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96469U - 滴丸脱油干燥机 - Google Patents

滴丸脱油干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96469U
CN202096469U CN2011200628987U CN201120062898U CN202096469U CN 202096469 U CN202096469 U CN 202096469U CN 2011200628987 U CN2011200628987 U CN 2011200628987U CN 201120062898 U CN201120062898 U CN 201120062898U CN 202096469 U CN202096469 U CN 202096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rotating cylinder
scraper
drop pill
dry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628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常洪
金东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sly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asly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asly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asly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628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96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96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9646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滴丸脱油干燥机,包括支架(1)和固定在支架(1)上的转筒(2),转筒(2)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旋转,转筒上设有进出料口(21),所述的转筒(2)内壁敷设有粘附介质,所述的转筒(2)内部设有集液装置,所述的集液装置包括第一刮刀(3),所述的第一刮刀(3)的刀刃与转筒(2)内壁的粘附介质表面接触,所述的第一刮刀(3)与第一收集管相连;所述的转筒(2)内部设有转轮(5),所述的转轮(5)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旋转,转轮(5)的外表面与所述转筒(2)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间隔为20~80mm。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依靠介质的粘附作用,有效清除滴丸表面的液态残留物,拆装方便,实现连续生产且生产效率高,可控性强。

Description

滴丸脱油干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机,尤其是一种滴丸脱油干燥机,属于机械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滴丸制剂的生产一般包括滴制成型、冷凝介质与滴丸初分离、滴丸表面冷凝介质净化处理、药丸分选和包装等过程。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冷凝介质与滴丸做初步分离。经此处理后,滴丸即被从冷凝液体中分离出来,但滴丸的表面仍然粘附有少量冷凝液体。只有将这部分附着于药丸表面的少许冷凝液彻底去除,滴丸才能符合质量工艺要求,进行后续包装处理。
目前对于去除滴丸表面的粘附冷凝液,有采用吸油布料手工反复擦拭方法处理的,该方法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卫生洁净标准难以保证,工艺过程很难满足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要求,处理过程不确定因素较多。还有采用半自动的机械方法处理的,主要是将滴丸与一定量的布料混合在一起,放入转笼中反复滚动,通过布料吸油的方式来进行擦拭净化。半自动方式在处理过程中,当一批布料粘附饱和后,需将其分拣出来,然后再投入一批新的布料,而且使用后的布料需要经过洗涤、烘干、消毒等多道处理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但净化处理过程不连续,需要一批处理完后,再进行下一批的处理,中间有繁杂的进出料环节,而且即使是同一批物料处理过程中也要经常停机,进行布料更换的操作。这种间歇的生产方式,无疑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囤积、转运、检测等诸多环节,造成人力、场地、时间等成本的提高和浪费。
