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18985U - 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18985U
CN202118985U CN2011202179893U CN201120217989U CN202118985U CN 202118985 U CN202118985 U CN 202118985U CN 2011202179893 U CN2011202179893 U CN 2011202179893U CN 201120217989 U CN201120217989 U CN 201120217989U CN 202118985 U CN202118985 U CN 202118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ump
water
absorption heat
supply network
subcoo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179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荣方
毛洪财
蔡小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angliang Eco Energy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angliang Eco Energ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angliang Eco Energy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angliang Eco Energ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179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18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18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189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包括抽凝式汽轮机(1)、汽轮机抽汽管(3)、第一水冷凝汽器(5)、第二水冷凝汽器(6)、过冷器(7)、吸收式热泵和汽水换热器(9),吸收式热泵有n台,热网回水在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6)前或后分为二路,一路热网回水先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后串联连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出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后再进入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冷凝器,然后串联接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另一路热网回水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的过冷器(7),二路热网回水最后合并后送出。本实用新型能回收更多热电厂的冷凝废热,提高热泵的运行效率和使热网系统更可靠运行。

Description

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电联供供热系统,适用于热电联供电厂汽轮机乏汽更节能、安全可靠地利用,热网系统更多的利用冷凝废热。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缺乏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在不断的提升。北方城市规划热电联供进行集中供热,以替代原来单独的锅炉集中供热,实现节能减排的要求。充分利用热电厂废热,以提高热电厂的供热能力,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又保证热电厂和热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各种新的流程有待研究。要实现电厂内更多的回收汽轮机排汽废热,首要条件是将热用户端的二次网回水温度降低,在此基础上采用以电为动力的热泵机组,或以热网高温水为动力的吸收式热泵机组。通过对电厂供出的热网回水进行制冷降温,作为热泵的余热源再供二次网使用,使热网回水温度降低后回电厂。电厂热网回水进入电厂后先进入原电厂凝汽器,与电厂循环水混合在凝汽器内升温后,再进入吸收式热泵,在热泵内升温后送出。在该系统中,循环水出热泵的温度是热网在整个采暖季多回收冷凝热的关键,在同样的出口温度,能回收更多的冷凝废热,而少用高品位的抽汽成为热电厂集中供热技术的又一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实现回收更多热电厂的冷凝废热,提高热泵的运行效率和热网系统更可靠运行的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包括抽凝式汽轮机、汽轮机抽汽管、第一水冷凝汽器、吸收式热泵XR1…n和汽水换热器,所述吸收式热泵XR1…n有n台,n为≥2的自然数,所述系统增加有一台第二水冷凝汽器,吸收式热泵XR1…n增设有过冷器,热网回水在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前或后分为二路,一路热网回水先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再进入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的吸收器……依次串联连接,直至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出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后再进入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冷凝器,然后从第n-1、第n-2……依次串联连接,最后从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中出;另一路热网回水分别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二路热网回水最后合并,直接或再经汽水换热器后送出,第一水冷凝汽器的冷却循环水出所述第一水冷凝汽器后并联或串联进入吸收式热泵XRn的蒸发器和热电厂的冷却系统连接,热电厂的冷却系统为冷却塔、空冷装置或间冷装置。
本实用新型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所述第一水冷凝汽器的冷却循环水分为二路:一路先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蒸发器连接,然后依次返回,最后进入第二、第一台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从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蒸发器中出,返回第一水冷凝汽器,另一路进入热电厂的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所述第一水冷凝汽器的冷却循环水先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蒸发器连接,然后依次返回,最后进入第二、第一台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从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蒸发器中出,然后再进入热电厂的冷却系统。
