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20928U - 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28U
CN202120928U CN2011201652061U CN201120165206U CN202120928U CN 202120928 U CN202120928 U CN 202120928U CN 2011201652061 U CN2011201652061 U CN 2011201652061U CN 201120165206 U CN201120165206 U CN 201120165206U CN 202120928 U CN202120928 U CN 202120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water
solar energy
energy system
dead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652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治舟
陈贵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ny Rich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ny Rich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ny Rich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ny Rich Pow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20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2092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02S30/10Fram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1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the grou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6851With casing, support, protector or static constructional installations
    • Y10T137/6966Static constructional install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6187Plural tanks or compartments connected for serial flo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6236Tank with movable or adjustable outlet or overflow pipe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包括由多个水箱拼组成一水箱模块,并由水箱模块稳定系统整体,该水箱模块中各水箱间可选择设置一通道,由通道的特定高度而使水箱模块内保有一集水后的基本水位,且所述水箱模块内的水源能够供给一需求端的用水需求。

Description

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系统的结构基础,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水箱模块作为该结构基础,以稳定支撑太阳能系统的自重装置。
背景技术
周知维护自然环境已成当今重要课题,取用太阳散发的辐射能进行发电,以替代燃油、燃气、燃煤或核能发电已逐渐普及于世。其中,太阳能板为建构太阳能系统的核心组件,所述太阳能系统的建构,通常仰赖若干撑架事先建构出一具有向阳性的支撑体,而后将若干太阳能板拼组在该支撑体上,并朝向太阳的迎光面,以吸收太阳的辐射能并转换成电能输出,进而供应所需。
上述太阳能系统,通常是建构在地表或房舍屋顶的向阳处,传统的施工方式是在地表或屋顶地面设置地桩固定所述撑架,以建构出足以设置所述太阳能板的支撑体。由于设置地桩需进行混凝土施工,较耗费工时及成本,且场地易受限制。
对此,民间公开一种以多个水箱作为基础而建构成的太阳能系统,所述的水箱是以间隔方式被逐一固定在具有相当布设面积的支撑体底端,且所述水箱均具有注水口,能够对水箱逐一注水,由水箱容水后的自重稳定该支撑体,以取代地桩的设置。此种设计利于将太阳能系统设置在地表或屋顶地面等场所,因此设置场地较为宽广而不易受到限制。但其待解决的问题在于:
1.所述的水箱各具独立性,虽然各水箱顶部具有支撑体一体连结,但由于各水箱之间无法相互紧密结合,易兹生影响整体刚性强度与风压耐受度等的系统安全性问题。
2.必须对所述的水箱逐一注水,而不易和水源自动供应管路连接,较为不便。
3.所述的水箱各具独立性,各水箱内的水源仅供做为产生重力使用,并无其他附加用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特别是在利用水箱容水后自重稳定整个太阳能系统的前提下,将所述水箱之间紧密结合而拼组成一水箱模块,便于能够强化整体系统建构后的刚性强度及稳定性,以克服先前技术中各水箱之间无法相互紧密结合的问题。
为能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可被据以实施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包含:
