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34661U - 改良的驳接座 - Google Patents

改良的驳接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34661U
CN202034661U CN2011201362730U CN201120136273U CN202034661U CN 202034661 U CN202034661 U CN 202034661U CN 2011201362730 U CN2011201362730 U CN 2011201362730U CN 201120136273 U CN201120136273 U CN 201120136273U CN 202034661 U CN202034661 U CN 202034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joint chair
improvement
sliding part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362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成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1362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34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34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346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良的驳接座,其包括:一滑动件,其顶面纵向开设一供连接器插头定位与伸出的容置槽,该容置槽底部两侧相对设有一对挡片,该滑动件左右侧延伸一对翼片,并于前方设有一弹性构件;以及一固定件,其顶面平台开设一宽度大于容置槽的滑槽,而左、右侧壁形成一对供滑动件左、右翼片跨接的滑轨,并于固定件前缘内壁突设一供该弹性构件前端邻接的定位部,使得容置槽可随着滑动件在固定件的滑槽下方弹性地前后滑移;使得至少两种不同宽度尺寸的手持装置底部的连接器插槽,可插接于由滑动件及固定件顶面伸出的连接器插头,而各手持装置背板则依靠于设有固定件的基座,以方便进行充电或资料传输。

Description

改良的驳接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驳接座(docking station),尤指一种可供至少两种手持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进行充电或资料传输的驳接座。
背景技术
按随着科技的进步,3C电子产品除了日益轻薄短小化之外,亦朝着触控操作方式发展,使得3C电子产品,例如手持装置,诸如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或影音播放器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随身物品。事实上,即以平板计算机,例如iPad、智能型手机,例如iPhone、影音播放器,例如iPod系列产品为例,该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与影音播放器均有各自的充电与传输缆线,以便对前述手持装置进行充电与资料传输,而任一种手持装置均各自搭配一款充电座,已行之多年,也就是说,不同的手持装置之间并无共享相同外围设备,例如充电座的可能。
基于前述的需求,相关业者即推出一种可适用多款手持装置的通用型充电驳接座,该驳接座顶面开设一长度、宽度均大于手持装置的凹槽,该凹槽底面中央突设一连接器插头,该驳接座另附有多个插接盖片,各盖片顶面对应各手持装置的外形及尺寸设有容置槽,该容置槽底面具有一穿孔。当手持装置欲充电时,使用者必须先挑出容置槽与该手持装置相同造形与尺寸的插接盖片,然后将该插接盖片套设于该驳接座顶面凹槽顶缘,使连接器插头由穿孔穿出后,最后将该手持装置底部的连接器插槽对准容置槽内连接器插头并插入,使手持装置底部于容置槽内定位,以进行充电。
惟前述通用型充电驳接座在进行充电前,必须先将手持装置与插接盖片先行配对后,方能将插接盖片结合于驳接座顶面凹槽;因此,不同的手持装置必须搭配具有相同容置槽造形的插接盖片,在使用上仍属不便,且若其中一插接盖片遗失,则将无法对同款手持装置进行充电,诚为美中不足之处。因此,如何将驳接座加以改良,使其可在不使用插接盖片情况下,即可适用于至少两种不同类型、尺寸的手持装置,乃是相关业者亟待克服的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驳接座,其是在一固定件内设有一可弹性前后滑移的滑动件,使得至少两种不同宽度尺寸的手持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底部的连接器插槽,可迅速及方便地插接于由滑动件及固定件顶面伸出的连接器插头,以便进行充电或资料传输,使得该驳接座可为不同的手持装置所共享,而让使用者使用时更为便利,以克服前述先前技术的困扰与不便。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改良的驳接座,其包括:
一滑动件,其顶面纵向开设一供连接器插头定位与伸出的容置槽,该容置槽底部两侧相对设有一对挡片,该滑动件左右侧延伸一对翼片,并于前方设有一弹性构件;以及
一固定件,其顶面平台开设一宽度大于容置槽的滑槽,而左、右侧壁形成一对供滑动件左、右翼片跨接的滑轨,并于固定件前缘内壁突设一供该弹性构件前端邻接的定位部,使得容置槽可随着滑动件在固定件的滑槽下方弹性地前后滑移。
其中各挡片顶面突设一抵榫,且各挡片两侧与滑动件之间开设有沟槽。
其中该容置槽前后侧中段相对设有连通的镂空部,以形成十字形槽孔。
其中该弹性构件为U或V形弹片、弹簧或蛇腹管。
其进一步包括一基座,该基座前方具有一开口,该开口上方设有一支撑壁,而固定件则设于该开口内,使滑槽后方邻接支撑壁。
其中该固定件与基座前、后邻接面相对设置一接合机构,以便将两者结合为一体,该接合机构包括:一设于该固定件前方的前接缘抵住该基座开口下方内侧壁上端的定位肋;以及一设于该固定件背面的扣勾卡扣于该基座底部开设的扣孔。
其中该基座底部前、后侧分别伸出一支脚及开设一凹槽。
其中该凹槽内结合一止滑垫。
其中该基座后方开设一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可使得至少两种不同宽度尺寸的手持装置底部的连接器插槽,可插接于由滑动件及固定件顶面伸出的连接器插头,而各手持装置背板则依靠于设有固定件的基座,以方便进行充电或资料传输。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描述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驳接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驳接座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驳接座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驳接座供一手持装置连接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驳接座供另一手持装置连接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驳接座是由一基座1,一滑动件3,及一固定件4所组成。组装时,使用者是将购买手持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所附带的连接器2、滑动件3与固定件4先行结合后,再将固定件4固设于基座1,使得组立后的驳接座具有充电及资料传输的用途。
其中,基座1为一例如但不限于中空楔形的铝挤型框体,其前方开口11内部形成一开放空间,底部前、后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支脚12及一凹槽13,且该凹槽13底面得结合一止滑垫131,使基座1得以稳固地站立于桌面上。该开口11上方形成一可供至少两手持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贴靠的支撑壁14。此外,该开口11底部设置接合机构,以便将后叙固定件4固设于开口11内;或者,该固定件4是一体设于该基座1的前方开口11,俱属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标的。尤其是,该基座1后方开设一线槽15(显示于图4),以便供连接器2的缆线22穿出。
连接器2是使用者购买手持装置所一并附带的线材,该连接器2是在一连接器插头21后方连接一缆线22。该连接器插头21接口是符合手持装置,例如美国苹果公司(Apple Inc.)所生产的平板计算机,例如iPad、智能型手机,例如iPhone、影音播放器,例如iPod系列产品所采用的扩充连接器(dock connector)规格,惟不以此为限,该连接器插头21实施时,亦可为标准、mini或micro规格的USB连接器插头,以作为电源供应及资料传输的用途。
其中,该缆线22一端连接于连接器插头21,而该缆线22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器插头,例如标准USB连接器插头(已知,未予以图标)则穿越基座1后方预设的线槽15,并连接于计算机预设的连接端口,以便对手持装置进行充电或资料传输;或者该缆线22另一端穿越基座1后方预设的线槽15后,并连接一转接器(adapter),以便插入市电插座后,即可对手持装置进行充电。
