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58497U - 光学透镜及具有该光学透镜的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透镜及具有该光学透镜的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58497U
CN202158497U CN2011202656604U CN201120265660U CN202158497U CN 202158497 U CN202158497 U CN 202158497U CN 2011202656604 U CN2011202656604 U CN 2011202656604U CN 201120265660 U CN201120265660 U CN 201120265660U CN 202158497 U CN202158497 U CN 202158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lens
out part
emitting device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656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强飞
梁茂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ler Master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er Mas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656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58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58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5849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透镜,具有一光轴,该光学透镜包含一本体,该本体包含一入光部、一第一出光部及一第二出光部;该入光部包含一底面及一反射面,该底面具有一凹槽,该反射面连接于该底面且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距离随着逐渐远离该底面而增加;该第一出光部连接于该反射面,该第一出光部具有一顶面,且该顶面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而往该底面的方向逐渐靠近;该第二出光部连接该顶面并大致位于该凹槽上方。一种发光装置,包含:一座体,具有一环绕壁,该环绕壁界定一容置槽;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容置槽并包含一电路板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容置槽,该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板;一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

Description

光学透镜及具有该光学透镜的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光学透镜,尤指一种具有反射面可使光线于其表面产生全内反射的光学透镜。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不易破损、不含汞及省电等优点,因此逐渐地取代日光灯管及白炽灯泡的地位,被广泛地应用于照明光源及装饰光源。
为提升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的灯泡的照射距离及照明效果,传统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包含有一反射杯及一光学透镜。该反射杯可以为金属材质制成的杯体或涂布有金属反射膜的塑胶杯体,以达到反射光线的效果。该光学透镜固定于该反射杯前端并包覆该发光二极管,该光学透镜可以使用玻璃或树脂等可透光材质制成,并依照明用途的不同可以为凸透镜、凹透镜或菲涅尔透镜,由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通过该光学透镜后,产生对应于使用者所需的光强度分布。
然而,为使得发光二极管灯泡的发光亮度趋近于日光灯管或白炽灯泡的发光亮度,因此,该发光二极管灯泡所使用的发光二极管的功率必须提升,但其所产生的热量随之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透镜,该光学透镜具有一反射面,投射至该反射面的光线于其表面产生全内反射,并改变行进方向由一第一出光部出光。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透镜,具有一光轴,该光学透镜包含一本体,该本体包含一入光部、一第一出光部及一第二出光部;该入光部包含一底面及一反射面,该底面具有一凹槽,该反射面连接于该底面且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距离随着逐渐远离该底面而增加;该第一出光部连接于该反射面,该第一出光部具有一顶面,且该顶面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而往该底面的方向逐渐靠近;该第二出光部连接该顶面并大致位于该凹槽上方。