一支撑体;
一太阳能板,设于所述支撑体顶部;
一水箱,具有一底部,及由该底部延伸而框围形成的外壁,该外壁上具一结合部;及
一水箱模块,由多个所述水箱上的结合部相互连结而成,所述支撑体并架设于该水箱模块上成一体,藉所述水箱容水后的自重稳定该太阳能系统。
上述中,该支撑体是由多个撑架构成,以便架设于该水箱模块上成一体。所述水箱外壁上具一连接部,所述支撑体是经由该连接部而架设于该水箱模块上。此外,所述水箱顶部设有一上盖。
为能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可被据以实施的第二种技术方案,包含:
一上盖;
一太阳能板,设于所述上盖顶部;
一水箱,具有一可摆置于地面的底部,及由该底部延伸而框围形成的外壁,所述上盖系罩合于该外壁的顶部而与水箱成一体,该外壁上具一结合部;及
一水箱模块,由多个所述水箱上的结合部相互连结而成,并藉所述水箱容水后的自重稳定该太阳能系统。
具体而言,上述第一及第二种技术方案中:
该结合部系为一锁接孔,经由一连结片锁接而相互连结所述水箱;或者,该结合部包含分别形成于所述水箱的相对端外壁上的一公榫与一母榫,经由所述公榫与母榫的结合而相互连结所述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针对所述太阳能系统,提供一种只需单次注水即可提供该水箱模块容载所需水量的自重装置,以克服先前技术中各独立水箱须逐一注水的问题。
为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上述第一及第二种技术方案,还包含:
所述水箱之间具一通道相连通,该通道与所述水箱底部之间具有一特定高度,而使水箱模内能够保有容水后稳定整体太阳能系统的基本自重。其中:
该通道是由所述水箱的相对端外壁上分别形成一凸管与一管孔相互嵌组而成;或者,该通道是由所述水箱的相对端外壁上各自形成一相连通的通孔,并在所述通管之间串组一接管而成;此外,包含一塞件,可止挡水箱上无需使用的通道、管孔或通孔。
所述水箱的外壁上可形成一注水孔及一排水孔,该注水孔系高于该通道的特定高度,且该排水孔系低于该通道的特定高度;该注水孔连结一水源自动供应管路的给水管;该排水孔连结一排水管;此外,可以利用所述塞件止挡水箱上无需使用的注水孔或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针对所述太阳能系统,提供以所述水箱模块作为供水端,赖以将水源附加供应至一需求端的一种水箱自重装置,以克服先前技术中各独立水箱内存放的水源并没有附加提供外用的问题。
为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上述第一及第二种技术方案,还包含:
所述水箱外壁上具一供水孔,该供水孔系等于或高于该通道的特定高度,且该供水孔衔接一供水管而导引水箱内水源至一需求端;该需求端系为一附设于所述水箱旁侧的农业园区、畜牧园区或渔塭;此外,也可以利用所述塞件止挡水箱上无需使用的供水孔。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效能在于:
1.由所需数量的水箱直接紧密结合而拼组成的水箱模块,易于施工建构出所需布设面积的太阳能系统,且在特定的布设面积下能够保有相对较大的水箱落地支撑面积,以强化整体系统建构后的刚性强度与耐受风压能力,进而提升太阳能系统稳定性。
2.可选择将水箱模块中的单一水箱连接至水源自动供应管路,即可将水源注入水箱模块中全数水箱内,进而产生自重而稳定该太阳能系统。
3.可选择以拼组后的水箱模块作为循环给水及排水的储水槽使用,以便建构于屋顶地面或是农业园区、畜牧园区或渔塭等需求电能及水源场地旁侧,作为水塔或储水槽使用,以提升太阳能系统的附加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剖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侧视剖示图;
图3a是图1及图2中一种水箱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b是图1及图2中另一种水箱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剖示图;
图4a是图4中水箱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b是图4a中水箱模块的侧剖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局部水箱模块的前视透视图;
图5a是图5中一种通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b是图5中另一种通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中一种注水孔与排水孔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局部水箱模块的前视剖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拼组方式的俯视剖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架构方式的局部侧视剖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00-支撑体;11、110-顶部;12、120、31、310-底部;12a、120a-安装部;13、130-撑架;140-底座;20、200-太阳能板;3-水箱模块;30、300-水箱;32、320-外壁;33、330-结合部;33a-锁接孔;33b-连结片;33c-公榫;33d-母榫;34、340-上盖;35、350-连接部;35a-锁孔;35b-嵌槽;36-通道;36a-凸管;36b-管孔;36c-通孔;36d-接管;36e-塞件;37-注水孔;38-排水