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95375U - 一种收纳式生态浮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纳式生态浮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95375U
CN202095375U CN201120175196XU CN201120175196U CN202095375U CN 202095375 U CN202095375 U CN 202095375U CN 201120175196X U CN201120175196X U CN 201120175196XU CN 201120175196 U CN201120175196 U CN 201120175196U CN 202095375 U CN202095375 U CN 202095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bed
pipe
support net
support
biological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751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春财
孙金生
孙凌
形德庆
任萌
王晓霞
陈玉娟
常可
张新
张莉
周晓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201751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95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95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953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收纳式生态浮床,包括平铺在水面上的承托网和连接在承托网上的多个托株管;该收纳式生态浮床还包括在承托网上平行设置的多根中空的支撑管,每根支撑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三通管;承托网边缘设置的绞丝绳从每个三通管内穿过,两端固定在插入水底或堤岸的固定桩上。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式生态浮床,可沿绞丝绳方向折叠卷起,将支撑管捆扎在一起进行收纳,收纳后体积小,且PVC管的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储藏。同时采用PVC管制成的收纳式生态浮床耐腐烂,持久性强,且制作方便,制作效率高,技术含量低,无需大型辅助设备,养殖户可以自行组装。

Description

一种收纳式生态浮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面无土种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收纳式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技术即指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
上世纪80年代末,德国BESTMAN公司首先开发出人工浮床。此后,日本、欧美等国先后采用植物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水域,达到净化目的。1995年,日本霞浦水域展开隔离人工生态浮床试验,水域水质明显改善。1996年,日本滋贺县琵琶湖1500 m2水域设置浮床。随后,又多次在琵琶湖、霞浦、诹访湖等湖库水域开展生态浮床净化研究。
1991年以来,我国研究者利用浮床技术成功种植了46科130多种陆生植物,大面积单季水稻产量达85吨以上,黑人蕉、旱伞草等植物水上种植显现出较陆地更佳的状况。2004年格凌国际水研公司在昆明滇池进行了植物浮床净化试验。李兆华等(2007年)研制水生浮床技术,成功栽培了蔬菜、花卉、青饲料和造纸原料等4大类30多种陆生喜水植物。Gao yangjun等(2008年)利用球形多孔软塑料载体研究了不同曝气条件下浮床植物对水质净化的效果。生态浮床技术由于其效率高、投资低、运转费用省等诸多优势,在我国科研及应用领域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目前,针对生态浮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浮床植物的筛选、生长特性研究及其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等方面。
生态浮床的整体结构一般由外部框架、浮床载体、固定装置以及水生植被等四部分构成。现阶段,框架式浮床因其床体强度相对较高、能抵抗风浪冲击、重复利用率高等优点,占所有浮床比例的70%以上。常用的浮床建构材料有纤维强化塑料、发泡聚苯乙烯、合成树脂、不锈钢以及毛竹等。具体在浮床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尚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材质比重较小,能够承载一定重量的植物体漂浮水面;经济环保,尽量降低大面积景观造价,且不会给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床体强度要高,抗风浪能力较好;单位浮床间最好采用柔性连接,且拼装较为便捷;植物孔穴栽种的密度间隔等。
生态浮床又可依据与水面的接触程度分为干式浮床和湿式浮床。干式浮床较大型,以混凝土或发泡聚苯乙烯为载体材料,可栽培大型木本、园艺植物,植物与水互不接触,无水体交换发生,因此无净水作用,一般用于营造良好生境,美化景观。湿式浮床更为普遍,植物着生浮床之上,能够与水体进行良好接触,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体养分。目前,湿式浮床常用于吸收水体营养,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此外,通过筛选出特定植物,利用其选择吸收能力,还可进行水域重金属或有机物的污染修复。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生态浮床包括用竹子做成的四方形框架1,连接在框架1之间的承托网2和设置在承托网2相互交织的网点处的托株管3。承托网2采用防水绳子制成,托株管3是用PVC管截成的小管子,起托起和支撑植物的作用。种植植物时,将多个浮床用绳子串联到一起,两端用绳子固定在固定物或堤岸的固定桩上,防止被风吹走;但是,现有技术的这种生态浮床的不足之处在于:体积大,运输和储藏不便,另外用竹子做成的框架时间长了会腐烂,不耐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方便储存的收纳式生态浮床。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式生态浮床,包括平铺在水面上的承托网和连接在承托网上的多个托株管;该收纳式生态浮床还包括在承托网上平行设置的多根中空的支撑管,每根支撑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三通管;承托网边缘设置的绞丝绳从每个三通管内穿过,两端固定在插入水底或堤岸的固定桩上。