另外,本实用新型更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含一座体、一发光单元、一光学透镜及一导电接头。该座体具有一环绕壁,该环绕壁界定一容置槽。该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容置槽包含一电路板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容置槽,该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板。该光学透镜具有一光轴,该光学透镜包含一本体,该本体包含一入光部、一第一出光部及一第二出光部;该入光部包含一底面及一反射面,该底面具有一凹槽,该反射面连接于该底面且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距离随着逐渐远离该底面而增加,该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凹槽;该第一出光部连接于该反射面,该第一出光部具有一顶面,且该顶面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而往该底面的方向逐渐靠近;该第二出光部连接该顶面并大致位于该凹槽上方。该导电接头连接于该座体并相对设置于该光学透镜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该光学透镜的该本体具有该反射面,可直接地改变光线的行进路径,使光线由该第一出光部出光,并且,该第一出光部呈阶梯状的设计,可有效地缩短光线于该本体内的传递距离,以降低光线于该本体内传递时产生的损耗,并同时降低该光学透镜的体积及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组合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的剖视图及光行进路径示意图。
图5为光强度分布图。
图6(a)为光线的折射及反射示意图。
图6(b)为光线的全内反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的剖视图及光行进路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的剖视图及光行进路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组合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分解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20、30发光装置;11、31驱动电路板;110、210、310座体;112、312容置槽;114、314环绕壁;115内壁面;116、216、316散热片;117定位柱;118卡槽;119开槽部;120、220、320发光单元;122、322电路板;123定位槽;124、324发光二极管;126控制电路;130、130a、130b、230、330光学透镜;131、131a、131b、231、331本体;132、232、332入光部;1320、2320、3320底面;1321、2321、3321凹槽;1322、2322、3322反射面;134、134a、134b、234、334第一出光部;1342、1342a、1342b、2342、3342第一出光面;1344、1344a、1344b、2344、3344第二出光面;135、135a、135b、235、335顶面;136、236、336第二出光部;140、340支撑件;141螺丝;142卡止缘;144定位件;150、250、350卡合件;152、352卡榫;160、260、360导电接头;162、362壳体;164开口端;165封闭端;166容置空间;168接脚;170反射元件;313卡槽;338凸缘部;363容置空间;364接头部;380金属环;382散热孔;400扩散片;I光轴;n1第一介质;n2第二介质;S临界面;θi光入射角;θr光反射角;θt光折射角。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分解图及组合图。该发光装置10包含一座体110、一发光单元120、一光学透镜130、一支撑件140、一卡合件150及一导电接头160。
该座体110为金属材质制成,如:铝,该座体110呈杯状,该座体110包含一环绕壁114,该环绕壁114界定一容置槽112,该座体110更包含多个连接该环绕壁114的散热片116,其中该散热片116与该环绕壁114为一体成型。该环绕壁114的一内壁面115具有至少一定位柱117、至少一卡槽118及至少一开槽部119。
该发光单元120包含一电路板122、至少一发光二极管124及一控制电路晶片126,该电路板122具有一定位槽123,该电路板122设置于该容置槽112,且该定位柱117对合于供该定位槽123,以避免该电路板122移位。该电路板122上预先设置有多个的电路布线(未图示)。于本实施例中,该电路板122为金属基印刷电路板(Metal Core Printed Circuit Board,MCPCB),该金属基印刷电路板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可将发光二极管124产生的热能快速导离,于实际实施时,则不以此限。
该发光二极管124设置于该电路板122且电连接于该电路板122,该发光二极管124可以为交流电驱动的发光二极管,该交流电驱动的发光二极管可直接使用交流电压,如:AC110V,驱动之;或者,该发光二极管124可以为直流电驱动的发光二极管,该直流电驱动的发光二极管电连接于一交流对直流转换电路(未图示),该交流对直流转换电路电连接至一外部交流电源,该交流电源可例如前述的AC110V,该交流对直流转换电路将该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以驱动该直流电驱动的发光二极管;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使用电压是以AC110V做为举例说明,但不限于此,其也可以采用其它适当交流或直流电压,如:220VAC。该控制电路晶片126设置于该电路板122并电连接于该发光二极管124,用以控制该发光二极管126的工作状态,如:导通及截止。
配合参阅图3及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及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的剖视图及光行进路径示意图。该光学透镜130设置于该发光单元120上方,由该发光二极管124发出的光线投射至该光学透镜130,该光学透镜130改变通过的光线的光强度分布。