另外,还有利用滚筒内壁衬吸油材料,通过滚筒滚动反复粘附滴丸表面冷凝剂的处理方法。同时,在滚筒内设有压辊和排油槽,排油槽紧贴吸油材料,压辊将吸油材料上的油压出,通过排油槽排出。参见公开号为CN101780012A的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内容。这种方法所采用的设备具有一定的自动化程度,但压辊的挤压效果不好,滚筒内的滴丸无法得到充分的搅动,与吸油材料之间接触面积小,从而导致了该设备生产效率较低,不适合大批量生产要求。同时,粘附材料和其处理方式很难彻底将冷凝液除净,用该材料再进行擦丸处理时,滴丸表面很难满足高标准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同时,这些现有的处理方式,还存在用于擦拭、粘附冷凝液的布料有不确定的纤维脱落可能,会与滴丸混合在一起。使药品生产GMP符合性差、生产效率无法量化、浸油布料清洗后卫生检测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滴丸脱油干燥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依靠介质的粘附作用,有效清除滴丸表面的液态残留物,拆装方便,实现连续生产且生产效率高,可控性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滴丸脱油干燥机,包括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转筒,转筒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旋转,转筒上设有进出料口,所述的转筒内壁敷设有粘附介质,所述的转筒内部设有集液装置,所述的集液装置为第一刮刀,所述的第一刮刀的刀刃与转筒内壁的粘附介质表面接触,所述的第一刮刀与第一收集管相连;所述的转筒内部设有转轮,所述的转轮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旋转,转轮的外表面与所述转筒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的间隔通常为20~80mm。
为了达到更好的除油效果,所述的转轮外表面敷设有粘附介质,所述的转轮外设有第二刮刀,第二刮刀的刀刃与转轮的粘附介质外表面接触,所述的第二刮刀与第二收集管相连。
为了保证将粘附介质上粘附的液体进行彻底刮除,所述的第一刮刀的刀刃与转筒内壁表面的接触角度为第一角度θ,是穿过第一刮刀3与转筒2内壁接触点的法线与转筒2横截面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该第一角度θ为0°~30°。所述的第二刮刀的刀刃与转轮外表面的接触角度为第二角度
Figure BSA00000448684700031
是穿过第二刮刀与转轮外壁接触点的法线与转轮横截面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该第二角度
Figure BSA00000448684700032
为65~80°。
为了使刮刀与被刮拭表面之间保持弹性正差,所述的第一刮刀包括第一刀头和第一刮刀固定架,刀头上设有进液管,刀头内部设有导液管,该导液管与所述的第一收集管相连;所述的第一刀头固定在第一刮刀固定架上,并通过弹簧实现与转筒内层粘附衬套保持弹性正差状态的紧密接触。所述的第二刮刀包括第二刀头和第二刮刀固定架,刀头上设有进液管,刀头内部设有导液管,该导液管与所述的第二收集管相连;所述的第二刀头固定在第二刮刀固定架上,并通过转动弹片实现与转轮外层粘附衬套保持弹性正差状态的紧密接触。
为了拆装更换方便,所述的转筒内壁敷设的粘附介质为粘附内胆,内胆外表面设有凸条,转筒内壁上对应设有凹槽,两者插接固定。
根据产量大小的需要,所述的粘附介质可以整体连续敷设在所述转轮的外表面;或者所述的粘附外套外表面沿径向形成间断异形凸起结构,所述的粘附外套固定装卡在在所述转轮的外圆表面上。所述粘附外套的异形凸起结构按照外套基圆切线方向衍生出圆弧线和渐开线的形状设置。
为了拆装更换方便,所述的转轮外表面敷设的粘附介质为粘附外套,粘附外套的内壁设有多个固定柱,所述的转轮外表面对应设置多个固定孔。
为了使粘附介质表面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的粘附外套的内壁上还设有多个格条。
或为了防止滴丸在作业过程中粘连在转轮上,所述的转轮为多叶转轮,多叶转轮的多个轮叶分别通过多条轮辐固定,多条轮辐的中心与所述的第二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的轮叶沿其旋转方向顺次包括自由段、擦抹段和过渡段,分别按照圆弧线和渐开线的曲线特征连接构成完整轮廓。所述的过渡段和擦抹段均设有弧状曲面构成的支撑托板,所述的支撑托板的外表面衬装粘附介质;衬装在支撑托板外表面的粘附介质凸伸于支撑托板之外的部分为所述的自由段;所述的过渡段的弧形半径小于所述的擦抹段的弧形半径,两段交接处沿切向自由过渡。
所述的粘附介质为医用硅橡胶,其具有优异的生理惰性,无毒、无味、无腐蚀、抗凝血、与机体的相容性好,能经受苛刻的消毒条件,符合GMP、FDA等标准要求,为符合GMP、FDA等标准要求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硅橡胶。
为了保证作业质量和高效生产,对转筒和转轮的转向和转速都有相应的要求。所述的转筒和转轮的旋转方向可以相反,且转速相同;此时的转速为10r/min~30r/min。所述的转筒和转轮的旋转方向还可以相同,且转速不同;此时,所述的转筒的转速为20r/min~30r/min,所述的转轮的转速为10r/min~30r/min。
为了提高处理效果,所述的转筒内壁与粘附介质之间、以及转轮外壁与粘附介质之间设有充气装置,使粘附介质在固定的同时表面充涨,形成弹性悬浮结构。
另外,在所述的第一刮刀的前侧,即:逆着转筒旋转方向的一侧、以及在所述的第二刮刀的前侧,即:逆着转轮旋转方向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挡丸板和第二挡丸板,所述的第一挡丸板底部与转筒的内表面、以及第二挡丸板底部与转轮的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间隔高度为滴丸丸径的一半。第一挡丸板固定于第一刮刀的支架上,具有固定支撑所需的底框、边框、中框结构;第二挡丸板固定于第二刮刀的支架上,由外框、支梁、垂落边结构组成。
