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44329U - 脊柱复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脊柱复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44329U
CN202044329U CN2011200766027U CN201120076602U CN202044329U CN 202044329 U CN202044329 U CN 202044329U CN 2011200766027 U CN2011200766027 U CN 2011200766027U CN 201120076602 U CN201120076602 U CN 201120076602U CN 202044329 U CN202044329 U CN 202044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tooth
anything
lock
re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766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0766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44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44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443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复位装置,包括复位棒、第一锁紧装置、椎弓根钉和第二锁紧装置,复位棒通过第二锁紧装置与椎弓根钉连接,复位棒的数目为两个,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齿状部分的轴线与复位棒的轴线垂直,齿状部分的轮齿位于其周部,且处于复位棒的轴线的一侧,两复位棒的轮齿相互啮合,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锁紧。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脊柱复位装置的操作简单,操作过程中不易发生复位丢失,复位效果好。

Description

脊柱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脊柱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位置,作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一旦脊柱发生骨折,则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对发生骨折的脊柱进行锥体复位和固定就显得特别重要;脊柱复位装置就是为了实现锥体的复位和固定而产生的。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脊柱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脊柱复位装置包括椎弓根钉11,调整棒12、锁紧螺母13、齿片14、连接座16、球形套15和锁紧螺钉17,齿片上设置有锯齿141,连接座16上设置有与其对应啮合的锯齿161,并且开设有容纳椎弓根钉11的锥形孔和容纳调整棒12的通孔162,球形套15上开设有变形槽151。
使用过程中,当伤者的脊柱某一节受伤受压时,首先将椎弓根钉11钉入与受伤脊柱节相邻的两脊柱节;然后将球形套15套装于两椎弓根钉11,其中球形套15依次穿过连接座16、齿片14和锁紧螺母13的通孔,连接座16连接有调整棒12,调整棒12插装于连接座16的通孔162中,并通过锁紧螺钉17锁紧;接下来再调整两椎弓根钉11的倾角,由于球形套15的球形部分位于连接座16的锥形孔中,从而可以使椎弓根钉11带动球形套15相对于连接座16摆动,此过程需要借助调节锁紧装置的摆动,调整好两椎弓根钉11的倾角以后,再使齿片14与连接座16的锯齿啮合,即使调节锁紧装置旋转,将锁紧螺母13锁紧,即锁紧螺母13绕设置于球形套15上的螺纹旋转,使球形套15向上运动,而锁紧螺母13向下运动,由于球形套15的球形部分位于连接座16的锥形孔,从而使开设有变形槽151的球形套15在锥形孔的作用下压紧椎弓根钉11,基本完成脊柱复位装置的固定。
当然,如若处于两椎弓根钉11之间的调整棒12的长度不能满足要求,还可以再松开锁紧螺钉17,微调两椎弓根钉11之间的调整棒12的长度,然后再次锁紧。
然而,由上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脊柱复位装置的使用过程繁琐,操作过程非常复杂,延长了医治时所占用的时间;另一方面,在操作过程中,调整好两椎弓根钉11的倾角以后,利用调节锁紧装置锁紧时,需要放开其中一个椎弓根钉11,而调节锁紧装置始终套装于未钉入脊柱内部的椎弓根钉部分,用于在放开椎弓根钉11时保持椎弓根钉11的倾角不发生变化的支撑装置没有空间放置,从而在脊柱的作用力下,在椎弓根钉11放开,锁紧螺母13未锁紧的情况下,椎弓根钉11会产生一定的复位丢失,影响了复位效果。
因此,如何降低使用时的复杂度,同时减小复位丢失,提高复位的稳定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复位装置,该脊柱复位装置的操作简单,操作过程中不易发生复位丢失,复位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柱复位装置,包括复位棒、第一锁紧装置、椎弓根钉和第二锁紧装置,所述复位棒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与所述椎弓根钉连接,所述复位棒的数目为两个,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所述齿状部分的轴线与所述复位棒的轴线垂直,所述齿状部分的轮齿位于其周部,且处于所述复位棒的轴线的一侧,两所述复位棒的轮齿相互啮合,并通过所述第一锁紧装置锁紧。
优选地,两所述齿状部分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锁紧装置为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依次穿过两所述通孔,锁紧两所述复位棒。