该光学透镜130具有一光轴I,一般而言,光轴I指一具有对称特性的光学系统的中心轴线。该光学透镜130包含一透光的本体131,其可以采用玻璃、塑胶等可透光材质制成。该本体131具有一入光部132、一第一出光部134及一第二出光部136,该入光部132具有一底面1320及一反射面1322。该底面1320具有一凹槽1321,该发光二极管124设置于该凹槽1321,并朝向该光学透镜130出射光线。该反射面1322连接于该底面1320及该第一出光部134,且该反射面1322与该光轴I的距离随着逐渐远离该底面1320而增加。该第一出光部134连接于该反射面1322,并具有一顶面135,且该顶面135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I而往该底面1320的方向逐渐靠近。该顶面135包含有多个交错排列第一出光面1342及第二出光面1344;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出光面1342大致平行于该底面1320,该第二出光面1344大致垂直于该底面1320,使该第一出光部134呈阶梯状;并且,该第二出光面1344于垂直该底面1320的方向的长度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I而递减。由此,可以缩短光线传递至该第一出光部134的距离,使降低光线于光学透镜130内传递时所产生的损耗,进一步地降低该光学透镜130整体的厚度及重量。该第二出光部136连接该顶面135并大致位于该凹槽1321上方,该第二出光部136为一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并且,该第二出光部136可以为具有聚光功能或发散光功能的菲涅尔透镜;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出光部136及该第一出光部134为一体成型。
复参阅图4。该发光二极管124设置于该凹槽1321,并朝向该光学透镜130发出光线。入射于该光学透镜130的部分光线于该反射面1322产生全内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IR),并改变其行进路径由该第一出光部134出光,而由该发光二极管124发出的其它部分光线则由该第二出光部136折射出光,其光强度分布图如图5所示,通过该光学透镜130的光线分布于光轴(0度)两侧20度。
一般而言,当光线由一具有第一(光)折射率的第一介质n1入射至一具有第二(光)折射率的第二介质n2时,部分光线会于该第一介质n1及该第二介质n2的临界面S被反射,其他部分光线则会被折射,如图6(a)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光)折射率大于该第一(光)折射率;为满足司乃耳定律(Snell’s Law),一光反射角θr等于一光入射角θi,一光折射角θt大于该光入射角θi。
但是,当该第一介质n1的(光)折射率大于该第二介质n2的(光)折射率,且该光入射角θi大于或等于一全内反射临界角(critical angle),则由该第一介质n1朝向该第二介质n2发射的光线于该临界面S被反射回该第一介质n1,如图6(b)所示,此称为全内反射。
复参阅图4,由该发光二极管124发出并入射于该光学元件130的部分光线传递至该反射面1322,由于该光学元件130的(光)折射率大于空气的(光)折射率,且该反射面1322与该光轴I的距离随着远离该底面1320而增加,可使光线传递至该反射面1322的角度大于或等于该全内反射临界角,如此,光线于该反射面1322产生全内反射且光线改变行进方向并由该第一出光部134出光。
复参阅图1及图3,该支撑件140设置于该光学透镜130与该座体110之间,并通过多个螺丝141螺锁于该座体110,以将该支撑件140固定于该座体110,同时该支撑件140固定该电路板122并支撑该光学透镜130,使该光学透镜130位于该发光二极管124的上方;于本实施例中,该螺丝141的数量为二个。该支撑件140包含有多个卡止缘142及至少一定位件144,该定位件144对合于该卡槽118,使避免该支撑件140移位。
该卡合件150包含有多个卡榫152,该卡合件150对合于该开槽部119并设置于该光学透镜130上方,该等卡榫152并对应地卡掣于该等卡止缘142,使该光学透镜130位于该支撑件140内并且该凹槽1321对应地覆盖该发光二极管124。
该导电接头160连接于该座体110并相对设置于该光学透镜130的一侧,该导电接头160包含一壳体162,该壳体162具有一开口端164、一封闭端165、一容置空间166及二接脚168;该开口端164连接于该座体110,该容置空间166位于该开口端164及该封闭端165之间,可供设置该发光装置10的一驱动电路板11,该驱动电路板11电连接于该发光单元120,其中,当该发光二极管124为直流驱动的发光二极管时,该驱动电路板11可以设置有前述的交流对直流转换电路,用以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后驱动该直流驱动的发光二极管。该二接脚168贯设于该封闭端165,并电连接于该驱动电路板11。于本实施例中,该导电接头160为GU10接头。
此外,该发光装置10更包含有一反射元件170,设置于该光学透镜130及该支撑件140之间,以反射穿透该反射面1322的光线,以提高光线出射于第一出光部134与第二出光部136的效率。
此外,可以通过调整该光学透镜130的第一出光部134的该第一出光面1342相对于垂直该光轴I的一平面的倾斜角度以控制通过的光线的行进方向。配合参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的剖视图及光行进路径示意图。该光学透镜130a具有一光轴I,该光学透镜130a包含一透光的本体131a,该本体131a具有一入光部132、一第一出光部134a及一第二出光部136。该入光部132具有一底面1320及一反射面1322,该底面1320具有一凹槽1321,该反射面1322连接于该底面1320及该第一出光部134a,且该反射面1322与该光轴I的距离随着逐渐远离该底面1320而增加。该发光二极管124设置于该凹槽1321,并朝向该光学透镜130发出光线。
该第一出光部134a连接于该反射面1322,并具有一顶面135a,且该顶面135a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I而往该底面1320的方向逐渐靠近。该顶面135a包含多个交错排列第一出光面1342a及第二出光面1344a,该第一出光面1342a相对于垂直该光轴I的一平面倾斜一角度,该第二出光面1344大致垂直于该底面1320,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出光面1342a朝向该光轴I的方向倾斜一角度。并且,该第二出光面1344a于垂直该底面1320的方向的长度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I而递减。由此,可使得通过该第一出光部134a的光线朝向该光轴I的方向集中地出射。该第二出光部136连接该顶面135a并大致位于该凹槽1321上方,该第二出光部136为一菲涅尔透镜。
