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20624U - 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 - Google Patents

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24U
CN202120624U CN2011201619951U CN201120161995U CN202120624U CN 202120624 U CN202120624 U CN 202120624U CN 2011201619951 U CN2011201619951 U CN 2011201619951U CN 201120161995 U CN201120161995 U CN 201120161995U CN 202120624 U CN202120624 U CN 202120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tory building
nuclear power
battery
power station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619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年
周波
曾其权
韩雪华
宫振波
陈伯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Daya Bay Nuclear Power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Daya Bay Nuclear Power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Daya Bay Nuclear Power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11201619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20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20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206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它设置于一基准平台上,具有可存电池柜或电池架、换流设备及监视和控制设备的空腔,其中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的空腔四周密封。换流设备及监视和控制设备的存放位置高于电池柜或电池架的存放位置。本实用新型将蓄能系统中电池柜或电池架与换流设备及监视和控制设备分别放置于可防水的墙体厂房内,且分层设置,可抗御严重的自然灾害。这种通过空间结构实现防水的设计理念极大地提高了蓄能系统的防自然灾害尤其是防水的能力。同时保持了放置于厂房内各器件功能的相对独立性,既有效保证了蓄能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又使得维护、保养、检修、管理大为方便。

Description

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向核电站提供后备应急动力电源的蓄能系统存放装置,以及一种核电站电源存放装置防水淹的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核电站(Nuclear Power Plant)是利用核裂变(Nuclear Fission)或核聚变(Nuclear Fusion)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产生电能的发电厂。
为了保护核电站工作人员和核电站周围居民的健康,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均采用纵深防御的原则,从设备、措施上提供多重保护,以确保核电站对反应堆的输出功率进行有效的控制,且能够在出现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洪水等,或人为产生的火灾、爆炸等,也能确保对反应堆燃料组件进行充分的冷却;进而保证放射性物质不发生向环境的排放。纵深防御原则一般包括五层防线,第一层防线:精心设计、制造、施工,确保核电站有精良的硬件环境,建立完善的程序和严格的制度,对核电站工作人员有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完备的核安全文化;第二层防线:加强运行管理和监督,及时正确处理异常情况,排除故障;第三层防线:在严重异常情况下,反应堆的控制和保护系统能及时并有效的动作,以防止设备故障和人为差错进而发展为事故;第四层防线:在事故情况下,及时启用核电站安全保护系统,包括各种专设安全设施,用以加强事故中的电站管理,防止事故扩大,以保护核电站三道屏障的完整性;第五层防线:万一发生极不可能发生的事故,并伴有放射性外泄,应及时启用厂内外一切应急系统,努力减轻事故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安全保护系统均采用独立设备和冗余布置,使得安全系统可以抗地震和在其他恶劣环境中运行。
电源作为核电站运行的动力源,无论是设置上还是运行上,都应体现纵深防御的理念。为实现核电站电源系统的高可靠性,对某些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或特殊要求的设备均应备有应急电源,同时进行多重性、独立性地设置,以避免发生共模故障导致应急电源的不可用。
核电站的应急电源系统和正常电源系统一起,共同构成厂用电系统,为厂内所有的用电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应急电源必须保证在正常运行工况、事故工况期间或事故工况后为核电站的应急安全设备提供电源,以执行安全功能。由于核电站核安全的特殊性,故而其电源系统的设计要求应大大高于其他行业。
核电站设置有多道冗余电源,包括厂外主电源、厂外辅助电源和应急固定式柴油机等专用应急电源,各电源各司其职,同时又互有配合,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层层设置,多重冗余,最大限度地为电核电站提供可靠的供电。
