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33895U - 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33895U
CN202133895U CN201120148669U CN201120148669U CN202133895U CN 202133895 U CN202133895 U CN 202133895U CN 201120148669 U CN201120148669 U CN 201120148669U CN 201120148669 U CN201120148669 U CN 201120148669U CN 202133895 U CN202133895 U CN 202133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ystem
interface
probe
survival capsule
host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48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gola Ttk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afety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Angola Ttk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afety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gola Ttk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afety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Angola Ttk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afety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20148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33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33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338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井下安全监控系统,特别是一种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包括:主机子系统、连接主机子系统的监测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其中主机子系统的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连接各种检测传感器,构成监测子系统;所述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连接各种环境控制装置,构成控制子系统;所述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连接视频装置、语音通信装置及组网系统,构成通信子系统。能实时采集各参数传感器数据和人员数量信息,监控和自动调节生存环境参数,通过与井下传输网络,将监测数据、语音视频信息传输到井上安全监控中心并接受控制指令,是保障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安全生产和紧急避险的必备核心系统。

Description

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安全监控系统,特别是一种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起源于美国并广泛应用于煤矿和非煤矿山,延长井下灾变幸存者的生命时间,提高外部救援的成功率。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也得到大力推广,我国煤矿安监局要求所有煤矿必须建设井下“六大安全系统”,其中紧急避险系统是重点,移动救生舱和固定避难硐室是紧急避险系统的基本组成,而基于移动救生舱和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是保障安全的关键。目前,从国外进口的移动救生舱仅有几个传感器,达不到井下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控制生存环境参数的要求;而国内已有的井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煤矿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监测,如专利号200910087321.9所公开的一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其具有安全数据采集传输、卫星电话指挥调度、视频现场查看的三项功能,为煤炭生产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监管手段、解决方案,不具备监测控制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生存环境参数的功能;当前国内开发出来的移动式应急救生舱监控装置,如CN 101825000 A所公开的煤矿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舱内生存环境控制系统,仅局限于移动救生舱内生存环境控制,不能与井上通信联系,井上救援人员无法及时了解井下舱内环境及待救人员的情况,且移动救生舱内生存环境的控制需待救人员人工控制。专利号200820090571.9公开了一种嵌入式矿井硐室多功能避难救生舱,为在矿井硐室内设置的嵌入式充气避难救生舱体,在救生舱体上设有救生舱体支架和双层密封门,在密封门卜设有密封拉链和观察窗V1,在救生舱体上设置有穿过救生舱体的压风管路接口、通讯数据线接口、救生舱体充气孔和救牛舱排气阀,在救生舱内部设有双路供氧及CO2净化气系统、电力载波通讯机、UPS电源、RFID人员身份识别系统、视频安全监控系统、有毒有害气体自动检测仪、密封生理排泄器和生存食品储备柜,双路供氧系统上设置有空气、氧气集中供氧面罩,该专利采用电力载波通讯与井上救援人员联系,然而一旦发生矿难,井下电力系统通常被破坏,通讯必将终断。