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43075U - 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43075U
CN202143075U CN201120257429U CN201120257429U CN202143075U CN 202143075 U CN202143075 U CN 202143075U CN 201120257429 U CN201120257429 U CN 201120257429U CN 201120257429 U CN201120257429 U CN 201120257429U CN 202143075 U CN202143075 U CN 202143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feeder line
alarm
adjustment
acquisi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57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hoenix Arts and Culture Arts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EVEN STA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EVEN STA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EVEN STA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57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43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43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430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采集模块、控制模块、监控传输终端、服务与应用平台,其中,每根基站馈线设置一个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由一种或多种馈线性能传感器组成;每根基站天线上设置有一个采集模块和一个控制模块,所述每个采集模块由一种或多种天线角度传感器组成,其中:馈线的采集模块:实时或定期地监测所在馈线的性能值;天线的采集模块:实时或定期地监测所在天线的角度值。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站天馈系统的实时监测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无线网络服务质量成为移动运营商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移动基站天馈系统(由天线系统和馈线系统组成)的姿态(如方位角、电子下倾角、机械下倾角等)以及天馈系统的性能(如驻波比等)直接影响了移动基站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移动基站天馈系统根据网络规划设计的精确安装、调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天线系统姿态和天馈系统性能变化是影响移动基站无线网络覆盖和服务的重要因素,根据移动网运行质量统计结果分析,造成移动服务质量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天馈系统。到现场利用测试手机、测试软件对网络中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和进行大量无线通信功能测试(如拨打测试、切换测试等)并对这些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检验无线网络运行质量并查找问题的主要方法。
基站安装后调试过程中的天线姿态调整需要人工通过上塔进行,工作效率低,耗费人力、物力而且登高作业带来安全隐患。在移动基站运行过程中,由于外力因素(风、雨、飞鸟的影响以及人为因素)会造成天线姿态改变,由于天馈系统老化和进水等原因会造成天馈系统的性能改变,从而造成移动基站的无线覆盖范围改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调整,将直接影响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
去现场进行无线网络性能检测和故障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要等到用户投诉或是日常的巡检才能发现问题,影响用户对无线网络服务的满意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站天馈系统的实时监测调整的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基站天线角度、馈线性能的实时监测、偏离原有值的告警上报以及天线角度智能化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方法,实现对基站馈线性能的实时监测,实现对基站天线角度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调整,实现通过PC或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监测馈线性能、天线角度和调整天线角度;预先为每根基站馈线设置一个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由一种或多种馈线性能传感器组成;预先为每根基站天线设置一个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由一种或多种天线角度传感器组成,该方法包括:
所述每个馈线的采集模块实时或定期地监测所在馈线的性能值;
