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51993U - 脾肾双护保健带 - Google Patents

脾肾双护保健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51993U
CN202051993U CN2010206307792U CN201020630779U CN202051993U CN 202051993 U CN202051993 U CN 202051993U CN 2010206307792 U CN2010206307792 U CN 2010206307792U CN 201020630779 U CN201020630779 U CN 201020630779U CN 202051993 U CN202051993 U CN 202051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in
thing
attribute
elements
spl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307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6307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51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51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519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脾肾双护保健带,为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脾肾保健器械,其是在用于围绕束系在腰腹部的带体对应腹部神阙穴的腹心区域和对应后腰部命门穴的腰心区域,分别配置单一的或者多种组合的具有中医五行属性的物质:木行素属性物、火行素属性物、土行素属性物、金行素属性物、水行素属性物。所述中医五行属性物的结构形式是内装或者内固定五行属性物颗粒的椭圆形或者圆形功能袋。其具有五行素保健治疗作用,对人体腰腹部重要经络穴位区、人体器官组织反射区所具有的脏腑调节功能进行点对点式的调理,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

Description

脾肾双护保健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带,特别是涉及一种脾肾双护保健带。 
背景技术
中医文化的主体是五行理论,而五行素是五种元素的总称,也是地球基素的总称,是自然科学之纲,是生命科学之体。五大行星的弥散气化物燃烧形成地球,所以地球板块按五矿而论。地球动物内燃元素按五素而计,五素的内燃产生五酸,五酸在人体五脏各司功能,产生声光磁电意的五功能。五功能的机械运行,必产生人体五官的功能运行代谢,相应的产生五官的功能,各司所职。五行分子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在相生相克之中,并在酸碱相搏盐化之内。五行分子的范围相当广泛。 
五行分子论是人类哲学的理论基础,是人类智慧之纲。肾脏衰竭之人,必然失掉了志气;心脏衰竭之人,必然无神而萎靡;肝功能衰竭之人,必然失魂而寝寐;肺脏衰竭之人,必气短落魄;脾脏衰竭之人必无意失思健忘。这五行分子功能是中医文化的主题。在现代科学极度发达的今天,利用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养生治病,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 
根据上述原理,发明人通过对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矿物和植物材料的提取和炮制,按照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五种特定元素调理五脏六腑的思路,研制开发了五行素材料,放置在本专利产品之中。有关五行素的具体内容如下:木行素,又称利肝平火素:肝主筋,主疏泄,养肝明目,清火解毒,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毒素等垃圾。这些元素散发的启动波和人体细胞的启动波是同一种波动状态,人体细胞随着散发出的波动产生共鸣和共振,使人体细胞组织更具活力,并促进血液循坏、增强新陈代谢、及时排除体内废物。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对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等症有很好的效果;火行素又称养心安神素:心主血脉,主舌,主神明,养心元素具有养心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功效。它通过微晶.远红外和脉冲促进微循环,调理新陈代谢,降低血中的甘油三脂、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的调节高脂血症作用;土行素又称健脾和胃素:脾主肉,主口,主运化,具有通过人体自身能量的激发可持续释放生物磁、负离子、远红外、生物电产生深度热效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祛风除湿、镇痛 驱寒、缓解身体局部疲惫与疼痛,缓解颈椎腰椎等的肌肉疲劳。促进肠胃蠕动,补充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金行素又称清肺润肠素:肺主皮毛,主治节,主鼻,养肺元素具有潜阳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它能够使机体保持充足的氧,并抑制放射线引起的伤害,强化自然愈合力,改善体质,排除体内毒素。因具有强大的启动白血球的功能,又具有抗癌和抗病毒功效;水行素又称温肾扶阳素:肾主骨,主耳及两阴,主养肾元素具有养肾益髓,金刚药石等微量元素构成了体内重要的载体和电子传递系统,产生酶与激素的构成及酶的催化,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的发育,对发育期的儿儿童及骨质疏松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腰和腹部都是人体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的区域,从中医角度来看他们又都分布有非常重要的理疗穴位,即神阙穴和命门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腰和腹部保健功能的脾肾双护保健带。 