滑动件3是用以套设连接器插头21,使该连接器插头21可随着滑动件3前后滑移。如图1及2所示,该滑动件3顶面纵向开设一供连接器插头21的本体部211以紧配合方式嵌插的容置槽31,该容置槽31底部两侧相对设有一对挡片32,且各挡片32顶面突设一抵榫321,以便抵住本体部211底部两侧。此外,各挡片32两侧与滑动件3之间设有沟槽322,使各挡片32具有按压的弹性。如欲将该连接器插头21与滑动件3的容置槽31脱离,使用者仅需同时按压挡片32,使该对抵榫321将连接器插头21向上推移,即可将连接器插头21与滑动件3分离。此外,该容置槽31前后侧中段相对设有连通的镂空部311,而形成一类似十字形槽孔,该对镂空部311尺寸对应前述第二连接器插头,例如标准USB连接器插头尺寸,使该第二连接器插头可穿越容置槽31,再经由线槽15穿出。
此外,该滑动件3左、右侧延伸一对翼片33,并于前方设有一弹性构件34,例如U或V形弹片,惟该弹性构件34不以此为限,其实施时亦可为弹簧、蛇腹管等弹性体为之。
固定件4为下方呈开放的座体,其顶面平台开设一宽度大于连接器插头21的滑槽41,该固定件4左、右侧壁向内突设一对供左、右翼片33跨接的滑轨42,使套设于滑动件3顶面连接器插头21的部份本体部211及上方的连接部212突伸于滑槽41之上,并可前后滑动位移。其中,该固定件4前缘内壁突设一定位部43(显示于图2),以便邻接该弹性构件34前端,并由该弹性构件34的伸展弹性,使该连接器插头21在未使用时,是紧靠于滑槽41的内侧缘。
请再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驳接座组立时,首先将滑动件3的一对翼片33跨接于固定件4相对设置的滑轨42内,另将弹性构件34前端插接于定位部43,使滑动件3与固定件4结合为一体,使容置槽31位于滑槽41下方。接着,将连接器2末端的第二连接器插头及缆线22由固定件4顶面滑槽41插入,并通过容置槽31,直到前端的连接器插头21嵌插并定位于容置槽31内,即可在无螺丝锁固的工序下,快速地将连接器插头21伸出于固定件4顶部滑槽41。
最后,利用固定件4与基座1的前、后邻接面相对设置的接合机构将两者结合为一体,再将连接器2的第二连接器插头及缆线22由基座1后方的线槽15穿出,即形成如图3所示的驳接座。其中,前述接合机构包括,一设于该固定件4前方的前接缘44a抵住该基座开口11下方内侧壁上端的定位肋16a;以及一设于该固定件4背面的扣勾44b卡扣于该基座1底部开设的扣孔16b;此举,可让固定件4与基座1可在无螺丝锁固的情况下快速地结合为一体。前已述及,该固定件4与基座1亦可一体成型,而滑动件3则可经由基座1预设的孔洞装设于固定件4内,使滑动件3可在固定件4内弹性地前后滑移。
因此,该连接器插头21可随着滑动件3在固定件4的滑槽41内弹性地前后滑移,以改变连接器插头21与支撑壁14之间的距离,以因应至少两种不同厚度的手持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而手持装置背板则邻接并依靠于支撑壁14,且底面的连接器插槽则可稳固地嵌插于连接器插头21的连接部212。
如图4所示,是将一种手持装置5,例如智能型手机,诸如iPhone底部连接器插槽插接于固定件4顶面伸出的连接器插头21,并将手机5背板贴合于支撑壁14,此时,连接器插头21即可自动因应手机5的连接器插槽至背板距离,而令连接器插头21连同滑动件3在固定件4的滑槽41内移动,以便对手机5进行充电或资料传输。
应注意的是,通过该基座1的开口11及固定件4的开放式设计,即便使用者将智能型手机5加装保护框或保护套后,亦可直接插接于连接器插头21,而无已知驳接座的插接盖片的容置槽尺寸因恰好等于手机外部尺寸,以致充电时,必须将保护框或保护套拆除的不便现象。
如图5所示,为因应不同手持装置厚度的差异性,若欲对另一种手持装置6,例如平板计算机,诸如iPad进行充电或资料传输。使用者仅需将平板计算机6底部连接器插槽直接插接于固定件4顶面伸出的连接器插头21,并将平板计算机6背板贴合于支撑壁14,首先调整连接器插头21与支撑壁14之间的距离;此时,连接器插头21即可自动因应平板计算机6的连接器插槽至背板距离,而令连接器插头21连同滑动件3在固定件4的滑槽41内向前移动,并压缩弹性构件34,以便对平板计算机6进行充电或资料传输。
当充电或资料传输完毕后,将平板计算机6由驳接座的连接器插头21抽离后,此时,由弹性构件34的伸展弹性,而将滑动件3连同连接器插头21在固定件4的滑槽41内自动返回起始位置。
因此,由图4至图5所示,可以清楚地观察,该驳接座1可供至少两种手持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5与平板计算机6进行充电或资料传输,使得驳接座可为不同的手持装置所共享,而让使用者使用时更为便利。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于,该驳接座由可弹性前后滑移的滑动件设计,可对至少两种手持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进行充电或资料传输,让使用者无须额外增购或管理充电座及传输缆线的困扰,堪称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凡是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术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畴。