所述每个天线的采集模块实时或定期地监测所在天线的角度值;
用户终端向服务与应用平台发送天线角度调整指令,该指令携带需调整的基站天线标识和天线角度调整信息,服务与应用平台接收该指令,将该指令转发给监控传输终端;
监控传输终端接收该指令,根据该指令中的基站天线标识,将该指令发送给对应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该指令中的天线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在天线的角度。
所述天线角度调整信息为:天线角度目标值;所述控制模块根据该指令中的天线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在天线的角度,包括:控制模块从所在天线的采集模块获取当前天线角度值,计算当前天线角度值与天线角度目标值的差值,根据该差值确定调整方向和调整角度大小,根据调整方向和调整角度大小驱动步进电机调整天线角度。
所述每个天线的采集模块实时或定期地监测所在天线的角度值之后进一步包括:
每个天线的采集模块将监测到的天线角度值上报给监控传输终端,监控传输终端将所述天线角度值转发给服务与应用平台,服务与应用平台接收并存储各根基站天线的角度值,以便用户查询。
所述每个馈线的采集模块实时或定期地监测所在馈线的性能值之后,进一步包括:
每个馈线的采集模块将监测到的馈线性能值上报给监控传输终端,监控传输终端将所述馈线的性能值转发给服务与应用平台,服务与应用平台接收并存储各根基站馈线的性能值,以便用户查询。
对于每根基站天线,预先为该天线的各个角度设置规划值和告警阈值,监控传输终端记录每根基站天线的各个角度的规划值和告警阈值;且,所述每个天线的采集模块实时或定期地监测所在天线的角度值之后进一步包括:
每个天线的采集模块将监测到的天线角度值上报给监控传输终端,监控传输终端计算所述天线角度值与该天线角度的规划值的偏离值,若该偏离值大于该天线角度的告警阈值,则向服务器和应用平台上报告警。
对于每根基站馈线,预先为该馈线的各个角度设置规划值和告警阈值,监控传输终端记录每根基站馈线的各个性能的规划值和告警阈值;且,所述每个馈线的采集模块实时或定期地监测所在馈线的性能值之后进一步包括:
每个馈线的采集模块将监测到的馈线性能值上报给监控传输终端,监控传输终端计算所述馈线性能值与该馈线性能的规划值的偏离值,若该偏离值大于该馈线性能的告警阈值,则向服务器和应用平台上报告警。
预先为每根基站天线设置一个接收告警用户,服务与应用平台记录每根天线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 
所述告警包含基站天线标识,且,所述监控传输终端向服务器和应用平台上报告警之后进一步包括:服务与应用平台根据该告警中的基站天线标识,确定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向该标识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发送告警。
预先为每根基站馈线设置一个接收告警用户,服务与应用平台记录每根馈线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 
所述告警包含基站馈线标识,且,所述监控传输终端向服务器和应用平台上报告警之后进一步包括:服务与应用平台根据该告警中的基站馈线标识,确定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向该标识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发送告警。
所述天线角度为:天线的下倾角、方位角、横滚角、电子下倾角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所述馈线性能值包括驻波比。
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采集模块、控制模块、监控传输终端、服务与应用平台,其中,每根基站馈线设置一个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由一种或多种馈线性能传感器组成;每根基站天线上设置有一个采集模块和一个控制模块,所述每个采集模块由一种或多种天线角度传感器组成,其中:
馈线的采集模块:实时或定期地监测所在馈线的性能值;
天线的采集模块:实时或定期地监测所在天线的角度值;
服务与应用平台:接收用户终端发来的天线角度调整指令,该指令携带需调整的基站天线标识和天线角度调整信息,将该指令转发给监控传输终端;
监控传输终端:接收天线角度调整指令,根据该指令中的基站天线标识,将该指令发送给对应的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接收天线角度调整指令,根据天线角度调整指令中的天线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在天线的角度。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调整预处理模块:接收天线角度调整指令,该指令中携带的天线角度调整信息为天线角度目标值,从所在天线的采集模块获取当前天线角度值,计算当前天线角度值与天线角度目标值的差值,将该差值发送给调整模块;
调整模块:接收所述差值,根据该差值确定调整方向和调整角度大小,根据调整方向和调整角度大小驱动步进电机调整天线角度。
所述天线采集模块、馈线采集模块进一步包括:用于将监测到的馈线性能值、天线角度值上报给监控传输终端的子模块,
且,所述监控传输终端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来自天线采集模块的天线角度值、馈线采集模块的馈线性能值,并将馈线性能值、天线角度值转发给服务与应用平台的子模块。
所述监控传输终端进一步包括:用于记录每根基站天线的各个角度的规划值和告警阈值的子模块;用于记录每根基站馈线的各个性能值的规划值和告警阈值的子模块;
且,所述监控传输终端进一步包括:用于计算来自天线采集模块的天线角度值与该天线角度的规划值的偏离值,若该偏离值大于该天线角度的告警阈值,则向服务器和应用平台上报告警的子模块;用于计算来自馈线采集模块的馈线性能值与该馈线性能的规划值的偏离值,若该偏离值大于该馈线性能的告警阈值,则向服务器和应用平台上报告警的子模块。