为实现上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是在用于围绕束系在腰腹部的带体对应腹部神阙穴的腹心区域和对应后腰部命门穴的腰心区域,分别配置具有中医五行属性的物质:利肝平火素属性物、养心安神素属性物、健脾和胃素属性物、清肺润肠素属性物、温肾扶阳素属性物。本实用新型能充分利用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理论,针对具体保健和祛病需要选适合的中医五行素材料通过神阙穴和命门穴进行对症保健和治疗。也就是利用五行素所具有的磁药热钙铁等对人体的保健治疗作用,对人体腰腹部重要经络穴位区、人体器官组织反射区所具有的脏腑调节功能进行点对点式的调理。其能有效按压、刺激、调理神阙穴和命门穴穴位,对腰和腹部进行保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 
作为优化,腹心区域和腰心区域分别配置单一的五行属性物或者配置多种五行属性物的组合。 
作为优化,多种五行属性物的组合方式有:1)一种五行素属性物居中,另外两种五行素属性物分列左右;2)一种五行素属性物居中,另外两种五行素属性物分列上下;3)一种五行素属性物居中,另外四种五行素属性物周围均匀分布;4)一种五行素属性物居中,另外五种五行素属性物周围均匀分布;5)五种五行素属性物圆周形均匀分布;6)五种五行素属性物圆周形均匀分布,中心放置中药包。 
作为优化,火行素属性物居中,土行素属性物在上方和下方排列,木行素属性物在左边和右边排列;腹心区域和腰心区域与带体的连接处都自上至下排列有利肝平火素属性物、 养心安神素属性物、健脾和胃素属性物、清肺润肠素属性物、温肾扶阳素属性物。 
作为优化,所述腹心区域和腰心区域与带体之间的连接处还配装有自上至下依次配装有利肝平火素属性物、养心安神素属性物、健脾和胃素属性物、清肺润肠素属性物、温肾扶阳素属性物。 
作为优化,所述腹心区域和腰心区域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作为优化,所述中医五行属性物的结构形式是内装或者内固定五行属性物颗粒的椭圆形或者圆形功能袋。 
作为优化,所述清肺润肠素为调养肺功能的材料;利肝平火素为调养肝功能的材料;温肾扶阳素为调养肾功能的材料;养心安神素为调养心功能的材料;健脾和胃素为调养脾功能的材料。更具体是:金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肺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的材料。木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肝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材料。水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肾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促进气血循环作用的材料。火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心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远红外能量的材料。土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脾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磁疗作用的材料。 
作为优化,所述五行属性物为的配装方式为上面布装颗粒状五行属性物的贴片通过不干胶或者尼龙粘带或者系扣粘配在围带上。 
作为优化,所述带体两端配有尼龙粘带,所述带体上下边配装有上下磁极相对或者磁极相反的间隔分布的永磁体带边,或者所述围带周边配装有磁极同顺序排列的间隔分布的永磁体永带边。即本装置沿带状型周长上下边缘按正负极设置具有磁疗作用的土行素材料,形成身体带脉及周边重要经穴区局部的回路磁能量循环,并由此形成带脉整体回路循环;同时由本材料制作的较大颗粒体能有效按压刺激经络穴位,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更具体是带体上下宽约4到8厘米,长约50到150厘米,在其上下边缘以等距离方式间隔排列土行素圆珠,土行素圆珠以正负极相呼应的方式排列,使其形成横向土行素之间与上下土行素圆珠之间以及整个带体之间的多重磁场回路效应。有效促进人体气血循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具有五行素所具有的磁药热钙铁对人体的保健治疗作用,对人体腰腹部重要经络穴位区、人体器官组织反射区所具有的脏腑调节功能进行点对点式的调理;本装置沿带状型周长上下边缘按正负极设置具有磁疗作用的土行素材料,形成身体带脉及周边重要经穴区局部的回路磁能量循环,并由此形成带脉整体回路循环;同时由本材料制作的较大颗粒体能有效按压刺激经络穴位,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第八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是在用于围绕束系在腰腹部的带体1对应腹部神阙穴的椭圆形腹心区域2和对应后腰部命门穴的椭圆形腰心区域3,分别配置具有中医五行属性的物质:木行素属性物、火行素属性物、土行素属性物、金行素属性物、水行素属性物的任意一种。其中配置方式:对应人体腹部神阙穴的位置为宽5到10厘米,长约8到15厘米的椭圆形五行素功能袋,对应于肾部命门处位置为宽约8到15厘米,长约12到18厘米的椭圆形五行素功能袋。即所述中医五行属性物的结构形式是内装或者内固定五行属性物颗粒的椭圆形或者圆形功能袋。更具体说它是脾肾双护保健带:为一条通过尼龙粘带10的方式束系在腰间的带状体,带体1宽约4到8厘米。中医五行属性的物质具体为:在运用到本实用新型保健带中的时候可以分别制作成直径约0.6到1.2厘米的圆珠,或直径约0.2到0.5的微型颗粒。 