配合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的剖视图及光行进路径示意图。该光学透镜130b具有一光轴I,该光学透镜130b包含一透光的本体131b,该本体131b具有一入光部132、一第一出光部134b及一第二出光部136。该入光部132具有一底面1320及一反射面1322,该底面1320具有一凹槽1321,该发光二极管124设置于该凹槽1321,并朝向该光学透镜130出射光线。
该反射面1322连接于该底面1320及该第一出光部134b,且该反射面1322与该光轴I的距离随着逐渐远离该底面1320而增加。该第一出光部134b连接于该反射面1322,并具有一顶面135b,且该顶面135b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I而往该底面1320的方向逐渐靠近。该顶面135b包含多个交错排列第一出光面1342b及第二出光面1344b,该第一出光面1342b相对于该光轴I的一平面倾斜一角度,该第二出光面1344b大致垂直于该底面1320,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出光面1342b朝向相反于该光轴I的方向倾斜一角度。并且,该第二出光面1344b于垂直该底面1320的方向的长度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I而递减。由此,通过该第一出光部134b的光线可以朝着相反于该光轴I的方向呈发散状出射。该第二出光部136连接该顶面135b并大致位于该凹槽1321的上方,该第二出光部136为一菲涅尔透镜。
配合参阅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的剖视图。该光学透镜230具有一光轴I,该光学透镜230包含一透光的本体231,该本体231包含一入光部232、一第一出光部234及一第二出光部236。该入光部232具有一底面2320及一反射面2322,该底面2320具有一凹槽2321,该反射面2322连接该底面2320及该第一出光部234,且该反射面2322与该光轴I的距离随着逐渐远离该底面2320而增加。该第一出光部234连接于该反射面2322,该第一出光部234具有一顶面235,且该顶面235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I而往该底面2320的方向逐渐靠近。该顶面235包含多个交错设置的第一出光面2342及第二出光面2344,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出光面2342大致平行于该底面2320,该第二出光面2344大致垂直于该底面2320,使该第一出光部234呈阶梯状;并且,该第二出光面2344于垂直该底面2320的方向的长度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I而递减。于实际实施时,该第一出光面2342可以相对于垂直该光轴I的一平面倾斜一角度,以改变光线的出光角度,其详细说明相同于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透镜,在此则不予赘述。该第二出光部236连接该顶面235并大致位于该凹槽2321上方,该第二出光部236为一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其中,该第二出光部236可以为具有聚光功能或发散光功能的菲涅尔透镜;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出光部236设置于该第一出光部234。
配合参阅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组合立体图。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20大致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相似,其不同的处在于其导电接头260,该导电接头260为MR16型的导电接头,以供插设于GU5.3或GX5.3的类的嵌灯座,此部份仅为举例,但不限于此。
该导电接头260连接于一包含有多个散热片216的座体210并相对设置于一光学透镜230的一侧,其中该光学透镜230通过一卡合件250以紧固于一发光单元230的上方。
配合参阅图11及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及剖视图。该发光装置30包含一座体310、一发光单元320、一光学透镜330、一支撑件340、一卡合件350、一导电接头360及一金属环380。
该座体310包含一环绕壁314,该环绕壁314界定有一容置槽312,该座体310更包含有多个的卡槽313,多个的散热片316卡合于该等卡槽313。
该发光单元320设置于该容置槽312,该发光单元320包含一电路板322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324。该电路板322为金属基印刷电路板,且其上设置有多个的电路布线(未图示),于实际实施时则不以此限。该发光二极管324设置于该电路板322并电连接于该电路板322,于本实施例中,该发光二极管324可以为交流电驱动的发光二极管,该交流电驱动的发光二极管可直接使用交流电压,如:AC110V,驱动的;或者,该发光二极管324可以为直流电驱动的发光二极管,该直流电驱动的发光二极管电连接于一交流对直流转换电路(未图示),该交流对直流转换电路电连接至一外部交流电源,该交流电源可例如前述的AC110V,该交流对直流转换电路将该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以驱动该直流电驱动的发光二极管;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使用电压是以AC110V做为举例说明,但不限于此,其也可以采用其它适当交流或直流电压,如:220VAC。
