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27501U - 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耳机总成以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耳机总成以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27501U
CN202127501U CN2011202407029U CN201120240702U CN202127501U CN 202127501 U CN202127501 U CN 202127501U CN 2011202407029 U CN2011202407029 U CN 2011202407029U CN 201120240702 U CN201120240702 U CN 201120240702U CN 202127501 U CN202127501 U CN 202127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s
earphone cord
earphone
rotating disk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407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世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2407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27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27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2750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包括该耳机线绕线装置的耳机总成以及包括该耳机总成的移动终端,该耳机线绕线装置包括底壳、固定件、可被耳机线带动转动的转盘以及卷簧;所述转盘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转盘中,且上端显露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还包括可分别与耳机线和移动终端中的音频元件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贴设于卷簧的侧面。本实用新型中的耳机线绕线装置中具有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可以解决耳机线和移动终端中的音频元件电性连接的问题,使得该耳机线绕线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也低,且柔性电路板贴设在卷簧侧面,不占据多的空间,使得耳机线绕线装置的外形尺寸小。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耳机总成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耳机线绕线装置、包括该耳机线绕线装置的耳机总成以及包括该耳机总成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时中,用户在使用手机、笔记本、有助听功能等移动终端时,经常会利用耳机线和耳机配合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经常存在着手机线缠绕、打结、携带保存不便等问题,给用户造成较多的麻烦。
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的问题,也出现一些内置在移动终端中的耳机线绕线装置,这样,当用户需要实用耳机时,可以在移动终端侧边拉出耳机,耳机线也随着拉出,当用户不需要实用耳机时,该耳机线绕线装置可以将耳机线收紧移动终端内部,耳机则可以放置在移动终端的侧边,其解决了上述中存在的耳机线易缠绕、打结、携带不存不便的问题,但是也存着一些缺陷:该耳机线绕线装置在移动终端内部,为了使得耳机线能和移动终端中的音频元件接通,其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结构,使得不管在拉动耳机线的时候或其它状态下,耳机线必须和移动终端中的音频元件保持接通的状态,该耳机线绕线装置中设置有较为复杂的移动触点,不仅导致结构复杂,还增加制造成本以及耳机线收线装置的外形尺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耳机线绕线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耳机线绕线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以及外形尺寸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耳机绕线装置,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腔的底壳、固定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的固定件、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且可被耳机线带动转动的转盘以及卷簧;所述转盘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转盘中,且上端显露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卷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盘,还包括可分别与所述耳机线和移动终端中的音频元件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贴设于所述卷簧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中具有凸壁环,所述凸壁环的内侧形成所述的第二容置腔,外侧形成可用于缠绕耳机线的环槽,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具有可供所述固定件穿设的第一通槽;所述固定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通槽中且固定连接于底壳的第一底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且显露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的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具有可与所述卷簧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卡槽,所述卷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凸壁环。