所述的转筒内的第一、第二挡丸板上设有吹扫嘴,该吹扫嘴与压缩气源相连。扫嘴开口于挡丸板上,以便于吹落转筒上的滴丸。
所述的转筒数量为多个,并列固定在支架上,实现多机并联,在传动结构、输送结构、逻辑控制系统的操作下,系统在设定好的逻辑控制程序下间隔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依靠介质的粘附作用,有效清除滴丸表面的液态残留物,拆装方便,实现连续生产且生产效率高,可控性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粘附介质为符合GMP要求、适用于医疗和药品行业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粘附作用且不浸润,可快速再生处理并进行重复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2A-图2B分别是图2中a、b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刮刀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刮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刮刀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筒粘附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转轮粘附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转轮粘附外套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转轮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转轮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12A-图12D为本实用新型挡丸板的结构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滴丸脱油干燥机,包括支架1和固定在支架1上的转筒2,转筒2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旋转,转筒2上设有进出料口21,在本实施例中,转筒2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为同一个口,进料时,转筒2向上转动使进出料口21朝上,进行进料作业;出料时,转筒2向下转动使进出料口21朝下,进行出料作业。所述的转筒2内壁敷设有粘附介质,所述的转筒2内部设有集液装置,所述的集液装置为第一刮刀3,所述的第一刮刀的刀刃与转筒内壁的粘附介质表面接触,所述的第一刮刀3与第一收集管相连;所述的转筒2内部设有转轮5,所述的转轮5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旋转,转轮5的外表面与所述转筒2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该间隔的大小可以根据滴丸产量的多少进行调整,间隔大小按既保证滴丸可沿转筒2内壁流动、不被阻断,又能够被施加以一定压力为准,因此,间隔大小通常在20~80mm之间。为了达到更好的除油效果,所述的转轮5外表面敷设有粘附介质,所述的转轮5外设有第二刮刀4,第二刮刀4的刀刃与转轮5的粘附介质外表面接触,所述的第二刮刀4与第二收集管相连。所述的粘附介质为医用高分子硅橡胶,为符合GMP、FDA等标准要求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硅橡胶,其具有优异的生理惰性,无毒、无味、无腐蚀、抗凝血、与机体的相容性好,能经受苛刻的消毒条件。图2A-图2B分别是图2中a、b处局部放大图。如图2A、图2B并结合图2所示,为了保证将粘附介质上粘附的液体进行彻底刮除,所述的第一刮刀3的刀刃与转筒2内壁表面的接触角度为第一角度θ,该第一角度θ为0~30°。具体来说,该第一角度为穿过第一刮刀3与转筒2内壁接触点的法线与转筒2横截面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的第二刮刀4的刀刃与转轮5外表面的接触角度为第二角度
Figure BSA00000448684700061
所述的第二角度为65~80°。具体来说,该第二角度为穿过第二刮刀4与转轮5外壁接触点的法线与转轮5横截面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从上述可知,转筒2为本实用新型滴丸脱油干燥机的主要部件,主体由可旋转的圆筒结构构成。该转筒的直径设置为500~1500mm之间,该规格大小直接决定了转筒2的内壁表面积,而该表面积与滴丸被擦拭处理的效率直接相关。该转筒的旋转速度设置为10r/min~30r/min之间可调,一般根据产品特性,采用20r/min的优选旋转速度。
转轮5安装于转筒2内部,与转筒2不同心,其位置可调。同时安装、拆卸采用准确定位、固定的结构设置。这样既使操作维修简单便捷,也可以使二者快速分离,能够做到充分清洁,彻底清洗,内部开阔无死角。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刮刀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刮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并结合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刮刀3包括第一刀头31和第一刮刀固定架32,刀头31上设有第一进液管311,刀头31内部设有第一导液管312,该第一导液管312与所述的第一收集管相连;所述的第一刀头31固定在第一刮刀固定架32上,并通过弹簧33实现与转筒内层粘附衬套保持弹性正差状态的紧密接触。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刮刀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二刮刀4包括第二刀头41和第二刮刀固定架42,第二刀头41上设有第二进液管411,第二刀头41内部设有第二导液管412,该第二导液管412与所述的第二收集管相连;所述的第二刀头41固定在第二刮刀固定架42上,并通过转动弹片43实现与转轮外层粘附衬套保持弹性正差状态的紧密接触。如上所述,无论是第一刮刀3或者第二刮刀4,由于与粘附介质表面为随形接触,与粘附介质之间保持弹性正差,除掉其表面的油层,使其能够循环连续使用。同时,刮刀具备分离后油液的导出功能,方便可靠。
