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93472U - 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93472U CN202093472U CN2011201981514U CN201120198151U CN202093472U CN 202093472 U CN202093472 U CN 202093472U CN 2011201981514 U CN2011201981514 U CN 2011201981514U CN 201120198151 U CN201120198151 U CN 201120198151U CN 202093472 U CN202093472 U CN 2020934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uminescence unit
- light
- luminescence
- input media
- exiting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输入装置,包含基板、至少一按键、导光模组以及发光模组,至少一按键设置于基板上,其具有透光区域,导光模组设置于基板的下方,发光模组设置于导光模组的下方且位于基板所涵盖的范围内,发光模组包含电路板以及复数个发光单元,复数个发光单元耦接于电路板上,复数个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二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藉此解决按键透光区域混色不均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输入装置,尤指一种可有效解决按键透光区域混光不均问题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应用于电脑系统的输入装置,包括键盘、滑鼠等装置,而键盘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输入装置,其可以应用于电脑、个人数位助理、手机或任何需要设置按键输入的电子设备,此外,采用薄膜开关(thin film switch)的键盘由于体积更为薄型化,且按压时所产生的声响较小,因此被业者广泛使用。而键盘除了具备作为输入介面的基本功能外,目前市面上可见的发光键盘,其作用在于提供使用者于光照不佳的环境中,仍可准确按压按键位置而不致输入错误。
为符合薄型化需求,发光键盘大多采用体积小巧的发光二极体作为发光源,而于键盘内设置发光二极体的方式可概分为二种,其中一种方式,将发光二极体阵列于键盘一侧或二侧,使阵列发光二极体的光线由键盘侧边射向键盘内,另一种方式则是将发光二极体对称阵列于键盘约中央部位,阵列发光二极体的光线是由键盘中央射向键盘二侧边。
请参阅图1所示的发光键盘结构示意图,该键盘10具有复数按键11,该复数按键11的尺寸依实际需要会有大小不同的设计,于该按键11底部的该键盘10内部的一侧设有阵列的复数发光二极体12,于按键11设有透光区域111,该透光区域111可为字元、符号或标志,例如”Esc”、”Tab”或箭头、惊叹号,发光二极体12所发出的光线可透过透光区域111射出按键11,使按键11以及键盘10呈现发光效果,由于发光二极体12的光线是由R、G、B三原色光构成,必须提供足够的混光空间及混光距离,方能使R、G、B三原色光均匀混光为白光,但基于键盘10体积轻薄小巧的需求,导致按键11尺寸以及按键11之间的距离都必须缩小,以图1所示按键11而言,发光二极体12的出光面121发出R、G、B三原色光,于发光二极体12的出光面121的一侧具有混光不均区域122,于该混光不均区域122内的R、G、B三原色光无法混合均匀,亦即该混光不均区域122所呈现的光线并非白光,而会呈现红、绿、蓝三色分离且混合不均的现象,因此透出该透光区域111的光线无法呈现均匀的白光,且由于透光区域111靠近R原色光,因此透出该透光区域111的光线会偏向红色。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习知技术的缺失,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输入装置,可有效解决按键透光区域混光不均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输入装置,其包含:基板、至少一按键、导光模组以及发光模组。该至少一按键设置于该基板上,该至少一按键具有至少一透光区域;该导光模组设置于该基板的下方;该发光模组设置于该导光模组的下方且位于该基板所涵盖的范围内,该发光模组包含电路板以及复数个发光单元,该复数个发光单元耦接于该电路板上,该复数个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该第一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该第二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如所述的输入装置,该第一发光单元具有第一出光面,该第一发光单元由该第一出光面发出第一光线,且于该第一光线投射的路径中形成第一混光区域,该第二发光单元具有第二出光面,该第二发光单元由该第二出光面发出第二光线,且于该第二光线投射的路径中形成第二混光区域,该按键的透光区域的位置对应于该第一混光区域或该第二混光区域。
如所述的输入装置,该复数个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平行于该第一方向排列为一列,且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出光面朝向同一方向,该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列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的其中任意一端的该第二发光单元的一侧。
如所述的输入装置,该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相对于该第二出光面的一侧。
如所述的输入装置,其包括排列为一列的复数按键,该复数按键平行于该第一方向排列,该复数按键的透光区域,对应于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的相对于该第二出光面的一侧。
如所述的输入装置,该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相对于该第二出光面的一侧。
如所述的输入装置,该复数个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平行于该第一方向排列为一列,且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其中至少二个为错位设置。
如所述的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为发光键盘。
如所述的输入装置,该电路板为软性电路板。
如所述的输入装置,该复数个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体。
如所述的输入装置,该复数个发光单元分为两组设置,该两组发光单元分设于该输入装置的两侧,每一组该发光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
如所述的输入装置,每一组该发光单元均的该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相对于该第二出光面的一侧。
如所述的输入装置,每一组该发光单元的该第一发光单元均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该第二出光面的一侧。
如所述的输入装置,该导光模组包含:导光板;反射层,具有不透光性且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方;以及遮蔽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上方,并具有不透光区域及可透光区域;其中该复数个发光单元穿过该反射层并伸入该导光板内,该导光板用以传导该复数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该反射层用以反射该光线,该遮蔽层用以使该光线只自该可透光区域射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入装置,其复数发光单元的位置具有特殊设计,使按键透光区域避开发光单元的混光不均区域,可有效解决按键透光区域混光不均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发光单元的数量及设置方式没有一定限制,只要依循部分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与其他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相互垂直,且使按键透光区域可避开发光单元的混光不均区域的设计原则即可。
