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03286U - 一种捆线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捆线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03286U
CN202103286U CN2011201589176U CN201120158917U CN202103286U CN 202103286 U CN202103286 U CN 202103286U CN 2011201589176 U CN2011201589176 U CN 2011201589176U CN 201120158917 U CN201120158917 U CN 201120158917U CN 202103286 U CN202103286 U CN 202103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ing parts
relative
base portion
cover portion
volum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589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adi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ad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adi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ad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589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03286U/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5256 priority patent/WO201215537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03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0328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捆线带。本实用新型包括由软性材质制备而成的带体,带体包括基部以及延设于基部一侧的活动部,活动部包括卷套部以及包覆部,基部和包覆部分别位于卷套部正对的两侧,卷套部成型有第一扣合部,包覆部成型有第二扣合部,基部对应第一扣合部对齐地设置有第一相对扣合部,基部对应第二扣合部对齐地设置有第二相对扣合部;工作时,第一扣合部与第一相对扣合部扣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基部与卷套部配合将带体套设于待捆绑线材上;包覆部朝第二相对扣合部卷绕,第二扣合部与第二相对扣合部扣合,包覆部将整理好的待捆绑线材包覆并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捆绑方便、捆绑效果好以及可轻松地松卸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捆线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捆线带。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电器用品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而这些电器用品一般附加有用于导电或者其他连接作用的线材结构,例如,一般家用电器所采用的电源线、耳机线等;然而,上述各种线材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交错而缠绕在一起,进而造成使用以及收纳不方便,甚至造成经过时不小心绊倒的危险。
此外,针对上述问题,人们普遍采用橡皮筋、束带或者可绕式铁线将上述各种线材结构捆绑在一起以免出现散乱或者交错、缠绕等问题。上述橡皮筋、束带等结构虽然能够解决线材结构散乱、交错以及缠绕等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某些缺陷,例如捆绑不牢固、不方便拆卸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捆线带,该捆线带捆绑线材方便且具有良好的捆绑效果,此外,经捆绑后的线材也容易被松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捆线带,包括有由软性材质制备而成的带体,带体包括有基部以及延设于基部一侧的活动部,活动部包括有卷套部以及包覆部,基部和包覆部分别位于卷套部正对的两侧,卷套部成型有第一扣合部,包覆部成型有第二扣合部,基部对应第一扣合部对齐地设置有第一相对扣合部,基部对应第二扣合部对齐地设置有第二相对扣合部;当活动部工作时,卷套部朝第一相对扣合部卷绕,第一扣合部与第一相对扣合部扣合;包覆部朝第二相对扣合部卷绕,第二扣合部与第二相对扣合部扣合。
其中,所述基部与所述卷套部之间成型有卷绕孔,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设置于卷绕孔的边缘部;当所述活动部工作时,活动部卷绕并贯穿卷绕孔。
其中,所述第一扣合部为延设于所述卷套部表面的柱状凸起,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为与第一扣合部同侧设置的凹槽,第一相对扣合部设置于所述卷绕孔远离第一扣合部的边缘部。
其中,所述第一扣合部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卷套部的两旁侧,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卷绕孔的两边缘部,其中,第一扣合部于靠近所述基部一侧设置有抵挡侧;当所述活动部工作时,第一扣合部的抵挡侧与第一相对扣合部抵接。
其中,所述第一扣合部为成型于所述卷套部的柱状孔,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为延设于所述卷绕孔的边缘部的柱状凸起。
其中,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与所述第二相对扣合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基部的同一侧并与所述活动部反向设置,基部、第一相对扣合部以及第二相对扣合部依次连接,其中,第一相对扣合部的根部与基部连接,第二相对扣合部的根部与第一相对扣合部的顶部连接;当活动部工作时,所述卷套部以及所述包覆部依次环基部卷绕。
其中,所述卷套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扣合部,所述包覆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扣合部。
