-06-01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3部队 | 基于以太网支持多种无线电台接口实现数话同传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32524A (zh) | 一种接入方式多样的多平台能耗监测系统 | |
CN202160183U (zh) | 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 | |
CN202696701U (zh) | 基于以太网支持多种无线电台接口实现数话同传设备 | |
CN202168125U (zh) | 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实现数话同传的终端设备 | |
CN205070774U (zh) | 一种高压变频器功率单元双光纤环网通讯拓扑结构 | |
CN203057159U (zh) | 多功能光电一体转换器 | |
CN204119103U (zh) | 一种基于高压变频器的编码器信号采集拓扑结构 | |
CN201813391U (zh) | 信令语音采集网关 | |
CN202995330U (zh) | 一种采集器 | |
CN202696702U (zh) | 基于以太网支持数话同传实现控制管理终端设备 | |
CN103491221B (zh) | 基于以太网支持数话同传实现控制管理终端设备 | |
CN202772883U (zh) | 一种电力网桥 | |
CN202888714U (zh) | Gis备用间隔的检测系统 | |
CN202679071U (zh) |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 |
CN205451747U (zh) | 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led显示屏系统 | |
CN2852569Y (zh) | 数字配线模块 | |
CN103491222A (zh) | 基于以太网支持多种无线电台接口实现数话同传设备 | |
CN201444661U (zh) | Cmos摄像头转接装置 | |
CN202120101U (zh) | 串口转光纤模块的数据收集管理系统 | |
CN204362100U (zh) | 一种基于工控机的电力规约转换装置 | |
CN201993638U (zh) | 立体车库的集散控制系统 | |
CN201689413U (zh) | Rs-232转rs-485无源码转换器 | |
CN204290484U (zh) | 一种基于光纤通讯的三工位机构控制系统 | |
CN209218089U (zh) | 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网络扩展系统 | |
CN210572487U (zh) | 一种小型智能电量采集传输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