优选地,两所述通孔中的一者为螺纹孔,另一者为光孔,所述锁紧螺钉的穿过所述光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优选地,锁紧螺钉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段、光滑段、直径渐变段、凹槽段和拧紧段,所述直径渐变段的直径逐渐变大,所述拧紧段设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为锁紧螺母,所述椎弓根钉包括位于其顶端关于其直径对称设置的两圆环,两所述圆环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所述复位棒的直径,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周部设置有与所述两圆环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锁紧螺母设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齿状部分的直径范围为3mm至20mm。
优选地,所述齿状部分的轮齿数目的范围为15至120。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包括复位棒、第一锁紧装置、椎弓根钉和第二锁紧装置,复位棒通过第二锁紧装置与椎弓根钉连接,复位棒的数目为两个,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齿状部分的轴线与复位棒的轴线垂直,齿状部分的轮齿位于其周部,且处于复位棒的轴线的一侧,两复位棒的轮齿相互啮合,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锁紧。从而,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首先将椎弓根钉钉入损伤脊柱节两侧的脊柱节中,然后将通过第一锁紧装置连接的两复位棒与两椎弓根钉通过第二锁紧装置锁紧,然后利用调节部件使两椎弓根钉摆动,同时两复位棒的齿状部分相对旋转,改变两复位棒之间的夹角,改变两椎弓根钉的倾角,待调整至目标位置后,将两椎弓根钉的状态预固定,然后利用锁紧助力装置使第一锁紧装置固定两齿状部分的相对位置即可。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椎弓根钉的倾角调节和固定过程都非常的简单,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同时,在对椎弓根钉的倾角进行调节和固定时,首先利用调节装置进行椎弓根钉的倾角的调节,由于使第一锁紧装置锁紧两齿状部分的相对位置的施力位置和方向,与调节椎弓根钉的倾角的施力位置和方向完全不同,因此,可以在实施锁紧步骤之前,利用支撑装置固定椎弓根钉的倾角,然后再放开其中一个椎弓根钉,在进行锁紧,从而可以防止在操作过程中的复位丢失,大大提高了复位效果。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的两复位棒的通孔中的一者为螺纹孔,另一者为光孔,锁紧螺钉的穿过光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这样,螺纹孔与锁紧螺钉的螺纹段相互配合,锁紧螺钉的光杆段进入光孔中,而锁紧螺钉的端部卡接于复位棒的齿轮部分的侧壁,从而可以使锁紧螺钉除端部以外的部分完全进入两复位棒的通孔中,使锁紧螺钉的端部完全与齿轮部分的侧壁贴合,利用螺纹和锁紧螺钉的端部为两相互啮合的齿轮部分提供足够的压力,最大限度地提供连接的可靠性,防止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复位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脊柱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爆炸图;
图6为图4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脊柱复位装置,该脊柱复位装置的操作简单,操作过程中不易发生复位丢失,复位效果好。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4至图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爆炸图;图6为图4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主视图。
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包括复位棒22、第一锁紧装置24、椎弓根钉21和第二锁紧装置23,复位棒22通过第二锁紧装置24与椎弓根钉21连接,复位棒22的数目为两个,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221,齿状部分221的轴线与复位棒22的轴线垂直,齿状部分221的轮齿位于其周部,且处于复位棒22的轴线的一侧,两复位棒22的轮齿相互啮合,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24锁紧。
具体地,本文所述的复位棒22、第一锁紧装置24、椎弓根钉21和第二锁紧装置23各装置的具体连接方式是指在椎弓根钉21钉入脊柱以后,完成相互连接后的状态。
从而,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首先将椎弓根钉21钉入损伤脊柱节两侧的脊柱节中,然后将通过第一锁紧装置24连接的两复位棒22与两椎弓根钉21通过第二锁紧装置23锁紧,然后利用调节部件(操作过程中的辅助部件)使两椎弓根钉21摆动,同时两复位棒22的齿状部分221相对旋转,改变两复位棒22之间的夹角,达到改变两椎弓根钉21的倾角的目的,待两椎弓根钉21的倾角调整至目标位置后,利用支撑装置(操作过程中的辅助部件)将两椎弓根钉21的状态预固定,然后利用锁紧助力装置(操作过程中的辅助部件)使第一锁紧装置24固定两齿状部分221的相对位置即可。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椎弓根钉21的倾角调节和固定过程都非常的简单,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同时,在对椎弓根钉21的倾角进行调节和固定时,首先利用调节装置进行椎弓根钉21的倾角的调节,由于使第一锁紧装置24锁紧两齿状部分221的相对位置的施力位置和方向,与调节椎弓根钉21的倾角的施力位置和方向完全不同,因此,可以在实施锁紧步骤之前,利用支撑装置固定椎弓根钉的倾角,然后再放开椎弓根钉21,改变第一锁紧装置24的状态进行锁紧,从而可以防止在操作过程中的复位丢失,大大提高了复位效果。