孔;39-供水孔;39a-供水管;40-给水管;50-排水管;60-需求端;7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实施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系统的水箱自重装置,现列举三种主要实施例,及由此三种实施例延伸而出的其他附加实施例,并绘制图式加以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请合并参阅图1及图3,其中图1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剖示图,图3中包含图3a及图3b分别揭示图1中水箱模块的不同拼组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广义而言,该太阳能系统包含于一支撑体10上设置所需数量的太阳能板20,该水箱自重装置特别包含由多个水箱30拼组而成的一水箱模块3,以及通过水箱模块3稳定该支撑体10与太阳能板20的结构。其中:
该支撑体10可以依据太阳能系统所需的布设面积,而取用铝挤型、角钢或C型钢等材料所制成的多个撑架13,施予嵌接、锁接或焊接等方式建构而成。该支撑体10形成有一顶部11及一底部12;该顶部11可以制成斜倾型式,其斜倾角度以朝向太阳直射角度的迎光面为最佳,或者将顶部11附予可调整斜倾仰角的追日设计;该底部12具有若干个安装部12a,且该顶部11与底部12之间由所述撑架13相互连结成一体。
该太阳能板20可为单一板体或由多个板体拼组而成,具有吸收太阳的幅射能并有效利用的能力;将所需数量的太阳能板20拼组于所述支撑体10的顶部11,以利吸收太阳的幅射能。
该水箱30可由塑胶或金属材质制成,或者由砌砖的土建方式制成,而使该水箱30具有可摆置于一地面70的一底部31,及由该底部31延伸而框围形成的外壁32;该地面70可为屋顶地面,或是农业园区、畜牧园区或渔塭等需求电能及水源场所旁侧的地面;该外壁32包含构成四方体或其它型体所需的外露端面,且该外壁32上具有一结合部33;此外,所述水箱30的顶部可以罩设一上盖34。
该水箱模块3利用所需数量的多个水箱30相互连结而成,特别是在该支撑体10的布设面积范围内,利用各水箱30上的结合部33相互连结成该水箱模块3,使该水箱模块3保有支撑整个太阳能系统的落地面积,且该支撑体10通过所述安装部12a而架设于该水箱模块3上结合成一体,以便经由所述水箱30容纳水源后的自重来稳定太阳能系统。
具体而言,该结合部33可实施为图3a所示的锁接孔33a形态,亦即在所述水箱30欲相互连接的相邻侧外壁32上形成该锁接孔33a,并经由一连结片33b锁接于欲相互连接而且具有相邻关系的二个水箱的锁接孔33a上,以便相互连结所需数量的水箱30而制成该水箱模块3。此外,该结合部33可实施为图3b所示的一公榫33c与一母榫33d形态,亦即在所述水箱30的相对端外壁32上形成该公榫33c与母榫33d,该公榫33c与母榫33d实质上可为能够相乎嵌接的鸠尾形凸肋与凹槽形态,或者其他等效的公、母嵌接形态,以便在无需仰赖连结片进行螺栓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公榫33c与母榫33d相互嵌扣而连结所需数量的水箱30制成该水箱模块3。
所述水箱30的外壁32上并具有一连接部35,具体而言,该连接部35可实施成图3a所示的锁孔35a形态,或者实施成图3b所示的嵌槽35b形态;所述支撑体10由其安装部12a以螺栓连接或嵌接方式而与水箱30上的连接部35相连结,以便将支撑体10架设于所述水箱30的外壁32上而与水箱模块3结合成一体,而制成具备水箱自重装置的一体化太阳能系统。
实施例二:
请合并参阅图2及上述图3a与图3b,其中图2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侧视剖示图。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差异之处在于:该支撑体100利用所述撑架130建构成具有可摆置于所述地面70的一底座140,该水箱30的底部31压持该底座140上,便于依前述拼组方式结合所需数量的水箱30,而制成该水箱模块3,并利用水箱模块3容水后的自重压持该底座140,而使所述支撑体100与水箱模块3稳固结合成一体。其中,为能强化该支撑体100与水箱模块3之间结合的牢固性,所述水箱外壁32也可以于适当位置上设置该连接部350(包含实施成图3a所示的锁孔35a或图3b所示的嵌槽35b形态),并且在该支撑体100的适当相对位置处设置该安装部120a,而以前述螺栓连接或嵌接方式连结所述支撑体100与水箱模块3成一体。其余部分皆与第一种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三:
请合并参阅图4、图4a及图4b,其中图4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剖示图,图4a及图4b分别揭示图4中水箱模块的拼组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剖示图。广义而言,该太阳能系统包含于一上盖340上设置所需数量的太阳能板200,该水箱自重装置特别包含由多个水箱300拼组而成的一水箱模块3,以及通过水箱模块3稳定该上盖340与太阳能板200的结构。其中:
该上盖340可取用塑胶或金属模制成能罩合于单一水箱300顶部的形式,包含将该上盖340制成具有封闭状的顶部110,且该顶部110可制成斜倾型式,其斜倾角度以朝向太阳直射角度的迎光面为最佳,或者在顶部110附予可调整斜倾仰角的追日设计;上盖的底部120可采罩设、扣接或由螺栓锁接于单一水箱300的顶部,使上盖340能与单一水箱300结合成一体。
该太阳能板200可由单一或多个板体拼组于所述上盖340的顶部110,以利吸收太阳的幅射能。