发明的目的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包括抽凝式汽轮机、汽轮机抽汽管、第一水冷凝汽器、吸收式热泵XR1…n和汽水换热器,所述吸收式热泵XR1…n有n台,n为≥2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增加有一台第二水冷凝汽器6,吸收式热泵XR1…n增设有过冷器,第二水冷凝汽器内的循环水为热网回水和热泵蒸发器循环水,热网回水在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前或后分为二路,一路热网回水先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再进入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的吸收器……依次串联连接,直至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出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后再进入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冷凝器,然后从第n-1、第n-2……依次串联连接,最后从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中出;另一路热网回水分别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二路热网回水最后合并,直接或再经汽水换热器后送出;热泵蒸发器循环水经第二水冷凝汽器6后先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蒸发器,然后依次返回,最后进入第二、第一台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从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蒸发器中出,返回第二水冷凝汽器。
本实用新型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热网回水进入热电厂后先分为二路,一路热网回水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出第二水冷凝汽器后再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另一路热网回水不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而直接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
本实用新型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所述热网回水进入热电厂后先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出第二水冷凝汽器后再分为二路,一路热网回水先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后串联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另一路热网回水分别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
本实用新型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所述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合并成一台过冷器,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冷剂水管道并联接入该合并后的过冷器,热网回水出该合并后的过冷器与另一路热网回水最后合并。
这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亦适用于空冷电厂和间冷电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热电厂内的热泵上增加了过冷器和一台水冷凝汽器供冬季供暖季节作供热时运行。热网循环水与电厂冷却循环水分隔单独运行。确保了热网水的水质,确保各类换热设备能安全可靠高效节能运行。而且由于冷却循环水与凝汽直接换热,与采用分隔式换热系统相比可多回收废热。采用热网循环水直接回收热泵余热更有效地提高了热泵的COP值。热泵的工作蒸汽比原系统要节约8%以上。由于热泵在回收热电厂冷凝废热过程中少用了高品位能源,所以与原热泵系统相比,在回收同样冷凝废热的情况下,出热泵的温度比原来低,这样更能确保热网在供热负荷下降时回收冷凝热量实现最大化,在整个采暖季利用更多的汽轮机乏汽用于供暖。另一方面,由于回收同样的冷凝热,出热泵的循环水温度低,在同样的出口温度情况下,热泵可回收更多的冷凝废热。通过热网循环水和冷却循环水在各热泵的吸收器与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对应串联流动,使热泵的性能得到更好的优化。热泵的体积、重量指标可大大下降,制造成本可同时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热泵的性能优化,热电厂的各项经济技术经济指标得到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网回水在第二凝汽器前分流和冷却循环水并联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网回水在第二凝汽器后分流和冷却循环水并联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网回水在第二凝汽器前分流和冷却循环水串联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网回水在第二凝汽器后分流和冷却循环水串联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网回水在第二凝汽器前分流,热泵蒸发器循环水从第二水冷凝汽器6内循环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网回水在第二凝汽器后分流,热泵蒸发器循环水从第二水冷凝汽器6内循环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
抽凝式汽轮机1、发电机2、汽轮机抽汽管3、凝水管4、第一水冷凝汽器5(原)、第二水冷凝汽器6(新增)、过冷器7、冷却循环水排出管8、汽水换热器9、热网回水支管10、热网回水支管11、冷却塔12、空冷装置13、间冷装置14、蒸发器循环水管15、吸收式热泵XR1…n。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a)所示,图1(a)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网回水在第二凝汽器前分流和冷却循环水并联示意图。由图1(a)可以看出,供热系统由抽凝式汽轮机1、发电机2、汽轮机抽汽管3、凝水管4、第一水冷凝汽器5、第二凝汽器6、过冷器7、冷却循环水排出管8、汽水换热器9、热网回水支管10、热网回水支管11、冷却塔12、空冷装置13、间冷装置14、吸收式热泵(XR1…n)以及水泵、阀门和连接管路等组成。所述吸收式热泵(XR1…n)有n台,n为≥2的自然数。热网回水进入电厂后分成二路:热网回水支管10和热网回水支管11。一路热网回水接入第二凝汽器6,出第二凝汽器6后热网回水支管10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出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后进入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的吸收器,其余依次类推,……,出第n-1台吸收式热泵XR2的吸收器后再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再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冷凝器,然后进入第n-1台吸收式热泵XR2的冷凝器,其余依次类推,……,最后经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出。