上述的弹簧33和转动弹片43,只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还可以选择其他结构的弹性元件。
不论是衬装在转筒2内壁或是转轮5上的粘附介质,在与滴丸一次接触后其表面将粘附上滴丸表面附着的冷凝液。只有把这些物质迅速去除,保持粘附介质材料表面的干净,才能使其再次与丸接触时因为“密度差”效应,继续、充分的“粘附”掉滴丸表面的冷凝液。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的特殊而又简洁的机械式刮刀导液结构,利用刮刀与粘附介质的随形接触,保持弹性正差。在粘附介质随转轮、转筒旋转过程中即可通过纯机械式的刮擦动作除掉其表面的冷凝液层。持续刮下的冷凝液,即可沿刮刀流进专门设置的导液管中被持续导出至外部进行收集处理。不论是转筒还是转轮都配有刮刀的导液机构,该机构被设置安装于转筒内壁和转轮外壁的适合部位上,这样在二者旋转的每个周期其表面都将被连续净化,实现再生处理,保持再次与滴丸接触时的洁净和高效。
结合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最基本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生产时,将一定量的滴丸通过进出料口21投入转筒2中,转筒2旋转时,滴丸在其内部滚动,滴丸外表面将和转筒2内壁进行接触,其表面的冷凝液将被粘附到衬于转筒2内壁的粘附介质上。同时,转轮5在转筒2内旋转,除了能够对转轮5和转筒2之间的滴丸起到一个搅动的作用之外,转轮5外表面设置的粘附介质,同样将滴丸表面的冷凝液粘附下来。此时,第一刮刀3和第二刮刀4分别将粘附在转筒2内壁和转轮5外壁上的冷凝液刮除并排出,从而实现滴丸表面的净化。
图6为本实用新型粘附内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筒结构示意图。如图6并结合图7所示,为了拆装更换方便,所述的转筒2内壁敷设的粘附介质为粘附内胆6,内胆外表面设有凸条61,转筒2内壁上对应设有凹槽23,两者插接固定。凸条61和凹槽23,衬装于转筒内壁的粘附介质与转筒2接触侧设置成间隔有序的中空状加强筋结构,加强筋端部外侧比主干宽,形成仿“T”型形状,这样的结构可以与转筒2内壁的对应结构做便捷的装配。整体硅橡胶衬胆,可以从转筒端部整体推入转筒卡槽中,然后在两端进行固定、压装。操作快速简单,利于维修更换。
转轮实施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转轮粘附外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转轮粘附外套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转轮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如图8、图9、图10并结合图2所示,为了拆装更换方便,所述的转轮5外表面敷设的粘附介质为粘附外套8,粘附外套8的内壁设有多个固定柱81,所述的转轮5外表面对应设置多个固定孔51。本实施例中的粘附外套8及其前述的粘附内胆6,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粘附介质的快速定位和准确快捷的拆卸。为了使粘附介质表面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的粘附外套8的内壁上还设有多个格条82。
在上述的结构形式中,转轮5的外表面为间断异形凸起结构,所述的粘附介质敷设在转轮5的异形凸起结构外表面上。所述的异形凸起结构按照外套基圆切线方向衍生出圆弧线和渐开线的形状设置。设转轮基圆的半径为r,则该圆弧线的曲率半径在0.75r~1.1r之间。转轮5外表面间隔敷设有粘附介质,粘附介质设置为间断的异形凸起结构。此种结构同样起到分散和强制擦拭滴丸的作用,提高滴丸脱油干燥的效率。对于间断的异形凸起的粘附衬套转轮结构,在起到施加强制擦拭力、扩大擦丸作用面积的同时,此种结构的一个优点是外圆面近似连续,可以通过刮刀连续刮油,同时也可刮掉散落上面的滴丸,有效消除存丸、积丸的问题。
转轮实施例二
除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异形凸起结构外表面的转轮之外,通常转轮5还可以为常规的圆柱形,且所述的粘附介质是整体、直接连续敷设在所述转轮的外表面上的,两者成为一体。
