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09799U - 一种蓄热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09799U
CN202109799U CN2011201509487U CN201120150948U CN202109799U CN 202109799 U CN202109799 U CN 202109799U CN 2011201509487 U CN2011201509487 U CN 2011201509487U CN 201120150948 U CN201120150948 U CN 201120150948U CN 202109799 U CN202109799 U CN 202109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ressure
storage heater
heat accumulator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509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畅
江善明
李元廷
谢华强
何晓霞
苏继新
朱春荣
何伟
袁顺梅
曾焕钦
王长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zh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zh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zh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zh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509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09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09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097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热器系统,包括:蓄热器;依次设置于蓄热器的进汽管上的第一压力调节装置和进汽止回阀,第一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在进汽管上的调节阀一、可检测调节阀一的前端蒸汽压力的敏感元件一、以及分别与敏感元件一和调节阀一连接的调节器;依次设置于蓄热器的出汽管上的第二压力调节装置和出汽止回阀,第二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在出汽管上的调节阀二、可检测调节阀二的后端蒸汽压力的敏感元件二、以及分别与敏感元件二和调节阀二连接的调节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蓄热器系统,通过第一压力调节装置和第二压力调节装置的控制作用,可以向蒸汽管网送出稳定的蒸汽。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能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各个炼钢企业中,炼钢转炉的汽化冷却系统在汽化冷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蒸汽,蒸汽的温度可以达到200℃左右。蒸汽随转炉吹炼的开始产生,在吹炼过程中流量和压力迅速增加,随吹炼的结束而结束,蒸汽的产生是间歇性的周期过程,并且其流量和压力存在剧烈波动。
炼钢企业的蒸汽用户(例如焦化、二甲醚、烧结、炼铁等工序)需要使用平稳、持续的蒸汽,这导致炼钢转炉汽化冷却蒸汽系统排出的蒸汽很难被直接回收利用。
目前绝大多数的炼钢企业将蒸汽直接排放,而少数的炼钢企业利用蓄热器对蒸汽进行存储。蓄热器的进汽管与炼钢转炉的汽化冷却系统的出气管连接,出汽管通过蒸汽管网与蒸汽用户连接,当汽化冷却系统中蒸汽的蒸发量大于蒸汽用户的用汽量时,多余的蒸汽进入蓄热器加热蓄热器中的储水(软水),蒸汽本身也凝结于其中,蓄热器的压力随之上升。当蒸汽用户的用汽量大于气化冷却系统中蒸汽的蒸发量时,蓄热器中储水界面以上蒸汽外送,以至储水降压而沸腾,储水又蒸发变为蒸汽,并外送供蒸汽用户使用。
但是上述利用蓄热器储存蒸汽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对蓄热器的控制,蓄热器向蒸汽管网的排汽导致管网压力波动,不能满足蒸汽用户压力要求,甚至管网超压引起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器系统,可以对蓄热器的运行进行系统控制,保证蓄热器可以向蒸汽管网平稳送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热器系统,包括蓄热器,还包括:
依次设置于所述蓄热器的进汽管上的第一压力调节装置和进汽止回阀,所述第一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进汽管上的调节阀一、可检测所述调节阀一的前端蒸汽压力的敏感元件一、以及分别与所述敏感元件一和调节阀一连接的调节器一;
依次设置于所述蓄热器的出汽管上的第二压力调节装置和出汽止回阀,所述第二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出汽管上的调节阀二、可检测所述调节阀二的后端蒸汽压力的敏感元件二、以及分别与所述敏感元件二和调节阀二连接的调节器二。
优选的,在上述蓄热器系统中,进一步包括水位调节装置,所述水位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蓄热器内部的水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蓄热器的进水口的进水调节阀、设置于所述蓄热器的出水口的出水调节阀、以及分别与所述水位传感器、进水调节阀和出水调节阀连接的调节器三。
优选的,在上述蓄热器系统中,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调节器三连接的报警单元。
优选的,在上述蓄热器系统中,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蓄热器内部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在上述蓄热器系统中进一步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分别与所述敏感元件一、敏感元件二、水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蓄热器系统中,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蓄热器外表面的保温层。