该一路热网水最少从吸收式热泵XR2的吸收器出后就进入吸收式热泵XR2的冷凝器,出吸收式热泵XR2的冷凝器后返回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最后从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出。这一路热网回水经过第二凝汽器6加温,再经过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加温和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加温,使热网回水温度升高。另一路热网回水支管11直接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7。在过冷器7内换热升温,带走了吸收式热泵冷凝冷剂水的热量,热泵发生器产生的冷剂水的热量得到了有效利用。二路热网回水最后合并,直接或再经汽水换热器9升温后送出。由于冷剂水降温后进入蒸发器,基本消除了冷剂水进入蒸发器后自身闪蒸降温的液态损失,使冷剂水能全部用于对冷却循环水的制冷,使热泵的COP值得到了提高,达到了一举二得的效果。电厂的第一水冷凝汽器5(原)内的循环水出冷却循环水排出管8分成二路,一路先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蒸发器,然后依次返回,最后进入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蒸发器,从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流出后返回第一水冷凝汽器5再加温。另一路通过冷却塔12或间冷装置14把多余的热量排入大气。直接空冷电厂第二水冷凝汽器6与空冷器的进汽管道相连,汽轮机乏汽一部份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6,一部份进入空冷器。该系统中热网循环水和冷却循环水在两台至多台热泵内的串联流动使热泵的性能得到了优化,使电厂热电联供运行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提高。
如图1(b)所示,图1(b)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网回水在第二凝汽器后分流和冷却循环水并联示意图。图1(b)与图1(a)差别在于热网回水进入电厂后在第二凝汽器6后分成二路。
实施例2:
如图2(a)所示,图2(a)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网回水在第二凝汽器前分流和冷却循环水串联示意图。由图2(a)可以看出,供热系统由抽凝式汽轮机1、发电机2、汽轮机抽汽管3、凝水管4、第一水冷凝汽器5、第二凝汽器6、过冷器7、冷却循环水排出管8、汽水换热器9、热网回水支管10、热网回水支管11、冷却塔12、间冷装置14、吸收式热泵(XR1…n)以及水泵、阀门和连接管路等组成。所述吸收式热泵(XR1…n)有n台,n为≥2的自然数,热网回水进入电厂后分成二路:热网回水支管10和热网回水支管11。一路出第二凝汽器6后热网回水支管10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出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后进入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的吸收器,其余依次类推,……,出第n-1台吸收式热泵XR2的吸收器后再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再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冷凝器,然后进入第n-1台吸收式热泵XR2的冷凝器,其余依次类推,……,最后经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出。该一路热网水最少从吸收式热泵XR2的吸收器出后就进入吸收式热泵XR2的冷凝器,出吸收式热泵XR2的冷凝器后返回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最后从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出。这一路热网回水经过第二凝汽器6加温,再经过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加温和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加温,使热网回水温度升高。另一路热网回水由热网回水支管11直接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7。在过冷器7内换热升温,带走了吸收式热泵冷凝冷剂水的热量,热泵发生器产生的冷剂水的热量得到了有效利用。二路热网回水最后合并,直接或再经汽水换热器9升温后送出。而且由于冷剂水降温后进入蒸发器,基本消除了冷剂水进入蒸发器后自身闪蒸降温的液态损失,使冷剂水能全部用于对冷却循环水的制冷,使热泵的COP值得到了提高,达到了一举二得的效果。电厂的第一水冷凝汽器5(原)的冷却循环水排出管8,先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蒸发器,然后依次返回,最后进入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蒸发器,从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蒸发器出来后进入冷却塔12,把多余热量排入大气,返回第一水冷凝汽器5再加温。也可通过间冷装置14排入大气。该系统中热网循环水和冷却循环水在两台至多台热泵内的串联流动使热泵的性能得到了优化,使电厂热电联供运行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提高。
如图2(b)所示,图2(b)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网回水在第二凝汽器后分流和冷却循环水串联示意图。图2(b)与图2(a)差别在于热网回水进入电厂后在第二凝汽器6后分成二路。
实施例3:
如图3(a)所示,图3(a)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网回水在第二凝汽器6前分流,热泵蒸发器循环水从第二水冷凝汽器6内循环的示意图。由图3(a)可以看出,供热系统由抽凝式汽轮机1、发电机2、汽轮机抽汽管3、凝水管4、第一水冷凝汽器5、第二凝汽器6、过冷器7、冷却循环水排出管8、汽水换热器9、热网回水10、热网回水支管11、冷却塔12、空冷装置13、间冷装置14、蒸发器进水管15、吸收式热泵(XR1…n)以及水泵、阀门和连接管路等组成。所述吸收式热泵(XR1…n)有n台,n为≥2的自然数,热网回水进入电厂后分成二路,热网回水管10、热网回水支管11。一路出第二凝汽器6后热网回水支管10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出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后进入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的吸收器,其余依次类推,……,出第n-1台吸收式热泵XR2的吸收器后再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再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冷凝器,然后进入第n-1台吸收式热泵XR2的冷凝器,其余依次类推,……,最后经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出。