目前,核电站的厂用电系统运行方式如下:
(1)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整个厂用设备的配电系统由26kV母线经过高压厂用变压器供电;
(2)当机组正常运行时,26kV母线由主发电机供电;
(3)主发电机停机时,则由400/500kV电网经过主变压器向26kV母线倒送电;
(4)如果26kV母线失去电源或失去高压厂用变压器,即失去厂外主电源,则220kV电网经过辅助变压器向必须运行的安全辅助设施供电,使反应堆维持在热停堆状态;
(5)如果厂外主电源和厂外辅助电源均失去供电,则由应急柴油发电机(一个机组配备两台应急柴油发电机)向应急厂用设备供电,使反应堆进入冷停堆状态;
(6)当任何一台应急柴油发电机不可用时,则由第五台柴油机取代,执行应急柴油发电机的功能,向应急厂用设备供电。
然而,固定式的应急柴油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在固定式柴油机驱动其发电机运转、将柴油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时,必须通过在固定式柴油机汽缸内、将过滤后的洁净空气与喷油嘴喷射出的高压雾化柴油充分混合后,推动活塞下行,各汽缸按一定顺序依次做功,从而带动曲轴旋转。再通过固定式柴油机的旋转带动发电机的转子,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电机就会输出感应电动势,经闭合的负载回路产生电流,从而实现发电功能。上述发电过程中,必须通过空气与高压雾化柴油的充分混合才能实现。当在洪水、海啸、泥石流等情形下时,固定式柴油机的电气系统将有可能因为水淹而失效,供油管道、压缩空气管道将有可能因为外部冲击力而断裂,柴油机本体有可能因为冲击力而结构发生变形,这些都会导致固定式柴油发电机无法启动,进而无法提供应急电源。
因此,在其他电源失去的情况下,作为核电站最终应急电源的固定式应急柴油机,由于其存放装置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不能抵抗水淹灾害(如洪水、海啸、台风潮等),当出现超设计基准的极端自然灾害时,固定式应急柴油机很容易失去供电,无法为核电站提供反应堆芯余热排出和乏燃料水池冷却的动力需求,这将导致核电站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进步和发展,蓄电池尤其是锂电池和磷酸锂电池由于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电压高、功率大、自放电少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逐渐成为动力电源的主流设备,然而目前市场上成熟的单体电池容量通常在200Ah以下,远远不能满足核电站用蓄电池蓄能系统的使用要求。因此,需要重新研发适用于核电站的高容量蓄电池蓄能系统,在厂外主、厂外辅助电源和厂内应急动力电源等通用电源失去,而第五台应急柴油发电机不能正常起动时,蓄电池蓄能系统能够实现快速、及时地向反应堆安全设施及乏燃料系统提供应急动力电源,维持核电站处于安全状态。
因此,人们希望能有一种用于核电站蓄能系统的存放厂房,它可以抵抗水淹灾害(如洪水、海啸、台风潮等),在核电站遭受水淹灾害而厂内应急电源失去时,确保蓄电池蓄能系统正常工作,为核电站提供后备应急动力电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就是提供一种用于核电站应急动力电源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它可以抵抗水淹灾害(如洪水、海啸、台风潮等),在核电站遭受水淹灾害而厂内应急电源失去时,确保蓄电池蓄能系统正常工作,为核电站提供后备应急动力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设置于一基准平台上,具有可存放电池柜或电池架、换流设备及监视和控制设备的空腔,其中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的空腔四周密封,所述换流设备及监视和控制设备的存放位置高于电池柜或电池架的存放位置。
所述存放厂房设有至少两层空腔,所述换流设备及监视和控制设备存放在高于电池柜或电池架存放的空腔内。
蓄能电池模组(未图示)放置在电池柜或电池架上,所述电池柜或电池架与其存放的空腔底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的空腔底面具有多个用于固定电池柜或电池架基座,各基座均高于该空腔的底面。
所述基座由多个高于底面的凸台组合构成。
所述基座由具有多个镂空孔的基台构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的空腔底面开设有积水坑,其坑内设置有可将积水抽取到所述厂房外面的排水设备。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的空腔顶面设置有多个可在火灾时喷水的喷嘴,各喷嘴设置于一可与积水坑连通的输水管上。
所述积水坑内还设置有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的空腔顶部设有至少一可防水的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的空腔具有一可供出入的通道口,所述通道口设于所述厂房的侧面或顶面。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设于所述厂房侧面的通道口具有一可将该通道口封闭的防水门,所述防水门铰设于通道口处。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设于所述厂房侧面的通道口具有一可将该通道口封闭的防水门,所述防水门旁设于厂房外壁,且常设于通道口以外的位置,于所述通道口上、下端,分别具有一可导引所述防水门横向移动、使之将通道口完全封闭的导轨或滑槽。
所述导轨或滑槽两端还设有可使所述防水门移动定位的止挡块。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于所述防水门上,与通道口相对的面之周边贴设有密封条,所述通道口周边对应设有可与防水门周边密封条紧密接触的贴合面。