所述的支撑管为PVC管。
所述的绞丝绳上设置有多个起漂浮作用的浮漂。
所述的托株管由两端开口的管体和套接在承托网网孔内的管头构成,管体和管头采用螺纹连接;托株管之间的间距为15-20cm。
所述的承托网的宽度为1.5米,承托网网孔的孔径为25mm;托株管管体外径34mm,内径32mm,高40mm。根据栽培植物的不同,所述的承托网的孔径和托株管管体的直径可以进行调整,承托网网孔的孔径为20mm;此时所用托株管应该管体外径29mm,内径27mm,高40mm。
所述的承托网采用渔网制成。
所述的承托网的下方设置有防止鱼类破坏根系的防护网;防护网由连接在支撑管两端的空心支撑杆支撑,支撑管与空心支撑杆之间由三通管连接固定。
所述的三通管的中间部分形成有穿透两侧的方便绞丝绳穿过的孔,三通管的第一端头连接支撑管,第三端头连接空心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式生态浮床,可沿绞丝绳方向折叠卷起,将支撑管捆扎在一起进行收纳,收纳后体积小,且PVC管的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储藏。同时采用PVC管制成的收纳式生态浮床耐腐烂,持久性强,且制作方便,制作效率高,技术含量低,无需大型辅助设备,养殖户可以自行组装。原有浮床牵拉托株管的绳子是相互连接的,一旦某个托株管有损坏,整个浮床将会松垮。改进后浮床的承托网采用渔网的结构,即便有个别网眼老化撕断,也不会影响其他托株管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式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托株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收纳式生态浮床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框架                2:承托网
3:托株管              4:支撑管
5:承托网              6:三通管
7:绞丝绳              8:浮漂
9:管体                10:管头
11:螺纹                12:第一端头
13:第二端头            14:第三端头
15: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合。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式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式生态浮床的使用状态图。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式生态浮床,包括平铺在水面上的承托网5和连接在承托网5上的多个托株管3,托株管3成排地设置在承托网5上。承托网5上还平行地设置有多根中空的支撑管4,每根支撑管4的两端均设置有三通管6,两端与三通管连接。承托网5边缘设置的绞丝绳7从每个三通管6内穿过,两端固定在插入水底的固定桩或堤岸的固定桩上。绞丝绳7上设置有多个起漂浮作用的浮漂8。
承托网5的网丝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尼龙织成的丝线,每根网丝由15股绞丝组成,这些网丝按渔网结构制成承托网。
支撑管4采用PVC管,不仅质量轻,而且寿命长,不易腐烂。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托株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托株管3由两端开口的管体9和套接在管体9一端的管头10构成,管体9和管头10采用螺纹11连接。管头10端部的直径大于管体9的直径,管头10套接在承托网5网孔内,正好把承托网网孔的网丝旋紧,防止托株管3从承托网5上脱落。托株管之间的间距一般是15-20cm一个,根据植物而定。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三通管6也采用PVC管。绞丝绳7从三通管6的第一端头12穿入,从第二端头13穿出,穿过几个承托网的网孔至下一个三通管,三通管6的第三端头14伸入支撑管4内,将支撑管4固定。
上述的承托网的宽度为1.5米,承托网网孔的孔径为25mm;托株管管体外径34mm,内径32mm,高40mm。根据栽培植物的不同,承托网的孔径和托株管管体的直径可以进行调整。如根据需要,承托网网孔的孔径可以为20mm;相应托株管的管体外径29mm,内径27mm,高40mm。
如图5所示,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式生态浮床平铺在水面上,绞丝绳两端固定在插入水底的固定桩或堤岸的固定桩上,防止生态浮床被水流冲走或风刮走。不使用时,可将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式生态浮床沿绞丝绳方向折叠卷起,将支撑管捆扎在一起进行收纳,收纳后体积小,且PVC管的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储藏。同时采用PVC管制成的收纳式生态浮床耐腐烂,持久性强,且制作方便,制作效率高,技术含量低,无需大型辅助设备,养殖户可以自行组装。原有浮床牵拉托株管的绳子是相互连接的,一旦某个托株管有损坏,整个浮床将会松垮。改进后浮床的承托网采用渔网的结构,即便有个别网眼老化或撕断,也不会影响其他托株管的使用。
为了防止吃草的鱼类破坏植物的根系,可以在上述承托网的下方加设防护网,防止鱼类破坏根系,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即在承托网的每根支撑管两端都加上长度20cm上下方向的空心支撑杆,支撑管与空心支撑杆之间通过三通管连接固定。由支撑管和空心支撑杆支撑承托网下方的1.9m(20cm X 2 + 1.5m)宽的防护网,防护网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大鱼吃根系。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三通管6的中间部分形成有穿透两侧的孔15。绞丝绳7从每个三通管的孔15中穿过,将所有三通管连接在一条直线上。三通管的第一端头12连接支撑管4,第二端头13不连接,第三端头14连接空心支撑杆,从而使支撑管4和空心支撑杆固定连接。