所述服务与应用平台进一步包括:用于记录每根基站天线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且在接收到来自监控传输终端的告警后,根据该告警中的基站天线标识,确定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向该标识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发送告警的子模块。
用于记录每根基站馈线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且在接收到来自监控传输终端的告警后,根据该告警中的基站馈线标识,确定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向该标识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发送告警的子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天线角度的智能化调整,同时提高了调整的精确度,降低了人力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实现对天线角度、馈线性能的实时自动监测,可及时查询和处理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改变天线角度、馈线性能而导致的覆盖变动,不需派人去每个基站现场上塔进行人工测量和调整天线角度,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天线角度、馈线性能发生异常时,能够及时发现并产生告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通过手机、PC等多种用户终端随时随地(具有移动信号或可访问INTERNET网的地方)进行天线角度、馈线性能的查询,天线角度的调整,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维护优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模块的组成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角度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角度、馈线性能的监测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角度、馈线性能异常告警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调整系统的组成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天线采集模块11、控制模块12、馈线采集模块51、监控传输终端21、服务与应用平台31和用户终端41,其中,每根基站天线上设置有一个采集模块和一个控制模块,天线采集模块由一种或多种天线角度传感器组成;每根基站馈线设置一个采集模块,馈线采集模块由一种或多种馈线性能传感器组成,其中:
采集模块11:包含各种测量天线姿态信息的传感器,接受监控传输终端21的控制,将测量数据通过485总线传送给监控传输终端21。
采集模块51:包含各种测量馈线性能信息的传感器,接受监控传输终端21的控制,将测量数据通过485总线传送给监控传输终端21。
用户终端41:提供用户获取馈线性能信息、天线角度信息或控制调整天线角度的操作终端,如用户输入天线角度调整指令,该指令携带需调整的基站天线标识和天线角度调整信息,将该指令发送给服务与应用平台31。
服务与应用平台31:接收监控传输终端21上报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存储,如果必要(例如发生告警)可以通过终端告警声音提醒或通过SMS(或语音,邮件等通信方式)及时通知相关用户;反之,用户可以通过PC,PDA或移动终端等设备随时随地访问服务与应用平台21,查看基站天线、馈线的历史和实时状态。接收用户终端41发来的天线角度调整指令,经过处理,将该指令转化成M2M协议格式包发给监控传输终端21。
监控传输终端21:通过485总线获取来自各个采集终端信息(包括方位角、下倾角、横滚角、电子下倾角、高度信息、驻波比等),并建立统一的传输协议规范,按照该协议的规范与标准,完成业务类型确定、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帧封装等一系列操作,并进行各种协议转换,通过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或广域网将采集到的天线、馈线状态信息包含在无线M2M协议包中传送给服务和应用平台31。接收服务与应用平台31发来的天线角度调整指令或获取天线角度信息指令,根据该指令中的基站天线标识,控制对应天线侧的控制模块12调整天线角度或从对应天线侧的采集模块11获取天线角度信息。
控制模块12:接收监控传输终端21发来的天线角度调整指令,控制步进电机按要求转动,调整所在天线的角度。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所示,天线角度调整包括:调整预处理模块311和调整模块121,其中:
调整预处理模块311:由服务与应用平台完成,接收用户终端41发来的天线角度调整指令,该指令中携带的天线角度调整信息为天线角度目标值,查询相应天线当前角度值,计算当前天线角度值与天线角度目标值的差值,重新整合为天线角度调整指令下发给监控传输终端21。
调整模块121:接收监控传输终端发来天线角度调整指令,根据当前天线角度值与天线角度目标值的差值确定所在天线的调整方向和调整角度大小,根据该调整方向和调整角度大小驱动步进电机调整所在天线的角度。
在实际应用中,采集模块11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将监测到的天线角度值上报给监控传输终端21的子模块;采集模块51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将监测到的馈线性能值上报给监控传输终端21的子模块,