转轮实施例三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转轮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为了防止滴丸在作业过程中粘连在转轮上,所述的转轮为多叶转轮5’,多叶转轮5’的多个轮叶分别通过多条轮辐51’固定,多条轮辐51’的中心通过转轮轴与所述的第二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的轮叶沿其旋转方向顺次包括自由段52、擦抹段53和过渡段54,分别按照圆弧线和渐开线的曲线特征连接构成完整轮廓。过渡段54和擦抹段53均有弧状曲面构成的支撑托板541、531,支撑托板541、531外面可衬装硅橡胶介质。自由段52无支撑托板结构,硅橡胶板探出,自由舒张。过渡段54的弧形半径小于擦抹段53,两段交接处沿切向自由过渡。过渡段54的小弧度可以使去油刮刀在与弧面接触时沿切向自如切入,不至于因弹性正差造成磕碰、刮蹭等问题。而自由段52的作用是在充分利用硅橡胶自由弹性、施加强制擦拭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加硅橡胶的表面积,以充分提高擦拭净化效率。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多叶转轮,与滴丸间歇式接触,在起粘附作用的同时,还起到分散作用。转轮外表面和转筒内表面之间间隙可调,可起到对滴丸强制擦拭的效果,提高净化擦拭的效率。贴装于多叶转轮支撑托板上的硅橡胶片,在其过渡段54和擦抹段53的背面同样设置有间断的中空状加强筋;其自由段52为两侧光面。同时该硅橡胶片也是成型塑制而成,其与支撑托板四周边缘接触的部位,与托板边缘配合成咬口“包接”结构。不但实现快速拆装,而且连接稳定、牢固、紧密、无缝隙,与工况、工艺质量要求相适应。
上述多叶转轮结构由轮叶外表面共圆同轴心的多个轮叶结构构成,这些轮叶径向上同轴心,外表面半径相同,沿圆周均布,中间有间断的弧区;轮叶轴向上长度相等,其长度与转筒长度相适合。轮叶的表层衬有高分子硅橡胶。使用时将转轮5置于转筒2内部,其旋转方向与转筒2相反,轮叶面与转筒2内壁的间距适当并可根据需要准确定位调节。运行时与转筒2反向旋转的转轮与转筒2内腔的滴丸间歇的接触。这个动作既消除了滴丸团聚、滚动性差的问题,又实现了对滴丸的扰动、分散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滴丸与硅橡胶的接触面积。同时,适当调节转轮5与转筒2的间隔距离,又能给滚动的滴丸施加以一定的压力,起到强制擦拭的作用,提高去冷凝液的效率。
能实现类似功能的转轮结构除此之外,还可包括曲轴结构转轮,倾斜式轮叶结构转轮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根据不同的滴丸和产量要求,所述的粘附介质为符合GMP、FDA等标准要求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硅橡胶。硅橡胶板可以高效的粘附滴丸表面的附着冷凝剂,一定数量的滴丸经洁净的硅橡胶板反复擦拭后,表面即彻底干燥光洁,其状态完全可以达到擦干的质量标准和后序封装的要求。同时,硅橡胶是广泛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符合GMP、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标准要求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硅橡胶具有优异的生理惰性,无毒、无味、无腐蚀、抗凝血、与机体的相容性好,能经受苛刻的消毒条件。而且可根据需要加工成管材、片材、薄膜及异形构件等多种结构。材质洁净卫生,符合药用要求,彻底消除了擦丸环节的潜在污染和异物混入问题。所用材料无毒、无味、表面光滑,易消毒处理,彻底解决了一般擦除布料清洗过程中清洗洁净度判别和洁净性的卫生检测问题等相关问题。所用材料易清洁,可反复使用,彻底解决了普通擦除布料的大量应用后的损耗、清洗、烘干、消毒、存储等问题,降低了能源、人力、设备、运输等成本消耗。投料量与适当擦拭表面积的硅橡胶配比,处理效率高,处理时间和投料量可量化控制,彻底解决了普通擦拭布料投入量不确定、擦精度难掌握等问题,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可适用于药品生产的洁净高分子材料作为粘附介质反复与滴丸接触,去除滴丸表面的冷凝液,从根本上消除了异物污染的可能。
从粘附介质的适擦性考虑,本实用新型用于粘附的硅橡胶片需要设置适当的厚度,在保持其强度的同时,又不因太厚使其失去弹性。如失去弹性,既不利于刮擦去油的实现,又会降低其附着能力。
为了保证作业质量,对转筒2和转轮5的转向和转速都有相应的要求。所述的转筒2和转轮5的旋转方向可以相反,且转速相同;此时的转速为10r/min~30r/min。所述的转筒2和转轮5的旋转方向还可以相同,且转速不同;此时,所述的转筒2的转速为20r/min~30r/min,所述的转轮5的转速为10r/min~30r/min。
为了强化处理效果,所述的转筒2内壁与粘附介质之间,所述的转轮5外壁与粘附介质之间设有充气装置,使粘附介质在固定的同时表面充涨,形成弹性悬浮结构。该充气装置通过设置在转筒2外侧、设置在转轮5内侧、多叶转轮5’支撑托板内侧的进气嘴7进行充气。支撑托板不论是衬装于转筒2内壁的、还是贴装于转轮5外面和多叶转轮5’支撑托板上的成型粘附介质,在与结构固装的同时,可以通过进气嘴7向内部充入适量气体。充入的气体充盈于粘附内胆6和转筒2、粘附外套8和转轮5、多叶转轮5’支撑托板之间。这样硅橡胶成型结构在被固装于结构上的同时,还受到一定的气压作用,使其外表面产生“充涨”的效果,整体有一定的悬浮性。这种状态将更有利于对冷凝液的粘附,促进冷凝液物质在两种材料间的交换效率。而且改善了硅橡胶表面结构的一致性,更好的实现冷凝介质的刮擦去除,提高其表面净化再生的彻底性。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具有充气功能、气悬浮效果的塑制成型的粘附介质,可便捷的成套安装拆卸。