优选的,在上述蓄热器系统中,所述保温层为憎水型复合硅酸铝镁板。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蓄热器系统,当第一压力调节装置中调节阀一前端的蒸汽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压力时,调节器一控制调节阀一开启,炼钢转炉的汽化冷却系统在汽化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蒸汽进入蓄热器,使蓄热器内压力、软水温度和水位上升,蒸汽以热能的形式存储在蓄热器中的软水中;当第二压力调节装置中的调节阀二后端的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压力时,调节器二控制调节阀二开启,蓄热器内压力下降,饱和水成为过热水,自蒸发为蒸汽,通过调节阀二向蒸汽管网送出平稳的蒸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蓄热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蓄热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热器系统,可以对蓄热器的运行进行系统控制,保证蓄热器可以向蒸汽管网平稳排汽。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蓄热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蓄热器系统包括:蓄热器1、第一压力调节装置2、进汽止回阀3、第二压力调节装置4和出汽止回阀5。
其中,蓄热器1上设置有进汽口11、出汽口12、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在进汽口11连接有进汽管15,在连接于出汽口12的出汽管16。
在进汽管15上依次连接有第一压力调节装置2和进汽止回阀3。进汽止回阀3保证了供汽端向蓄热器1的单向导通。第一压力调节装置2包括连接在进汽管15上的调节阀一21,可检测调节阀一21前端的蒸汽压力(即蒸汽在进入调节阀21之前的压力)的敏感元件一22,以及分别与调节阀一21和敏感元件一22连接的调节器一23。敏感元件一22检测调节阀一21前端的蒸汽压力并传输至调节器一23,由调节器一23依据获取的调节阀一21前端的蒸汽压力控制调节阀一21的运行,具体为:当前端蒸汽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时开启调节阀一21,当前端蒸汽压力小于第二预设压力时关闭调节阀一21,第一预设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压力。该第一预设压力和第二预设压力可人为调整。优选的,第一预设压力可设定为1.05Mpa,第二预设压力可设定为1.0Mpa。
在出汽管16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压力调节装置4和出汽止回阀5。出汽止回阀5保证了蓄热器1向蒸汽管网的单向导通。第二压力调节装置4包括连接在出汽管16上的调节阀二41,可检测调节阀二41后端的蒸汽压力(即蒸汽从调节阀41排出后的压力)的敏感元件二42,以及分别与调节阀二41和敏感元件二42连接的调节器二43。敏感元件二42检测调节阀二41后端的蒸汽压力并传输至调节器二43,由调节器二43依据获取的调节阀二41后端的蒸汽压力控制调节阀二41的运行,具体为:当后端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压力时开启调节阀二41,当后端蒸汽压力大于第四预设压力时关闭调节阀二41,第四预设压力大于第三预设压力。该第三预设压力和第四预设压力可人为调整。优选的,第三预设压力可设定为0.9Mpa,所述第四预设压力可设定1.0Mpa。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蓄热器系统,当第一压力调节装置2中调节阀一21前端的蒸汽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压力时,调节器一23控制调节阀一21开启,炼钢转炉的汽化冷却系统在汽化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蒸汽进入蓄热器1,使蓄热器1内压力、软水温度和水位上升,蒸汽以热能的形式存储在蓄热器1中的软水中;当第二压力调节装置4中的调节阀二41后端的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压力时,调节器二43控制调节阀二41开启,蓄热器1内压力下降,饱和水成为过热水,自蒸发为蒸汽,通过调节阀二41向蒸汽管网送出平稳的蒸汽。
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蓄热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蓄热器系统包括:蓄热器1、第一压力调节装置2、进汽止回阀3、第二压力调节装置4、出汽止回阀5和水位调节装置(图中未标示)。其中,蓄热器1、第一压力调节装置2、进汽止回阀3、第二压力调节装置4和出汽止回阀5的结构与图1所示蓄热器系统中相应部件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水位调节装置包括水位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进水调节阀61、出水调节阀62和调节器三63。进水调节阀61设置于蓄热器1的进水口13处。出水调节阀62设置于蓄热器1的出水口14处。水位传感器设置于蓄热器1的内部,可以对蓄热器1中液体的水位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与之连接的调节器三63中。调节器三63同时与水位传感器、进水调节阀61和出水调节阀62连接,可以接收蓄热器1的实时水位信息,并比较实时水位信息和预设水位信息,根据比较结果对进水调节阀61和出水调节阀62的运行进行控制。
蓄热器1在排汽的过程中会带出一部分水,通过水位调节装置可以保证蓄热器1中的水位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由水位传感器实时检测蓄热器1中的水位,并将实时水位信息传输至调节器三63中,当蓄热器1中的实际水位低于或等于蓄热器中心线以上900毫米时,调节器三63控制进水调节阀61开启,向蓄热器1补水;当蓄热器1中的实际水位达到1050毫米时,调节器三63控制进水调节阀61关闭,停止向蓄热器1补水;当蓄热器1中的实际水位高于或者等于蓄热器中心线以上1100毫米时,调节器三63控制出水调节阀62开启,向外排水;当蓄热器1中的水位下降至蓄热器中心线以上1050毫米后,调节器三63控制出水调节阀62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公开的蓄热器系统中,通过设置水位调节装置,可以保证蓄热器1中的水位保持在预设的范围内。
在实施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与调节器三连接的报警单元,当蓄热器中的水位低于或等于蓄热器中心线以上900毫米时,调节器三控制报警单元发出低水位警告信息;当蓄热器中的水位高于或等于蓄热器中心线以上1100毫米时,调节器三控制报警单元发出高水位警告信息。
另外,可以在蓄热器中设置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蓄热器内水体的温度,便于工作人员对蓄热器的运行有直观的观测。
优选的,在上述公开的各蓄热器系统中,可以进一步设置显示器,该显示器分别与第一压力调节装置中的敏感元件一、第二压力调节装置中的敏感元件二、水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显示第一压力调节装置中调节阀一前端的蒸汽压力、第二压力调节装置中调节阀二后端的蒸汽压力、蓄热器内的水位信息和水体温度信息。