且,监控传输终端21可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来自采集模块11的天线角度值,并将该天线角度值和对应的基站天线标识转发给服务与应用平台31的子模块;用于接收来自采集模块51的馈线性能值,并将该馈线性能值和对应的基站馈线标识转发给服务与应用平台31的子模块。
且,服务与应用平台31可进一步包括:用户接收并存储监控传输终端21发来的天线角度值和基站天线标识的对应关系的子模块;用户接收并存储监控传输终端21发来的馈线性能值和基站馈线标识的对应关系的子模块。
在实际应用中,监控传输终端21可进一步包括:用于记录每根基站天线的各个角度的规划值和告警阈值的子模块;用于记录每根基站馈线各个性能值的规划值和告警阈值的子模块。
且,监控传输终端可进一步包括:用于计算来自采集模块11的天线角度值与该天线角度的规划值的偏离值,若该偏离值大于该天线角度的告警阈值,则向服务器和应用平台31上报告警的子模块;用于计算来自采集模块51的馈线性能值与该馈线性能的规划值的偏离值,若该偏离值大于该馈线性能的告警阈值,则向服务器和应用平台31上报告警的子模块
在实际应用中,服务与应用平台31可进一步包括:用于记录每根基站天线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且在接收到来自监控传输终端21的告警后,根据该告警中的基站天线标识,确定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向该标识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发送告警的子模块。用于记录每根基站馈线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且在接收到来自监控传输终端21的告警后,根据该告警中的基站馈线标识,确定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向该标识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发送告警的子模块。
本实用新型中,每个采集模块11、51和监控传输终端21之间可采用485总线连接,每个控制模块12和监控传输终端21之间可采用485总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监控传输终端21和服务与应用平台31之间的接口可支持无线M2M协议(WMMP,Wireless M2M Protocol)。
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用户终端41与服务与应用平台31之间的接口可支持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协议。
本实用新型中,服务与应用平台31与所有用户终端间的架构方式可采用B/S架构,支持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接口协议的基于HTTP的标准WEB Service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角度调整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01:预先在每根基站天线上设置一个采集模块和一个控制模块,每个采集模块由一种或多种天线角度传感器组成。
天线角度传感器可以是:下倾角传感器、方位角传感器、横滚角传感器等,分别用于测量天线的下倾角、方位角、横滚角等。采集模块通过和电调天线的RCU通信采集电子下倾角信息。
步骤302:用户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天线角度调整指令,该指令中携带基站天线标识和天线角度调整信息,用户终端将该天线角度调整指令发送给M2M服务与应用平台。
天线角度调整信息可以是天线角度目标值。
步骤303:M2M服务与应用平台接收天线角度调整指令,将该指令封装成M2M协议包转发给监控传输终端。
步骤304:监控传输终端接收封装有天线角度调整指令的M2M协议包,解析出该天线角度调整指令,根据指令中的基站天线标识,通过485总线将该天线角度调整指令发送给该基站天线标识对应的控制模块。
步骤305:控制模块接收天线角度调整指令,根据该指令中的天线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在天线的角度。
当天线角度调整信息为天线角度目标值时,本步骤305的具体实现可如下:
步骤3051:控制模块接收天线角度调整指令,先从所在天线的采集模块获取当前天线角度值。
步骤3052:控制模块计算该当前天线角度值与指令中的天线角度目标值的差值。
步骤3053:控制模块根据该差值确定调整方向和调整角度大小。
步骤3054:控制模块根据调整方向和调整角度大小,驱动步进电机调整天线。
步骤3055:本次调整完毕,控制模块再从所在天线的采集模块获取当前天线角度值。
步骤3056:控制模块判断该当前天线角度值是否与指令中的天线角度目标值相同,若是,确定调整结束;否则,执行步骤3057。
步骤3057:控制模块判断调整次数是否小于预设最大调整次数,若是,返回步骤3052;否则,确定调整结束。
本实用新型中,也可实现对天线角度的自动监测和上报。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角度、馈线性能监测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1:预先在每根基站天线上设置一个采集模块,每个天线采集模块由一种或多种天线角度传感器组成。预先在每根基站馈线上设置一个采集模块,每个馈线采集模块由一种或多种天线角度传感器组成。
天线角度传感器可以是:下倾角传感器、方位角传感器、横滚角传感器等,分别用于测量天线的下倾角、方位角、横滚角等。馈线性能传感器可以是:驻波比传感器,用于检测馈线的驻波比。
步骤402:每个采集模块实时或定期监测所在基站天线的角度值、馈线的性能值,包括:基站馈线的驻波比,基站天线的下倾角、方位角、横滚角等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通过485总线将监测到的数值上报给监控传输终端。
步骤403:监控传输终端从485总线读取来自各个采集模块的天线角度值、馈线性能值,将读取的天线角度值、馈线性能值封装成M2M协议包通过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或广域网传送给M2M服务与应用平台。