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用于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在结构及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无法满足国内煤矿和非煤矿山对井下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安全要求,相关单位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能实时采集多种环境数据和人员数量信息,监控救生舱(或硐室)内氧气供给和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设备、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的工作过程及状态,自动调节生存环境参数,通过与井下传输网络联网,将监测数据、语音视频信息传输到井上安全监控中心并接受控制指令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监测控制系统的不足,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监测控制系统,对人员生命负责完善监测监控功能和自动调节生存环境参数,为外部救援准备高可靠通信系统,提高可靠性和减少维护工作量,整合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为一体,在系统功能性、可靠性、实用性方面满足国内煤矿和非煤矿山对井下移动救生舱和固定避难硐室的安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所述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是由依序相连的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构成,所述监测控制系统包括:由主机装置、显示屏和操纵面板、电源所构成的主机子系统、连接所述主机子系统的监测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其中所述主机子系统的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连接各种检测传感器,构成所述监测子系统;所述主机子系统的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连接各种环境控制装置,构成所述控制子系统;所述主机子系统的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连接视频装置、语音通信装置及组网系统,构成通信子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监测子系统中的各种检测传感器包括:设于过渡舱的过渡舱多参数传感器、设于生存舱的生存舱多参数传感器、人员定位系统、设于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外的多参数传感器;所述智能接口包括连接主机装置并受主机装置控制的RS232/RS485串口、CAN总线接口,所述主机装置通过所述RS232/RS485串口、CAN总线接口和过渡舱多参数传感器、生存舱多参数传感器、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外多参数传感器、人员定位系统连接。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子系统中的各种环境控制装置包括: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进风排风风机、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空气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生存舱照明灯、设备舱照明灯、报警指示灯、空气正压控制、舱内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二氧化碳处理装置、高压空气瓶控制装置、高压纯氧气瓶控制装置、化学制氧控制装置、厕所除臭灭菌控制装置及及电磁阀和调压阀;;所述智能接口包括与主机装置连接并受主机装置控制的模拟量接口和开关量接口,所述智能接口的开关量接口通过控制开关连接并控制所述生存舱照明灯、进风排风风机、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及报警指示灯,通过控制开关和电磁阀连接并控制空气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舱内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所述智能接口的模拟量接口和开关量接口通过控制开关和电磁阀连接并控制所述空气正压控制、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二氧化碳处理装置、高压空气瓶控制装置、高压纯氧气瓶控制装置、化学制氧控制装置、厕所除臭灭菌控制装置。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智能接口还包括连接主机装置并受主机装置控制的CAN总线接口、网络接口、语音/视频接口;所述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的语音/视频接口和IP摄像机和视频系统、有线/无线语音通信系统连接;所述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的网络接口和RS485接口与组网系统和井下传输网络联网,并与井上安全监控中心通信,接受控制指令。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主机子系统中的主机装置是由高性能处理器所组成的主机装置,并装有稳定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所述高性能处理器是ARM处理器;所述主机装置、LCD触摸屏和操纵控制面板安装固定在防爆盒内。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源是由主机装置监控的井下供电主电源和大容量蓄电池的备份电源所构成智能电源。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监测子系统中的过渡舱多参数传感器是装有CO探头、CO2探头、CH4探头、O2探头的多参数传感器;所述生存舱多参数传感器是装有CO探头、CO2探头、CH4探头、O2探头、温度探头、湿度探头及压力探头的多参数传感器;所述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外多参数传感器是装有CO探头、CO2探头、CH4探头、O2探头、温度探头及压力探头的耐高温防爆多参数传感器。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通信子系统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及组网系统; 
所述有线通信包括普通电话线音频通信和基于光纤网络的视频及数据通信; 
所述无线通信包括3G、WiFi、Zgbee、透地无线通信的语音和数据通信; 
所述组网系统通过以太网口或RS485接口与其它的井下传输网络联网通信。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主机装置、LCD触摸屏和操纵控制面板安装固定在防爆盒内,所述智能电源单独固定在另一个防爆盒内,其智能接口和接插件均为防爆接口和防爆接插件;各个设备的控制开关、电磁阀和调节阀和连接电缆具备防爆性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实时采集各多参数传感器数据和人员数量信息,监控舱或硐室内氧气供给和有毒有害气 体处理设备、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的工作过程及状态,自动调节生存环境参数,通过与井下传输网络联网,将监测数据、语音视频信息传输到井上安全监控中心并接受控制指令,是保障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安全生产和紧急避险的必备核心系统。 