具体地,如图中所示,为了方便第一锁紧装置24锁紧两复位棒22的位置,实现对椎弓根钉21的倾角的锁紧,两齿状部分221的中部可以均开设通孔222,同时第一锁紧装置24采用锁紧螺钉,当需要锁紧时,锁紧螺钉依次穿过两通孔,锁紧两复位棒22。
特别地,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的两复位棒22的通孔中的一者可以为螺纹孔,而另一者可以为光孔,锁紧螺钉的穿过光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这样,螺纹孔与锁紧螺钉的螺纹段相互配合,锁紧螺钉的光杆段进入光孔中,而锁紧螺钉的端部卡接于复位棒的齿轮部分的侧壁,从而可以使锁紧螺钉除端部以外的部分完全进入两复位棒的通孔中,使锁紧螺钉的端部完全与齿轮部分的侧壁贴合,利用螺纹和锁紧螺钉的端部为两相互啮合的齿轮部分提供足够的压力,最大限度地提供连接的可靠性,防止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复位丢失。
除了上述的螺纹段和光杆段,锁紧螺钉还包括与光杆段连接的直径渐变段、凹槽段和拧紧段,其中直径渐变段的直径逐渐变大,拧紧段设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凹槽。
这样,可以利用拧紧段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凹槽,很方便地将锁紧助力装置与锁紧螺钉连接,并将锁紧螺钉锁紧;而直径渐变段则刚好与齿轮部分22的通孔的倒角(加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了锁紧的可靠性;再完成锁紧过程以后,为了减小锁紧螺钉所占用的空间,向拧紧段施加弯曲作用力,由于凹槽段的设置,拧紧段与锁紧螺钉的其他部分可以很容易地断开。
当然,为了方便锁紧,第二锁紧装置23为锁紧螺母,椎弓根钉21包括位于其顶端关于其直径对称设置的两圆环211,两圆环211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复位棒22的直径,锁紧螺母的外周部设置有与两圆环211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从而,在需要将复位棒22与椎弓根钉21连接时,只需要将复位棒22放入位于两圆环211之间的空间,然后将锁紧螺母旋入其中,压紧复位棒22即可,操作过程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地对锁紧螺母施加作用力,使锁紧螺母锁紧复位棒22,还可以在锁紧螺母上设置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通孔。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齿状部分221的强度,同时防止由于齿状部分的尺寸过大占用过多的空间,可以将齿状部分221的直径尺寸范围控制在3mm至20mm之间。
类似地,为了在满足椎弓根钉21的倾角调整需要的基础上,保证各轮齿的承受能力,可以将齿状部分221的轮齿数目范围控制在15个至120个之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脊柱复位装置,包括复位棒、第一锁紧装置、椎弓根钉和第二锁紧装置,所述复位棒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与所述椎弓根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棒的数目为两个,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所述齿状部分的轴线与所述复位棒的轴线垂直,所述齿状部分的轮齿位于其周部,且处于所述复位棒的轴线的一侧,两所述复位棒的轮齿相互啮合,并通过所述第一锁紧装置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齿状部分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锁紧装置为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依次穿过两所述通孔,锁紧两所述复位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通孔中的一者为螺纹孔,另一者为光孔,所述锁紧螺钉的穿过所述光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锁紧螺钉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段、光滑段、直径渐变段、凹槽段和拧紧段,所述直径渐变段的直径逐渐变大,所述拧紧段设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为锁紧螺母,所述椎弓根钉包括位于其顶端关于其直径对称设置的两圆环,两所述圆环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所述复位棒的直径,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周部设置有与所述两圆环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设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部分的直径范围为3mm至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部分的轮齿数目的范围为15至120。
CN2011200766027U 2011-03-22 2011-03-22 脊柱复位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44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766027U CN202044329U (zh) 2011-03-22 2011-03-22 脊柱复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766027U CN202044329U (zh) 2011-03-22 2011-03-22 脊柱复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44329U true CN202044329U (zh) 2011-11-23