该光学透镜330具有一光轴I,该光学透镜330包含一透光的本体331,该本体331包含一入光部332、一第一出光部334及一第二出光部336。该入光部332具有一底面3320及一反射面3322,该底面3320具有一凹槽3321,该反射面3322连接于该底面3320,且该反射面3322与该光轴I的距离随着逐渐远离该底面3320而增加。该第一出光部334连接于该反射面3322,该第一出光部334具有一顶面335,且该顶面335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I而往该底面3320的方向逐渐靠近;该顶面335包含多个交错设置的第一出光面3342及第二出光面3344,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出光面3342大致平行于该底面3320,该第二出光面3344大致垂直于该底面3320,使该第一出光部334呈阶梯状;并且,该第二出光面3344于垂直该底面3320的方向的长度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I而递减。于实际实施时,该第一出光面3342可以相对于垂直该光轴I的一平面倾斜一角度,以改变光线的出光角度,其详细说明相同于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透镜,在此则不予赘述。该第二出光部336连接该顶面335并大致位于该凹槽3321上方,该第二出光部336为一菲涅尔透镜。
该支撑件340设置于该容置槽312,用以固定该电路板322并支撑该光学透镜330,使该光学透镜330位于该发光二极管324的上方。
该卡合件350具有多个卡榫352,该等卡榫352卡合于该光学透镜330的一凸缘部338,以紧固该光学透镜350。
该导光接头360连接于该座体310并相对设置于该光学透镜330的一侧,该导电接头360包含一壳体362及一接头部364,该壳体362具有一容置空间363,该容置空间363可供设置该发光装置30的驱动电路板31。该驱动电路板31电连接于该发光单元320,其中,当该发光二极管324为直流驱动的发光二极管时,该驱动电路板31可以包含前述的交流对直流转换电路,用以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后驱动该直流驱动的发光二极管。该接头部364电连接于该驱动电路板31,该驱动电路板31电连接于该发光单元320;于本实施例中,该导电接头360为E26导电接头或E27导电接头。
该金属环380套设于该散热片316顶部,该金属环380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382,可增加散热效果并可避免各该散热片316顶端外缘尖锐处割伤使用者。
此外,该发光装置30更可以包含有一反射元件,设置于该光学透镜330及该支撑件340之间,以反射穿透该反射面3322的光线,以提高光线出射于第一出光部334与第二出光部336的效率。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该光学透镜的该本体具有该反射面,可直接地改变光线的行进路径,使光线由该第一出光部出光,并且,该第一出光部呈阶梯状的设计,可有效地缩短光线于该本体内的传递距离,以降低光线于该本体内传递时产生的损耗,并同时降低该光学透镜的体积及重量。
值得一提的是,该扩散元件400也可以设置于上述的发光装置10、20、30,如图13及图14所示,进而可提升该发光装置10、20、30的整体颜色均匀度,意即可于光学透镜130、130a、130b、230、330上设置有散光性的扩散片,如此发散发光二极管124、324所提供的光线,从而得到较为理想的光斑质量。其中,图13及图14所示的发光装置以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为例,实际实施时不以此限,且该扩散片400设置于该光学透镜130相反设置该发光二极管124的一侧。另外,上述的卡合件150、250、350可以与扩散元件400为一体成型或是各自成型,图式仅为示意,非仅限于此。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的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光轴,该光学透镜包含:
一本体,包含:
一入光部,包含一底面及一反射面,该底面具有一凹槽,该反射面连接于该底面且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距离随着逐渐远离该底面而增加;
一第一出光部,连接于该反射面,该第一出光部具有一顶面,且该顶面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而往该底面的方向逐渐靠近;以及
一第二出光部,连接该顶面并位于该凹槽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出光部为一菲涅尔透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该顶面包含多个交错排列的第一出光面及第二出光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出光面垂直于该底面,该第一出光面平行于该底面,使该第一出光部呈阶梯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出光面于垂直该底面的方向的长度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而递减。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光面相对于垂直该光轴的一平面倾斜一角度,该第二出光面大致垂直于该底面,且该第二出光面于垂直该底面的方向的长度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而递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光部及该第二出光部是一体成型。
8.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座体,具有一环绕壁,该环绕壁界定一容置槽;
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容置槽并包含一电路板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容置槽,该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板;
一光学透镜,具有一光轴,该光学透镜包含:
一本体,包含:
一入光部,包含一底面及一反射面,该底面具有一凹槽,该反射面连接于该底面且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距离随着逐渐远离该底面而增加,该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凹槽;