2、本发明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以主机子系统为核心,整合监测子系统、控制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为一体,整体结构布局合理且具备防爆性能,方便生产、安装和维护。成为井下移动救生舱和固定避难硐室必不可少的核心系统。 
3、本发明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内外的CO、CO2、CH4、O2、温度、湿度、压力参数,自动调节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内生存环境参数,再配合井下传输网络和井上安全监控中心综合应用,为井下安全生产和紧急避险提供保障,且按国内煤矿和非煤矿山对井下移动救生舱和固定避难硐室的安全要求完善功能,提高可靠性和实用性,是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安全生产监控和紧急避险的必备系统。 
4、本发明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对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所有设备进行了自动控制,减少了人工操作过程,提高了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能力和自动化水平; 
5、本发明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嵌入了人员定位系统,根据进入人数自动调节供氧系统的氧气流量、舱(室)内温湿度及有毒有害气体处理系统,提高了生命保障能力。 
6、本发明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除了利用光纤的固定电话通信外,还能利用3G、WiFi、Zigbee设备或透地无线通信进行无线语音通信;通过以太网口或RS485接口与其它的井下传输网络联网通信,适应能力强。多种通信方式,适合不同矿山的选择,出现灾变时矿井上下仍能进行通信,提高了通信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方法、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救生舱监控系统具有增进的突出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监测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监测控制系统中主机子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监测控制系统中监测子系统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监测控制系统中控制子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监测控制系统中通信子系统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监测控制系统设备布置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监测控制系统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监测控制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工作过程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所述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是由依序相连的过渡舱I、生存舱II和设备舱III构成,所述监测控制系统包括:由主机装置1-1、显示屏和操纵面板1-2、电源1-3所构 成的主机子系统1、连接所述主机子系统1的监测子系统2、控制子系统3和通信子系统4,其中所述主机子系统1的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连接各种检测传感器,构成所述监测子系统;所述主机子系统1的主机装置1-1通过智能接口1-4连接各种环境控制装置,构成所述控制子系统3;所述主机子系统1的主机装置1-1通过智能接口1-4连接视频装置4-1、语音通信装置4-2及组网系统4-3,构成通信子系统4。 
如图3、图6所示,所述的监测子系统2中的各种检测传感器包括:设于过渡舱I的过渡舱多参数传感器2-1、设于生存舱II的生存舱多参数传感器2-2、人员定位系统2-4、设于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外的多参数传感器2-3;所述智能接口1-4包括连接主机装置1-1并受主机装置控制的RS232/RS485串口、CAN总线接口,所述主机装置1-1通过所述RS232/RS485串口、CAN总线接口和过渡舱多参数传感器2-1、生存舱多参数传感器2-2、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外多参数传感器2-3、人员定位系统2-4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子系统3中的各种环境控制装置包括: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3-1、进风排风风机3-2、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3-3、空气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3-4、生存舱照明灯、设备舱照明灯、报警指示灯3-7、空气正压控制3-8、舱内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3-9、二氧化碳处理装置3-10、高压空气瓶控制装置3-11、高压纯氧气瓶控制装置3-12、化学制氧控制装置3-13、厕所除臭灭菌控制装置3-14及电磁阀和调压阀3-15;;所述智能接口1-4包括与主机装置1-1连接并受主机装置1-1控制的模拟量接口和开关量接口,所述智能接口1-4的开关量接口通过控制开关连接并控制所述生存舱照明灯3-5、进风排风风机3-2、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3-3及报警指示灯3-7,通过控制开关和电磁阀连接并控制空气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3-4、舱内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3-9;所述智能接口1-4的模拟量接口和开关量接口通过控制开关和电磁阀连接并控制所述空气正压控制3-8、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3-1、二氧化碳处理装置3-10、高压空气瓶控制装置3-11、高压纯氧气瓶控制装置3-12、化学制氧控制装置3-13、厕所除臭灭菌控制装置3-14。 
