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93771U - 便携式保密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保密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93771U
CN201993771U CN2011201120182U CN201120112018U CN201993771U CN 201993771 U CN201993771 U CN 201993771U CN 2011201120182 U CN2011201120182 U CN 2011201120182U CN 201120112018 U CN201120112018 U CN 201120112018U CN 201993771 U CN201993771 U CN 201993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secure computer
concerning security
security matters
portable sec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120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闽榕
李予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ENG GUO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李予温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予温 filed Critical 李予温
Priority to CN2011201120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93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93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937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尤其涉及并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包括电源、显示器、鼠标、键盘、内网接口、外网接口、主机,所述的主机连接涉密硬盘、非涉密硬盘、转换器,所述的显示器、鼠标、键盘、内网接口、外网接口、涉密硬盘、非涉密硬盘均与转换器连接。还包括指纹对比、适时人像采集模块,防复制系统、卫星定位芯片、硬盘自毁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体化结构,使用方便,而且独具适时影像对比、卫星定位、保密硬盘自毁、访问功能限制等安全保护功能,能自动辨别使用者、能安全进行数据传递、具有较强的处理失窃引发的泄密问题的能力,为计算机的使用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密性能。

Description

便携式保密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保密计算机。
背景技术
计算机以其信息存储量大及信息处理速度迅捷,为政府管理、科技研发、军队建设以及企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特别是便携式计算机为人们在办公室以外进行信息处理和异地办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便捷条件,现在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计算机的政府部门或现代公司会如何运转。但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泄密也日趋严重,涉密便携式计算机经常丢失问题,已成为令党政机关、军队、国防事业、科研机构和公民基本信息资料集中的公共服务机构非常头痛的难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目前保密工作中,计算机网络和便携式计算机丢失造成的泄密事件,已占到泄密总数的70%以上,并呈逐年增长趋势。计算机信息系统已成为泄露国家秘密的主渠道,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利益,威胁企业的专利技术和公民的隐私安全,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来有效防止计算机网络泄密及计算机丢失、被盗造成的泄密问题,确保计算机信息的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保密计算机存在保密性能不理想、容易接错内外网线,无法自动辨别使用者,失窃后的处理能力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自动辨别使用者、能安全进行数据传递、能自动定位且具硬盘自毁能力、不会内外网线接错的便携式保密计算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包括电源、显示器、鼠标、键盘、内网接口、外网接口、主机,所述的主机连接涉密硬盘、非涉密硬盘、转换器,所述的显示器、鼠标、键盘、内网接口、外网接口、涉密硬盘、非涉密硬盘均与转换器连接。所述的涉密硬盘用于内网保密数据的储存,非涉密硬盘用于外网非保密数据的储存。涉密硬盘和非涉密硬盘之间共享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光驱、电源,在确保涉密硬盘和非涉密硬盘物理隔离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确保保密计算机小型化,操作使用简便易行。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机连接指纹对比、适时人像采集模块,用于便携式保密计算机的使用者身份识别。指纹对比、适时人像采集模块通过采集使用者的指纹,与预存的合法使用者的指纹进行比对,可防止非合法使用者启动电脑,通过适时采集人像和预存的合法人像进行比对,可防止非合法使用者趁合法使用者本人离开间隙使用保密计算机。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换器连接单向信息转化光驱,单向信息转化光驱还与涉密硬盘、非涉密硬盘相连接。只能通过单向信息转化光驱进行非涉密硬盘数据向涉密硬盘进行复制。通过单向信息转化光驱的自动刻录功能、自动转存功能、自动抹除信息功能,实现涉密硬盘、非涉密硬盘之间数据的自动、安全和快速复制。