其中,所述基部包括有可卷绕且呈平面状的绕包面,所述第二相对扣合部设置于绕包面的背面侧,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设置于基部背离所述卷套部的端面,第一相对扣合部的两旁侧沿所述带体的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三相对扣合部,卷套部对应第三相对扣合部设置有第三扣合部,当活动部工作时,第三扣合部与第三相对扣合部扣合。
其中,所述基部包括有可卷绕且呈弧面状的绕包面,所述第二相对扣合部设置于绕包面的背面侧,基部的自由端延设有平面状的连接块,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设置于连接块的内表面,连接块的内表面于第一相对扣合部的两旁侧沿所述带体的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三相对扣合部,卷套部对应第三相对扣合部设置有第三扣合部,当活动部工作时,第三扣合部与第三相对扣合部扣合。
其中,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之间开设有扩充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捆线带,包括有由软性材质制备而成的带体,带体包括有基部以及延设于基部一侧的活动部,活动部包括有卷套部以及包覆部,基部和包覆部分别位于卷套部正对的两侧,卷套部成型有第一扣合部,包覆部成型有第二扣合部,基部对应第一扣合部对齐地设置有第一相对扣合部,基部对应第二扣合部对齐地设置有第二相对扣合部;当活动部工作时,第一扣合部与第一相对扣合部扣合;包覆部朝第二相对扣合部卷绕,第二扣合部与第二相对扣合部扣合。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第一扣合部与第一相对扣合部扣合,此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基部与卷套部配合将带体套设于待捆绑线材上;在待捆绑线材整理好后,包覆部朝第二相对扣合部卷绕且第二扣合部与第二相对扣合部扣合,此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包覆部将整理好的待捆绑线材包覆并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扣合部与第一相对扣合部以及第二扣合部与第二相对扣合部之间的配合实现将线材稳定且有效地捆绑起来,整个捆绑过程方便;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捆绑方便、捆绑效果好的优点,此外,经本实用新型捆绑后的线材可轻松地被松卸。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一的卷套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一的包覆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二的卷套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二的包覆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三的卷套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三的包覆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四的卷套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四的包覆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五的卷套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五的包覆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六的卷套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捆线带实施例六的包覆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18中包括有:
1——基部    11——第一相对扣合部  12——第二相对扣合部
13——绕包面   14——第三相对扣合部  15——连接块
2——活动部      21——卷套部    211——第一扣合部
2111——抵挡侧      212——第三扣合部  22——包覆部    
221——第二扣合部   3——卷绕孔      4——扩充槽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捆线带,包括有由软性材质制备而成的带体,带体包括有基部1以及延设于基部1一侧的活动部2,活动部2包括有卷套部21以及包覆部22,基部1和包覆部22分别位于卷套部21正对的两侧,卷套部21成型有第一扣合部211,包覆部22成型有第二扣合部221,基部1对应第一扣合部211对齐地设置有第一相对扣合部11,基部1对应第二扣合部221对齐地设置有第二相对扣合部12;当活动部2工作时,卷套部21朝第一相对扣合部11卷绕,第一扣合部211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扣合;包覆部22朝第二相对扣合部12卷绕,第二扣合部221与第二相对扣合部12扣合。
在本实施例一中,带体由软性材质制备而成,该软性材质可以为橡胶或者硅胶;当带体采用上述软性材质时,基部1、卷套部21、包覆部22、第一扣合部211、第一相对扣合部11、第二扣合部221以及第二相对扣合部12均可采用注塑成型一体制备而成,当然,上述带体材质以及带体制备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卷套部21朝第一相对扣合部11卷绕且第一扣合部211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扣合,此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卷套部21套设于待捆绑线材上;在待捆绑线材整理好后,包覆部22朝第二相对扣合部12卷绕且第二扣合部221与第二相对扣合部12扣合,此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包覆部22将整理好的待捆绑线材包覆并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扣合部211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以及第二扣合部221与第二相对扣合部12之间的配合实现将线材稳定且有效地捆绑起来,整个捆绑过程方便;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捆绑方便、捆绑效果好的优点,此外,经本实用新型捆绑后的线材可轻松地被松卸。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基部1与卷套部21之间成型有卷绕孔3,第一相对扣合部11设置于卷绕孔3的边缘部;当活动部2工作时,活动部2卷绕并贯穿卷绕孔3。在本实用新型制备过程中,卷绕孔3可以与上述基部1、卷套部21、包覆部22、第一扣合部211以及第二扣合部221等通过一体成型制备而成。在利用本实用新型套设并包覆待捆绑线材时,包覆部22以及卷套部21卷绕并先后依次贯穿卷绕孔3;当卷套部21插入至卷绕孔3一定位置时,第一扣合部211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扣合,此时,卷套部21通过第一扣合部211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之间的扣合连接将本实用新型的带体套设于待捆绑线材上。