主机子系统1根据监测子系统2采集的过渡舱、生存舱和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外气体浓度及环境数据,通过控制子系统启动生存舱照明灯、设备舱照明灯和进风排风风机,监测舱内各功能设备工作状态,根据正常情况或发生灾变的情况自动切换监测模式,正常情况下监测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空气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工作状态;发生灾变情况下监测报警指示灯、空气正压控制、舱内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二氧化碳处理装置、高压空气瓶控制装置、高压纯氧气瓶控制装置、化学制氧控制装置、厕所除臭灭菌控制装置工作状态。 
如图5所示,所述智能接口1-4还包括连接主机装置1-1并受主机装置1-1控制的CAN总线接口、网络接口、语音/视频接口;所述主机装置1-1通过智能接口的语音/视频接口和IP摄像机和视频系统4-1、有线/无线语音通信系统4-2连接;所述主机装1-1置通过智能接口1-4的网络接口和RS485接口与组网系统4-3和井下传输网络联网,并与井上安全监控中心通信,接受控制指令。 
所述主机子系统1中的主机装置1-1是由高性能处理器所组成的主机装置,并装有稳定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所述高性能处理器是ARM处理器;所述主机装置、LCD触摸屏和操纵控制面板安装固定在防爆盒内。 
所述电源1-3是由主机装置1-1监控的井下供电主电源和大容量蓄电池的备份电源所构成智能电源,主机装置1-1通过对井下供电主电源和大容量蓄电池的检测,实现电源管理、切换及分配。所述智能电源配合主机子系统和监测子系统完成监控过程,正常工作情况下利用外接矿井电源,接通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开启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进行电能蓄冰、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空气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根据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内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进风量(外接通风或压风),对降温除湿装置内材料致冷,发生灾变情况下采用大容量本安蓄电池供电,开启报警指示灯,若舱(或硐室)外管路设备正常则接通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启动空气正压控制、舱内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二氧化碳处理装置、高压空气瓶控制装置、高压纯氧气瓶控制装置、化学制氧控制装置、厕所除臭灭菌控制装置,开启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进行循环降温,以上两种情况下可根据监测子系统的信息自动调节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内生存环境参数。 
所述监测子系统2中的过渡舱多参数传感器2-1是装有CO探头、CO2探头、CH4探头、O2探头的多参数传感器;所述生存舱多参数传感器2-2是装有CO探头、CO2探头、CH4探头、O2探头、温度探头、湿度探头及压力探头的多参数传感器;所述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外多参数传感器2-3是装有CO探头、CO2探头、CH4探头、O2探头、温度探头及压力探头 的耐高温防爆多参数传感器。 
所述通信子系统4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及组网系统; 
所述有线通信包括普通电话线音频通信和基于光纤网络的视频及数据通信; 
所述无线通信包括3G、WiFi、Zgbee、透地无线通信的语音和数据通信; 
所述组网系统通过以太网口或RS485接口与其它的井下传输网络联网通信。 
正常工作情况下或发生灾变情况下有线通信设施完好则采用有线通信方式,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和语音视频信息到井上安全监控中心并接受控制指令;发生灾变情况下若有线通信实施受损则采用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和语音信息并接受控制指令。 
所述主机装置、LCD触摸屏和操纵控制面板安装固定在防爆盒内,所述智能电源单独固定在另一个防爆盒内,其智能接口和接插件均为防爆接口和防爆接插件;各个设备的控制开关、电磁阀和调节阀和连接电缆具备防爆性能。 
上述各个子系统是以主机子系统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整体,其监测和控制功能主要通过软件实现,自动调节舱内生存环境参数,支持人工操纵控制功能。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监测控制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S1.智能电源的管理、切换及分配,智能电源通过RS232/RS485串口、CAN总线接口和主机装置装置连接,把供电方式和大容量本安蓄电池的电量信息传给主机装置装置,并在LCD触摸显示屏和操纵面板上显示;当井下供电电源正常时对大容量本安蓄电池充电,并通过电源分配给监测控制系统;当电源断电或灾变发生时,主机装置控制智能电源自动切换成大容量蓄电池供电,经电源分配给监测控制系统;电源管理自动检测供电方式,当外接电源一旦通电则立刻切成井下电源供电方式和对大容量蓄电池充电; 
S2.主机子系统,主机装置得电后首先诊断系统和设备故障,其次采集各多参数传感器的气体浓度和环境参数,监控舱(或硐室)内各功能设备工作过程和状态,自动调节生存环境参数,通过井下传输网络和井上安全监控中心进行数据、语音视频通信; 
S3.监测子系统,过渡舱、生存舱和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外多参数传感器,是系统监测子系统的重要部分,实时采集CO、CO2、CH4、O2、温度、湿度、压力数据,按主机子系统命令要求通过RS232/RS485串口、CAN总线接口传输数据; 
S4.控制子系统,主机装置根据监测情况,控制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舱内各功能设备工作过程和状态,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智能电源的供电方式分两种工作模式:一是正常情况下外接矿井电源的工作模式,此时开启生存舱照明灯、设备舱照明灯、进风排风风机,接通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通电蓄冰,调节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内温湿度,启动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开启空气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提供上述设备状态信息给监测子系统;二是发生灾变情况下采用大容量本安蓄电池的工作模式,此时开启生存舱照明灯、设备舱照明灯、进风排风风机、报警指示灯,若舱(或硐室)外管路完好则接通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通过人员定位系统获取进舱(或硐室)人员数量信息,启动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的循环降温,启动空气正压控制系统,开启舱内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若舱(或硐室)外管路损坏则需选择供氧方式,首先选择高压空气瓶控制装置,其次选用高压纯氧气瓶控制装置,最后选择化学制氧控制装置,开启二氧化碳处理装置,根据使用情况开启厕所除臭灭菌控制装置;在这两种工作模式下控制子系统自动调节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内生存环境参数; 