在使用中,当外网中有需要的资料需要参考时,可先通过非涉密硬盘将所用资料刻录至微型大容量光盘中,然后通过转换器切换到涉密硬盘上,自动、安全、快速地将刻录在光盘中的资料拷贝在涉密主机中,之后自动抹除信息,在防止信息泄密的同时实现光盘多次重复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机连接防复制模块,所述的防复制模块仅允许通过单向信息转化光驱进行数据复制。禁止涉密硬盘、非涉密硬盘之间数据的直接复制以及非使用单向信息转化光驱的光盘作为媒介的所有复制拷贝。可以有效地避免内外网交替使用过程中,非涉密硬盘或U盘带有病毒入侵到涉密硬盘,导致涉密硬盘泄密的情况发生,具有更强的自我保护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网接口与外网接口大小不同,内网接口采用非标准网线接口、外网接口采用标准网线接口。从而可以避免因网线的接入错误引发的泄密事件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的涉密硬盘内置卫星定位芯片,用于确定便携式保密计算机的位置、接受监控中心的销毁指令和向监控中心发送涉密硬盘自动销毁后的信号。一旦出现失窃,保密机关和安全人员可以及时锁定失窃的便携式保密计算机的位置,尽快找到失窃的保密计算机,对防止泄密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卫星定位芯片为北斗卫星定位芯片。通过内置具有唯一识别编码的北斗卫星定位芯片,实现自动定位和跟踪功能,用于确定便携式保密计算机的使用位置。公务用的便携式保密计算机需要采用北斗卫星定位芯片,定位准确,快速。
作为优选,所述的涉密硬盘内置硬盘自毁装置,用于便携式保密计算机泄密危险状态下的硬盘自毁。当出现外力非法拆机的情况时,保密计算机将发出自毁指令,自动启动涉密主机的硬盘自毁功能。当保密计算机被盗无法找回时,使用者也可以通知监控中心发出自毁命令,销毁涉密主机内的硬盘数据,防止泄密。一旦硬盘自毁成功,保密计算机将通过卫星向监控中心发出自毁成功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密计算机不仅提高使用者工作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可以有效地满足当前保密单位对保密计算机的使用要求,而且还具有更强的自我保护功能,其独具的保密性能,如适时影像对比、卫星定位、保密硬盘自毁、访问功能限制等安全保护功能,能自动辨别使用者、能安全进行数据传递、具有较强的处理失窃引发的泄密问题的能力,为计算机的使用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密性能。便携式保密计算机的使用,尤其是在政府管理、科技研发、军队建设以及企业发展中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计算机网络和便携式计算机丢失造成的泄密事件的发生,挽回保密资料失窃带来的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使用国产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将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及其使用者完全置于国家安全部门的监控之下,及时掌握便携式保密计算机的使用和变化状况,确保便携式保密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指纹对比、适时人像采集模块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实施例访问功能限制的流程图。
图5为实施例北斗卫星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5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如图1所示,包括电源1、显示器2、鼠标3、键盘4、内网接口5、外网接口6、主机17,所述的主机17连接涉密硬盘7、非涉密硬盘8、转换器9,所述的显示器2、鼠标3、键盘4、内网接口5、外网接口6、涉密硬盘7、非涉密硬盘8均与转换器9连接。主机17连接指纹对比、适时人像采集模块11,主机17连接防复制模块16,转换器9连接单向信息转化光驱10,单向信息转化光驱10还与涉密硬盘7、非涉密硬盘8相连接。所述的内网接口5与外网接口6大小不同,内网接口5采用非标准网线接口、外网接口6采用标准网线接口。所述的涉密硬盘7内置卫星定位芯片14,所述的卫星定位芯片14为北斗卫星定位芯片。所述的涉密硬盘7内置硬盘自毁装置15。所述的涉密硬盘7、非涉密硬盘8包括独立的操作系统。
转换器9,如图2所示,具有涉密硬盘接口、非涉密硬盘接口、主机数据接口、刻录光驱接口、键盘接口、鼠标接口、显示器接口、安全保护系统输入数据接口(安保接口入)、安全保护系统输出数据接口(安保接口出)、电源接口、内网非标接口、外网标准接口、硬盘网络转换键、开机键、两个扩展接口。其中,涉密硬盘接口与涉密硬盘7连接,非涉密硬盘接口与非涉密硬盘8连接,主机数据接口与主机17连接,光驱接口、键盘接口、鼠标接口、显示器接口、电源接口分别与单向信息转化光驱10、键盘4、鼠标3、显示器2、电源1相连接。安全保护系统输入数据接口与指纹对比、适时人像采集系统11连接,安全保护系统输出数据接口与涉密硬盘7和非涉密硬盘8的CPU相连接。数据指令扩展输入接口、数据指令扩展输出接口用于以后功能的扩展。
如图3所示,为实施例指纹对比、适时人像采集模块11的工作流程图。首先开启主机17的电源键,根据转换器9的位置,显示器2自动进入所属硬盘的开机界面。然后进入指模识别系统,通过指纹对比无误后,计算机发出启动指令,进入影像识别系统,影像对比无误,计算机正常开机。如指纹识别正常,影像识别错误,计算机自动进入关闭程序。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计算机处于涉密硬盘7的工作状态,指纹对比、适时人像采集模块11无法采集到活动中的合法使用者的人像的话,计算机将进入黑屏待机状态并同时限制所有功能的使用。如果便携式保密计算机运行中处于非涉密硬盘8的工作状态,指纹对比、适时人像采集模块11采集到的活动人像不是合法使用者的人像时,保密计算机只具备在非涉密硬盘状态下的普通浏览功能,计算机本身所有的复制、拷贝、打印、电子邮件等都无法使用,如插入U盘、SD卡等存储设备,计算机将提示进入格式化警告,如不及时拔出5秒之后,将启动格式化程序,直接格式化插入的设备。如果此时使用者使用转换器9,强行进入涉密硬盘7,计算机将自动关闭,并发出声响报警信号。
如图4所示,为实施例访问功能限制的流程图。涉密计算机中两硬盘具有不能互相复制功能,涉密硬盘7的所有复制都必须通过单向信息转化光驱10的光盘刻录作为中间介质进行复制。如果直接采取其他手段强行复制,防复制系统16启动,涉密硬盘7将会直接格式化接入的非法设备,并发出非法操作的报警信号。在使用中,当外网中有需要的资料需要参考时,可经非涉密硬盘8通过单向信息转化光驱10刻录至光盘中,然后通过转换器9切换到涉密硬盘7上,方可将刻录在光盘中的资料拷贝在涉密硬盘7中。当保密计算机无法探测到或探测到的操作者不是保密计算机内储存的原始采集使用者的形象时,计算机安全系统在自动关闭保密计算机中的所有复制、拷贝、刻录、打印及电子邮件发送功能的同时涉密硬盘7也将关闭,若此时使用者使用在保密计算机中的非涉密主机上复制、拷贝、刻录、打印及电子邮件发送功能的,保密计算机将发出有声、无线等多种模式的报警信号。