在炼钢转炉汽化冷却蒸汽回收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回收蒸汽的温降,蓄热器的保温状况至关重要。
本实用新型上述公开的各蓄热器系统中,对蓄热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其保温性能。具体的,在蓄热器外表面设置保温层,以此减少蓄热器向外部空间的散热程度,提高保温性能。蓄热器保温层需先贴挂在蓄热器外外表面抱箍的挂钩上。蓄热器、管道保温层通过捆扎的方式固定。
实施中,保温层可以选用憎水型复合硅酸铝镁板,由于憎水复合硅酸铝镁板吸水性能低,因此不会产生因吸水保温性能改变现象发生。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蓄热器系统,包括蓄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依次设置于所述蓄热器的进汽管上的第一压力调节装置和进汽止回阀,所述第一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进汽管上的调节阀一、可检测所述调节阀一的前端蒸汽压力的敏感元件一、以及分别与所述敏感元件一和调节阀一连接的调节器一;
依次设置于所述蓄热器的出汽管上的第二压力调节装置和出汽止回阀,所述第二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出汽管上的调节阀二、可检测所述调节阀二的后端蒸汽压力的敏感元件二、以及分别与所述敏感元件二和调节阀二连接的调节器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水位调节装置,所述水位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蓄热器内部的水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蓄热器的进水口的进水调节阀、设置于所述蓄热器的出水口的出水调节阀、以及分别与所述水位传感器、进水调节阀和出水调节阀连接的调节器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调节器三连接的报警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蓄热器内部的温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分别与所述敏感元件一、敏感元件二、水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蓄热器外表面的保温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热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憎水型复合硅酸铝镁板。
CN2011201509487U 2011-05-12 2011-05-12 一种蓄热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09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509487U CN202109799U (zh) 2011-05-12 2011-05-12 一种蓄热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509487U CN202109799U (zh) 2011-05-12 2011-05-12 一种蓄热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09799U true CN202109799U (zh) 2012-01-11

Family

ID=45435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5094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09799U (zh) 2011-05-12 2011-05-12 一种蓄热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097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4184A (zh) * 2012-02-16 2012-07-11 温岭市钱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蓄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4184A (zh) * 2012-02-16 2012-07-11 温岭市钱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蓄热装置
CN102564184B (zh) * 2012-02-16 2014-03-26 温岭市钱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蓄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3369A (zh) 小容量熔融盐蓄热电蒸汽锅炉系统
CN201407783Y (zh) 相变蓄能冷凝器热水箱
CN104180418A (zh) 一种应用于热网的直接蓄热系统及其蓄放热方法
CN203671758U (zh) 一种稳压储能罐
CN202109799U (zh) 一种蓄热器系统
CN103528122A (zh) 一种高效可移动式相变蓄热供热装置
CN107199898B (zh) 一种电池加热式充电桩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207865504U (zh) 一种集中供热用循环自动储水罐
CN203501590U (zh) 一种新型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装置
CN204007260U (zh) 立式相变储热罐
CN203586371U (zh) 高效可移动式相变蓄热供热装置
CN203364433U (zh) 新型太阳能热水器
CN203550250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水箱
CN201488119U (zh) 同时等量供水管系分配装置
CN202083019U (zh) 一种太阳能地热源热泵电即热式热水器综合供暖供热系统
CN205235444U (zh) 一种环己醇精馏塔热量回收利用装置
CN201103791Y (zh) 生物质燃气湿式储气柜
CN208332408U (zh) 一种蓄热水箱
CN206347885U (zh) 表面式间接空冷机组蓄能系统
CN210718076U (zh) 一种冷热水压力平衡罐
CN204494362U (zh) 锅炉蒸汽蓄热系统
CN210345603U (zh) 一种自压式集中供热系统
CN203501315U (zh) 一种智能供热监控站
CN103396432A (zh) 利用氯甲烷生产甲基氯硅烷的装置
CN204001877U (zh) 一种通讯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