S5.从有线/无线语音通信系统、IP摄像机和视频系统获取语音视频信息,通过智能接口的网络接口、组网系统和井下传输网络联网,与井上安全监控中心通信,将系统的监测数据、语音视频信息经传送到井上安全监控中心并接受控制指令,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运行/停止均由井上安全监控中心确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 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所述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是由依序相连的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构成,所述监测控制系统包括:由主机装置、显示屏和操纵面板、电源所构成的主机子系统、连接所述主机子系统的监测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子系统的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连接各种检测传感器,构成所述监测子系统;所述主机子系统的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连接各种环境控制装置,构成所述控制子系统;所述主机子系统的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连接视频装置、语音通信装置及组网系统,构成通信子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测子系统中的各种检测传感器包括:设于过渡舱的过渡舱多参数传感器、设于生存舱的生存舱多参数传感器、人员定位系统、设于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外的多参数传感器;所述智能接口包括连接主机装置并受主机装置控制的RS232/RS485串口、CAN总线接口,所述主机装置通过所述RS232/RS485串口、CAN总线接口和过渡舱多参数传感器、生存舱多参数传感器、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外多参数传感器、人员定位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子系统中的各种环境控制装置包括: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进风排风风机、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空气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生存舱照明灯、设备舱照明灯、报警指示灯、空气正压控制、舱内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二氧化碳处理装置、高压空气瓶控制装置、高压纯氧气瓶控制装置、化学制氧控制装置、厕所除臭灭菌控制装置及电磁阀和调压阀;所述智能接口包括与主机装置连接并受主机装置控制的模拟量接口和开关量接口,所述智能接口的开关量接口通过控制开关连接并控制所述生存舱照明灯、进风排风风机、外接压风和供水装置及报警指示灯,通过控制开关和电磁阀连接并控制空气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舱内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装置;所述智能接口的模拟量接口和开关量接口通过控制开关和电磁阀连接并控制所述空气正压控制、空调系统和降温除湿装置、二氧化碳处理装置、高压空气瓶控制装置、高压纯氧气瓶控制装置、化学制氧控制装置、厕所除臭灭菌控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电磁阀和调节阀为防爆开关、防爆电磁阀和防爆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接口还包括连接主机装置并受主机装置控制的CAN总线接口、网络接口、语音/视频接口;所述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的语音/视频接口和IP摄像机和视频系统、有线/无线语音通信系统连接;所述主机装置通过智能接口的网络接口和RS485接口与组网系统和井下传输网络联网,并与井上安全监控中心通信,接受控制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子系统中的主机装置是由高性能处理器所组成的主机装置,并装有稳定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所述高性能处理器是ARM处理器;所述主机装置、LCD触摸屏和操纵控制面板安装固定在防爆盒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是由主机装置监控的井下供电主电源和大容量蓄电池的备份电源所构成智能电源,所述智能电源固定在防爆盒内,其智能接口和接插件均为防爆接口和防爆接插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子系统中的过渡舱多参数传感器是装有CO探头、CO2探头、CH4探头、O2探头的多参数传感器;所述生存舱多参数传感器是装有CO探头、CO2探头、CH4探头、O2探头、温度探头、湿度探头及压力探头的多参数传感器;所述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外多参数传感器是装有CO探头、CO2探头、CH4探头、O2探头、温度探头及压力探头的耐高温防爆多参数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子系统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及组网系统;
所述有线通信包括普通电话线音频通信和基于光纤网络的视频及数据通信;
所述无线通信包括3G、WiFi、Zgbee、透地无线通信的语音和数据通信;
所述组网系统通过以太网口或RS485接口与其它的井下传输网络联网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子系统、各装置、各器件之间的连接电缆为防爆电缆。 
CN201120148669U 2011-05-10 2011-05-10 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33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48669U CN202133895U (zh) 2011-05-10 2011-05-10 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48669U CN202133895U (zh) 2011-05-10 2011-05-10 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33895U true CN202133895U (zh) 2012-02-01