一第一出光部,连接于该反射面,该第一出光部具有一顶面,且该顶面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而往该底面的方向逐渐靠近;
一第二出光部,连接该顶面并大致位于该凹槽上方;以及
一导电接头,连接于该座体并相对设置于该光学透镜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出光部为一菲涅尔透镜。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面包含多个交错排列的第一出光面及第二出光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出光部垂直于该底面,该第一出光面平行于底面,使该第一出光部呈阶梯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出光面于垂直该底面的方向的长度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而递减。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光面相对于垂直该光轴的一平面倾斜一角度,该第二出光面垂直于该底面,且该第二出光面于垂直该底面的方向的长度随着逐渐接近该光轴而递减。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光部及该第二出光部是一体成型。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反射元件,设置于该座体与该光学透镜之间。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环绕壁具有一内壁面,该内壁面具有至少一定位柱及至少一卡槽,该定位柱对合于该电路板的至少一定位槽,该支撑件的至少一定位件对合于该卡槽。
17.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更包含多个的散热片,设置于该环绕壁。
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支撑件,设置于该座体与该光学透镜之间并支撑该光学透镜。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反射元件,设置于该光学透镜与该支撑件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卡合件,该卡合件具有至少一卡榫,该卡榫对合于该环绕壁的一内壁面的至少一开槽部并通过该光学透镜卡合于该支撑件的至少一卡止缘。
2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接头为GU10导电接头、MR16导电接头、E26导电接头或E27导电接头。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螺丝,贯穿该支撑件并螺锁于该座体,用以固定该支撑件。
2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卡合件,该卡合件具有多个卡榫,该等卡榫卡合于该光学透镜的一凸缘部。
2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接头包含:
一壳体,该壳体包含:
一开口端;
一封闭端,相对于该开口端;
一容置空间,供容置一驱动电路板;
二接脚,贯设于该封闭端并连接于该驱动电路板。
2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扩散片,设置于该光学透镜相反设置该发光二极管的一侧。
CN2011202656604U 2011-07-26 2011-07-26 光学透镜及具有该光学透镜的发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58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656604U CN202158497U (zh) 2011-07-26 2011-07-26 光学透镜及具有该光学透镜的发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656604U CN202158497U (zh) 2011-07-26 2011-07-26 光学透镜及具有该光学透镜的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58497U true CN202158497U (zh) 2012-03-07

Family

ID=45766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6566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58497U (zh) 2011-07-26 2011-07-26 光学透镜及具有该光学透镜的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58497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8712A (zh) * 2012-07-13 2012-10-24 惠州元晖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透镜及一种矿帽灯
CN103375743A (zh) * 2013-07-30 2013-10-30 横店集团得邦照明有限公司 Par20 led射灯
CN103375719A (zh) * 2013-07-30 2013-10-30 横店集团得邦照明有限公司 Par38led射灯
CN103939760A (zh) * 2013-01-22 2014-07-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N104134654A (zh) * 2013-05-03 2014-11-05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灯条
CN105299499A (zh) * 2014-06-27 2016-02-03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