该水箱300与上述第一与第二种实施例相同,可由塑胶或金属材质制成,使水箱300具有一可摆置于地面70的底部310,及由该底部310延伸而框围形成的外壁320,所述上盖340罩合于该外壁320的顶部而与单一水箱300结合成一体,且外壁320上具有一结合部330。
该水箱模块3与上述第一与第二种实施例相同,由所需数量的多个水箱300上的结合部330相互连结而成,并由所述水箱容水后的自重稳定该太阳能系统。该结合部330同可实施成图3a所示利用连结片33b锁接于二个水箱上有相邻关系的锁接孔33a的形态,亦或实施成图3b所示利用公榫33c与母榫33d相互嵌扣的形态,以便依据太阳能系统所需的布设面积,相互连结所需数量的水箱300而制成具有足够落地面积的水箱模块3,而制成具备水箱自重装置的一体化太阳能系统。
依据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种实施例,在使用时,可开启上盖34、340分别对各个水箱30逐一注水,使水箱模块3内容载足够的水源而产生自重稳定整个太阳能系统;此外,由于一体化的水箱模块3中各个水箱30、300是相互拼组而成,因此能增加所述系统的落地支撑面积,并强化整体系统建构后的刚性强度与耐受风压能力,进而提升太阳能系统的稳定性。
附加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为改善上述对各个水箱30、300逐一注水的问题,乃进一步提供一种仅需单次注水即可将水源注入水箱模块中全数水箱内产生自重的装置。为此,请合并参阅图5揭示图1、图2及图4中局部水箱模块的前视透视图,图5a揭示图5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b揭示图5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可在上述已拼组完成的水箱模块3中的各个水箱30、300间设置一通道36相连通(如图5所示),该通道36与所述水箱30、300底部之间具有一特定高度h1。由此,只需针对水箱模块3中单一水箱30、300注水,即可经由该通道36而使水源分布于该水箱模块3中的各个水箱30、300内,并且能够平衡及维持容水液面不致低于该特定高度h1。其中:
该通道36在实施上可由所述水箱30、300的相对端外壁320上分别形成一凸管36a与一管孔36b(如图5a所示),在拼组所需数量水箱30、300时使凸管36a与管孔36b相互嵌组而制成该通道36。此外,该通道36在实施上也可以是由所述水箱30、300的相对端外壁320上各自形成一相连通的通孔36c(如图5b所示),并在所述通孔36c之间串组一接管36d而制成该通道36。其中,也包含一止水用的塞件36e,用于止挡各水箱30、300上无需使用的通道36,特别包含止挡该管孔36b或通孔36c。
此外,为利于在水箱模块3中注水及排水的方便性,请合并参阅图6至图8所示,揭示上述水箱30、300的外壁320上也可以包含形成一注水孔37及一排水孔38(如图6所示),该注水孔37具一特定高度h2(如图7所示),该排水孔38也具有一特定高度h3,所述特定高度h1、h2、h3之间的关系为:h2>h1>h3。其中,该水箱模块3中任一水箱30、300上的注水孔37可与一水源自动供应管路的给水管40相连接(如图8所示),以便开启所述供应管路中的水阀,自动供应水箱模块3内载所需水源;该水箱模块3中任一水箱30、300上的排水孔38可与一排水管路的排水管50相连接,以便于需求排放水箱模块3内载水源时,开启排水管路中的水阀,以释放水源。其中,无需使用而没有与所述管路连接的注水孔37或排水孔38,可以由上述止水用的塞件36e加以止档。
再者,为了不影想上述水箱模块3蓄水自重的前提下,且能妥善利用水箱模块3中蓄存的水源,请参阅图7至图9中也揭示出所述水箱30、300的外壁320上可以选择设置一供水孔39,该供水孔39具有一特定高度h4(如图7所示),其与该通道36的特定高度h1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h4≥h1,以利用该供水孔39衔接一供水管39a而导引水箱模块3内水源至一需求端60;该需求端60实质上可为一附设于所述支撑体10内部(如图8所示)或水箱模块3(如图9所示)旁侧的农业园区、畜牧园区或渔塭。由此,可将水箱模块中的水源外排至该需求端60,供应所需用水。其间,该供水孔39在无需使用时,也可利用该止水用的塞件36e加以止挡。
鉴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所述水箱采模块化设计,容易组装、变更及拆卸。
2.利用太阳能板支撑体内既有的空间模块所述水箱,而整合了水源与电源的双重能源供应。
3.所述水箱内可保持一能够稳定太阳能系统的基本水位,且能供给水源需求端使用。
4.利于水箱水中加入药剂,供给水源需求端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为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个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应以申请专利范围中限定的请求项内容为准。

Claims (33)

1.一种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支撑体;
一太阳能板,设于所述支撑体顶部;
一水箱,具有一底部,及由该底部延伸而框围形成的外壁,该外壁上具一结合部;及