所述防水门上还设有可与所述厂房对应配合的锁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将蓄能系统中电池柜或电池架与换流设备及监视和控制设备分别放置于可防水的墙体厂房内,且将换流设备和配电设备设置在高于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空腔的空间内,可抗御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洪水、海啸、泥石流等)。这种通过空间结构实现防水的设计理念极大地提高了蓄能系统的防自然灾害尤其是防水的能力。同时保持了放置于厂房内各器件功能的相对独立性,既有效保证了电池柜或电池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又使得维护、保养、检修、管理大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积水坑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收集其空腔中可能的地面积水,可尽早排空空腔地面积水;另一方面,积水坑可作为消防水的备用水源,在外部水箱中的水消耗完毕以后,消防设备这可以从积水坑中抽取其收集的经过过滤的地面喷淋水,极大地提高了消防水源的可靠性。另外,防水门设计为坚固和具备优良防水性能的结构,保证了容置腔体底层为四周密闭的空腔,从而提高了蓄电池蓄能系统抵御水淹自然灾害的能力。防水门的多种锁扣结构和开关门方式,使得防水门可以方便、有效地实现密封防水和机械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一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一俯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一防水门正面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一防水门侧面视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一防水门另一种锁扣结构正面视图;
图3D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一防水门另一种锁扣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二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二俯视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二防水门开位正面视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二防水门关位正面视图;
图6C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二防水门侧视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二防水门及公锁扣结构正视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二防水门母锁扣结构正视图;
图7C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二防水门母锁扣结构侧视图;
图7D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二防水门母锁扣结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三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三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根据《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所有与安全相关的系统都要满足“单一故障准则”。即:“在其任何部位发生单一随机故障时,仍能保持所赋予的功能。源于单一故障的各种继发故障,均视作单一故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电源系统也不例外。
《核电厂应急动力系统》(HAD102/13)也要求为“各序列相互间必须借助实体分割和功能隔离(在电或其他方而)进行保护”。为保证应急动力电源的可靠性,需要独立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一个系列的故障导致另一个系列不可用。因此,应急动力电源的存放是保证其能在各种灾害条件上能可靠实用的必备条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作核电站应急动力电源的蓄能系统的存放厂房。根据设计要求,存放厂房可设置于一基准平台上,该基准平台应在核电站安全警戒线以上,可抵御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如海啸、洪水、飓风和泥石流等,可设在坚固山体附近,还可达到有利于自然避雷的作用。
如图1-2、4、5、8、9所示,所述存放厂房可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也采用金属材料或其他可抗震、防压、防水材料组合制成,其墙体结构强度应满足其外侧在水淹或其他物体冲击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完整,其墙体内表面可设置阻燃材料,用于防止火灾对厂房产生的损害。