每个采集模块分别通过485总线与监控传输终端进行通信,因此,监控传输终端可根据从哪根485总线读取天线角度值、馈线性能值,得知当前读取的天线角度值、馈线性能值来自哪个基站天线或者馈线,将该基站天线或者馈线标识一并封装在M2M协议包中。
步骤404:M2M服务与应用平台接收封装了天线角度值或者馈线性能值的M2M协议包,存储天线角度值与天线标识、馈线性能值与馈线标识的对应关系。
M2M服务与应用平台中可设置专门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储了各个基站天线、馈线的历史和当前角度值或者性能值,每个基站天线的角度值、馈线的性能自以该基站天线、馈线的标识来区分。采集模块在上报天线角度值、馈线性能值的同时,也可将该天线角度值、馈线性能值的监测时刻一并上报,这样,M2M服务与应用平台在存储天线角度值、馈线性能值的同时,也可记录下该天线角度值、馈线性能值的监测时刻。
步骤405:M2M服务与应用平台接收用户终端输入的查询请求,该请求中包含了基站天线或者馈线的标识,根据该基站天线或者馈线的标识,查找到对应的天线角度值、馈线性能值,将该天线角度值、馈线性能值发送给用户终端。
查询请求中可携带查询的时间段,M2M服务与应用平台根据基站天线或者馈线标识和该时间段,将对应的天线角度值、馈线性能值发送给用户端。
用户终端可以为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固定终端如:台式PC等,移动终端如:PDA、手机、便携式PC等。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使得基站天线姿态(方位角、下倾角等)、馈线性能发生变化,与原规划值不符,此时需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护。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角度、馈线性能异常告警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01:M2M服务与应用平台预先记录每个基站天线的各天线角度姿态参数、每个基站馈线性能参数,存储在数据库中,记录中包含天线或者馈线标识、天线角度或者馈线性能规划值,天线角度或者馈线性能偏离告警阀值。
天线角度、馈线性能的规划值在网络规划时确定,天线的各个角度如:天线的下倾角、方位角、横滚角分别对应一个规划值。馈线的性能,如驻波比分别对应一个规划值。
可分别针对天线的各个角度如:下倾角、方位角、横滚角设置告警阈值。可分别针对馈线的性能如:驻波比设置告警阈值。
告警阈值由网络规划和优化专家根据天线角度、馈线性能偏离程度对网络质量影响的严重性设定告警级别。
步骤502:用户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天线、馈线告警条件,该条件中包含基站天线或者馈线标识、天线角度或者馈线性能值告警阈值、接收告警用户标识,将该天线、馈线告警条件发送给M2M服务与应用平台。
步骤503:M2M服务与应用平台接收天线、馈线告警条件,记录该条件中的基站天线、馈线标识和接收告警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将该天线、馈线告警条件封装为M2M协议包发送给监控传输终端。
步骤504:监控传输终端接收并解析M2M协议包,记录基站天线、馈线标识和天线角度、馈线性能值告警阈值的对应关系。
步骤505:监控传输终端从485总线上读取天线角度值、馈线性能值,确定该天线角度值、馈线性能值对应的基站天线、馈线标识,根据该基站天线、馈线标识,在自身记录的基站天线、馈线标识与天线角度、馈线性能告警阈值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到该天线的天线角度、馈线性能告警阈值。
步骤506:针对当前读取到的该天线的各个角度值或者馈线性能值,监控传输终端计算读取到的该数值与规划值的偏离值。
步骤507:监控传输终端判断该偏离值是否大于该告警阈值,若是,执行步骤509;否则,执行步骤508。
步骤508:监控传输终端不产生告警,本流程结束。
步骤509:监控传输终端产生告警,将告警信息封装为M2M协议包上报给M2M服务与应用平台,该告警信息中包含:该告警对应的基站天线标识和角度标识、基站馈线标识和性能标识。
角度标识用于标识产生告警的为下倾角、方位角还是横滚角。性能标识用于标识产生告警的为驻波比。
步骤510:M2M服务与应用平台接收并解析该M2M协议包,根据基站天线或者馈线标识查找到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向该用户发送告警信息,该告警信息中包括该告警对应的角度或者性能标识。
本步骤中的告警信息可以采用语音或短信或邮件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方法实施例中,服务与应用平台是以支持M2M协议为例的,因此称为M2M服务与应用平台,在实际应用中,服务与应用平台也可以是支持其它协议的平台,此时,只需将本实用新型方法实施例中的M2M替换为其它协议名称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服务与应用平台可采用云计算平台,以支持海量用户接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采集模块、控制模块、监控传输终端、服务与应用平台,其中,每根基站馈线设置一个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由一种或多种馈线性能传感器组成;每根基站天线上设置有一个采集模块和一个控制模块,所述每个采集模块由一种或多种天线角度传感器组成,其中:
馈线的采集模块:实时或定期地监测所在馈线的性能值;
天线的采集模块:实时或定期地监测所在天线的角度值;
服务与应用平台:接收用户终端发来的天线角度调整指令,该指令携带需调整的基站天线标识和天线角度调整信息,将该指令转发给监控传输终端;
