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24193U - 背光模组及发光键盘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发光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24193U
CN202024193U CN2011200286369U CN201120028636U CN202024193U CN 202024193 U CN202024193 U CN 202024193U CN 2011200286369 U CN2011200286369 U CN 2011200286369U CN 201120028636 U CN201120028636 U CN 201120028636U CN 202024193 U CN202024193 U CN 202024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holes
lgp
absorption layer
module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286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楷升
姚良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286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24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24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241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发光键盘,该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吸光层。导光板具有第一上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一上表面的第一下表面。第一破孔形成于导光板上。第一破孔穿透导光板的第一上表面与第一下表面。发光单元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透过导光板投射出。第一吸光层形成于第一破孔周围的第一上表面以及第一下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以吸收经由导光板导引至第一破孔的光线。通过本实用新型,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不会从导光板的破孔漏出,可避免漏光。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发光键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尤指一种应用于发光键盘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不仅如此,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或是工业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设备,皆需设有按键结构作为输入装置,以操作上述的电子产品与加工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键盘的设计愈来愈多样化。使用者在选择键盘时,键盘除了应具备基本的输入功能之外,键盘的视觉效果亦受到使用者的重视。举例而言,目前市面上已有推出发光键盘,除了在视觉上对使用者产生吸引力外,于夜间或灯光不足的地方亦可被使用。因此,发光键盘更具市场竞争力。
发光键盘大多是利用背光模组作为光源,以达到发光的功能。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以及发光单元。发光单元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而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透过导光板投射出。然而,导光板上有时需设计破孔以提供像是指点杆(pointing stick)、定位柱等构件穿透。因此,于先前技术的发光键盘中,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能轻易地从导光板上的破孔漏出,而发生漏光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漏光的背光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吸光层。导光板具有第一上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一上表面的第一下表面。第一破孔形成于导光板上。第一破孔穿透导光板的第一上表面与第一下表面。发光单元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透过导光板投射出。第一吸光层形成于第一破孔周围的第一上表面以及第一下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以吸收经由导光板导引至第一破孔的光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组还包含反射板以及第二吸光层。反射板设置于导光板下,反射板具有第二上表面,第二上表面与第一下表面相对。第二吸光层对应第一破孔而形成于第二上表面上,以吸收经由导光板导引至第一破孔的光线。进一步地,反射板上对应第一破孔形成有第二破孔,第二吸光层形成于第二破孔周围的第二上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组还包含遮光板以及第三吸光层。遮光板设置于导光板上,遮光板具有第二下表面,第二下表面与第一上表面相对。第三吸光层对应第一破孔而形成于第二下表面上,以吸收经由导光板导引至第一破孔的光线。进一步地,遮光板上对应第一破孔形成有第三破孔,第三吸光层形成于第三破孔周围的第二下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组,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键盘,其包含底板、复数个按键以及背光模组。这些按键设置于底板上。背光模组设置于底板下,而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如上所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键盘还包含电路板,设置于底板上。进一步地,电路板上具有与按键对应的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键盘,按键包含键帽、升降支撑装置以及弹性件,升降支撑装置与弹性件皆设置于键帽与底板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利用形成于破孔周围的上表面及/或下表面的吸光层吸收经由导光板导引至破孔的光线。因此,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不会从导光板的破孔漏出,以避免漏光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光键盘沿X-X线的剖面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剖面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光键盘1包含底板10、复数个按键12以及背光模组14。每一个按键12设置于底板10上,以供使用者按压,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背光模组14设置于底板10下,以提供发光键盘1发光的光源。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中发光键盘1沿X-X线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发光键盘1另包含电路板16,且按键12包含键帽120、升降支撑装置122以及弹性件124。电路板16设置于底板10上。升降支撑装置122与弹性件124皆设置于键帽120与底板10之间。当按键12被按压时,键帽120会伴随升降支撑装置122朝底板10的方向垂直移动。弹性件124即作为键帽120相对底板10上下移动时所需的弹力来源。弹性件124可为橡胶垫圈(rubber dome),但不以此为限。电路板16上具有与按键12对应的开关,例如薄膜开关(membraneswitch)或其它触发性开关。当键帽120被按压时,弹性件124会触发电路板16上的开关,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
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14包含导光板140、发光单元142、反射板144以及遮光板146。发光单元142设置于导光板140的一侧,发光单元142发射的光线透过导光板140投射出,以提供发光键盘1发光的光源。于实际应用时,发光单元142可为发光二极体。反射板144设置于导光板140下,而遮光板146设置于导光板140上。
如图2所示,导光板140具有第一上表面1400以及相对于第一上表面1400的第一下表面1402。此外,第一破孔1404形成于导光板140上,且穿透导光板140的第一上表面1400与第一下表面1402。如图2所示,第一吸光层1406a形成于第一破孔1404周围的第一上表面1400,且第一吸光层1406b形成于第一破孔1404周围的第一下表面1402上,以吸收经由导光板140导引至第一破孔1404的光线。于实际应用中,第一吸光层1406a、1406b可为吸光油墨或其它吸光材料。较佳地,第一吸光层1406a、1406b可为黑色吸光油墨。藉此,发光键盘1可避免发生漏光的情形。
此外,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亦可仅于第一破孔1404周围的第一上表面1400上形成第一吸光层1406a,或是仅于第一破孔1404周围的第一下表面1402上形成第一吸光层1406b,视实际应用而定。于此实施例中,于第一上表面1400以及第一下表面1402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吸光层1406a、1406b可达到更好的吸光效果。此外,第一吸光层1406a、1406b于第一上表面1400以及第一下表面1402上所形成的范围可视实际应用而定。