如图5所示,为实施例北斗卫星系统结构示意图。在保密计算机内部增加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通过内置具有唯一识别编码的北斗卫星定位芯片,实现自动定位和跟踪功能,用于确定便携式保密计算机的使用位置。保密计算机在启用之前首先要根据使用单位进行初始化卫星定位,明确保密计算机的使用方位。一旦出现便携式计算机失窃、丢失或未经许可私自带出,保密机关和安全人员可以及时锁定计算机的位置,尽快寻找到便携式保密计算机的去向。通过实现卫星定位、自动跟踪功能,不仅可以加强对保密计算机的监控手段,还可以在出现被盗或丢失的情况下,为公安机关提供保密计算机的具体位置,为及时追回保密计算机防止泄密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具体的使用方位。
硬盘自毁保护功能是便携式保密计算机的信息保密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该功能一旦启动成功,就意味计算机硬盘中的资料无法再次恢复,是一种物理方式的损坏。实现的方式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被动式的损毁。当便携式保密计算机感应到有外力非法拆机时,一旦内置的启动自毁开关被触发,保密计算机安全保护系统将发出自毁指令,自动启动计算机涉密硬盘自毁功能。二是主动式的损毁。被盗或丢失无法找回时,公务版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安装北斗卫星定位芯片)使用者可以通知监控中心发出硬盘销毁指令,一旦保密计算机卫星芯片接收到自毁指令,安全保护系统将启动保密计算机的硬盘自毁功能。民用版个人版的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安装其他卫星定位芯片)也可以采用通过手机发出自毁命令,销毁计算机内的涉密硬盘。无论硬盘发生什么方式的自毁,自毁后监控中心或使用者的手机都会收到自毁成功的信息,如果没有收到返回信息,就表示自毁不成功。主动式损毁指令一旦发出,监控中心在没有收到自毁成功反馈的信息之前,卫星系统都会持续不断的发出自毁指令,直到接收到自毁成功的反馈信息。
当外力非法拆机触动保密计算内置的自毁开关或保密计算机接收到监控中心的自毁指令后,硬盘自毁系统启动,当硬盘自毁成功后,将损毁成功信号由北斗卫星定位芯片发送到监控中心。硬盘物理自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发出遥控指令,击发保密电脑安全保护系统产生高压损毁硬盘;另一种是保密电脑在未开机状态下因非法拆机触发自毁机关,化学溶剂出现化学反应腐蚀保密硬盘实现自毁目的。无论保密计算机启动何种自毁程序,自毁成功后,计算机内置的卫星芯片都会向系统中心自动发出自毁成功的信息。
在本便携式保密计算机中通过采用两种大小接口方式的不同接口,从而可以避免因网线的接入错误引发的泄密事件发生。对于涉密计算机硬盘采用非标接口网卡,用以接入内网,杜绝人为无间意接入外网;而非涉密计算机硬盘则采用通用标准接口和国际标准配置,用于区别内网的使用。对于民用版的便携式涉密计算机也可以同时内置3G芯片或安装无线网卡。对于无内外网接入要求的便携式计算机可以在直接省略该功能的同时省略非涉密硬盘,实现便携式计算机的基本卫星定位、硬盘自毁、功能访问限制等基本保密配置。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Claims (8)

1.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包括电源(1)、显示器(2)、鼠标(3)、键盘(4)、内网接口(5)、外网接口(6)、主机(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17)连接涉密硬盘(7)、非涉密硬盘(8)、转换器(9),所述的显示器(2)、鼠标(3)、键盘(4)、内网接口(5)、外网接口(6)、涉密硬盘(7)、非涉密硬盘(8)均与转换器(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17)连接指纹对比、适时人像采集模块(11),用于便携式保密计算机的使用者身份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器(9)连接单向信息转化光驱(10),单向信息转化光驱(10)还与涉密硬盘(7)、非涉密硬盘(8)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17)连接防复制模块(16),所述的防复制模块(16)仅允许通过单向信息转化光驱(10)进行数据复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网接口(5)与外网接口(6)大小不同,内网接口(5)采用非标准网线接口、外网接口(6)采用标准网线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涉密硬盘(7)内置卫星定位芯片(14),用于确定便携式保密计算机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卫星定位芯片(14)为北斗卫星定位芯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保密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涉密硬盘(7)内置硬盘自毁装置(15),用于便携式保密计算机泄密危险状态下的硬盘自毁。
CN2011201120182U 2011-04-17 2011-04-17 便携式保密计算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93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120182U CN201993771U (zh) 2011-04-17 2011-04-17 便携式保密计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120182U CN201993771U (zh) 2011-04-17 2011-04-17 便携式保密计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93771U true CN201993771U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70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12018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93771U (zh) 2011-04-17 2011-04-17 便携式保密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93771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4827A (zh) * 2012-02-27 2012-07-18 李予温 一种基于卫星系统的双主机安全保密计算机