进一步的,第一扣合部211为延设于卷套部21表面的柱状凸起,第一相对扣合部11为与第一扣合部211同侧设置的凹槽,第一相对扣合部11设置于卷绕孔3远离第一扣合部211的边缘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211可以为四棱柱状凸起、圆柱状凸起或者其他形状的凸起,第一相对扣合部11为与第一扣合部211相配合的凹槽。在利用本实施例的捆线带捆绑线材的过程中,使用者首先将带体移动至待捆绑线材的适当位置并使待捆绑线材贴合于第一扣合部211的背面;待本实用新型需捆绑的位置确定后,将活动部2沿第一扣合部211的背面的法线方向卷绕并依次经包覆部22和卷套部21插装至卷绕孔3中;拉动带体的包覆部22并使得第一扣合部211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扣合,此时,卷套部21抱紧待捆绑线材,即本实用新型通过卷套部21套设于待捆绑线材上(如图2所示);待本实用新型的卷套部21套设于待捆绑线材上后,按照合适长度绕折并整理好待捆绑线材多余长度部分,然后卷绕第二扣合部221并使其与第二相对扣合部12扣合,此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包覆部22将整理好的待捆绑线材包覆并固定(如图3所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扣合部211与第二扣合部221之间开设有扩充槽4。扩充槽4可以设计为矩形通孔、长圆形通孔以及棱形通孔等多种形状,其中,扩充槽4的数目并没有特别限制,其数目可以根据活动部2的尺寸规格来确定。扩充槽4主要是为了软化活动部2并增强活动部2的弹性,即在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扩充槽4被拉扯变形,包覆部22随扩充槽4一起弹性地被拉扯,进而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包覆范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卷套部21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扣合部211;包覆部22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扣合部2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动部2上设置多个第一扣合部211以及多个第二扣合部221来增强灵活性,即本实用新型可以随时地调整扣合位置以满足捆绑不同直径的线材等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沿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多列第一扣合部211以及第二扣合部221,相应的,第一相对扣合部11以及第二相对扣合部12均可设置多列,即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多个扣合位置来增强本实用新型套设以及包覆线材的强度。
实施例二,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扣合部211对称地设置于卷套部21的两旁侧,第一相对扣合部11对称地设置于卷绕孔3的两边缘部,其中,第一扣合部211于靠近所述基部1一侧设置有抵挡侧2111;当活动部2工作时,第一扣合部211的抵挡侧2111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抵接。按照实施例一的工作方式卷绕包覆部22以及卷套部21,本实施例二的不同点在于:活动部2可以朝两个不同方向卷绕,即卷套部21以及包覆部22分别包括有两个工作面;在利用本实用新型套设并包覆线材时,待捆绑线材贴合于卷套部21的其中一工作面;当卷套部21贯穿至卷绕孔3一定位置时,第一扣合部211卡扣于卷绕孔3内,此时,第一扣合部211的抵挡侧2111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抵接(如图5和图6所示)。
实施例三,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扣合部211为成型于卷套部21的柱状孔,第一相对扣合部11为延设于卷绕孔3的边缘部的柱状凸起。按照实施例一的工作方式卷绕包覆部22以及卷套部21,本实施例三的不同点在于:当卷套部21贯穿至卷绕孔3一定位置时,第一扣合部211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对中,此时,第一相对扣合部11嵌插至第一扣合部211内并实现对卷套部21定位(如图8和图9所示)。
实施例四,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相对扣合部11与第二相对扣合部12一体成型于基部1的同一侧并与活动部2反向设置,基部1、第一相对扣合部11以及第二相对扣合部12依次连接,其中,第一相对扣合部11的根部与基部1连接,第二相对扣合部12的根部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的顶部连接;当活动部2工作时,卷套部21以及包覆部22依次环基部1卷绕。本实施例四的捆线带的工作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的捆线带的工作方式均存在差异,该差异表现为:卷套部21以及包覆部22先后依次环基部1卷绕;在本实施例的捆线带工作过程中,先将卷套部21环基部1卷绕并使得第一扣合部211依次通过第二相对扣合部12以及第一相对扣合部11并最终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扣合,此时,卷套部21通过第一扣合部211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之间的扣合连接实现定位,卷套部21抱紧待捆绑线材(如图11所示);继续环基部1卷绕包覆部22并使得第二扣合部221与第二相对扣合部12扣合,此时,包覆部22将整理好的待捆绑线材包覆并固定(如图12所示)。