所述金行素为调养肺功能的材料;木行素为调养肝功能的材料;水行素为调养肾功能的材料;火行素为调养心功能的材料;土行素为调养脾功能的材料。更具体是:金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肺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的材料。木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肝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材料。水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肾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促进气血循环作用的材料。火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心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远红外能量的材料。土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脾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磁疗作用的材料。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是在用于围绕束系在腰腹部的带体1对应腹部神阙穴的椭圆形腹心区域2和对应后腰部命门穴的椭圆形腰心区域3,分别配置具有中医五行属性的物质的组合。组合方式为:火行素属性物11居中,土行素属性物 12在上方和下方排列,木行素属性物13在左边和右边排列;腹心区域2和腰心区域3与带体的连接处都自上至下排列有木行素属性物13、火行素属性物11、土行素属性物12、金行素属性物14、水行素属性物15。所述带体1两端配有尼龙粘带10,所述带体1上下边配装有上下磁极相对的间隔分布的永磁体带边4。中医五行属性的物质具体为:在运用到本实用新型保健带中的时候可以分别制作成直径约0.6到1.2厘米的圆珠,或直径约0.2到0.5的微型颗粒。所述金行素为调养肺功能的材料;木行素为调养肝功能的材料;水行素为调养肾功能的材料;火行素为调养心功能的材料;土行素为调养脾功能的材料。更具体是:金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肺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的材料。木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肝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材料。水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肾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促进气血循环作用的材料。火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心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远红外能量的材料。土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脾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磁疗作用的材料。 
即其为功效强化型,使用五行素圆珠制作,其腹部椭圆形上以神阙穴为圆心,使用火行素圆珠排列成直径3到6厘米的圆形,沿任脉纵向在其外缘间隔一定距离上下排列土行素圆珠,沿带脉横向在其外缘间隔一定距离左右排列木行素圆珠,在椭圆形与带体的衔接处,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木、火、土、金、水行素圆珠,在肾部椭圆形上以命门为圆心,使用火行素圆珠排列成直径5到8厘米的圆形,在圆周外缘间隔一定距离的圆环上,等距离间隔分散排列土行素圆珠,沿带脉横向在其外缘间隔一定距离左右排列木行素圆珠,在椭圆形与带体的衔接处,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木、火、土、金、水行素圆珠。带体上下宽约4到8厘米,长约50到150厘米,在其上下边缘以等距离方式间隔排列土行素圆珠,土行素圆珠以正负极相呼应的方式排列,使其形成横向土行素之间与上下土行素圆珠之间以及整个带体之间的多重磁场回路效应。有效促进人体气血循环。 
本实施例还可做如下变换:即可拆装组合型,可使用五行素圆珠制作,也可使用五行素微型颗粒制作,微型颗粒是粘贴在直径1厘米左右的薄状贴片上,包含有带体和椭圆形五行素功能袋,带体两端通过尼龙粘扣沿着带脉固定在腰部,带体的尺寸、结构和功能同上述两方案中一致,椭圆形五行素功能袋是可拆卸的,在其背面左右两端各缝制了长7到9厘米,宽1到3厘米的系扣,能将功能袋在带体上固定到腹部或肾部的位置,其尺寸、结构和功能同上述两方案中的五行素功能袋一致,可任选其腹部或肾部功能袋之一进行组装。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是在用于围绕束系在腰腹部的带 体1对应腹部神阙穴的圆形腹心区域2和对应后腰部命门穴的圆形腰心区域3,分别配置具有中医五行属性的物质的(不干胶或者尼龙粘带为粘结方式的)贴片组合。贴片组合方式为:火行素属性物11居中,土行素属性物12在上方和下方排列,木行素属性物13在左边和右边排列;腹心区域2和腰心区域3与带体的连接处都自上至下排列有木行素属性物13、火行素属性物11、土行素属性物12、金行素属性物14、水行素属性物15。所述带体1两端配有尼龙粘带10,所述带体1上下边配装有上下磁极相对的间隔分布的永磁体带边4。中医五行属性的物质具体为:在运用到本实用新型保健带中的时候可以分别制作成直径约0.6到1.2厘米的圆珠,或直径约0.2到0.5的微型颗粒。所述金行素为调养肺功能的材料;木行素为调养肝功能的材料;水行素为调养肾功能的材料;火行素为调养心功能的材料;土行素为调养脾功能的材料。更具体是:金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肺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的材料。木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肝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材料。水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肾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促进气血循环作用的材料。火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心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远红外能量的材料。土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脾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磁疗作用的材料。 