图12A-图12D为本实用新型挡丸板的结构设置示意图。如图12A-图12D,并结合图2所示,位于所述的第一刮刀3的前侧,逆着转筒2旋转方向,设有第一挡丸板9,第一挡丸板9底部与转筒2的内表面之间间隔设置,间隔高度为滴丸丸径的一半。挡丸板9固定于第一刮刀3的第一刮刀支架32上,具有固定支撑所需的底框92、边框93、中框91结构。为了便于吹落粘连的滴丸,所述的转筒内设有吹扫嘴22,吹扫嘴22开口于挡丸板上,该吹扫嘴22与压缩气源相连。如图12B所示,多个吹扫嘴22设置在边框93上。位于所述的第二刮刀4的前侧,逆着转轮5旋转方向设有挡丸板42,所述的挡丸板42底部与转轮5的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间隔高度为滴丸丸径的一半。挡丸板42固定于第二刮刀4的第二刮刀支架42上,由外框43、支梁45、垂落边44组成。同样为了防止滴丸粘连,如图12D所示,多个吹扫嘴22设置在垂落边44上。置于转筒中的滴丸因其表面的冷凝液的原因,一方面表现为彼此间粘连、团聚,另一方面在与硅橡胶胆接触时极易被粘附到内壁表面,随转动由低位被带到高位,在高位时掉落到转轮5上。使装置内部状态混乱无序,且四处掉落粘连的滴丸不能及时再次置入处理区,就无法被快速擦干,影响处理效率。常表现为少许丸的不净,而使一批丸不净。这是设备运转和此工艺过程中面临的一大关键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挡丸板结构,该结构所处方位在内壁刮刀之前,与内壁不接触,间隙约为丸径的一半。使被内壁粘连上的药丸在转到高位之前、尚未与刮刀接触时,即被挡丸机构遮挡,落下,不至于到高位后再散落。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挡丸板配合多叶转轮的间断扇区,并配备吹扫功能,可有效消除粘丸和积丸。
为了提高产量,实现连续化大生产,所述的转筒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列固定在支架上。在生产实践上,除了需要将转筒并列设置之外,要实现多机并联,还应该设置机座、传动结构、输送结构、逻辑控制系统等实现系统联动,工况进度协作配合,做到连续自动处理,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转筒还可以具备角度变化调节功能,是清洗排出水的需要,也是进出料的实现途径。
具备以上采用新型处理材料、特殊机械结构,适应中药滴丸生产特点、适应现代药品生产和相关国际标准洁净度要求、满足规模化连续生产的连续式滴丸表面净化机的研发成功,根本解决了中药滴丸后期处理的生产技术难题,实现了滴丸表面净化处理的自动化和洁净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在于:
1)采用现有成熟的、符合GMP、FDA等标准要求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硅橡胶,作为粘附介质,且效果良好。
2)用于擦拭的介质表面与滴丸充分接触,保障较高使用效率;
3)粘附介质表面及时被清洁处理,保证与丸接触时洁净,粘附效率高;
4)多叶转轮与转筒共同构成强制擦拭方式,类似仿人工擦拭,较自然滚动方式效率更高、更可控;
5)擦、刮、导三位一体的巧妙设置,利用最简单的机构实现复杂的多重功能。

Claims (24)

1.一种滴丸脱油干燥机,包括支架(1)和固定在支架(1)上的转筒(2),转筒(2)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旋转,转筒(2)上设有进出料口(21),所述的转筒(2)内壁敷设有粘附介质,所述的转筒(2)内部设有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装置包括第一刮刀(3),所述的第一刮刀(3)的刀刃与转筒(2)内壁的粘附介质表面接触,所述的第一刮刀(3)与第一收集管相连;所述的转筒(2)内部设有转轮(5),所述的转轮(5)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旋转,转轮(5)的外表面与所述转筒(2)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轮(5)外表面敷设有粘附介质,所述的转轮(5)外设有第二刮刀(4),第二刮刀(4)的刀刃与转轮(5)的粘附介质外表面接触,所述的第二刮刀(4)与第二收集管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刮刀(3)的刀刃与转筒(2)内壁表面的接触角度为第一角度θ,是穿过第一刮刀(3)与转筒(2)内壁接触点的法线与转筒(2)横截面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该第一角度θ为0°~3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刮刀(4)的刀刃与转轮(5)外表面的接触角度为第二角度 
Figure 483807DEST_PATH_FSB00000641225200011
是穿过第二刮刀(4)与转轮(5)外壁接触点的法线与转轮(5)横截面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该第二角度 
Figure 400947DEST_PATH_FSB00000641225200012
为65~8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刮刀(3)包括第一刀头(31)和第一刮刀固定架(32),刀头(31)上设有第一进液管(311),刀头内部设有第一导液管(312),该第一导液管(312)与所述的第一收集管相连;所述的第一刀头(31)固定在第一刮刀固定架上(32)上,并通过弹簧(33)实现与转筒(2)内 层粘附衬套保持弹性正差状态的紧密接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刮刀(4)包括第二刀头(41)和第二刮刀固定架(42),刀头(41)上设有第二进液管(411),刀头内部设有第二导液管(412),该第二导液管(412)与所述的第二收集管相连;所述的第二刀头(41)固定在第二刮刀固定架(42)上,并通过转动弹片(43)实现与转轮(5)外层粘附衬套保持弹性正差状态的紧密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筒(2)内壁敷设的粘附介质为粘附内胆(6),内胆外表面设有凸条(61),转筒(2)内壁上对应设有凹槽(23),两者插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附介质整体连续敷设在所述转轮(5)的外表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附介质外表面沿径向形成间断凸起结构,所述的粘附介质固定装卡在所述转轮(5)的外圆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附介质的凸起结构按照粘附介质基圆切线方向衍生出圆弧线和渐开线的形状设置。