进一步地,所述凸壁环的内侧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中具有可与所述卷簧另一端卡合连接的第二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具有可与移动终端的音频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可与所述耳机线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容置腔中对应于所述卡块的位置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中具有连通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连通孔与耳机线电性连接;所述耳机线绕线装置具有可与所述底壳配合的顶壳,所述顶壳中对应于所述固定件的位置设有第三通槽,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三通槽与移动终端的音频元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还具有可将转盘固定的定位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可随所述转盘转动而移动的移动条以及可活动卡合于所述移动条且使得所述移动条固定的卡位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腔底部具有用于放置所述移动条且可供所述移动条移动的槽条,所述转盘底部具有沿所述转盘被耳机线拉动转动的方向盘旋的螺旋槽,所述移动条的上表面具有活动卡合于所述螺旋槽且可在所述螺旋槽中移动的卡合柱,且具有凹槽条,所述凹槽条中排列设有数个可与所述卡位组件相卡合的卡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组件包括可与所述卡位块相卡合的卡位条以及抵压于所述卡位条的弹性片,所述卡位条具有安装端和可与所述卡位块相卡合的卡位端,所述固定件的第一底座具有贯穿所述第一底座的第四通槽,所述卡位条的安装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座,其卡位端穿过所述第四通槽置于所述凹槽条中,所述弹性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片具有向下凸出且抵接于所述卡位条的弹性抵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块外形呈V形状,所述凹槽条具有朝向于所述卡位条且可与所述卡位条的卡位端相抵接的第一侧边以及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应且呈直线状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呈波浪状,且于两个相邻的卡位块之间,所述第一侧边呈突出状。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块具有内顶点以及外顶点,所述凹槽条中的卡位块的内顶点的连线相对于外顶点的连线偏向于所述第二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第一容置腔中具有抵接于所述转盘底部的滑动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耳机总成,其包括上述的耳机线绕线装置、可拉动所述转盘转动的耳机线以及耳机,所述耳机线缠绕于所述转盘,其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耳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耳机总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耳机线绕线装置中具有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可以解决耳机线和移动终端中的音频元件电性连接的问题,使得该耳机线绕线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也低,且柔性电路板贴设在卷簧侧面,不占据多的空间,使得耳机线绕线装置的外形尺寸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总成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盘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盘的立体爆炸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片、弹性片以及卡位条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条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C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位块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绕线装置,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腔的底壳、固定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的固定件、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且可被耳机线带动转动的转盘以及卷簧;所述转盘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转盘中,且上端显露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卷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盘,还包括可分别与所述耳机线和移动终端中的音频元件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贴设于所述卷簧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中,在卷簧的侧面设置柔性电路板,通过该柔性电路板,使得耳机线可以和移动终端中的音频元件电性连接,且使得该耳机线绕线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也低,且外形尺寸小。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如图1所示,该耳机线绕线装置1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腔101的底壳10、固定连接在底壳10第一容置腔101中的固定件19、放置在底壳10第一容置腔101中且可被耳机线14带动在底壳10第一容置腔101中转动的转盘15以及放置在转盘15中的卷簧12,转盘15中具有第二容置腔154,卷簧12放置在该第二容置腔154中,且固定件19穿设在转盘15中,其上端显露于第二容置腔154中,卷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件19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盘15中,这样,但用户拉长耳机线14时,转盘15的转动,该卷簧12会收紧,而当用户不需要耳机线14时,转盘15会在卷簧12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回转,恢复到原始的状态。
上述的耳机线绕线装置1用于移动终端中,为了使得耳机线14能与移动终端中的音频元件电性连接,而又需要结构简单,不需要经过复杂的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耳机线绕线装置1还具有柔性电路板13,柔性电路板13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简称软板或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特点,该柔性电路板13贴设在卷簧12的侧面上,其一端电性连接在移动终端的音频元件上,其另一端用于和耳机线14电性连接。由于卷簧12的两端固定,其通常保持两中状态,即收紧状态或自然状态,贴设在其侧面上柔性电路板13只会被弯曲,而不会发生拉伸等状态,从而保证柔性电路板13与音频元件和耳机线14连接的稳固性。