监控传输终端:接收天线角度调整指令,根据该指令中的基站天线标识,将该指令发送给对应的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接收天线角度调整指令,根据天线角度调整指令中的天线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在天线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调整预处理模块:接收天线角度调整指令,该指令中携带的天线角度调整信息为天线角度目标值,从所在天线的采集模块获取当前天线角度值,计算当前天线角度值与天线角度目标值的差值,将该差值发送给调整模块;
调整模块:接收所述差值,根据该差值确定调整方向和调整角度大小,根据调整方向和调整角度大小驱动步进电机调整天线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采集模块、馈线采集模块进一步包括:用于将监测到的馈线性能值、天线角度值上报给监控传输终端的子模块,
且,所述监控传输终端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来自天线采集模块的天线角度值、馈线采集模块的馈线性能值,并将馈线性能值、天线角度值转发给服务与应用平台的子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传输终端进一步包括:用于记录每根基站天线的各个角度的规划值和告警阈值的子模块;用于记录每根基站馈线的各个性能值的规划值和告警阈值的子模块;
且,所述监控传输终端进一步包括:用于计算来自天线采集模块的天线角度值与该天线角度的规划值的偏离值,若该偏离值大于该天线角度的告警阈值,则向服务器和应用平台上报告警的子模块;用于计算来自馈线采集模块的馈线性能值与该馈线性能的规划值的偏离值,若该偏离值大于该馈线性能的告警阈值,则向服务器和应用平台上报告警的子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与应用平台进一步包括:用于记录每根基站天线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且在接收到来自监控传输终端的告警后,根据该告警中的基站天线标识,确定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向该标识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发送告警的子模块;
用于记录每根基站馈线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且在接收到来自监控传输终端的告警后,根据该告警中的基站馈线标识,确定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标识,向该标识对应的接收告警用户发送告警的子模块。
CN201120257429U 2011-07-20 2011-07-20 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43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57429U CN202143075U (zh) 2011-07-20 2011-07-20 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57429U CN202143075U (zh) 2011-07-20 2011-07-20 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43075U true CN202143075U (zh) 2012-02-08

Family

ID=45554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574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43075U (zh) 2011-07-20 2011-07-20 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4307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8224A (zh) * 2011-07-20 2012-02-08 苏州工业园区七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
CN102637944A (zh) * 2012-04-11 2012-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天线装置及基站天线工程参数采集装置
CN103999501A (zh) * 2014-03-10 2014-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组织网络的系统架构以及优化方法
CN105099574A (zh) * 2014-05-07 2015-11-25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天线效能估测方法以及测试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8224A (zh) * 2011-07-20 2012-02-08 苏州工业园区七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
CN102637944A (zh) * 2012-04-11 2012-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天线装置及基站天线工程参数采集装置
CN102637944B (zh) * 2012-04-11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天线装置及基站天线工程参数采集装置
US9426679B2 (en) 2012-04-11 2016-08-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se station antenna apparatus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engineering parameter of base station antenna