一水箱模块,由多个所述水箱上的结合部相互连结而成,所述支撑体结合该水箱模块成一体,由所述水箱容水后的自重稳定该太阳能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是由多个撑架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为一锁接孔,经由一连结片锁接而相互连结所述水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包含分别形成于所述水箱的相对端外壁上的一公榫与一母榫,经由所述公榫与母榫的结合而相互连结所述水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底部摆置于一地面,该支撑体架设于所述水箱的外壁上而与该水箱模块结合成一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具摆置于一地面的一底座,该水箱底部压持该底座,使所述支撑体与水箱模块结合成一体。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外壁上具一连接部,所述支撑体经由该连接部的连结而与该水箱模块结合成一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顶部设有一上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之间具一通道相连通,该通道与所述水箱底部之间具有一特定高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是由所述水箱的相对端外壁上分别形成一凸管与一管孔相互嵌组而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是由所述水箱的相对端外壁上各自形成一相连通的通孔,并在所述通孔之间串组一接管而成。
12.如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塞件,该塞件止挡该通道、管孔或通孔。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外壁上包含形成一注水孔及一排水孔,该注水孔具有一特定高度,该注水孔的特定高度高于该通道的特定高度,该排水孔也具有一特定高度,该排水孔的特定高度低于该通道的特定高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孔连接一水源自动供应管路的给水管。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连结一排水管。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加包含一塞件,该塞件止挡该注水孔或排水孔。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外壁上具一供水孔,该供水孔具有一特定高度,该供水孔的特定高度等于或高于所述的通道的特定高度,该供水孔衔接一供水管而导引水箱内水源至一需求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求端为一附设于所述支撑体旁侧的农业园区、畜牧园区或渔塭。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塞件,该塞件止挡该供水孔。
20.一种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上盖;
一太阳能板,设于所述上盖顶部;
一水箱,具有一摆置于地面的底部,及由该底部延伸而框围形成的外壁,所述上盖罩合于该外壁的顶部而与水箱成一体,该外壁上具一结合部;及
一水箱模块,由多个所述水箱上的结合部相互连结而成,并由所述水箱容水后的自重稳定该太阳能系统。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为一锁接孔,经由一连结片锁接而相互连结所述水箱。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包含分别形成于所述水箱的相对端外壁上的一公榫与一母榫,经由所述公榫与母榫的结合而相互连结所述水箱。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之间具一通道相连通,该通道与所述水箱底部之间具有一特定高度。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是由所述水箱的相对端外壁上分别形成一凸管与一管孔相互嵌组而成。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是由所述水箱的相对端外壁上各自形成一相连通的通孔,并在所述通孔之间串组一接管而成。
26.如权利要求23、24或25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塞件,该塞件止挡该通道、管孔或通孔。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外壁上包含形成一注水孔及一排水孔,该注水孔具有一特定高度,该注水孔的特定高度高于该通道的特定高度,该排水孔也具有一特定高度,该排水孔的特定高度低于该通道的特定高度。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孔连结一水源自动供应管路的给水管。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连接一排水管。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塞件,该塞件止挡所述的注水孔或排水孔。
31.如权利要求23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外壁上具一供水孔,该供水孔具有一特定高度,该供水孔的特定高度等于或高于所述通道的特定高度,该供水孔衔接一供水管导引水箱内水源至一需求端。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求端为一附设于所述水箱旁侧的农业园区、畜牧园区或渔塭。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塞件,该塞件止挡所述的供水孔。