这样,该耳机线绕线装置1通过在贴设在卷簧12侧面的柔性电路板13,解决了耳机线14和移动终端中的音频元件的接通,而不需要设计复杂的结构,使得该耳机线14移动装置的结构简单,从而成本也低,再则,该耳机线绕线装置1的外形尺寸也小。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上述的转盘15中具有凸壁环152,凸壁环152的内侧形成了上述的用于放置卷簧12的第二容置腔154,凸壁环152的外侧形成可用于缠绕耳机线14的环槽153,且在第二容置腔154的底部具有第一通槽156,固定连接在底壳10中的固定件19通过该第一通槽156显露在第二容置腔154中,这样,转盘15在转动的时候是绕着固定件19转动的。
如图7所示,固定件19包括第一底座192和设置在该第一底座192上的第一凸柱191,地第一底座192置于转盘15的第一通槽156中,第一凸柱191显露在转盘15的第二容置腔154中,且该第一凸柱191具有第一卡槽1911,该第一卡槽1911用于和卷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
卷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件19的第一卡槽1911中,其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盘15的凸壁环152的内侧上。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转盘15的凸壁环152的内侧上具有用于和卷簧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卡块1522,该卡块1522中具有用于和卷簧12的另一端卡合连接的第二卡槽1523,这样,卷簧12的另一端卡合连接在该第二卡槽1523中,从而,实现卷簧12在固定连接。
为了使得卷簧12的连接更加稳固,卷簧12的另一端还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凸壁环152上,从而,保证卷簧12在收紧的状态下,不会脱离和凸壁环152的连接。
如图2所示,柔性电路板13具有用于和移动终端的音频元件电性连接在第一连接端131以及和耳机线14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端132,该柔性电路板13贴设在卷簧12的侧面上时,其第一连接端131置于卷簧12的一端,其第二连接端132置于卷簧12的另一端。
为了使得该柔性电路板13能分别连接在移动终端的音频元件和耳机线14时,如图3所示,该第二容置腔154上还具有第二通槽155,该第二通槽155置于凸壁环152的卡块1522处,该第二通槽155中还具有连通孔157,该连通孔157连通转盘15的环槽153,这样,当卷簧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凸壁环152上的凸块上,卷簧12的柔性电路板13的第二连接端132可以放置在第二通槽155中,且通过连通孔157和缠绕在环槽153上的耳机线14连接。
如图1所示,该耳机线绕线装置1还具有封盖在底壳10上的顶壳11,顶壳11在相对应于固定件19的位置具有第三通槽112,这样,当卷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件19时,贴设在卷簧12上的柔性电路的一端的第一连接端131可以通过该第三通槽112和外部的移动终端的音频元件连接。
当柔性电路板13的第一连接端131从第三通槽112中引出来时,为了避免第一连接端131铺设在顶壳11表面上,在顶壳11的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111,该第一凹槽111从第三通槽112处延伸至顶壳11的边缘处,这样,第一连接端131可以从第三通槽112中引出,再铺设到该第一凹槽111中,从第三通槽112处引至顶壳11的边缘处。
本实施例中,顶壳11和底壳10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当用户在使用该耳机线绕线装置1时,当用户将耳机线14拉至一定的长度后,需要耳机线14停止并保持其现状,即一定长度的状态,而当用户使用完毕后,再次拉动耳机线14,需要耳机线14在卷簧12的恢复力的作用下,重新缠绕在转盘15上。
为了实现上述的功能,该耳机线绕线装置1还具有定位机构,当用户拉动耳机线14至需要的长度时,停止拉动,该定位机构可以将转盘15固定住,使得耳机线14保持在用户需要的长度位置,从而,满足用户需求。
具体地,如图6、图9以及图10所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转盘15的第一容置腔101的底部的可随转盘15转动而移动的移动条107以及卡位组件,移动条107的一端活动卡合在转盘15的底部上,当移动条107停止移动时,该卡位组件可卡合在移动条107时,从而使得移动条107固定,这样,当用户拉动耳机线14至需要长度的过程中,转盘15转动,移动条107在随转盘15的转动而移动,当耳机线14被拉至用户需要的长度时,用户停止拉动耳机线14,转盘15停止转动,移动条107也停止移动,此时,卡位组件则会卡合在移动条107上,使得移动条107停止移动,而转盘15被移动条107卡合住了,即使有卷簧12的恢复力的作用,其也不会转动,从而,耳机线14不会被重新缠绕在转盘15上。
具体地,底壳10的第一容置腔101的底部具有槽条104,该槽条104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01底部对应固定件19的位置,移动条107放置在槽条104中,且可沿着槽条104移动,转盘15的底部具有螺旋槽158,该螺旋槽158沿着转盘15被耳机线14拉动的方向旋转设置,相对应地,移动条107上表面的一端具有可卡合在螺旋槽158中、且沿着该螺旋槽158移动的卡合柱1071,这样,由于卡合柱1071和螺旋槽158的配合,该移动条107会随着转盘15的转动而在槽条104中移动。
而为了和卡位组件相配合,该移动条107的上表面上具有凹槽条104,在该凹槽条104中排列设置有数个可与卡位组件相卡合的卡位块1073。
本实施例中,卡位组件包括卡位条18以及抵压在卡位条18上的弹性片17,卡位条18具有用于固定的固定端182以及用于和卡位块1073相卡合的卡位端181。固定件19的第一底座192上具有第四通槽1921,该第一通槽1921贯穿第一底座192,卡位组件的卡位条18的固定端182固定在第一底座192上,其卡位端181穿过第四通槽1921置于移动条107的凹槽条104中,且弹性片17该固定在第一底座192上,其抵压在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上,这样,保证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不会从移动条107的凹槽条104中脱离出来,保证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可以和凹槽条104中的卡位块1073相卡合。
为了保证弹性片17和定位条和第一底座192的稳固连接,从而不会从第一底座192中脱离出来,在该第一底座192处还具有压片16,该压片16固定连接在第一底座192上,且抵压在弹性片17上,从而也使得弹性片17可以稳固地抵压在卡位条18上。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底座19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922,该第一安装槽1922置于第四通槽1921上,用于安装弹性片17和压片16,且在第一安装槽1922处还设有第二安装槽1923,卡位条18的固定端182固定连接在该第二安装槽1923中。
本实施例中,压片16的中部具有一向下凸出的弹性抵压结构171,用于抵压在卡位条18上。