该一路热网水最少从吸收式热泵XR2的吸收器出后就进入吸收式热泵XR2的冷凝器,出吸收式热泵XR2的冷凝器后返回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最后从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出。这一路热网经过第二凝汽器6加温,再经过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加温和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加温,使热网回水温度升高。另一路热网回水支管11直接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7。在过冷器7内换热升温,带走了吸收式热泵冷凝冷剂水的热量,热泵发生器产生的冷剂水的热量得到了有效利用。二路热网回水最后合并,直接或再经汽水换热器9升温后送出。而且由于冷剂水降温后进入蒸发器,基本消除了冷剂水进入蒸发器后自身闪蒸降温的液态损失,使冷剂水能全部用于对冷却循环水的制冷,使热泵的COP值得到了提高,达到了一举二得的效果。热泵蒸发器循环水构成单独循环系统。蒸发器循环水在第二凝汽器6内升温后作为低温热源,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蒸发器,然后依次返回,最后进入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蒸发器,从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蒸发器出来后返回第二凝汽器6再加温。多余的热量通过原冷却系统第一水冷凝汽器5及冷却塔12或间冷装置14排入大气。该系统中热网循环水和蒸发器循环水在两台至多台热泵内的串联流动使热泵的性能得到了优化,使电厂热电联供运行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提高。
如图3(b)所示,图3(b)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网回水在第二凝汽器后分流,热泵蒸发器循环水从第二水冷凝汽器6内循环的示意图。图3(b)与图3(a)的差别在于热网回水进入热电厂在第二凝汽器6后分成二路。
所述的热网回水也可与一只多台热泵共用的过冷器(图中未画)进行换热。各台热泵的冷剂水管道(图中未画)与过冷器并联连接,经过过冷器放热后回热泵。热网回水在过冷器中升温后与另一路合并。

Claims (12)

1.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包括抽凝式汽轮机(1)、汽轮机抽汽管(3)、第一水冷凝汽器(5)、吸收式热泵(XR1…n)和汽水换热器(9),所述吸收式热泵(XR1…n)有n台,n为≥2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增加有一台第二水冷凝汽器(6),吸收式热泵(XR1…n)增设有过冷器(7),热网回水在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6)前或后分为二路,一路热网回水先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再进入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的吸收器……依次串联连接,直至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出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后再进入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冷凝器,然后从第n-1、第n-2……依次串联连接,最后从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中出;另一路热网回水分别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7),二路热网回水最后合并,直接或再经汽水换热器(9)后送出,第一水冷凝汽器(5)的冷却循环水出所述第一水冷凝汽器(5)后并联或串联进入吸收式热泵(XRn)的蒸发器和热电厂的冷却系统连接,热电厂的冷却系统为冷却塔(12)、空冷装置(13)或间冷装置(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网回水进入热电厂后先分为二路,一路热网回水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6),出第二水冷凝汽器(6)后再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另一路热网回水不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6)而直接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回水进入热电厂后先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6),出第二水冷凝汽器(6)后再分为二路,一路热网回水先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后串联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另一路热网回水分别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凝汽器(5)的冷却循环水分为二路:一路先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蒸发器连接,然后依次返回,最后进入第二、第一台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从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蒸发器中出,返回第一水冷凝汽器(5),另一路进入热电厂的冷却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凝汽器(5)的冷却循环水先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蒸发器连接,然后依次返回,最后进入第二、第一台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从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蒸发器中出,然后再进入热电厂的冷却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7)合并成一台过冷器,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冷剂水管道并联接入该合并后的过冷器,热网回水出该合并后的过冷器与另一路热网回水最后合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7)合并成一台过冷器,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冷剂水管道并联接入该合并后的过冷器,热网回水出该合并后的过冷器与另一路热网回水最后合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7)合并成一台过冷器,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冷剂水管道并联接入该合并后的过冷器,热网回水出该合并后的过冷器与另一路热网回水最后合并。