Claims (9)

1.一种收纳式生态浮床,包括平铺在水面上的承托网(5)和连接在承托网上的多个托株管(3);其特征在于:该收纳式生态浮床还包括在承托网上平行设置的多根中空的支撑管(4),每根支撑管(4)的两端均设置有三通管(6);承托网(5)边缘设置的绞丝绳(7)从每个三通管(6)内穿过,并穿过承托网的网孔,两端固定在插入水底或堤岸的固定桩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管(4)为PVC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绞丝绳(7)上设置有多个起漂浮作用的浮漂(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托株管(3)由两端开口的管体(9)和套接在承托网网孔内的管头构成(10),管体(9)和管头(10)采用螺纹连接;托株管之间的间距为15-2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承托网(5)的宽度为1.5米,承托网网孔的孔径为25mm;托株管管体(9)外径34mm,内径32mm,高4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承托网(5)的宽度为1.5米,承托网网孔的孔径为20mm;托株管管体(9)外径29mm,内径27mm,高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托网(5)采用渔网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承托网的下方设置有防止鱼类破坏根系的防护网;防护网由连接在支撑管两端的空心支撑杆支撑,支撑管与空心支撑杆之间由三通管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纳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三通管的中间部分形成有穿透两侧的方便绞丝绳穿过的孔(15),三通管的第一端头连接支撑管,第三端头连接空心支撑杆。
CN201120175196XU 2011-05-30 2011-05-30 一种收纳式生态浮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95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5196XU CN202095375U (zh) 2011-05-30 2011-05-30 一种收纳式生态浮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5196XU CN202095375U (zh) 2011-05-30 2011-05-30 一种收纳式生态浮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95375U true CN202095375U (zh) 2012-01-04

Family

ID=45381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7519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95375U (zh) 2011-05-30 2011-05-30 一种收纳式生态浮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953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7662A (zh) * 2012-06-17 2012-09-26 张朝峰 一种水上植物栽培筏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59700A (zh) * 2018-10-23 2018-12-21 六盘水久翔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爆破用飞石防护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7662A (zh) * 2012-06-17 2012-09-26 张朝峰 一种水上植物栽培筏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87662B (zh) * 2012-06-17 2014-03-12 张朝峰 一种水上植物栽培筏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33972A (zh) * 2012-06-17 2014-04-23 张朝峰 一种水上植物栽培筏的制造方法
CN103733972B (zh) * 2012-06-17 2015-09-23 苏州汇诚智造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水上植物栽培筏的制造方法
CN109059700A (zh) * 2018-10-23 2018-12-21 六盘水久翔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爆破用飞石防护装置
CN109059700B (zh) * 2018-10-23 2023-09-01 六盘水久翔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爆破用飞石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9649C (zh) 一种植物浮岛及其建造方法
CN202262323U (zh) 太平洋牡蛎与龙须菜套养浮筏
CN101611700B (zh) 一种刺参海上育苗网箱及育苗方法
CN107494369B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生物浮岛净化装置
CN104925955A (zh) 一种用于湖泊水体污染修复的生态浮床装置
KR101002567B1 (ko) 해삼 양식용 인공 어초
CN105746330A (zh) 一种龙须菜的池塘养殖方法
CN107996386A (zh) 一种离岸条斑紫菜叶状体栽培方法
KR101945893B1 (ko) 김 양식용 자체 건조 장치, 양식 장치 및 조차 자체 건조 방법
CN106818558A (zh) 鱼草共生型生态浮床及其饲养方法
CN205170504U (zh) 立体生态浮床
CN104488691A (zh) 一种紫菜深水区栽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482714U (zh) 一种可防鱼害且抗风浪的龙须菜养殖网架
CN201873574U (zh) 集成式人工生态浮岛模块
CN102177807A (zh) 金鱼藻快速定植的方法
CN203058077U (zh) 一种刺参生态苗种室外培育网箱
CN114128654B (zh) 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及养殖方法
CN203021359U (zh) 一种流动水体内漂浮植物的种植装置
CN202095375U (zh) 一种收纳式生态浮床
CN204474417U (zh) 一种人工水草
CN113860506A (zh) 农村中小河道生态修复系统
CN106745759A (zh) 一种立体生态浮床
CN2106495U (zh) 全浮动筏式紫菜育苗装置
KR101657131B1 (ko) 녹조예방을 위한 녹지확장형 수면녹화 장치
JP2008023508A (ja) 立体的植物用床及びそれを用いる水質浄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