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20733U - 输液器 - Google Patents

输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3U
CN202020733U CN201120033329XU CN201120033329U CN202020733U CN 202020733 U CN202020733 U CN 202020733U CN 201120033329X U CN201120033329X U CN 201120033329XU CN 201120033329 U CN201120033329 U CN 201120033329U CN 202020733 U CN202020733 U CN 202020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usion
transfusion
bottle
infusion solution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333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沁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0333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20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20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207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器。其目的是提供在病人需要连续输入几袋输液剂时,当一个输液剂瓶中的输液剂输完后,不用护士更换就能自动转换到用另一个输液剂瓶中的输液剂进行输液的输液器。输液器具备:滴速调节器、滴壶,挂在输液器支架上的输液剂瓶以及连接它们之间的输液管,其特征是,具备挂在输液器支架上的输液中转瓶,该输液中转瓶的底部与输液剂瓶的底部具有高度差H,该输液中转瓶的底部装有内部带有塞子的输液中转管,该输液中转管与输液剂瓶相通。当输液中转瓶内无输液剂时,因输液剂瓶中的液体压力及输液中转瓶底部与输液剂瓶底部的高度差(H)而形成的压力使塞子向上移动,打开使输液剂从输液剂瓶流入到输液中转瓶内的通道。

Description

输液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人在输液时所使用的输液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至今,病人在输液时所使用的输液器100如图1中的A点与B点连接后所示,通常由输液管2、滴速调节器3、滴壶4、输液管12、三通管17、夹子6、以及输液剂袋10组成。将输液剂袋10用悬挂线9挂在输液器支架1上。药液由输液管2通过扎入病人静脉血管中的针头输入到血液中。输液的速度由滴速调节器3的夹紧程度进行调节。
现有的输液器100的缺点是,在病人需要连续输入几袋输液剂10、10的情况下,当一袋输液剂输完时,需要由护士更换成另一袋输液剂。在未使用三通管17的情况下,则由护士直接进行更换;在使用了三通管17的情况下,则由护士松开另一输液剂袋10下方的夹子6,开始用另一输液剂袋10进行输液。因此,护士必须不断在多个病人之间来回巡视,监视输液的进展状况,以便为病人及时更换,增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当几个病人几乎同时需要更换时,护士的工作显得十分紧张,病人也因害怕不能及时更换而带来不良后果,表现出精神紧张、焦虑、急躁等,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有时也影响到输液环境的秩序,甚至引起医患纠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现有的输液器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在病人需要连续输入几袋输液剂时,当一袋输液剂输完之后,不用护士更换就能自动转换到用另一袋输液剂进行输液的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器,其具备:滴速调节器、滴壶,挂在输液器支架上的输液剂瓶以及连接它们之间的输液管,其特征在于,具备挂在输液器支架上的输液中转瓶,该输液中转瓶的底部与上述输液剂瓶的底部具有高度差(H),该输液中转瓶的底部装有内部带有塞子的输液中转管,该输液中转管与输液剂瓶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上述输液中转瓶,其底部的一个瓶口用输液管与上述滴壶连接,其底部的另一个瓶口装有上述带有塞子的输液中转管,上述输液中转管的另一端经三通管、夹子与装在上述输液剂瓶底部的带通气管的瓶塞组件连接。
另外,上述塞子用铝或医用塑料制成,当上述输液中转瓶内无输液剂时,因输液剂瓶中的液体压力及输液中转瓶底部与输液剂瓶底部的高度差(H)而形成的压力使塞子向上移动,打开使输液剂从输液剂瓶流入到输液中转瓶内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器的效果是,能够在病人需要连续输入几袋输液剂时,当一袋输液剂输完之后,不用护士更换就能自动转换到用另一袋输液剂进行输液。因而,既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又能使病人安心地进行输液而不用担心什么时候需要更换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输液器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特有的带输液中转管的输液中转瓶的图1的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表示装在输液中转瓶底部的一个瓶口中的内部装有塞子的输液中转管的图2的E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输液中转瓶的上部瓶口的D部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00-输液器,1-输液器支架,2、12-输液管,3-滴速调节器,4-滴壶,5-塞子,6-夹子,7-通气管,8-瓶塞组件,9-悬挂线,10-输液剂瓶(或袋),11-输液中转瓶,13-输液中转管,14-螺旋弹簧,15-螺母,16-输液中转管帽,17-三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输液器100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在输液器支架1上,用悬挂线9以相同高度挂了两个输液剂瓶(或袋)10,还以不同高度挂了一个输液中转瓶11。