参见图1-2、4、5、8、9,所述厂房具有可存放电池柜或电池架101、换流设备401及监视和控制设备301的空腔,其中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101的空腔四周密封,可抵御水淹或其他物体冲击。所述换流设备401及监视和控制设备301的存放位置高于电池柜或电池架101的存放位置。本实用新型图示实施例设置有至少两层空腔,其一可放置多个电池柜或电池架101,其二可放置换流设备401、监视和控制设备301,还可放置配电设备402等,还可设置检修间,用于放置各工具及备用的蓄能电池模组(未图示)。换流设备401及监视和控制设备301存放在高于电池柜或电池架101存放的空腔内。为保证其设备的抗震性能,电池柜或电池架101与换流设备401及监视和控制设备301上设置有多个可抗SSE地震的柔性电连接接口。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中,厂房分层设置有两层,且分设三个不同的空腔,其中整个第一层为一单独空腔1(参见图1-2、4、5、8、9),用于置放多个电池柜或电池架101,第二层有两个空腔3、4,其中一个空腔4用于放置与电池柜或电池架101电连接的换流设备401,换流设备401具备以下功能:(1)交直流变换的功能;(2)电能容量增减的功能;(3)蓄能系统自身配电;(4)正常运行时,接受外电网高压电,并将其转换为换流站所需电压等级的交流电;(5)当外电网需电时,变压器(未图示)将换流站输出的交流电变换成高压电输出。第二层另一个空腔3为控制室,用于放置监视和控制设备301,可以监测整个蓄能系统的整体状态,可以操作和调配蓄能电量的输入和输出。
所述蓄能电池模组(未图示)放置在电池柜或电池架101上,所述电池柜或电池架101与其存放的第一层空腔1底面固定连接。
请再参见图1、图4,用于放置电池柜或电池架101的空腔开设有通道口,一方面用于设备的运输,另一方面用于操作人员的出入。该通道口可设置于第一层空腔1墙体侧壁,为避免灾害产生时水、泥石流等进入,可通过防水门104封闭,使之形成一四周可封闭的空腔,有效防止了灾害对蓄能电池模组(未图示)及其他电气部件造成的损坏而失去其作为应急电源的正常使用。
或者,如图8所示,该通道口可设置于第一层空腔1墙体顶部,该通道口高度应保证在洪水、海啸、泥石流等情形下不能进入其内。于所述通道口的上方,还设有一设备运输仓9,其顶部设有吊装机构901,可将各电池柜或电池架101运送至第一层空腔1内。当然,也可将电池柜或电池架101吊出,第一层空腔1内还设置有方便操作及检修人员进出的爬梯或楼梯902。
参见图1、4、8,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应具有相应地震地区的抗震设防,同时要加强底面整体的稳固性,使其在地震时其底面的安装物既不发生相互位移碰撞,也不会整体由基础底面掉下。
进一步地,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101的第一层空腔1底面,还设有基座102,该基座102应高于第一层空腔1底面,以防止可能的底面积水及杂质对电池柜或电池架101的损害。所述电池柜或电池架101固定于所述基座102上,在基座102与电池柜或电池架101的连接面上,可加设可抗震的弹性垫150,以使置于基座102上的电池柜或电池架101牢固的固定,而且可避免地震发生时两者之间的相互撞击,从而保证整个蓄能系统的安全、可靠。
具体结构设计中,基座102可采用高强度、耐腐蚀、抗震性能较强的材料构成,且能与墙体底面较好的结合,可保证与电池柜或电池架101整体构件连接牢固可靠。基座102可由多个高于底面的凸台组合构成,各凸台可为锥台状结构,其可为圆锥台、多边形锥台或梯形锥台,使之形成一排水坡度,凸台上表面为防滑面,电池柜或电池架101底部固定于凸台,其连接面夹设可抗震的弹性垫150。
或者,所述基座102可为具有多个镂空区域的基台构成,电池柜或电池架101底部固定于基台实体部分上,其镂空区域便于洪水、海啸、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水流的溢出。同样地,基台上表面应为防滑面。(未图示)
上述基座102的设置,便于第一层空腔1内有水渗入时,能使水流很快从基座102上流出,可保证设于基座102上的蓄能电池柜或电池架101不被水侵蚀,提高了蓄能电池柜或电池架101可靠性。
进一步地,可在第一层空腔1底面开设一积水坑109,为防止积水过多蔓延至底面,其坑内设置有可将积水抽取到厂房外的排水设备108。
为保证电池柜或电池架101的第一层空腔1在遇到火灾等情形时的安全,安装有电池柜或电池架101的上方还设置有多个可在火灾时喷水的喷嘴105,各喷嘴105可设置于一固定在第一层空腔1顶面的输水管158上,该输水管158设有两个分支,通过三通管相连,其一管路与设于容置腔体外部的水箱7相连,其管路上设有抽水泵601及控制阀8,其另一管路与积水坑109相连,该管路上亦设有控制阀107。通过输水管路158,可在火灾时将水箱7内的水引入喷嘴105内实现其灭火功能。同时,还可在外部水箱7水源不足的情形下,通过控制阀107将积水坑109内的水引入喷嘴105内进行灭火。因此,积水坑109还可用于收集喷嘴105喷淋出的水,作为备用的消防水源。
进一步地,在积水坑109内,还设有过滤装置(未图示),喷淋水和积水可通过一粗过滤网过滤后进入积水坑109,再经一细过滤网进入抽水泵108吸入口,以保证抽水设备可靠性。
由于第一层空腔1放置电池柜或电池架101,应强迫其通风、散热,保证其使用寿命,通风主要用于排除室内的气体,并兼作调节室温之用,以保持第一层空腔1内的温度经常在10~30℃之间,可保证电池柜或电池架101正常使用,提高其使用寿命。所述第一层空腔1的顶部设有至少一可防水的通风口5,其与一设置于厂房外部的通风设备501相连,通风排气管应引至厂房外高于其屋顶的位置,进风口应装设空气滤过设备,以保证电池柜或电池架101处于正常的工况下。
由于所述第二层两个空腔3、4放置的是电气设备,为保证这些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中,于所述厂房之外部,还可设有可对二层两个空腔3、4进行散热的空调设备。
请参见图1-2、3A-3D、4-5,6A-6C,7A-7D,本实用新型防水门104可设置为下述两种不同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3A-3D,所述防水门104的第一种方式中,
所述防水门104可铰设于通道口处,通过铰轴与厂房转动连接。具体可在通道口处设有一铰轴111,在防水门104侧面对应位置设置可套设于该铰轴111上的套筒115,由套筒115和铰轴111配合,使防水门104绕铰轴111转动,实现其通道口的打开和关闭。
或者,也可在所述通道口处设有一套筒115,在防水门104侧面对应位置设置可插设于套筒115内的铰轴111,通过套筒115和铰轴111的配合,使防水门104绕铰轴111转动,同样可实现其通道口的打开和关闭。
为保证防水门104可靠的封闭,在防水门104内平面,与通道口相对之周边,可贴设有密封条103,即沿防水门104内平面四周贴设密封条103,相应地,于所述通道口周边,加工有可与防水门周边密封条103紧密接触的贴合面,以保证防水门104能完全将通道口密闭。