为了当用户停止拉动耳机线14时,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可以自动的卡合在卡位块1073上,如图10和图11所示,卡位块1073为开口102向上设置的V字形结构,凹槽条104一侧朝向卡位条18的第一侧边1705呈波浪状,且对应两个卡位块1073相间的位置的第一侧边1705呈凸出状,而对应卡位块1073的位置呈凹下状,这样,当转盘15在转动的过程中,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抵接在波浪状的第一侧边1705上移动,沿着波浪状的第一侧边1705移动,当用户停止拉动耳机线14时,转盘15停止移动,此时,转盘15在卷簧12恢复力的作用下,会尽力使得转盘15往回转动,但是,由于波浪状的第一侧边1705在两个卡位块1073处呈凸出状,当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置于该凸出状处时,转盘15一回转,卡位端181会滑进此处凸出状的对应的下一个卡位块1073中,并卡合在该卡位块1073中;当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置于凹下状处,转盘15回转,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沿着波浪状的第一侧边1705后退,滑至下一个凸出状处,再继续滑动的话,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将滑进此处凸出状处对应的下一个卡位块1073。
当用户不使用耳机线14时,用户需要耳机线14回收至转盘15中,此时,必须使得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与移动条107中的卡位块1073脱离卡合,从而,使得转盘15在卷簧12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可以回转,耳机线14也会被缠绕在转盘15上,为了实现该功能,本实施例,如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由于卡位块1073为V字形的结构,其具有内顶点10731和外顶点10732,且由于卡位块1073为排列设置,而凹槽条104上和第一侧边1705对应的第二侧边1076为直线状,凹槽条104中的数个卡位块1073的内顶点10731的内连线和数个卡位块1073的外顶点10732的外连线相比,内连线偏向于第二侧边1076,当然,此处的内连线和外连线都为直线。
这样,由于移动条107中具有上述的结构,且由于卡位条18和卡位块1073相卡合时,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是抵接在卡位块1073的内顶点10731处,当用户不需要实用耳机线14时,其只需要再次拉动一下耳机线14,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则会沿着卡位块1073的侧边移动,直接从卡位块1073中脱离出来,此时,由于第二侧边1076为直线状,当用户松开耳机线14时,转盘15在卷簧12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则会回转,而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则抵接在呈直线状的第二侧边1076上,转盘15回转,移动条107也会随之往回移动,而卡位条18的卡位端181也沿着第二侧边1076往回移动,直至到达凹槽条104的底部,这样,实现将耳机线14缠绕在转盘15上。
为了便于转盘15的转动,如图9所示,底壳10的第一容置腔101的底部还具有抵接在转盘15底部的滑动件106。
具体地,该滑动件106为滚珠,其抵接在转盘15的底部,有助于转盘15的转动,避免转盘15在转动的过程中出现卡位的现象,相对应地,底壳10的第一容置腔101的底部具有用于放置滚珠的第三安装槽104。
为了更有利于滚珠对转盘15的作用,安装槽相对于凹槽条104呈外凸状,也就是说,滚珠呈弧形状设置。
在底壳10的一端还具有用于引出耳机线14的开口102,该开口102连通底壳10的第一容置腔101,其该开口102处具有转柱103,该转柱103有利于耳机线14的拉动。
上述中的紧固件可以为螺钉、螺栓或其它的铆合件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耳机总成,其包括上述的耳机线绕线装置1、耳机线14以及耳机,耳机线14缠绕在转盘15的环槽153上,其具有可以和柔性电路板13的第二连接端132连接的输入端141以及用于和耳机连接的输出端142。
当然,本实用新型也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了上述的耳机总成。
这样,便于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使用,可大大减少移动终端的辐射给用户带来的危害,且对移动终端的外形尺寸影响不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耳机绕线装置,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腔的底壳、固定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的固定件、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且可被耳机线带动转动的转盘以及卷簧;所述转盘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转盘中,且上端显露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卷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分别与所述耳机线和移动终端中的音频元件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贴设于所述卷簧的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中具有凸壁环,所述凸壁环的内侧形成所述的第二容置腔,外侧形成可用于缠绕耳机线的环槽,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具有可供所述固定件穿设的第一通槽;所述固定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通槽中且固定连接于底壳的第一底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且显露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的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具有可与所述卷簧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卡槽,所述卷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凸壁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壁环的内侧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中具有可与所述卷簧另一端卡合连接的第二卡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具有可与移动终端的音频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可与所述耳机线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