CN103999501A (zh) * 2014-03-10 2014-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组织网络的系统架构以及优化方法
CN103999501B (zh) * 2014-03-10 2018-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组织网络的系统架构以及优化方法
CN105099574A (zh) * 2014-05-07 2015-11-25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天线效能估测方法以及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3327B (zh) 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方法
CN102348224A (zh) 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
CN102468536A (zh) 基站天线角度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3580285B (zh) 一种变电站巡检系统
CN102509886B (zh) 基站天线状态自动监控系统
CN202143075U (zh) 一种基站天馈系统的调整和监测系统
CN109100966A (zh) 一种基于异构物联网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01888408A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
CN103220181A (zh) 数据中心移动巡检系统、服务器、终端设备
CN109990919A (zh) 一种环网柜智能测温系统和方法
CN103116364A (zh) 支持电调功能的天线姿态监控系统
CN111815799B (zh) 一种基于电力杆塔及电力线路的飞行巡检监控系统
CN201725417U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
CN1547306A (zh) 输电线路故障在线监测系统
CN101567581B (zh) 通用低压智能监控系统
CN103017824B (zh) 使用测量机器人的监测系统
CN112947364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预警配电站设备故障的系统及方法
CN113267833A (zh) 一种气象环境数据实时监测系统
CN117614487A (zh) 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输电线路通信方法及系统
CN201188552Y (zh) 新型低压智能监控系统
CN113316085B (zh) 一种封闭空间内滞留告警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CN219269084U (zh) 一种外部资产管理系统
CN2715413Y (zh) 电网输电线路故障监测系统
CN1980102A (zh) 无线信号监测方法及装置
CN202940852U (zh)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气象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EN FANGCHE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P SEVEN STAR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5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5121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O: 210008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02

Address after: 210008, Nanjing, Nanjing Gulou four lane No. 1, building 101, room 1-5

Patentee after: Chen Fangcheng

Address before: 215121 No. 138 North Road, Suzhou Tow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China

Patentee befo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even Star Electronics Co.,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ANGSU FENGHUANG DEYI CULTURE + ART TRANSMISSION

Effective date: 201208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TO: 210008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815

Address after: 7, No. 210008, 165 Central Road,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after: Jiangsu Phoenix Arts and Culture Arts Communic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 building 1-5, No. four lane, Gulou, Jiangsu, Nanjing Province, China 101

Patentee before: Chen Fangcheng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