进一步地,防水门104上还设有可将通道口封闭后与厂房固定的锁定结构,以保证防水门104可靠的将通道口封闭。
所述锁定结构设于所述防水门104一侧,其由设于所述防水门104上的搭扣和设于外墙体上的倒钩配合构成。(未图示)
或者,所述锁定结构设于所述防水门104一侧,其由设于所述防水门104上的延伸块112和设于外墙体上的连接件114通过螺栓旋合或插销构成(参见图3C、3D)。
实施例二:
参见图6A,第二种方式中,所述通道口处设有一供平时出入用常开启的内门160,防水门104旁设于厂房的外壁,且常设于通道口以外的位置。
具体地,内门160的结构设计可采用下述两种方式:
在所述通道口处设有一套管,在内门160侧面对应位置设置可插设于套管内的转轴,由套管和转轴配合,使内门160绕铰轴转动,实现其通道口的打开和关闭,方便操作人员的出入。(未图示)
或者,在所述通道口处设有一转轴,在内门160侧面对应位置设置可套设于该转轴上的套管,由套管和转轴配合,使内门160绕转轴转动,同样可实现其通道口的打开和关闭。(未图示)
参见图6A、6B、6C,本实用新型于所述通道口上、下端,还分别具有一导轨119和120,防水门104上、下端分别设置有滚轮110,置于上述导轨119和凹槽120内,用于导引防水门104的横向移动,凹槽120两端均设有可使防水门104移动定位的止挡块121。防水门104一般置于通道口以外的位置,平时由内门160实现第一层空腔1的启闭。当发生灾害时,可将防水门104横向移动,当移动到预设的位置时,可将其锁死固定,从而将通道口完全封闭,保证海水、洪水或泥石流不会进入第一层空腔1内。
同样地,在防水门104与通道口相对的内平面之周边,可贴设有密封条103,即沿防水门104内平面四周贴设密封条103,相应地,于所述通道口周边,加工有可与防水门104周边密封条103紧密接触的贴合面,以保证防水门104能完全将通道口密闭。
为进一步保证电池柜或电池架101的安全,所述防水门104上还设有可与厂房外壁对应配合的锁定结构。
具体结构中,所述防水门104两侧可分别向外延伸有两凸耳117,所述外壁上对应设有可与防水门104上两凸耳叠合的连接块118,通过螺栓旋合形成所述锁定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防水门104对通道口的封闭,及与容置腔外壁的连接方式,并非上述描述的几种,还可采用多种不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它设置于一基准平台上,具有可存放电池柜或电池架、换流设备及监视和控制设备的空腔,其中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的空腔四周密封,所述换流设备及监视和控制设备的存放位置高于电池柜或电池架的存放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厂房设有至少两层空腔,所述换流设备及监视和控制设备存放在高于电池柜或电池架存放的空腔内。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电池模组放置在电池柜或电池架上,所述电池柜或电池架其存放的空腔底面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的空腔底面具有多个用于固定电池柜或电池架基座,各基座均高于该空腔的底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由多个高于底面的凸台组合构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由具有多个镂空孔的基台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的空腔底面开设有积水坑,其坑内设置有可将积水抽取到所述厂房外面的排水设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的空腔顶面设置有多个可在火灾时喷水的喷嘴,各喷嘴设置于一可与积水坑连通的输水管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坑内还设置有过滤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的空腔顶部设有至少一可防水的通风口。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存放有电池柜或电池架的空腔具有一可供出入的通道口,所述通道口设于所述厂房的侧面或顶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厂房侧面的通道口具有一可将该通道口封闭的防水门,所述防水门铰设于通道口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厂房侧面的通道口具有一可将该通道口封闭的防水门,所述防水门旁设于厂房外壁,且常设于通道口以外的位置,于所述通道口上、下端,分别具有一可导引所述防水门横向移动、使之将通道口完全封闭的导轨或滑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或滑槽两端还设有可使所述防水门移动定位的止挡块。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防水门上,与通道口相对的面之周边贴设有密封条,所述通道口周边对应设有可与防水门周边密封条紧密接触的贴合面。
16.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门上还设有可与所述厂房对应配合的锁定结构。
CN2011201619951U 2011-05-20 2011-05-20 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20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19951U CN202120624U (zh) 2011-05-20 2011-05-20 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19951U CN202120624U (zh) 2011-05-20 2011-05-20 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20624U true CN202120624U (zh) 2012-01-18

Family