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由以下的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习知发光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其他不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随附的图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与功效,而以下图式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辅助说明,以利贵审查委员了解,但本案的技术手段并不限于所列举图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入装置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一发光键盘20作为说明,该发光键盘20包括基板21、复数按键22、导光模组23以及发光模组24。
复数按键22设置于基板21上,按键22为不透光材质,于按键22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透光区域221,该透光区域221可提供光线通过,该复数按键22依实际需要设计具有不同外型及尺寸,于按键22与基板21之间设有弹性体222以及剪刀式结构223,藉由弹性体222以及剪刀式结构223支撑按键22具有一定高度及按压弹性。
导光模组23设置于基板21的下方,导光模组23包括反射层231、导光板232以及遮蔽层233,反射层231具有不透光性且设置于导光板232的下方,遮蔽层233设置于导光板232的上方,并具有不透光区域2331及可透光区域2332,于基板21设有透空部211,该透空部211对应于可透光区域2332,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32及遮蔽层233之间设有薄膜开关25,弹性体222底部设有作动柱2221,当使用者按压按键22,可压迫弹性体222并带动作动柱2221下沉通过透空部211及可透光区域2332,再压迫薄膜开关25使其电性导通,但必须说明的是,薄膜开关25所设置的位置并不限于图示,可以实际需要而设计,图示仅为一说明例而已。
其次,发光模组24设置于导光模组23的下方且位于基板21所涵盖的范围内,发光模组24包含电路板241、一个第一发光单元242以及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该电路板241为软性电路板,第一发光单元242及第二发光单元243为发光二极体元件,该第一发光单元242具有第一出光面2421,第一发光单元242由第一出光面2421发出第一光线2422,该第一光线2422包含R、G、B三原色光,且于第一光线2422投射的路径中形成第一混光区域2423,于第一混光区域2423与第一出光面2421之间为混光不均区域,于混光不均区域内所呈现的光线并非白光,而是会呈现红、绿、蓝三色分离且混合不均的现象,该第二发光单元243具有第二出光面2431,第二发光单元243由该第二出光面2431发出第二光线2432,且于第二光线2432投射的路径中形成第二混光区域2433,于第二混光区域2433与第二出光面2431之间为混光不均区域,于混光不均区域内所呈现的光线并非白光,而是会呈现红、绿、蓝三色分离且混合不均的现象,第一发光单元242及第二发光单元243耦接于电路板241上,必须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光线2422及二光线2432均具有扩散性,因此上述第一混光区域2423及第二混光区域2433并不会局限于所示区域范围内,而是会融合为均匀发光范围,图示框型混光区域仅用以说明而已,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平行于第一方向F1排列为一列,且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的第二出光面2431朝向同一方向,如图所示,该第二发光单元243的出光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F2,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相互垂直,而第一发光单元242设置于该列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的其中一端(图示为下端)的该第二发光单元243的一侧,且该第一发光单元242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243相对于该第二出光面2431的一侧,该第一发光单元242的出光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F1,该复数按键22的透光区域221的位置对应于第一混光区域2423或第二混光区域2433,该第一发光单元242及第二发光单元243穿过该反射层231并伸入导光板232内(如图3的第二发光单元243所示态样),该导光板232用以传导该第一发光单元242及第二发光单元243所发出的第一光线2422及第二光线2432,并由反射层231反射光线,第一光线2422及第二光线2432由可透光区域2332以及透空部211透出并射向按键22,即可使按键22的透光区域221发光,由于透光区域221对应于第一混光区域2423或第二混光区域2433,因此可以避免混光不均的现象。例如图2所示发光键盘20的左侧具有排列为一列的复数按键22,该复数按键22平行于该第一方向F1排列,该复数按键22的透光区域221对应于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的相对于该第二出光面2431的一侧,且该复数按键22的透光区域221对应于第一混光区域2423,因此该复数按键22的透光区域221均可透出均匀的白光。
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于发光键盘30内部两侧设有二组发光单元,包括位于左侧的两个第一发光单元242a及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a,以及位于右侧的两个第一发光单元242b及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b,就左侧的两个第一发光单元242a及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a而言,其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设置方式的差异在于,该两个第一发光单元242a并排设置于该列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a的上端相对于第二出光面2431a的一侧,该第一发光单元243a的出光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F1,第二发光单元243a的出光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F2且射向发光键盘30中央,再就右侧的两个第一发光单元242b及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b而言,其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b大致平行于第二方向F2排成一列,其中至少二个第二发光单元243b错位设置,其目的在于依据按键及透光区域的尺寸或位置,使发光单元243b的混光不均区域避开按键的透光区域,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b的出光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F2且射向发光键盘30中央,该两个第一发光单元242b并排设置于该列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a的下端相对于第二出光面2431b的一面的一侧,该第一发光单元243b的出光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F1。
请参阅图5所示,其于发光键盘40内部两侧设有两组发光单元,包括位于左侧的两个第一发光单元242c及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c,以及位于右侧的两个第一发光单元242d及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243d,本实施例与图4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二发光单元243c、243d设置于发光键盘40中央部位,且第二发光单元243c、243d的第二出光面2431c、2431d分别朝向发光键盘40两侧,第一发光单元242c、242d分别设置于第二发光单元243c、243d的第二出光面2431c、2431d的一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入装置,其复数发光单元的位置具有特殊设计,使按键透光区域避开发光单元的混光不均区域,可有效解决按键透光区域混光不均问题,以图2、图4及图5实施例则显示,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发光单元的数量及设置方式没有一定限制,只要依循部分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与其他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相互垂直,且使按键透光区域可避开发光单元的混光不均区域的设计原则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板;