请参阅图3,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1’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发光键盘1’与上述的发光键盘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吸光层1442对应第一破孔1404而形成于反射板144的第二上表面1440上,且第三吸光层1462对应第一破孔1404而形成于遮光板146的第二下表面1460上。反射板144的第二上表面1440与导光板140的第一下表面1402相对,且遮光板146的第二下表面1460与导光板140的第一上表面1400相对。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吸光层1442与第三吸光层1462可进一步吸收经由导光板140导引至第一破孔1404的光线。于实际应用中,第二吸光层1442以及第三吸光层1462可为吸光油墨或其它吸光材料。较佳地,第二吸光层1442以及第三吸光层1462可为黑色吸光油墨。
此外,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亦可仅于反射板144的第二上表面1440上形成第二吸光层1442,或是仅于遮光板146的第二下表面1460上形成第三吸光层1462,视实际应用而定。此实施例中,于第二上表面1440以及第二下表面1460上分别形成有第二吸光层1442以及第三吸光层1462可达到更好的吸光效果。此外,第二吸光层1442以及第三吸光层1462于第二上表面1440以及第二下表面1460上所形成的范围可视实际应用而定。需说明的是,图3与图2中具有相同标号者,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4,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1”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发光键盘1”与上述的发光键盘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破孔1444对应第一破孔1404而形成于反射板144上,且第三破孔1464对应第一破孔1404而形成于遮光板146上。于实际应用时,第一破孔1404、第二破孔1444以及第三破孔1464可提供像是指点杆、定位柱等构件穿透而与底板10固定。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吸光层1442形成于第二破孔1444周围的第二上表面1440上,且第三吸光层1462形成于第三破孔1464周围的第二下表面1460上,以吸收经由导光板140导引至第一破孔1404的光线。需说明的是,图4与图3中具有相同标号者,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利用形成于破孔周围的上表面及/或下表面的吸光层吸收经由导光板导引至破孔的光线。因此,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不会从导光板的破孔漏出,以避免漏光之情形。此外,吸光层除了可形成于导光板上,还可形成于反射板及/或遮光板上,以达到更好的吸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导光板,具有第一上表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一上表面的第一下表面,第一破孔形成于该导光板上,该第一破孔穿透该导光板的该第一上表面与该第一下表面;
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一侧,该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透过该导光板投射出;以及
第一吸光层,形成于该第一破孔周围的该第一上表面以及该第一下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以吸收经由该导光板导引至该第一破孔的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反射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下,该反射板具有第二上表面,该第二上表面与该第一下表面相对;以及
第二吸光层,对应该第一破孔而形成于该第二上表面上,以吸收经由该导光板导引至该第一破孔的光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板上对应该第一破孔形成有第二破孔,该第二吸光层形成于该第二破孔周围的该第二上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遮光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上,该遮光板具有第二下表面,该第二下表面与该第一上表面相对;以及
第三吸光层,对应该第一破孔而形成于该第二下表面上,以吸收经由该导光板导引至该第一破孔的光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遮光板上对应该第一破孔形成有第三破孔,该第三吸光层形成于该第三破孔周围的该第二下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体。
7.一种发光键盘,包含:
底板;
复数个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以及
背光模组,设置于该底板下,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为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上具有与该按键对应的开关。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包含键帽、升降支撑装置以及弹性件,该升降支撑装置与该弹性件皆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
CN2011200286369U 2011-01-22 2011-01-22 背光模组及发光键盘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24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286369U CN202024193U (zh) 2011-01-22 2011-01-22 背光模组及发光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286369U CN202024193U (zh) 2011-01-22 2011-01-22 背光模组及发光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24193U true CN202024193U (zh) 2011-11-02

Family

ID=44849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2863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24193U (zh) 2011-01-22 2011-01-22 背光模组及发光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2419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7461A (zh) * 2012-02-02 2013-08-1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膜片开关单元及使用了该膜片开关单元的键盘装置
CN105304388A (zh) * 2015-09-08 2016-02-0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及其遮光结构
CN110875154A (zh) * 2018-08-30 2020-03-10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7461A (zh) * 2012-02-02 2013-08-1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膜片开关单元及使用了该膜片开关单元的键盘装置
CN105304388A (zh) * 2015-09-08 2016-02-0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及其遮光结构
CN110875154A (zh) * 2018-08-30 2020-03-10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
CN110875154B (zh) * 2018-08-30 2022-02-25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40160U (zh) 背光模组及键盘
CN103050311B (zh) 按键结构及键盘
CN104701055B (zh) 发光键盘
TW201246257A (en) Illuminating keyboard
CN203910618U (zh) 应用于键盘背光模块破孔处的防漏光微结构
TW201426801A (zh) 具有發光按鍵之感應式鍵盤裝置
TWM448728U (zh) 背光模組及鍵盤
TW201907428A (zh) 發光鍵盤
CN202024193U (zh) 背光模组及发光键盘
CN101556520A (zh) 触摸按键装置
CN202678132U (zh) 按键及其键盘
CN202282283U (zh) 透光键盘的结构
CN201639563U (zh) 一种新型不锈钢电容式感应按键结构
CN104979124A (zh) 应用于键盘背光具有遮蔽效果的软性电路板
CN204884969U (zh) 发光式键盘装置
CN202067706U (zh) 发光键盘
CN201936257U (zh) 按键及键盘
CN101483108B (zh) 键盘装置
CN201946480U (zh) 发光键盘
CN201867745U (zh) 按键及其键盘
CN102737893A (zh) 发光键盘
CN202094015U (zh) 按键模组
CN201655617U (zh) 薄形发光键盘
CN102253720A (zh) 发光键盘
JP3168518U (ja) 入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