即其为舒适健身型,使用五行素微型颗粒制作,微型颗粒粘贴在直径1厘米左右的薄状贴片上,其腹部椭圆形上以神阙穴为圆心,使用火行素贴片排列成直径3到6厘米的圆形,沿任脉纵向在其外缘间隔一定距离上下排列土行素贴片,沿带脉横向在其外缘间隔一定距离左右排列木行素贴片,在椭圆形与带体的衔接处,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木、火、土、金、水行素贴片,在肾部椭圆形上以命门为圆心,使用火行素贴片排列成直径5到8厘米的圆形,在圆周外缘间隔一定距离的圆环上,等距离间隔分散排列土行素贴片,沿带脉横向在其外缘间隔一定距离左右排列木行素贴片,在椭圆形与带体的衔接处,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木、火、土、金、水行素贴片。带体上下宽约4到8厘米,长约50到150厘米,在其上下边缘以等距离方式间隔排列土行素贴片,土行素贴片以正负极相呼应的方式排列,使其形成横向土行素之间与上下土行素贴片之间以及整个带体之间的多重磁场回路效应。有效促进人体气血循环。 
本实施例还可做如下变换;即可拆装组合型,可使用五行素圆珠制作,也可使用五行素微型颗粒制作,微型颗粒是粘贴在直径1厘米左右的薄状贴片上,包含有带体和椭圆形五行素功能袋,带体两端通过尼龙粘扣沿着带脉固定在腰部,带体的尺寸、结构和功能同上述两方案中一致,椭圆形五行素功能袋是可拆卸的,在其背面左右两端各缝制了长7到9厘米,宽1到3厘米的系扣,能将功能袋在带体上固定到腹部或肾部的位置,其尺寸、 结构和功能同上述两方案中的五行素功能袋一致,可任选其腹部或肾部功能袋之一进行组装。 
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是在用于围绕束系在腰腹部的带体1对应腹部神阙穴的椭圆形腹心区域2和对应后腰部命门穴的椭圆形腰心区域3,分别配置具有中医五行属性的物质:木行素属性物、火行素属性物、土行素属性物、金行素属性物、水行素属性物的组合。组合方式为:一种五行素属性物居中,另外两种五行素属性物分列左右。所述带体1两端配有尼龙粘带10。 
实施例五,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仅在于:中医五行属性的物质组合方式为:一种五行素属性物居中,另外四种五行素属性物周围均匀分布。 
实施例六,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仅在于:中医五行属性的物质组合方式为:一种五行素属性物居中,另外五种五行素属性物周围均匀分布。 
实施例七,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仅在于:中医五行属性的物质组合方式为:五种五行素属性物圆周形均匀分布。 
实施例八,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脾肾双护保健带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仅在于:五种五行素属性物按顺时针方式自左至右依木、火、土、金、水顺序呈圆周形均匀分布,中心放置中药包5。 
实施例4-8中所述五行素属性物:所述金行素为调养肺功能的材料;木行素为调养肝功能的材料;水行素为调养肾功能的材料;火行素为调养心功能的材料;土行素为调养脾功能的材料。更具体是:金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肺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的材料。木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肝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材料。水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肾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促进气血循环作用的材料。火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心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远红外能量的材料。土行素主要由可以调养脾功能的元素构成,可以是具有磁疗作用的材料。在运用到本实用新型保健带中的时候可以分别制作成直径约0.6到1.2厘米的圆珠,或直径约0.2到0.5的微型颗粒。 

Claims (10)