Family

ID=44984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7660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44329U (zh) 2011-03-22 2011-03-22 脊柱复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4432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0814A (zh) * 2011-03-22 2011-08-24 邱勇 脊柱复位装置
CN108843669A (zh) * 2018-08-01 2018-11-20 上海斯潘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棒连接的可调节双尾螺钉
CN114617624A (zh) * 2022-03-09 2022-06-1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股骨干骨折手术用的提拉复位辅助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0814A (zh) * 2011-03-22 2011-08-24 邱勇 脊柱复位装置
CN108843669A (zh) * 2018-08-01 2018-11-20 上海斯潘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棒连接的可调节双尾螺钉
CN114617624A (zh) * 2022-03-09 2022-06-1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股骨干骨折手术用的提拉复位辅助器
CN114617624B (zh) * 2022-03-09 2023-05-2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股骨干骨折手术用的提拉复位辅助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2220448B2 (en) Device for performing osteosynthesis
CN202044329U (zh) 脊柱复位装置
US10743918B2 (en) External fixation connection rod with female attachment
JP2005507281A (ja) クランプ手段によって組み合わせられる脊椎サポート装置
CN102160814A (zh) 脊柱复位装置
CN202044328U (zh) 脊柱复位装置
US20080312656A1 (en) Adjustable fixation devices incorporating drive systems
CN102715959B (zh) 牙科植入物和插入工具的组合件
CN106551721B (zh) 横向可调节脊柱螺钉
EP3697328B1 (en) Deformable dynamization device
CN203425020U (zh) 长骨骨折复位器
CN102090921B (zh) 脊柱复位装置
JP3220942U (ja) 脛骨骨折の治療に用いるロック式外部固定装置
KR101670273B1 (ko) 정형외과 임플란트용 잠금형 고정 시스템
CN203873854U (zh) 一种横向连接装置
CN104207834A (zh) 脊柱可调型生长阀
CN202146356U (zh) 桡骨远端掌侧接骨板
JP2014233571A (ja) 創外固定器
CN203291001U (zh) 一种螺纹型拉力螺钉系统及其专用复合起子
CN207253368U (zh) 指骨牵伸器
WO2021124142A1 (en) Anchorage device for dental prostheses
CN209713140U (zh) 医疗机器人之俯仰摆转预调整臂
CN111228025B (zh) 一种克雷氏骨折和史密斯骨折共用的外固定装置
CN209153931U (zh) 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多轴椎弓根螺钉
CN205391173U (zh) 一种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QIU YONG

Effective date: 201406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0008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TO: 201800 JIADING,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609

Address after: 201800, 1988, Jia Tong Road,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Devic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08 Gulou District, Jiangsu, Zhongshan Road, No. 321, No.

Patentee before: Qiu Yong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807 Jiading District Jia Tang Road, Shanghai, No. 198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equipment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800, 1988, Jia Tong Road,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Devices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