至少一按键,设置于该基板上,该至少一按键具有至少一透光区域;
导光模组,设置于该基板的下方;以及
发光模组,设置于该导光模组的下方且位于该基板所涵盖的范围内,该发光模组包含电路板以及复数个发光单元,该复数个发光单元耦接于该电路板上,该复数个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该第一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该第二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单元具有第一出光面,该第一发光单元由该第一出光面发出第一光线,且于该第一光线投射的路径中形成第一混光区域,该第二发光单元具有第二出光面,该第二发光单元由该第二出光面发出第二光线,且于该第二光线投射的路径中形成第二混光区域,该按键的透光区域的位置对应于该第一混光区域或该第二混光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平行于该第一方向排列为一列,且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出光面朝向同一方向,该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列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的其中任意一端的该第二发光单元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排列为一列的复数按键,该复数按键平行于该第一方向排列,该复数按键的透光区域,对应于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的相对于该第二出光面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相对于该第二出光面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平行于该第一方向排列为一列,且该复数个第二发光单元其中至少二个为错位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为发光键盘。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为软性电路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发光单元分为两组设置,该两组发光单元分设于该输入装置的两侧,每一组该发光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组该发光单元的该第一发光单元均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相对于该第二出光面的一侧;或者每一组该发光单元的该第一发光单元均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该第二出光面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模组包含:
导光板;
反射层,具有不透光性且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方;以及
遮蔽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上方,并具有不透光区域及可透光区域;
其中该复数个发光单元穿过该反射层并伸入该导光板内,该导光板用以传导该复数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该反射层用以反射该光线,该遮蔽层用以使该光线只自该可透光区域射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981514U CN202093472U (zh) | 2011-06-03 | 2011-06-03 | 输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981514U CN202093472U (zh) | 2011-06-03 | 2011-06-03 | 输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93472U true CN202093472U (zh) | 2011-12-28 |
Family
ID=45368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19815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93472U (zh) | 2011-06-03 | 2011-06-03 | 输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09347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01031A (zh) * | 2014-08-27 | 2014-12-10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发光键盘 |
-
2011
- 2011-06-03 CN CN2011201981514U patent/CN2020934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01031A (zh) * | 2014-08-27 | 2014-12-10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发光键盘 |
CN104201031B (zh) * | 2014-08-27 | 2016-03-30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发光键盘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50020B (zh) | 发光片状模块 | |
EP2053621A1 (en) | Key sheet, key unit having it, and key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 |
CN104576145A (zh) | 发光键盘装置 | |
TW201246257A (en) | Illuminating keyboard | |
JP2009146652A (ja) | 操作キー照明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203377146U (zh) | 背光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光键盘 | |
CN204088139U (zh) | 键盘背光模块的遮光层结构 | |
KR20110088983A (ko) | 키패드 장치 | |
TWI408716B (zh) | 發光鍵盤 | |
CN207820080U (zh) | 一种灯光指示、logo和触摸按键一体化集成结构 | |
CN202093472U (zh) | 输入装置 | |
US8803015B2 (en) | Button light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1520160A (zh) | 导光板及使用其的可动接点体 | |
CN204884969U (zh) | 发光式键盘装置 | |
CN103137368A (zh) | 发光键盘 | |
CN102969185A (zh) | 具有导光管的发光键盘 | |
US11798760B2 (en) | Light guide for a keyboard | |
US20040174331A1 (en) | Backlight module for a data input device | |
CN105045403A (zh) | 一种键盘及终端设备 | |
CN102253720A (zh) | 发光键盘 | |
CN102456493A (zh) | 笔记本电脑的发光键盘 | |
CN201758091U (zh) | 发光键盘 | |
JP2009152022A (ja) | シート状導光体及び操作キー照明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 |
CN113871239A (zh) | 键盘及电子设备 | |
TW535385B (en) | Lighting board on keyboard with luminous featur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