CN2011201652061U 2011-05-12 2011-05-23 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2092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208501 2011-05-12
TW100208501U TWM416624U (en) 2011-05-12 2011-05-12 Self weight balance device of water tank for solar energy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20928U true CN202120928U (zh) 2012-01-18

Family

ID=45461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6520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20928U (zh) 2011-05-12 2011-05-23 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85553A1 (zh)
CN (1) CN202120928U (zh)
TW (1) TWM4166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5789A (zh) * 2017-09-14 2017-12-01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雨雪增加负重的光伏支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5447B2 (ja) * 2012-08-14 2016-05-11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パネル支持架台及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TWI597933B (zh) * 2016-09-06 2017-09-01 Solar panel suppor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46011A1 (en) * 2005-08-26 2007-03-01 Bovy Jamie J Static-type antiskid counter weight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US7491016B2 (en) * 2005-12-29 2009-02-17 Baruh Bradford G Portable dike and floatation device
US7921843B1 (en) * 2007-02-06 2011-04-12 Rawlings Lyle K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choring solar panels to a flat surfa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5789A (zh) * 2017-09-14 2017-12-01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雨雪增加负重的光伏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85553A1 (en) 2012-11-15
TWM416624U (en) 2011-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79735U (zh) 可蓄供水的垂直绿化种植系统
CN105724226A (zh) 一种节水型建筑立面绿化构造及施工方法
CN202120928U (zh) 太阳能系统用的水箱自重装置
CN102168504B (zh) 一种组合式生态节能房屋
CN102505774A (zh) 植物填充建筑墙体
CN207165642U (zh) 一种圆柱电池支架
CN205476171U (zh) 一种阳台护栏
CN102653969A (zh) 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复合板
CN107090942B (zh) 安装绿化种植系统的墙板及其安装的绿化种植系统
CN210491828U (zh) 一种桥墩垂直绿化装置
CN114467555B (zh) 一种装配式立体绿化隔离墩
CN201671357U (zh) 花园鱼池住宅节能环保建筑结构
CN205431403U (zh) 一种节水型建筑立面绿化构造
CN202744943U (zh) 垂直绿化保温墙
CN105028014B (zh) 一种新型种植杯及一种立体绿化模块
CN209798782U (zh) 一种新型园林设计生态坡
CN210247647U (zh) 一种装配式屋顶绿化模块
CN211430230U (zh) 绿色环保轻钢别墅
CN201011030Y (zh) 立体种植花盆砖
CN211548026U (zh) 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生态市绿色建筑结构
CN203646160U (zh) 一种平面屋顶绿化装置
CN101975481B (zh) 一种支撑太阳能热水器的多用途支架
CN102140862B (zh) 一种生态节能建筑
CN213548572U (zh) 拼接式隔热通风绿植墙模块
CN214902410U (zh) 一种园林景观植物生态种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