Family

ID=45522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486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33895U (zh) 2011-05-10 2011-05-10 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33895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6983A (zh) * 2011-05-10 2011-12-28 中安金力(北京)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院 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
CN102540935A (zh) * 2012-02-29 2012-07-04 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井下避险装置内部环境调节双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40934A (zh) * 2012-02-29 2012-07-04 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井下避险装置电气一键式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36310A (zh) * 2012-03-07 2012-07-04 济南东之林智能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CN102562139A (zh) * 2012-02-16 2012-07-11 耿直 矿山救生舱智能工作方法及智能化矿山救生舱
CN110681082A (zh) * 2019-09-29 2020-01-14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用于密闭空间的自动化防爆与智能应急救生一体化系统
CN112946187A (zh) * 2021-01-22 2021-06-11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避难硐室实时状态监测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6983A (zh) * 2011-05-10 2011-12-28 中安金力(北京)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院 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
CN102562139A (zh) * 2012-02-16 2012-07-11 耿直 矿山救生舱智能工作方法及智能化矿山救生舱
CN102562139B (zh) * 2012-02-16 2016-03-23 泰兴市华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矿山救生舱智能工作方法
CN102540935A (zh) * 2012-02-29 2012-07-04 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井下避险装置内部环境调节双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40934A (zh) * 2012-02-29 2012-07-04 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井下避险装置电气一键式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36310A (zh) * 2012-03-07 2012-07-04 济南东之林智能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CN110681082A (zh) * 2019-09-29 2020-01-14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用于密闭空间的自动化防爆与智能应急救生一体化系统
CN110681082B (zh) * 2019-09-29 2021-08-20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用于密闭空间的自动化防爆与智能应急救生一体化系统
CN112946187A (zh) * 2021-01-22 2021-06-11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避难硐室实时状态监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6983B (zh) 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
CN202133895U (zh) 移动救生舱或固定避难硐室的监测控制系统
CN204650329U (zh) 蓄电池环境监控器及蓄电池环境监控系统
CN202205299U (zh) 智能疏散诱导指示系统
CN202205313U (zh) 装置有自动指示疏散设备的电气火灾无线监控系统
CN202508708U (zh) 电梯疏散系统
CN202758213U (zh) 一种地下停车场环境监测系统
CN212725410U (zh) 基于设备间的全生命周期锂电池低氧控温保护系统
CN106685077A (zh) 电网调度应急处置一体化平台
CN209237208U (zh) 一种充电电池柜的消防水循环利用系统和装置
CN204440081U (zh) 一种对隧道通风、照明、火灾预警及电伴热的综合控制系统
CN202132067U (zh) 井下固定避难硐室一体化救生设备
CN107065702A (zh) 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住宅小区用多用途监控系统
CN107544414A (zh) 一种楼宇安防监控系统
CN201500504U (zh) 含低浓度甲烷气的分离吸附装置
CN206772817U (zh) 封闭空间环境空气安全检测器
CN205388701U (zh) 厂房环境自动控制系统
CN208280983U (zh) 一种地铁隧道施工用救生舱
CN205176708U (zh) 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泵房监控装置
CN107168193A (zh) 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住宅小区用多用途监控系统
CN207115691U (zh) 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
CN203180569U (zh) 矿用不间断锂电池组电源
CN204663335U (zh) 一种新型气压平衡逃生门
CN204243823U (zh) 一种矿用救生舱锂电池均衡控制系统
CN209590666U (zh) 一种户外型无线测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41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