11.如权利要求8或9任一项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轮(5)外表面敷设的粘附介质为粘附外套(8),粘附外套(8)的内壁设有多个固定柱(81),所述的转轮(5)外表面对应设置多个固定孔(51)。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粘附外套(8)的内壁上还设有多个格条(82)。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轮为多叶转轮(5’),多叶转轮(5’)的多个轮叶分别通过多条轮辐(51’)固定,多条轮辐(51’)的中心与所述的第二电机输出轴相连。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叶沿其旋转方向顺次包括自由段(52)、擦抹段(53)和过渡段(54),分别按照圆弧线和渐开线的曲线特征连接构成完整轮廓;
所述的过渡段(54)和擦抹段(53)均设有弧状曲面构成的支撑托板(541、531),所述的支撑托板(541、531)的外表面衬装粘附介质;
衬装在支撑托板(541、531)外表面的粘附介质凸伸于支撑托板(541、531)之外的部分为所述的自由段(52);
所述的过渡段(54)的弧形半径小于所述的擦抹段(53)的弧形半径,两段交接处沿切向自由过渡。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附介质为医用高分子硅橡胶。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筒(2)和转轮(5)的旋转方向相反,且转速相同。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筒(2)和转轮(5)的转速为10r/min~30r/min。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筒(2)和转轮(5)的旋转方向相同,且转速不同。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转筒(2)的转速为20r/min~30r/min,所述的转轮(5)的转速为10r/min~30r/min。
2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筒(2)内壁与粘附介质之间、以及转轮(5)外壁与粘附介质之间设有气嘴(7),所述的气嘴(7)与气源相连并向转筒(2)内壁与粘附介质之间、所述的转轮(5)外壁与粘附介质之间吹气,使粘附介质在固定的同时表面充涨,形成弹性悬浮结构。
2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刮刀(3)的前侧,即:逆着转筒(2)旋转方向的一侧、以及在所述的第二刮刀(4)的前侧,即:逆着转轮(5)旋转方向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挡丸板(9)和第二挡丸板(42),所述的第一挡丸板(9)底部与转筒(2)的内表面、以及第二挡丸板(42)底部与转轮(5)的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间隔高度为滴丸丸径的一半;所述的挡丸板(9)固定于第一刮刀(3)的第一刮刀固定架(32)上,包括用于固定支撑的底框(92)、边框(93)、中框(91)结构;所述的挡丸板(42)固定于第二刮刀(4)的第二刮刀固定架(32)上,包括用于固定支撑的外框(43)、支梁(45)、垂落边(44)结构。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挡丸板(9)和第二挡丸板(42)上分别设有吹扫嘴(22),该吹扫嘴(22)与气源相连。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筒(2)数量为多个,并列固定在支架上。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脱油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隔为20~80mm。 
CN2011200628987U 2011-03-11 2011-03-11 滴丸脱油干燥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96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628987U CN202096469U (zh) 2011-03-11 2011-03-11 滴丸脱油干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628987U CN202096469U (zh) 2011-03-11 2011-03-11 滴丸脱油干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96469U true CN202096469U (zh) 2012-01-04

Family