CN107120613A (zh) * 2017-05-24 2017-09-01 浙江晶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窄光束中杂散光的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8712A (zh) * 2012-07-13 2012-10-24 惠州元晖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透镜及一种矿帽灯
CN102748712B (zh) * 2012-07-13 2014-04-16 惠州元晖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透镜及一种矿帽灯
CN103939760A (zh) * 2013-01-22 2014-07-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N104134654A (zh) * 2013-05-03 2014-11-05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灯条
CN104134654B (zh) * 2013-05-03 2017-06-20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灯条
CN103375743A (zh) * 2013-07-30 2013-10-30 横店集团得邦照明有限公司 Par20 led射灯
CN103375719A (zh) * 2013-07-30 2013-10-30 横店集团得邦照明有限公司 Par38led射灯
CN105299499A (zh) * 2014-06-27 2016-02-03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
CN105299499B (zh) * 2014-06-27 2018-04-24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
CN107120613A (zh) * 2017-05-24 2017-09-01 浙江晶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窄光束中杂散光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58497U (zh) 光学透镜及具有该光学透镜的发光装置
US10161570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uminaire
US9404640B2 (en) High efficient and high power LED light source, LED lamp which uses light sourc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mp
US10408425B2 (en) Lighting device with socket connector positioning light source apart from housing
JP4365453B2 (ja) 机上照明装置
US8246212B2 (en) LED optical assembly
CN101994933B (zh) 照明装置
US20130077320A1 (en) Optical lens and illumina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2014970A1 (en) High-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street lamp
US20120106144A1 (en) Led tube lamp
EP2020564A1 (en) High-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street lamp
CN104075250A (zh) 配光结构及其led灯具
CN101761866B (zh) 光学透镜及其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CN208011622U (zh) 一种光学组件及照明装置
KR20110088130A (ko) 양면 조명용 led 렌즈와 led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led 양면 조명장치
CN215112132U (zh) 光学模块、光学组件及光学控制组件
CN209311310U (zh) 一种大功率弧形检测光源
CN101514800A (zh) Led三维灯具
CN204114616U (zh) Led灯器件及其相应的泛光灯
TWI409406B (zh) 發光二極體燈具
US9772074B1 (en) Laser diodes based illumination device
TWM310353U (en) Light source structure of backlight module
CN213746186U (zh) 一种发光均匀的灯具
CN109945121A (zh) 发光模组
CN104214675A (zh) 反射器组件及应用该反射器组件的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OOLER MASTER INTERNATION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UNKAI INTERNATION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1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19

Address after: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Patentee after: Cooler Master Internation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ounty, Taipei, China

Patentee before: Xunkai International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07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