Claims (9)

1.一种改良的驳接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滑动件,其顶面纵向开设一供连接器插头定位与伸出的容置槽,该容置槽底部两侧相对设有一对挡片,该滑动件左右侧延伸一对翼片,并于前方设有一弹性构件;以及
一固定件,其顶面平台开设一宽度大于容置槽的滑槽,而左、右侧壁形成一对供滑动件左、右翼片跨接的滑轨,并于固定件前缘内壁突设一供该弹性构件前端邻接的定位部,使得容置槽可随着滑动件在固定件的滑槽下方弹性地前后滑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驳接座,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挡片顶面突设一抵榫,且各挡片两侧与滑动件之间开设有沟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驳接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容置槽前后侧中段相对设有连通的镂空部,以形成十字形槽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驳接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构件为U或V形弹片、弹簧或蛇腹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驳接座,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基座,该基座前方具有一开口,该开口上方设有一支撑壁,而固定件则设于该开口内,使滑槽后方邻接支撑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的驳接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与基座前、后邻接面相对设置一接合机构,以便将两者结合为一体,该接合机构包括:
一设于该固定件前方的前接缘抵住该基座开口下方内侧壁上端的定位肋;以及
一设于该固定件背面的扣勾卡扣于该基座底部开设的扣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的驳接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底部前、后侧分别伸出一支脚及开设一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的驳接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凹槽内结合一止滑垫。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驳接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后方开设一线槽。
CN2011201362730U 2011-05-03 2011-05-03 改良的驳接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34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362730U CN202034661U (zh) 2011-05-03 2011-05-03 改良的驳接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362730U CN202034661U (zh) 2011-05-03 2011-05-03 改良的驳接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34661U true CN202034661U (zh) 2011-11-09

Family

ID=44896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3627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34661U (zh) 2011-05-03 2011-05-03 改良的驳接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3466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104A (zh) * 2011-12-01 2013-06-0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总成
CN108493662A (zh) * 2018-04-27 2018-09-04 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稳固充电端子座及其吸尘器
CN109660641A (zh) * 2018-12-05 2019-04-19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手机适配器及共享云计算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104A (zh) * 2011-12-01 2013-06-0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总成
CN108493662A (zh) * 2018-04-27 2018-09-04 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稳固充电端子座及其吸尘器
CN108493662B (zh) * 2018-04-27 2024-03-19 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稳固充电端子座及其吸尘器
CN109660641A (zh) * 2018-12-05 2019-04-19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手机适配器及共享云计算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91656A1 (en) Power adapter
CN110073309A (zh) 模块化计算系统
CN107295127A (zh) 手持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US20110037701A1 (en) Structure of keyboard combinable with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273643A1 (en) Docking station
CN202034661U (zh) 改良的驳接座
US20060028791A1 (en) Mobile computer and peripheral device arrangement
CN102629673B (zh) 电池组、电池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CN204257874U (zh) 一种新型插座
KR200484178Y1 (ko) 다중 충전 시스템
US1063726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harging module
CN202759128U (zh) 一种新型Micro USB连接线
CN202094458U (zh) 驳接座
CN205790850U (zh) 一种usb数据线盒
CN204927644U (zh) 一种多功能连接数据线
CN210517256U (zh) 多功能转接数据线
CN203825564U (zh) 一种抽屉式折叠键盘装置
CN202977930U (zh) 一种分离式多功能转换线
CN104917226A (zh) 隐藏式手机支架移动电源
CN202488165U (zh) 通用型手机座充
CN202050267U (zh) 充电器
CN105846262A (zh) 电气装置的转接器结构
US9888103B2 (en) Device stand with integral cradle port
KR101322963B1 (ko) 모바일용 보조배터리팩 및 전원공급장치
CN208434090U (zh) 便携式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