输液剂瓶10与输液中转瓶11的底部之间具有高度差H,从而使输液剂瓶10中的输液剂能在输液中转瓶11中的输液剂用完了的情况下,因该高度差H而形成的压力差克服螺旋弹簧14的弹力而将塞子5往上推并流入到输液中转瓶11中。在输液剂瓶10底部的瓶口处装有带有通气管7和玻璃管(未图示)的瓶塞组件8,玻璃管的一端与输液剂瓶10内部相通,玻璃管的另一端经输液管(带有夹子6)和三通管17以及输液中转管13与输液中转瓶11底部的一个瓶口相连。输液管2的前端连接扎入病人静脉血管中的针头(未图示),输液管2的另一端经滴速调节器3和滴壶4与输液中转瓶11底部的另一个瓶口相连。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特有的带输液中转管13的输液中转瓶11的图1的C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表示装在输液中转瓶11底部的一个瓶口111中的内部装有塞子5的输液中转管13的图2的E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表示输液中转瓶11的上部瓶口113的带通气口的瓶塞组件的图1的D部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4所示,在输液中转瓶11的上部设有带突缘的瓶口113。突缘用于以悬挂线9悬挂输液中转瓶11,如下文所述,瓶口113用于在将输液中转管13组装在输液中转瓶11上,并且将输液中转瓶11与其它部分连接好之后,向输液中转瓶11中注入输液剂。在完成输液剂的注入之后,装上带通气口的瓶塞组件,以防输液剂的污染及蒸发,同时保持大气压力。
如图2、图3所示,具备底部装有内部带有塞子5的输液中转管13的输液中转瓶11是本实施方式的输液器100的主要特征。即,就输液中转瓶11而言,其底部的一个瓶口112用输液管12与上述滴壶4连接,其底部的另一个瓶口111装有内部带有塞子5的输液中转管13。塞子5用比重小的轻质材料,例如金属铝或医用塑料制成。其下部具有直径从底部向上逐渐加大的倒圆锥面部51,其中部是直径约为下部圆锥面部51的平均直径一半的杆部52,其上部为阳螺纹部53,在杆部52与阳螺纹部53之间具有台阶部54。输液中转管13用透明医用塑料制成,包括通过紧配合固定在一起的呈U字形的弯管131和管主体132两部分。该管主体132具有上下贯通的台阶孔,其中部具有圆锥面孔133,用于与上述塞子5的圆锥面部51配合而封闭该孔。其下部具有直径比圆锥面孔133大的台阶孔,用于与弯管131紧配合。其上部具有直径比圆锥面孔133的最大直径更大的加工退让孔。其最上部的外部具有外台阶面134,用于与输液中转管帽16的内台阶面162紧配合。在该管主体132的外台阶面134下方的管壁上,形成有中心线与该管主体132的中心线垂直的两个贯通孔135。该管主体132以水密状态装在输液中转瓶11底部的瓶口111内,使两个贯通孔135位于输液中转瓶11的内底面之上,以便输液剂瓶10的输液剂推开塞子5之后流入到输液中转瓶11中。输液中转管13的呈U字形的弯管131的另一端经三通管17和带有夹子6的输液管与装在上述输液剂瓶10底部的带通气管7的瓶塞组件8连接。螺旋弹簧15装在输液中转管帽16的内底面与塞子5的台阶部54之间,以便推压塞子5。螺母15固定在塞子5的阳螺纹部53上用来调节螺旋弹簧15的弹簧力。
下面,说明底部装有内部带有塞子5的输液中转管13的输液中转瓶11的安装顺序。首先,将弯管131和管主体132通过紧配合连接在一起而形成输液中转管13,将塞子5塞在管主体132下部的圆锥面孔133中,使塞子5的圆锥面部51与圆锥面孔133配合而封闭该孔。将螺旋弹簧15套在塞子5的阳螺纹部53上,在使阳螺纹部53穿过输液中转管帽16的通孔161后,将螺母15以适当的力固定在阳螺纹部53上。然后,通过使管主体132的外台阶面134与输液中转管帽16的内台阶面162紧配合而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将输液中转管13以水密状态装在输液中转瓶11底部的瓶口111内,使两个贯通孔135位于输液中转瓶11的内底面之上。然后,将弯管131的另一端经三通管17和带有夹子6的输液管与装在上述输液剂瓶10底部的带通气管7的瓶塞组件8连接。将输液中转瓶11的另一个瓶口112用输液管12与2与滴壶4连接,则完成了整个输液器100的组装。最后,由输液中转瓶11的上部开口113(参照图4)注入输液剂,再装上带通气口的瓶塞组件。
下面,说明本输液器100的工作过程。
将连接在输液管2前端的针头扎入病人的静脉血管后开始输液,通过调节滴速调节器3的夹紧程度来调节输液速度。在开设输液时,由于塞子5所受到的向下的力(主要包括输液中转瓶11的输液剂的液体压力和螺旋弹簧15的弹簧力,塞子5的重力因塞子5被悬挂在输液中转管帽16上而可以忽略)略大于塞子5所受到的向上的力(主要包括输液剂瓶10中的输液剂的液体压力及输液中转瓶11的底部与输液剂瓶10的底部因高度差H而形成的压力),因而塞子5的圆锥面部51与圆锥面孔133配合而封闭该孔,输液剂瓶10中的输液剂不能进入到输液中转瓶11中,而输液中转瓶11中的输液剂被输入到人体中。随着输液的进行,输液中转瓶11中的液面不断降低,其对塞子5作用的向下的力不断减小,直到输液中转瓶11的输液剂输完时,因塞子5所受到的向上的力大于塞子5所受到的向下的力(可通过螺旋弹簧15的压紧程度进行调节),则输液剂瓶10中的输液剂的液体压力及输液中转瓶11的底部与输液剂瓶10的底部因高度差H而形成的压力致使塞子5克服螺旋弹簧15的弹簧力而向上移动,便在塞子5的圆锥面部51与输液中转管13的圆锥面孔133之间形成间隙,打开了输液剂瓶10中的输液剂流向输液中转瓶11的通道,使输液剂瓶10中的输液剂经输液中转瓶11输入到人体中,自动地过渡到将输液剂瓶10中的输液剂转换到输液中转瓶11中继续进行输液。既免去了病人的担心,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本输液器100的输液中转瓶11和输液剂瓶10的容量可为1000毫升左右。可用于需要一次连续输进几袋药液的病人。对于一次输进的药液量正好是除了装进输液中转瓶11的药液之外还剩下一袋药液的情况,也可以不使用输液剂瓶10,而直接是用输液剂袋来代替输液剂瓶10。
另外,本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更。
例如,上述输液剂瓶10可以不用而直接使用输液剂袋。
另外,上述输液中转管13也可以将弯管131和管主体132两部分合二为一,做成一个整体。为了减轻上述塞子5的重量,也可以将它做成上部开口的中空件。
此外,输液中转瓶11的上部瓶口113也可以不是带突缘的瓶口,而只是在平顶面上的一个圆形开口。这样,悬挂线9可以挂在底部瓶口111与瓶口112之间及输液中转瓶11的外周面上。