9.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包括抽凝式汽轮机(1)、汽轮机抽汽管(3)、第一水冷凝汽器(5)、吸收式热泵(XR1…n)和汽水换热器(9),所述吸收式热泵(XR1…n)有n台,n为≥2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增加有一台第二水冷凝汽器(6),吸收式热泵(XR1…n)增设有过冷器(7),第二水冷凝汽器(6)内的循环水为热网回水和热泵蒸发器循环水,热网回水在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6)前或后分为二路,一路热网回水先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再进入第二台吸收式热泵(XR2)的吸收器……依次串联连接,直至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出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吸收器后再进入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冷凝器,然后从第n-1、第n-2……依次串联连接,最后从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冷凝器中出;另一路热网回水分别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7),二路热网回水最后合并,直接或再经汽水换热器(9)后送出;热泵蒸发器循环水经第二水冷凝汽器(6)后先进入第n台吸收式热泵(XRn)的蒸发器,然后依次返回,最后进入第二、第一台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从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蒸发器中出,返回第二水冷凝汽器(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网回水进入热电厂后先分为二路,一路热网回水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6),出第二水冷凝汽器(6)后再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另一路热网回水不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6)而直接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7)。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回水进入热电厂后先进入第二水冷凝汽器(6),出第二水冷凝汽器(6)后再分为二路,一路热网回水先进入第一台吸收式热泵(XR1)的吸收器后串联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另一路热网回水分别并联进入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7)。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或1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过冷器(7)合并成一台过冷器,各台吸收式热泵(XR1…n)的冷剂水管道并联接入该合并后的过冷器,热网回水出该合并后的过冷器与另一路热网回水最后合并。
CN2011202179893U 2011-06-25 2011-06-25 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18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179893U CN202118985U (zh) 2011-06-25 2011-06-25 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179893U CN202118985U (zh) 2011-06-25 2011-06-25 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18985U true CN202118985U (zh) 2012-01-18

Family

ID=45460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17989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18985U (zh) 2011-06-25 2011-06-25 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1898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8785A (zh) * 2011-06-25 2011-12-14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
CN103216281A (zh) * 2013-04-19 2013-07-2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热电联产机组及其运行效率的评价方法
CN105737235A (zh) * 2014-12-11 2016-07-06 盾安(天津)节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8785A (zh) * 2011-06-25 2011-12-14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
CN103216281A (zh) * 2013-04-19 2013-07-2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热电联产机组及其运行效率的评价方法
CN105737235A (zh) * 2014-12-11 2016-07-06 盾安(天津)节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8408B (zh) 热电厂循环水串联式供热系统
CN202118985U (zh) 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
CN102278785B (zh) 节能型热电联供供热系统
CN102331025B (zh) 热电厂回收主、辅机冷凝废热汽水式供热系统
CN102384515B (zh) 吸收式制冷换热热电联供供暖系统
CN202118984U (zh) 热电厂节能型供热系统
CN202221120U (zh) 热电厂循环水并联式供热系统
CN102261694B (zh) 热电厂节能型供热系统
CN202182509U (zh) 吸收式制冷换热热电联供供暖系统
CN202141114U (zh) 热电厂汽水式供热系统
CN102338412A (zh) 热电厂循环水并联式供热系统
CN202182507U (zh) 热电厂回收吸收式热泵余热汽水式供热系统
CN202216315U (zh) 热电厂循环水串联式供热系统
CN202216314U (zh) 热电厂回收辅机冷凝废热的双管式供热系统
CN102345895B (zh) 热电厂汽水式供热系统
CN202141113U (zh) 热电厂回收辅机冷凝废热的循环水并联式供热系统
CN202141115U (zh) 热电厂水水式供热系统
CN202221122U (zh) 热电厂直接回收辅机冷凝废热的供热系统
CN202182505U (zh) 热电厂回收主辅机冷凝废热热网回水串联汽水式供热系统
CN102331023B (zh) 热电厂回收辅机冷凝废热的循环水并联式供热系统
CN202221121U (zh) 热电厂回收辅机冷凝废热的双水水式供热系统
CN102338410B (zh) 热电厂回收辅机冷凝废热的双管式供热系统
CN202182508U (zh) 空冷热电厂利用冷凝余热的供热系统
CN202221119U (zh) 热电厂回收辅机冷凝废热的复合式供热系统
CN102331024B (zh) 热电厂水水式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724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