容置腔中对应于所述卡块的位置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中具有连通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连通孔与耳机线电性连接;所述耳机线绕线装置具有可与所述底壳配合的顶壳,所述顶壳中对应于所述固定件的位置设有第三通槽,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三通槽与移动终端的音频元件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可将转盘固定的定位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可随所述转盘转动而移动的移动条以及可活动卡合于所述移动条且使得所述移动条固定的卡位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底部具有用于放置所述移动条且可供所述移动条移动的槽条,所述转盘底部具有沿所述转盘被耳机线拉动转动的方向盘旋的螺旋槽,所述移动条的上表面具有活动卡合于所述螺旋槽且可在所述螺旋槽中移动的卡合柱,且具有凹槽条,所述凹槽条中排列设有数个可与所述卡位组件相卡合的卡位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组件包括可与所述卡位块相卡合的卡位条以及抵压于所述卡位条的弹性片,所述卡位条具有安装端和可与所述卡位块相卡合的卡位端,所述固定件的第一底座具有贯穿所述第一底座的第四通槽,所述卡位条的安装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座,其卡位端穿过所述第四通槽置于所述凹槽条中,所述弹性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具有向下凸出且抵接于所述卡位条的弹性抵压结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块外形呈V形状,所述凹槽条具有朝向于所述卡位条且可与所述卡位条的卡位端相抵接的第一侧边以及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应且呈直线状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呈波浪状,且于两个相邻的卡位块之间,所述第一侧边呈突出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块具有内顶点以及外顶点,所述凹槽条中的卡位块的内顶点的连线相对于外顶点的连线偏向于所述第二侧边。
12.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第一容置腔中具有抵接于所述转盘底部的滑动件。
13.一种耳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所述的耳机线绕线装置、可拉动所述转盘转动的耳机线以及耳机,所述耳机线缠绕于所述转盘,其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耳机。
1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耳机总成。
CN2011202407029U 2011-07-08 2011-07-08 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耳机总成以及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27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407029U CN202127501U (zh) 2011-07-08 2011-07-08 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耳机总成以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407029U CN202127501U (zh) 2011-07-08 2011-07-08 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耳机总成以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27501U true CN202127501U (zh) 2012-01-25

Family

ID=45490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4070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27501U (zh) 2011-07-08 2011-07-08 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耳机总成以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275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00509A1 (zh) * 2019-07-03 2021-01-07 苏州星诺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绕线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00509A1 (zh) * 2019-07-03 2021-01-07 苏州星诺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绕线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5887B2 (en) Retraction apparatus
CN203773882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数码设备
CN204693157U (zh) 带有自动收线底座的台灯
US8981720B2 (en) Charging dock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198927A1 (en) Wireless earphone
WO2018119856A1 (zh) 柔性电子装置
CN103159090A (zh) 容置装置
US20220291720A1 (en) Foldable Terminal Device
CN106303778A (zh) 卷线器
CN111313197A (zh) 小巧便携式伸缩数据线
CN202127501U (zh) 一种耳机线绕线装置、耳机总成以及移动终端
CN209434537U (zh) 可自动收线可磁吸的医用多功能电插板
TW201326016A (zh) 容置裝置
CN201213311Y (zh) 收线装置
US20110003503A1 (en) Power supply wire receiving structure
CN104301825A (zh) 一种耳机用耳机线伸缩结构
CN104683900B (zh) 安装有轮/导线弹簧型自动缠绕装置的耳机套装
CN206758792U (zh) 一种自动收缩的手机数据线
CN201289895Y (zh) 用于通信终端的柔性天线及通信终端
CN208434007U (zh) 圆筒柔性屏手机
CN203521807U (zh) 一种卷尺式插座
CN203761562U (zh) 自绕线式耳机
CN203889811U (zh) 电子产品收线器
CN210224474U (zh) 便于携带式伸缩数据线
CN204119450U (zh) 一种耳机用耳机线伸缩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