ID=45461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61995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20624U (zh) 2011-05-20 2011-05-20 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206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210A (zh) * 2014-03-31 2014-07-30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压水堆核电厂的核岛布置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210A (zh) * 2014-03-31 2014-07-30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压水堆核电厂的核岛布置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5377B (zh) 向核电站提供应急动力电源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95334A (zh) 一种提高核电站应急电源可靠性的方法和系统
CN202111518U (zh) 用于核电站水压试验系统和事故后监测系统的应急电源
CN103427471B (zh) 一种核电站应急蓄能系统孤岛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03427470B (zh) 核电站提供应急动力电源的方法和移动式蓄电池蓄能系统
CN103850483A (zh) 一种核电厂主厂房群布置方法
CN101689407A (zh) 超安全并且可简易拆除的核电厂
JP6353360B2 (ja) 核化学設備の非常供給のためのアセンブリおよび方法
SA519400872B1 (ar) مرفق تبريد في حاوية مفاعل ونظام توليد الطاقة الكهربائية
CN104464846A (zh) 核电厂非能动高位应急冷却给水系统
CN102208828B (zh) 核电站应急动力电源换流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2120624U (zh) 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蓄能系统存放厂房
CN102201691B (zh) 用于核电站动力应急电源之蓄能系统模块
CN113314238B (zh) 一种三代核电站反应堆厂房及其布置方法、核电站
CN104131714A (zh) 核电站汽轮机厂房第一跨布置方法
CN202164981U (zh) 用于核电站应急动力电源之蓄能系统存放厂房的防水门结构
CN110770406A (zh) 变电站、安装和实施方法
CN102280153B (zh) 用于核电站应急动力电源的蓄能系统存放装置
CN104299662A (zh) 可移动海上核电平台的核电站
CN204066759U (zh) 一种可移动海上核电平台的核电站
CN108487703A (zh) 一种核电站sbo电源柴油发电机厂房布置设计方法
KR20130120126A (ko) 해양 원자력 플랜트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206180425U (zh) 升压并网一体化设备
CN202139717U (zh) 一种用于核电站应急动力电源系统换流装置的抗震结构
CN110534222A (zh) 一种核电机组完全卸料后的核安全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Lingao Nuclear Power Co., Ltd.

Assignor: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Group Co., Ltd.|Daya Bay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2440020367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Storage plant for storing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emergency system of nuclear power st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21212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CHINA GENERAL NUCLEAR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GROUP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1001 Futian District Road, Shenzhe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31 17-19 floor

Patentee after: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Dayawan Nuclear Power Running Manage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1001 Futian District Road, Shenzhe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31 17-19 floor

Patentee before: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Group Co., Ltd.

Patentee before: Dayawan Nuclear Power Running Management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