实施例五,如图13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基部1包括有可卷绕且呈平面状的绕包面13,第二相对扣合部12设置于绕包面13的背面侧,第一相对扣合部11设置于基部1背离卷套部21的端面,第一相对扣合部11的两旁侧沿带体的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三相对扣合部14,卷套部21对应第三相对扣合部14设置有第三扣合部212,当活动部2工作时,第三扣合部212与第三相对扣合部14扣合。如图13至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五的捆线带工作过程中,基部1朝第一扣合部211卷绕并使得第一扣合部211与第二扣合部221扣合,而后再使第三扣合部212与第三相对扣合部14扣合,此时,基部1的绕包面13绕包待捆绑线材并使得带体套设于待捆绑线材上;另外,包覆部22包覆并固定待捆绑线材的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作赘述。其中,位于第一相对扣合部11两旁侧的第三相对扣合部14与第三扣合部212扣合,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基部1的绕包面13绕包待捆绑线材的稳定性。
实施例六,如图16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基部1包括有可卷绕且呈弧面状的绕包面13,第二相对扣合部12设置于绕包面13的背面侧,基部1的自由端延设有平面状的连接块15,第一相对扣合部11设置于连接块15的内表面,连接块15的内表面于第一相对扣合部11的两旁侧沿带体的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三相对扣合部14,卷套部21对应第三相对扣合部14设置有第三扣合部212,当活动部2工作时,第三扣合部212与第三相对扣合部14扣合。本实施例六的捆线带的工作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五的捆线带的工作方式类似,在此不作赘述;在本实施例六的捆线带工作过程中,当第三扣合部212与第三相对扣合部14扣合后,连接块15的内表面与卷套部21的工作面贴合。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者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捆线带,包括有由软性材质制备而成的带体,其特征在于:带体包括有基部(1)以及延设于基部(1)一侧的活动部(2),活动部(2)包括有卷套部(21)以及包覆部(22),基部(1)和包覆部(22)分别位于卷套部(21)正对的两侧,卷套部(21)成型有第一扣合部(211),包覆部(22)成型有第二扣合部(221),基部(1)对应第一扣合部(211)对齐地设置有第一相对扣合部(11),基部(1)对应第二扣合部(221)对齐地设置有第二相对扣合部(12);当活动部(2)工作时,第一扣合部(211)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扣合;包覆部(22)朝第二相对扣合部(12)卷绕,第二扣合部(221)与第二相对扣合部(12)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捆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1)与所述卷套部(21)之间成型有卷绕孔(3),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11)设置于卷绕孔(3)的边缘部;当所述活动部(2)工作时,活动部(2)卷绕并贯穿卷绕孔(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捆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211)为延设于所述卷套部(21)表面的柱状凸起,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11)为与第一扣合部(211)同侧设置的凹槽,第一相对扣合部(11)设置于所述卷绕孔(3)远离第一扣合部(211)的边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捆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211)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卷套部(21)的两旁侧,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11)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卷绕孔(3)的两边缘部,其中,第一扣合部(211)于靠近所述基部(1)一侧设置有抵挡侧(2111);当所述活动部(2)工作时,第一扣合部(211)的抵挡侧(2111)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捆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211)为成型于所述卷套部(21)的柱状孔,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11)为延设于所述卷绕孔(3)的边缘部的柱状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捆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11)与所述第二相对扣合部(12)一体成型于所述基部(1)的同一侧并与所述活动部(2)反向设置,基部(1)、第一相对扣合部(11)以及第二相对扣合部(12)依次连接,其中,第一相对扣合部(11)的根部与基部(1)连接,第二相对扣合部(12)的根部与第一相对扣合部(11)的顶部连接;当活动部(2)工作时,所述卷套部(21)以及所述包覆部(22)依次环基部(1)卷绕。