1.一种脾肾双护保健带,其特征在于为在用于围绕束系在腰腹部的带体对应腹部神阙穴的腹心区域和对应后腰部命门穴的腰心区域,分别配置具有中医五行属性的物质:利肝平火素属性物、养心安神素属性物、健脾和胃素属性物、清肺润肠素属性物、温肾扶阳素属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脾肾双护保健带,其特征在于腹心区域和腰心区域分别配置单一的五行属性物或者配置多种五行属性物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脾肾双护保健带,其特征在于多种五行属性物的组合方式有:1)一种五行素属性物居中,另外两种五行素属性物分列左右;2)一种五行素属性物居中,另外两种五行素属性物分列上下;3)一种五行素属性物居中,另外四种五行素属性物周围均匀分布;4)一种五行素属性物居中,另外五种五行素属性物周围均匀分布;5)五种五行素属性物圆周形均匀分布;6)五种五行素属性物圆周形均匀分布,中心放置中药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脾肾双护保健带,其特征在于养心安神素属性物居中,健脾和胃素属性物在上方和下方排列,利肝平火素属性物在左边和右边排列;腹心区域和腰心区域与带体的连接处都自上至下排列有利肝平火素属性物、养心安神素属性物、健脾和胃素属性物、清肺润肠素属性物、温肾扶阳素属性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脾肾双护保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心区域和腰心区域与带体之间的连接处还配装有自上至下依次配装有健脾和胃素属性物、养心安神素属性物、健脾和胃素属性物、清肺润肠素属性物、温肾扶阳素属性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脾肾双护保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心区域和腰心区域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脾肾双护保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医五行属性物的结构形式是内装或者内固定五行属性物颗粒的椭圆形或者圆形功能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脾肾双护保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肺润肠素为调养肺功能的材料;利肝平火素为调养肝功能的材料;温肾扶阳素为调养肾功能的材料;养心安神素为调养心功能的材料;健脾和胃素为调养脾功能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脾肾双护保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五行属性物配装方式为上面布装颗粒状五行属性物的贴片通过不干胶或者尼龙粘带或者系扣粘配在围带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脾肾双护保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两端配有尼龙粘带,所述带体上下边配装有上下磁极相对或者磁极相反的间隔分布的磁体带边,或者所述围带周边配装有磁极同顺序排列的间隔分布的磁体带边。 
CN2010206307792U 2010-11-30 2010-11-30 脾肾双护保健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51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307792U CN202051993U (zh) 2010-11-30 2010-11-30 脾肾双护保健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307792U CN202051993U (zh) 2010-11-30 2010-11-30 脾肾双护保健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51993U true CN202051993U (zh) 2011-11-30

Family

ID=45011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3077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51993U (zh) 2010-11-30 2010-11-30 脾肾双护保健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519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5625A (zh) * 2010-11-30 2012-05-30 李建书 脾肾双护保健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5625A (zh) * 2010-11-30 2012-05-30 李建书 脾肾双护保健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46800Y1 (ko) 기능성 수지 자석 지압구가 구비된 다용도 경침
US5984855A (en) Magnetic blanket for horses
CN101972517A (zh) 多功能多部位治疗保健砭石带
KR102117006B1 (ko) 막대자석이 구비된 깔창
CN201996800U (zh) 砭石医疗保健养生带
CN202051993U (zh) 脾肾双护保健带
CN205285174U (zh) 一种聚能磁疗保健鞋
CN202052003U (zh) 多功能火灸排罐紧固装置
CN202051974U (zh) 保健强化型滚轮按摩装置
CN102475625A (zh) 脾肾双护保健带
CN102475630B (zh) 多功能火灸排罐紧固装置
CN102475629A (zh) 高效可靠型热敏灸装置
CN201709949U (zh) 多功能颈椎生态康复保健枕
CN203524979U (zh) 多用途的温灸袋
CN201759835U (zh) 用于养生治疗和体育健身的按摩运动装置
CN205757553U (zh) 一种五行宝石保健鞋垫
CN202051992U (zh) 多功能足疗装置
CN202052002U (zh) 高效可靠型热敏灸装置
CN105597228B (zh) 一种用于治疗胃下垂的托胃康复带及配合使用的脐疗药包
CN102415944A (zh) 一种多功能手脚养护装置
CN109938533A (zh) 一种含有药渣的药枕、腰枕或者脉枕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97274A (zh) 一种五行宝石腰腹保健带
CN201603286U (zh) 一种保健带
CN102475621A (zh) 保健强化型滚轮按摩装置
CN102370536A (zh) 热、磁、药疗多功能养生治疗和体育健身运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