CN102646177A (zh) * 2012-02-27 2012-08-22 李予温 一种基于卫星系统的单主机安全保密计算机
CN102662804A (zh) * 2012-03-21 2012-09-1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硬盘防掉电不可逆自毁的方法
CN103581378A (zh) * 2013-10-31 2014-02-12 中晟国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能的智能手机
US9942761B1 (en) 2016-10-10 2018-04-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ser access verification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4827A (zh) * 2012-02-27 2012-07-18 李予温 一种基于卫星系统的双主机安全保密计算机
CN102646177A (zh) * 2012-02-27 2012-08-22 李予温 一种基于卫星系统的单主机安全保密计算机
CN102594827B (zh) * 2012-02-27 2014-12-17 李予温 一种基于卫星系统的双主机安全保密计算机
CN102646177B (zh) * 2012-02-27 2015-04-08 李予温 一种基于卫星系统的单主机安全保密计算机
CN102662804A (zh) * 2012-03-21 2012-09-1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硬盘防掉电不可逆自毁的方法
CN103581378A (zh) * 2013-10-31 2014-02-12 中晟国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能的智能手机
US9942761B1 (en) 2016-10-10 2018-04-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ser access verification
US11044606B2 (en) 2016-10-10 2021-06-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ser access verific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93771U (zh) 便携式保密计算机
CN202584138U (zh) 一种安全保密计算机
KR101654956B1 (ko) 관리 시스템에서의 방법, 전자 장치에서의 방법 및 관리 시스템
US2006007526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ty and file retrieval from remote computer
CN102289623A (zh) 防失密笔记本电脑
CN102646177B (zh) 一种基于卫星系统的单主机安全保密计算机
CN102855451A (zh) 一种具有安全防失密的便携式电脑终端
JP2010518751A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デバイスをロケーティングし、追跡し、および/または回復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02617350U (zh) 手机安全管控系统
CN201397508Y (zh) 单机终端安全登录与监控装置
CN102594827B (zh) 一种基于卫星系统的双主机安全保密计算机
CN102831500A (zh) 一种无纸化考试考务安全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2815852U (zh) 一种具有安全防失密的便携式电脑终端
CN106548070A (zh) 一种在待机时间防御勒索者病毒的方法及系统
CN107169368A (zh) 一种保证信息安全的计算机系统
CN109063494A (zh) 一种移动终端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和防护方法
CN104217177A (zh) 一种带切换电路的一机双网物理隔离双显计算机
CN103489148A (zh) 一种移动智能信息采集终端及移动信息采集对比方法
Culley Computer forensic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N203689576U (zh) 一种移动智能信息采集终端
CN201946004U (zh) 一体化保密计算机
CN102142066A (zh) 一种计算设备及其备份恢复方法
CN201489538U (zh) 终端安全保护设备
CN104167059A (zh) 一种多密码保护银行卡安全方法及系统
CN203894767U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ONGSHENG GUOJI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 YUWEN

Effective date: 201210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1302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O: 100011 DONGCHE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19

Address after: 100011, A, block 19, imperial International Center, No. 138 anding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ZHONGSHENG GUOJ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Xiaoshan District 311302 building 34 yuan a Beigan Beigan Street 3 unit 501

Patentee before: Li Yuwen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