Claims (3)

1.一种输液器,其具备:滴速调节器、滴壶,挂在输液器支架上的输液剂瓶以及连接它们之间的输液管,其特征在于,具备挂在输液器支架上的输液中转瓶,该输液中转瓶的底部与上述输液剂瓶的底部具有高度差(H),该输液中转瓶的底部装有内部带有塞子的输液中转管,该输液中转管与输液剂瓶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液中转瓶,其底部的一个瓶口用输液管与上述滴壶连接,其底部的另一个瓶口装有上述带有塞子的输液中转管,上述输液中转管的另一端经三通管、夹子与装在上述输液剂瓶底部的带通气管的瓶塞组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塞子用铝或医用塑料制成。 
CN201120033329XU 2011-01-31 2011-01-31 输液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20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33329XU CN202020733U (zh) 2011-01-31 2011-01-31 输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33329XU CN202020733U (zh) 2011-01-31 2011-01-31 输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20733U true CN202020733U (zh) 2011-11-02

Family

ID=44845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3332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20733U (zh) 2011-01-31 2011-01-31 输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207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21675A1 (zh) * 2013-02-08 2014-08-14 Gong He 多瓶注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21675A1 (zh) * 2013-02-08 2014-08-14 Gong He 多瓶注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05452U (zh) 自动排气止液输液器
CN102743809A (zh) 间歇式输液器
CN202020733U (zh) 输液器
CN104288857A (zh) 一种医用输液装置
CN204121505U (zh) 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
CN202516079U (zh) 护士用输液装置
CN203539779U (zh) 多瓶自动下液装置及输液架
CN204293611U (zh) 一种输液器控制装置
CN203749929U (zh) 静脉输液滴管及应用该滴管的静脉输液器
CN209033337U (zh) 自动换瓶输液器、液体瓶集装箱及简易医疗箱
CN202078597U (zh) 一种防回流输液器
CN211675695U (zh) 一种防脱落输液装置
CN104511065A (zh) 一种医用输液装置
CN111330111A (zh) 一种瓶塞穿刺器固定套
CN216319217U (zh) 免更换输液器
CN204619035U (zh) 一种压力真空输液瓶
CN212880429U (zh) 一种急救医用输液器
CN213312417U (zh) 一种防止脱管的输液管
CN219208101U (zh) 一种血液净化置换液袋
CN211188540U (zh) 一种带有托手板的稳定型输液架
CN202538058U (zh) 气压式输液装置
CN215134689U (zh) 防回流输液针管
CN213852026U (zh) 一种静脉营养输液袋
CN204468868U (zh) 一种茂菲氏滴管
CN202044515U (zh) 可回缩输液袋及密闭式输液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2

Termination date: 201301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