ID=45382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62898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96469U (zh) 2011-03-11 2011-03-11 滴丸脱油干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9646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0404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滴丸脱油干燥机
CN106513386A (zh) * 2016-12-27 2017-03-22 惠州住成电装有限公司 一种胶塞除油机及其在线束生产中的应用
CN110090156A (zh) * 2019-06-19 2019-08-06 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 维生素ad微珠的制备工艺及其装置
CN114345784A (zh) * 2021-12-30 2022-04-15 宜春万申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中西药片表面处理用包衣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0404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滴丸脱油干燥机
CN102670404B (zh) * 2011-03-11 2015-08-19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滴丸脱油干燥机
CN106513386A (zh) * 2016-12-27 2017-03-22 惠州住成电装有限公司 一种胶塞除油机及其在线束生产中的应用
CN110090156A (zh) * 2019-06-19 2019-08-06 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 维生素ad微珠的制备工艺及其装置
CN110090156B (zh) * 2019-06-19 2021-08-31 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 维生素ad微珠的制备工艺及其装置
CN114345784A (zh) * 2021-12-30 2022-04-15 宜春万申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中西药片表面处理用包衣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96469U (zh) 滴丸脱油干燥机
CN110171692A (zh) 一种基于自动除尘和底部清扫的皮带输送机
CN110800791B (zh) 一种自动翻转式肉类熟食批量加工酱料均匀涂抹装置
CN217593844U (zh) 一种用于蒸发母液处理的蒸发干燥装置
CN111623611A (zh) 卧式高速薄层干燥机及方法
CN209165921U (zh) 一种聚合物微粉沉淀真空干燥釜
CN102670404A (zh) 滴丸脱油干燥机
CN210815744U (zh) 一种益生菌生产用管式离心机
CN209270974U (zh) 自吸式精密药液过滤设备
CN108579385A (zh) 一种工业废气废水环保处理装置
CN206651350U (zh) 干洗水洗两用装置及清洗设备
CN110384989A (zh) 低温湿气的除尘装置
CN209124457U (zh) 一种防止叶片表面黏附杂质的粽叶滤水机
CN209682696U (zh) 一种pet塑料瓶回收用脱标机
CN107307452A (zh) 一种果蔬清洗和烘干装置
CN212481951U (zh) 卧式高速薄层干燥机
CN207709465U (zh) 一种高效药草清洗设备
CN210711355U (zh) 一种淀粉加工生产装置
CN219748634U (zh) 一种废塑料热浸与摩擦一体化装置
CN207806064U (zh) 一种面粉加工用自动除尘装置
CN209968641U (zh) 一种高频谐波磁场磁选机
CN206475329U (zh) 一种再生塑料的甩干分袋集成装置
CN220326735U (zh) 一种用于蔬菜生产线的清洗装置
CN211619333U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结构的豆制品生产用真空上料装置
CN208724852U (zh) 大头菜洗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TASLY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TIANJIN TIANSHILI PHARMACEUTICAL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00410 Tianjin City Hedong District of Beichen Puji Road No. 2 city of the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Patentee after: Tasly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0410 Tianjin City Hedong District of Beichen Puji Road No. 2 city of the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Tianshil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81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