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捆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套部(21)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扣合部(211),所述包覆部(22)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扣合部(2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捆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1)包括有可卷绕且呈平面状的绕包面(13),所述第二相对扣合部(12)设置于绕包面(13)的背面侧,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11)设置于基部(1)背离所述卷套部(21)的端面,第一相对扣合部(11)的两旁侧沿所述带体的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三相对扣合部(14),卷套部(21)对应第三相对扣合部(14)设置有第三扣合部(212),当活动部(2)工作时,第三扣合部(212)与第三相对扣合部(14)扣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捆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1)包括有可卷绕且呈弧面状的绕包面(13),所述第二相对扣合部(12)设置于绕包面(13)的背面侧,基部(1)的自由端延设有平面状的连接块(15),所述第一相对扣合部(11)设置于连接块(15)的内表面,连接块(15)的内表面于第一相对扣合部(11)的两旁侧沿所述带体的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三相对扣合部(14),卷套部(21)对应第三相对扣合部(14)设置有第三扣合部(212),当活动部(2)工作时,第三扣合部(212)与第三相对扣合部(14)扣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捆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211)与所述第二扣合部(221)之间开设有扩充槽(4)。
CN2011201589176U 2011-01-25 2011-05-18 一种捆线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03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589176U CN202103286U (zh) 2011-01-25 2011-05-18 一种捆线带
PCT/CN2011/075256 WO2012155372A1 (zh) 2011-05-18 2011-06-03 一种捆线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23992.1 2011-01-25
CN201120023992 2011-01-25
CN2011201589176U CN202103286U (zh) 2011-01-25 2011-05-18 一种捆线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03286U true CN202103286U (zh) 2012-01-04

Family

ID=45389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5891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03286U (zh) 2011-01-25 2011-05-18 一种捆线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032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8537A (zh) * 2013-07-08 2013-09-25 苏州苏越电气有限公司 具有绑带的有线电器组件
CN103332403A (zh) * 2013-07-08 2013-10-02 苏州苏越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有线电器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8537A (zh) * 2013-07-08 2013-09-25 苏州苏越电气有限公司 具有绑带的有线电器组件
CN103332403A (zh) * 2013-07-08 2013-10-02 苏州苏越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有线电器组件
CN103332403B (zh) * 2013-07-08 2016-12-2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供电公司 一种便携式有线电器组件
CN103318537B (zh) * 2013-07-08 2017-02-0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供电公司 具有绑带的能够把线缆捆扎整齐的有线电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77166U (zh) 易收纳防缠绕的线缆
US8517761B2 (en) Power supply cord storage mechanism
CN103342192B (zh) 一种具有防丢扎带的线缆组件
WO2009044676A1 (ja) コイ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2103286U (zh) 一种捆线带
CN203967416U (zh) 一种电源线的连接卡夹
CN201999330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捆线带
CN201927953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捆线带
CN202004390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捆线带
CN201937212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捆线带
CN201923472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捆线带
CN206774842U (zh) 一种磁性自吸收纳式电子连接线
CN203165546U (zh) 一种可相互拼接的电线电缆
CN203706718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配件连接线
CN208608658U (zh) 一种理线夹
CN204681014U (zh) 一种改进的桥架
CN204230608U (zh) 一种新型线束结构
CN204243390U (zh) 一种拖线板
CN202327383U (zh) 一种组合式护套弯管
CN201877650U (zh) 可绕线式插座
CN201369402Y (zh) 防纠缠发光导线
CN206224029U (zh) 光缆余缆架
CN204332490U (zh) 一种线材和数据线
CN203039524U (zh) 一种电机线圈拨线工具
CN202302335U (zh) 一种可组装、拆装式组合护套弯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